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本轮机构改革的“权力拆解与重构”

时间:2019-05-13 22:3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透视本轮机构改革的“权力拆解与重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透视本轮机构改革的“权力拆解与重构”》。

第一篇:透视本轮机构改革的“权力拆解与重构”

透视本轮机构改革的“权力拆解与重构”

邓海清,“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

2018年3月13日上午,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此次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此次机构改革被人民日报成为“近40年来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

一、“党领导一切”下的首次机构改革 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我们在报告《以史为鉴,新机构改革力度超预期确定》中提出,对于2018年的机构改革,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之前7次机构改革均为“国务院机构改革”,而此次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层级和范围较之前明显提高。刘鹤在人民日报发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表示,此次机 1 构改革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核心问题”。

十九大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此次机构改革的理论基础。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弱化的突出问题,习多次强调“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思想: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

此次机构改革是“党领导一切”下的首次机构改革,重点加强和优化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国家安全、政法、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网信、外交、审计等工作的领导。其他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同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调整相衔接。

二、从“行业管理”到“功能管理”,是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最大特征

在之前的7次机构改革中,核心词是“大部制”,国务院部门从1982年之前的100个精简至2013年的25个。对于这25个部门设置,其核心是“行业管理”,即将同属于一个行业的所有职责归集到同一部门。例如,2008年新设交通运输部,由原交通部、国家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合并,2003年新设的商务 部,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合并而来,再之前则是商业部、物资部、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

(1)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功能管理”,打破行业分割管理的局面。

例如,新设自然资源部,由原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建部的城乡规划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农业部的草资源、海洋局、国家测绘局的职能重新整合,新自然资源部的职能横跨之前的发改委、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

再例如,新设生态环境部,由原环保部、发改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国土资源部的防止地下水污染、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等、农业部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南水北调环保等职能重新整合,新生态环境部的职能横跨之前的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

对于金融机构改革,同样突出“功能管理”,此次机构改革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同时剥离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审慎监管制度的拟定权到 3 央行,这意味着央行为核心的统筹监管再度迈出重要一步。

从“行业管理”到“功能管理”,我们认为主要逻辑是顺应“新时代”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需要,“功能管理”有助于打破“父爱主义”。对于政府而言,发展速度让位于发展质量,这意味着政府职能部门需要作出相应改革。过去的“大部制”改革以行业集中管理为核心,一方面有利于简化政府管理,避免多龙治水,但另一方面容易导致行业保护,为了保证发展速度而牺牲发展质量。

高质量发展对于发展速度的要求下降,而对于环保、资源使用、农村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此次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权力大幅扩张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行业管理的“父爱主义”,更好的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和突出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2)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将规划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适当分割。

例如,住建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划归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职责划归生态环境部,4 国资委的审计和监事职责划归审计署,银行、保险的法律法规和审慎监管制度拟定权划归央行。

这些改革与过去的行业集中管理思路有较大区别,而是体现了类似于“三权分立”的管理思路,这有助于减少单一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防止权力滥用,降低系统性风险,有助于反腐败的推进,有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罕见“升格” 作为本次机构改革唯二“升格”组建的部委(另一升格部门是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是由之前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后勤保障部的相关职责整合后组建,这充分反映出了本次机构改革对军人工作重视程度之高!

退役军人属于诸多社会分工中的更细分类别,但关于退役军人的待遇保障、优待抚恤等相关工作,已经足以单独成立部委、作为国务院26个组成部门之一,更是彰显了本次机构改革对待军人的重视高度与特殊性。

2016年1月1日,中央军委印发并实施《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开展了全领域覆盖、各阶层联动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本次组建 退役军人事务部也正是在军改大背景下的进一步完善。

四、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拉开新一轮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的序幕

一直来,税制改革作为“国之重器”,对国家的行政、财政、经济至关重要。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政府税收比重偏高、地方政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收入,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并未得到良性的统一。

本次机构改革,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合并国税地税机构、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这不仅有助于改变地方财政软约束,更是解决财税“条块之争”的长久之计。

此外,地税并入国税,有助于避免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由于目前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促进发展,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税收的优惠以及土地使用的优待政策,改革之后税收实行国税为主、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体制,税收优惠政策下的招商引资竞争将难以为继。

总体上,税制改革有助于避免招商引资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央、地方财政 体制的长久之争,有助于改变地方财政软约束的“沉疴痼疾”,期待新一轮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的改革大幕拉开。

五、发改委再放权,部委事权之间协调再平衡 关于发改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52年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曾长期承担着中国政府对综合经济管理的职能,事权不可谓不大。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国家计委”逐步放权、相关职能分散于其他部门,同时逐步更名为“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但时至今日,发改委仍有“小国务院”之称。

本次机构改革,发改委再度放权、分散职能,延续了部委事权之间协调再平衡的改革趋势,比如,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划归自然资源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划归生态环境部,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划归农业农村部、重大项目稽察职责划归审计署等。

总体上,发改委在本次机构改革中再次延续了放权、分散职能的惯例,也符合本次机构改革强调部委功能性改革的方向,将有助于部委事权之间的协调再平衡。总结全文,此次机构改革是“党领导一切”下的首次机构改革,国务院改革的核心是从“行业管理”到“功能管理”,适度分拆规划权、执行权、监督权,升格退役军人事务部,合并国税地税。此轮机构改革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架构基础,针对性的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愧是“近40年来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海清FICC频道2018-03-13 13:38:33)

第二篇:权力与资本的博弈:透视政商关系(范文模版)

权力与资本的博弈:透视政商关系

看世界:政商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权力,而权力的垄断或独大,对社会的均衡都很危险。欧美一些国家政商分离的背后,还是能看到资本对权力的渗透和影响,如美国高盛帮、法国皮诺世家,另外还有像俄罗斯富商寡头、日本财阀等,政商或者说商政的界限该如何厘清?国外在平衡这些权力方面,有哪些成熟有效的机制?

黄冬娅:从最理想状态来说,成熟的市场经济,政府不会过多干预市场,市场自己进行资源配置,公权的空间应该是最小的。如果在市场化不充分的情况下,国家会掌握很多资源,土地、资本、金融,权力和市场的一些界定就不会那么清晰。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情况,像上面提到的美国、俄罗斯、日本是三个不同类别。其中,俄罗斯是一种典型的转型经济,在国有资产私有化过程中,形成了寡头、首富。他们巨大的财富来源,也就是我们说的原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政治权力的依附也是最强的,所以休克疗法也是问题最大的,它直接把大量国有资产转变成私人财富。

按原理来说,欧美属于自由市场经济,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发展型国家和地区,就是政府扶助产业发展。特别是日本,它的产业政策,包括给财阀贷款这样的一些措施,来促进现代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扶持日本的企业发展。日本的这种方式一度成为一个模式,因为国家非常理性地通过资金扶持、产业扶持,还有银行、财阀、资本家和官僚数不清的关系,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但是2008年经济危机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银行不是根据经济的需要来贷款,所以最后金融的问题就越来越大,很多腐败、经济泡沫就出来了。中国有些像俄罗斯和日本,但又跟这些国家都不一样。我们也会有国有资产转化的过程,但不会像俄罗斯那样。我们私营经济成长得比俄罗斯要好,从财富榜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榜单上很多都是从民营经济成长起来的,也许有些垄断企业的二代没有上榜我们不知道,但俄罗斯的财富榜全是有权力背景的人。所以相对俄罗斯,我们政商关系相对好些。与日本相比,我们也是要搞扶持推动经济增长,但很多问题又比这个大,日本通常有非常理性的一个产业政策,但中国不是这样。据我的观察和调研,我们的各种产业政策并没有产生实质效果,很多地方在忽悠政府的资金,这种方式也不可能扶植出像日本那样的现代产业。

美国资本的力量不会像这些地方那么无序,但是很多研究也表明,像有本书《谁统治美国》就讲到这个:“统治美国的是那些创造了巨额财富的机构的所有者和高管。由公司法律顾问、军事承包商、农业工商业主以及大公司领导者所组成的企业共同体支配了联邦政府。”美国虽然是选举政治,但其中资本的力量是非常强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但是它会有一些渠道去抑制这些资本的力量,比如政策游说,通过资本推动帮助制定这个政策,通过赞助选举等方式。美国不会像俄罗斯那样直接把政治权力转化为经济财富。如果资本没有正常的制度化渠道去影响政府政策,而只能通过行贿受贿这样的方式,那资本力量往往看上去很强大,实质是很弱势的。

看世界:相比国际政治的分分合合,国际商业、跨国公司对于全球一体化的贡献似乎更大更加稳定,也对现实政治施加更大的影响。未来的全球政治格局中,商业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种说法,金融资本是可以影响政府决策、影响战争,甚至一个主权国家的兴衰与存亡的,是否夸大了资本的力量?

黄冬娅:商业无疑在未来会是很重要的力量。至于资本能发挥多大的能量和影响,要看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和政治体制。如果政治体系比较封闭、金融流动性没有那么强的话,那资本的影响力相对就要小很多。但如果整个金融和政治体系是非常开放的,那影响力相对就会比较大。如果金融体系开放,政治体系封闭,它是一个封闭的决策过程,金融的影响也会比较小。经济很重要,但不是完全决定性的力量,还要看它金融系统、政治系统本身的一些特性。

看世界:一直以来,人们主要担心行政权力扩张制约商业运作,造成生产经营低效,影响经济发展,但在过去十年,全球商业机构的权力快速扩张,形成企业垄断,中小企业经营艰难,打击市场长期发展,背后充分展示商业霸权所带来的管制危机,您怎么看待?

黄冬娅:垄断是经济学上的概念,霸权更多是意识形态上的判断。我们现在主流的意识形态都是市场化,偏右的。至于说商业霸权,从前段时间媒体对李嘉诚事件的报道看,都说他是对的,因为要控制成本,随着货运量的减少,不可能提高工人的待遇,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市场经济霸权的一种逻辑推演。那从偏左的情况看,对于劳工、对于社会、对人文、环境,不是以经济作为标准的,不能以资方的逻辑来推演劳工的抗议是否合理,应该是允许劳工有权利和渠道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社会必须要有可以和资本抗衡的力量。我们的环境、教育、人文如果都是以市场逻辑去推演,那社会就完蛋了。波兰尼的《大转型》,很多在谈这个问题,叫社会自我保护运动。国家、市场和社会是分离的,社会有自己的逻辑,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拿来市场化。有的人指望国家来制衡市场的力量,我们现在也有监管,比如市场准入、环境监管,但国家的监管本身也会有问题,就是怎样防止这种监管成为寻租的工具。欧盟现在做的,就是对它的监管进行评估,看这个监管会产生哪些后果。不是说出了问题,就要政府赶快来管,而是很慎重地对待,对来自政府监管的慎重甚至多于对来自市场力量的慎重。所以社会自己要成长起来、成熟起来,社会要有自己的力量。

看世界:您怎么看“商而优则仕”?这似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您认同吗?

黄冬娅: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出身,要看政治制度架构本身。比如在《谁统治美国》里,哪些有钱人当政,数据统计得非常清楚,还有王绍光老师的《民主四讲》中,对所有参选议员的资本,都有详细的数据。看了这些,可能会觉得美国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但是为什么它的政治体制相对来说还是好一些?因为虽然表面上看是资本出身,有钱人才能去竞选总统、竞选议员,但实质上它是有制衡的。如果没有竞争性,权力就是无可制约的。

看世界:商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被边缘化的群体,虽然也出现了像胡雪岩这样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但结局依然暗淡。在他光鲜的头衔和一度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商手段背后,是中国商人怎样的宿命?这宿命,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生态?

黄冬娅:胡雪岩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现在也还有很多人学他的经商手段,但是也有一些人也在步他的后尘。如果商人没有正当的渠道去影响政策制定,在面对政策或者税收的不合理、监管或者产业政策不合理的时候,若通过不合法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后就会出现所谓悲剧的“宿命”。看上去很强大,可以盛极一时,好像资本控制一切,但实际上是很虚弱的。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未充分市场化,很多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商人必然依附在政府身上;二是这个系统是不开放的,如果商人不能通过正式、合法的方式去施加影响,那就只能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去影响政策。如果一个市场很成熟,公权力受控了,系统更加开放的情况下,这样商人的力量会慢慢强化,逐渐成长为一个阶层,会是一种健康的社会力量和制衡力量,欧洲的民主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

第三篇:【两会议反腐】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让“权力入笼”

【两会议反腐】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让“权力入笼”

中纪委原副书记干以胜建言: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让“权力入笼”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华春雨、李惠子)6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中共界别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干以胜结合自己担任中央纪委副书记时的工作经历,谈了对遏制腐败的看法。他建议把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让“权力入笼”。

干以胜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这与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是一致的。要做到通过制度合理配置权力、制约权力和监督权力,应该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此前,我国已经历了六次机构改革。

干以胜认为,此次机构改革,中央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政府职能转变上,这个思路是非常正确的。“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使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这个问题通过前六次改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还没有完全解决。”

干以胜结合自己过去的工作谈到,近些年查处的很多腐败案件都反映出,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问题突出。“转变政府职能,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又是减少权力寻租、反对腐败的需要。”他说。

干以胜认为,解决好对权力的配置、制约和监督,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为权力编织笼子的过程中,既要传承过去已有的好经验,也要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

他表示,使“权力入笼”还要加强执法执纪的监督检查。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些反腐倡廉方面的制度,但有些制度执行得不好,这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

第四篇:热点透视---重构适应学生选择性学习

【热点透视】新高考之下高中如何变革,听听专家怎么说

(二)2014-11-06 浙江省教育厅 教育之江

重构适应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王荣文

翘首以盼的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终于落地,试点方案的核心是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有力呼应了2012年开始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权”的价值取向。作为普通高中学校,其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保障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结果评价的一致性,因而,新高考方案势必会引发学校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和变革,以顺应改革的潮流。

首先,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课程顶层设计。新高考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选择性”方向,引发普通高中校长在深度解读新高考方案和再度解读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规划进行全面的再设计、再规划。在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中,要突出两个关键节点:

一是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为轴心,建构起涵盖必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和自主性选修课程的课程群。生源层次较好的省一级重点中学要主动接轨高校,打通必修、选修界限进行重新整合,开设一批大学先修课程和学科发展前沿课程,提升学生所选学科的核心素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群,满足其在学科核心素养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生源层次较低的学校,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删去部分必修课程中对于自己的学生实在难以学会的知识,弥补上一些能激活学生学科学习兴趣、补偿认知结构性缺陷、培育学习方法等选修课程群,以唤醒学习力,确保学生完成“共同基础”的修习,保障学考高考通过率。两类课程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二是重新规划四类选修课程。以“专业”发展为基点,形成贯通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四类选修课程的课程链,各类选修课程之间的逻辑结构将进一步明晰。以文史专业为例,学生确定自己以文史作为专业方向,其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就应该是文史相应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其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就应该是“棋琴书画”,因为文史为“儒”,“棋琴书画”为“雅”,“儒雅”是文史类学者的基本素养。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的价值定位要调整到学生感知、体验文史专业相应的职业角色特征上来,如对博物馆、档案馆等研究工作的认知和体验。其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就要围绕博物馆、陈列馆、档案馆等场馆的实践进行设计。这样以文史专业为基点就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课程链,从而使学生提高学科学业成绩,获得更精准的学科体验。

其次,要再构课程与教学组织运行机制。因为学生修习课程的“高选择性”,学校课程安排的逻辑发生了彻底改变,从“整齐划一”走向“个性多元”,但要坚决克服单纯的“为考而分”,避免那种简单地按照高考招生的分层分类进行的分层分类走班。坚持“为学而分”,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性学习的需求而进行的分层分类走班。对生源层次差异明显的学校,必修课程要逐步扩大分层走班教学力度,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无论处于什么生源层次,“7选3”选考课程要切实做到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的需求,完全实行走班教学。因而要重构适应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和方式,教学组织要从单一的学期制走向学段制,高二年级开始每学期分两个学段组织教学。教师的工作量从“周课时”过渡到“学期(段)课时”或“学年课时”,以应对教师工作量的“潮汐”现象。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要充分关注“增量考核”,重视学生“满意度”在教师绩效中的体现。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方式要从“监督检查式”的行政管理走向“欣赏沟通式”的价值引领,要重视信息技术等在教学管理方式变革中的作用。

要克服“快”的教学,要切实把选考的时间适度延后,无论哪类生源层次学校,学业考试合理分解到高二10月、4月和高三10月三个时间段,“7选3”选考分解到高二4月、高三10月、4月三个时间段,英语原则上在高三的10月和6月。

新高考方案对普通高中学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唯有主动应对,寻求变革,才能获得发展的先机。

智慧校园助力高中教学 组织管理方式变革

杭州市源清中学校长

何东涛

深化课改以来,我校一直以智慧校园为抓手,在智慧课堂、智能管理、智慧服务硬件保障等方面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以适应新高考之改革,满足每位学生的选择需求,助力高中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

本次课改中,学校打通了行政班和教学班,突破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建立了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展开了“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小组管理模式,优化了学习和管理协作体,突破了统一学习科目、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进度的传统模式。目前多样化的项目合作小组——职业体验小组、学科互助小组、生涯规划小组、创意课程小组、理财研究会、学生服务中心、走班巡听课组、智源e本教学应用小组等形式替代了整齐划一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多样的包容性容纳了个性的选择性,以灵活的组织满足了分类分层走班走校的教学管理,还从学段制、工作量“潮汐”制、选修授课合作制等方面服务“7选3”的小组教学实施。但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大数据处理,助力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高效率推进智慧校园的示范作用,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大挑战。

开放平台:三大板块整合个性课程管理

学校根据选修走班管理需求,除了卡卡通系统、智慧书包柜、智能门禁考勤系统和智能电教设备授权管理系统为走班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便捷外,还自主创新研发了智慧教育业务空间,整合了生涯规划指导、选课教学管理和师生个人业务空间三大板块功能,为新形势下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智慧教育提供保障。教学业务管理平台包括生涯规划指导管理、课程管理、选课管理、日常教务和监控评价五大模块,教师业务空间包括信息空间、教学空间、资料空间、生涯指导四大功能,学生学业空间包括信息空间、学习空间、资料空间、生涯规划四大功能。既满足课程管理、学生选课、物品维护、走班考勤、资料查询、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等一系列走班选课管理,又能在平台轻松查阅课程建设、选课走班以及教学评价等情况,轻松完成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

智能选课:一人一表指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在选课前,学生结合校本选课平台里的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意见和个人意愿,在选课任务里预选合适的课程进入“我的选课”,体现了选课平台的导向性和预选性;在具体选课时,为了让学生选择的四类课程结构类型合理,平台预设相关比例并自动告知学生所选课程是否合理分布,如不合理,则选课结果不能成功提交,体现了选课平台的智能规划性;在选课后,导师能清晰把脉学生修习的课程领域与其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吻合度,掌握修习情况和学习业绩,合理指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学校会根据课程的点击率来计划下一学期开发和开设思路,体现了选课平台的生涯助推性;同时,选修课表生成后自动与必修课表合成一生一表,并保存在个人信息空间里,体现了选课平台的便捷性和人文性。

数据分析:智能管理分班、考勤、评价等

我校不但选修课走班,高一的语文、数学、英语和高二的语文、英语、生物、政治等必修课也分层走班,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校研发的选课平台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学校根据必修课课程套餐选择数据结果,按选科相同或相近、教学时间设置相同进行教学分班,并结合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和个人意见选择合适的课程层级以适应新高考。在师生个人业务空间里,所有走班上课的学生通过门禁刷卡自动考勤(前后不到2分钟,便轻松完成后台点名),教师只要进入管理空间一浏览便知晓出勤情况(有请假的学生,事先由班主任在平台上告知);学生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情况、教师教学资料包等都能在选课平台里保存记录;学生在课后还能登录云电脑,对课堂满意度进行评价,对错题进行归类,对学业曲线图进行分析,轻松下载教师上课的课件和预留的作业。学校管理者也能通过其中的大数据分析诊断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更科学便捷地进行管理与决策。

第五篇:机构改革与思想政治工作

机构改革与思想政治工作发言材料

——如何加强机构改革中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机构改革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以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机构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各单位、各部门的权力分配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并由此而引起了干部职工思想上的动荡,进而引发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因此,充分认识机构改革中干部职工的思想变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职工在改革中思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机构改革中干部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

(一)就业观念被打破,职工的思想和心理压力增大,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和抵触情绪。机构改革是大势所趋,但部分职工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尤其是当改革触动一些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时,在思想认识与改革实践之间产生心理矛盾,不仅在职工中存在观望态度甚至抵触情绪,而且在领导干部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和求稳怕乱思想。特别是改革中面临着“铁饭碗”和“一职定终身”的格局被打破,怕精简下来改做其它工作难以适应,怕分流到其它单位转变“身份”,怕分流政策不公“自己”吃亏,怕分流下来在社会上遭冷眼。因而,心理极容易产生对机构改革前景和自身的迷茫意识,甚至对机构改革产生怀疑和

抵触情绪。

(二)机构改革中干部职工思想不能相互统一。由于机构改革是长期以来机构变化较大、人员调整较多的一次,各种思想都比较活跃。有的害怕分流下岗,思想压力过大等。但总的来说,多数行政人员对机构改革在思想上、行动上是赞同和支持机构改革的,但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职工随着机构改革力度的加大和步伐的加快,思想波动较大。有的等待观望,担心焦虑;有的悲观失望,消极抵触;这些心理障碍不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影响到机构改革的进展。

(三)干部职工对机构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信心不足。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人员靠统派,工资国家定,工作运行模仿行政机关,由此使部分职工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束缚下,开展机构改革阻力较大。例如事业单位人数众多,结构复杂,在乡镇各种行政性质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事业单位的同志在抓,必定每个乡镇的行政编制有限,行政人员不可能普及到各项行政工作中去,而行政、事业的管理体制和福利待遇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地挫伤了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上单位职工的求稳心态比较普遍,竞争意识不强,对机构改革能否进一步顺利深入开展心存疑虑。

(四)职工对角色转换从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机改以前,事业单位职工的身份是“国家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而机构改革

后,事业单位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单位与职工需签订聘用合同,形成甲乙方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以前的“国家干部”转为 “打工仔”,职工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从心理上、感情上较难接受。

二、加强机构改革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由于在机构改革中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给干部职工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这就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根据职工思想和心理特征的变化,在加强的过程中改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一)以更新观念为导向,在帮助广大职工正确认识新形势上求共识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机构改革中的作用,必须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帮职工摆脱思想束缚,走出思想误区,消除思想顾虑。一是针对部分职工对改制后发展形势认识不清,感觉前途迷茫的倾向,要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政策交给群众,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掌握和熟悉政策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改革的新形势、目的意义和方针政策,引导职工认清新形势,理解大环境,从而扫除思想障碍,消除自卑感,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僵化的旧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在寻找适合自我价值再实观的更大空间。二是针对部分职工创业意识不强,缺乏敢闯的勇气和信心,要帮助他们破除择业偏见的思想障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做好技能培训和引路搭桥工作,引导职工到新岗位创业,到艰苦岗位干事业,在竞争中开辟出新天地。三是针对部分职工观念陈旧,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情况,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形势教育,使他们认识市场经济规律,了解市场经济法则,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

(二)以健全制度为保证,在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

健全和落实制度,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根据改革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分工协作运行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与行政职责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真正落实主要领导“一岗两责”,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评选先进、记功奖励的重要条件,并树立和表彰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坚持典型引导,使之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确定各级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人员,通过多种渠道,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情况,全面了解和认真研究单位职工存在的思想状况,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提供信息与对策。四是要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把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技术素质和工作业绩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标准,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责任指标同时部署、同步考核、同比重奖惩,并制定和完善落实运动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的规章制度,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突出思想政治工作为职工服务上作文章

紧紧围绕机构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任务,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一是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工作的特点,掌握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的积极性合理地组织到经济工作中去。二是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着力从解惑释疑、调适心理、理顺情绪入手,将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力量凝聚到实现单位机构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促进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信心,坚定信念。三是从全局出发,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时时注意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政治、经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找准位置,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文章,通过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困难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尽可能地满足职工基本生活和物质的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机构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其政治保证作用、动力支撑作用、精神凝聚作用,从而达到推进机构改革、发展经济、增加职工收入的目的。

下载透视本轮机构改革的“权力拆解与重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透视本轮机构改革的“权力拆解与重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

    《透视与解剖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美术教育 总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透视与解剖》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是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基础......

    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

    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 2013年03月07日10:32 来源:检察日报 ■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干以胜建议把反腐与机构改革相结合让“权力入笼”。干以胜......

    人力资源岗位职责与权力

    人力资源部经理岗位职责: 1.主导公司各部门进行SWOT(公司优势、劣势、威胁、机会等)分析,协助总经理拟定公司的长、中、短期经营计划及战略方针,协助总经理制订公司的年度经营目......

    权力与相互依赖读后感

    《权力与相互依赖》读后感 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大师,代表作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冲突》(1984),并与约瑟夫·奈合著《权......

    总经理岗位职责与权力

    总经理岗位职责 本职:领导执行、实施股东会的各项决议,完成股东会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领导制定、实施公司总体战略,带领公司健康发展;领导公司各部门建立健全良好的沟通渠道;负责......

    权力与繁荣读后感[大全]

    《权力与繁荣》读后感 在这本书的序中提到奥尔森对于权力、政府、政治与经济相联系所提出的思考,对于我来说这些理论是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而且我的价值观中已经形成了对于这......

    论权力与法治

    “权力制约”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权力必须有理性和刚性的手段——法律——加以制约。当前,权力理论可分为两大主要流派。一个是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

    权力与责任演讲稿

    文章标题:权力与责任演讲稿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权力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对权力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