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共5篇)

时间:2019-05-14 09:5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

第一篇: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

案例10:收费忧思录 ——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

中央七部委曾下文对教育乱收费的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各省、市、县相关部门同时对所辖范围内稍有名望的中小学展开了强大的检查攻势,下决心要彻底根除教育乱收费。但是这么多年来,教育乱收费的抨击声依然此起彼伏,教育乱收费的恶劣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连乱收费的根源也没有搞清楚。

本案讲述的是,2006年T县审计局对T县教育系统开展的基础教育经费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

◆ 案情提要

2006年5-8月,T县审计局按照市审计局的统一部署,对T县教育系统的基础教育经费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人员采取常规审计方法,发现该县教育系统乱收费的现象仍然严重。乱收费金额较前有所加大,乱收费的名目更加复杂多样,乱收费的行为甚至漫延到教育主管部门。审计查出:

◢ 县教育局违规收费86.27万元,县城与农村中学超标准收费110.75万无;乡镇巧立名目收取学生普九基金、危改基金等129万元等。

◢ 通过设立园丁公司,超标准和巧立名目收取教师培训费、新生建档费、照相费等17万元;违规经营车辆出租、打字复印、照相等业务,在项目资金中虚报项目运作租车费、打字复印费等,三年套取项目资金121.5万元,除成本费用列支外,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发放职工福利或变相发放福利。

义教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工程违规收取管理费用158万元;与建设局设计室、质监站一起打包收取设计费、监理费等费用89.21万元。

◢部分工程项目由教育局指定施工单位,不通过设计和监理。在这些项目中,教育局部分领导收取施工方“回扣”16万余元;只是进行简单的内外墙涂料装饰的学生宿舍,教育局按新建宿舍报账,从中套取项目资金47万元,用于教育局职工集资入股创办的教育服装厂的设备购臵投入。

县委、县政府领导听取审计情况汇报后,立即作出暂停教育局长人大副主任的提名,案件移送县纪委作进一步查处。一个星期后,县纪委建议县委组织部暂时免去该局长的行政职务,并以该局设立“小金库”应负领导责任和收受商业贿赂等多项违反财经法纪事实,将此案移送至县检察院立案查处。

◆ 背景介绍

根据某市审计局转发《XX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全省基础教育经费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T县审计局对该县2005年度基础教育经费和2003-2005年度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正式进点审计前,审计组对县教育局、财政局开展了审前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教育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共有 84个,(含教研室、招生办、电教站)各类中学38所,小学328所,在职各类教职工6963人,离退休1171人。在校学生169200人,其中:小学生75915人,初中学生45285人,高中学生48000人。

(二)教育经费投入、管理、使用情况

2005年度财政安排教育经费14250.89万元,其中:上级财政安排2799.7万元,包括“二免一补”450.40万元,义教工程464.40万元,转移支付1627.3万元,其他257.6万元;本级安排11451.19万元,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2005年度教育经费支出基本与上级与本级安排一致,年终仅留存其他资金81.20万元。

(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1.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2005年计划投资1892.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204.50万元,上级财政安排662.5万元,地方配套25.5万元。安排建设项目29个,建筑面积37333平方米。截止2005年底已支付项目投资1313万元。其中,国债资金856.0万元,财政资金457.0万元。结余留存财政579.5万元,等待工程验收结算。29个项目按计划面积基本完工。

2.第二期农村义务教育工程资金:2001年至2005年上级计划投资3300万元(土建投资2261.7万元,资助贫困生149.5万元,信息技术297.8万元,课桌、图书、仪器308.2万元,师资培训282.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专款1650万元,省留用专款1650万元。截止2005年底,实际到位2411.2万元,其中:县财政实际下拨2026.8万元,留存县财政384.4万元。

3.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2003-2005年共计安排资金1054.8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50.7 万元,县级财政300万元,转移支付资金704.1万元。改造项目203个,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的152个在建项目51个。2005年底暂存县财政未拨资金155.2万元。

内部控制测试表明,该局各项资料齐全,建立并有效运行了内部控制制度,内控评估结果几乎没有控制风险。

根据上述审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审计组编制了《审计调查实施方案》,并决定将县新华书店、电教站、教研室,三所高中,二所初中和二所小学作为重点审计调查对象。

◆ 发现过程

2006年5月下旬,审计组正式进点。通过近半个月的审计调查,发现教育系统乱收费的现象依然严重,如:

1.县教育局违规收取小学生学籍表格费12.37万元,收取教师调资摊派费用22.39万元,收取35所学校两基复检摊派费用11.05万元,加收教师职称评审费3.69万元,收取部分学校代垫旅差费36.77元,收取电影公司手续费4.25元。合计90.52万元。

2.县城与农村三所中学比照省级重点中学的收费标准多收高中生春秋两期学生学杂费(每学生每学期应收180元,实收350元)90.34元;超标准收取高

二、高三学生择校费20.38万元。

3.该县属老革命根据地,国家级贫困县,审计调查发现,有3个乡镇政府分别以普九基金、危改基金、排危和锅炉集资款名义,向学生收费129万元。

4.县教育局按危房改造、寄宿制工程、义教工程等专项资金总额向项目学校收取一定比例的项目管理费,其中包括向上级资金计划拨付部门申请资金的业务费,项目申请、运行旅差费、招待费、资料印刷费、项目实施监督、检查、验收等管理费等。比例高达20%以上,仅2005年一年就收取这类管理费158万元,用于弥补教育主管部门机关经费的不足。这些管理性质的费用应由地方财政负担。

教育乱收费的问题一直困绕着审计机关,这次查出的问题,审计也只能象往年一样,在“教育与审计二家关系一直都很好”的思想指导下,打算象征性地收缴3万元罚款结束审计。

恰好赶上高考,教育局的领导提出等考试结束后再谈审计处理的事,接着又是中考,这事又拖了下来。审计组没办法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放着,先进点对年度审计计划安排的某初级中学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这个中学的财务收支简单,每月就一本凭证,仅用一天时间就可以结束外勤审计。审计人员在翻阅原始凭证时,发现一张行政事业性单位内部收费收据,收费内容是教师培训费,金额760元,加盖了T县园丁公司的财务专用章。金额虽然不大,性质却要关注,审计人员清楚记得,县教育局的财务账上并没有这种性质的收入,而该校负责人非常肯定地说,园丁公司是县教育局办的,公司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教育局的在职人员。

审计组征得局领导的同意,返回T县教育局,要求该局提供园丁公司的财务账。但该局及园丁公司的人否认另外设账,园丁公司是局属的一个股室,收支都在局机关财务 账统一核算。审计组查对教育局在财政局领取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登记簿,但没有找到在某初级中学取证的号码对应的那本收据。审计组前往县财政局预算外股调取收费收据发放情况,证实该收据是以园丁公司的名义领取的,审计组请预算外股在审计取证记录上签字盖章,立即又赶到园丁公司,并找到教育局领导,要求解释这件事。经过二家领导的多次交涉,园丁公司终于交出了这本收取各学校教师培训费、学生建档费、照相费等账外收支的账本和凭证。仅2005年收费总金额17万余元,除5万元的成本费用开支外,其余全部用于发放教育局职工福利。

该局领导主动提出来接受前面的审计处理,并多拿4万元,立即缴款,条件是不要将这一账外收支的情况写入审计报告,原来承诺的3万元找个名义下达审计决定,而这4万元以赞助审计业务经费不足的名义缴入预算外,不下审计决定。这件事本身很简单,而且教育局也很配合,把账外收入的来源和支出方向一五一十的说了清楚,本来是可以了结的,何况这次审计教育局总共可收缴7万元,已经是该局收缴历史最高水平的二倍有多。但审计组没有当即开具《审计缴款书》,而是提出调账到审计局,对县教育局的专项资金重新进行审计。审计组分析认为,乱收费和账外账的情况绝不会孤立存在。审计组经过讨论,重新修改了《审计调查实施方案》。审计组增加了力量,分成二组,一组延伸到相关中小学,重点审计调查工程项目结算情况,一组对专项资金除工程项目支出外的费用支出进行详细审计。

延伸审计调查的一组花了一个多星期,抽查了三个农村中小学的寄宿制和危房改造工程项目,都因资料不全,施工企业又不肯提供施工资料等原因,审计调查取证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另一组在归集三年的专项资金项目运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租车费时却发现了疑点:三年来该局每次下乡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租用的是同一辆普通桑塔纳轿车,以同一个人的名字在县地税局办税大厅代开运输服务业发票报账;同一天在本县范围内该局办公室开了三至六张派车单,每次用车的金额基本相同,而且每次租车结算的价格与市场租车价是一样的;租车费25全部在项目经费中列支,而教育局机关的五部车的费用已在机关经费中据实支出。

审计组询问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解释说,租车的事是办公室负责的,财务不是很清楚,估计租的不是同一辆车,是租了几辆车,以同一个人的名义开的票。询问办公室负责人,解释也是一样。

审计组经过分析判断,认为这里面存在问题,但从哪里打开突破口呢?一位熟悉税收业务的审计人员提议,调查取证出租车主的有关资料,既然是出租车,一定有运管所 的营运证,工商局的营业执照和地税局的税务登记证,不可能这么大额的运输服务收入连续几年都可以逃避职能部门的监管。即使租了多人的车,也可以通过统一开票纳税的车主调查其他出租车主的。

但当审计组要求该局办公室负责开派车单的人提供出租车主的联系电话,营业地址或住址时,却一问三不知,什么也拿不出来。交谈时一直强调二家多年以来的关系,比如审计局某干部子女免去择校费安排在重点班,某领导的家属原来是农村民办老师,现在是国编且调到县城中学,等等。这些都是事实,年轻的审计干部今后子女的入学问题还需要教育局的帮助。

审计组兵分二路,一路到地税、工商、运管部门调查取证,一路继续与该局有关人员“泡磨菇”。从上午十一点一直到下午五点,审计组的人没有休息,该局办公室的人纷纷借口有事离开了办公室,只剩下审计组的组长和主审二个人坐在办公室,等电话催了几次迟迟未到的分管项目资金的副局长的到来。

无事可干,只能干等,项目主审好奇地查看办公室主任办公桌玻璃板下面的教育局职工通讯录,竟在通讯录的末尾发现凭代开税务发票结算车费的车主的名字,上面有手机和住宅电话号码。主审当即用教育局办公室的座机拨叫对方的手机,但关机,再打他家的电话,是个女人接的,以为是局里打来的电话,问有什么事,主审灵机一动,说局里发放中考补助,叫她男人过来领,这边联系不上。女人于是告诉了审计组她男人的小灵通号码。半个小时后,那名“出租车主”和去几个职能部门调查的审计人员都到了教育局会议室。

外调的情况是,所有职能部门都没有为此车办理过任何证照,但这不是“黑车”,在稽征所登记的该“出租车”是非营运的私家车。在审计组突如其来的攻势面前,那名“出租车主”承认,该车也不是他个人的,而是教育局全体职工每人集资1000元,合计6.6万元购买的一辆二手车,他本人是教育局聘用的。但至于如何结算运输费就不清楚了,结账时都是办公室通知他具体结算金额去地税局办税大厅开票,结算款并不经过他的手,何人收取结算款他也不清楚。

但这已经够了,审计组长打电话给教育局长,简单说了一下情况,要求他立即赶到办公室。该局长已有内部消息传出,即将升为县人大副主任,审计组严正告诫他,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他的政治前途。该局长领会到了审计组的决心,打电话通知园丁公司的经理和财务人员立即赶到办公室,毫无保留地提交全部账证给审计组,希望审计组网开一面。

3 突破口被撕开了,接下来的审计势如破竹,经审计证实,该局通过设立园丁公司,违规经营车辆出租、打字复印、照相等业务,在项目资金中虚报项目运作租车费、打字复印费等,三年套取项目资金121.5万元,除成本费用列支外,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发放职工福利或变相发放福利。

账外账和小金库的问题已经搞清,但这件案子并没有结束,在T县建设局审计的审计组在听取县教育局审计情况交流汇报后,配合教育局审计组,重点关注建设局与教育局有关的业务往来,他们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情况。在义教工程、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工程建设过程中,教育局与建设局签订一份协议,所有工程项目实施指定由建设局下属的质监站和设计室负责设计和监理,而设计费和监理费由建设局统一收取,收取总额的40%由设计和质监入收入账,建设局与教育局各得30%。建设局分得的30%挂在“其他应付款”账上,而教育局财务账上没有这项收入的反映。由于质监与设计二家没有得到应得的收入,对此很有怨言,他们向审计组提供了更为重要的线索,部分项目未通过工程设计和监理;还有某学校的宿舍是原来的老宿舍,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内外墙涂料装饰。教育局提供的项目档案资料是在与建设局结算时要求他们加盖的业务章,承诺一切责任由教育局自己承担。

审计组在反醒审计实施方案的同时,认真修改了方案,加派人手,聘请二名注册造价工程师,分三组再一次核实工程项目实施的真实性,最后证实:未通过设计和监理的项目由教育局指定施工单位,教育局部分领导收取施工方“回扣”16万余元。未实质性实施只是进行简单的内外墙涂料装饰的学生宿舍,教育局按新建宿舍报账,从中套取项目资金47万元,用于教育局职工集资入股创办的教育服装厂的设备购臵投入。

审计组整理审计资料后,由审计局长带领,就审计结果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了专门汇报。

◆ 案例分析

一、本案适用的法律法规

乱收费,教育工程项目捆绑收费,以及虚开发票套取教育专项资金用于账外收支。上述做法,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4号)“

一、要坚决防止随意变更项目学校、变更建设内容和大幅度增减建设规模的现象发生”、“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尽量减免各项建设收费”、“

六、省、市、县各级教育、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保证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资金落实,严格防止挪用挤占,不得拖欠工程款”等的规定。以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2003年9月29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对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使用费、图纸设计费、地勘费、监理费等收费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严禁以各种名义对工程项目高收费、乱收费”的规定。

■ 焦点讨论:无法遏止的乱收费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二、相关知识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有了提高;教育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所有这些为21世纪教育事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要求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

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加大教育投入,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 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 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2006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财教[2006]4号),根据该《办法》,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对象包括:在农村地区(含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县城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中央免学杂费补助资金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学生数为准计算。免学杂费补助标准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一费制”文件中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含信息技术费、取暖费)标准,按中档就高原则逐省份核定。

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地方财力状况,分省确定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东部地区未享受中央补助的省份,其免学杂费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按区域分步推进。自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

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免学杂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财政必须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并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或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县级财政要根据农村中小学校在校学生数和学杂费标准,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足额纳入本级预算,按规定及时拨付,不得先免后补,并确保按照规定用途和标准使用。免学杂费政策实施情况和各学校公用经费安排情况,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直接核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农村中小学校,不得下拨到乡镇。

免收学杂费政策实施后,各级财政原来安排的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要继续保留,严禁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冲减、抵顶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

免收学杂费政策实施后,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项目和寄宿学生住宿费。自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取消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学校和教职工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回扣”,严禁收取如手续费等任何形式的服务费。违反者按乱收费严肃处理,追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行政责任。

三、审计体会

(一)走出经验的误区

本案给我们一个提示:并不是年年都存在的问题,就是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唯一问题,更不是经验认为除通常存在的问题外,就没有了其他问题。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计年年都列入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延伸审计单位,而且每次审计都会涉及专项资金,但因为实施审计的主审和成员大多数是以前的人马,每次来审计首先想到的就是乱收费、挤占挪用、代收费不入账等问题,审计没有创新意识。

这次审计调查要求全面分析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绩效情况,审计组一改以往的经验思维模式,从外围攻破“坚守的城堡”。

审计离不开经验判断,但要谨慎使用经验,谨防经验误导,给审计工作带来麻烦,走不必要的弯路。本案一开始,审计组没有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也打算就此收兵,以后的深入调查能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得益于没有仅凭经验办事。

(二)越是完美的内部控制,越要注意防范审计风险

通常人们认为,内部控制风险在可以接受的较低水平下,检查风险相对较低,审计综合风险一般就可以得到控制。

该局在项目资金运作过程中建立并有效运行了内部控制制度,招投标管理、资金审批授权、不同岗位人员职责分离、以及相关的档案资料都很齐全,表面看起来,其内部控制无懈可击,出错的可能性应该很小。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其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只是给外界一个假象,而实质上隐藏了更严重的控制风险。

(三)审计方案是不断修改完善的

本案中的审计实施方案不断修改,是不是违背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关于“审计实施方案一经审核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的规定呢?我们说,不是。由于审计过程的不确定性,审计项目实施之前即使是通过充分的审前调查而制定的审计实施方案,也未必就是一劳永逸、执行到底的。我们说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实施审计,不得随意改变方案确定的审计程序,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新的审计线索以及审计取证的需要,及时修改审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质量。

还有大规模作战的审计方案切忌生搬硬套,尽管是同一专项资金审计,但因为审计对象不同,管理模式差异,所处的审计环境的区别等因素,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和修改审计实施方案。

(四)教育是一种事业,总是要作出牺牲和付出代价的,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更要体现一种精神,一种服务精神,这种服务精神,老师要有,学校要有,主管部门要有,执法单位要有,社会公众都要有,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 乱收费的审计

一、教育乱收费的审计内容

教育乱收费主要体现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收费收入核算管理不规范、收费不开票据、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等方面。审计实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查教育乱收费。

(一)获取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和收费内容

实地查看,审查收费公示制度执行情况,如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于2002年制定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审计时,到被审计单位实地查看,检查其是否按规定将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公示,已公示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否合法。如果学校报名时没有按规定对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公示,审计人员应关注是否存在乱收费的情况。

(二)查阅收费文件和收费许可证,审查收费收入的合法性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经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许可证和经过批准的收费文件(一般春秋二季都有文件下发)。首先检查其所列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否合法,然后将收费许 可证和收费文件所列项目与收费收入明细账核对,进而检查其是否存在通过建立“校中校”、“校中特色班”等方式,自立收费项目收费的情况,最后要区分新增收费与已废止收费的时效。

(三)抽查收费票据,审查票据使用的合法性和收入的真实性

收费票据盘点与账外收支审计计相结合。有的是入账的收费是按标准和有收费依据的;未入账的则是违规收费,且标准不一,有的多,有的少。

审查学校收费时是否按规定使用了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已使用过的票据是否完整无缺,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在对票据的领、用、销、存管理情况全面审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抽查核对一定时间段(重点是每年的九月和二月学生报名期间)的收费票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核对收费票据所列项目、金额汇总与财政专户备查账上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看其上报收入是否真实准确,缴存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有无存在瞒报收入、截留资金的现象;二要抽查核对票据上所列的收费项目与收费许可证上的项目是否一致,审查是否存在跨学期收费和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现象;三要根据在校学生花名册,选择几名学生,逐年核对其交费情况,检查学校是否存重复收费的问题,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按“一费制”规定收费后,是否仍收取其他费用。

(四)审查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执行及收费情况

2003年,教育部对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做出了严格执行“三限”(即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政策的要求。“三限”政策是:“择校生”招生比例和最低录取分数线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择校费”是一些学校增加教育经费收入、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方式。审计时,一方面要将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与学校的实际招生人数核对,看其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择校生”招生比例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审查录取分数、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的合规性。

特别关注未注明标准和数量,而是拢统一个收费金额的收费票据。

(五)审查是否存在账外资金

向学生收取费用或代其他部门向学生收取费用不开收据,是一些学校隐瞒收入、形成账外资金的主要方法。审计要通过个别访谈和内查外调的方式了解核实事实真相,重点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是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或无记名调查学生及家长,了解核实学校是否存在收费时不开收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延伸调查相关部门、单位,核对各项代收费用和资金的转付结算情况,发现和反映对返还款核算管理的规范性。

审查账外资金时还可以结合环境分析的方法进行审计。一是有收费权的单位或部门在外界的印象——俗称“蛮博士”,一个执收执罚力度不大的单位,存在乱收费的情况比较少见;二是单位干部职工参与赌博与玩乐的疯狂程度也与单位执收执罚力度有关。

二、教育乱收费的原因分析

随着民办学校的蓬勃发展,公立学校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轨道,但他们却在不同于民办学校的组织人事、收支来源和管理方式等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有他的优势,也有他的缺陷,正因其是公立学校,社会公众对其乱收费的批评声此起彼伏。

教育收费真的很乱吗?乱,确实很乱,但有他多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的:当今社会普遍追求升学率,学校作为经济实体,已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加大教育的投入,扩建校舍,容纳更多的学生;做学生公寓,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培养出名牌重点大学的学生,从而赢得知名度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即经济学上的学校商誉,这种“校誉”能为学校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因此,小考或中考成绩优秀和高考上线而又不想走的学生成了学校重点取挖对象,不仅不收择校费,“我全部免费,来我们学校吧!”没有经济作后盾或不屑于用这种手段招揽生源的学校只能“望生兴叹”。那些想争名气又实行“优惠大酬宾”的学校,一方面要高薪聘请优秀教师,一方面又要给成绩好的“免费赠送”,自然而然就要增加其他学生的收费,不然怎么维持正常开支和接待学习、观摩、检查等的开支。

(二)历史的:尊师重教从孔夫子开始,尤其经过“文化革命”的折腾,教育更成为神圣的事业,教师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受到尊重是应该的,他们多得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正是这种观点的存在,近十几年来教师的待遇一直成了关注的焦点。而钱从哪来呢?财政拨款人头费约1.2万元,实际远低于其他执法单位。只有提高收费标准,或另立项目收费来改善教师的待遇。中国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就一个孩子,只要能考上,多点钱没关系。请客呀、送礼呀,一朝考上了,又是谢师宴,又是电视点歌,为老师做义务广告宣传。老师的虚荣心也得到升华,是呀,我多得点好处,学校多收点费,应该、应该的,人家心甘情愿,就怕你不要呢?

(三)经济的:财政、物价、纪委、审计等执法执纪单位不象是经济、法律监督局,倒更象是收入征收局。大家都知道,政府财政给他们统统下了收缴款的征收任务,作为本级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视其收款的多少与财政分成,决定其正常的经费支出的来源。所有执法执纪单位谁敢说不希望学校乱收费,巴望得很呢!越乱越好,通过执法检查,一可以完成政府下达的预算收入任务,增加自已的政治资本;二可以增加本单位的分成收入,稳住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单位和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三可以免去自已和亲戚朋友子女的费用,塑造自已办事能力的形象。

(四)法律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法律,我交了学费,就可以享受别人同样的教育机会,否则可依法起诉申请自已的权力。正如前面所说,学校受升学率的影响,最大的 不同是班级设臵,重点班的人数一般在50人,而普通班的最少是80人,多的达百余人。中考成绩好的可以免去部分学杂费,而普通生学杂费高于重点生的,享受的教育机会却大大低于重点生的。他们不象是在接受教育,更象是一种体罚,你可以想象一下,百余人一间的教室,上下课就象上下班挤公交一样,讲究先下后上的,秩序不得有半点乱。唯其学生太多,任课老师也头痛的厉害,反正又没有重点班老师每年过万的高考奖,费那么多神干嘛。因而每次周测验、月考、期中考的卷子改不出来并不是老师的责任,那么多的学生,做错的又多,不占用点教学时间,没有十天半月怎么改?唯其学生太多,只要坐中间或后排的一、二个学生上课时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那这堂课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白上啦!我交了费的,我想认真听课,我想知道我的学习成绩和考试结果,我要上进,中考没考好,分到了普通班,并不说明我就是弱智。但谁给你这个权力?你既然没这个权力,又何须管我乱收费。

(五)收费高又能怎样,学校已成了纳税、交费大户,飞三走四,学校所剩无几。财政调控每年要三、四十万,代扣个人所得税五、六万;物价“分成”、纪委查处每年也要个近十万;隔三差五的审计进来也要个几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出了面,每年还不也得先赞助个万把二万的办公费、考察费之类的。尤其是有点名气的学校,每年省、市、县各家的检查不下数十起,光是接待费就够呛,不要说吃着了还要兜着走的。

总之一句话,现而今的环境下,教育乱收费不可能根除。

◆ 案例思考

1.本案隐藏了一项审计成果:在延伸审计T县教育局电教站和教研室时,发现电教站采购电教设备和教材过程中有收取供应商回扣,教研室盗版印刷单检试题,以与母版相同的价格向各校推销,盗版获取的利润账外为教研职工每人发一台笔记本电脑。请结合你对教育系统的审计实践,谈谈如何对县电教站和教研室的审计思路,以及可能发现的问题。

2.除教育系统外,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乱收费的现象。请你列举这些部门或单位,以及审计已经发现的乱收费的名目。

3.有人说,教育乱收费的根本原因是财政困难,如果财政有足够的钱解决老师的待遇和学校经费,学校就不会提高标准或巧立名目乱收费;各职能部门的个人工资、福利如果及时足额到位,事业费充分保障,他们就不会把学校作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党委、政府有足够的工作、考察经费,就不会每年都向学校化缘。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第二篇: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

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

(二○○四年六月十八日公告)

为促进建立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基础教育经费管理,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审计署组织17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对17个省(区、市)的50个县(市、区)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逐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2年,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普遍增长,总计投入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财政预算内安排40.42亿元,预算外收费17.11亿元,分别增长29.2%、14.1%;政府性基金、社会捐赠、集资等其他资金2.64亿元,比上年有所下降。

大部分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中央和省级财政明显加大了支持力度,2002年通过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分别投入9.98亿元、6.06亿元,增长48.5%、43.9%;县乡财政安排资金也比上年增长18.7%,承担了超过一半的教育拨款。各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审计调查也发现,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挤占挪用教育资金问题依然存在

审计调查发现,43个县地方政府及财政、税务、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资金4.45亿元。

一是33个县挤占挪用学校收费等预算外资金2.19亿元,用于平衡财政预算、部门经费、市政工程、建办公楼、发放教职工补贴等。如广东省化州市财政局挪用学校收费资金400万元用于平衡预算,市教育局及各镇教办挪用学杂费等2 561万元,主要用于建办公楼和办公、招待费开支;云南省马龙县政府挪用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0万元用于道路绿化亮化工程。

二是20个县挤占挪用教育费附加1.2亿元,用于办公经费、平衡预算、发放工资、垫缴农业税等;16个县的财税部门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手续费等964万元。如浙江省东阳市挪用农村教育费附加5 486万元,发放教师地方性补贴和奖金。河北省涞源县国税局从矿业企业上缴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支取奖励经费比例高达50%。

三是19个县擅自变更上级专款投向,挪用基础教育补助资金2 805万元,用于发放工资、偿还债务、抵顶乡镇上缴税收缺口等;20个县滞留上级拨付的教育专款3 810万元。如四川省南部县财政对未完成农业税收任务的乡(镇),直接扣减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抵作上缴的农业税,据测算相应扣减教育经费226万元;截至2003年10月,江苏省灌南县财政局和北陈集财政所,尚未将省市2002年下达的危房改造专款、教师陈欠工资专款等1 548万元拨付到位。

四是14个县教育部门及所属单位将本应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各种教育回扣、代办劳务费等3 671万元占为己有,用于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经费开支。广东省化州市教育局通过向发行单位收取图书资料回扣款等方式,将中小学生交纳的1 356万元图书资料款、体检费等以现金、私人存折等形式隐匿账外,大部分被集体和个人私分,目前涉案人员有1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2人被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二)乱收费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部分县义务教育阶段生均负担有所下降。但总体看,50个县基础教育收费总规模仍呈增长趋势,2002年收费总额23.2亿元,较上年增长7.87%,生均负担469元,增长4.68%。

乱收费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基础教育收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违规收费。调查发现,2001年至2003年10月,45个县违规收费4.13亿元,其中政府部门违规制定政策收费2.46亿元;中小学校自行违规收费1.67亿元。一些地区层层加码,违规收费名目繁多。如2002年春季至2003年春季,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重庆市巫溪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自定政策向学生收取伤害赔偿金、公务业务费、环卫费、搭伙费117万元,同时3个镇政府分别以普九基金、危改基金、排危和锅炉集资款名义,向学生收费19万元,7所中小学校又自行向学生收取初中择校费、防疫费、学前班增容费、代办保险费等128万元。

(三)基础教育负债增长迅速

50个县2001年底基础教育负债为23.84亿元,2002年底达31亿元,增长30%;至2003年6月末,仅半年时间又增长了25.7%,达38.98亿元。负债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负债总额相当于这些地方一年财政收入的80%,最高的四川省小金县负债高达地方财政收入的6倍多。同时基础教育负债面广,有些县80%以上的中小学校都有负债,宁夏中宁县中小学负债面达96%。

审计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和学校,过分追求超前发展和不适当的达标升级,目前的负债中有72.5%是因新建校舍和达标升级形成的。如山西平遥中学计划投资8 516万元新建校舍8.4万平米,实际建筑面积12万平米,总投资1.3亿元,学校总负债已达1.16亿元。负债形式主要是银行贷款、施工队垫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其中拖欠施工队垫款较为普遍。据对28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6月底,拖欠施工队垫款达12.1亿元,约占负债额的50%。

另外,审计调查发现,到2003年6月末,有19个县仍在欠发国家规定的教师工资2.02亿元,相当于2002年应发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的17.7%,其中2001年以前陈欠1.04亿元,2002至2003年上半年新欠0.98亿元。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公用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有较快增长,但仍存在结构性不足。2002年,50个县教育系统用财政拨款安排的支出中,人员经费占到了87.3%,新增拨款有73%用在了人员经费开支上。而同期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9.51亿元中,约90%是靠收费等预算外资金解决。在已制定公用经费标准的34个县中,有23个县实际投入公用经费低于规定标准的32%,缺口资金1.15亿元。公用经费不足成为中小学违规收费的一个客观诱因。

(二)基础教育底子薄弱。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和危房改造力度,但由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底子薄,财政对基础教育的建设性投入,只能满足需要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余仍靠负债、收费等非财政资金解决。截至2003年6月末,45个县仅重新翻建学校危房一项,就需投入资金约7.5亿元,大部分资金未落实。

(三)相关改革措施未衔接、落实到位。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调查发现,有14个县在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后,相关弥补机制还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形成了约8 200万元的教育资金缺口;23个县尚未按要求撤销乡(镇)教办,8个县虽撤销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中心学校,但未转换职能,分流人员,一年花掉教育经费约1.18亿元。另外,教职工超编问题在一些县还未得到解决,占用了有限的教育经费。

(四)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法纪观念不强。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严格自律和依法办教育的责任意识,将教育收费视为可支配财力,不顾中小学校经费困难,随意挤占挪用甚至挥霍浪费教育资金。如广东省吴川市教育局及17个镇教办一年半时间就吃、分教育经费600多万元。有的地方部门向中小学转嫁债务,抽调学校资金发工资、补经费、买轿车,加重学校负担。一些地区对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认识不足,相关检查工作不够深入、扎实、严格,对违法违规行为惩戒不严,缺乏标本兼治的措施。

四、审计建议

根据审计调查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经费管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审计署建议:

(一)严肃纪律,严禁挤占挪用教育资金。应抓紧推行和完善县以下教育系统“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等改革措施,强化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教育资金等违规行为。同时,逐步实行教育经费收支公告制度,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二)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进一步完善联检制度,将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并严格责任追究,严肃处理和曝光各种乱收费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乱收费的高压氛围,促进基础教育收费形势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

(三)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基础教育负债。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县乡基础教育负债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防止形成重大隐患。今后应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负债,严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搞负债建设。

(四)加快步伐,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各地要严格按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决定和要求,核定教职工编制,抓紧撤销乡(镇)教办等乡镇教育主管专门机构,加快分流超编人员,使有限的教育资金能够切实有效地用在教育一线。

(五)增加投入,努力弥补基础教育资金缺口。各级财政要结合公共财政改革,逐步将教育支出的重点向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倾斜。上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县乡政府应从促进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在保证教师工资发放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和建设性经费的投入,缓解中小学收费和负债压力。

五、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调查结束后,审计署及时汇总调查情况,向国务院提交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情况向有关地方政府作了通报。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审计调查结果给予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严肃查处审计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育资金的管理。财政部、教育部以审计调查反映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教育系统的现状,联合下发了《关于严禁截留和挪用学校收费收入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的通知》,教育部还以内部明电的形式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加强资金管理的紧急通知》。各省(区、市)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对这次审计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有关省、市、县认真整改,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已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附件: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50个县名单

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50个县名单

河 北: 涞源县平泉县 黄骅市 山 西:平遥县 夏县 汾阳市 黑龙江: 巴彦县 宾县 通河县 江 苏: 溧水县 灌南县 金湖县 浙 江: 东阳市 桐庐县 安吉县 江 西: 永修县 吉水县 大余县 安 徽: 休宁县 长丰县 霍山县

湖 北: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阳新县 襄樊市襄阳区 湖 南: 汉寿县 邵东县平江县 广 东: 化州市 雷州市 吴川市 海 南: 陵水县 保亭县 儋州市 四 川: 小金县 中江县 南部县 重 庆: 巫溪县 武隆县

云 南: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江川县 马龙县 甘 肃: 定西市安定区 天水市北道区 会宁县 宁 夏: 中宁县 海原县 中卫县

新 疆: 伊宁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昌吉市

第三篇: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

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我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所做的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思想重视,工作认真,措施有力,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学生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新义务教育法实施时间较短,对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和问题。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和义务,提高法律的贯彻实施水平。组成人员提出六个方面的意见:

——严格规划管理,加快教育设施建设步伐。要科学制订教育规划,将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同时细化教育规划的实施计划,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进义务教育稳步有序的发展。要建立教育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在城市建设中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留足教育建设用地指标,合理安排并组织实施教育设施建设计划。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让教育部门全程参与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确保教育配套设施与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和使用。要按照教育规划要求,科学统筹布局,落实好中心区和新城区配套小学及市二十四中、二十七中、二十八中等配套初中的建设,加快巨一小学、松台小学、东屿小学等部分中小学的迁建、扩建步伐。

——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的财政性投入。要严格按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要求,逐年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确保在2010年前后达到国家规定的“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4%”。调整教育支出结构,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要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并单独列项,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要及时划拨义务教育经费,规范转移支付行为,加快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规范使用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将当年收入和使用情况进行公布,做到及时、足额、透明支出。

——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对现行的义务教育相关政策及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清理、调整和完善,使政策导向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校网布局调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机制,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全面总结、完善和推广鹿城区的集团化办学经验,通过组建紧密型和松散型城乡教育集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要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依法达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要求。按规定落实好山区、海岛教师的生活补助、待遇、职称评审等政策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加大对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要专题研究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确保这些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加强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入学条件,保证外来民工子女能依法入学、安全上学,学习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妥善解决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到的几个具体问题。要对我市中小学欠债、能维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教学设备维修更新的长效机制建立、校产确权工作等方面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四篇:审计基础

审计学基础 教

(2008年1月修订)

兰 州 商 学 院 长 青 学二○○八年一月

《审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基础》课程是审计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研究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明确审计的目标和作用,认识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日后学习专业审计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审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审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审计的概念、对象和审计规范,了解在实务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使学生对审计学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审计工作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为51课时。

(四)教学方法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相当紧密,要求学生结合会计基础知识和最新的会计准则来学习,同时,《审计学基础》课程又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应当尽量使用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五)面向专业

本课程面向会计学院审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掌握学科的理论要素;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行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对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是本章的重点。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

2、审计的产生奠定了审计关系理论

3、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起源和演进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分类

一、审计的概念

1、美国会计学会

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二、审计的分类

1、审计的基本分类

2、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二、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

2、经济评价

3、经济鉴证

三、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2、促进作用

3、证明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讲授的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二章 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审计组织的形式特别是我国三种主体审计组织及其相互关系,进而了解审计人员的构成及要求。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及其管理体制等内容。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和内部审计组织的特点等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民间审计组织形式和体系则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

一、政府审计机关模式的设置

1、立法型

2、司法型

3、行政型

4、独立型

二、我国政府审计机关

1、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设置

2、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

3、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三、国际政府审计组织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

1、受本单位主计长领导

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

3、受本单位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4、受本单位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主计长双重领导。

二、我国内部审计机构

三、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1、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2、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3、股份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

4、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二、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

1、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3、民间审计人员

4、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

三、国际民间审计组织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三章 审计方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了解审计方法的演变历史,掌握各种审计方法的概念、优缺点,并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审计的常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风险导向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方法概述

一、账表导向审计

二、制度导向审计

三、风险导向审计

第二节 审计的常规方法

一、审阅书面资料的方法

1、审阅法

2、核对法

3、查询法

4、比较法

5、分析法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监盘法

2、调节法

3、观察法

4、鉴定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2学时。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责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审计规范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了解和掌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的含义、内容及相互关系,审计法律责任的种类、成因及防范措施。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内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的成因是本章的重点,审计的独立性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独立、客观、公正

1、独立

2、客观

3、公正

二、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1、专业胜任能力

2、应有的关注

三、保密

四、职业行为

1、对社会公众的责任

2、对客户的责任

3、对同行的责任

4、其他责任

五、技术准则

第二节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种类

1、法律责任的含义

2、法律责任的种类

二、审计人员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

1、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

2、社会的原因

3、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

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基本内容

四、规避法律责任的对策

1、审计执业界应采取的对策

2、审计人员及事务所应采取的对策 审计的法律责任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五章 审计准则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审计规范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有关审计准则的的含义、准则体系的结构和作用;了解审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况、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理解民间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准则的含义、体系结构和作用,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民间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准则的概念、执业准则是本章的重点,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则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二、审计准则体系的结构

三、审计准则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

二、审计准则的演进

1、产生阶段

2、初步成型阶段

3、发展完善阶段

4、全球扩展阶段

三、当代审计准则的新发展

第三节 民间审计准则

一、国际审计准则

二、美国民间审计准则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

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

2、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框架

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

四、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2、业务承接

3、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4、鉴证对象

5、标准

6、证据

7、鉴证报告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六章 审计目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着重掌握财务审计的总目标;两种不同的责任,了解审计过程,并能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目标的含义及其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等内容。财务审计的总目标和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使本章的重点,管理层认定的含义和种类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财务审计的总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二、我国财务审计的总目标

1、合法性

2、公允性

第二节

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

四、几个重要概念

1、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

2、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

3、职业怀疑态度

4、合理保证

第三节 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1、管理层认定的含义

2、各类交易认定的种类

二、具体审计目标

第四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第五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作用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

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七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分类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作用,掌握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种类,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整理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归档保管等内容。审计证据的概念、分类及获取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审计证据的特征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征

1、审计证据的含义

2、审计证据的特征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1、实物证据

2、书面证据

3、口头证据

4、环境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收集

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程序

3、实质性程序

四、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评价

1、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2、审计证据的评价

3、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分类及作用

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2、审计工作的底稿的分类

3、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

1、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

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三、审计档案的管理

1、审计档案的分类

2、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

3、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讲授的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八章 计划审计工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如何编制审计计划,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理论,揭示了这些理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获取审计证据、专业判断、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是本章的重点,重要性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初步审计活动

一、初步审计活动的目的

二、初步审计活动的内容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3、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二节 审计计划

一、审计计划的概念与作用

1、审计计划的概念

2、审计计划的作用

二、审计计划的内容

1、总体审计策略

2、具体审计计划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二、重要性的运用

1、运用重要性的一般要求

2、运用重要性的两个阶段

3、重要性的两个判断标准

4、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三、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2、两个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四、评价错报的影响

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2、评价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

第四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组成要素

1、审计风险的含义

2、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二、重大错报风险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固有风险和错报风险

三、检查风险

四、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第九章 风险评估与应对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及其历史演变,了解内部控制的结构,掌握如何评估控制风险、进行风险应对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本章的重点,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总体要求

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1、行业状况

2、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

3、其他外部因素

4、了解的重点和程度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1、所有权结构

2、治理结构

3、组织结构

4、经营活动

5、投资活动

6、筹资活动

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1、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2、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3、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4、会计政策的变更

5、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1、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2、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3、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4、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六、被审计单位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1、了解的主要方面

2、关注内部财务业绩衡量的结果

3、考虑财务业绩衡量指标的可靠性

4、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要素及目标

1、内部控制的含义

2、内部控制的要素

3、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历史演变

1、内部牵制时期

2、内部控制时期

3、内部控制结构时期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局限性

1、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四、了解内部控制和评估控制风险

1、了解和记录内部控制

2、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一、控制测试

1、控制测试的含义

2、控制测试的目的

3、控制测试的条件

4、控制测试的种类

5、控制测试的方法

6、控制测试的时间

7、控制测试的范围

二、实质性程序

1、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2、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3、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8学时。

第十章 审计抽样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审计抽样产生发展的原因,掌握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熟练掌握属性抽样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审计抽样产生发展的原因,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特征;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的步骤等内容。审计抽样的概念与特征,确定样本规模是本章的重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特征

1、审计抽样的概念

2、审计抽样的特征

二、抽样类型

1、任意抽样

2、判断抽样

3、统计抽样

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

2、非抽样风险

第二节 属性抽样

一、确定样本规模

1、确定样本规模考虑的因素

2、确定样本规模

二、样本选取

1、随机数表法

2、系统抽样法

3、分层抽样法

4、整群抽样法

三、评价样本结果

1、分析误差的原因和性质

2、推断误差

3、得出总体结论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讲授的形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核方式。

四、教材选用

1、王学龙、李培根:《审计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2版。

第五篇:陕西基础教育经费管理办法

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财办教〔2008〕125号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财政局、教育局: 为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规范中小学财务行为,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小学财务制度》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省财政厅、教育厅制定了《陕西省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二〇〇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陕西省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财务行为,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小学财务制度》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及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中、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中小学)等。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举办及民办中小学可以参照执行。

第三条 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原则是:认真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办学方针,坚持公平、公开、透明原则,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第四条 中小学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预算,严格预算约束;加强会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健全财务制度,强化内部控制;进行财务分析,反映财务状况。

第二章 财务管理体制

第五条 中小学财务实行“校财县管”的管理体制,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级财政、教育部门共同管理。

第六条 中小学财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对本学校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农村小学(含教学点,下同)的财务纳入所隶属的农村中心小学管理,实行报账制。第七条 县级相关部门和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和要求,组织预算编制工作,按规定程序和时间下达预算控制数和批复中小学预算;按批准的中小学预算,及时拨付资金。对中小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使用效果进行考核。定期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中小学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

县级教育部门:组织、指导中小学编制本学校预算草案,审核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县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和预算批复,向各中小学下达预算控制数和预算;汇总审核农村中小学用款计划,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对中小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学校: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学校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研究、确定预算建议草案,并在规定时间报送有关部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申报用款计划,按要求定期报送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加强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财务公开,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收支。

第三章 财务管理机构

第八条 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应设置财务机构或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定期接受财务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九条 农村中心小学以下的学校配备专(兼)职报账员一名,报账员按期到中心小学报账,领取备用金。中心小学每月向所属学校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

第十条 中小学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惩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和《陕西省会计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中小学,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应为其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进行单独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应不改变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不改变学校资金所有权和财务审批权。第四章 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预算是指中小学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中小学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第十三条 国家对中小学实行“核定收支、定员定额预算、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中小学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学校应当自求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五条 建立规范的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为基本预算编制单位,农村小学由其所隶属的乡镇中心小学代编预算。

第十六条 中小学实行综合预算,要将所有预算内、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一)收入预算。中小学收入预算应以上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根据本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当年预算编制政策,考虑预算的收入增减因素进行测算。

(二)支出预算。中小学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学校应根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事业发展的需求,优先保障学校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以维持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然后安排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的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预算:原则上按定员定额办法编制,即根据规定的分类定额标准和核实的单位人员及在校学生人数测算编制。

项目支出预算: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足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为目标,提出预算建议数。县级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财力状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预算单位上报的项目支出预算建议数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排序,建立项目库,结合财力统筹确定县级项目支出或申请上级专项补助。

政府采购预算:在编制农村中小学项目支出预算过程中,凡纳入当地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由预算编制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建议数,并填报《政府采购预算表》。第十七条 中小学预算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

一上:县级教育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中小学根据县级财政、教育部门关于编制预算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基本情况和事业发展需求,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县级教育部门。县级教育部门审核汇总后,报送县级财政部门。

一下:县级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教育部门汇编上报的预算建议数,将县级承担的中小学经费和上级下达的预算指标一同纳入中小学预算,结合分项定额标准等因素,向教育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教育部门将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分配下达到各中小学。二上:县级教育部门上报预算草案。中小学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和定额标准,编制预算草案,报县级教育部门。县级教育部门审核汇总后,报送县级财政部门。

二下:县级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在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一个月内,县级财政部门向教育部门批复预算;县级教育部门在接到预算批复15日内,将预算批复到各中小学。中心小学应在接到县级教育部门预算批复10日之内将所属学校的预算正式下达到校。

中小学中按县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管理的,参照以上预算编制程序,直接向县级财政部门上报预算建议数和预算草案,县级财政部门将预算控制数和预算直接下达批复到中小学,同时抄送县级教育部门。

第十八条 中小学预算一经批复,应严格执行。在预算未批复下达前,县级财政部门根据上年中小学月均实际支出情况,按月预拨经费,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

第十九条 基本支出由县级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进度直接拨付中小学,其中工资部分按原支付渠道发放到教师个人。项目支出由学校提出用款计划,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核拨中小学,其中政府采购项目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项目和科目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或调整。确需调整的,逐级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实施。

第二十一条 中小学预算执行中项目资金有结余的,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可留归学校统筹使用;未完成项目的结余资金,可结转下一继续使用。第五章 收入管理

第二十二条 收入是指中小学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第二十三条 中小学收入包括:

财政拨款,指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经费,包括按规定标准计算的工资福利经费、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按生均定额补助的中小学公用经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以及校舍维修改造等专项补助经费。

事业收入,指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包括不在免费范围内的学生缴纳的学杂费、住宿费等。

勤工俭学收入,指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其他收入,指除以上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捐赠收入、银行利息收入等。

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的财政拨款应足额分解拨付到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心小学不得截留所属学校的各类款项。

第二十五条 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入应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必须严格按规定收取费用,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

第六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七条 支出是指中小学为开展教学及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第二十八条 中小学支出包括:

工资福利支出,指在职教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及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指学校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退职费、医疗费、助学金、住房公积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学校维持正常运转和满足基本办学需求而形成的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是指学校为满足基本办学条件需开支的用于房屋建筑物购建、大型修缮、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信息网络购建、图书资料购置以及课桌凳床购置等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九条 县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校均、班均和生均实物配备标准,确定中小学基本支出定额标准,细化支出管理。要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节余资金,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保证较小规模学校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

第三十条 中小学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严格执行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要结合本校实际细化支出范围及标准,制定单项开支定额,如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费等,实行定额管理,逐级分配落实到教研室、班级,并据以分析考核。在保证基本运转的基础上,结余资金可用于学校发展性支出,如大型修缮、信息网络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及课桌凳床等购置。

第七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一条 资产是指中小学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第三十二条 中小学要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应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等,对已完工的工程项目要及时办理验收入账手续,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第三十三条 中小学资产的出租、出借、出让、变卖、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资产的处置,应由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经县级教育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管理。

第三十四条 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资产,经县级教育部门核实后,可以在农村中小学之间合理调剂使用,并报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备案。

第三十五条 中小学资产要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第三十六条 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资产管理和监督,定期进行资产清查。

第八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三十七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中小学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中小学应当于年末向县级教育、财政等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和基本数字表等。第三十八条 预算终了,中小学应按要求及时编制决算,经县级教育部门审核汇总形成部门决算草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决算表式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发。

第三十九条 中小学决算实行省、市、县三级汇审制度,年终由财政部门逐级组织汇审,决算汇审结果作为省对市、县财务管理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四十条 中小学应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事业发展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入、支出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第九章 财务监督

第四十一条 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中小学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完善内部财务管理约束机制,自觉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及时向教育部门汇报预算执行情况,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 省级财政建立基础教育经费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对各级各类基础教育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实行动态监控。市、县财政应按规定及时报送资金支付的有关电子信息。

第四十三条 中小学财会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和《陕西省会计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第四十四条 建立健全基础教育经费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级分担资金不到位,套取上级财政资金以及截留、挪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工作失职并导致资金损失浪费的责任人或在资金使用管理中玩忽职守导致资金损失的责任人移交监察部门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章 绩效考评

第四十五条 中小学财务管理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预算编制、资金管理使用、资产使用、公共或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第四十六条 绩效考评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实施”的管理方式,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教育部门和学校分级实施。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值、评价工作程序由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 各级财政要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实行奖惩兑现,并作为以后基础教育财政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下载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第二季度基础教育经费管理工作

    陵原中心小学2014年第一季度 基础教育经费管理绩效考评工作自评报告 今年以来,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经费的管理、更加高效的使用基础教育经费,全力推进基础教育经费管......

    教育经费审计检查中的实际操作

    教育经费审计检查中的实际操作 一、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审计基础教学大纲

    《审计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

    审计调查工作方案

    附件: 新乡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物资管理审计调查方案 一、审计调查目的 通过审计调查,了解单位物资管理现状,相关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达到规范物资计划、采购、验收、仓储等环......

    2016年度审计情况调查问卷

    2016年度审计情况调查问卷 内部审计旨在减少风险,改进运营,通过专业服务帮助各单位改进缺陷,提供建议,为整个组织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提升我部门2017年度内部审计服务质量,特邀请......

    审计基础与实务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审计基础与实务 08-09年《审计基础与实务》真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1、审计主体是指:() A、被审计单位B、专......

    会计基础审计方案

    会计基础工作审计方案一、审计目的 通过检查了解湖南分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现状,提出有效建议,促进分公司财务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加强账......

    基建工程审计基础理论知识

    基建工程审计基础理论知识 一、基建工程决(结)算审基本含义: 基建工程决(结)算审计,是指审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施工(或建设)单位基建决(结)算进行审计,对其决(结)算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