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铺实乡村善治之路的思考
铺实乡村善治之路的思考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个具体路径之一。围绕“乡村善治”这一主题,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要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融合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与共治“四治协同”的乡村治理路子,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坚持“党建”领航,建强基层组织。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全面建设过硬农村党组织。实施“堡垒工程”。坚持强基固本,对农村基层党支部实行“差异化”管理,通过部署党支部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评选,形成基层支部建设“全面达标+示范引领”双驱动工作机制。实施“熔炉工程”。采取定主题、定时间、定考评的方式,全面规范“三会一课”。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实行党内外“双评议”机制,对民主评议不合格以及党员积分较低的,设置“整改期”,采取“政教班”集中学习、安排公益任务、每月思想汇报等形式进行考察整改。实施“头雁工程”。实施“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人才回引计划”“后备干部选育计划”,采取“定量+定性”的方式,评选“乡村振兴人才”,并纳入地方人才库管理。整合资源,对返乡创业人才、致富带头人等给予政策支持,不断健全乡村创业扶持和就业帮扶机制。着眼“自治”参与,推动民主管村。推动基层民主自治,必须构建以现代村规民约体系为核心,村民议事、乡风监督为补充的自治体系。完善村规民约体系。采取村级自查+党委复查+法律审查的方式,全面清理和修改现行村规民约,并以动员会、培训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和培训指导,着力规范群众“道德范围内、法律底线外”的言行。健全村民议事方式。在保障村“两委”、村监委会依法履职的基础上,聘请“乡贤能人”组建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符合实际的评议组织,对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量化评议。设置“履约表扬项目”,被表扬人员可获得相应奖励和村级项目支持。开展乡风文明监督。成立农村乡风监督委员会,为每个村聘请2-3名乡风监督员,建立红白事登记、节假日民风巡查等制度,着力纠正大操大办、吵嘴扯皮等不良风气。实行“黑名单”制度,对违反乡风文明的情况进行“黑榜”公示,并取消相关人员的公益岗位资格、暂停相应惠民政策等。
紧扣“法治”建设,助力依法治村。加强农村依法治理平台建设,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俗。成立一个“评审团”。结合村级后备干部选育,为每个村培养2-3名法律“明白人”。整合“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组建农村法律服务“评审团”。组织“评审团”参与矛盾化解、举办法治讲座、领办法治创建项目等,为依法治村提供队伍支撑。建设一处“服务室”。依托村级党群服务(活动)中心,设立乡村法律服务中心(室),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的阵地,并建立健全纠纷登记、维稳协助、矫正帮扶等制度。以“服务中心(室)”为依托,常态化开展“模拟法庭”、农民夜校·法治论坛等活动。推行一套“硬制度”。将党内外法规作为支部“三会一课”、“农民夜校”的规定课程,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评审团”全程“听证”。同时,将村民守法情况纳入村民“履约”评议,强化村民守法意识。
突出“德治”浸润,助推文化兴村。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向上向善乡风民风。晒家风颂传美德。开展“传承好家风”活动,深入挖掘和寻找收集一批积极向上的家风家训和优秀家风故事。通过编印《优秀家风家训》,采取农民夜校“示范课”、社区讲堂等进行宣讲,并在各级党群活动中心设置“家风榜”予以传颂。评先进树立典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引导农村结合村民“履约”评议,围绕基层治理热点、难点开展“好儿媳”“脱贫之星”“产业之星”等形式多样的评选表扬,展示清洁之美、秩序之美、人文之美。重德育弘扬正气。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农民夜校,开展“艰苦创业带头脱贫、勤劳致富感恩奋进”教育,引导群众不等不靠、感恩社会。组织文化传承、公益服务等各类型社会组织,开展服务乡村活动。结合地域实际,举办少数民族歌会、建立非遗“传习所”等大力培养文化传承人,促进文化兴村。
聚焦“共治”目标,实现协同治理。创新农村治理多元参与机制,构建多元共治体系。实施“两民融合”行动。随着乡村建设发展,大量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为促进外来“新居民”与本地“原住民”合作共赢,在外来“两新”组织与村级组织间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制度联用、发展联谋“四联”为内容的“两民融合”行动,既能激发企业的社会担当,又能锻炼一批乡村振兴骨干。实施“党建网格”行动。结合“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大力实施“网格化”党建,组织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为城乡党员划分“责任田”,明确责任党员在政策宣传、领办生产项目等方面的任务,并以“党员责任田”为单位,开展卫生评晒等活动。实施“民情恳谈”行动。设置月度“民情恳谈日”,以村为单位,每月定期组织辖区内村民、“两新”组织等,开展“五会”(干部会、党员会、群代会、联社会、分社会),集中收集意见建议,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农村基层共管共商共治。
第二篇:乡村治理经验材料:“五清一提”趟出乡村善治之路
乡村治理经验材料:“五清一提”趟出乡村善治之路
**县为彻底解决村集体资产“糊涂账”、村霸横行“拦路虎”、社会矛盾“一锅粥”、集体经济发展“空架子”等问题,全县范围内组织了“五清一提”乡村治理专项行动,即清收资产、扫清“村霸”、化清矛盾、清除“四乱”、理清思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释放了基层工作活力。
一、明确工作重点,保证专项行动有章可循
(一)清收资产,保障集体权益。
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现状进行比对核查,查清资产底数。对非法强占、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一律无条件予以收回;对贱租、贱卖及村干部个人私自出租、转让等非法方式处置村集体资产的各类合同,经群众代表大会表决后,按法定程序对原合同予以废止;对虚列集体债务拒不放弃债权的,由县公安、纪检监察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打击;对上级拨付资金管理使用存在“跑冒滴漏”、虚开、套取等问题的,由县财政、纪检、司法等部门依法追缴,并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整治规范后的村集体“三资”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在乡镇政府备案。(二)扫清“村霸”,弘扬清风正气。
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横行乡里、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对收集的“村霸”“村痞”问题线索,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制管理,经梳理汇总、调查核实后,由县政法委协调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三)化清矛盾,创建和谐乡村。
推行“五老”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诉求合理的立即解决到位,暂不具备条件的做好解释说明,诉求不合理的由“五老”人员进行化解疏导。对村组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移交县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处置;对长期无理缠访闹访的信访老户,由乡镇、村配合收集相关证据,司法机关依法打击;对因县直单位工作作风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由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交办化解。在化清矛盾的基础上,县委宣传部牵头开展以“尊法守信、勤劳致富、孝老爱亲、庭院整洁、邻里和睦”为主要内容的“五美家庭”评选表彰,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四)清除“四乱”,建设美好家园。
集中力量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坑塘、清立面活动,动员群众主动清除自家积存的生活垃圾、门前院内杂物。乡(镇)村组织力量对围村垃圾、私搭乱建、破败墙体、黑臭水体、乱涂乱画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因地制宜开展小游园、小广场、五美庭院等绿化美化建设行动,彻底改善村容村貌。(五)理清思路,凝聚发展共识。
各村建强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清收的集体资产资源,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挥比较优势和新乡贤能人带动优势,通过资产重组、优化配置、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主动谋划发展思路。二、建立工作机制,推动专项行动扎实开展
(一)坚持党的领导。
健全党管乡村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县乡村三级书记联动抓推进。县委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担任专项行动总指挥,乡(镇、街道)党(工)委履行第一责任,村(社区)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依法依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审慎处置各类问题和矛盾。依法打击方面,成立由县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依法治理组,对各类问题线索逐一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方面,成立由县农业农村、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的业务指导组,开展政策培训,杜绝用违法措施纠正以前的违法行为,防止在资产处置上“跑偏”。(二)建立工作机制。
确定了历史遗留问题多、干部群众矛盾多、信访反映线索多、集体经济发展缺思路的*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副县长、公安局长等蹲点分包试点村。在试点的基础上,向**个乡镇(街道)派驻工作专班,向**个重点村(社区)派驻工作组,其他***个一般村(社区)由各乡镇(街道)派驻工作组,全县共有**名县级干部、***名科级干部、****余名党员干部奔赴一线。把清理收回集体资产作为专项行动的切入点,对历任村干部和问题线索重点人开展多轮次谈心谈话和《自查自纠表》填报,按照教育引导与依法打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党员带头、新乡贤引导、群众评议、依法打击等多种方式,清理收回集体资产。(三)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创新开展党建引领“**项活动”,持续开展“五星支部”创建、“逐村观摩,整乡推进”观摩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将“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党员联系户*+N、街长制、党员积分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充分融合,探索绘制了“民情地图”,实施“*+*”服务岗位模式,安排每名党员负责*—*条街道任街长,每名党员联系N户群众,对党员进行积分量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专项行动取得显著实效
(一)提升了基层党组织领导力。
专项行动共收回集体土地**.*万亩、房产**万平方米、资金****万元,拆除违建*.*万平方米,废除不合理债务****万元,清理不合理合同协议****份,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收益****余万元。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办成了以前办不成的事情,赢得了民心,树立了形象,提升了组织力、动员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
对**名侵占私分集体资产的腐败分子和欺压群众、作威作福的“村霸”“村痞”采取了司法措施;办结信访案件****件,赴上三级信访环比下降**%,涉农信访环比下降达**%;评选表彰“五美家庭”****户。建强了以自然村或村民组为单位的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组织,群众自己“说事、议事、决事”,群众自治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德治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三)提升了乡村发展动力。
出台了新乡贤能人返乡创业政策,***余名在外创业的新乡贤能人回村领办创办合作社。制定了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办法,有效盘活各类资产资源,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发展集体经济思路更清了、底气更足了、路子更明了。预计到****年底,全县***个村(社区)集体收入突破*.*亿元。
第三篇:道德积分激发乡村善治活力
道德积分激发乡村善治活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新风的建设,面对“传统道德约束不了、执法部门处罚不了、群众参与意识淡化”的乡村治理困境,XX镇在各新村实行道德积分制度,引导群众向善向上,激发乡村善治活力。
结合“三会一约”,XX镇制定《XX镇自然人道德实践领域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农村产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村民好人好事、不良行为等,由信用评价领导小组实时评议赋分,可按分值在道德积分超市兑换物品。不仅让善行有回报,对“不诚、不孝、不检、不勤”等行为都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以德换得”量化考评,用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搭建崇尚道德文明的激励平台,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事务和基层治理,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找到了一种新路径。
“道德积分”制度搭建好后,如何良性运行是关键。XX镇积极探索运行模式,通过座谈交流、走访入户、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征求本村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制定《XX镇道德积分超市物品兑换规则》,道德积分可用于道德超市、道德加盟店兑换商品,按照1分兑换1元商品的规则进行兑换,兑换后,积分清零。与XX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确定了凭借道德积分享受农事服务的优惠政策,联合社下设的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均可提供农事服务,50积分享受98折、100积分享受95折、200积分享受9折。
今年,联合社与街道新隆嘉超市达成XX镇农副产品进社区项目协议,将地瓜、西红柿等多种农副产品直供青岛市场,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收。在此基础上,联合社进一步扩大范围,与多家商超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我们将与联合社积极探讨,按照中间差价利润的合适比例投入到道德积分超市,保障“道德超市”正常运转。各新村定期公示“道德账户”积分,接受群众监督,根据积分细则,对“道德账户”进行动态加减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公正公开,保障“道德超市”规范运转。
第四篇:以乡村善治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以乡村善治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以乡村善治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乡村发展。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乡村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令人倍受鼓舞。而乡村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能如期实现,因此,我们要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乡村善治促乡村振兴。
当前,我国农村问题还比较突出,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农村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农村党建基础薄弱,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作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激发农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善治,激发农村人员主观能动性是核心。人是直接关系到治理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人员文化素质水平还较低,有些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游手好闲,宁可啃老,将老人少有的养老金据为已有,也不愿意靠劳动自力更生;有些村民整天沉迷于麻将等赌博活动,败坏乡村风气,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从提高农村人员的素质入手,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劳动就业岗位,出台优惠政策等措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支持农村人员自力更生,实现创业就业。
乡村善治,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基础。当前,乡村治理体制机制还比较落后,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为此,我们需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方法,弘扬民主,更大程度上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例如,邵家丘村探索网格化管理,实行党员与村民结对制度,发挥党员和能人的引领作用,将矛盾在第一时间解决。金峨村等#村试点区域党建联合体,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做法,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借鉴。
乡村善治,增强农村党组织服务能力是关键。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让我们乘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开阔思路,积极作为,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农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农村党组织服务能力,以乡村善治促进乡村振兴。
第五篇:乡村善治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
乡村善治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也展开新的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指出了七个方面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就是路径之一。那么,乡村治理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乡村善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究竟何在?如何才能走好这条道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进行了专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时代的升级版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专门部署,怎么看待这一重大谋划和安排?Q&A魏后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这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使命与情怀。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的农民、广阔的农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何让农村变得更加美好。革命战争年代的土地革命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这样,改革开放时期也是这样,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更应该是这样。乡村振兴的源头可追溯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党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使新农村建设较之以往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全面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谈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就是最大的不充分。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升级版。破解新时代的新矛盾,首先要把农村这块短板补齐,这样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要弄清善治是怎么回事记者:2017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七方面的振兴发展路径,其中强调“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其内在意蕴何在?Q&A魏后凯: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比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就不难发现,“治理有效”是针对过去的“管理民主”提出来的。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并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具体路径之一。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是一个综合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七个方面的振兴路径系统完备,环环相扣,而乡村治理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作用十分凸显,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制度基础。不论是重塑城乡关系,还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论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促进绿色发展;不论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还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些都离不开乡村治理,而乡村治理又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作用。中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地矛盾突出,2015年两公顷以下的小规模农户占96%,所以乡村治理必须立足国情特点,走中国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记者:我国乡村治理一直都在进行,为什么现在提出要创新?怎样才叫达到了“乡村善治”?Q&A魏后凯:近20年来,关于乡村治理,我国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必须正视的是,除了理论上的探索需要深入推进外,在乡村治理的实践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深化完善的问题,比如:乡村治理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乡镇债务沉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导致城乡差距较大;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各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加剧,群众参与不足;宗族势力对乡村治理干扰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空心村”“三留守”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这都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否则,就会影响乡村的整体振兴,农村这块短板就会越来越短,就会拖现代化建设的后腿。要弄懂乡村善治的含义,首先要弄清善治是怎么回事。善治这一概念早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出现了,中国自古就重视善治。早在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就提到“正善治”。汉代的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又对善治二字进行了具体阐述。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善治即等同于善政,主要是指好的政府和相应的好的治理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出现了英文“good governance”新术语,后被翻译成“善治”。1992年,世界银行在《治理与发展》报告中,为推行“善治”开出了四方药:公共部门管理、问责、法治、信息透明。概言之,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实现乡村善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让广大农民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民主法治是乡村善治的核心内涵,要全面推进并完善基层民主治理和依法治理,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新型治理机制。要加强政府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和协同合作,强化信息公开和村民参与,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要推进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记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而且是把党委领导放在首位,这是为什么?Q&A魏后凯:把党委领导放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首位,这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村村寨寨。目前,一些乡村的基层组织弱化、基本公共服务较差、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环境污染较严重、微腐败不断出现等等,根治这些乱象,首先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委的领导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避免出现农村凋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依靠强有力的党组织来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记者: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各自特点是什么?如何构建三者相结合的治理体系?Q&A魏后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更加完善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村干部都是农民选出来的,村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乡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乡村治理必须实现法治化,自治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才能有法可依,有条不紊。而德治则是乡村治理的支撑,有利于提升自治与法治的效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和补充,方能构成乡村治理的完整体系,才能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要紧紧抓住“人”记者:乡村治理离不开人。如何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Q&A魏后凯:我以前就谈到过,促进乡村振兴面临三大难题:人才短缺、资金缺乏、农民增收难。人才短缺的瓶颈直接制约着乡村的发展,也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解决农村的人才短缺问题?第一,一定要把现有农村各级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要通过提高待遇、提供平台、优化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如镇村干部、种植养殖能手、专业技术人才、农民企业家等。第二,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乡村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7年,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8.6%,这显然不利于乡村振兴,要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教育以及各种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第三,要吸收更多文化水平高的城市人口去农村创新创业。当然,让各类人才和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流向农村,必须要有良好的产业支撑。政府要通过顶层设计,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维功能,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了产业支撑,再加上转移支付等制度安排,各类人才就会慢慢聚集,一些人力资源就会向农村回流。记者: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补贴,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那么如何才能让财政补贴用在刀刃上,不致浪费或产生微腐败?提高待遇后,如何要求考核村干部?Q&A魏后凯:对于政府的财政补贴怎么用好,要加强监管,通过规范程序、公开透明、村民参与和监督、纪检机关巡察等来解决。提高村干部待遇是大势所趋。提高待遇后怎么提高效能?应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来解决,这个考评机制不能一刀切,要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岗位来进行考核,有一般性的标准,也要有特殊性标准。考评结果要与干部的收入和提拔挂钩。记者:随着乡村振兴大幕开启,城市资源将源源不断流向农村,那么如何才能公平分配这种资源?Q&A魏后凯:这要分两块来说。对于政府的公共资源,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分配,要有详细的规划,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按制度进行。对于社会资源,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鼓励社会资本积极下乡。除了激励措施,还要有约束机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谨防各类主体打着乡村振兴的名义损害农民的利益,切实保护好农民的权益。乡村发现转自:湖北日报(记者 王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