第一篇: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看未来养猪模式解析及企业今后发展思路
发布: 2011-2-25 16:27:29 查看:233 来源:
今后生猪行业的发展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合作社运作模式。打造“大合作社”概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目前中国养猪业新革命的帷幕已经拉开。以创造生猪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场新革命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
1、消费者需要绿色安全食品。
2、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屠宰加工)需要绿色猪源和稳定猪源。
3、商品猪场要求获得较高的稳定的生产经济效益。
二、未来中国养猪业发展的趋势养猪产业链的整合。
三、中国养猪业整体管理水平比养禽业落后5-10年,发达养禽业的今天的管理水平和饲养模式,就是中国未来养猪业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发达的养猪业水平和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养猪业整个群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1、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
2、养猪业正在朝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3、养猪业正在全面重视制约养猪业效益的三大因素:品种、营养、管理。
4、养猪合作社、养猪协会等合作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养猪模式将发生三大改变。
1、专业自繁自养(资金、技术、设施都具备,母猪存栏规模在200-500头内)。
2、专业饲喂二元母猪,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仔猪,这将是趋势,母猪存栏规模应在100-500头之间。
3、专业饲喂育肥猪,存栏肥猪规模应在200-2000头之间。
六、养猪从业人员越来越理性的看待市场的变化,把握适时的存栏。
七、国家将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方面的作用。
八、2007年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扶持生猪生产的力度。
主要有:
1、实施能繁母猪补贴;
2、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政策;
3、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4、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补助;
5、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适当奖励;
6、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给予扶持;
7、解决用地难的问题;
8、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9、加强对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的宣传;
10、组织生猪生产和发展督查工作。
从国家对生猪生产所采取的倾斜政策及措施中不难看出,国家提倡生猪的标准化生产,倡导生猪良种化,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生态养殖,而经过2006年猪价低谷期和“猪高热病”的洗礼,社会散养户纷纷“下马”转向其他行业,大型的养猪企业也在这次洗礼中损失不小,所以“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是将来生猪发展的趋势,是生猪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就是生猪订单化,养猪场(户)与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通过基地或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形同于鱼与水的关系。
九、“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猪养猪场(户)”模式的运作。现在,很多集团畜牧公司采取的正是这种模式。其内涵是“六统一”管理。即:
1、统一供种。公司现拥有自属的祖代养殖场和父母代养殖场,并以此为基础,为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最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杂交组合或配套系,利用公司拥有的地方优良品种“莱芜黑”猪,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应用常规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良种猪的筛选、繁殖和标准化养猪技术的开发,培育出“欧得莱”猪配套系,并推广到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中去。
2、统一供料。统一供应饲料是控制合作社所养殖畜禽的有害物质残留的重要措施和重要保障。
3、统一供药。公司选择大厂家,名品牌,符合国家GMP标准要求的兽药,同时通过“药敏实验”,选择用量少、效果好的药品,为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兽药产品。
4、统一防疫。疫病是合同养殖户的重大威胁,凡是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必须严格实施统一的、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疫病,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关的处理办法。
5、统一技术培训服务。公司加大对合作社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培训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生物安全、药物保健、健康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及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
6、统一收购。集团下属的屠宰厂对合作社的合格出栏育肥猪的收购价格比社会散养户每公斤高0.3~0.5元。
预计,今后生猪行业的发展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将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龙头企业+基地+养猪场(户)”或“龙头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合同养猪场(户)”合作社运作模式。打造“大合作社”概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第二篇:养猪的发展模式
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模式探讨
华农动物科学学院 qq:472572825
摘要:我国过去分散、庭院式养猪往往是和种植业协调发展,养猪粪污通过简单的堆积发酵运输到农田做底肥。集约化、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壮大,大大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效率和满足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肉食品的需求,但是,也使得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分道扬镰了。养殖业者也曾一度想通过工业治污的模式来解决污染问题,但由于工业化治污模式成本高昂和养殖业者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使得很多养殖粪污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或仅仅经过简单的沼气池发酵后就排放到水体中,造成周边水体水质的不断恶化。随着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的不断被人们所重视,养猪业的发展模式毫无疑问会更合理、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养猪业
发展模式
为了有效抵御市场和疫病两大风险,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全国都在发动生猪产业化、现代化革命,已经开始冲破几千年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向构建新型生产力新格局迈进。散户逐渐减少、规模户增多,已成为我国进入规范养猪、吃放心肉的大趋势。对于以生猪为代表的畜牧产业而言,最大的风险是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两大风险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况且以传统养殖户为单位的散户养殖模式,无法解决排污环保等难题。所以,在改革开放30多年逐渐过上好日子的中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的不断被人们所重视。所以,打破旧的养殖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那么,新型的养猪业模式到底会怎样变化,何去何从呢?首先让我们看看近年来我国地方对新养猪模式的规划和实践。
1、“150养猪模式”
“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简称“150养猪模式”,是近年来为推动生猪标准化养殖而推广的科学养猪新模式。发展条件是“150养猪”规模适中,操作简单,节省劳力,适合以农户为单位的生猪标准化养殖。运作要点为“150养猪”每批养150头,“全进全出”,采取典型的“公司十农户”的方式,由大公司为养猪户提供标准化猪舍设计、建设,猪种、饲料供应、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商品猪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其核心是“良种十良料+良舍十良法”。农户按照专业人员指导.建起标准化猪舍.引进‘.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饲喂优质标准饲料,同时采用统一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技术。猪舍里建有自动饮水系统、自动喂料器、水帘降温系统、采暖烟道增温保温系统。环境可控、猪可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此种模式的收益也较好,按实验农户的说法,一户建一栋存栏150头猪的标准化猪舍,一年出栏450头商品猪(共3茬),养殖效益可达5万元。从推广前景来看,养猪户最大的担心是猪价及猪病问题。这一养猪模式降低了市场风险,减少了污染和交叉感染的机率,提高了猪体的抵抗力,减少了养猪户的用药和生猪死亡。培育畜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争取最佳经济社会效益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要做到这点,就要充分发挥现有畜牧龙头企业的潜能,采用的“公司+农户”方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此基础上扶持或引进一定规模的饲料加工、肉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稳定和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引导和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逐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力争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只有通过龙头企业的拉动,政府扶持,才能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2、清洁养猪模式
清洁养猪就是尊重猪只生存的基本权利,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顺应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从事养猪生产。此种模式的做法是在舍内设置深度为90—100厘米的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坑中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优势菌种对垫料发酵,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抑制和分解有害菌。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粪尿加速了垫料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保证猪只能正常越冬。生猪有拱食的习性,可采食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垫料是上好的菌类培养基料和高档有机肥料,一般2一3年清理一次即可。通过试验分析,清洁养猪不仅实现了生猪的“动物福利”,而且在生产上也取得了“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省”,即省水75%—90%,省精料10 %—15%,省劳力30%—50%。“两提”,即提高抵抗力和提高猪肉品质。“一增”,即增加养猪效益。每头猪在用水、用料、用药等方面可节省30-80元,同时垫料可生产高档有机肥,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种效益的结合。“零排放”,即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养殖环节消纳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清洁养猪法与传统养猪法有显著区别,如:变双环节投入为的单一环节投入,传统养猪法是“养猪生产”后再进行“粪污处理”,而清洁养猪很好地将“粪污处理”前移到“养猪生产”环节一次解决,减少了投入,改善了生产,对外实现了粪污零排放;采用垫料坑管理,不用水冲粪,恢复了猪只的生物学特证,改变了传统养猪过程中猪只长期在水泥地面上生话的状况,设置垫料区和水泥地而的饲喂区,猪只可选择自己休息、运动的区域,能够拱食菌体蛋白;简化了工作内容,减少了劳动强度,清洁养猪不用冲洗圈舍、不用推运粪便,舍内空气清新,每天仅从事饲养、清扫饲喂台和调整垫料等简单工作,工作不再脏、乱、累,效率明显提高。节约资源也是一大优势,约水、料、药、劳动力等资源,体现了生态文明。
3、股份合作养殖模式
股份合作模式是以养猪社区化、农民股份化为特色。为解决散户养殖商品猪的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成都启动的生猪产业化改革实践,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即养猪社区化、农民股份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新的生产关系格局。当地公司扩建的年产两万头养猪场,基建投资500万元。资金比例是按334的结构,即农民入股30%,村集体入股30%,企业入股40%。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村集体通过向投资公司借款入股,农民则以土地和现金入股,土地指养猪场所占用的土地。现金每股1000元,最低1股,最高不超过10股。对股份数量限制的目的,是政府确保大家都有股份,惠民面要大。预计每股分红300元,村集体分红8一20万元的水平,用于村里各种公益事业。对经济困难的农户,则把每个规模养殖场建设中由政府补助的20万元量化到他们身上。如此一来,绝大多数散户以股份形式拥有了分红的权力,解决了增收和吃肉的难题。对这种农民股份化、养猪社区化的新型生产关系格局,基层干部形象地概括为“农民养猪不喂猪,农民有猪不见猪”。村级政权归位,新生经济组织协调各种利益主体。在这场催生新的生产力主体、衍生新的生产关系格局的生猪产业化变革中,最基层的村级政权开始退出经济话动,其利益保障以股份形式体现,同时回归政权本位,只履行提供和保障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的职能。而企业、村集体、农民三方的利益关系,则由各村成立的生猪专业合作组织协调。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组织都可以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但村委会不能作为实施主体,只能以股东身份参与。市场(包括县级)补助资金,一律要量化到农民,量化方式主要有:村委会与业主共同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村委会作为股东将财政补助资金直接量化到每个村民,并将每年的红利再量化到每个村民;村民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组织携政府补助资金入股养猪场,再将每年的红利量化到村民;召开村民大会,村民推举村委会成员作股东代表,携补助资金入股养猪场,按股分红利后再将红利量化到村民;业主和村委会共同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组织,政府补助资金作为村委会的股本金,合作组织保底分红给村委会,村委会再量化到村民。这场变革旨在探索、培育和大力扶持新的生产力,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和市场主体。过去是农户经济,今后是农户、集体、企业等要索共同形成新的生产力,如合作社、规模化种猪场、规模化养猪场、加工企业等等。在现代养殖企业中,龙头企业股份不能少于40%,农民的股份不得大于60%。与前几年“公司+农户”模式不同的是,过去是合同关系,违约追究很难;现在是股份关系,各方都是真正的利益主体,这种新型的合作制,有公司出面面对市场,有龙头企业出面组织生产,农民有了自己的组织并按章程实施选举、监督和分配。
4、互联网养猪模式
以国内某大型的网络公司发表的发展养猪计划(投资创办生猪养殖场,同时还计划创办一个养猪网,将有关生猪养殖的信息及养猪过程在网上全程公开。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站学习养猪,了解养猪行业的动态,探索出一个可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农村工作机会,又能全国推行的养猪流程和模式)开始,互联网便与养猪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关系。互联网作为新媒介的代表,如何服务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起了政府、企业家、学者的关注。该网络公司己经公布的养猪模式,可以总结为“绿色养殖十网上互动十线下推广”。绿色养殖,就是学习西方的优良养猪技术,用利学的方式培养绿色和口感不错的农畜产品;网上互动,就是通过互联网把养猪的性个流程和数据全部公开,共同参与,使生产模式更为高效;线下推广,就是起到示范作用,可以帮助农民改进养殖方法。发展传播学认为,传播媒介既能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又可以推广新技术和新思想。问题的关键在于传播媒介如何介入,以什么样的姿态介入,是公益性的还是带有商业目的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等,这此因素最终决定着传播媒介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企业都要考虑到回报率的问题。“互联网养猪模式”使投资主体“有利可图”,这样解开了传媒在介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死结”,即在保证一定的利润率的前提下有倡导公益性,从而使传媒更积极、更主动地促进社会发展。传播什么样的信息才对农业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帮助,这是传媒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传播内容方面,传媒既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地区间的具体情况,又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产业链长的项目。只有以市场为取向,将传统农业纳入市场轨道,才是促进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传媒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
结论:
在生猪传统养殖是基础上,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结合养猪新技术、科研、互联网等各方面的进展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适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养猪模式是现在养猪业比较迫切的问题。养猪无污染、零排放、无臭味;育成率高、疾病少、无药物残留;饲料转化率高、损耗能源少是每一个从事养猪行业的人士的工作中心,也会是政府引导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凤县养猪模式技术推广》 刘志勇、李宁、文艳霞
2、《关于猪产业化生产中养猪模式的思考》 白建
3、《" 150养猪模式”小析》 郁菲
4、《巴东县“1121”养猪模式探析》 王本乾、周和平、唐兆杰
5、《“猪一沼一草”生态养猪模式关键技术探讨》 许卫华、杨小燕
6、《全新养猪模式形成新的生产力格局》 来自:北方牧业
7、《农户四种养猪模式利弊谈》 杜玉兰
8、《内循环健康生态养猪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彭乃木、郑秀兰、陈绿秀、金大春
9、《几种养猪模式的利弊分析》 王华
10、《干式环保养猪改变传统养猪模式》 陈中梅
11、《发酵垫料养猪模式的优点及猪舍设计》 贾志伟、林松柏、叶志超、丁小琼
12、《发酵床养猪模式是改善环境、提高猪群健康和产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武英、赵德云、盛清凯、王诚、张印
13、《对网易“养猪模式”的传播学思考》 周宏刚
14、《不同养猪模式效益调查及对策》 黎纯敏、赵素英、张亚霁、付晓梅、赵泉
15、《生态养猪模式中发酵床优势细菌的微生物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张庆宁、胡明、朱荣生,任相全、武英、王怀忠、刘玉庆、王述柏
第三篇: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发展战略
重庆金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发展战略
根据集团公司全体股东对公司至201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今后五年集团公司的发展思路是:遵循一个方针:即企业经营方针;创新两个机制:即人才机制和分配机制;强化三个重点:及战略管理、基础工作和监督管理;实施四大战略:即低成本战略、品牌战略、差异化战略、多元化战略。
(一)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今后五年集团公司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政府鼓励行业(如土地治理、三农项目)投资经营为主业,积极稳妥地做好现有煤矿企业;优先发展安防产业;加强资本运作,力争实现企业上市;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资产安全运行、保值增值和优化配置,成为构架严密、体制完善、运转高效,具备一流管理水平、配备一流人才队伍、培育一流企业文化、创造一流经营业绩的投资经营类大型民营企业。按2010年经营计算,到2015年集团公司总资产力争新增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力争新增1亿元人民币。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实施资本运营战略。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优化、组合各生产要素,创新投融资体系,通过企业上市,发挥优质资源,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确保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为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资金保障。——实施产业拓展战略。依托集团公司成立15年来的产业项目资源优势,以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现有政府鼓励项目为主业,积极发展安防产业,通过合理规划,投资土地治理项目、智能交通和物流等衍生附加服务产业,拓展产业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
——实施人才提升战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选拔机制、培养引进机制、激励竞争机制、分配使用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激发员工自主创新活力,全面改善人才结构,提升队伍素质,培养出一支适应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行需要的一流人才队伍。
通过资本运营、产业拓展和人才提升相互促进,使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源不断循环,全面提升集团公司价值,形成充满活力的发展局面,凝聚强劲的发展动力,全面完成股东们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集团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对金田集团而言,转变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着重要做到“两个转变”,即: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从投资建设型向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型转变;实现“三个创新”,即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上的创新。
创新发展理念。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强调在速度、质量和效益之间寻求良性平衡。要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创新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各项工作。要充分认识到不仅要继续保持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要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金田集团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实、做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回报社会、回报职工为价值追求,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经营服务导向。最大限度地提高集团公司经济效益。
创新发展方式。在发展方式上实现集约型增长,是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和改进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规划、方案论证、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环节强化科学管理,有效提升投资效益。要大力倡导节约经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倡导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使用。要对集团公司的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形成合理布局,引导投资结构优化,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快从投资建设型企业向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型企业转变。要充分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在发展方式上加快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
创新发展路径。随着能源、资源对今后发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现代企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转型,我们必须创新发展路径,寻求新的发展支撑力。要开拓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业态,加快从单一煤矿投资向多种产业投资转变。要依托集团公司销售网络,构筑集休闲旅游、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发展政府鼓励性产业。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注重长效机制的构建,将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引入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的轨道,改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使各部门、各层级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能。在发展路径上加快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产业拓展、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三)增强企业软实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断提高竞争力,是企业长盛不衰的要诀。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企业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在经济竞争与文化较量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班子建设,努力构建以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形象识别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增强软实力,提高硬实力,全方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要培育“敬业爱岗,求实奉献,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转化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贯穿到工程建设、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形成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要培养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创新的积极性,让广大员工与集团公司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行为准则。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通过思想文化建设,形成互动和谐的工作氛围、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适应市场的创新活力,逐步提升集团公司的软实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构建出以全局性和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计划为基础,合理的人员供需配置、技能开发、绩效评价管理和薪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框架,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要加大培养力度,进一步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塑造出一支与投资建设、营运管理要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队伍,逐步适应集团公司产业拓展、企业发展的需求。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全面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发掘企业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优势。
加强党的建设和班子建设。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把提高班子领导水平作为班子建设的内容抓紧抓好,改善领导方式,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第四篇: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澜沧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和“绿色经济通道”的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科技农业稳乡、绿色经济强乡、科教人才兴乡、和谐社会建乡”四大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基础提升、产业振兴、扶贫攻坚、科教人才、民族文化、生态文明、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工程,推动东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达5321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达143.7万元;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达5900吨;农民人均有粮达35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234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把科学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好”字优先,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道路,用工业理念来发展农业。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倡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更加注重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全面做好今后五年规划工作。一要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使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跃上新水平;二要做好今后五年规划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三农”工作,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乡带村的发展机制。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点。为打造新亮点,计划在大佛殿成立养殖合作社,来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带动周边村组养殖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招商引资,结合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在大佛殿、小米地等建造地方茶庄园,三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固定耕地面积,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良种良法特别是冷凉山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力争2018年良种覆盖率达90%。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产品结构、种养结构和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五年内,计划在南岱村、拉巴村完成1000亩甘蔗产业;在扎布村、河边村、拉巴村加大畜牧养殖年出栏大牲畜在1000头以上、生猪出栏7000头以上;东河村、邦敢村种植烤烟2000亩;东河村、河边村种植开发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龙胆草100亩,七月一枝花50亩;东河村、硝塘村种植核桃10000亩、八角1500亩、草果1500亩;南岱村、邦敢村种植坚果1000亩;林下资源逐年扩大养蜂量5年内达5000箱,同时加大野生菌管理力度。着力提升茶、中药材、核桃、林业、烤烟、蔗糖、畜牧业等7大支柱产业。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农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细化落实“渠道不变、用途不改,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各报其功、各记其账,形成合力、整村推进”的要求,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加快农村道路、自来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启动“兴地睦边”项目,投建三道箐水库、积极进行项目资金申请,建设小米地水库及修建拉巴村大沟和掌月寨大沟等,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持续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或创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支持农民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组织等形式向外拓展市场,组织农产品加工、运销,促进农业增值增收。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培育眼界更宽、素质更高、致富能力更强的新型农民。
(二)突出资源市场化配置,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招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和谐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经营的投资环境。
(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要把民生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切入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善民生,激发民智,发挥民力,努力构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全乡广大人民群众。认真抓好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工作,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体现民族特色的原创歌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满足群众业余体育活动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年入住适合的供养对象,全面利用敬老院设施建设。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建设更加秀美的拉祜山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更加注重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倡导、引导、发动全乡人民积极投身义务植树、营林造林,主动为建设生态东河献力献策。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生态脆弱区植被保护和恢复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实施以公路沿线、城镇面山和水库周边为重点的“绿色走廊”工程。切实建设好、保护好生态环境、厉行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风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平安东河”创建成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使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品。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活动。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律授予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切实规范行政审批权、行政服务权和行政监督权,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把政府建设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4年工作任务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实施项目建设带动投资持续增长,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富裕和谐东河,着力落实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全乡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021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772元,增长15%;粮食总产5478吨,增长1%;农民人均有粮334公斤,增长1%;地方财政收入12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集中精力主攻产业的发展 按照“稳粮、兴畜、升茶,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业板块建设,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基地带动的方式,大力实施产业开发工程;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粮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业资源、畜牧、林果三大经济支柱,培育甘蔗、烤烟等新经济项目,今年在拉巴村种植甘蔗500亩,东河村、邦敢村争取种植500亩烤烟项目;二是林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加大采脂管理力度,同时巩固新种植核桃的面积,林下产业逐步扩大养蜂业的发展(达3800余箱),加强野生菌的管理;三是茶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应用生态茶园,加大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增加投入,提高单产和精加工档次,逐步打造适合我乡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四是在巩固现有的桑蚕种养殖基础上,支持新发展的农户;五是积极培育扶持畜牧养殖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预计在河边村及拉巴村实施。
结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优势生物产业推进计划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战略部署,把优势明显、市场广阔的特色种养殖业等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上级更大支持。
一是争取开工实施三道箐水库和掌月寨大沟建设;二是启动“兴地睦边”项目;三是完成乡政府干部职工40套及乡中学和乡完小各12套的公租房建设;四是积极争取村组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提高公路等级;五是做好拉祜传承点前期规划,在拉巴村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着力打造和弘扬“拉祜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产业化发展;六是加大村组活动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让群众有学习、开会、议事、娱乐、就医的地方;七是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域经济跨越快速发展,同时以贫困村产业开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着力实施好“安居温饱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发展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素质提高工程、生态能源工程”等六大工程;八是全力做好东河乡生态茶园改造工作的后期管理,保证好茶园遮阴树的成活率和配套树种;九是加快村庄规划工作,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做好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抓实“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运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推广杂交玉米、杂交水稻10000亩,冷凉水稻良种7000亩,规格化栽培2000亩,电脑农业200亩,测土配方施肥5000亩,粮食播种面积15500亩,总产量5000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掌月寨大沟建设。实施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1.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争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推进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不断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和科技推广应用。推广科技试验示范,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科普宣传8000人次。
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同时加大对学生辍学和逃学监管力度。进一步抓好校舍改造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积极开展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合率达到98%以上,使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的投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确保新合资金的安全。进一步加强农村预防保健队伍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五是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全面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
六是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大民间文艺表演队的管理,挖掘民间文艺潜力,表演形式上多出精品。做好已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户户通”工程的维护工作,巩固广播电视覆盖率。有效解决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
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各项体系。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优抚工作,重视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确保受灾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众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继续实施民生工程,支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抓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更大改善
抓好天然林、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施好植被恢复、生态恢复、义务植树等工程造林,培育后续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好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五)以强化法制建设为载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扎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强化维稳责任意识,以创建“平安东河”为抓手,围绕“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琐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工作体系、机制,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对重点人员要进行帮助转化教育,防止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信访工作领导。落实信访责任制,完善信访处置机制,排查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信访问题,把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始终牢记人民给予的重托和希望,加快廉政建设,行使行政权力阳光运作,始终牢记历史赋予的使命和重担,建设高效职能政府,以政务公开为重点,打造阳光政府。以为民办事为平台,打造诚信政府。以转变职能为动力,打造服务政府。以惩防体系为依托,打造廉政政府。同时积极投入“四群众、三深入”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深入实际直接联系群众水平和能力。
第五篇: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
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
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核心制度,对于提高我国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迄今为止取得差强人意的成绩,但再很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针对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所需解决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我国各界学者对此也纷纷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
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化与工业化并行,城市基本养老保障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保障还存在较大差异,短期内还不能实现完全意义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即便如此,我国学者对此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例如叶汉雄认为我国在缩小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差距上具有其可行性。他认为我国有缩小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差距的政治、经济、民意基础以及宏观上的政策支持(叶汉雄.缩小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差距的可行性分析);高君认为城乡二元化和碎片化的弊端,决定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必将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高君.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的思考)。
在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障方面,我国学者也给出了他们的一些建议。陈正光认为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统一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由政府强制举办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以及零支柱组成),采取多元化的制度安排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多元化的制度安排必然造成人群之间的攀比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多元化制度应该朝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为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通过城乡居保、机关事、比单位养老金制度分别与职保并轨实现(陈正光.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朱海波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了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必要性,并从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筹集及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对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进行了制度设计(朱海波.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高君在通过对浙江德清县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第一,深化改革传统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规定,第二,有效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并轨,优化城乡养老保障转续机制,第三,深化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划清财政投资比例,第四,不断完善管理整合,加强基金管理机制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高君.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的思考);肖金平、林燕按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外在型结合的模式来重构我国现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其基本要点是在城镇,把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在结构上分离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全国意义上的现收现付制,可采取税收的融资方式,替代率为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25%。第二个层次为资本化的个人帐户。把从现行基本养老保险中分流出来的个人帐户部分(占工资总额的11%)与企业补充保险合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帐户。在农村,以县为单位建立社会统筹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乡村集体经济,这主要靠乡村工业企业税收中予以照顾或减免。其次,国家财政要拿出一部分。个人帐户部分主要是农民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由国家立法强制。这部分资金必须进入资本市场,实现有效的保值增值。国家对于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待农民60岁以后,按个人帐户的储蓄额(个人缴费及其增值金)逐月发放养老金。并认为此模式是在继承现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障优势基础上的制度创新(肖金平,林燕 关于重构现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
二.对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均等、公平的思考
平等、公平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亦是如此。周巧红,吉淑英等人在对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研究中提出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的目标是实现全面的机会平等、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均等,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责任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其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项目包括譬如吃饭、穿衣、住宅、安全、医疗(部分)等生存方面的最基本需求,主要体现在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基本权益保护状况等方面,其由低到高,依次呈现生理需求、服务需求、安全与社交需求三个层面的递进状态。同时三大需求项目的实现,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紧密联系,其水平与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直接相关(周巧红,吉淑英,徐州全,刘彩丽.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研究);侯志国认为要强化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公平性,首先要加强维权,进一步加强公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障力度,包括加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护,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法以及健全社会保障权司法保护机制。其次需要以困难群体为重点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后加大对农村养老的财政支持力度(侯志国.多学科视角下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公平性研究)。
三.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中的作为
我国学者黎民认为政府机制对于养老保障既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局限性。其积极方面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政府可以通过规制和税收等强制性的再分配手段取得必要的资源,将养老保障扩大到全社会的范围;第二,政府具有很强的分散社会风险的能力;第三,政府可以克服外部效应和减少交易成本;第四,政府可以运用养老保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其局限性体现在政府干预的效率损失、政府干预带来的某种公平损失以及相关的道德风险和政府自身能力的局限。并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在养老保障中重点应发挥如下作用:利用特有的合法强制力为养老保障提供一个相对完备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即提供养老保障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产品;承担再分配的责任,并直接供给最基本的养老保障产品,保障老年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权益,增进社会公平;调动各方面参与养老保障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促进非正规养老保障计划的发展(黎民.养老保障中的政府机制与政府行为)。
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上,我国学者苏保忠 张正何认为在立法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权优势,在制度安排方面,政府应关注社会公平,在组织管理方面,政府应推进体制创新,在财力支持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监督管理方面,政府应重点防范养老金的运营风险(苏保忠,张正何.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定位)。
四.相关养老服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我国学者董红亚在对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后,提出我国政府养老服务需要研究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思路:第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明确养老服务含义,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第二,明确政府、家庭职责,探索构建共担互补协调的养老服务机制;第三,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加快养老机构发展步伐;第四,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董红亚.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一)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研究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养老力量的弱化,政府养老压力的增大。一种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上。我国学者章晓懿认为在养老服务领域,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有共销模式和合作伙伴模式二种不同的形式。并在对上海市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后指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模式业已建立,但是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表现出共销模式的特点,而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则已具备合作伙伴模式的特点。尽管这两种合作模式在合作双方的对等性、合作过程的自主性,以及合作关系的稳定性等方面存着区别,但二种合作模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与现实契合,而且任何一种合作形态都会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
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合同治理的策略选择上,朱玉知和张雯认为在观念上需注重平衡多元的价值,因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合同中包含多种价值,如服务的质量、服务供给的公平性等。每一种价值如果走到其极致都会发生扭曲;在转变模式上,理顺政府与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是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重要保障;在合同关系的管理上,需要改善合同运作的法律环境,并认为起草并签订一份尽可能完善的养老服务合同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顺利实现的首要前提(朱玉知,张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优化治理——基于合同制治理理论的思考)。
(二)机构养老服务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越来越多的老人,特别是缺乏自理能力的孤残、高龄老人,不得不接受机构养老方式,机构养老在城镇居民养老方式中的比重增加、地位上升。许爱花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中的现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机构养老服务的经验,提出在社会工作视阈下完善城镇机构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第一,坚持养老机构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包括制定养老机构的法律法规以及保障老年福利体系的良性运行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第二,在社会工作介入方面,做好老人入住机构前的衔接工作以及构建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三,倡导积极老龄化,实现余热生辉(许爱花.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张迺英和王辰尧通过对我国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政策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政府购买过程的公平公正;第二,构建合理的评估机制,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第三,充分发挥养老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第四,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防止道德风险(张迺英,王辰尧.我国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政策分析)。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它是由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在经历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后,于近年提出的又一种养老模式。我国自2001年起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在对多年来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发展状况研究后,孙泽宇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第二,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第三,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老年社区支持网络;第四,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机制(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同时,我国学者杨春通国对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提出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三点对策与建议:第一,始终如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步伐;第二,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第三,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不断满足亿万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服务需求;第四,正确处理好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社会化服务与子女应尽义务、点与面、走出来和走进去、农村和城市的关系,加快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推进速度(杨春.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孙迎春在对南京市栖霞区居家养老调查中提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政府需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多功能,复合型服务社区,建设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拓展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并有效整合养老资源形成养老合力,实现以家庭自我养老为基础,开拓虚拟养老服务,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孙迎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南京市
栖霞区居家养老调查)。除此之外江海霞和陈雷将创新老年产业发展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结合起来,认为政府应引导和促进老年有效需求,在政策上对老年产业加以扶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开创居家养老服务新项目。同时促进老年第一、二及第三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以及发展相关教育产业建立一支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实现多方联动,协同配合,形成广泛的社会动员和价值关怀,促进老年产业发展,更好地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江海霞,陈雷.创新老年产业发展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
五.国际视野
我国学者蔡昉在总结国际相关经验,提出来深化改革的新视角和路线图,认为我们需要把养老保障体制的设计看作是生产性的,而非仅仅是消费性的制度安排,应该从多方位考虑和获取养老资金来源,而不是仅仅将其看作公共财政的责任,应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就业政策相配合的角度,筹划养老保障制度,应该将养老保障的社会化进行到底(蔡昉.重新思考中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兼论国际经验的相关性)。
时间银行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埃德加·卡恩首次提出并创设了时间银行模式,该模式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践,,但是整体而言$时间银行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任志华和高贵如通过分析时间银行模式及其自身缺陷,继而分析时间银行应用于社区养老的现状和问题,再以时间银行模式为基础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新模式,最后在新模式下就如何有效应用到我国社区养老提出建议:第一,理论建设方面。我们的学者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的改进时间价值银行模式;第二,政策扶持方面,政府需要在政策上进行鼓励和扶持;第三,制度保障方面,国家机构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时间价值银行的实施形成制度保障;第四,技术支持方面,时间价值银行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平台,人们借助这个平台给在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同时等自己晚年的时候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人们在这个平台上拥有自己的个人账户!通过个人账户进行时间价值币的储蓄和支出以及转让和赠予等(任志华,高贵如.时间价值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夏辛萍.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
六.参考资料
1.高君.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的思考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2.陈正光.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3.朱海波.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4.肖金平,林燕.关于重构现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0(1).5.周巧红,吉淑英,徐州全,刘彩丽.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14(6).6.侯志国.多学科视角下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公平性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7.叶汉雄.缩小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差距的可行性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8.黎民.养老保障中的政府机制与政府行为[J].学习与探索,2004(6).9.苏保忠,张正何.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7(12).10.董红亚.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人口与发展,2010,16(5).11.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12.朱玉知,张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优化治理——基于合同制治理理论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9,25(1).13.许爱花.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J].江淮论坛,2010.14.张迺英,王辰尧.我国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政策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2.15.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1).16.杨春.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0(6).17.孙迎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南京市栖霞区居家养老调查[J].特区经济,2012.18.江海霞,陈雷.创新老年产业发展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J].特区经济,2010.19.蔡昉.重新思考中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兼论国际经验的相关性[J].经济学动态,2008(7).20.任志华,高贵如.时间价值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J].特区经济,2013.21.夏辛萍.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J].人民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