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国内证券公司创新发展问题的思考
国内证券公司创新发展问题的思考
一、券商创新发展的现状
自从中国证监会《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颁布以来,证券公司创新已经不再仅仅是研究部门关注的事情,已经涉及券商各部门及其盈利模式的变化。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创新业务向公司业务部门的推广,券商的盈利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传统业务的利润贡献虽然占据较大比例,但比重开始下降。盈利模式的多样化使证券行业逐步摆脱周期性困境,特别是利润来源的多元化增加了券商业务收入的稳定性。从目前的态势看,已经逐步走出研究部门成为券商新的业务品种,并且带来利润贡献的金融创新业务有集合理财、权证、资产证券化以及QFII与QDII代理等创新业务。
未来值得期待的创新业务主要是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一旦启动,券商的盈利模式将发生较大变化,它将为券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和直接的业务收入,融资融券业务能够至少从两个方面给券商带来收入增长:一是融资融券的资金放大效应可以活跃市场,增加交易给券商经纪业务带来新亮点。二是融资融券的商业贷款利差收入,以及客户保证金存款的利差。目前,融资融券业务的启动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一旦融资融券开闸,券商业务构成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创新业务将成为一个赢利的新阵地。另一个重头戏就是股指期货的推出。一方面,它可以助推券商经纪业务增长,如股指期货交易佣金分成,大盘蓝筹股交易的活跃等;另一方面,股指期货将对券商投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长期来看将彻底改变券商的投资理念、获利手段、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
除此之外,国内券商业务创新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可转债、分离债、证券化等产品,还有企业债券,产业基金、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市场化,以及金融债、次级债、短期融资券信托。证券创新业务的迅速发展既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有关,也与国内证券业大力治理整顿有关。另外,市场的需要、竞争的加剧、证券业的发展等都与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券商创新发展中的问题
创新是券商发展强大的必由之路,创新被公认和验证为证券公司化解行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国内外证券公司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创新之于证券公司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难以充分满足需求,具体表现在:
第一,产品创新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客户需求。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需求都被限制在较低的层次上。对于筹资者而言,难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形势灵活地在公司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之间进行选择,即使获准公开发行股票,往往也必须等待漫长时间。对于投资者而言,股票、债券等最基本的产品不够丰富,几乎没有衍生产品可供投资选择,多样化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第二,渠道创新严重滞后,不利于开拓客户资源。传统的营业部模式已不适应市场需要,而新的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以至于创新试点券商在诸如集合理财等新产品的销售方面非常困难,没有建立起自身在客户资源方面的核心优势。由于缺乏稳定的客户群,证券公司的发展缺乏后劲,新业务的拓展困难重重。
第三,交易方式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业务发展。交易市场基本上以集中撮合 为最主要特征,这样的市场特征使得需求无论大小都直接配对,配得上就成交,配不上就失败。这样就缺乏做市商来提供流动性,使市场更有弹性;缺乏柜台交易来服务小额的和特定需求的投资者,难以使集中交易市场(交易所市场)更有基础;缺乏组合式交易来对冲风险、锁定收益目标等等。交易方式的单一对客户培育、产品开发、渠道建设都十分不利。
第四,人才资源严重缺乏,难以提高创新能力。衍生产品的开发缺乏高水平的金融工程师,营销渠道的建设缺乏复合型的营销人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也缺乏经验丰富的风险管理专家,这都制约了证券公司的发展。
第六,经营机制不够灵活,难以激发创新热情。一方面受到过度管制,业务经营创新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僵硬经营体制,缺乏创新积极性和技术能力,面临变化的市场环境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调整,从而持续地积累风险。
三、券商创新发展的拓展思路
证券公司业务及产品创新主要系指证券公司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变化,改进或变革现有业务和产品的创新行为,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等方面创新。随着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证券业的大力治理整顿,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竞争的加剧、证券业的发展(特别是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等,券商创新发展将进入新一轮高潮,证券创新将繁花似锦。
1、发展好基础产品和业务的创新。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看,最紧迫的是基础产品不足,简言之就是股票、债券的品种和规模都不够。基础产品不足严重制约了市场发展,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空间,也限制了证券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的发挥。同时,基础产品市场不发达,也很难构造出机制健全、能充分发挥功能的衍生品市场。比如对传统承销业务在承销方式及定价方面的创新。
2、把柜台业务作为拓展创新的突破口。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柜台业务的规模往往比交易所市场规模更大,创新的活跃程度更高。证券公司应该自主地拓展柜台业务,在柜台业务上大胆地创新。无论是基础产品还是衍生品,柜台业务都有广阔的前景。
3、大力开展并购重组创新业务。并购是资本市场最活跃的业务之一,我们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服务的是一个仍然在“转轨”的经济,通过并购重组推动资源配置的调整和优化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任务。因此,证券公司进行企业并购中介与策划业务创新大有可为。
4、充分重视渠道建设和客户培育的创新。应该加快客户的开拓、维护和客户关系管理,注重与客户建立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深层次、全方位服务,形成成长性良好的长期客户群体。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逐步培育与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客户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广泛有效的销售网络,培养忠实的机构客户。
5、加快开发新产品和金融衍生品。证券公司通过创新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可以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并取得在新业务领域内先行一步的优势。比如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促进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和受托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策略发生重大转变,从原来的买进之后等着股票上升再卖出的单一模式改变为双向投资模式,即股市的上升或下跌证券公司均可赢利。
同时,券商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创新支持体系 作为其基础和依托。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支持体系对于券商开展创新业务、实现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关注证券公司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在组织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为其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即在组织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做好券商自身的创新支持体系建设。
1、激励机制创新。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有效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最优化的原则将企业和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企业管理的重要岗位,而且还可以激励经理人员与股东利益实现一致,促进经理人员行为的长期化,从而实现券商创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券商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高额薪金、升职以及奖金发放等形式实现有效激励,同时也可以效仿国外投资银行的成功经验,通过授予其在任期内按既定价格认购及分期补入适当比例本公司股份的权利等经理期权制度实现长期的激励。
2、组织结构创新。组织结构就是表现组织各部门排列顺序、空间位置、集聚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组织结构是证券公司业务开展的基础,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公司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券商实现业务创新的基础。在组织结构方面,我国证券公司应当致力于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多层垂直结构,建立起“扁平化”的组织模式,将相关部门进行归并,取消不必要的中间层次,以提高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发展中的风险防范
证券公司在创新中往往面临着较多的金融风险,合理、科学地控制创新风险,不仅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与浪费而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体现公司综合竞争能力的高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也是券商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具体应注重:
1、完善安全评估、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面对风险激增的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实行“走出去”战略的我国证券公司应对这些风险的难度急剧增大。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预警和应急机制,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人才和技术的准备,掌握现代风险管理技术,警惕金融工程技术被过度运用的倾向,以确保在复杂的国际竞争和风险配置体系中,具有恰当的风险战略和有效的风险识别、衡量、定价和转移等各项现代风险管理能力。因此,证券公司要在制度建设上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将经营与风险监管部门进行严格分离,防止创新过程中犯“错误”,有效保证证券公司的稳健运营。
2、强化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稳健推进证券业创新。首先,必须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如果片面追求创新效率而忽视了风险,一旦发生危机,不仅会降低证券创新的效率,还有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伤害,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其次,应密切关注国际金融新动向,加强国际协调合作,有效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防止金融危机蔓延。应建立健全证监会与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的金融协作机制,联合制订防范和应对措施,共同建设金融安全网,合力对付金融风险。再次,应不断挖掘现有市场制度和监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不断对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证券监管现阶段应致力于基础制度建设,要将创新的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3、证券业创新必须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证券业是随着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脱离了实体经济运行,证券业就成了无源之水,证券业创新就失去了实质意义。我国证券市场设计是外生性制度安排,更需要以强化证券业基本功能为立足点,以满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 务的创新方向,才能使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真实的动力。发展证券金融衍生产品必须以实际运作和监督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前提,防止寻租性或者高投机性创新活动出现,将衍生品控制在不完全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的限度内。
五、创新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和收益依托于国内物质经济实力的强大和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完善与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全面开放要以经济实力作基础,企业和国家有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在证券市场本身稳定和完善的基础上,一国的证券市场如果市场化程度很低、稳定性很弱、投机气氛浓厚、竞争能力差,就不能很好地控制外部金融风险和短期资本的冲击。
一是中国金融监管的水平还不高,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对防范金融开放风险至关重要。金融监管不完善情况下的金融开放具有很大的金融风险,为了减少开放风险,要求监管水平应与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相对一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这些国家在金融监管制度尚未健全的条件下,过度开放证券市场,导致事前资本的盲目扩张和事后资金的大撤离,从而引发金融危机。次贷危机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撤离导致这些国家股市大幅波动,也同样应该引以为戒。因此,在证券市场开放前,必须预先制定好证券监管框架,然后再根据具体开放进程逐步实施。
二是证券市场的整体规模有待提高。近些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国内证券市场的规模与国外投资者拥有的巨额资金相比仍显得很小,如果完全开放,允许境外资金自由出入,国际游资的大量涌入势必会对国内证券市场产生冲击,可能会推动股价的非理性上涨,造成对流通市场的控制,增加二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引发潜在的金融风险。
三是上市公司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机制有待加强。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只能将部分业务或资产发行上市,还有一些大型企业没有上市或仅在境外上市,导致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不够强。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着内部人控制,“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流于形式、部分股东直接干预公司运作问题。
四是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较弱。这主要体现在证券公司整体规模偏小、盈利模式同质、行业集中度不足、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机制不完善、整体创新不足等方面。提高中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实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与鼓励国内券商通过购并重组和增资扩股,扩大资本规模和提高竞争实力;其次,国内券商应根据自身条件,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和差别化的经营策略,尽快形成差别化竞争优势;再次,探索中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路径。
五是在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国内证券业走出去的同时,要注意对外投资的风险。中国自2006年推行QDII制度以来,之后不久恰逢次贷危机,包括中投公司在内的对外投资大多以亏损告终,甚至有的对外投资的产品达到了清盘的境地。因此,引进外资的时候我们要慎重,我们对外投资的时候更应该慎重。
六是中国证券市场还正在进入全流通的时代,全流通后外资对相关产业的控股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全流通时代越来越近,为防止全流通后外资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控制,我们应该借鉴其他新兴开放市场国家的经验,对银行、广播、自然资源等命脉产业只能有限的部分开放。
六、创新发展的监管建议
在促进证券公司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中国证监会始终没有放松风险管理和相关的监管措施,要求证券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吸收借鉴国内外金融创新的经验教训,从中国证券市场实际、客户实际、公司自身实际出发,在创新活动中做到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做到在公司内部管理有制度、操作有流程、过程能监测、风险可承担;在公司外部信息真实透明、客户知情适当、监管有效覆盖。这既维护了证券公司创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又实现了证券公司对业务创新风险进行充分论证和自我防范的刚性约束。
第一,加强与证券公司的联系,跟踪证券公司创新活动动态,掌握证券公司创新需求,协调解决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并在合规运作和风险控制方面对证券公司的创新活动予以指导。中国证监会明确鼓励证券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方式、业务产品、组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完善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二,加快证券交易、登记结算系统的改革步伐,为证券公司的创新活动提供配套的支持和服务。创新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推动。证券交易所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平台,要在总结目前ETF、LOF等产品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市场产品创新力度,丰富完善现行的交易模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登记结算公司要尽快改进有关规则,强化技术支持功能,适应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新情况新需求。中国证券业协会要加快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准则,进一步完善行业资质规范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充分地向监管机构反映行业的创新需求和监管改进建议。
第三,积极推动《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工作,为创新提供法律保障。监管行政规章的制定、修改,要充分征求行业意见,消除不合理限制,为证券公司创新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对证券公司研究开发出的新业务模型、组织方式和金融产品,要加快制定审核标准和监管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支持规范的创新活动,查处惩戒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认真总结创新试点公司的创新经验,及时在行业内推广。允许规范类证券公司开展集合理财业务;鼓励创新类证券公司在合法合规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开发专项理财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大力发展合规业务;鼓励证券公司按照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开展其他创新活动。
第五,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统一互联,丰富资本市场的基础产品,为证券公司研究开发各种固定收益类金融衍生产品打下基础。大力推动创新固定收益产品,尤其是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由于监管等方面的原因,证券公司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近期业务发展机会相当有限,而在以企业产生的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进行结构融资的证券化产品方面大有可为。
第六,鼓励证券公司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调整组织结构、创新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允许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参股证券类机构,为其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二篇: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创新大会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关于推进证券公司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一、行业现状
(一)发展阶段。证券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源于银行、信托下属的证券营业网点。1987年,证券行业进入草创阶段,之后陆续设立了近90家证券公司。1998年,实施银证脱钩,审计署对88家证券公司同步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表明,行业当时挪用保证金、违规理财等行为比较普遍,资产质量较低,隐藏巨大的历史遗留风险。1998年证监会承接监管职责后,持续进行了信证分业、财政证券转制、清理非法网点和风险处置工作,证券行业开始进入清理整顿和综合治理阶段。特别是2001年后股市持续低迷,至2003年底证券公司各种违规和风险问题开始集中暴露,资金链面临断裂,行业技术上破产,社会信誉跌至冰点。国务院果断决策,从2004年开始对历史遗留风险较大的证券公司实施关闭,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综合治理,最终关闭了31家证券公司,彻底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建立健全了一批基础性制度。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2008年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开始收尾,综合治理顺利结束,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水平明显提高,证券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二)制度建设。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本着化解历史遗留风险、查找并堵塞制度漏洞的要求,探索实施了证券公司账户清理、客户资产管理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等制度。综合治理及随后的规范发展阶段,又陆续推出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以有效性评估和信息隔离墙制度为特点的合规管理、证券公司信息公开披露、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分类监管等基础性制度。同时,审核三公开机制、严格从业人员管理、客户资金监测分析系统、证券公司后台集中管理等措施也相继付诸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有效运行,使监管的有效性、权威性、透明度和公信力明显增强,为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实践。证监会一贯支持、推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2004年8月第一次以会发文的形式,明确了证券公司开展业务与产品创新的机制、路径和支持证券公司创新的政策措施。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后,又相继推出了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新业务,并以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为平台,采取专业评价等手段,相继推出了报价回购、约定购回、现金管理等新业务新产品。2011年,证监会出台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支持证券公司的创新活动。在产品与业务创新上,遵循市场有需求、公司有能力、法律无障碍、风险可控制、监管有措施、客户权益有保障、发生事故能妥善处理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开,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开放进程。自2001年加入WTO始,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从境外证券类机构设立驻华代表处到参股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再到境内证券公司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再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从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再到CEPA补充协议和ECFA后续商谈;从认真履行WTO对外开放承诺到主动实施证券业自主开放的政策措施,我国证券业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开放道路,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兼顾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双边互惠安排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我国有境外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处124家,合资证券公司13家,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同时,有20家境内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并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维护了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
(五)经营状况。综合治理和规范发展阶段,行业深刻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吸取经验教训,集中精力和资源健全内控机制,加强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显著提升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经受住了股市大幅度波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传统业务持续发展,创新业务陆续平稳推出,市场中介功能和作用逐步扩大,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总体良好。截至2011年底,行业整体连续6年盈利,109家公司总资产1.65万亿元,净资产6240亿元,净资本4643亿元,分别是综合治理初的5.45倍,8.81倍和10.98倍。证券营业部5000余家,从业人员26万人,分别是综合治理前的1.7倍和6倍。
(六)突出问题。当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与银行、信托等金融同业和国际先进投行相比,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去年以来市场低迷,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而银行、信托的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快速增长,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有效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问题充分暴露。造成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受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影响,各方对证券公司业务和产品创新很谨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金融创新过度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系统推进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国内股票市场大幅波动,证券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风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险控制上。在此情况下,对已经研究论证多年的新业务新产品都放慢了推出进度,更难以顾及其他业务和产品创新。
二是受行业发展阶段所限,证券公司经营机制不活、创新能力有限、创新动力不足,综合治理之后行政监管主要是推动证券公司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进行内部管理创新,当时缺乏加快业务与产品创新的基本条件。
三是证券行业身处公开市场,直接面对投资者,行业敏感度强,矛盾易发多发,社会关注度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容忍度低,解决手段可选择余地小,客观上对行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要求较高。
四是受市场深度、广度制约,证券公司业务与产品创新的空间有限。证券公司与证券市场相生相伴、相互依赖,许多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需要市场的结构、层次、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与之相匹配,证券公司难以单兵突进。
(七)基本判断。目前是证券行业有史以来运作最规范、财务最稳健、基础最厚实的时期,但也是证券公司面临压力和挑战最大的时期之一;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新股发行、信用债券、金融期货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拓展。综合判断,进一步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阶段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二、基本目标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一)主要依据。“十二五”规划和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围绕“五个坚持”,证监会党委提出要研究资本市场面临的若干根本性问题,包括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个坚持”和“三个如何”为确立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目标。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基础,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提高证券公司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以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为手段,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证券公司对内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增强证券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功能和服务水平,实现证券行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可持续发展。
1、增强证券公司中介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按照证券公司资本市场中介的属性,确立证券公司作为市场主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体的应有地位和功能。强化证券公司的自治权利,放开证券公司设立内部组织架构的限制,允许证券公司根据各自业务发展战略和客户服务的需要自主确定内部组织体系及其组织类型,允许证券公司依法自行决定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经营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证券公司集团化经营,允许证券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基金管理公司,整合公募和私募平台,统筹规划和开拓客户理财业务。支持证券公司积极探索和完善境内外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整合内外联动的业务运作和产品创新平台,发挥协同效应。持续培育证券公司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不同规模、不同条件的证券公司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发展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在巩固提升证券公司传统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培育和加强证券公司的市场组织功能,放开中介、代理业务限制,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和为投资者进行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都必须以是否能有效增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判断和检验标准。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证券公司诚信、行业形象和市场及社会稳定。证券公司及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其从业人员应牢牢树立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服务理念,监管安排和公司内部合规制度、考核机制都要与投资者保护相一致,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导向。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应遵循分类分级管理原则,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的投资者,培育投资者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要支持证券公司增强产品创设和营销功能,切实为投资者提供诚信专业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把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3、形成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主要金融机构侧重于应对危机和调整业务模式,监管压力上升,市场信誉和竞争力下降,我国证券业国际化面临历史性机遇。但是,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偏低,“引进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成效低于预期,“走出去”开展跨境业务尚处在起步阶段,不能满足我国融入全球经贸体系、企业境外投资和经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是我国本土证券公司发展历史短,总体规模小,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经营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差距很大;
三是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起点格局、空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间范围和实施进程存在差异,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同时进入我国不同金融领域,对“分业经营”的本土金融机构造成不公平竞争,对“分业监管”的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带来挑战。
我国银行业等其他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证明,越是主动开放和高度竞争的行业,越有可能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证券业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证券公司更新经营理念,引进先进管理、产品开发研究和风险控制等技术,推动金融创新和行业竞争,提高证券业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应继续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保持对外开放政策的渐进性、连续性、前瞻性,根据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从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多边、双边经贸谈判进程,逐步、持续提高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在缩短合资证券公司申请扩大业务范围经营年限的基础上,择机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与投行业务直接相关、服务于个人高端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研发、销售等业务范围,逐步提高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稳妥开展对外扩大开放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加大对本土证券公司“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力度,协调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支持鼓励证券公司稳步开展跨境业务和国际化经营。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同时,综合考虑对外开放进程和安排,协调有序地推进证券公司对内开放。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在同步、对等开放的原则下相互持股的试点,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总体格局下,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以控股、参股方式探索综合经营,努力形成内外资公司公平竞争的局面。
4、树立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改革监管制度,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留足制度空间。监管必须能包容、推动行业创新,但创新活动不能侵蚀、损害监管的有效性。监管制度安排事关行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总体架构,应在坚持风控、合规两项基本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按市场化方向改革现行监管制度,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的归位尽责,有机互动。按照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检查和事后问责的原则,对法定审批项目进行动态评估,凡是公司自治、行业自律和事后监管能够解决问题的,均适时予以取消;一时不能取消的,尽量采取简易程序审批;规范事前报备项目的管理机制,清理取消不利于创新发展的“软措施”、“窗口指导”,为行业自律和证券公司自主创新腾出足够空间。监管手段改革应确保监管部门在必要环节能及时、充分掌握证券公司信息,监测证券公司风险;但同时应减少对证券公司业务过细的监管规定,对适宜证券公司自主的事项尽量不采取行政监管和自律措施,对适宜行业统一规范的事项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尽可能由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则和业务指引,以提高证券公司自主自治、市场应变和创新能力。
5、加强行业社会形象建设。证券行业社会形象建设关系社会和谐,也影响行业自身发展。应着力引导行业树立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关心国家、热爱人民、扶贫济困、绿色环保的正确理念,摈弃脱离社会、推卸责任、炫耀财富的观念和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在促进社会和谐、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督导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应加强证券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从业人员思想建设、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专业精神和专业优势,服务人民,回馈社会。应培育行业担当精神,改善行业社会形象,实现证券行业与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
三、近期措施
(一)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支持证券公司以维护和强化资本市场中介属性为基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理财产品创新活动。在坚持信息真实披露、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适当性、客户资产第三方托管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扩大投资范围、允许产品分级、降低投资门槛、减少相关限制:对大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到短融、中票、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以及正回购等;对小集合产品,投资范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围放松到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的产品、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产品、经金融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的金融产品等;对定向和专项理财,允许投资者与证券公司自愿协商,合同约定投资范围;允许资产管理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将其持有的股票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将现金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从银行存款放宽到各类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债券。同时,重新评估各类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安排,合理设计投资门槛,引导证券公司高度重视和积极挖掘个人高端客户和机构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机构部已会同证券业协会向全行业征求了资产管理试行办法及配套规则的修改意见,目前正在抓紧进行修改。
(二)加快新业务新产品创新进程。证监会已报请国务院审改办取消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审批项目,审批取消后改为备案制,过渡期内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审批采取简易程序。创新过程中,对简单业务和产品不搞评审和试点;对比较复杂、风险较高的业务和产品,必须进行评审和试点的,尽量缩短评审和试点期限;适当加快试点扩大周期,试点成功的及时转入常规;已转入常规的业务、产品,尽量依靠自律、内控机制,依法必须审批的,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在对一般性业务或产品实行事后备案制的同时,对风险特征复杂的结构性产品仍应采取事前备案制或审批制。加大对有利于提高证券公司服务能力、在行业内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业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务和产品创新的激励力度。年底前再次修改证券公司产品和业务创新指引。
(三)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在科学调控杠杆率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证券自营投资品种范围,直至允许投资所有场内场外证券类金融产品;支持证券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放宽报价回购、约定购回和融资融券业务限制,扩大三项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允许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依法投资金融期货、商品期货、黄金现货及其他非证券类金融产品。在完善净资本规则和落实“隔离墙”制度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直投子公司、并购基金管理子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等非证券业务子公司及其开展相关业务进一步放开限制。目前,机构部已着手修改有关规则,并已会同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研究部署扩大报价回购、约定购回、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转常规工作。
(四)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充分发挥证券公司柜台销售功能,允许证券公司代销经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授权机构批准、备案发行的各类金融产品,为证券公司探索客户财富管理等业务创造条件。目前,机构部正在制定《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暂行规定》。
(五)支持跨境业务发展。支持我国证券公司及其境外子公司、境内合资证券公司为中国企业跨境发行上市、并购重组提供有关中介服务;加快研究制定境外公司到境内发行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股票和人民币债券的有关办法和规则,明确由境内证券公司从事保荐和承销业务;增加QFII、RQFII和QDII的额度,允许多种方式使用该额度,并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推出跨境双向挂牌上市的ETF产品;允许证券公司开展专项QDII经纪业务、以自有资金、专项理财基金或直投基金进行跨境投资。在CEPA和ECFA框架内,积极支持跨境业务在两岸三地资本市场先行先试,为行业进一步开放积累经验。抓紧研究制定相关业务规定,形成有利于跨境业务发展的政策规则体系。
(六)推动营业部组织创新。允许证券公司自主决定营业部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放开设立营业网点的主体资格限制(取消经营业绩要求)和地域限制(取消“饱和区”、“非饱和区”等区域划分,由公司自主选点),以风险资本准备调控营业网点设立的规模和速度;逐步放宽客户开户方式限制,在符合基本开户流程、保证投资者教育到位和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允许证券公司探索网上开户,以减轻设立网点的压力;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以降低经营成本。目前,机构部正在修订营业网点监管规定和相关经纪业务监管要求,证券业协会正在制定证券公司客户账户自律规范、修改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标准。
(七)鼓励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允许符合法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定上市条件的证券公司自主确定境内外上市安排;同时,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对以行业整合为目的的收购,将解决“同业竞争”的期限由2年放宽至5年。机构部拟于年底前取消证券公司IPO上市审慎性监管标准(借壳上市的审慎性监管标准不变)。取消后,证券公司申请IPO上市,机构部仅对合规状况和风控指标达标情况出具监管意见,由发行审核部门依法审核。
(八)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参与场外市场建设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在场外市场发展过程中,培育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拓展证券公司托管、结算、估值等证券服务和市场组织功能,满足非上市公司融资以及为专业投资机构提供后台管理支持的需要。结合场外市场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探索做市商制度。支持证券公司建立面向自己客户的OTC市场,允许证券公司将个性化产品通过OTC市场销售给合格投资者。根据证监会的统一安排,证券业协会正在制定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券承销业务试点办法,中登公司和交易所也在抓紧制定相关措施,争取今年上半年开始试点。
(九)改革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借鉴国际金融改革最新做法,从我国市场和行业的实际出发,调整完善净资本构成和计算标准。增加风险覆盖率和杠杆比率等指标,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适时灵活地调整有关风控指标和风险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准备计算比例,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大行业业务规模空间、提高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效率。机构部已会同证券业协会征求了全行业的意见,并正在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十)探索长效激励机制。为支持证券公司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应对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压力,在《证券法》相关条款修改之前,允许证券公司管理层和业务骨干以信托方式或设立有限公司、合伙企业方式间接持有证券公司股份,并探索其他合法合规、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十一)积极改善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完善证券公司及从业人员从事业务的适当性管理要求,强化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证券纠纷调解机制;持续开展投资者教育;加强行业形象宣传,组织行业参与扶贫解困等社会公益活动,为证券公司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机构部、证券业协会已开始组织修订证券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证券业协会已建立证券纠纷调解中心并制定了相关业务规则,正在制定证券公司投资者适当性指引。由证券业协会发起组织会员自愿设立中国证券业公益基金会,支持行业开展投资者教育、证券纠纷调解、行业扶贫等公益活动和形象宣传。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此外,为配合发行体制改革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改革,证券业协会已经与发行部、上市部就保荐与承销业务、询价行为、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新上市公司独立第三方风险评估、财务顾问分道制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对接、安排,有关规则制定和宣传工作将按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付诸实施。
为引导行业交流创新经验,探讨创新重点,凝聚创新共识,鼓舞创新士气,营造创新氛围,机构部、证券业协会要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为监管部门与行业、社会对话提供平台。同时,证券业协会拟联合沪深交易所、中登公司等行业自律组织于5月上旬在北京召开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
四、实施原则
(一)统筹兼顾、稳中求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措施多、涉及面广,有些还比较敏感。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特别重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统筹安排、有机衔接好监管退、自律进与弱事前、强事后等各项工作,兼顾创新发展与合规风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在行业普遍关心、条件相对成熟、环境限制相对较少、有利于增强证券公司中介服务功能且证监会能自主办理的领域,率先予以突破。要兼顾大中小证券公司的不同情况,促进东中西部证券公司共同发展。
(二)协调配合、分工落实。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发展的各项措施,涉及系统内很多单位和部门的职责,需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其中一些措施,还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以及立法机关,需要加强沟通,寻求理解支持,取得协作配合。建议成立会领导牵头、系统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小组,负责整体协调和指导有关工作。
(三)尊重企业、鼓励首创。证券公司发展战略、业务范围、创新能力和创新需求不尽相同,应支持行业差异化发展,尊重证券公司的自主定位。要保护行业的创新积极性,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行业的各类创意和新思路,鼓励并帮助公司将创新愿望转化为配套可行的创新方案,允许有可操作性的产品或业务创新方案先行先试。证券公司产品或业务创新涉及商业机密的,应予保护。但对不涉及商业机密、对行业有普遍意义的新业务新产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放开。
(四)及时评估、务实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各项措施实施条件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尽相同,要区别情况,选择有利时机推出。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因此各项改革创新措施推出后应高度重视其可能给广大散户投资者带来的影响,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密切跟踪、及时研判,出现问题时应快速应对;实施过程中要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注重客观评估和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改进完善;必要时,应适时暂缓或叫停。
五、几个关系
(一)要妥善处理行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要协调相关部门,在融资渠道、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证券公司支持,为证券公司创造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应争取取消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同业拆借的障碍,允许更多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主承销业务,开展凭证式国债销售,放宽证券公司开展银行间市场衍生品业务的资格限制。应允许证券公司进入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推动有关部门取消入市限制。应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给予证券公司一般借款人地位,允许证券公司从事支付业务。应鼓励和引导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应协商减轻证券公司的税收负担,解决经纪人税收问题,避免重复征税。
(二)要妥善处理行业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国际经验表明,在主要新兴市场中,渐进式对外开放利大于弊。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保护是阶段性的手段,不能过度。适度保护有助于幼稚行业的培育和成长,但只有开放才能促进行业做大做强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目前,我国证券业集中度不高,证券公司规模不大,因此对外开放的程度应与行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业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对外开放时,可以根据行业承受力逐步提高外资在合资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适时不断扩大其业务范围。同时,应支持境内证券公司在亚太地区周边市场、欧美发达市场和主要新兴市场设点布局,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逐步培育和形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规模相匹配、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
在对内开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现行体制的影响,应当通过放松管制和拓展发展空间等方式让证券公司做优做强做大,平衡金融业发展格局。涉及证券公司股权对内开放问题时,当前应遵循下列原则:一是与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相匹配;二是坚持“一参一控”政策;三是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股权应同步、对等开放;四是继续按试点起步、个案报批的原则报国务院批准;五是如银行、保险、信托控股证券公司,应对控股公司同类业务进行整合,避免同业竞争。
(三)要妥善处理创新发展和风控合规的关系。风控合规与创新发展是伴随证券行业持续成长壮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创新发展不能产生普遍性违法违规,也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监管中一定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证券公司行为要合法合规,不能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证券公司创新风险要可测、可控、可承受,不外溢,不形成社会性、系统性风险。应处理好风控合规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守住底线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材料 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发展空间。
(四)要妥善处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的关系。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自律组织能够自律管理或者事后监管能够解决问题的地方,监管机构“往后退”,自律组织“向前进”。在此过程中,做好退进衔接,制定自律管理的标准和流程,提高透明度。监管机构做好事中监测分析、事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叫停。对授权派出机构的审核事项和事前备案事项,应尽可能统一监管标准,避免监管套利,条件具备的,也要及时予以取消。要强化证券公司法人责任,明确分支机构以法人管理为主线,妥善处理法人管理与属地监管的关系。
第三篇: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问题探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更是商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使我市商务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推进内外贸协调发展
“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我们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形成内外贸协调发展的工作局面。为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我们应从思想上、内部机制上和工作上排除各种障碍,加快内外贸的融合。一是思想认识上融合。内外贸一体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前提条件,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同世界贸易体制接轨的必要手段。我们在观念上应将内外贸视为流通整体,内贸是外贸的基础,外贸是内贸的延伸,树立“内外贸一起抓、协调发展”的思想。二是内部机制上融合。2004年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外经贸部门和内贸部门陆续实行了整合。由于内外贸工作程序和方法上有所区别,内部工作“两张皮”、缺乏相互间联系和协作的情况依然存在。要继续探索在内部职能调整、机构设置、人员培训上体现内外贸一体化的改进办法,以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三是工作上融合。无论是在工作方法上、工作手段上,还是在政策措施的应用上,我们都要统筹考虑内贸和外贸,不能“单打一”。要按照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内外贸企业改革,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企业主体。指导企业实行经营上的内外贸一体化,推动内外贸企业的业务融合。总之,通过各个层面推进内外贸的融合,促进内外贸协调发展。
二、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推进生产要素市场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协调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我们把利用国外资金和国内资金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其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之所以缓慢,主要在于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短缺。早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提出了“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要求,明确肯定了资本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内外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四”发展战略,围绕“四大产业”,加强引资项目的开发,拿出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省辖**市以来,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资金、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但仍然存在数量少、规模小、与主导产业对接不好的问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突出招商重点,改进招商方法,更好更多地吸收国内外的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当前尤其要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做好吸引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的工作。通过开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专业化分工的合作、企业名牌产品的合作、技术和管理的合作、定点定向劳务输出的合作、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的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
三、努力扩大商品流通,推进城乡流通业协调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我们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进一步推进国内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城乡流通业协调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很多,主要工作有:一是加强市场的规划、管理和调控。通过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明确物流、批发市场(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商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优化商品市场结构和布局,防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二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安全、卫生、诚信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重点抓好食品安全、认证监督、酒类管理等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要把农村商品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加以规划和落实;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解决农民“卖难”问题;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和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四是推进营销组织形式现代化,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五是加强市场运行的监测,随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市场运行信息和分析预测,确保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统筹全局,主动配合,推进同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做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各项工作,“统筹、协调”是关键。它要求商务部门善于统筹全局,协调工作,逐步摸索推动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规律,努力开创商务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也要看到,发展大贸易、开拓大市场、培育大流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机构整合中商务职能划分到多个
部门的现状,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商务部门要从全局谋划商务工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流通领域的管理。例如,制定涵盖整个流通领域的规划;制定有关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规章和政策;大宗商品内外贸分割体制下的协调机制;共同开展对国内外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等等。通过建立工作协商
制度,互通情况,研究对策,协调行动,共同构建我市“大商贸”工作的新格局。
第四篇: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本文就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现状、背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就我国证券行业以及公司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我国证券公司中的问题主要有:1.内部控制的问题。2.证券公司的规模问题。3.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问题。4.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最后,笔者对证券公司的未来前景做出几点构想。
关键词:证券公司 内部控制问题 市场制度 发展构想
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广义的中国证券市场从20世纪70年代末国库券开始发行就有了。而完整的证券市场则从1990年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开业算起,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奠基阶段”、“市场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前十年里,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奠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初步构建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制度框架,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队伍,建立了以证监会为中心的职能部门监管体系,证券公司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一批辐射全国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证券公司。在“市场化阶段”中,证券市场有几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外资投资银行通过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等渠道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案例增加,如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银国际证券的建立。二是,外国投资者进入我国股市,并且对我国股市的炒作加大。三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证券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四是,部分发生严重违规问题券商进入托管、破产清算等风险处置程序。
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我国证券公司的问题:
2.1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证券公司的业务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先天不足,一是证券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二是证券公司缺乏规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国际化为我国证券公司提供了广阔舞台的同时,也使其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充分暴露。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增强,证券公司将面对快速传递的全球性宏观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我国证券公司起步较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更晚,工作重点和注意力过分集中于如何开拓市场,扩大业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证券市场不规范、投机性强,证券业法规、法制建设滞后及业务监管不力的环境中,证券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不惜进行违规操作,根本无视巨大的政策和市场风险。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出在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薄弱上。主要包括:
(1)对风险内部控制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不高。
(2)公司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不好。
(3)外资并购对我国技术进步并不明显。
2.2证券公司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
企业的发展初期都是在追求企业的规模发展,寻求规模效应。证券公司在这方面莫不如此。从最简单的方面来说,证券公司规模越大,其知名度越高,客户越多,获取的佣金收入也越高。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在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和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证券公司在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之中的单项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亿元。证券公司在经营上述业务中的两项以上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亿元。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为防范风险,证券公司在开展业务时,还需缴纳与业务对应的风险资本准备金。
同时较大的资本规模也使证券公司在业务竞争中更具优势。如西方的投资银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保持着合伙制。但由于相关业务,如传统承销的规模不断扩大,其风险己经超出了传统合伙人能承担的范围。所以世界最顶级的投资银行在上世纪末都纷纷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募集资金扩大资本。
我国的证券公司数量较多,近两年维持在106家左右。大部分证券公司的规模较小,例如2007年总资产排名第一的国泰君安是排名最后公司的710倍。尽管在经历了3年综合治理期的整合、增资,以及近2年牛市期间的上市、增发之后,中国的证券公司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际领先投资银行相比仍然偏小。以2007年年报披露的数据为例,A股已上市且国内领先的中信证券其净资产为516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1897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美国高盛公司的净资产为425亿美元,总资产为11198亿美元,约为中信证券的7倍。
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证券公司的数量为106家。通过选取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07年证券公司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证券行业的集中度情况。其中CR1,CR2,CR3。分别为行业排名第1、5、10名的证券公司占整个行业中的比重。
2.3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单一
证券公司业务做为证券公司的基本单位,是证券公司使命与价值的载体,即证券公司要通过其业务来赢利。赢利是证券公司业务的基础驱动力,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企业总面临竞争,此时,证券公司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就要通过差异化、规模发展等来提升公司业务的价值,这个过程就是证券公司业务的优化。可见,金融证券公司的中期目标是优化业务结构,获取竞争优势,从而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个过程中,金融证券公司也会通过业务结构的优化获取业务规模的扩大。
据统计我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一、二级市场,大中型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以下几部分:股票承销、收取佣金、保证金利差、股票自营、其他。如果利润是100%,那么股票承销、收取佣金、股票自营占据利润中的60%,而保证金利差则占据了30%的利润,即证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传统业务——股票的承销、发行或经纪业务,而新型业务——企业并购、理财咨询、基金管理为核心的新型业务不足10%。
我国证券公司绝大部分业务仅限于一级市场的承销、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只有少数证券公司开展了资产管理业务。在金融创新上、金融顾问、项目融资等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
2.4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
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执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极大挫伤了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被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措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由于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
3发展构想
3.1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后不思进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钱”场所,效益下降甚至亏损。1997年有11.8%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小于0.05元,如此低的回报会打击股民参与二级市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股市的扩容。因此,建议对于那些业绩长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部门应给予警告、停牌直至摘牌,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扩容才会有保障。
3.2扩展业务领域,加大业务创新,以创新求发展
证券公司首先要在一、二级市场业务领域进行业务和服务的创新。虽然业务创新本身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常大,但在监管更规范的全流通市场环境下,这一趋势将会日渐明显。近期的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同时证券公司要重视发展其它投资银行业务,扩大营收来源,如企业兼并收购、券商直接投资、企业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业务。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业务上,同时也包括流程和服务上的创新。如网上证券、移动证券、数字电视股票交易等新的交易媒介。通过服务创新、差异化经营,证券公司可以稳定并吸收更多的客户,提高业务量。
3.3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交易风险,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尽快制定《证券法》及与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使证券交易活动的各环节有法可依。同时在法规制定后,严格贯彻执行,加大监管力度,对在证券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一定要严肃查处,对那些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从事严重证券交易违法活动的当事人要给予坚决打击,使我国证券市场尽快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郑振龙等.《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陈共,周升业,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吴侨绥.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的途径分析[Z].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4)袁佳平.中国证券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张志元.关于发展我国投资银行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1997(1): 23~26
(6)周照利.我国证券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第五篇:政治工作创新问题思考
师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问题思考
【摘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来确保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的实现;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通过全面了解国情,激发广大企业员工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宣传动员群众时,要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三者之间关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要切实关注那些处在社会最基层、生活最贫困的群众的困难。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困难群体”,难点也是“困难群体”。
关键词:思想政治创新企业职工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企业面临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那么,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呢笔者认为: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来确保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的实现;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通过全面了解国情,激发广大企业员工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将爱国家、爱企业、爱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振兴企业多做贡献。增强职工自身素质。首先,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就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特征是竞争,优胜劣汰,企业必须经受市场的这种“竞争”的考验。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产品质量高低,发展前途如何,关键又在于人的素质竞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的建立离不开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作用,要根据新时期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职工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的任务、重点和方法,不断培养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产品意识、效益意识,全方位提高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使职工的思想和心态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造就一支开拓、竞争型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树立求真务实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职工队伍内部利益差别也随之扩大,对职工的思想无疑产生较大的冲击,此时,如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时俱进,把住职工思想脉搏,而是一味地讲大道理,不注意为职工释疑解难,及时铲除思想问题的根源,必将导致原有的思想问题还未解决,新的思想问题迭出,由此遏制了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此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为说服教育而说服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会议里、文件中,把正面教育与解决职工 1
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多为职工办好事、实事,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为有位,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要培育创新求知意识。随着体制的转轨,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利化必将日益明显,人们的思想比任何时候都活跃,社会活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老用开会、做报告等习惯办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这说明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条件变化了,任务、内容、途径、办法也要随之变化,要进行必要的创新。企业党组织和政工干部要积极研究变化新情况,打破旧框框,改变思维定势,力求开拓创新。要创新就必须求知。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期,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含量,以科学知识开启心智,给人们以力量。只有新知识、新的思想观念,才能吸引人、说服人。
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企业要积极通过工、青、妇等社团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作用,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激活和调动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积极开展“送温暖”工程活动,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尤其是帮助下岗职工拓展就业空间,创造再就业条件,并尽可能地在物资上给予关心与支持,由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真正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开展寓教于乐的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市场经济开阔了职工的视野和空间。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每位员工无疑是家庭中的一员。因此,思想上的沟通尤为重要。企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职工游览参观,吸取养份,陶冶情操,激发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集体荣誉感和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企业职工队伍。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制定和实施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因势利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创造和谐。在宣传动员群众时,要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三者之间关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要切实关注那些处在社会最基层、生活最贫困的群众的困难。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困难群体”,难点也是“困难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送到他们中去。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这是推行企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即组织体制现代化。而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还要有其它的现代化管理内容,如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方法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
一、要摸清职工的思想动态,以“变”应变
目前,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观念日趋更新,•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这当中很多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崇尚所谓“大款”、“大腕”敛财、挥金的心理有所增长,•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冷落,•在我们厂企业也出现部分干部职工热衷于“下海”“跳槽”“停薪留职”,搞“第二职业”,挣大钱,不安心本职工作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出现,•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提出了一些新课题、新任务。同时也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单凭老经验、老方式单向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的要求。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是什么?•两句话,一是坚持不懈,二是求实创新。•而后者在当今尤为重要,要研究职工思想动态,研究“变”、•适应“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变,在这方面,•国外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些成果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观的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在当今这种新形势下,•我认为关键应该摸清职工的思想需要,•并努力引导和满足他们的高层次需要,而不能让他们一切都向钱看,掉进“钱眼”里,要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安心工作,并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点最为重要,•其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俗话说“群雁高风头雁领”,•他们的的实际行动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在当今形势下,•职工的眼睛比以往更为关注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所以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党员干部应首先做到做好党委的“二传手”,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身形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稳定职工的情绪。几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党政干部行为守则》、《关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等,严禁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另
3外,•我们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群众”等活动,•使每位党员干部都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又处于职工的监督之下。多年来,•我厂的党员干部无一人出现贪污腐败问题,安心本职工作,不为金钱物质诱惑所动,•班子成员之间达到了气顺、言和、心齐,与职工同命运、•共呼吸,稳定了“民心”,受到了职工的拥护和好评。•其二是要不断强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走群众路线,•只有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指导思想,尊重落实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群众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办好企业,•这也是现代化企业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搞惠民政策,让职工干的先让职工知道,•积极鼓励职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如内部改革方面,我们在充分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率先推行了“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三项制度改革,我们还建立了厂、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制度,•职代会建立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财务监督、代表提案等专门委员会,•使每位职工都能充分行使主人翁责任、操主人心、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合力,•保证了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二、要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既给予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机遇,•也使每一个企业都同样面临破产、倒闭的威胁。我们厂企业虽然受产品的特殊性影响,遭受的“风浪”要小一些,•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营机制的转变,棉花走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不树立起优秀、鲜明的形象,•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
所谓现代企业形象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企业外貌、综合实力形象与企业精神风貌,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管理水平、环境设施、技术装备、企业文化、企业信誉、•人才阵容、企业知名度等。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吸引职工、感召职工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职工不仅有挣钱满足生活的需要,更有荣誉感的需要,•所以我们认为现代企业形象的树立是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的。建厂初期,•我们就提出“走现代化企业发展道路,建设一流的企业”的总要求,三十年来,我们一直遵循这一原则,各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注重把全体职工的思想、抱负、信誉同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职工们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观念,以此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如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我们先后开展了“企业精神研讨”活动、“我为企业献一计”活动、“忆厂史、讲勤俭、•比奉献”活动等,使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日趋统一,•精神日益振奋,干劲不断增强,群体意识不断强化。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搞活企业,以人为本,•这是树立优秀企业形象的重要内涵,没有高素质的员工,•不可能造就高标准的现代化企业,所以企业不断要用人,•还要在实践中育人,不能等、靠“飞来能将”,•更不能重用不重育,•必须对职工坚持不懈地进行“现代化思想认识”“现代化体制管理”“现代化装备水平”“现代化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这是增强企业经济动力的长期措施。为此,为我们完善了管理体制,厂成立了职教领导小组,•设立了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了各项教育制度和职工教育档案,以及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持证上岗等制度,利用自培、委培、代培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自己的人才,使企业时时充溢着旺盛向上的强劲发展势头。
三、要注重感情效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软件”与“硬件”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通过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达到激励人、塑造人的目的。一方面要及时教育和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对待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经常注意做好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的工作,•以保证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在实践中,•认为要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就是要努力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几年来,我们先后投资,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作业环境,•先后改善了职工食堂、卫生室、•办公室配备了电脑,解决了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同时,•我们还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设立了职工之家、职工俱乐部、图书室、娱乐室、•卡拉OK等娱乐设施,从而陶冶了职工情操,使职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软件”,•就是增加对职工的感情投入,做职工群众的朋友。这样才能与职工建立深厚的感情,得到群众的信任、5拥护和尊敬。•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职工家里发生火灾、工会马上组织捐款捐物;每年及时为受灾和贫困山区捐款捐物;厂党总支建立了走访、慰问制度,•定期对伤残职工和离退休及生活困难职工进行走访和慰问等,实践证明,•这种情感的教育方式,比命令式或处罚式的要有效得多,正是由于这些工作的加强,使领导干部与职工的心贴近了,•感情加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增强了。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不仅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装备,•更需要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不但是经济技术指标的领先,•还必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先,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沿着稳定、•高效、富有活力的轨道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