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体育电影进行运动多面性教育的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利用体育电影进行运动多面性教育的研究
利用体育电影进行运动多面性教育的研究
摘 要:鉴于教育与接受教育人员的构成错综复杂性,而电影能被各类人群所接受,通过的电影的媒体平台不仅能帮助增强记忆过程中知识的保留度,还能给受教育者提供了能够对于主题相关范畴做出链接反应的机会。本文扼要介绍了利用体育电影在教学中讲授运动多面性时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对于实践教学中的有效建议与深刻见解。
关键字:体育电影;多面性教学;链接反应
体育它反映着现实社会,反映着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深刻地折射出人类性格的最深层。体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微观的社会,它有着和现实社会一样的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体育电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电影满足了人们对生活中多层面的精神追求,体育电影具有增强人民爱国主义热情的社会价值。[1]体育影视里常常看到对人的忠诚、爱、温情、正义等品质的描写和赞赏。体育影视通过对体育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把人类的美好品质提高到天性的高度,从而加强了人们的基本价值观。
电影提供了一种能有效促进运动多面性教育的珍贵媒体平台,通过电影不仅能帮助增强学生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知识的保留度,电影还能给学生提供了能够对于主题相关范畴做出链接反应的机会。任何运动的图片资源都应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利用,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电影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而这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是未曾出现的。主要的难题在于要找到一个能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所要学习的相关运动周边范畴的方法。
在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中,多媒体的使用比单一的教学方式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它打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道。电影这种多媒体模式正是运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性引导,并对相关主题进行的广阔的视觉性展现,来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一些特定的体育电影主题与教育相关的多面性范畴探讨,从而验证其在运动多面性教学过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的有效性,为传统课堂上的运动多面性的教学做以有力补充。
多面性与教育
多面性是指任何有区别和相似的事物糅合在一起。在一个社会单元中,社会成员之间的区别所导致的对这些区别的不同见解和由于见解不同而对结果造成的影响不同。
传统意义上讲,多面性研究一直以来都集中于诸如年龄、性别、种族的人口研究。教育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家庭背景这一因素,教学也应该在学生所熟悉的大环境中进行。不同的教育环境通常能提供不同的人口特征,对这些区别加以留意能让人们更加能意识到身边社会正在发生着什么,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思维渠道。
目前,教师被赋予了帮助学生培养应对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能力和接纳这种多面性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的责任。鉴于多面性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和职场上人员成分混杂的现状,实施这样的策略不仅是可取的,更是对于整个体育教学最优化运行的新课题。当今非常重要的是,理解多面性问题并能一起设计教学计划来强调多样化的积极影响,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那些认同运动多面性教学的作用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成员都承认多面性的好处,但他们都不愿意为了混杂的学生类型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多媒体可以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电影开放性对话和讨论来协助学生判断影片是否正确地描述了多面性问题。电影是一个现存的可利用的资源,而且与这些讨论相关的学习结果,不同于其他课程相关的活动或作业,能帮助学生为进入一个本质上相似的多面性工作环境做好准备。
电影的介入
一部经典的体育影视作品也集中表现了一种全人类的、国际性的价值观。用新的视角去了解世界、审视国家民族命运、探求自身存在的意义。[3]流行媒体的使用,比如电影,能够用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当下流行文化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机会。一个针对于将电影作为教学工具的评论说到,电影独特的魅力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教学方式。电影能够用一种正面直观的方法来展现多面性的概念。电影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们的言行,我们在经历各自人生的重要抉择时往往会依赖于情境相似的电影情节。了解了电影在教学中介入的重要性后,教师可以大胆的开发利用之前被低估的媒体资源并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中的多面性概念。观看者有能力积极的参与进所呈现给他们的电影中去。电影的独到之处,能将人们所理解的典型现实展现出来,让观众能幻想并回忆出自己曾经的经历。电影的另一个附加能力便是增添了富含指导性的展现维度。教学过程中电影的植入能够让教师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对既定的课程教学进行丰满地补充。
电影场景描述(电影的主题)
每个时代的体育电影,都是对当时社会体育的记载,充分体现社会的特征。对一些电影场景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教授体育运动多面性有着十分有力的帮助。结合教学目标,将这些生动、深刻的电影反映了不同方面的运动多面性,会更方便容易地被教师在课堂上所引用。虽然要花费些时间,但这种方法将让学生从各个方面领会到电影所传达的运动多面性的思想。
在结合篮球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例如:电影《女篮5号》,以新旧中国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中国两代人的悲欢离合,年轻球员成长中的困惑,篮球比赛的精彩紧张。影片不长,却包含了除了体育还有情感、社会主义建设等,展现了新中国运动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电影《卡特教练》,描述了一位加利福尼亚瑞奇蒙高中篮球队教练的经历,在卡特的教学词典里,作为一名高中篮球队员,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毅力、纪律和团队精神,足够的学分成为了开展训练的必要条件。他想用自身的经历与经验告诉队员们:是学校的教育塑造并指引自己走上了正确的人生之路,而不仅仅是篮球比赛。
电影作为反应器
学生们对于电影片段的反应使他们原有的理念、态度和准则在一种安全和有效的环境下得以暴露。学生们对于电影片段五花八门的反应更是完全地展示了不同人对同一电影片段信息处理的不同结果。学生们将会有机会来表达他们对于相关论点的见解,他们将通过口头叙述和书写的方式对一系列问题进行回答。
电影通过给学生提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探寻自我认知和情感经验的机会并引起讨论来达到它的教育意义,当用作教育指导手段时,电影可以提供清晰的链接介质。
在讨论运动的多面性话题时,在学生观后感的文章里,能总结分析影片的中心思想,还有一些学生引用了一些实例来加强他们的观点,这些实例的来源广泛,有教科书、个人经历等。通过对学生的书面报告的分析,表现出了以下四大类主题:兴趣、激励、机遇、职业准备。
4.1 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4)。影视作品的教育效果远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效果显著,影视可为学生直观、形象、准确地再现客观事物,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加快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观看体育影视,学生对影片中的体育竞赛场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丰富了体育知识面、扩展了视野,同时提高了体育文化素养、提高了对世界的认识水平。使他们放眼世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体育发展状况和其他方面的情况。体育影视同时也是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4.2 激励
很多学生在回顾中,都明显提到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对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决心、能力和渴望,以及自我激励的思想都非常欣赏与敬佩。比如,一个学生这样写到:“看完了电影片段,看了那些人所成就的事情,不禁感到被深深的激励......当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们能够去主动追求他们的梦想,他们让人们相信他们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
一个学生对《轮椅上的竞技》写到:“一个人仅仅因为他是残疾,并不意味着他死了或者活着就没有意义了”。那个轮椅竞技队的人说过,他觉得自己在受伤后所做的事情要比自己健康时做的更多。这些残疾人不但不应该因为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而被歧视,而且应该获得作为所有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所应该获得的尊重与机会。一个学生指出了电影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他说:“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记住一个人如果因为某些事故而成为了残疾人,绝不意味着他应该放弃参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体育运动竞技的权利。”影片中出现的主人公们都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放弃参加体育活动。在运动中总有一些障碍是需要克服的,而这些人的障碍则是摆在他们人生中的,他们选择了跨越人生的障碍而从事体育运动,这是让所有爱好体育运动的人所佩服和欣赏的。
4.3 机遇
参加体育运动中的机遇也多次出现在学生的电影回顾中,一个学生说:“外面有太多成功的机会了,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无论是一把轮椅还是一个游泳池,我们都要把握好时机。” 在人的一生中,机遇不可能一次也不会降临,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机遇,只要你留心它,然后再抓住它。然而当它发现你并不准备接待它时,它就会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从而摘取成功的果实。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从而“山穷水尽”,甚至有人为错过机遇而抱憾终生。
4.4 职业准备
对于职业准备,许多预先考虑也出现在了学生的回顾里。在体育世界里总有一条界定运动员的标准和对人们能做什么的一种判定。但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们已经开始打破这个标准。一个学生在看了《盲人登山者的故事》后写到:“在看完电影片段中的那名盲人登山者和他克服种种困难之后,我认为他比一般正常人完成了更多的生命中的任务。他用行动告诉人们,只要心里有信念,就能做成任何事情。”
这些学生的电影回顾的摘录清晰地反映出电影在作为教学手段时的价值,这为利用电影进行教学的学习模式提供了参考样本。
总结
事物的多面性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体育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它有着和社会一样的基本构成部分。随着课堂上学生的经历和知识构成变得越来越复杂,教师必须为多面性教育的实施做出努力。体育电影是一种非常容易获得的教学资源。电影独有的特点使它在促进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体育电影和学生的课后回顾,发现电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电影还给学生提供了去感受他们从未亲自体验的机会,并让他们发掘电影中所蕴含的广大的社会问题与知识量。而电影能积极正面的促进多面性教育,揭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了电影作为体育运动的多面性教育媒介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林思月,我国体育影视价值取向的解读[D].吉林大学,2012,06:10-14
[2]张鲲,康冬.体育影视作品及其价值取向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2 151-155
[3]张鲲,体育影视价值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07,08 32-36
[4]侯维如,发挥影视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58-59
作者简介
汪聚伟(1965-),男,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本人将多媒体运用于体育课中,充分利用室内体育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欣赏竞技体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以传授学生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局面。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活力的主观状态,要上好体育课就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根据学生对事物的新奇性、趣味性、刺激性等心理特点,大多数学生对明星有崇拜心理。利用他们对明星的崇拜心理在室内体育课中观赏名人vcd专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在室内体育课中组织学生观看“飞人乔丹”的vcd专辑,专辑中乔丹出众的弹跳、见缝插针的穿梭切入、矫若游龙的运球、长时间的滞空动作、漂亮的高飞扣篮以及快如闪电的空中拦截,让学生目不暇接,欢呼雀跃,通过欣赏使他们了解乔丹的成功经历,让他们明白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样激发了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多媒体播放的影像,画面鲜明,色彩逼真,音响效果美妙,能有效调动学生视觉感官,改变过去的“说教课”、“自习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从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领略到崇高的“体育精神”,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中去。我还多次组织学生观赏各种比赛,如NBA、CBA、足球精彩射门、全美花样篮球大赛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对技术动作进行处理,使学生易于接受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之一,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示范具有准确性、适时性和完整性。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需瞬间完成,且还是一些非常态动作。而教师的示范不可能“逐帧”慢动作来完成,因为现场示范时不可能让动作静止下来让学生逐一分析、理解。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则可达到此目的,它可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不同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散示范,便于学生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如对跨栏的栏上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从容不迫地讲述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过程,对动作的关键部分,能够讲深、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从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中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能,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质量。再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翻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中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总之,多媒体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地说教变成了多感觉、全方位的刺激,使抽象变的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的看得见,使“动”的变成“静”的,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各项体育技术变的生动、有趣、充满魅力,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反馈功能,加强学生动作技术的完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成效,练习动作的正确与否等等,均可启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运动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模仿、练习、纠错、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利用现代媒体的摄像功能,把学生练习中的动作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重叠”比较,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样恰似医生对病人所作的B超一样,有无问题,问题在哪儿便一目了然。知道了症结所在,只要对症下药,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视、动为一体,使音画同步、音形结合,做到情、景、语交融,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知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四、利用网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更快、更全面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室内体育课引入信息技术能提高信息量、增加可感性,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变单纯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视、听、思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课内活动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还是在教学《和平理想与公平竞争的圣坛――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与发展》一课,课前,我进行充分的准备,将至今为止共举办了多少届奥运会,每届全运会举办的地点与时间及每个阶段奥运会的发展概况和特点等进行了归纳,并对相关网站进行了链接。并于课前布置了学生搜集奥运会的相关信息,课后布置学生到我的网站可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通过本节室内课的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个性,实现了自主学习,学生“兴趣点”增多了,同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室内体育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努力和探索,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理论、思想和方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掌握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课件,改进教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出发创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东明镇中心小学校 张丽影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我校是吉林省双辽市东明镇的一所农村小学,从我校办学历史看,有开展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整合的基础和条件,从我校办学的现实看,需提升内涵,进位争先,有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必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3年向双辽市教育学会提出《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课题立项申请,并于2013年9月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一般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即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用到的除了上面说的外,还应包括幻灯技术、投影技术、录音技术、电视技术等视听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也总结出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因此,在鼓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传统视听技术的应用。
2.课程整合——指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从而成为整体的过程;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理论基础:
1.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教育的传播媒体,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最优化、课堂效率最大化。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和发现整合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学科教学论所阐述的学科性质、学科教学的目标、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科教学内容等的要求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整合的教学活动体现出学科教学的个性特点。当前,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学校的出现,远程教育的兴起,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这给学生在校教育提出了要求。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
⑴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⑵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⑶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强调“情境、协商、会话、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的四要素。信息技术正具备创设此学习环境的技术优势。
4.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利用图文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自主学习环境;利用信息组织结构和技术,建造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设计仿真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技服务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创造作品。摆脱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堆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构建多种信息环境教学模式。
⑴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⑵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
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⑷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5.人本主义理论:根据罗杰斯理论,人的认知依赖可靠的人际关系,机器的存在不但使得这种关系日益淡薄,人在机器的运行中逐渐沦为工具。所以,信息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人性化是其效率发生的关键。
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重视信息技术对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积极作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强调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理念将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层次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现代化的问题,探究如何应用新型的数字化媒体和数字化工具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武器,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探讨不同配置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结合应用建设学校课程信息资源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培训实践模式。
主要有:
1.改变教学结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数字化学习: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开辟广阔的学习渠道,掌握强大的学习武器。
3.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教师教学时配合授课内容与教学策略所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自然和谐地融合起来。
4.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易于接受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多种渠道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并对实施重点和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应与总课题的研究内容保持基本一致。鉴于本课题研究领域广泛,课题研究选择语文、数学、音乐、舞蹈、信息等学科,一到两个学段(年级)开展实验,并在师资培训中指导学员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提炼,以指导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的教学实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应用原则和实践模式研究。
2.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研究。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方式、师生或生生互动方式研究。
4.网络资源、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同步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方案研究。
5.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培训实践模式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幼师班学生和我区其他学校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现状,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现状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了解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与优化教学方面存在的困难,收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需求与建议。
2.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目前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及时地挖掘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成果或应用规律,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榜样和借鉴。
4.教育实验法:必要时可采取定量与定性、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在校内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对实验对象进行分层次研究、对比研究、总结研究,并进行有序操作、阶段评价、系统分析,以增强可比性。
5.个案分析法:对部分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研究,如对优等生、特长生、困难生等进行“由不同视角切入”的个案跟踪研究,并撰写个案分析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设计相关调查表,有目的地进行调研。
3.搜集相关学习著作、论文等供课题组成员学习。
4.课题开题论证,邀请相关成员参加,完善研究计划,明确分工。
(二)研究阶段
1.根据修改后的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认识。
2.利用实验法、比较法、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课题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一次研讨。
3.将研究的经验、成果以公开课、论文等形式展示,促进交流、学习、总结。
4.汇总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准备课题中期论证。
(三)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数据、材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课题框架。
2.提出结题申请,进行结题。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
组 长:刘忠京
成 员:张龙、徐晓慧、任连斌、王颖超、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汇编论文集
2.公开课、观摩课
3.立项申请书
4.开题报告
5.结题报告
6.课题鉴定成果书
九、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我们的整合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创新,并结合学科教学特点,进行深化与发展,经过实践的验证与修改完善,我们确定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
1.构建了“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式
就教学内容而言,基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操作中,将研究切口落在“探究性”上,突出了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四个主变量形成的教学程序和结构的设计。在遵循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情境”和“问题”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将学习内容立足于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中的某知识点作为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对学科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是从学科的角度与生活的某些关联问题进行研究,它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或是跳出教材。
不同的学科内容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从目前我校教师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分析,它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的,这就是以学生发现问题为教学的开始,以问题解决并形成新的学科认知结构为结束。
2.形成了以“目标一过程一效果”三维评价标准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前提和依据是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特点。为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在对原有的常规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维度,即以“目标一过程一效果”三维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整合课程的授课质量。
(二)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优化
新型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在研究中,我们曾以语文学科为例,利用观察、问卷、统计等方法作过简易的检测,从测试结果体现出:
1.在新型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了增强;
2.对开放性和探索性问题,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具体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体现了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了学生数字化学习,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开辟了广阔的学习渠道,帮助他们掌握了强大的学习武器。
(三)体现了从维持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
三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就是旨在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分别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协作探究”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并灵活地利用这种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三种教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是充分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习者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四)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1.教师现代教学理念能够较好地通过教学体现出来。能够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科学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活动有效、小组交流深入,教学效果良好;
2.教师基本信息技术操作熟练,计算机软硬件使用与维护知识以及网络的应用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展示,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教学时配合授课内容与教学策略所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自然和谐地融合起来。
3.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养成了及时总结写出论文、案例的习惯,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课题组成员有8篇论文获奖,11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
(五)改变了教学结构
1.改变了教学结构:教师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即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技能。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能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3.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易于接受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十、研究成果分析与结论
(一)成果分析
我们依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所建立的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模式,体现了理论构想中“整合’教学的基本特征,且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操作性,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及教学要求而形成了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修正、完善,既保持了学科特色,又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其基本做法在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起作用。
1.从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析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模式,以信息技术营造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的主要特点,能够将师生间的教与学关系变成一种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彼此悦纳、共同发展的关系,构建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实现自主,而自主恰恰是实践与创新的前提。
2.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分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相辅相成。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抹杀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拓宽知识的渠道,丰富信息资源,使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师主载知识成为历史,面对信息技术,师生是平等的,甚至学生成了教师的教师。“整合”模式正是通过对教学环境、教学关系的改变以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
3.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效应来分析
信息技术的应用效应集中反映在:它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学习环境,形成适宜师生愉悦心态的教学情境,使教师与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这势必提高学习的投入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的丰富,将提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将使学科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更加深入。这将极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及学科以外的全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l.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重组,可以改变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要素,带给教学的不仅仅是教学技术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为教学带来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建构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思想,带来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现代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2.以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为主要特征,以情境一探究、主题学习、科学实验为理论假设模型的“整合”操作模式,通过对教师教学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通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诸因素的整合,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一、存在问题及今后继续探索的方向
1.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不要片面追求“外在美”,只重视直观和形象,而忽视理解和抽象,要进行必要演绎推理证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及方法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直觉能力、发现创造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考虑到利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目的,考虑到它是否能在激发学生探究、协助学生探究、检验学生探究结果中发挥它的最大潜能,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利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一味追求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势必会带来反面效应。我们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探究”而“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可帮助我们从大量繁杂、重复的数据运算和验证中解脱出来,集中注意来观察和发现规律,并进一步来证明或否定这些猜想。这种实验、猜想、证明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然而,使用计算机(尤其是编程)来解决问题,有时会把生动、丰富的探索过程都装进“黑箱”,反而使学生丧失“悟”的机会,这时的教学价值何在,“做”和“悟”的关系如何,有时不是那么明了的!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急切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到实践中去解决。
第四篇:新时期如何利用地方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总结
《新时期利用地方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一、所做的工作:
1、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及子课题组。
2、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
3、主动开展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为了把上级的有关培训精神及时传达给课题组成员,我们在上级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及本课题的实际,由学校组织对有关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培训,主要是科研方法、方式的培训。结合许多老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现身说法对有关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其效果很明显。
4、积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有些教师在课题研究之前的不知所措,我们通过网络查询了大量的有关的研究资料,获得了较为前沿的研究信息,为课题的下一步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1、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个体差异、性格取向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中如果能力悬殊太大,会导致那些弱势群体兴趣更加淡化。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教师能清晰地把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意志力、合作力、自制力、感恩性、领悟性等。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努力考虑到这点。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极力地挖掘他们潜在的竞争意识,达到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目的。
2、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与学生合作,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遵守校规校纪,克服惰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是真正体现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一则可以随时给他们学习模仿的机会;二则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感情距离。
3、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学会生存、获取健康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培养协作和竞争意识,形成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等精神和意志品质。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友谊竞争、和谐合作、互助互免等德育教育将对学校的整体德育教育的进程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4、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交往技能、体育技能、规范守纪等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宗旨:关注情商薄弱、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成长和品学兼优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评价灵活性、系统性、综合性。
(二)学生纪律意识的提高
经过这次课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想、作风、学习、纪律都有了明显改进,觉悟明显提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真正达到了学习教育促工作的目的,我们将以此次课题活动为契机,使我校综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
(三)学生的集体意识,服务意识提高
经过这次课题活动的开展,便学生的集体意识,服务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主动的管理起学校和班级的事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学校内外的好人好事也越来越多,并有同学主动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1、课题研究是一件劳神费力的工作,它需要研究人员具备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由于不少教师是第一次主持或承担课题,所以在课题进行的开始阶段有部分教师已显出了为难的情绪。针对此情况,我们一要加强其思想的再宣传自发动还要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可能和光明的前景。多鼓励、多支持,千方百计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2、由于课题的特点,本课题实际的开展情况与原计划的有些差距,下一步我们打算根据该课题的实际研究情况对原计划做出一些调整,以便使计划更有针对性。
3、某些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该课题的要求不相符合,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六.写在结尾的话
“踏实工作,诚实待人”是我们的工作宗旨,我们应该爱我们的职业,因为有了爱你才会一往直前,因为有了爱你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总之,世界万物有因有果,有得必有失,没有真正的付出怎能得到真正的回报。
第五篇:利用现代教育技进行体育教学的利和弊论文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列入国培计划,正被广泛推广。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学科,教育技术是否也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呢?下面是本人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的利弊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应用
一、优越性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最优秀的体育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动作示范做的十分到位。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体育教学课件.把优秀运动员的规范技术动作介绍给学生.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另外。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效果能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也就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2、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生动、真实的形象。由于一些体育动作转瞬即失。难度较大,教师的完整示范动作不能给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概念.分解动作示范又容易产生动作脱节现象,这势必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放、停顿、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示范讲解,就能帮助学生看清每一瞬间的技术动作。了解动作要领。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从而近快地掌握动作。
二、制约性
1、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场地、设施、环境的制约
现代教育技术要实现在室外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增加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受地方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达不到这个条件。再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课前授课者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准备相关的媒体设备,课中要派专人或多人辅助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还得花时间整理收还器材,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无力和财力。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障碍。
2、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受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制约
伴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由于体育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程度不同.有些教师是真不能熟练操作这些多媒体软件,不愿也不能制作较好的课件。因此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也成为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因素之一。
3、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多媒体教学模式制约
利用现代息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多数都转移到多媒体技术上.改变的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变“教师主导”为“计算机主导”:其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得教学信息量过大,但练习不足,使教学本末倒置。再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得教师只能根据事先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无法实现在传统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
要解决这些制约问题.首先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要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真正从思想和意识上重视起来.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体育教师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围培计划.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而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人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不同.课堂教学很难满足众多学生的爱好和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加强学生道德品质修养
现代现代教育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体育项目的比赛课件或录像体育教师在讲授规则的同时,特别向学生强调集体项目的互相配合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另外.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五、促进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
学校运动会的编排和每年的体育达标、期末考试的统计及体育器材管理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
总之.由于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是势在必行。要做到两者的真正整合。必须要根据教学目的、目标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和课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互补.才能去弊存利.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