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5〕67号 【发布日期】2005-08-02 【生效日期】2005-08-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的通知
(粤府办〔2005〕67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纪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水利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八月二日
关于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纪要
(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五年七月十四日)
2005年7月11日上午, 李容根副省长主持召开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欧广源副书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纪要如下:
一、会议充分肯定了我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实施成效。会议认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自2003年10月召开现场会以来,各地、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措施有力,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全省列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共有290宗建设项目,投资总额539亿元,其中12宗项目已经整体完工,一批项目的子项目也已完工并通过验收交付使用;149宗项目已进入了大规模建设阶段,41宗项目完成了初步设计,正在招投标阶段;17宗完成了立项,正在做初步设计;67宗正在做可行性研究。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为成功抵御超百年一遇洪涝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单位要一如既往重视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坚定信心,矢志不渝,紧密合作,克服困难,全面提高我省防灾减灾水平。
二、会议对推动全省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一)统揽全局,突出重点。会议指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度大,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抓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几个重要工程:一是城市防洪工程。要重点抓好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西江防洪工程。要高度重视对西江沿岸防洪工程的建设问题,重点抓好60公里景丰联围工程建设,将6公里鼎湖段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加大力度,保障资金,并争取国家的支持。三是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要加强与部队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铁道部支持,尽早立项建设。四是海堤建设。我省海堤维护和防洪标准偏低,台风、巨浪引致的险情时有发生,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尽早改变我省海堤建设落后的局面。
(二)提高防洪标准,提升防洪能力。会议认为,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防洪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城市防洪已成为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重点,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十分必要。为切实提高我省城市防洪能力,会议决定将全省地级以上市城市防洪工程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将32宗已列入和5宗未列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县(市、区)城市防洪工程防洪标准,统一提高到50年一遇。对于项目的审批,需提高标准的按现行审批办法由各市审批;不适宜提高防洪标准或提出不设防的个别县(市、区)城市,由当地政府申请,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批准。
(三)暂缓高陂水库建设,提高海堤建设补助。会议认为,高陂水利枢纽投资巨大,移民任务重,前期工作尚需一定周期,目前应抓住重点,集中财力、物力解决危及我省防洪安全的其他主要工程,特别是要重点解决海堤建设标准过低的问题。会议决定,暂缓高陂水利枢纽建设,把原安排在高陂水利枢纽的资金先安排到东西两翼的海堤建设省级补助上。提高海堤省级补助标准问题,具体由省水利厅商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提出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四)综合协调,平衡补助。会议同意省水利厅提出的综合协调平衡省级补助标准的建议,即:对2004年以前立项列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建设的项目,以2004年底为限,凡是已完工并办理竣工验收的项目不再增加补助;已开工建设并完成超过2/3工程量的项目(按堤长计算,以下同),1/3工程量按省财政厅、水利厅粤财农〔2005〕20号文设定的新标准(下同)补助;凡已开工建设并完成1/3―2/3工程量的项目,1/2工程量按新标准补助;凡已开工建设并完成1/3以下工程量的或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全部工程量按新标准补助。考虑到国债资金安排的因素,凡有无偿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安排国债加上原省级补助标准,尚未达到新补助标准的,不足部分按新标准计算补足。为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凡市、县(市、区)通过其他渠道争取到的各项资金由地方使用,不扣减省级补助。
会议决定,维持现有省级水利资金总盘子不变,不再增加省级投入,因提高标准和平衡补助所增加的省级补助资金,顺延两年(2010年、2011年)安排解决。
(五)统一思想,分工协作。会议强调,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之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在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积极配合水利工程的征地、环评等工作,提高时效,保证质量,确保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三、会议还就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资金筹措、配套以及征收水利规费等问题进行了议定:
(一)要保证省补助的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决不允许出现挪用、截留的现象。会议强调,部分地市出现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要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省审计、水利、财政等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查,严格资金管理。对于审计中发现的截留、挪用资金等问题,要追究责任,通报全省;对于顶风违纪的单位,要抓住典型,依法惩处,决不姑息,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工程建设上,真正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落到实处。
(二)要保证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会议指出,目前,有些工程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程。今后对没有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的工程项目,省将不列入计划安排,省的补助资金与自筹资金要同步拨付到位。
(三)要保证城乡水利规费收缴政策的落实。会议指出,征收城乡水利规费是我省水利建设的一个良好机制,为我省水利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项费用不属于国家清理涉农收费的项目,属合法收费,各地不得擅自取消,已取消的应立即纠正。
参加会议人员:省政府周炳南,省委组织部邓李彪,省纪委巫颂平,省发展改革委董富胜,省水利厅彭泽英,省财政厅李朝明,省国土资源厅胡红兵,省农业厅蔡汉雄,省建设厅刘锦红,省审计厅李心,省林业局廖晓晨,省海洋渔业局文斌,省交通厅陈冠雄,省环保局黎旭,省检察院董平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监...
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茂名市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年龄造假、办理虚假身
份证、生育多胎问题的情况通报〉的通知》的通知
各镇(办事处)中心学校、完(高)中、局直学校及幼儿园:
现将中共开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茂名市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年龄造假、办理虚假身份证、生育多胎问题的情况通报〉的通知〉的通知》(开纪发[2012]4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并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要迅速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并对照文件要求立即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自查自纠并落实整改。落实每一位教职工认真填报。
二、镇属学校教职工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完(高)中、局直学校、幼儿园教职工以本校(园)为单位,填报《公职人员年龄造假、办理虚假身份证、生育多胎问题自查自纠和落实整改情况汇总表》及有反映个人存在问题的《个人自查申报表》,一并于2月16日前通过OA系统上报政教股劳创立同志,经过自查自纠没有存在问题的《个人自查申报表》,镇属学校由中心学校留存备查,完(高)中、局直学校和幼儿园以本校为单位留存备查。
以上请迅速落实。
附件:开纪发[2012]4号转发《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转发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茂名市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年龄造
假、办理虚假身份证、生育多胎问题的情况通报〉的通知》的通知
开平市教育局办公室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第三篇:在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范文)
文章标题:在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现场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省会议精神,部署下一阶段水利工作任务。刚才,陈奋勇局长传达了全省水利工作暨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现场会议精神,并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我完全同意,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2006年水利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2006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它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各部门认真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特别是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治水思路、治水理念不断创新。水利工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我市水资源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不断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第二,三防工作取得较大成效。2006年8月上旬我市受第6号台风“派比安”外围环流影响,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情况。连续强降雨使我市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内涝和山体灾害,还出现了罕见的龙卷风灾害。各级立即行动起来,动员全社会力量,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紧张有序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保持了社会稳定,确保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来全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36亿元,水利建设的大投入,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巩固,防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了水利工作的各项规划,水利部门依法加强对水资源、河道、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建设管理,规范水事活动;创新水利投资机制,拓宽水利筹资渠道;不断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水利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各部门和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水利发展面临的任务相当繁重,形势相当严峻,水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地理环境的人为改变、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等因素对水利防灾减灾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我市防洪排涝能力仍未全面达标。重点堤围的防洪达标尚未完成,一些历史险段尚未得到彻底整治,过度采砂,水文变异等因素导致一些新的险段出现;
(三)存在安全隐患的水船闸、涵闸、泵站等有待加固;病险水库尚在整治之中;
(四)排涝标准仍然偏低,排水渠系输水能力不断降低,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排涝矛盾更为突出;
(五)三防指挥系统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六)水资源管理体制、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等都有待进一步理顺。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社会经济的命脉。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审视水利工作,立足经济社会全局谋划水利发展,充分认识加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正确把握水利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开展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增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2007年全面顺利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为构建全市防灾减灾安全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全市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刚刚结束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强调要推进交通、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干内河涌综合整治和电排站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贯彻落实好党代会和人代会精神。当前,要正确认识我市水利防灾减灾工作的形势,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确保全面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筑牢我市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基础。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近三年来,各单位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26.87亿元,完成比例82,与三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黄华华省长强调,要加快我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步伐,该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的十项民心工程之一,是防洪的重要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从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治%90(推荐)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8〕40号 【发布日期】2008-07-07 【生效日期】2008-07-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要点的通知
(粤府办〔2008〕40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要点》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监察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七日
2008年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要点
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我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继续落实“思想不松、声势不弱、机构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自查自纠工作成果,保持依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强劲势头,更加注重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拓宽治理领域,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确保取得新的更为明显的成效,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继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议;按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调整、充实各级治贿办的力量;建立专项治理工作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二)认真研究部署。召开全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对治贿办工作提出要求;适时召开专项治理工作座谈会,听取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召开全省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2008年专项治理工作。
(三)抓好督促检查。制订督导工作办法,进一步完善督查分析评议和情况反馈制度,围绕调整充实机构、深化宣传教育、开展非公有制领域专项治理、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等专题开展督导;总结各地各部门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范围予以推广;年内召开督导工作座谈会,探索促进我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有效途径。
二、推进非公有制领域专项治理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非公有制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特点、规律、表现形式和治理对策,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方向和重点。
(二)继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专项治理工作。引导一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较好、有一定影响力的非公有制企业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完善“内控管理、民主监督、诚信经营”等自律机制,提高企业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免疫力”。下半年对各地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粤治贿发〔2007〕5号)的情况开展一次督促检查。
(三)深化社团组织行业协会专项治理成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抓好36家省级行业协会专项治理试点工作。围绕建立规范运作、诚信执业、公平竞争、信息公开、奖励惩戒、自律保障六大机制,结合行业自律工作,进一步引导各类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开展专项治理。
三、依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
(一)突出查办案件重点。重点查办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金融投资和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重点方面的商业贿赂案件,严肃查处国家公务员利用审批权、执法权和司法权在商业活动中搞官商勾结、索贿受贿,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给国家、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大对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的追缴力度。
(二)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在保持查处受贿行为力度的同时,更加重视对行贿行为的查处,依法惩治行贿犯罪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全省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新闻发布会上,对典型行贿案件进行公开曝光。
(三)打击跨国商业贿赂行为。加强研究和协调,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条约的框架内,严禁我省企业在国(境)外的商业贿赂行为,依法查处国(境)外经济组织在我省的商业贿赂行为。
(四)健全办案协调机制。推动执纪执法机关进一步加强协作,进一步完善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重大问题协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增强办案合力。继续作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相互衔接,出台广东省移送和受理涉嫌犯罪的商业案件有关规定。
(五)加强对重点案件的督办。选择一批领导批示、群众关注的重点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并限时查结。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查办案件工作的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查办案件工作。对工作进展缓慢、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不依法办案的地区和单位,及时进行督促整改。
四、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一)巩固和深化自查自纠成果。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大对自查自纠问题整改措施的落实力度,适时组织对各地各部门自查自纠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在认真总结自查自纠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围绕如何巩固自查自纠工作成果、防止问题反弹,积极探讨新思路、提出新措施。
(二)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全省联网的综合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作用;继续深化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财政金融投资、资源开发和经销领域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和条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推行企业厂务公开和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三)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市场诚信记录机制。推动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行业组织建立标准统一的信用档案数据库,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与之行使职能相关的市场主体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信息。
建立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督促抓好《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的落实,实现各部门掌握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最大程度地公开,积极推进部门间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联网共享,探索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市场诚信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依法对其实行高额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等方面提供合法便利的服务,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四)推动防治商业贿赂地方性立法。推动有关重点治理领域完善防治商业贿赂方面的规章制度;就开展《广东省防治商业贿赂条例》地方性立法进行前期调研论证。
五、保持宣传教育强劲声势
(一)抓好报刊媒体宣传。进一步密切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的协调配合,启动新一轮的反商业贿赂宣传教育活动。省治贿办组织拟写“广东省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综述”以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系列报道,在《南方日报》等刊发;会同《南方日报》组织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领导专访。
(二)拓宽宣传教育覆盖面。会同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等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重点推动专项治理宣传教育向非公有制领域和社区、学校、基层站所等基层单位延伸;举行1-2次全省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新闻发布会;组织全省各地统一开展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治理商业贿赂政策法规大型宣传活动;配合7月份的纪律教育月活动,会同有关部门拍摄反商业贿赂专题教育片;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知识竞赛。
六、加强政策和理论研究
(一)开展理论研讨。召开全省治理商业贿赂理论研讨会,交流和推广治理商业贿赂的成功经验,为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加强学习交流。通过适当形式学习和借鉴国外防治商业贿赂的做法和经验。
(三)强化业务培训。举办全省治理商业贿赂培训班,组织各地各部门从事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一线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促进全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水平的提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打私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镇村反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5〕71号 【发布日期】2005-08-30 【生效日期】2005-08-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打私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5〕7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打私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反走私综合治理关键在基层,镇村尤其是重点地区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在全省反走私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重点地区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反走私工作方针和部署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反走私工作责任制,按照 “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坚持不懈”的原则,切实抓好重点地区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巩固我省反走私工作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
(省打私办二○○五年七月十二日)
1998年以来,我省反走私重点地区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以下简称镇村)本着“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将反走私责任制落实到基层,沿海、沿边地区要落实到乡镇、村,并责任到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镇村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反走私形势的变化,全面落实“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坚持不懈”的打私工作方针,以提高对辖区走私活动的防控能力和创造辖区良好打私环境为中心,以完善和落实镇村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反走私责任制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反走私法制意识为基础,积极探索和建立镇村反走私工作的长效机制,促使镇村反走私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总体目标:总的要求是做到“三确保”、“五没有”。“三确保”即:确保辖区党政机关、执法机关不发生走私、贩私、护私行为;确保辖区不发生群体性暴力抗拒执法和哄抢私货等严重阻碍执法的事件;确保辖区不发生走私贩私活动或走私贩私活动呈相对下降趋势。“五没有”即:没有群众性集资走私现象;没有群体性卸运、藏匿私货的现象;没有固定的私货上岸点及走私专用设施;没有集中的私货销售场所和私货储存点;没有走私专用或“三无”船舶(车辆)聚集点、修造点及集中非法组拼装活动。
二、具体要求
(一)大力开展反走私宣传教育。重点地区镇村要大力宣传国家打击走私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进口商品运输、装卸、存放、收购、销售的有关规定,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反走私法纪观念,消除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走私无害论的错误认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自觉做到不购买走私物品。要抓住休渔期、企业(车、船)年审换证、专项治理、联合行动等有利时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曾经进行过走私及相关违规行为的人员,要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要力求通俗易懂,法律、政策界限清楚,并做到家喻户晓。宣传教育的渠道、形式要多样化,在容易发生走私的地方要逐步设置固定的反走私宣传栏和警示牌。
(二)加强沿岸重点地段的防范工作。重点地区镇村要协同海关、边防等部门,认真开展对海、河沿岸走私货物上岸地的防范工作。定期对辖区海湾、港口、码头、堤岸、滩涂等进行排查,对发生过或容易发生走私货物上岸的码头、岸点要专门建立档案,明确监控防范的重点,落实监控责任。对频繁发生走私货物上岸的地段、部位,要根据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如发展信息人员、建立固定值勤点、设置监控设施或防范障碍、组织巡逻队伍巡查等,落实防范工作。
(三)加强对市场和进出口企业的监管。重点地区镇村要协调、督促经贸、工商等主管部门做好净化市场工作。定期对辖区内进口商品销售门店、市场进行检查,坚决查禁无合法来源的进口商品。建立进口商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对有走私贩私行为和直接、间接为走私贩私活动提供服务的其他违法、违规企业要建立“黑名单”,协调、督促有关主管部门落实监管工作。大力支持和配合海关、外经贸等部门对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加强监管,促进有关企业守法经营。
(四)加强运输工具(人员)管理。重点地区镇村要协调、督促车船主管部门加强对运输工具(人员)的管理,定期对拥有本辖区港籍(含挂靠)船舶以及辖区内船舶修造厂点进行检查,建立辖区船舶档案和有走私行为的船舶档案。加强对参与走私的船舶所有人的教育,规范对农(渔)民自用小型船舶的管理。协助、配合查处走私专用船舶、“三无”船舶、违规超马力高速摩托艇及上述船舶聚集点、修造点。加强对货运、客运站场及其运输车辆、车主的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的进口车辆及参与私货运输的车辆,并加强对有关人员的教育。
(五)切实改善缉私执法环境。重点地区镇村要积极支持、配合缉私执法活动,防止发生抗法事件;对发生的抗法事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严厉查处,创造良好的反走私执法环境。加快镇村经济建设,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逐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提高群众抵制走私的自觉性。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反走私责任制。重点地区镇村要将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分管领导,做到工作有位置、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办。重点镇要明确机构(人员)负责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村要组织人员配合政府进行反走私综合治理,将反走私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逐级、逐单位签订反走私责任书,明确责任人的义务,建立反走私工作奖惩制度。
(二)建立健全反走私日常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反走私工作例会制度。重点地区镇村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至少每季度专门召开或结合其他会议召开一次反走私工作例会,学习国家反走私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指示及其文件精神,交流分析辖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有关情况和形势,研究、部署反走私综合治理有关工作。反走私工作例会要有完整的记录,重要问题要形成会议纪要。反走私任务繁重的镇村,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缩短例会周期。
二是建立健全海、河沿岸和其他重点部位定期普查制度。对容易发生走私货物上岸的海(河)沿岸,容易发生存放、销售、贩运走私商品的场地,容易发生非法拼组装、修造、改装车船活动的场所,各镇村至少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一次联合普查,及时清除走私、贩私和非法拼组装(修造)黑点,针对问题,完善监管措施。普查活动要记录建档。
三是建立健全反走私重点区域挂钩联络制度。重点镇村应将辖区反走私重点区域划分成若干片(点),由镇村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定点挂钩,对其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适时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对挂钩联络片(点)的有关工作负直接责任。
四是建立健全协调联动和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制度。各重点镇要与缉私执法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固定有效的联络协作方式,镇村反映的与反走私有关的问题,缉私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应及时受理,抓紧解决。缉私部门进行缉私和其他主管部门进行相关执法活动需要镇村协助配合时,镇村应快速反应,全力配合,尤其是对可能引发阻挠、抗拒缉私执法的情况要及时协助化解,对已发生的有关抗法事件要及时协助严厉查处。
五是建立健全反走私举报制度和重大节日、重要行动值班制度。各镇村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走私活动。要建立重大节日、重要行动期间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反走私的突发事件。
六是建立健全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考核制度。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打击走私领导小组要定期对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工作县(市、区)每年进行一次,地级以上市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通报,限期整改。反走私综合治理考核工作要与政绩考评、单位评先、人员评优、职务升降、文明镇村评比等挂钩。
七是建立健全反走私工作报告制度。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应定期书面报告县(市、区)和地级以上市打私办。各地级以上市打私办每年12月15日前向省打私办专题报送一次本市镇村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的情况,内容包括:当列为反走私重点镇(街道)名单,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的主要情况,市或县进行考核的结果。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的重大措施、问题突出镇村的整治情况、抗法事件的发生(查处)情况等应随时报送。
八是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海关、边防、工商、公安、经贸、外经贸、海洋渔业、交通、海事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反走私综合治理的各项职能。驻地有关部门要适时向本地打私办、镇政府通报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所需的有关情况,如查获走私贩私案件、相关的违法违规案件情况,及相关地区走私贩私动态等。驻镇单位要尊重当地政府的协调,积极参与、支持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有关工作,与镇建立有效的反走私联动协作机制。
(三)充分发挥各地打私办职能作用。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打私办对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要加强调研、指导、服务和监督,及时掌握走私动态,会同当地海关、公安边防、工商等部门,研究确定、调整反走私重点镇村名单。及时做好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络沟通工作,了解、把握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精神,协调理顺镇(街道)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加大对镇村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日常检查督促力度,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
非重点地区镇村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参照本意见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