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报告 参考

时间:2019-05-14 09:1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报告 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报告 参考》。

第一篇: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报告 参考

XXXXX学院

苏州XXXXXX职业技术学院

实行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

可 行 性 论 证 报 告

二O一二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第二章 项目可行性论证 第三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四章 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 结论

附件: 1.分段培养联合办学协议书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自动化专业)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软件工程专业)

第一章

项目概述

一、项目的由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研究编制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1年10月13日,教育部在南京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汇报,丁晓昌副厅长、杨湘宁副厅长出席会议。

鲁昕副部长指出,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国家专项规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9年是梳理问题,理清思路的阶段。2010年是问题入手,研究措施的阶段。2011年是重在行动,探索体系建设的阶段。为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今年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以下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报请苏州市教育局同意,XXXXX学院与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申报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项目。

二、项目基本设计

1.合作学校:XXXXX学院、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2.分段模式:“3+2”学制。

3.培养模式:五年一贯制系统化整体设计。

4.“衔接”规则:学生在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学习3年,经过资格审查,直接转入XXXXX学院接受本科教育,学习2年。

5.招生与就业:分段培养班学生由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以XXXXX学院的本科专业负责招生,单独组班实施教学,学生本科毕业后由XXXXX学院负责实习与就业。

6.收费与管理:分段培养班学生前三年由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按本校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并负责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后两年由XXXXX学院按本校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并负责学生的培养与管理。

7.技能鉴定:(1)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本科段完成工业自动化技术综合训练课程后,可申请参加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的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初级工程师(PLC应用工程师)认证,或参加西门子公司PLC应用技能认证。(2)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相关课程。

三、项目的政策依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

4.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章

项目可行性论证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有较大需求 苏州“十二五”规划对苏州经济转型做出明确部署,即“鼓励制造业分离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软件与服务外包、科技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在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同时,保持生产型经济的基础地位,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注重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生产型经济产业升级,是苏州未来保持经济活力和竞争优势的保证。”这一宏伟战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是实现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人才结构如果得不到优先调整,产业升级就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令人堪忧的是,苏州目前的人才结构现状还不能适应这一趋势。就苏州人才资源处于相对优势的XXXXX来说,以园区工业经济的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产业为例,其产业人才结构尚处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过程中,从业人员以低层次人才为主,高层次人才聚集度低,资源分散,人才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质上就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来引领和支撑高端制造业发展,依靠人才引领使得制造业由原来产业链附加值最底端向 5 研发和销售两端延伸,实现产业升级。这种高端人才既了解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又具备项目研发或者开拓市场等能力,这样的高端人才数量越多,产业转型的步伐就会越快。但目前,这样的人才数量偏少、结构水平偏低,低端人才比例偏大,高端人才比例偏小,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苏州人才队伍快速发展,人才数量、质量等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10年年底,苏州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已突破100万人,3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人才总量年增长率连续8年保持15%以上。“十一五”以来,苏州为招才引智先后出台了30多个政策文件,包括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等方面,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专项投入增长近10倍,人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但是,虽然苏州人才总量比较大,但是人才结构水平不高,比例不合理。在100万的人才总量中,高层次人才不足6万人,推进和引领产业升级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匮乏,亟需加快培养。

另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十二五”期间苏州市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低端制造业要转移到苏北和中西部地区,全市将减少100万低端产业工人,增加50万本科及以上人才。因此,《纲要》提出“十二五”末全市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必须达到15.5年,平均达到本科层次。如果象目前这样将高等职业教育严格限制在专科层次,成为变相的“断头教育”和“终结性教育”,导致专科生后劲不足;而本科段的培养,往往又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导致本科生实践能力不强。这一切 必然不能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此,在苏州市尝试举办高职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分段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学生(家长)对本科教育有较大需求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家长)对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断头”教育提出异议,虽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情有独钟,但同时也希望能有机会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在高职没有本科上升通道的前提下,很多高职院校的潜在生源或目标生源不得不放弃对职业教育的选择。同时,在当前社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逐步提升了人才招聘的学历要求,客观上倒逼学生(家长)需要接受本科教育。

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反映到招生上,便形成了“专科受冷、本三热追”的现象。江苏素有教育大省、教育强省之称,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高职教育的强势发展更令很多其他省市难以望其项背,曾在全国率先出现考生“宁读好的专一,不上较差本三”的喜人局面,全省多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甚至一度远超本三院校的平均线,凸显了江苏高职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和较好声誉。然而,时至2010年,今年江苏全省高招二阶段各批次的省控线却出现了惊人的逆转,本三与专一之间竟然相差了整整70分,2011年,这一差距更是扩大到了百分以上,成为民意的“风向标”。

3.高职院校有提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需求

为解决高职的“断头”教育问题,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学历上升 通道,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教育套餐”,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类“套餐”均属于“分段”模式,专科学段与本科学段缺乏系统性,往往存在着专业名称不衔接、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既降低了育人质量,又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此同时,在这种“套餐”模式下,学生进入专科院校学习的较大目标变成了应付“升本”考试,没有精力,也没有激情学习职业技能,客观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信誉。为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3+2” 五年一贯制系统化整体设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再者,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看,“3+2”模式的专本衔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4.本科院校有提升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 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长期存在,很多本科院校在就业问题上不具备高职院校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及产业的匹配度不太理想,就业过程中容易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所以,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手,从生源源头上锁定具有较强专业潜能和一技之长高职学生,再加以本科教育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市场匹配度和就业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有举办“双专科”和与其他本科高校联办“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的经验

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是为配合中新合作苏州XXXXX开发建 设,为外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员工,由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提议,于1997年12月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园区外资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院自2005年起经省教育厅批准创新举办“双专科”,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同时,学院自2003年起先后与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等高校联办“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教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本科办学经验、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为稳步推行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2.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有较好的办学信誉和生源保障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在外企就业、40%的工科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80%的工科毕业生成为外资企业生产线技术骨干;学院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品质铸就品牌,信誉换来声誉,近几年,在全国高等教育生源普遍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学院却一直保有充裕的生源、较高的质量,为实行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源头保障。

3.XXXXX学院办学实力雄厚,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合紧密 XXXXX学院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设有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47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有省优秀学科梯队、省优秀教学团队、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实验基地、省级工程中心和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有包括江苏首家IBM-ETP实训中心、江苏首家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江苏首家光伏科技学院等校企(地)合作教育项目。

4.苏州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近年来,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区三城”的总体目标,苏州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全市职业教育呈创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职教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高职院校达到16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高专院校2所、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4所,省示范培育单位2所,高职在校生8.2万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苏州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坚强后盾。苏州市相继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苏州市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在这一平台下,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高技能刑型人才项目必能得到苏州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三章

人才培养方案

(见附件)

第四章

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现有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本项目是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倡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也都要求各地各学校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通过实施各种“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培养模式保障

与传统的“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不同,本项目的人才培养实行教育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培养目标的单纯性本科化倾向,同时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进校 之前就已确认了五年一贯制的本科身份,从而能够安心学习,而不受“升学”考试的干扰,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项目的可持续实施奠定基础。

3.资源保障

XXXXX学院与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虽分属专科和本科不同层次,但在办学上各具特色,都具有较强的优势,XXXXX学院具有较强的学术优势,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具有丰富的实践资源。经两校协商,在此项目中,两校之间的师资、课程、实训基地、网络资源等教育教学资源将相互免费开放,实现高效共享,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源保障。

4.管理保障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XXXXX学院与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将对试点招生的学员实施共同管理,以XXXXX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依据,把好教学质量关;以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多年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成功做法,将质量体系等职业要素导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的顺利实现。

5.组织保障

此项目是XXXXX学院和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合作的项目,在最终目标上互利双赢,两校领导层经过多次会谈、协商,已达成共识,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签有联合办学协议,以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未来政策需求 1.招生计划 一是由于本专科专业无法完全一致,为了避免招生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混乱,二是为了保证项目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申请试点项目采用单列的追加计划,在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后再考虑并轨管理。

2.证书发放

考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在证书发放上申请:完成五年一贯制的学习,可以授予一专一本的毕业证书;完成五年一贯制专科段的学习,可以授予专科毕业证书(可以由专科院校根据所学专业内容,授予相近专业的专科文凭)。

第五章

结论

本项目的试点符合当前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本项目的探索实践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制度,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参加试点的两校均对本项目的实施抱有积极态度和必胜信心,诚望省教育厅对此项目给予高度关注和肯定。

二○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附件1:

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协 议 书

甲方:XXXXX学院

乙方: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

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全面落实2011年10月13日教育部在南京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今年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简称《通知》),开始实施试点工作。

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报请苏州市教育局同意,XXXXX学院与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施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项目。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1.分段模式:“3+2”学制。

2.培养模式:五年一贯制系统化整体设计。

3.“衔接”规则:学生在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学习3年,经 14 过资格审查,直接转入XXXXX学院接受本科教育,学习2年。

4.招生与就业:分段培养班学生由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招生,XXXXX学院在当年招生简章上注明招生计划。

5.收费与管理:按照《江苏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分段培养班学生前三年由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收取学费并负责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后两年由XXXXX学院收取学费并负责学生的培养与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其他费用,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6.协议期间,双方开放各自拥有的教育、培训、实践、图书、科研等资源,为软件、自动化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7.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执行。非经省教育厅同意,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止协作。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或另行约定。

8.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教育局各执一份。

甲方:XXXXX学院

乙方:苏州XXXXX职业技术学院 代表:

代表: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

第二篇:盐城市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1:

盐城市中职与普通本科 “3+4”分段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为积极构建具有盐城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及《江苏省职业学校管理规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一、行政管理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盐城市教育局牵头,成立盐城市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见附件2),负责研究确定试点项目的有关政策和意见,决定试点项目工作中各重要事项,组织协调教学考核、教学视导等工作。各试点中职学校成立“3+4”分段培养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中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建立由牵头院校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转段考核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部门,负责转段考核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各校转段升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名单报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和市教育局备案。

2.推进校际合作交流。牵头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部门或学科专业所在学院,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对中职学校项目实施的指导、管理和联络,把分段培养项目纳入学院教务平台统

一管理;本科院校举办的大规模重要活动,可根据情况与中职学校联系,组织中职阶段“3+4”试点项目学生参加,以增强学生对本科院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由市教科院牵头,协调市内举办“3+4”项目的中高职学校组建教育教学联盟,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行联考机制,提高试点项目教育教学质量。

3.努力落实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落实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全市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的专业设置调研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试点项目的组织管理及课题研究、试点学校教学质量的专项评估、教学考核的组织、“3+4”分段培养项目班学生的专项奖励等。

二、教学管理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牵头本科院校与中职试点学校要共同研究制定“3+4”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认真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七年贯通一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和特点。中职阶段培养标准及课程计划由试点中职学校制定并征求和吸收本科院校的论证意见;本科阶段的培养标准和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由本科院校制定,征求并吸收中职学校的意见。

“3+4”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发挥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各自优势,其中中职阶段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中职学校与牵头本科院校共同确定,既要突出中职阶段文化基础知

识、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培养,又要体现后段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在加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体现试点项目学生在专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上的独特优势,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衔接性和贯通性。

2.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3+4”分段培养项目中职阶段教学工作应遵循《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的各项规定,体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依据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共同研究制定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学。牵头本科院校应积极与中职试点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改革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作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创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改革,完善实践育人环境与教学条件,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课题研究,不断丰富合作培养项目的建设内涵。

3.强化教学质量监测与考核。牵头本科院校要与中职试点学校共同明确课程考核的合格标准,确定技能考核的达标要求,强化分段培养项目的达标性、过程性、阶段性考核。积极实施教考分离,完善制度设计,强化信息公开,优化过程管理,切实保障转段升学的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市教育局联合本科院校,每学年对中职学校分段培养项目教学工作开展专项视导。市教科院在与相关本科院校、中职试点学校会商的基础上,统一中职学校试点项目所涉专业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

材、课时和质量考核标准,便于统一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4.明确学生转段升学考核内容与要求。

(1)课程考试。由牵头本科院校和中职试点学校共同商定前段部分核心课程作为考试课程,重点考查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成绩要求应及早公开。在盐城市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每学年由市教科院会同相关本科院校组织命题和阅卷,抽测1门文化基础课、1门专业理论课,学生应在抽测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2)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由牵头本科院校指导参与试点的中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重点考核学生各类主要课程的掌握情况。学生参加全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学校组织的自主检测,各门课程均需取得合格以上成绩,部分核心课程要达到良好要求,并获得较高绩点。

课程考试、过程考核不合格者,由牵头本科院校和中职学校在新学期或新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共同组织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需在中职毕业前补考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3)综合评价。分段培养在前段学习结束后、转入后续阶段学习前,必须对课程考试、过程考核均合格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形式由试点院校双方共同商定,主要评价学生德育成绩、专业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评价合格的学生方可转入后续阶段的学习。学生在中职阶段德育成绩或操行等第需达合格以上,并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证书、全国

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笔试合格证书、职业资格中级工证书。

转段升学考核方案应在学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向学生公布,并由牵头院校报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符合转段条件的学生,在第5学期由中职学校安排参加对口单招报名和体检,符合条件的由牵头本科院校直接录取,并纳入普通本科高校管理。若学生放弃转段录取,符合条件的可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已被试点院校转段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对口单招录取。

分段培养项目学生在中职阶段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并获奖,或参加人社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或执业)资格鉴定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以在其对应的1门专业课抽测、考核成绩中予以加分。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获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及以上),且德育成绩合格者,直接转段升学;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或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其对应的1门专业课考核成绩加20分;获省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其对应的1门专业课考核成绩加15分;获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其对应的1门专业课考核成绩加10分。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奖加分取最高者计入考核成绩,不重复加分。

三、学籍管理

1.“3+4”分段培养项目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其学习形式、修业年限、成绩考核、奖励与处分等,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升入牵头本科院校后,其学籍管理

按照高校有关规定执行。

2.学生因病休学,须向中职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及县级以上医院证明,休学时间最长为一年。休学期满符合复学条件的学生,如学校下一届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试点班,可转入下一届试点班学习。

3.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的专业是既定的,且各专业在录取时分数线不一,学习中途不得转专业。学生如因个人原因提出转专业、转学或其它学籍变动,一律视为自动放弃“3+4”分段培养班学籍,可以转入到相应中职专业班或综合高中班参加对口高考。

4.学生未能正常通过转段升学,可选择在下一届开设相同项目试点班上复读一年;下一届未设相同项目试点的,应作为转段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

四、附则

1.本办法适用于2013年起试点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

2.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3.各分段培养项目参与院校可根据本办法要求,进一步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4.本办法由盐城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附件2:

盐城市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

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殷副组长:郑英舜

成 员:倪自银

勇邹必俊 方海林戴斌荣汤克明茆艾磊邵卫民 郑步春 孙晓明 陈乃军 马 松 虞静东

盐城市教育局局长 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共盐城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盐城工学院副院长 盐城师范学院副院长 盐城工学院教务处处长 盐城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 盐城市教育局职社处处长盐城市招生考试中心主任盐城市教科院副院长盐城市教育局职社处副处长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第三篇:2012年江苏3+2本科分段培养

2012年江苏“3+2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 今年江苏高招出现的“3+2”专本衔接新模式,读完3年专科,经考核合格升入本科院校再读2年,获本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名单》,“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共有11所高职院校参与,5所位于南京。其余苏州1所,常州2所,南通2所,镇江1所。

在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中,分别有2所高职院校与本科对接,其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南京工程学院对接。如何更有效地降低录取风险,南工大浦江学院招办负责人建议,第二阶段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确保各批次志愿都填满,“在后面填报专科志愿,并不会影响本三录取。”填报志愿时,要根据往年第二阶段录取分数线的情况对自己有科学定位,先选学校后选专业,但要注意分数级差。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铁院是首批“3+2”试点院校中,唯一与两所本科院校进行合作的。电气化铁道技术/电气工程(电气化铁道技术方向)专业与苏州大学合作,专业招收40名男生,其中文科10名,理科30名;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技术方向)专业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招收文科24名,理科16名。

除此之外,南铁院的动漫专业与江南大学专接本,计算机应用专业与南京理工大学独立本科衔接,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与南京财经大学专接本。该院今年在江苏计划招生2150人。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行“3+2”分段培养,学生在学院学习3年后,在南工大就读2年,成绩合格获得南工大毕业证和学位证。今年两个专业分别招收95人,共190人。该院今年在江苏计划招生2600人。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远洋航务管理)专业”与南京林业大学开展“3+2”分段培养,该专业今年招收文理23人,理科15人。该院今年在江苏计划招生2243人。该校今年实行文理分开、先分数后等级的录取原则,部分专业对考生性别和身体条件有具体规定。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与南京财经大学合作实施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试点项目,高职阶段的会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分别对接本科“会计学”、“贸易经济”专业。两个专业分别招收70人,共140人。其中,文科均为40人,理科均为30人。该院今年在江苏计划招生2790人。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运用技术”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分别对接南京林业大学“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交通运输(物流技术方向)”专业。两个专业招生计划为汽车运用技术120人,全部为理科生;物流管理40人,文科30人,理科10人。该校今年江苏计划招生2700人。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句容)

今年开始招收“林业技术”专业本科班,该专业与南京林业大学分段联合培养。该专业今年招收文科30人,理科25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常州大学实行“3+2”分段培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软件技术”专业与常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接,实行“3+2”分段培养,该专业今年招收文科25人,理科35人。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对接常熟理工学院,实行“3+2”分段培养。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与南通大学对接,实行专科本科分段培养。专业今年招收120人,文理科各60人。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港口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与南通大学对接,实行专科本科分段培养,该专业今年招收文科30人,理科50人。□

第四篇:“3+2”分段培养教学工作 自查报告

浠水理工中等专业学校“3+2”分段培养教学工作

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校自2014年秋季开始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尝试招收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3+2”分段培养模式的招生工作,共计招收34人,机电一体化15人,数控19人,将其定位以衔接为导向、文化素养为本位、贯彻学练并重、校院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运行半年来,我们按照《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鄂教规【2014】1号)和《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鄂教职成【2015】3号)的文件要求,成立了“3+2”分段培养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两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进行合作考察和调研,并组织专业负责人共同制订。双方还就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力量、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研讨。我校内部以围绕“3+2”教育教学,进行了强化规范教学管理、如何指导科学衔接培养人才、如何发现推广创新成果、如何逐步培养地方特色等四个方面的教研工作。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中职学校任重而道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二、“3+2”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了“3+2”分段培养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见附件)

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过去的一学期的期中、期末都召开了具有针对性的例会。由工作委员会牵头联合两校专业骨干教师展开专题业务培训、恳谈会,经过多次协商讨论,数易其稿,于2014年暑期前一起研究制定了“3+2”分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工作委员会还深入学校、班级,就教学工作开展视导,征询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并定期组织专班参与教学检查,对“3+2”班级任教教师的教案、作业、听课、坐班、教研等方面进行评

工作委员会带领企业、院校专家对学生实训进行了指导,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整合实习实训资源,全面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办公室人员还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教育教学环节。为保证“3+2”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工作委员会组织了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

(二)制定实施“3+2”分段培养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制度、规程,动态监督教学运行情况(见附件)

我校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教学运行协调统一原则。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就我校“3+2”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及规程,教学运行的各环节规范、管理进行修订。

1.课程设置。鲁昕部长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融合培养,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足、开齐、开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关于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我们在满足了国家标准的课程的基础上,对应做了一部分调整,区别于就业,我们加大了文化素养课程的课时量,职业精神我们侧重于职业规划、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安全,结合国家社会制度、经济等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和爱好。区别于技能高考,我们对文化素养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细化,语文我们加强了书法、应用文、阅读与欣赏等层面上的教学力度,英语我们更加注重实际应用,从阅读教学入学,提高学生单词量与阅读能力。专业实践课结合我校就业与技能高考的实践项目,筛选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实训教学,难易适中。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一体化,中职阶段更加注重基础的牢固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3+2”还处于一种初级形态,各项工作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校还会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与黄冈职院进行沟通与探讨,不断完善课程设置。

2.学时学分。文件规定,总学时控制在4500学时左右,其中,中职阶段2700学时左右。在制定课时分配上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教学情况,导致中职阶段

这是在后期需要整改的地方,严格把课时控制在规定学时内。为了更好的与高职接轨,我校积极探索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多次与黄冈职院教学专家交流,借鉴其学分管理制度,制度一套适合中职学校并可以推广的学分管理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教改部分)。

3.实践教学安排。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情况,结合黄冈职院实习实训的具体安排,我们将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年下学期进行实施,每学期实习二个半月时间,具体安排在每学期期中考试以后实施,第一学年在我校具体安排,第三学年去黄冈职院交流实习,为衔接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年实施,具体时间安排为4个月,实习单位为校企合作单位,有相关老师带队参加实习教学;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的时间,我们结合就业和技能高考的情况,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时比例定位于1:1,将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实习课时比例定位于1:1。

4、教学设施、实训车间、基地的建立。建有计算机教学中心、卫星电视接收站、语音室、多媒体室、校园网等远程教学设施,数控专业数控机床车间1个、校内数控实训基地1个、钳工车间1个、校外(县城)实训基地2个;机电专业设有电工电子、电焊、电子装配车间、电力拖动实验室、PLC实训室、液压与气压工作间共计6个,校外实训基地2个。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经双方专业教师教研交流,”3+2”分段培养学生应当是多专多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这是区别高中毕业生和技能高考毕业生的本质条件, 所以 ”3+2”分段培养学生至少要获得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我们将此目标列入到我们教学目标中,将具有考证资格的课程重新修订,并对人才培养方案不定期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6.毕业条件设定。根据”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学生所获得的各门课程结业成绩或学分及职业资格证书等基本要求作为获得毕业证书条件及中高职衔接标准。对具有严重违纪行为的依据学生管理规定给予不予毕

业或者取消其中高职衔接资格.(三)教学常规运行情况

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定成功后,我们从下面三点对负责“3+2”的教师进行了培养和要求:〈1〉学习方案和标准:教师首先应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课程标准的重点和学生对各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2〉深入调查了解学生;〈3〉写好课程授课计划、实训计划,计划包括:①教学目标必须与人才培养方案吻合;②教学时数和进度,必须严格遵守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实习课程;③教学重难点;④选择最佳教学方案。〈4〉每周三教研例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而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长期保持有规律、有成效、有机制在运行。〈5〉每周必听一节课,每周必评一堂课,每月评选一节优质课,特别邀请工作委员会成员参加。

2.备课:备课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我们对“3+2”的教师的备课进行了重点要求: 〈1〉做好写教案的准备:①将教材内容反复阅读、深刻领会、明确各章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全面对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消化教材内容,分清重难点,准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实践等;②掌握每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衔接,即在专业、课程中所起的作用;③研究教法、学法,拟定教学步骤。〈2〉写教案:①课题和教学目的②授课时间③讲授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注意:杜绝全盘抄书)④教学方法⑤教学步骤⑥教学目标的测评⑦教学反思。通过对备课的要求,教师教案质量高,在学校备课组检查中数控、机电组一直表现突出,像王鹏老师数控车床、潘艳林电工技术基础等教案经校本教材审查小组评定为校本教材。

3、课堂教学、实训环节:〈1〉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绝大数教师能够自主制作PPT、微课进行教学。〈2〉我校信息化建设推进促使教师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了保障。〈3〉学生学习兴趣高,出勤率高,学风端正,课堂秩序井然有序。〈4〉实训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搭结师徒关系,车间管理正规,〈5〉校企合作动作成功,特别是数控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就近的实地生产、参观、培训的企业基地,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高标准的完成任务。

4、考教分离的落实:通过黄冈职院专业教师对相关科目命题,由工作委员会监督考务工作,阅卷工作由黄冈职院完成,试卷归档保存,分数成册,并对试卷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5、在课堂检查中,做到值日干部每天巡课2次、值日教师全天侯巡课,学生负责老师课堂签到点名制,教务处对课堂每天实施不定时检查、专业组对所属班级实施每节课检查,保证教学秩序;强化“四种”检查:即校级领导轮流值日督查、教务处专人检查、专业组自查、学生会协查;建立“三项”机制:即“日查周结月评比”机制、“学生德育量化评比”机制、“争先创优”机制,确保了整个课堂纪律、劳动纪律良好运转。

6、学生评价相当高,在期末学生问卷调查中,对学校教学情况满意度、对老师教学情况满意度、对学校管理情况满意度、对课后环节满意度都达到了满分。

(四)制定实施“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实施情况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内容和方式的总体规划,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现将我校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严格按照省的人才培养格式标准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对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学习形式、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专业课描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在课时分配上与省厅要求有所出入,后期将重新修订,师资队伍结构上专业性的兼职老师较少,需要继续引入高水平的老师、专家,来完善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其它内容我们都按照要求具体地落实、执行人才培养计划。

2、课程标准。〈1〉、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由过去的单单强调知识和目标转变为学生、知识、目标三维一体和谐统一;教学过程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授,学生接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生成、相互促进。公共基础课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环节,实践操作课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2〉、学生方面。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乐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能主动恰当地表达自己对学习的体会和想法。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特别在课后的转变,这是一个课程标准无法影响的死角,但是却在“3+2”课程标物中得到改变,课后学生第四课堂表现活跃,各类文体活动,兴趣小组,艺术选修课都是这批学生的追捧的对象。〈3〉、课程评价、检测和作业方面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3+2”的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由于“3+2”学生衔接的升学标准是直接升入高职院校(前提:只要没有大的违纪行为),所以我们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列名次。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不作为评价或奖励教师的唯一标准。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语为核心,让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7节正课,早上早操,早自习,晚上有晚读、晚自习。作业部置,每天保证有一到二个课程留有作业,作业量时间不超过1小时。

(五)制定实施“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制度

完善学生学籍管理。两校在管理过程中制定了《“3+2”分段培养学生学籍管理细则》(见附件),在对学生的入学、转学、休学、课程考核、复学、转专业、退学、纪律与考勤等各方面都做好详细的记录与记载,每一次的学籍异动情况必须都有负责人审批程序。做到了“3+2”五年制学生的学籍档案及时、完整、准确、规范。

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附件)。两校共同商议研究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我校“3+2”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牵头黄冈职院主导、浠水理工中专参与的教学工作督导机构和工作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教学督导活动,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议,着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加强教学督导工作。黄冈职院牵头组建“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定期开展教学督导、检查和评估,引导联办学校“3+2”规范办班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定期通报相关信息。

3、单独成立了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明确了机构职责,服务于“3+2”分段培养的学生和全体教师,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对工作委员会的抽查与各项通报进行审核,对工作委员会的审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和提出异议。

三、成功案例推广

(一)引企入校。

XXX公司系一家数控加工企业,具有非常稳定的业务来源,设备先进齐全,管理规范,XXXX年经双方商议,签订合订,成功将其引入学校,并得到一批数控教学设施,并成为学生企业5S管理培训、上岗培训、间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中、高职对接互动

“3+2”成立之前,2013年12月,黄冈职院前院长陈年友同志和我校长郭黎明同志分别代表各自学校签订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浠水理工中专对口支持合作协议书》,并在协议书中明确了“创新教育理念;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资源共享;课程和教材建设;中高职有机衔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教学研究及学术交流;文化交流与信息共享” 等八项工作重点内容。作为黄冈市职业教育龙头学校,黄冈职院数次派出职教专家为浠水理工中专的专业发展把脉问诊,《浠水理工中专专业三年发展规划》蓝图,并确定了各专业发展的推进表和路线图。“3+2”分段教学模式是我们两校进一步的合作,我校将搭乘职业教育的大风车,携手黄冈职院,完成合作协议重点工作,为湖北黄冈职业教育争创新的亮点。

四、问题与思考

1、“3+2”招收人数少,师资力量短缺,单独形成专业班制教学困难,“3+2”与普通班合班教学又会造成学生思想波动,失去深造信心,着眼于未来,单独组建“3+2”班制迫在眉睫,重拾学生“3+2”制度的优越感。

2、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时严重超标,严格执行省厅中、高职课时分配,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利用浠水政府对学校的大利支持,加大引进高技术企业人才兼职教学是完善“3+2”师资队伍结构的有力保障。

雄关漫道,重任在肩。

实施“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这一实施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重大责任。这次检查是促进我们后期搞好“3+2”分段培养教学工作的推进器,我们一定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研究文件精神,对照检查要点落实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好“3+2”分段培养教学的基础工作,把好入学关,优选聘师,狠抓落实,提高培养质量,为学生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作出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范文)

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 文/马学迁

摘要: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当代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高职学生能否树立止确的人生观价伯

观将H.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随着改革开放的小断深入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向,高职学

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小断地发生变化。囚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之成为介格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接班人是高职院校当下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关键词: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7006-4777(2077)02-0777-02

一、当代社会对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小断深入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相匀_影 }}向,方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方而也 造成了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这种社会问题反映在高职校园 中则表现为当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止而与负而动态变化。社会的影}}向使当代学生形成了以下几种观念:<1>自

立、自主、自强的主体性。在改革开放市经济条件下,国家 改革了招生与分配制度,大学生们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就业等各方而和以前的制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什么小学什 么,学好学坏小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大学 生们为了学得技之长,在双向选择的分配中能被优先录 用,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形成他们 自立、自主、自强的主体性观念。紧迫感与竞争观念。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使得当代大学生小同程度地产生 了定的紧迫感、危机感与竞争观念。与制度变化以前的60 分力岁和拥有大学文凭就等于有了铁饭碗的传统观念小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危机感增强,尤其是大学 生追求“热门职业”而对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压力。<3)追 求止当的利益观。随着国内高校改革的小断深入,大学生之 间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凸显出来,当代学生敢于提出和要求止当的个人利益,在强调个人止当 利益的同时,没有忽视集体利益的优先性,他们中多数人能 够止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同时,受社会上各种小良行为与风气的影}}向,些学生 中也形成了些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而:<1)实用的价值观。广泛流传于西方世界的实用主 义哲学曾在中国青年代中产生极大的影}}向:有用即真理。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种效益经济,讲求最优化、最大效 益,但些人山此却把追求效益变成了追求实惠,对事物价 值的评价纯粹以功利为尺度,有实惠的、能赚钱的就是有价 值的,对专业、对知识、对择业等都以能否给我带来实惠为 标准,山此使得些热门专业报考者蜂拥而至、门庭若市,而些重要的基础学科、理论学科则门前冷落鞍马稀。 享乐的人生观。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而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相 反,当今校园里却出现了批“新贵族”。他们花钱大方,出手阔绰,上饭馆、下舞厅,携女友,打“的上”,生活费 用高昂。<3)拜金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下,些大学 生的金钱观发生移位,产生了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念,认为 “有钱能办切事”,甚至有“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小坐

一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格言。以金钱作为衡量人与事物的唯 尺度,有钱即英雄,无钱即狗熊。这种畸形的金钱观致使 些人为获得金钱置法律与校纪于小顾去偷人、骗人,更有 甚者去饭厅、舞厅,陪酒伴舞,使得人格丧失、道德沦丧。

二、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止确人生观的教育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起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统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对人生的看 法,支配着人生道路的选择,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 样的生活理想、信仰和抱负,也就有什么样的苦乐、荣辱、生死观念,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追求。比如,有人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中心,十着损人利己的勾当,用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幸损建立在 别人的痛苦之上,切向钱看,以金钱多少衡量人的价值,只讲索取小讲奉献。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建立在剥削阶级 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础 上的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则叫以使人树立起高远的理想、远 大的目标,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为高职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止确价值导向 北宋教育家胡#%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 者在学校。”学校作为教化认得场所,教化学生是其主要任 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然形成于定的社会环境,但 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提倡币 U中价值取 向、反对币 U中价值取向的教化作用。对学生应树立止反两方 而的典刑进行引导教育,加大对优秀典刑的宣传力度,以高 尚的人格魅力塑造人,以优秀的典刑鼓舞人;同时要加大反 而教材的教育力度,对反而典刑进行惩治与打击,使丑恶现 象和小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止确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和鼓 励之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消极必将得到遏制,积极而 必将得到发扬。从而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臻完善。

(二)加大学生自我修养,自觉树立止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内囚与外囚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外

囚是事物变化的外在条件,内囚是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在根本 囚索。要想使学生树立起止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归根到底要,ii.:: 学生自己,,ii.::学生自身内在的质的变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 姆林斯基认为“在对个体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则是起主导作 用的方法之。”在教育过程中小仅要把学生受教育的客论人生观和价值观 胡敬中

自国内开展价值和价值观的讨论以来,人们较多地关注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特征和 价值观的作用以及价值观的变革等诸多间题,很少有人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系作探讨。本 文试图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系作些分析,并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般说来,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人生观主要回 答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 人生问题。具体说来,人生观主要回答公私、幸福、荣辱、友谊、恋爱、生死、苦乐以及人 生态度和人生责任、人生需求和人生理想、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价值观是人们对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 看法。

可见,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个别的、不系统的观点和看法,而是根 本的观点和看法。这就说明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属于同一本质层次上的范畴,都是世界观的 特殊表现,并由世界观来决定和支配,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 同时,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反作用于世界观。这些都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相 但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有相异之处。价值观是建立在主客体二分摹哟吝婀。

反映的价值关系中,主体和客体分属于价值关系中的两极,它们在空伺性纬翻朽 在价值关系中的彼极和此极。而人生观是建立在主客体合一的基础上的,在人生观所反映的 主客体关系中,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即主体把自身当作客体,对自身人生客体的根本观点就 形成了人生观。但人生观并不局限和封闭在自我的范围内,它要涉及到他人和社会,并且只 有在和他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才显示出人生的意义,才产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另外,价值观所涉及的范围比人生观要广。一般说来,人们所面对的一切事物都打上了 人的烙印,都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或体现了人的本质。因此,人们所面对的事物实质上都是 价值性的存在物,人们所生活的世界实质上是“个文化和价值的世界。人们对这个价值世界 中的价值事物的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所涉及的范围是人们所生活的整个价值世界。而人生观只涉及到人生这特定的范围,因此人生观所涉及的范围比价值观要小得多。但一个 人的价值要受到他的人生观的制约,总反映着他的人生观的性质和倾向。可以这样说,一个 人的人生观规定着他的价值观的性质,一个人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行为都要受到他的人生观的 支配和制约。

人生观支配和制约着价值观,、这首先表现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一般说来,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循着两条基本途径进行的。第一条基本途径是个人对社

会和他人已有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这里又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社会 上的统治阶级通过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本阶级的价值观灌输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而使 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其二是通过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 社会心理等形式,个人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一定的价值观。第二条基本途径是建立在社 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无数次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从而沉淀和凝聚为一定的价值 观。就这两条基本途径比较而言,人的价值观归根到底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价值认 识和价值评价的沉淀和凝聚而形成的。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管是通过哪一条基本途径,都要受他的人生观的支配和影响。就 拿人对社会和他人已有价值观的接受来说,人接受社会和他人已有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对 已有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生观的支配和影响是不可低估 的。一般说来,人对已有价值观的接受过程,首先开始于对其价值观的认知,对价值观的认 知就是对价值观的认识、反映和知晓。人对已有价值观的认知是要受其人生追求和人生观的 影响的,这种影响是通过人的情感这个中介环节来实现的。外在于个人的已有价值观如果同 本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相一致,那么他就会以较大的热情,并抱有较强的兴趣去认识和接 受这种价值观。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致,对于个人认知某一已有的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 有很大作用。如果外在于个人的已有价值观和本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格格不入,那么他就 会对这种价值观置之不理,或者加以排拒。

人对已有价值观的接受过程经过认知这一环节后,就进入到对这一价值观的认同环节。对价值观的认同主要是对价值观的同意、肯定和赞成,它和认知不同之处在于,对价值观的 认知是去认识和反映已有的特定价值观,这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接受已有的、某一特定 的价值观,而对价值观的认同则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表明了接受主体对其价值观的肯定态 度,这主要是从价值论的角度去接受已有的、某一特定的价值观。可见,认同比认知更深 入,这种深入主要是同人生观更加接近和契合。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如 何,对于他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起决定作用。一个人总是去认同和接受同自己的人生迫求和 人生观相一致的价值观,并对这种价值观持积极肯定、赞许的态度。同时,一个人又总是以 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为标准去衡量和取舍某一特定的价值观。如果符合自己的人生追求 和人生观的价值观,他就会去积极地认同和接受,反之,他就会消极地对待,甚至置若周 闻。正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抱有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人,总是去认同和接受“损 公肥私“和“自私自利“的价值观;抱有拜金主义人生观的人,总是去认同和接受“金钱万 能”和“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抱有无政府主义和宿命论的人生观的人,总是去接受“自 由主义”和叔本华、萨特的“悲观主义”的价值观:而对共产主义人生观有执着追求的人,则总是赞成和接受“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个人对已有的、某一特定的价值观的认同并不等于他完全接受了这一价值观,对某一 特定价值观的真正和最后的接受,必须在对这一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意 识和价值行为,这样才能真正接受了这一价值观。内化是一个漫长和反复的过程,它要经过 个人的反复实践和认识,最后才能内化为他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行为,才能达到外在价值观和 个人内在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行为的统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始终有其人生观一般说来,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循着两条基本途径进行的。第一条基本途径是个人对社 会和他人已有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这里又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社会 上的统治阶级通过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本阶级的价值观灌输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而使 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其二是通过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 社会心理等形式,个人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一定的价值观。第二条基本途径是建立在社 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无数次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从而沉淀和凝聚为一定的价值 观。就这两条基本途径比较而言,人的价值观归根到底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价值认 识和价值评价的沉淀和凝聚而形成的。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管是通过哪一条基本途径,都要受他的人生观的支配和影响。就 拿人对社会和他人已有价值观的接受来说,人接受社会和他人已有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对 已有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生观的支配和影响是不可低估 的。一般说来,人对已有价值观的接受过程,首先开始于对其价值观的认知,对价值观的认 知就是对价值观的认识、反映和知晓。人对已有价值观的认知是要受其人生追求和人生观的 影响的,这种影响是通过人的情感这个中介环节来实现的。外在于个人的已有价值观如果同 本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相一致,那么他就会以较大的热情,并抱有较强的兴趣去认识和接 受这种价值观。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致,对于个人认知某一已有的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 有很大作用。如果外在于个人的已有价值观和本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格格不入,那么他就 会对这种价值观置之不理,或者加以排拒。人对已有价值观的接受过程经过认知这一环节后,就进入到对这一价值观的认同环节。对价值观的认同主要是对价值观的同意、肯定和赞成,它和认知不同之处在于,对价值观的 认知是去认识和反映已有的特定价值观,这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接受已有的、某一特定 的价值观,而对价值观的认同则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表明了接受主体对其价值观的肯定态 度,这主要是从价值论的角度去接受已有的、某一特定的价值观。可见,认同比认知更深 入,这种深入主要是同人生观更加接近和契合。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如 何,对于他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起决定作用。一个人总是去认同和接受同自己的人生迫求和 人生观相一致的价值观,并对这种价值观持积极肯定、赞许的态度。同时,一个人又总是以 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为标准去衡量和取舍某一特定的价值观。如果符合自己的人生追求 和人生观的价值观,他就会去积极地认同和接受,反之,他就会消极地对待,甚至置若周 闻。正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抱有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人,总是去认同和接受“损 公肥私“和“自私自利“的价值观;抱有拜金主义人生观的人,总是去认同和接受“金钱万 能”和“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抱有无政府主义和宿命论的人生观的人,总是去接受“自 由主义”和叔本华、萨特的“悲观主义”的价值观:而对共产主义人生观有执着追求的人,则总是赞成和接受“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个人对已有的、某一特定的价值观的认同并不等于他完全接受了这一价值观,对某一 特定价值观的真正和最后的接受,必须在对这一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意 识和价值行为,这样才能真正接受了这一价值观。内化是一个漫长和反复的过程,它要经过 个人的反复实践和认识,最后才能内化为他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行为,才能达到外在价值观和 个人内在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行为的统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始终有其人生观的参与,并且是以人生观为指引与以人生意义为目的的。某一特定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 意识和价值行为的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这就是说,内化的过程会偏离一定的价 值轨道和价值目标,而这价值目标正是个人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意义。同时也正是个人 的人生观又校正着内化过程中所偏离的价值轨道和价值目标,指引着价值观内化过程的道 路,最后达到外在价值观和个人的内在价值观,特别是人生观的统一。经过这种内化和统 一,外在于个人的价值观才真正被个人所接受。

总之,个人接受某一特定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内化这三个环节,始终受其人生观的制 约和影响。我们每个人总是从自己的人生观出发去接受与之相适应、相一致的价值观,并且 又总是以自己的人生观为尺度去取舍、衡量已有的价值观,选择那些与自己人生观相适应、相一致的价值观接受过来。个人对某一特定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内化的不断深化的接受过 程,同时也是他的人生观去影响、接近和契合他所接受的价值观的过程。但个人对价值观的接

受过程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巩固或改变他的人生观。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还有另一条基本途径,这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个人的多次 反复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从而沉淀和凝聚为一定的价值观。与第一条途径相比,这第二 条途径更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这种价值观是在人的亲自实践、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从无到 有产生的。

从发生学意义上来分析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表明人的价值观不是先天所固有的,而 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是人成长到一定人生阶段才开始形成的,并且一个人的价 值观的形成同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是一致的,价值观的形成要依赖和受制于世界观和 人生观的形成。这里只谈人生观的形成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和制约。

价值观是人们对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既然这样,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客体本身的存在状态和主体的需要则是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基础,没有客体的存在,离开主 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更无所谓价值观。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客体状态和主体需 要这客观基础,而且也需要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和价值 评价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它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主观基础。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这种精 神活动,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去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主体需 要的程度,以此来断定客观事物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这种精神活 动,又需要有两种认识活动作为它的基础和条件,这就是事实认识和自我认识。事实认识是 对客体的存在状况的认识,而自我认识是对主体自身的认识,即对主体的人生需要、人生理 想、人生态度以及人生意义的认识。人正是根据对自身人生的认识去衡量客体对人的价值以 及价值的大小的。同样的客体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具有不同的价值,甚至是相反的价 值,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观,甚至是相反的价值观呢?就因为主体自身的人生需要和人生追 求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产生的人生观不同。可见,人生追求以及人生观的不同,往往会对同 一客体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这说明人生追求以及人生观在价值认 识和价值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一次性的人生认识还不能形成特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在多次反复的人生认识中逐渐形成的。同样,一次性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也不能形 成特定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随着人生观的逐渐形成而形成的。

一般说来,人对自身的人生认识和自我意识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二岁前,儿童没的参与,并且是以人生观为指引与以人生意义为目的的。某一特定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 意识和价值行为的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这就是说,内化的过程会偏离一定的价 值轨道和价值目标,而这价值目标正是个人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意义。同时也正是个人 的人生观又校正着内化过程中所偏离的价值轨道和价值目标,指引着价值观内化过程的道 路,最后达到外在价值观和个人的内在价值观,特别是人生观的统一。经过这种内化和统 一,外在于个人的价值观才真正被个人所接受。

总之,个人接受某一特定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内化这三个环节,始终受其人生观的制 约和影响。我们每个人总是从自己的人生观出发去接受与之相适应、相一致的价值观,并且 又总是以自己的人生观为尺度去取舍、衡量已有的价值观,选择那些与自己人生观相适应、相一致的价值观接受过来。个人对某一特定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内化的不断深化的接受过 程,同时也是他的人生观去影响、接近和契合他所接受的价值观的过程。但个人对价值观的接

受过程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巩固或改变他的人生观。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还有另一条基本途径,这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个人的多次 反复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从而沉淀和凝聚为一定的价值观。与第一条途径相比,这第二 条途径更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这种价值观是在人的亲自实践、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从无到 有产生的。

从发生学意义上来分析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表明人的价值观不是先天所固有的,而 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是人成长到一定人生阶段才开始形成的,并且一个人的价 值观的形成同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是一致的,价值观的形成要依赖和受制于世界观和 人生观的形成。这里只谈人生观的形成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和制约。

价值观是人们对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既然这样,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客体本身的存在状态和主体的需要则是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基础,没有客体的存在,离开主 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更无所谓价值观。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客体状态和主体需 要这客观基础,而且也需要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和价值 评价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它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主观基础。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这种精 神活动,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去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主体需 要的程度,以此来断定客观事物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这种精神活 动,又需要有两种认识活动作为它的基础和条件,这就是事实认识和自我认识。事实认识是 对客体的存在状况的认识,而自我认识是对主体自身的认识,即对主体的人生需要、人生理 想、人生态度以及人生意义的认识。人正是根据对自身人生的认识去衡量客体对人的价值以 及价值的大小的。同样的客体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具有不同的价值,甚至是相反的价 值,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观,甚至是相反的价值观呢?就因为主体自身的人生需要和人生追 求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产生的人生观不同。可见,人生追求以及人生观的不同,往往会对同 一客体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这说明人生追求以及人生观在价值认 识和价值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一次性的人生认识还不能形成特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在多次反复的人生认识中逐渐形成的。同样,一次性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也不能形 成特定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随着人生观的逐渐形成而形成的。

一般说来,人对自身的人生认识和自我意识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二岁前,儿童没有任何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因此这时期的儿童不可能有任何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活 动,从而也就不可能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大约在二到三岁的时期,产生了自我认识和 自我意识,能把自我和对象物即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不过儿童这时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 还只局限在自我人生的生理因素上,还不能认识和意识到自我的社会角色。因此,这个时期 的儿童也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人生观,最多只是产生一些对自我的生理因素和生理需求的认 识,并以这种认识去评价客观事物对人生的意义,从而产生一些不系统的价值观念。大约从 三岁到十三、十四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能认识 和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意识到自我和他人的社会关系。如这个时期的儿童在游戏中 总是争当“孩子王”,这实质上是争取在社会群体中的支配和统治地位,表现了儿童能认识 和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所处的关系和地位。这个时期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可以叫作 社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由于社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这时儿童才开始渐渐 形成独立的、较系统的人生观,并意识到自我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是同时进行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但是,人生观的形成显得更根本一些,这主 要在于价值观的形成是依赖于人生观的形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总是 从人生需要、人生理想和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人生观出发去评判客观事物的价值及价值的 大小,如果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生需要,符合人生目的、意义和人生追求,那么这客观事物对 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反之就没有价值。人们正是在这种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对 客观事物和人之间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从而产生了价值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对其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态度是进行其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的前提条件,没有对 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任何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活动。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随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而产生,并随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 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过了从三岁到十三、十四岁这个阶段,从十四、十五岁的儿童直到成 年,人能认识和意识到自我的心理活动过程、状态和特点,这是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发 展的最高阶段,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最终确立起来。

价值观形成的这两条基本途径,是同时展开的,都是随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 而产生,随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它们各自价值观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有时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用人生观去调节,使价值观趋于稳定和平衡,从而最 终在人的思想意识中确立起来。

人生既然是作为人生观所反映的对象和客体而存在着的,那么,凡是客体和主体所构成 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也是人生这特殊的客体和主体所具有的。因此,人生这特 殊的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就是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不是对人生的个别观点和看法,而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生观固然是属 于认识论的范畴,因为人生观首先反映的是人生是什么这样一个根本间题。但人生观更主要 的是属于价值论的范畴,因为人生观不仅反映什么是人生这样一个认识问题,而且以此为基 础,进一步去反映人生的有用性和意义这样一个价值问题。这就是说,人生观要回答两个方 面的间题:其一是回答人生是什么,其二是回答人生的意义何在。第一个问题是人生观的出 发点和基础,第二个问题是人生观的落脚点和归宿。这两方面的问题,包括人生需求和人生有任何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因此这时期的儿童不可能有任何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活 动,从而也就不可能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大约在二到三岁的时期,产生了自我认识和 自我意识,能把自我和对象物即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不过儿童这时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 还只局限在自我人生的生理因素上,还不能认识和意识到自我的社会角色。因此,这个时期 的儿童也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人生观,最多只是产生一些对自我的生理因素和生理需求的认 识,并以这种认识去评价客观事物对人生的意义,从而产生一些不系统的价值观念。大约从 三岁到十三、十四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能认识 和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意识到自我和他人的社会关系。如这个时期的儿童在游戏中 总是争当“孩子王”,这实质上是争取在社会群体中的支配和统治地位,表现了儿童能认识 和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所处的关系和地位。这个时期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可以叫作 社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由于社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这时儿童才开始渐渐 形成独立的、较系统的人生观,并意识到自我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是同时进行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但是,人生观的形成显得更根本一些,这主 要在于价值观的形成是依赖于人生观的形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总是 从人生需要、人生理想和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人生观出发去评判客观事物的价值及价值的 大小,如果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生需要,符合人生目的、意义和人生追求,那么这客观事物对 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反之就没有价值。人们正是在这种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对 客观事物和人之间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从而产生了价值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对其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态度是进行其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的前提条件,没有对 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任何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评价活动。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随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而产生,并随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 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过了从三岁到十三、十四岁这个阶段,从十四、十五岁的儿童直到成 年,人能认识和意识到自我的心理活动过程、状态和特点,这是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发 展的最高阶段,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最终确立起来。

价值观形成的这两条基本途径,是同时展开的,都是随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 而产生,随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它们各自价值观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有时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用人生观去调节,使价值观趋于稳定和平衡,从而最 终在人的思想意识中确立起来。

人生既然是作为人生观所反映的对象和客体而存在着的,那么,凡是客体和主体所构成 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也是人生这特殊的客体和主体所具有的。因此,人生这特 殊的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就是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不是对人生的个别观点和看法,而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生观固然是属 于认识论的范畴,因为人生观首先反映的是人生是什么这样一个根本间题。但人生观更主要 的是属于价值论的范畴,因为人生观不仅反映什么是人生这样一个认识问题,而且以此为基 础,进一步去反映人生的有用性和意义这样一个价值问题。这就是说,人生观要回答两个方 面的间题:其一是回答人生是什么,其二是回答人生的意义何在。第一个问题是人生观的出 发点和基础,第二个问题是人生观的落脚点和归宿。这两方面的问题,包括人生需求和人生

下载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报告 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报告 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高职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养途径 2500

    试析高职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养途径摘要:国防教育是指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不仅需要......

    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实践与措施论文

    第1篇: 高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体育课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变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体育教学这一问题。文章主要通过......

    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5篇

    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探究 邬维佳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对我国造就21世纪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

    1.5分段函数与映射教案

    1.5分段函数与映射教案       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让学生总结、体会分段函数的概念并了解分段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践的意识或......

    高中英语课堂整体与分段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整体与分段教学研究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中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最终定稿]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唐建生刘红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导师制是因材施教、促进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将导师......

    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培养的关系

    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培养的关系 【摘要】高职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要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高职院校进一步转变观念,必须将职业资格......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摘要: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个人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能力。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