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偏差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4 08:0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药品生产偏差的现状及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药品生产偏差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第一篇:药品生产偏差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药品生产偏差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韩文连

摘要:本文针对对药品产过程中的偏差,通过对偏差的定义及偏差分析的一般步骤、我国药品生产偏差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药品生产偏差管理的要点企业应该提高对偏差管理的重视程度,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建立完整科学的偏差管理系统,确保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关键词:偏差

分析

管理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原则,体现了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果对偏差的管理控制不严密,就会使得实际生产过程越来越偏离预先批准的程序,甚至走上极端,如齐二药事件、完达山刺五加事件。所以,重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对保证药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偏差的定义及偏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药品生产过程具有系统复杂性的特征,是人员、物料、工艺、环境、设备(人、机、料、法、环)等诸多要素共同整合的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要素产生问题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同时,药品生产技术条件高,一个品种在投入生产之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工艺摸索和验证,例如:验证工艺过程、设备设施的验证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各种偏离都是有可能存在的,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不良甚至严重后果,生产企业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偏差的定义

根据ICH的定义,偏差(Deviation)是指对批准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规定标准的任何偏离。根据偏差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将偏差分为轻微偏差、一般偏差和严重偏差3类。根据偏差的适用范围分为:生产偏差、检验偏差和物料偏差。根据对偏差产生的结果分析,又可分为OOS(out of specification)和OOT(out oftrend)2类,OOS是指在检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离标准(包

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的结果;OOT是指通过追溯生产过程中的记录和数据,得出的某一参数的系统趋势,从而制订出此项参数的正常波动范围,如果超出此范围但在标准规定以内即为OOT。

(二)制药企业进行偏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偏差管理作为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对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偏差分析实施的过程一般包括:(1)确认偏差,即按照规定好的程序,对偏差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如果偏差是有效的,再进一步根据处理程序、对药品质量和放行审批的影响程度不同,确认偏差的种类,偏差一经确认,检验员或操作工人应立即记录结果并报告QC负责人,尽快组织进行实验室内部调查;(2)通过实验室调查对偏差进行评估,检查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分析同一样品溶液以确认是否出现实验室错误或仪器故障,并对实验室的标准品、对照品、设备、仪器、记录等进行检查,确定偏差是否因为实验室内部的一些原因而存在;(3)如果实验室调查未发现偏差原因,进行全范围偏差调查,对实验室以外的全范围进行调查,根据样品的种类、用途、所涉及的范围来确定调查的范围和参与调查的部门,如质量保证、工程及生产等,调查应正式、独立地检查所涉及的每个过程和环节,直至得出结论:(4)对偏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调查出偏差原因后,企业相关部门研究并落实纠偏措施,QA对这些措施进行审核批准,如果通过偏差调查发现中控参数、质量标准或分析方法等不适用,支持系统、设备等清洁或维护周期不合理,需要对企业的文件系统进行相应的修改,必要时应进行再验证或回顾性验证,如果为原料的质量问题,则应通知问题原料的供应商。

二、我国药品生产偏差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欧美等发达国家制药企业对偏差管理非常重视,美国cGMP、欧盟GMP、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Q7A指南在质量管理过程、生产管理过程以及质量职责方面均对偏差处理进行了明确的要求。相比较我国关于药品生产的偏差管理比较薄弱。

(一)我国药品生产偏差的管理现状

我国GMP发展相对比较晚,在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定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稿),比美国晚了将近20年,随之药品生产偏差管理也相对落后,1998年版的GMP中并未涉及偏差管理的内容,直到2008年1月1日实施的 品GMP现场检查评定标准》中才首次吸纳偏差管理概念,要求生产中出现的偏差必须得到调查和记录,但也只是提出了框架式的管理要求。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组织修订我国GMP的过程中,吸纳了欧盟GMP的要求,首次在规范中引入偏差管理的内容,在生产管理的各要素部门均明确提出了偏差调查、处理及记录的要求。新版GMP在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对硬件、软件、人员、现场的偏差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并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这一章单独列出了一节,对整个质量保证系统出现的偏差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目前,由于新版GMP 刚刚出台,在这之前,我国没有相应的规范性指南能够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偏差管理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

(二)我国药品生产偏差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制药企业对偏差认识不足

我国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不愿意暴露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欠缺即偏差,对生产中出现的偏差并不准确记录在案,反而故意删除出现偏差的数据,对偏差避而不谈。多数药品生产企业认为,承认偏差等于暴露了缺点,有了偏差说明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品种的生产工艺尚不成熟,并且会影响GMP审查的结果,所以尽可能隐瞒在生产过程中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在进行GMP认证时,1998版的GMP对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FDA和EMEA对一个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系统进行审计的重点则是偏差调查,国外的检查员往往都是从偏差调查开始入手。没有偏差记录的生产企业要么是质量管理非常严格,要么就是故意忽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而我国无疑是后者,对我国的制药企业的现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很少发现企业生产记录中出现偏差问题,生产记录或检验记录中通常为“合格”或“符合规定”。这样造成实际生产和现场记录两张皮的现象,对偏差的刻意忽略,使得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最终使实际生产过程越来越偏离预先批准的程序,等到最后产品出现问题时都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对药品的生产是不利的。

2.偏差管理的程序不完整、不科学

偏差管理应该包括整个偏差分析过程的软件的建立(包含发现偏差、记录偏差、调查偏差、解决偏差)、参与偏差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考核等。其中,软件—— 整个程序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偏差处理流程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偏差能否得到彻底的调查和有效的管理,也决定了偏差能否在

究偏差产生原因和各种累积、共振等效应并进行分析和采取措施,是降低质量风险的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实行内部监控,使生产过程产生的偏差处于受控状态,从而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同时,药品生产过程存在着很多使药品产生质量变异的变异源,而每个变异源的发生都是随机的,所以,质量产生变异是一个正常现象,完全消灭变异是不可能的,只能尽可能减少变异,偏差就是这些变异的具体体现,例如:随着生产时间的累积,不可避免会产生生产过程相对于标准的漂移,质量产生变异的趋势也在上升,只要出现异常变异,就必须及时进行研究判断,并制定干预措施,偏差分析管理为分析变异的产生和防止异常变异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得质量体系更有效率。最后,偏差分析通过发现质量体系的不正常变异和波动,寻求原因并最终采取纠偏措施,为药品生产企业引入了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因此,偏差分析对药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药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每一次偏差的揭示,都是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的契机,例如:通过审核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等文件,研究发生偏差的原因,随之展开实验室调查、生产过程调查和相关批次的质量追溯,进行偏差性质和量度的确定,进而对偏差进行评估,决定产品是否放行,最后采取调整和改进措施,这样每一次发现偏差,进行偏差分析就意味着一次改进工作的开始。

改变制药企业对偏差的错误认识,使其深入了解偏差对于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偏差的内涵和偏差管理的意义,主动地寻求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偏差管理机会。化被动为主动,使得偏差的管理在制药企业顺利实施。

(二)新版GMP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制药企业实施偏差管理

2011年3月1日出台的新版GMP对偏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生产过程存在的偏差进行调查并记录;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中要对特殊问题或异常事件进行记录,包括对偏离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查报告等,以便发现问题进行追溯;对取样、检查、检验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进行详细记录;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确保所有重大偏差和检验结果超标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并对偏差的处理进行了单独的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偏差处理的标准操作

规程,由专门人员对偏差进行评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员审核并签字,之后对偏差进行处理,记录偏差调查和处理的过程,最后,企业要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新版GMP规定了偏差管理的各个要点,制药企业应该深入领会每个条款规定的内涵,根据企业的工艺过程,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偏差管理系统。

(三)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系统,对偏差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偏差处理程序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偏差能否得到彻底的调查和有效的管理,也决定了偏差能否及时被发现和上报,因此明确的偏差管理系统是整个偏差管理的基础内容。制药企业要根据新版GMP的要求,逐步建立偏差管理系统。(1)对生产、检测等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正视真实及时的记录、偏差记录的重要性,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确保每个人都知道生产过程中遇到偏差该如何做;(2)建立偏差调查的软件系统,指导偏差的发现、分析、处理过程,现在国外很多大型制药公司都已经将偏差调查的过程电子化,按照符合GMP要求的一套软件系统来记录整个调查过程,最终生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来确保整个调查过程的真实性、客观性,企业也可以制定完善的偏差调查文件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四、结语

在任何一个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可变因素的存在,出现问题、产生错误、发生偏差都是正常的,所以要正视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企业应该提高对偏差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完整科学的偏差管理系统,确保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卫生部

第二篇: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题目: 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我们不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低碳的号召。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了同时发展经济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 1.工业污染,所谓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目前,中国的很多工业往往伴随着资源大量消耗,生产出现的大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当中,还有极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面对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对此我们发现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工厂采取现排放后处理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的恶化。也有一些工厂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一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中,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一是噪音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音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就此看来,噪音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噪音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是城市空气污染,在北方城市以沙尘浮颗粒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城市污水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生活的水平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四是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农业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农村是多么一片舒适的地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资料不断需求,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现在的农村也面临了一个问题 — 环境问题。如今的农村,一些人以为保护环境只是城市人的事,然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农村垃圾没有统一堆放,洗衣洗菜在同一条小河沟里,喝的是离自家牛栏、猪栏不远的地下井水等等。在农村很多地方你可以发现,垃圾的大量焚烧,一些池塘里面有很多垃圾,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一些水藻的大量繁殖„„在农村,还有的就是化肥污染,农村人民缺少一定的知识,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对土地的大面积的污染。近几年来,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差。

(二)环境破环原因分析:

1.人们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农村的居民,不能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一些人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人并不明白环境的问题。

而且很少一部分人能感觉到环境的压力,好像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也许因为环境暂时还没有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现今农村的环境和上世纪农村环境相差甚大。

2.政府的管理不善,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危害性呢?为什么还有一些工厂的三废任意排放呢?为什么只求快速的经济发展,开山建房呢„.这么多的问题,都和政府的管理有关,政府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加全国人民的知识,以达到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工厂的制度的不完善,乱排问题抓的不够严,处罚的不够重,导致一些人的行为。在引进外资和批准新建项目中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坏性开发、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没有加以严格的控制。

3.人们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利益的心日益迫切,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没能够展望未来。所以一些工厂的废水,废气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省去很多的钱,达到增长利益。

4.植被面积的大量减少,石油,煤炭等的大量燃烧。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的植被面积都在以大面积的减少,植被面积的减少,意味着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一些气体吸收减少,造成温室效应或者酸雨等有害环境的情况。每年都会有含硫化合物的大量燃烧,造成二氧化硫大量排放。

(三)对环境的解决对策

面对全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达到人与自然的相持平衡。

2.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目前,在中国有一大批对环境有重大破坏的项目,我们不能只顾经济的发展,应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在引进外资和批准新建项目中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坏性开发、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不再批准。政府还需要宣传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使工厂负责人明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3.环境与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 一些企业抓住法律的不够完善,利用执法不严等问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得一时的利润,没能更明确的执行国家方针—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么一些情况,国家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护环境和资源;人们在赚取经济利益的前提要考虑环境等。不要等到污染之后再来治理,那样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预防环境的污染,这样就会更好的推行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纵观全球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以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我们需要加入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为地球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小力量。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然而政府也需要加大力度,完善一些法律,来拯救地球。此时的全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合作起来,共同来解决这个艰难的问题,美化我们的家园。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第三篇:工会的作用现状及解决对策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目:工会的作用现状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期: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级: 2012级社会工作班

名: 李 祥 学 号: 201206094018

完成日期: 2014年11月13日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工会的作用现状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我国工会作用的现状;然后阐述了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现实情况及制约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工会更好地发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工会现状、工会作用、农民工、制约

工会是职工维权和自身发展的一个平台。工会不是部门,是一级组织,在组织上它跟党、政是平的,独立的,在谈判桌上是对等的。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政治体制,工会似乎成了专门发福利的下级机构了,职权不明结构不清导致工会很难真正的履行它的职能。

一、工会起源

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当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农业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工厂雇主打工,但工资低廉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单个的被雇佣者无能为力对付强有力的雇主,从而诱发工潮的产生,导致工会组织的诞生。1900年代美国琼斯夫人所领导的工会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工会在很多国家,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属于非法组织,当局对成立非法组织工会处以酷刑,甚至有的处以死刑,尽管如此,还是存在各种工会,并逐步获得政治权利,从而导致工会组织的合法化,也催生了各国劳工法或工会法的诞生。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随着20世纪后期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各个已发展国家的工会势力都有所衰减。在美国,1950年代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人加入工会,而2003年时仅剩13%;一些高移动性的产业(如制造业)在面临工会运动时,往往以迁厂作为要挟。此外,美国工人组成工会须向全国劳动关系局连署,并在监督下进行选举;但在连署后至投票前这段时间,资方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对付尚无谈判权的劳工。

二、中国工会制度形成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起始于19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工人阶级举行罢工斗争,中国工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我国工会的权利:①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②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权;③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参与的权利;④帮助、指导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和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

工会的主要职责有:①教育职工的职责;②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行政方面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工作。

三、我国工会作用的现状

我国《工会法》规定工会的职能有四种,“维护”——在维护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设”——发动和组织职工努力完成生产任 2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务和工作任务;“参与”——组织职工依法参加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教育”——组织对职工进行综合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其作用不仅包括职工利益的维护,还包括组织职工参与国家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活动,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

尽管工会的作用范围远远超过了劳动关系领域,但其作用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第一,工会的实际作用被忽视。现代企业一切活动都围绕“利润”进行,在已经建立起工会的企业,减少非生产性人员是企业减员的基本措施。企业管理者或委派工会干部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或干脆合并工会到有关职能部门或撤销工会。第二,职工的劳动利益受侵害。企业雇主在利益驱动下,尽量剥削工人;加上职工整体素质偏低,使得职工有时无法单独维护其合法权益。而工会却未能适应职工的需要,充当职工利益的集体维护者。第三,劳动争议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在劳动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工会作为党和广大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第四,法律赋予工会的职能与工会的实际作用不一致,工会的维护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职工对工会工作缺乏热情、企业对工会不重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于劳动力的使用者与劳动者双方经济力量的不平衡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劳动者的利益、意志无法充分表现,劳动者需要工会作为其集体力量与用人单位交涉,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我国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现实情况及制约因素

(一)我国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现状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工会组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立的各种农民工工会组织,在维护民工合法的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农民工的工作性质、组织观念、思想意识以及对工会的认同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全国范围内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建立农民工工会。就是已经加入工会的农民工,其工会参与度并不高,与工人出身的工会成员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距。

(二)、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制约因素

农民工不加入工会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既有国家和政府宏观层面的,也有企业和基层工会中观层面的,还有农民工微观层面的。

1、体制内惯性不利于农民工组织工会

2、现存利益格局的阻力

农民工工会组织成立后对现存利益格局会产生影响,在利益格局的再构过程中作为受益的企业及部分政府部门为了维护已有的既得利益会利用手中的政策“合法”阻止农民工工会组织的建立,这些会成为农民工工会组织发展壮大的阻力。

3、农民工的劳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工会组织的复杂化

4、城市居民和企业对农民工的歧视和排斥

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排斥是农民工工会建设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社区中“经济性接纳、社会拒斥”的职业与身份的错位,农民工工会建设也难以得到城市社区的支持与认同。因此,4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如何整合农民工与城市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得到企业主、城市管理者的支持和认同是农民工工会建设的关键因素。

5、现行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工会的发展

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不仅钳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而且客观上侵犯了农民的权益和自由。迁徙入城的农民工到城市后由于受到“名亡实存”的户籍制度等一系列行政壁垒的阻碍,这无意中强化了农民工的血缘和地缘意识,限制了农民工现代社团意识的培养,制约着农民工工会组织的建设和健康成长。

6、农民工组织性不强,精英的缺失

组织权威和精英的缺失是农民工工会建设过程中难以跨越的鸿沟。农民工中的具有高学历、高技术、高收入的精英群体不愿意参加工会建设,严重制约着农民工工会建设。

7、农民工素质不高

虽然农民工目前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工人身份意识不强,制约了农民工加入工会;农民工法制观念不强,维权意识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农民工有时相互竞争、敌对,而一个具有很强竞争个体的组织是难以生存的,这也是难以形成统一的工会组织的深层次原因。

8、我国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民工入会和管理模式

尽管各级工会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设想,但农民工加入工会没有合适的途径和渠道,也没有参与工会的长效机制。要帮助农民工走出权益困境,工会的维权 5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就必须打破传统,进行全方位、多环节、连续性、整体性的维权。构建适应农民工自身特点的新型维权机制是实现对农民工权益有效维护的必然途径。

五、关于建立农民工工会组织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当前,农民工无法通过组织化的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法律的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立法程序,依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来促进农民工加入工会,提高农民维权的组织化水平,无疑是最稳妥、最有效的方式。

2.完善农民工工会的经费保障机制

农民工工会组织建立后,没有工作经费保障,活动就难以开展,农民工工会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

3.改革滞后的户籍制度

现行户籍制度使“农民工”生存在城市边缘,户籍制度成为实行城乡隔离政策的载体和核心,同时也使户籍制度成为改革的“硬骨头”。

4.培育农民工工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农民工加入工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要加大培育农民工工会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力度。

5.建立灵活的流动会员制度

建立农民工工会流动会员制度,必须针对农民工的特征而设计。6.强化工会组织在农民工维权方面的功能

采用由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地方工会组织订立《法律援助合作协议》的方式,对农民工进行法律方面的援助。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参考文献:

1、【劳动经济学】 陆铭

2、【论新时期我国工会的作用】张荣芳

3、【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职责与途径】曹源忠

4、【中国劳动争议情况分析和罢工立法问题探讨】史探径

5、【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制约因素及完善】吴丽萍

6、【工会在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中的作用】徐金华/万希

7、【关于工会在劳动力市场发展进程中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研究】潘泰萍/张艳华

沈琴琴/

第四篇: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东郊、南坪岗、东江等近郊乡镇,失地农民的生活及其出路已成为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1、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一般有3种形式,即通过政府有组织地向境内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输送劳动力、农民协议工、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早期征地部分村民采取了农民协议工的安置形式,如护城乡西郊社区近100余人到邻近的市卷烟厂、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等单位工作。后期征地村民均采取了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的方式,由村民自谋职业。仍以护城乡为例,此类村民中国共产党有劳动力(不含在校学生)5280人,其中就业1611人,就业率只有31%。从事经商的有185人,占3.5%;在城市务工的670人,其中市外打工98人,市内做临时工572人,仅占12.7%;在乡村集体企业务工和从事其他工作的有756人,占14.3%;而赋闲在家的有3669人,占失地农民中劳动力总数的69%。

2、收入不平衡。失地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现行土地的征用补偿安置费,二是经商,三是务工,四是房租。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失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据调查,护城乡2008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100元,其中从事经商的185人,年收入达到894.7万元,人平4.8万元;务工670人,年收入637.7万元,人平9518元;赋闲在家以房租为生的3669人,年房租收入仅737.3万元,人平仅有2010元,另有150户靠特困救助金维持生活。可见,近70%的失地失业农民收入偏低,且不够稳定,有的因病、因子女教育投入等还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另据调查,东郊乡失地农民每户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15.1%,生活比较艰难。

3、待遇很难保障。大多数农转非居民享受着“居民身份、农民待遇”双重标准,办社保、吃低保、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在住房拆迁中,他们依然是按“农拆”对待,拆迁价格相对城市居民住房要低得多,而重建住房时,却享受了“城市居民”待遇,同样80m2两层楼,要比农村住户多交城市建设配套等费用近7000元。如在东郊乡最近一次拆迁中,给安置基地后,一般农户楼房拆迁价格仅320元/m2,而现房屋造价基本上要450元/m2,导致农民“以房换房”的愿望难以达到。同时,他们依然要承担防汛、排渍等村民义务。

4、居住环境较差。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降低建设成本,规划部门对城郊结合部土地实行严格控制,原本无可非议。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农民旧房无法翻修,分户后无处建房。如东郊乡土地严控区域内,农民急需翻修住房的达1500户,需分户新建的900多户,两者相加占全乡总住户的一半以上。此情况在护城、南坪两乡也大量存在,甚至有的一家4代8口人住3间房。此外由于城市管理的缺位,导致失地农民新建小区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如护城乡高车村1992年征地搬迁后,重建基地由于当时安装的下水道管道口径太小,致使排水不畅,下雨时居民区常遭水淹。有的住户一楼卫生间粪水上冒,臭不可闻;南坪乡一重建基地由于自来水管破裂,十多年来一直修修补补,以致跑冒漏滴严重。最严重时,一个组一个月自来水水表显示达3千吨,每吨水价格摊到3.5元,村民无力承担。有的村民只好改由自己打井,采用地下水。

5、社会隐患多。大批的失地农民如果得不到“可持续生计”,必然成为社会的隐患。从护城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不稳定因素。一是农民协议工,因为企业的改制大部分已下岗或买断身份,生活处境较为艰难;二是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原来分配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主要用于安置时建房,所剩微乎其微,几年时间也几乎用完,而纯粹靠房租维持生活的,收入过低;三是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房屋的拆迁或重复拆迁,使一些象张家台、皂果、三岔路、西郊这些土地基本征用完毕的社区农民没有了重建安置基地,只有购买商品房,很多失地农民将丢掉房屋租金这个最基本、最低微的收入保障;四是失地农民居住环境较差,失地农民为了拿出更多的房屋面积用来出租,一般一家几口挤在很小的空间生活,55%的住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20平方米。还有的因土地长期“圈而不用”,规划区内住户的房屋不允许改造,已有近40%的住房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五是部分失地农民希望在邻近企业打点零工,做些附带性的工作,如拖运砂土、货物上下等等,常常与建设单位发生矛盾,出现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事情。近几年来,护城乡失地农民因生活问题、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问题、经济建设环境问题上访的事件正逐步增多。

第五篇:论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论XXXXXXXXXXXXXXXXXXX策

学 生:XXXXX 指导老师:XXXXXX(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沿海和地区。城市中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教育问题 ; 对策;

一、前言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在社会系统内部出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作用于教育领域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城市劳务市场逐步开放,户籍管理制度出现松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快速向城市迁移,进而导致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子女数量日趋增多。由于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双重限制,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在城市中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新世纪以来,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和践行,政府对农民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日益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努力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比如,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平等享有义务。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2.1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急剧增加的态势不适应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的扩张使省(市)教育工作遇到困难,教育资金上遇到压力,教育资源短时间难以适应,一些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影响了义务教育质量。同时,由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规模的不确定性,也给教育发展规划带来很大困难。

2.2 一些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较低

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工子女学校在办学校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上与公办学校有较大差距,不少学校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有些教学人员不具备教师资格,因是临时聘用,责任心差,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

3.1 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曾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 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 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 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全日制公办中小 学,可依国家有关规定按学期收取借读费”,显示国家政策赋予流入地学校收取农民工子女 的借读费和赞助费的权利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因此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 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 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过度分权。《义务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 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 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尤其在城乡实现免费教育以后,农民工子女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教育问题。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17日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在 2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上,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问题。”他解释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免费教育,这对于进城读书的农民工孩子来说,意味着他们还得回乡,还得变成留守儿童。

据徐永光介绍,过去,很多公立学校是通过收借读费、赞助费等途径,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实行免费教育之后,一些原来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要收费就要被查,要么干脆关门,要么抬高门槛。国家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流动儿童教育,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立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方针,但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据我国最早关注流动儿童的学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介绍,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户籍制度严重制约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地方负责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制约流动儿童享受平等教育机会。“公立学校也不可能敞开大门,一定是有门槛的,而且如果一个城市公立学校的门开得很大也会出问题,就会出现‘洼地效应’。”徐永光说,有人提出设立“教育券”的办法,由流出地政府给教育券。

但徐永光认为,这不是很现实。“贫困地区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很多人还是了解的,有的一个班是100个人上课,因为教师不够,为什么教师不够?因为省了教师就省了经费。农村教育经费非常有限,再让县政府给流出去的孩子拿钱非常难,即便拿的话,给一二百块钱到北京有什么用?”

“这就需要第三条道路。”据徐永光介绍,这“第三条道路”已经在温州进行了尝试。

3.2 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 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 会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 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 其 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

3.3 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

农民工居住空间狭窄,条件较差,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空间;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 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这与乡村社会中频繁的互动行为形成鲜 明对比;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使适龄儿童的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 3

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 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地位。

四、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有两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乡镇中心学校履行职责能力不足;二是乡镇政府教育管理出现“真空”。

4.1.1 乡镇中心学校成了“双肩挑”机构,但履行职责能力明显不足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使乡镇政府不再设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设一个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垂直管理的教育机构——乡镇中心学校,由该校校长负责所在乡镇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指出:“乡(镇)人民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可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确定一至两名助理或干事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教育事务,并接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当前乡镇政府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教育行政工作,根据《通知》精神,这些行政工作应由乡镇政府教育助理具体操办,可是在乡镇教育管理实践中,这些任务大多由中心学校承担,中心学校校长事实上既是全乡镇的教育行政管理者,也是教育教学业务管理责任人。因为工作量大,乡镇中心学校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集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于一身的“双肩挑”机构。与原来的乡镇教办相比,乡镇中心学校的职责范围更广,担子更重。可是,按新体制规定中心学校履行职责的能力却远不如原来隶属于乡镇政府的乡镇教办,因为它既没有人事权、财经权、资源调配权,也没有行政机构强制执行力和相关制度的保障,其履行职责能力明显不足。

4.1.2 镇政府教育负担减轻,但农村教育管理“真空”随之出现

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将教育管理重心上移之后,乡镇政府的教育经费负担和对教育管理的责任大大减轻,这对经济基础薄弱、管理能力相对有限的乡镇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新体制对乡镇政府教育责任的界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以乡镇为主的“硬任务”急转为没有硬指标的“软任务”,诸如维护校园周边秩序,帮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等,乡镇政府在基层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被严重边缘化。同时,伴随“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和税费改革的深入,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职责范围大幅度缩小,教育管理工作分量相对减轻,乡镇政府明显存在教育工作方面“松口气”的倾向。尽管在建校用地划拨、适龄儿童入学等方面乡镇政府仍负有相应的责任,但由于责任的刚性要求不强,其热情与主动性明显减弱。尽管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县级政府对各乡镇政府教育职责也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缺少刚性评估和常 4

规检查,这些要求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不能真正对乡镇领导产生触动。

总之,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乡镇政府的教育责任大大缩减,积极性明显降低。有的乡镇存在着上与县教育行政部门、下与中心学校推诿责任或相互扯皮的现象,甚至不再把中心学校、农村教育工作纳入乡镇政府重点工作的范畴;有的乡镇片面地认为现在是“以县为主”了,乡镇政府不必再去管教育,结果乡镇教育管理出现了“真空”,乡镇政府的教育责任由过去“为主”变为现在的“敲边鼓”,由过去的“刚性”变为现在的“柔性”,由过去的清晰变为现在的模糊。这不仅弱化了乡镇政府对教育管理的责任,也使中心学校很难与乡镇政府确立清晰的责任关系和工作关系。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就是如何明确、细化乡镇政府义务教育管理职责。

乡镇政府是国家的一级政权机构,义务教育政府办,乡镇政府是有法律责任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乡镇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承担相应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教育发展的意识和管理程度,落实相关责任,会直接促进县级政府的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在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应运而生的,而当年的改革是围绕确保基层机构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必要投入这个主题,而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主要是“一调整、四改革”,即:调整乡镇区划和村级规模、开展乡镇机构改革、乡镇领导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所以,上述两个突出问题一定要放在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统筹解决。

作为当前全国的共性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突出问题同样在铜陵县也一定程度存在。2008年,铜陵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完善事权、财权、人权相统一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细化县、乡、村三级义务教育管理职责,在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

度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度,建立教师工作绩效的奖惩机制。建立对乡镇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制度。这为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突出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2009年,是铜陵县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关键的一年,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总结过去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要求乡镇政府按规定权限或协助县政府部门管理本乡镇内的教育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铜陵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4.2 农民工子女不良的生存环境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或出生在城市,或被父母带到城市,或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较差,有的就读于学习环境较差的民办学校,有的为了能在公办学校就学而尽其所有缴纳高昂的借读费,有的远离父母留守农村在乡镇学校就学,甚至还有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辍学成为童工,农民工子女较差的生活环境不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可能从小就埋下仇恨社会乃至反对社会的苗子,长大后若是遇到一些不顺心之事或一些挫折,如遇到工作、生活、婚姻等一些问题,他们就会仇恨社会和反对社会,成为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应该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必须看到,仍有一些适龄儿童、少年无法在城市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大部分学校还在对农民工子女收缴高昂的“借读费”、“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员子女的涌入,也给城市孩子的学习环境多多少少带来了一些影响,这将成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和困扰社会的一大难题。4.2.1 农民工子女失学现象严重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被迫或主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很多农民工家庭基本上生活在城市贫困县以下,扣除每月房租、水电、医疗保障、衣食花费等生活必须花费,所剩无几,凭这么低的收入在城市中生活已经捉襟见肘,更何况还要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学费、教材费、辅导费、择校费等)。有 6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用,他们认为时下工人纷纷下岗,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今后未必会在城市找到好的工作,与其花费钱财,还不如早点让孩子学会做生意,多赚些钱,为结婚做好准备。农民工的这种想法则加剧了其子女辍学的态势。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为4%,上过学又辍学者比例为0.8%两者相加,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按要求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4.8%,高于全国儿童的比例(3.3%)。据此推算,全国大约有42万适龄孩童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接受教育,此外,流动儿童在学比例(0.1%)和识字率(95.58%)也低于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6%和97.2%)。

五、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5.1 加强户籍.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

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 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 机会。同时配套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淡化包括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规定中对户口的特殊要求,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标签上附着 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福利,实现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主体平等。

人民网3月3日电:今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朱雪芹做客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朱雪芹说,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5.2 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农民供子女教育管理体制

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合理配置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由“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调整 到“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 7

扶持力度”的体制上来,全方位地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解决的渠道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辅,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分布,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立健全捐赠机制,完善捐赠立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让有爱心的先富者,将一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投入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农民工使企业获得利润,政府增加了税收,因此,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让用工企业分担农民工子女的部分教育费用,并安排一部分城市教育附加费 用于农民工子女教育。

5.3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扩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

加大公办学校投资力度。适当放宽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广度,农民工子女上学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

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根据当前情况应当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给予其合法身份和一定的优惠措施,同时因势利导,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与其联手办学。从而打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间的壁垒,为早日实现城市教育一体化奠定基础。

六、结论

总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

参考文献

[1]杨润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题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2]李晓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 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3]钱再见、耿晓婷.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有效执行的路径选择[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万宝方、龚春明.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5]朱晨.农民工子弟教育中的问题[J] 人口与经济;2010年S1期

[6]万铭玉.从和谐社会视角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J] 网络财富;2010年03期 [7]鲁贝贝.浅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政府作用[J] 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8]干燕丹.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制度、责任与对策[D] 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陈红梅.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李虔.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0年14

致谢词

时光流逝,四年的大学生涯接近尾声,所学知识大体汇聚在这篇论文里,然而对于论文的完成,我想在这里谢谢我的指导老师——拜战胜讲师,如果没有您的悉心指导这篇论文也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

感谢xxsx老师,您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感谢各位任课老师,你们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敬业精神,给予了我很多的收获。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和他们相处的四年,让我明白团体的力量友情的可贵,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

感谢我的家人—父母、妹妹。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直感恩,感恩于我可以拥有这么一个温馨的家庭,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的最大动力。我爱你们,爱我们的家。

一个人的成长绝对不是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对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所有给我有所帮助和关心的人说声谢谢!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附件1.2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谢 德 富 2011年4月23日

下载药品生产偏差的现状及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药品生产偏差的现状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东郊、南坪......

    浅析药品生产偏差管理进展及改进措施

    浅析药品生产偏差管理进展及改进措施 为使药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保证药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药品生产偏差管理水平,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保障人民大众用......

    通信企业存货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 通信企业存货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刘嘉庭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存货是企业的重要流动资产,存货管理是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浅析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浅析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生产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煤矿生产更是矿难频发,形势严峻,煤矿安全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大障碍,是政......

    浅谈基层审计队伍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目前基层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是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审计机关较低素质的审计队伍与《审计法》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化工产品已被应用于广泛领域。许多投资较少、规模小、管理缺乏规范的小化工企业应运而生。因城市规划布局的限制,小化工企业大部分分散在城市周边地区......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及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的更替,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另......

    生产偏差处理操作规程[精选]

    生产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第 1 页/共 5 页 生产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出现的偏差作出正确处理,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