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23:1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第一篇: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摘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校区的热潮。老校区的扩建以及新校区的建立对其周边区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该论文主要就经济、资源配置、房产及商业、地方农业种植业以及地方人气等几个方面做了一定调查及分析,并针对某些方面的改善提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城周边 经济 人力资源 协调发展 影响 引言:各高等院校连续扩招,在校学生已达到相当规模,其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校区的热潮,建设大学城。大学城这一概念源于国外 , 但国外视其为高等教育的自然现象很少有专门研究。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国内掀起大学城建设热之后 , 国内许多学者对大学城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从规划的角度对单个大学城的规划布局进行探讨;(2)从高等教育的角度 , 将“ 大学城 ” 作为一种单纯的高等教育现象 , 探讨大学城出现的背景以及发展模式等;(3)从地理学角度探讨大学城的区位选择以及对其所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4)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大学城建设对周边地区产业的影响针对以上研究方向,我们就从以下方向分析一下其具体影响。大学城概述 2.1 大学城概念西方国家的大学城主要有 2 种发展模式 : 自然型和规划型。而我国的大学城多数是近十几年来政府规划形成的 ,分为城市边缘区模式、卫星城和城内城 3 种发展模式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大学城的定义。文章侧重于把 “ 大学城 ” 作为一个空间概念 , 是指以高校为主体 ,包含了科研院所、以及一定比例的产业及居住等用地主体 , 集教育、产业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集聚空间。

2.2 我国大学城的特点 2.2.1 边缘区型大学城内部相对比较孤立。基于建设成本与集聚效益的考虑 , 大学城的选址多趋于原本高校密集的大城市的边缘区。目前 , 我国边缘型大学城的建设方向呈现出以高校为主体 ,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其内部的生产条件较好 , 但 一些大型超市、休闲娱乐场所、公共交通等公共生活设施 配套不完善。造成了大学城内部缺乏公共交流空间 , 居民之间日常生活往来

较少 ,城内孤立化现象比较明显。.2.2 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我国大学城建设的主要特征。我国大学城普遍采用了“ 政府资助、学校自筹、社会参与 ” 的经费筹措方式。但是 , 入驻大学城的大学新校

区的建设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贷款。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在 2005 年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 — — — 《2006 年 :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 中的数据来看 , 目前 , 中国高校向

银行贷款大约为 1 500 ~2 000 亿元。.2.3 大学城用地规模偏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 ,许多大学出现了用地紧张的局面。于是一些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大学城(表 1)。

由表 1 可见 , 我国大学城的用地规模明显偏大。相比之下 ,国外著名的哈佛大学校 1 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园占地1.5平方公里,耶鲁周边环境加市区校园的面积约3.2平方公里。

我国部分大学城规划建设统计表,大学城名称 所在城市(区)规划面积 / k m²

广州大学城 广州市番禺区 43 仙林大学城 南京市仙林新市区 47 松江大学城 上海松江区 10 西部大学城 西安市长安区 25 江宁大学城 南京市江宁区 27 福建大学城 福州地区闽侯县 10 龙子湖大学城 郑州市郑东新区 22 重庆大学城 重庆市沙坪坝区 22 二者是否协调发展是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与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集聚-扩散 ”、“ 支持-带动 ” 是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动态关系及作用机制的基本模式。大学城是城市产业扩散的结果 , 但其发展离不开城市边缘区的集聚支持。大学城入驻城市边缘区固然可以产生集聚效应 , 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但是也应注到二者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遵循系统分析、全面协调、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 , 从科学规划、节约用地、设施共享等方面采取措施 , 做好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的协调工作。经济方面的影响。3.1 对校区消费的拉动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力量,而目前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却呈递减趋势,这是

因为我国 中的大部分是以居民储蓄的形式存进银行,导致边际储蓄率日趋高涨而高等教育消费具有独特的卖方市场性质,最易于引导巨额储蓄向消费领域分流,从而充分挖

巨额储蓄中蕴藏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潜力同时,高等院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形成了一高校集聚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城市经济个具有强大购买力的消费群体,这些消费无疑成为高新园区经济增长的一部分日常生活消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按照包括住宿费在内的日常生活消费统计,大学生平均每人每年支出约万元,按照这个数字估计,这些高校的在校生每年为新园区带来的经济增长约为几亿元,再加上教职工及其家属的个人和工作消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同时,学术交流科技洽谈 人才招聘以及餐饮娱乐交通等行业都给高新园区提供了巨大的消费需求,这也是许多宾馆酒店 餐饮店都坐落在各大高校周围,高校附近的超市 水果摊等生意红火的原因所在这些消费群体极大地促进了高新技术园区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已经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消费开始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目前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个人或家庭,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状况,而愿意不惜重金为自己或子女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受教育条件,教育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高新技术园区内高校的学生,每人每年学费按 元统计,其教育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长就有余亿元。

3.2对校区投资的拉动

高校的集聚可以为其周边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形成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 企业依托大学,立足市场,将大学的科技 智力优势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而研究型大学则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提供与时俱进的科研成果,所以能够真正成为知识型企业的动力源泉,支持企业发展。企业给高校及其周边地带,形成了产 学研一体的科学发展模式,从而

进一步推动了园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年,高新区财政收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区市县第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有利于引进高质量人才和先进企业,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实行走 2 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进日本引进印度 携手韩国的发展策略,推动了大连市软件产业的发展高新园区的高校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的集聚点,充分发挥其辐射功能,为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也吸引了众多高新科技企业入驻。

3.3 对政府支出的拉动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年,地方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为亿元同时,对贫困大学生的扶持也已列入财政支出范围目前,高校区大学生中有万余人是贫困生,占近的比例,其中有近万人是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下的特困生。为此,政府建立了各种基金,设立了政府奖学金和生源地贷款项目等据统计,每年政府共向名应届生发放了助学金,向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发放了万元政府奖学金。市属高校已有 多人按国家助学贷款新的运政策获得了贷款,累计贷款额达多万元。在对人才的资金支持上,拿出一部分资金对特殊人才进行签约,以及给部分优秀的学生给予创业上的补助。对人员配置以及就业问题的影响(拉动内需,扩大就业)

极化效应是大学城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吸引和拉动周边区域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聚集的过程。从消费增长对GDP的贡献来看,大学城的建设必然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武汉经济联动发展。据北京大学丁小浩等研究,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因为扩招了48 万人,所带来的高校部门最终需求的增量为48 亿元。据测算,扩招48 万后,增加的最终需求总量近57亿元,由此带动国民经济总产出近130亿元,并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新创造就业机会26万人次[。这也说明大学城通过扩大消费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壮大。

大学城的建设对当地的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的刺激拉动作用,给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众多商机,在大学校外随处可见的各类服装店,餐饮店,旅社,小商品超市店,这让他们有了“第二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当然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也为在校大学提供了校外锻炼的机会,他们可以打工可以自己开店等等,锻炼了自己又增加了收入。这将极大的刺激区域的房地产业、餐饮、交通、教育、科技等产业的发展,当地的村民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当地经济。同样在大学城建设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增加了众多的就业务工机会,推动了周边城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学校食堂职工,全校的保洁员,物业管理人员,校区维修人员等全部来自于当地的城镇,这样的就业机会无疑吸收了周边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就业岗位将使得当地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有效的优化的配置,缓解众多进城务工人员对市区的冲击及影响作用,这样就使得很多村民“两边靠”既工作了又不耽误在家的农活,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相应的提高了。

5对环境以及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

大学城建设有助于改善城市边缘区的环境形象 ,提升文化品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环境生产力已成为构成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 良好的区域环境是开发区能否吸引资源的关键之一。大学城周围的地价将上涨,城郊失地农民可采多种方式(如出租,代建等)盘活土地资源,取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收益并且失地农民可利用征地补偿,在大力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利用土地优势、人力优势、区位优势、高校扶植、政策优惠等条件发展集体、体经济。在校外众多商品房的出租,在给当地城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为镇、县的税收等起到很好经济效益。

大学城内的低建筑密度 ,多样化建筑风格以及开阔的空间大大改善了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西部大学城因集聚了一批全国知名高校所形成的光环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为长安区吸引了许多高新企业的入驻。学城周围的地价将上涨,城郊失地农民可采多种方式(如出租,代建等)盘活土地资源,取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收益并且失地农民可利用征地补偿,在大力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利用土地优势、人力优势、区位优 3 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势、高校扶植、政策优惠等条件发展集体、个体经济。在校外众多商品房的出租,在给当地城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为镇、县的税收等起到很好经济效益。大学城的建设给当地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即交通设施。

6对城镇人气居民文化的影响

大学城可以说是大学的联合体,其建设运营将带动着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 的发展,可以看出区域以高等教育作为主导产业,所以社区文化品位较高,人员各方面素质较高,这就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这一区域呈现出高品位的学术文化氛围、多样的文化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感觉到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改进城镇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大学城建设带动当地科学文化、教育环境的发展,大学城容纳了来自国内外数万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科研机构、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环境艺术等将兴旺发达,这将极大地升当地的文化氛围、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城郊农民的后代可以得到良好的高素质的熏陶与教育。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地利用,使这一区域人气十足,各种设施的建立使用等,将会实现郊区生活大学化与大学生活社会化相融的趋势。

6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然,大学城给我们带来不少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6.1治安问题

大学城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由于这里在区域内聚集了大量的人员,给大学城的治安 稳定提出了挑战,大学城其开放性,人员教育背景的不平衡性等,极易导致公共安全问 题,故应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创造一个和谐的健康的环境。6.2 协调发展问题

从长远来看 ,一个成功的大学城能够促进城市边缘区的发展。但反过来 , 大学城的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城市边缘区的综合环境。因此 , 实现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的协调发展 , 以拓展双方的发展空间是大学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 也是城市边缘区的必然选择。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协调发展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之间资源顺畅流动 , 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促进大学城健康有序发展 , 维护城市边缘区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 , 实现二者的协调、整合 , 促进共同发展。

6.3房价上升加剧

高校周边住房市场需求旺盛,必然会带动房价的上涨而这种旺盛的需求除了有内因 的存在,还与开发商的对楼盘的包装和定位有关我们可以发行在琳琅满目的房产广告中:大部分都提到了 高校环顾左右 繁华与书香相融 借用名校效应为楼盘贴金来提高房价,是不少房产营销商选择的策略而与名校相伴正好符合了教师企业白领等人群对高校周边住房市场的需求房价就在消费者和开发商的追捧中上涨这样就导致存在着不顾及低收入人群利益,抬高的现象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有关政策进行限制,但这远远不够,宏观调控中应该规范开发商的夸张性宣传,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开发商也应适当关注中低收入者,开发低价位的楼盘,解决住房供给结构性矛盾。

6.4盲目开发

盲目开发使房屋空置率提高,供需不平衡加剧目前校园周边地区近郊随着学校的发展,地段渐渐升值开发商在其准入门槛较低时就已经进入其周边住房市场,迅速的占领了地盘,越来越多的住房在高校周边林立有效需求不足而供给过剩,导致大量房屋空置虽然高校周边房需求高,但是相对于社会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以及消费水平,供给依然大于需求综观宏观调控市场,巨大的潜在需求与不足的有效需求并存过剩的总量供给与不足的有效供给并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从根本上来说,宏观调控应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土地出让制 4 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度 可以通过加大土地价格和转让的透明度,合理控制地价来达到控制房价的目的地是房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通过控制开发成本,将地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有效地稳定房价投资性需求增多,助长房价,不公平消费加剧 高收入者购入第二套第三套房用于投资的现象,无端助长了房价收入比过高的矛盾他购入的房子既非用于自住,则必然要用来获利,手中的房子越多,利润空间就越大,这种增大的利润空间又是由高房价支撑,房价越高,利润越丰厚结果,将是住房分配的空间被不断压缩,不公平

6.5 消费加剧

针对住房投资引起的住房价格上涨,可通过限制期房转让实行实名购房严格税收征管等措施加以遏制同时,要尽快实现商业银行间住房贷款信息联网,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制止利用银行贷款投机购房行为,消除炒作心理预期的不良影响 提出相关建议

7.1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 促进大学城与市区的互动大学城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要通过与外界的不断交流才能产生社会经济效应。因此 , 城市边缘区应着力加· 83 ·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 27卷强设施建设 , 促进大学城与城市的互动 , 保证大学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性和及时性。交通是各种要素流动的载体。因此 , 要优先完善边缘区的交通设施。具体地 ,应增加大学城与市区联系的公共交通的数量 , 增设公交线路的条数 , 以降低大学城与城市互动的通勤成本。

7.2 对大学城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规划鉴于国内大学城的特点 , 我国大学城的建设既不能

照搬国外的经验 ,也不能盲目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 , 因地制宜 ,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建设。

(1)用地规划方面 : 要完善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的整体规划和整理工作。重点加强对大学城自身土地需求的科学预测 , 降低土地开而不发 ,数量减少等开发区建设对土地资源的不良影响。要严格审批制度 , 避免大学城规模的趋大化;珍惜土地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2)布局规划方面 : 大学城内高校的空间布局应注重学科联系、资源整合和设施共享。对于高校与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之间的布局 , 要注重增强其经济技术联系。总之 , 要积极做好布局规划方面的工作 , 寻求大学城的合理空间组织模式 , 使大学城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 带动城市边缘区的发展。(3)管理规划方面 : 大学城的主体是高校 , 并非商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监督 , 防止以大学城的名义进行土地的商业开发。同时对于大学城内潜在的“ 城中村 ” ,既不能任其无序发展 , 也不能强制拆除。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 通过合理规划进行改造 , 使之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8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通过其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的增长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这些效应通过其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进出口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体现出来,带动了大学周边科技园的建设,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企业经济的发展态势,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尽可能降低大学城带来的弊端,充分应用其优势,创造出更好的明天。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

肖玲.大学城建设对广州城市发展的促进分析 [ J ].地理科学 , 2003 , 23(4): 49994.[ 4 ]

黄德军.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中心商业区业态趋势分析[ 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 2005: 40485.[ 7 ]

王兴平.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 — — — 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05: 13344.[ 11 ]

聂明华.试论大学城对周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60 61.[ 12 ]

崔鹃.武汉市高校周边住房市场之实证与理论分析.商业,2008(2):36.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协调发展研究— — — 以西安西部大学城为例李元青 , 薛东前(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 710062)[ 13 ]

浅谈大学城对其周边城镇区域经济的影响——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个案李丽娟 [ 14 ]

张幼铭孟东军陈肖峰大学城的建立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二篇:大学城经济对高校学生消费影响

大学城经济对高校学生消费影响调研论文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摘要: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而近年来为了能够实现很好的资源共享,使得大学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能够更大程度上的聚集高校,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大学城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出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想通过本次的实践调研了解在大学城背景下大学城经济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认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并且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调研能过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城 大学城经济 高校大学生消费 消费观

目录

1:实践背景........................................................4

1.1大学城形成..................................................4 1.2大学生消费..................................................4 2:时间地简介——福州大学城........................................5 3:实践目的........................................................6 4:实践意义........................................................6

4.1、对于大学城的建设...........................................6 4.2、对大学生消费...............................................6 4.3、对于个人...................................................7 5:实践的总概述....................................................7

5.1:实践调研方法...............................................7

5.1.1:文献研究法...........................................7 5.1.2:问卷调查法...........................................7 5.1.3:走访访谈法...........................................8 5.2:调研行程...................................................8

5.2.1:福州大学城实地考察...................................8 5.2.2:高校商圈商家走访.....................................9 5.2.3: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9 5.3:实践过程中的现象及分析....................................10 5.3.1:走访商圈中商家的现象及分析..........................10 5.3.2: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现象及分析......................11 6:调查成果.......................................................12 7:结束语.........................................................12 8:谢词...........................................................13

1:实践背景

1.1大学城形成

大学城在国外出现也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调整,有关高等院校实行“聚合”的结果是独立大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大学及其校园在空间上的进一步集中以及高等院校的城市化、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于此同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教育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加上中国的各方面的发展迫切的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大学恰恰是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平台,而大学城又能够最大程度的聚集高校,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使得大学之间更加的紧密,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城在中国蓬勃发展。

如今,中国已建成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大学城,例如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珠海大学园区、福州大学城等,还有一批正在形成中的大学城,例如天津、郑州、上海杨浦、山西、内蒙古包头、福建厦门。1.2大学生消费

根据2014年的大学生人数统计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数2468.1万人,而大学生的人数每年呈现增长的趋势,大学生的消费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正因为大学城的形成,大学周边的基础实施越来越完善,大学生消费的方向、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时间地简介——福州大学城

在2000年春,福建省委、省政府就做出决定,进行福州大学城的建设开发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号召,全国各地开始兴建大学城。福州大学城如今已包含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等13所高校、中学。

福州大学城的建造已为高校之间的交流提供有利的平台。例如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开放式的学科建设模式,选择各校优秀的基础课教师面向大学城“挂牌 上课”;选择各校特色课程向大学城开设公共选修课等。后勤资源的共享:学生公寓和食堂——通过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建设若干个学生生活区,就近为各校学生生活服务;学生活动中心——根据各校地理分布,建设若干个1800人左右规模的学生活动中心,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和娱乐活动等。公共资源共享:本着医教结合、医防结合的原则,建设一个依托于医科大学和中医学院的区域中心医院,为整个大学城区域近20万人口服务,而各大学内只设置社区医疗服务站;建设一个3000人左右规模的大学城会堂,作为大学城范围的学术报告和师生集会场所;在共享区域中建设科技院、博物馆和图书城等、文化活动场所,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3:实践目的

1、作为大学生,在大学城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与我们密切相关。那么当代大学生对于大学城有什么看法呢?他们怎样看待自我的消费呢?大学城的建造对于他们的消费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呢?

2、我们希望通过大学城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调研,发现当今大学城在形成时存在的优劣,分析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消费多元化的背景下的消费态度。

3、实践调研的目的就是加以利用,通过调研,以我们大学生的视角,给有关部门关于以后大学城的建造多一个维度的意见参考。

4、希望通过调研,能够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实践意义

4.1、对于大学城的建设

我们的调研对象的主体大学城,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将以大学生的视角去发现大学城的建设对于大学生消费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当中的弊端。并且在最后的汇报中在我们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方案,希望能够对有关部门今后对大学城建设多一个方面的建议。

4.2、对大学生消费

通过我们的调研,可以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当代大学生在大学城背景下消费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并以此作为依据,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树立正确消费观。

以福州大学城为实践地其原因在于福州大学城如今已是一个成功并且成熟的大学城,这里具备我们调研所需要的资源,可以有效的开展实践。

4.3、对于个人

作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一件具有实际意义的事。社会实践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锻炼自我的机会,希望用过这次的实践,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身为大 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同时锻炼团结合作、与人沟通等各方面我们所不足的能力。不仅如此,社会实践给我们提供一个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平台,让我们接触社 会,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今后融入社会做好基础。

5:实践的总概述

51:实践调研方法

1.1: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依托广阔的互联网平台与学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广泛的搜集资料。对大学城经济体的主要特征,大学生消费的现状与大学城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作用有初步的认识,确立更为具体的研究方向,同时丰富调查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我们的调查水平,为实地进一步地探究打下坚实基础。

1.2:问卷调查法

以福州大学为样本,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局内人”的真实感受与经历,调查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大学城这一特殊经济体下的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其特征,合理性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出有效的引导办法。

1.3:走访访谈法

1.实地走访福州大学城。与大学城内商铺的商户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大学城经济体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看法与感受。

大学城内商铺作为大学城这一特殊经济体的主要构成者,他们对大学城对学生消费的影响有最为直观的感受。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我们可以得到最为翔实的现状资料。

2.实地走访福州大学城内的师生。咨询在福州大学城内有较长时间工作和学习经验的人群。他们作为大学城经济建设的见证者与直接受益者,对大学城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问题最有发言权。通过时间上的对比,了解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生的改变。作为本次研究最为直观的数据来源。

2:调研行程

2.1:福州大学城实地考察

在到达福州之后我们相继参观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附近的商圈,我们发现了一个由于大学城内的大学较多,就导致了大学城内商圈是分散在每个学校的周边,这无疑给我们的调研带来更大的困难。在深入走进每所大学附近的商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同属于一个大学城内,但是商圈的经济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例如福建师范大学苍山校区更靠近市区,商圈的形成就不仅仅因为大学城的存在,周边非大学生人口众多也是促成商家在这里落户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商圈呈现出“学生街”的现象,并且商圈内商家并没有很好的受到管理,随处的摆摊现象严重,这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现象。而像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周边更多的是商业区如博士后时代广场,居民区相对较少,并且规划的更加井井有条。在之后的走访调查中得知这里的店家入住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想利用大学城内商圈的资源,更加符合我们此次调研的目的,所以我们也调整了我们之后调研的着重点就放在这些更多是因为大学城而形成的商圈。这也让我们接下去的走访访谈、问卷调查更加具有目的性,效率更高。

2.2:高校商圈商家走访

当天一整天,我们对高校附近商圈中的商家进行了走访访谈,一开始的走访并没有很顺利,许多商家不愿意答应我们的采访,于是我们改变了采访的形式,放弃之前的“开门见山”式采访,而是通过与商家的沟通中,慢慢的渗透我们的问题,了解商家在大学城中的经营状况以及大学城的发展现状。并且在回到旅馆后我们也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也对接下来的调研进行进一步的部署。

2.3: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

第二天的早上,我们走进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放假的原因高校的在校生并不是很多,再加上计划时间上的限制,给我们的调研带来了许多的麻烦。经过商讨后决定尽量在高校中问卷更多的大学生,不够的样本容量在后期我们采用网络电子版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并且最终取得较好的数据。

3:实践过程中的现象及分析

3.1:走访商圈中商家的现象及分析

大学城内商家对大学城经济发展现状看法统计表16.324.8 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得到的数据绘制成的两张统计图分别是:大学城内

满意一般不满意商家入住时间统计表和大学城内商家对大学城经济发展现状看法统计表。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得知大学城内商

59.9大学城内商家入住时间统计表4030201001~22~4年4~6更久6.4%家的变更是频繁的,超过六年以上的商家仅占到6.4%。而从另一张图表中也可

百分比37.531.824.3以看到商家对于大学城经济的发展现状超过半数的人持一般的态度,满意的仅占到16.3%。这也充分的说明近年来大学城的发展并不好,许多商家更是反应销售额呈现降低的趋势。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商家表示当初选择落户大学城的原因就在于希望在大学城的发展背景下能够带动大学生的消费并且带来商机。但是根据调查所呈现出的现象看并没有达到逾期的效果,甚至出现倒退的迹象。可是众所周知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是有所提高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现象的出现?我们从对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到些许的答案。

3.2: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现象及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做了如下两张统计表,分别是:大学生购物选择统计表和大学生对大学城购物等服务设施方便程度的印象统计表。从第一张统计表所呈现的数据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已成为大学生购物的重要方式,并且在互联网中大学生面临的购物选择更加的繁多而且更加的便利。那么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可以认为大学生支出中原本属于大学城内商家的一部门支出被网购所取代,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大学城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从第二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大学城购物等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方便程度大多持一般的态度,而且不满意大于满意。这也暴露出大学城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环境卫生、交通等各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到位。或许正是这些一点点的小问题造成了大学城经济发展并不好的局面。通过此次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大学城内商家在与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冲击的较量中处于劣势这一现状,那么是不是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的措施比如政府能够积极的引导大学城建设改善大学城商圈中的环境以及交通设施,包括施行一些带动大学城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商家是否可以考虑入住互联网或者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的形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并且最大程度发挥实体店的优势;大学生也要正确看待网购与实体店购买的优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2.713.434.730.3在低档商店在中档商店在高档商店网购大学生购物选择统计表21.6大学生对大学城购物等服务设施方便程度的印象统计表9.118.2满意不满意一般

6:调查成果

通过我们前期的资料阅读对大学城有一定的了解到实践过程中认真的访谈记录和耐心的问卷调查再到后期数据的处理,整个调研顺利结束,一下使我们的调查成果:

1.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城在发展背后存在的问题,并且以我们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问卷调查的一项中有63.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城的发展对大学生消费具有影响。但是对于大学城经济发展来说这样的影响有好也有坏。最初在大学城背景下带动了大学生消费促进了大学城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大学城的发展众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而这样的问题却成了互联网飞速发展下大学生选择网购的推力。然而改善这一现状的源头就在于大学城能否处理好随着发展带来的问题。

2.通过本次的实践调研我们也认识到“大学城经济发展”与“大学生消费”两个主题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存在体系。大学城在处理好自身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合理安排上做得尽善尽美自然会吸引大学生的消费,实体店永远不会成为互联网发展下的牺牲品,看的就是能否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然而促进了大学生在大学城内的消费也不正是带动大学城经济的发展。

7:结束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一件具有实际意义的事。社会实践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锻炼自我的机会,希望用过这次的实践,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身为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同时锻炼团结合作、与人沟通等各方面我们所不足的能力。不仅如此,社会实践给我们提供一个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平台,让我们接触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今后融入社会做好基础。

8:谢词

在论文的最后,首先要感谢的是我们的指导老师----王彬彬老师。无论是在前期资料的准备包括整个实践的大局指导还是在后期实践完善上的建议,王彬彬老师都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其次是要感谢接受我们采访的店家,没有他们耐心的配合我们的实践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

第三篇: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一、区域活动中,合理投放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会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性。

1.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2.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众所周知,每个幼儿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差异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我在生活角中创设了“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的内容。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幼儿生活在繁华的城市,没有亲眼见过青蛙是怎么长大的。因此,我们在班级养了几只蝌蚪,共同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3.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家长积极地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他们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

二、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区域活动的设置是自由的,开放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区角进行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孩子的探索欲得到满足。在厨房这个区域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商讨和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没有任何约束和负担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由交往,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节需求,他们一会儿做妈妈,为孩子做菜,一会儿带孩子去就医,高兴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唱歌,孩子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尽情活动,游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就越投入。

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医院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医生,可是医生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当来就诊的患者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

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在照顾孩子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做爸爸时,礼貌接待客人,学习做菜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区角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所以说,区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观察、发现,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但是,在进行区域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讲话,女孩子们则喜欢将多种玩具混在一起玩……因此,活动区也需要规则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规则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孩子们还不断地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第四篇:探讨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探讨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探讨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在煤炭开采对土壤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炭开采;土壤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开采行业的发展,煤矸石的产生量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煤矸石的产生量约为原煤总产量的15%~20%,已经积存70亿吨,占地面积约70km2,而且排放量正以1.5亿吨/年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尚不到煤矸石排放量的15%,大部分未被利用的煤矸石采用沟谷倾倒式自然松散的堆放在矿井四周,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而且还会产生自燃或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由于露天堆放的矸石较松散,渗透系数大,产生的淋溶水对周围水体及土壤环境可能产生极大污染。因此,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土壤环境影响已迫在眉睫。

我国很多煤矿地区的土壤己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国家环保总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己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肋。据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矿山固体废物在其堆积和填埋过程中,长期处于与地下环境相异的地表环境,将受到水、生物、温度、压力、人类活动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尾矿渣通过矿物风化溶解其所含的重金属从岩石圈进入水圈,从而在整个圈层中以多种途径循环。因此,煤矸石环境效应的系统调查研究,对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全球煤炭开采的国家和地区,矿业活动己产生大量的矿业固体废物,其长期堆积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受到重视,国外如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针对煤矿区环境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展了大量研究工作。Teixeira E.对巴西Baixo Jacui,R.S.地区的煤矿区中河流底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受到了煤矿开采所引起的Cu, Fe, Ni, Pb, Zn污染;Szcaepanska等对波兰Smolnica煤矿的煤矸石进行研究,表明煤矸石对周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显而易见的;Panov B.S.等对俄罗斯著名大煤田(顿巴斯)重金属环境化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该地区的许多土壤样品中Hg, As, Pb, Zn, Cd含量超标。

然而在对煤矸石山堆积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仅局限于重金属、pH、水溶性盐总量的方面。在估计土壤整体功能及其变化时,指标的选择对量化土壤质量十分重要。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土壤表现出一系列相互协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和特性。但我们不可能考虑到所有这些性质,必须有选择性地挑选。一般土壤物理和化学指标(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pH值、导电性、渗透性、土壤有机质代谢率、速效氮、速效磷和土壤团聚性等)在指示土壤质量变化中的意义有限,因为它们只有当土壤遭受剧烈变化后才能表现出来。而生物和生物化学指标能够灵敏地响应土壤质量,由于它们遭受任何退化因素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土壤活性直接影响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力,所以它们有可能成为系统稳定性的早期预警和敏感指标。因而,在估计自然土壤整体功能及其变化时,任何关键指标必须涉及生物和生物化学指标。它们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从而延伸到氮的矿化、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物功能种群。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煤矿环境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煤炭开发活动排放煤矸石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经风化、淋溶后,煤矸石中有害重金属和可溶性盐活性增强,部分被溶解并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或地下水进入水体、土壤,对所在矿区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余运波等观测到煤矸石堆放区水体的pH为4.43-7.93,总硬度和SO42-浓度高,微量有毒有害组分(Be, V, Mn, Sr, Mo, Ni, F等)存在超标或浓度过高现象。不仅煤矸石堆周边土壤中S,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F,H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且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Zn, Pb, Cu, Cd也有明显积累,并己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郭慧霞等以焦作矿区煤矸石和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模拟淋溶试验,发现煤矸石淋出液呈中性偏弱碱性,SO42-、总硬度、Zn, Mn等组分己经出现超标,Cr, Pb, Cu, Cd则未检出;再淋滤试验前期,风化煤矸石淋出液中的污染组分含量要高于新鲜煤矸石淋出液中的含量,土壤对污染物组分有很大的吸附能力,约50%的污染组分被吸附;随着淋滤的进行,煤矸石中污染组分随水淋出的含量迅速下降并逐渐稳定下来,此时由于低浓度淋滤液进入土壤,使土壤中发生了污染组分的解吸,导致淋滤液中污染组分含量升高;土壤对污染组分的吸附解析与pH值、土壤组成类型、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土壤的吸附容量、煤矸石淋出液中污染物浓度等有关。杨建、陈家军等对焦作演马矿煤矸石堆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发现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含量在平面上与煤矸石堆的距离成负相关,在剖面上与深度关系不明显;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与地势高低、风向和土壤性质有关。

关于煤矸石山周边土壤中微生物量的研究基本是找不到的。只有相关的pH变化和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有关报道。张彦等研究表明,沈阳张士灌区长期污水灌溉造成的原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尹军霞等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重金属Cd对油菜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发现,Cd浓度的不同真菌和细菌分别表现不影响、刺激和抑制。

3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

煤矸石经雨水淋溶进入水域或渗入土壤,会影响水体和土壤,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减产和产品污染。大气和水携带的矸石风化物细粒可漂撒在周围土地上,污染土壤,矸石山的淋溶水进入潜流和水系,也可影响土壤。因此,煤矸石经过淋溶会严重影响土壤环境。我国煤矸石大多采用露天堆放,其自身理化性质决定了煤矸石山堆放场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有:(1)物理结构不良,持水保肥能力差;{2)极端贫瘠,N, P, K及有机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含量极低,或是养分不平衡;(3)重金属含量过高,影响植物各种代谢途径,抑制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及根系的生长;(4)极端pH,煤矸石硫化物氧化产生硫酸,严重时pH接近2,酸性条件又进一步加剧重金属的溶出和毒害,并会导致养分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单独或集中同时出现,导致矸石山堆放场废弃地大多为不毛之地。

煤矸石是伴随着煤层的形成而产生的,因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与煤相似,在煤矸石中,微量有毒元素都有无机态或有机态的可能性,只是结合的程度不同。有毒微量元素若以有机态存在为主时,即微量有毒元素以碳氢键与有机物大分子相结合,一般不易淋溶出来;若以无机态或吸附态形式存在为主时,即微量有毒元素以盐类或其它化合物结合时,在淋溶作用下,有毒微量元素易分解出来。另外,煤矸石中有毒微量元素的状态同时受煤矸石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制约及其它化合物种类的影响,不同状态的有毒微量元素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有毒微量元素在煤矸石中的贮存状态就成为有毒微量元素化学活性大小的关键所在。

煤矸石经雨水淋溶进入水域或渗入土壤,会影响水体和土壤,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减产和产品污染。大气和水携带的矸石风化物细粒可漂撒在周围土地上,污染土壤,矸石山的淋溶水进入潜流和水系,也可影响土壤。煤矸石中有毒微量重金属元素随之迁移至土壤中,对土壤造成污染。

煤矸石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含微量有毒元素的矸石粉尘直接降落于土壤;二是矸石淋溶液进入土壤。淋溶液中元素浓度较低,矸石以粉尘形式进入土壤的微量有毒元素甚少,说明不同微量有毒元素在土壤中的累积性不同,且矸石中微量有毒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是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4防治措施

针对煤炭开采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提出以下三点防治措施:

(1)硬化煤矸石临时堆场的地表面,煤矸石及时外卖给砖厂制砖或者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避免长久堆放。

(2)在煤矸石临时堆场周围设置环形截水沟,工业广场内设置排水沟渠,下游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煤矸石淋溶水和工业广场内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冲刷雨水经排水沟渠引至初期雨水收集池内,再经过中和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内洒水降尘。

(3)由于矿区煤矸石山堆积对周边土壤环境己经造成污染,在改善煤矸石山环境中,植物修复技术被普遍认为具有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易于为社会所接受等优点。植物修复能够彻底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并可以通过处理植物体而回收其中的重金属,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由于研究区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铬、锌,所以建议矿区种植能够相应吸收或累积重金属的植物,从而净化矿区土壤环境,同时还有美化矿区景观环境的作用。

目前己发现有400多种植物可以超积累各种重金属,如印度芥菜和向日葵可大量积聚Pb,As,Hg,Cr,Ce,Zn等重金属;香蒲植物、绿肥植物天叶紫花菩子对Pb具有超耐性,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对Cd有超耐性。

羽叶鬼针草和酸模能够富集重金属铅,对铅有很好的耐性,能把绝大部分的铅迁移到茎叶,可以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被铅污染的土壤。堇菜的主要作用是除铅、镉,而且这种植物非常赖活,南方北方都能生长。也可依据本地自然选择的结果,大量种植蓖麻和蒲公英,进行植被修复。

参考文献:

[1]刘玉荣.煤矸石风化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1)

[2]杨建.煤矸石堆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报,2008,27(3)

[3]刘志斌.煤矸石淋溶水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2)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毫无疑问,影响一国安全环境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对一国的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比如,美国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世界主要陆海大国都与美国远隔重洋。美国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好,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把美国和其它主要强国隔开,历次战火(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烧不到美国本土,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默无闻的墨西哥,“炮声远处响,危险隔重洋,任他国战火纷飞,我自安然无恙”,因此,美国很少需要关心自己的国土安全问题,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的非常有利的地缘政治因素。中国的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如果能把地球压扁,中美国两国的领土会大致重合在一起。然而,中国的安全环境远比美国复杂得多。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部长姚有志在半月谈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当中,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最复杂的。从蒙古、中亚、西来、南亚直到南海,打开世界地图一看,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没有中国那么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

有一位专家说,我们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先天不足,后天难塑”,相当复杂。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俄罗斯)而且多陆海强邻,我们有领土接壤的15个国家,原来12个,苏联一解体,多出了3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从东向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虽然它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周边,身在大洋彼岸,但心在全球,手却伸到了大洋此岸,不是有户口的邻居,但却是“不受欢迎的房客”。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居多了,自然好邻居坏邻居也都有。在周边的这些邻国中,有些国家和我们的关系很好,有些国家和我们关系很不好,有些国家也好也不好,这就要我们不同的方式对待、处理不同的关系。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按照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观点,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越不利。如此看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

同时,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多是大国强国(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的军队在100万以上,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朝鲜100万大军也可以算在内)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美国一位专家说,“美国与自己近邻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为六比一,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是根本不可设想的。而中国则不一样,尽管它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但即使抛开较远的美国不算,7个主要邻邦和地区的兵力加在一起,况比中国兵力多一倍”。俄、印度、越南、韩国、日本发生过军事冲突,它们现在仍然是潜在的军事对手。处在如此安全环境中的中国,要维护自身的安全,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与邻国“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争端上。我国的边境线很长,2.2万多公里,边境长了领土争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和周边国家有些领土纠纷也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和我们有领土争端的国家都是既得利益者,有的国家可以互谅互让,有的国家,互谅可以,互让不行,中国要解开这堆乱麻尚需花费很大的精力。

尤其复杂的是,我们还有8个海上邻国: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这就更不好办了。这主要因为由于领土观念的变化。过去我们常说,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实际上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根据1982年卫星测量的数据,我国实际的陆地面积是104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比地面和飞机测量的数据要准确得多,但是我们这么多样来一直习惯于说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所以在官方的材料上仍把我国的陆地面积写成960万平方公里,反正多的那部分了没有多到其他国家去。

关键是我们的海洋国土。我们的祖先长期繁衍生系在陆地上,对于陆地的感情很深,可以说是惜土如金,才土必争,由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对于陆地感情很深,“寸土必争,惜土如金”,但是对海洋领土的观念非常谈薄,认为哪是“苦海无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常常忘记我们的海洋国土。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也叫蓝色领土,这个数据是常常被我们的上代人,上代人的上代人,我们的祖先忽略的数据。

大家知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将面向海洋,中国的安全威胁也主要来自海洋。我们中华民族过去常说我国地大物博,我们的陆地面积很大,我们的物产总量很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太多,一平均到每个人,我们的人均资源是一个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与世界人均占有情况之比: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耕地人均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森林人均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的九分之一,资源人均占有相当于世界人均的五分之一)。我们中华民族要生存要发展,仅仅拥挤在这960万平方公里上是不够的,许多科学家预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因此我们的目光必须紧紧盯住哪300万的蓝色领土。1982年4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对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作了具体规定。其中“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进而引发了争夺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一轮较量,使世界的主要热点集中到海洋上。所谓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其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对此海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享有主权。1996年5月, 中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担该条约的权利与义务。(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在这个海区范围内,不仅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石油等矿产资源也是极为丰富的,但目前南中国海自古以来我国的一些岛礁被我们周边的一些邻国所侵占,与邻国的纠纷约占我国海域辖区的二分之一。-振玉书164页)。由于中国与海上邻国之间没有400海里以上的海洋空间,因此各自宣布的专属经济区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叠,中国与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当然这片领土是比较复杂的,我国和好多国家有海洋海土纠纷,我们和8个国家有海洋领土的争执我们和这8个国家都有海洋领土的争议,争议面积目前说法不一,前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在国防大学讲话,他提供的数据是总争议面积是150万平方公里(二分之一),外交部副部长提供的数据是200万平方公里,当然他们是按照的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不同角度。但可以说,我国的蓝色领土有一半以上是和其他国家有争议的。中国的领土完整、海洋权益要维护,邻国的合理权益也要尊重,如何妥善处理海洋争端,将是21世纪中国安全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更令我们忧虑的是,现代领土意识,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海洋领土意识,相对于西方国家,我们国家人民的蓝色领土观念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的“蓝色国土”意识比较弱,不说西方,东方的日本,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我们的东方邻国日本,距日本本土2000公里的太平洋深处有一个小岛,叫冲鸟岛(南岛岛),这个小岛多大呢?长度只有4.7米,宽只不过3米,这个小岛上没有谈水,也没有树木,更不用说长庄稼,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既没有军事价值,也没有经济价值,随时都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日本政府为了保护这个小岛不被海水淹没,花巨资100亿美元来加固它,1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这几乎相当于我们一年的国防经费,日本政府为什么花这么多的钱来加固这样的一个小岛,因为这个小岛一旦被海水淹没,日本将失去相当于其本土四岛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从这个价值上来看,投这100亿美元是完全值得的。大家要牢固树立“大领土”观念,即要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是960万+300万=1260万。现在年轻人如果还是记着960这个数据,哪你就不是现代人,这里最重要的是这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领土要装在我们的脑海里。

下载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奥林匹克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谈及奥林匹克对大学生的影响,奥林匹克自诞生之日起便与教育息息相关。我国与奥林匹克的渊源又最早来自我们的高校。同时,奥林匹克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运动的热爱,更有健......

    高尔夫球场建设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及相关政策研究

    高尔夫球场建设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及相关政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尔夫球场数量的不断增加,"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是否会给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

    (罗缘缘)大学城周边快递市场调查报告

    大学城快递市场调研报告 所在系部: 现代物流系 专业班级: 工程物流管理1501班 学生学号: 9011530129 学生姓名: 罗缘缘 指导教师: 黄泽群、李楠 第 1 页 共 13 页 目录  概要··......

    临沂大学城周边教育培训机构调研

    临沂大学城周边教育培训机构调研 一、调研概况1、调研目的: 为了了解临沂大学周边教育市场情况,主要是:分布、教室租赁情况、针对人群等。是否在本项目中采取规范统一的教育市......

    针对大学城周边餐饮服务的市场分析

    针对大学城周边餐饮行业的市场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各类的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崛起。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革。由于国家对......

    高校周边网吧调查报告

    高校周边网吧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第十五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我国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为9400万人,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

    关于对广场周边区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报告。

    关于对广场周边区域 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报告 市综治办: 为进一步加强广场周边区域治安环境管理,消除治安隐患,按照上级总体部署,街道对广场及周边治安状况进行了多......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摘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化服务的情况,从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和馆员三方面论述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