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对照手法在考研写作中的运用
谈对照手法在考研写作中的运用
修辞格不是一个语法概念,而是文字处理的手法,指为增强表达效果而使用的一些修饰手法。在备考考研英语写作时,考生多注重复习语法和单词,对修辞格的学习和准备却常常不足,写出的文章大多结构千篇一律,内容单调乏味,句式缺乏灵动,往往是意思上表达清楚了,读起来总是缺少些“文化”气息。想摆脱模板,学习修辞格就显得十分重要。
有些读者可能认为,修辞格属于较为高级的写作手法,在应试写作的准备过程中没有必要深究。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从词义修辞而言,考生的确不必学习明喻、暗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音韵修辞而言,头韵、尾韵涉及选词和音韵的配合,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结构修辞考虑,就会发现修辞格并非不可准备,掌握得好,还会成为有利的增分亮点。
如果从结构修辞角度着手学习,该从何处学起呢?笔者认为,从对照(antithesis)手法学起较为合理。原因有二:其一,对照手法从句子结构的布局考虑词汇,这对于语法基础相对较为扎实的考生而言,易于掌握;其二,结构修辞格手法除了对照手法,还有排比(parallelism)、渐进(climax)、突降(anticlimax)、反复(repetition)等,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学习思路,也应该先学习对照手法,然后再学习其他方法。
下面笔者分别从表现形式、分类和应用三个方面为考生介绍一下对照手法及其在考研写作中的运用。
什么是对照
单词antithesis源自希腊语antitithenai,意为“相反”,即将意义相反的词语放在对称结构中,形成对比和反差。作为写作中常用的一种结构修辞格,对照手法在英语诗歌、演讲、谚语中使用得十分频繁。例如:“I,(Groom’s Name),take thee,(Bride’s Name),to be my wedded wife,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for better for worse,for richer for poorer,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to love and to cherish,till death do us part,according to God’s ordinance;and thereto I pledge thee my troth.”
这段话为英美国家教堂婚礼中的结婚誓言,新郎立下誓言,表示对爱情和婚姻的珍重以及白头偕老的决心。在此段誓言中,共有三次使用对照手法:better/worse、richer/poorer、in sickness/in health。前两次用形容词比较级形成对照,最后一次用短语形成对照,在教堂庄重肃穆的气氛烘托下,这段誓言显得语气庄重,态度诚恳,感情真挚。
对照手法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不乏名段,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是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中的开场白:“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age of wisdom,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we had nothing before us,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双城记》的写作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处在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尖锐对立。在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社会各界呼唤社会变革,这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基调。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查尔斯?狄更斯只用七个对照句就将其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句中best/worst、age of wisdom/age of foolishness、epoch of belief/epoch of incredulity、season of Light/season of Darkness、spring of hope/winter of despair等使用了对照手法,使得句子的语气由舒缓转为紧促,读来一气呵成,可谓对照手法的极致。
对照手法的一些特点可供考研英语考生写作时借鉴。选词时,考生可以通过选择形容词、名词、短语或事物对立面使句子前后形成反差对比,以突出主题。当形容词形成对照时,名词的特性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主语名词的特点就显得十分鲜明;当短语形成对照时,可以使前后两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语义更加明确;当一物的两面对照时,事物的对立矛盾会更加突出,从而使主题显得非常鲜明。
对照手法的种类
如上文所述,在考研英语写作中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照手法可分为三类:词汇和词汇对照、短语和短语对照、一物的两面对照。考生经过平时的练习完全可以掌握这些对照手法。
词汇和词汇对照
英文写作最基本的单位是词汇,写作时考生可以通过使用形容词或名词使句子内部形成对比。选词时,不用选取大词、难词,但要注意使句子在结构上保持对称,语义上形成反差。这样一来,即使用简单的词汇,也能写出不错的句子。
场景描述:一朵鲜花在温室中绽放,在风雨中死去。(2003年考研英语写作真题)
一般写法:A fresh flower is blooming in a greenhouse.But it is dying in the heavy rain and strong wind.对照写法:A tiny flower is blooming in a large greenhouse.However,the delicate plant is withering in a violent storm.分析:两种写法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一般写法的用词准确,意思表达也较清楚,但是对照写法在表意之外,还使用了两对形容词:tiny/large、delicate/violent。这样一来,句子结构平行对称,语义形成对比反差,突出了花朵生命力脆弱的特点。
短语和短语对照
短语与短语对照的种类很多,考生可通过使用意思相对立的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让句子前后意思形成对照。
场景描述:很多年轻人愿意和别人通过网络聊天,却不愿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2009年考研英语写作真题)
一般写法:Many youngsters chat via Internet,but they are not 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ace to face.对照写法:Many youngsters are only ready to chat via Internet,but somewhat reluctant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ace to face.分析:两种写法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对照写法使用对照短语ready to与reluctant to后,就突出了“喜欢通过网络聊天”与“不愿当面沟通”之间的反差。
一物的两面对照
如果写作的对象涉及某一事物的对立两面,考生就可以选取意义相反的词汇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主题就能显得更突出。
例:团结起来我们就无往不胜,而一旦分裂,我们就会无所作为。(选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词)
一般写法:If we work together,we can win the victory.But if we separate,we can do nothing at all.对照写法:United,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 in a host of co-operative ventures.Divided,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 to meet a powerful challenge.分析:上述两个写法中,一般写法使用规范的句子结构,语义清晰,但是看不出结构和修辞上的考究。相比之下,对照写法使united和divided在语义上形成反差,然后用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和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形成句式对称,写作效果明显好于前者。
如何将对照手法用于写作
考生在了解了对照手法的定义和分类后,该如何将其得心应手地运用到写作中,为自己的作文增分添彩呢?笔者主要为考生推荐两种掌握对照手法的方法。
熟悉写作题材,多背警句
如果将对照手法的应用局限于文学写作,那么学习起来一定是既耗时费力也缺乏实用性。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考试写作题材入手,就会发现很多精彩的句子都包含对照手法。这种情况下,如果从题材入手,积攒警句,便是最为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例如,写作题材中涉及爱心话题时,考生可以使用“Take little,give much”(少索取、多奉献)这样的警句,将其放于语段尾部,突出文章主题。在爱心话题中,还有其他类似写法,如下所示。
All for one,one for all.(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A heart full of love is a light of hope.The darker where it is,the brighter it looks.(爱心是一盏灯,越黑暗的地方越明亮。)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爱是不喜不义,只喜真理。)
当涉及生活观念、教育、价值观等话题的写作时,也会经常用到对照手法。例如:
教育话题:Achievement is found on diligence and wasted upon recklessness.(业精于勤,荒于嬉。)
合作话题:Separated we fall,united we stand.(家不和,国不立。)
人生价值观:Success is not final.Failure is not fatal.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成功无极限,失败不致命,勇气才重要。)
看到这些句子时,考生不能只识别出句子中使用了对照手法,还要背诵、默写和仿写,才能最终将其为己所用。
积累一些可用于对照手法的结构
写作只靠背好词好句是不够的,还要领悟其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句式结构,有意识地将对照手法用于句子结构中,逐渐学会套写。接下来笔者为考生介绍几个可以用于对照的结构。
结构1:instead of和rather than
初学英语的考生容易将instead of的意思理解为“代替”,这的确是instead of的基本含义,但是如此一来就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该词的另一个意思“而不是”。事实上,instead of作为短语介词,其后所接的名词或动名词的意思常与主句谓语动词的意思相反。
例1:Instead of slowing down his paces,the youngster rushes forward towards the finish line.(年轻人没有放慢脚步,而是奋力冲向终点。)
例2:Instead of yielding to despair and pessimism,these youngsters never abandon hope and optimism,even though there is a road full of thorns ahead.(这些年轻人没有屈从于悲观失望,始终保持乐观和信心,尽管前方荆棘丛生。)
与instead of相似,rather than作为介词结构使用时,也可以用于对照手法,而不是仅仅将其理解为“宁愿”。它与instead of的不同在于,instead of后面一般是接doing sth.,而rather than后面通常是接do sth.。
结构2:“… ready to … but somewhat reluctant to …”结构
此类结构中的ready to和reluctant to已形成语义反差,考生只需将动词词组填入其中即可,属于好套用的类型。
例:They are always ready to defend their own benefits,but somewhat reluctant to extend their helping hand towards others.(他们只愿意维护自身利益,不愿意帮助他人。)
在上述的例句中,由于插入了“ready to … but somewhat reluctant to …”这个结构,使得defend their own benefits和extend their helping hand顺畅地连接在了一起。而换到另一个写作题材时,考生只需将上述结构中省略号处的短语替换即可,这样就能从一个写作题材转换到另一个题材,逐渐学会自己构筑句子结构和选词造句。
结构3:用“Without … we cannot … But with … we never lack …”写一个事物的两面
这种结构有点像文字游戏,cannot是否定结构,而never lack是双重否定结构表肯定,虽然句子结构简洁,但却强调了主题。
例:Without self-confidence,we cannot have hope.But with self-confidence,we never lack hope.(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但是有了信心,就从不缺少希望。)
在上述例句中,self-confidence和hope都是重复用词,但是由于谓语动词意思相反,主题反而得到强调。句型虽然简单,但是语义坚决,中心词明确。这种句型放在全文之尾,可以明显提升写作效果。
第二篇: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学习运用象征手法写作
—读课文 学写作
宜章三中
黄武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写法的特点;
2.能运用象征手法丰富文章主题的内涵。重点难点:
能运用象征手法丰富文章主题的内涵。学习步骤:
一、作文指导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作为构思现代技巧之一,象征手法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升华主题。
升华主题,是写作过程中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提高主旨意义的重要一环。唐代孙樵在《与友人论文书》中说:“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后为工。”只有主题深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引导读者领略美的旨趣。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高尔基的《海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文章从头至尾都在渲染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压抑的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海燕”却在“自由的高傲的飞翔”。更有“海鸥|“海鸭”“企鹅”的胆怯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海燕”勇敢、乐观、自信的特点和不惧暴风雨的万丈豪情。这样人们自然而然会由海燕的这些特点联想到同样勇敢、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于是,通过象征的手法,就把对海燕的赞美变成了对无产阶级战士不惧风暴的乐观与豪情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提升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二)含蓄现美。
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是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比如描写和平鸽,作者用意不在鸽子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和平的意义。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意在言外,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象征手法呢?
一种情况是,生活里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又有深刻的意义,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这时不妨用象征手法。比如,鲁迅的《雪》,作者以雪树为象征,通过将南国的雪与北国的雪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北国的雪孤独而执着的特点,深刻的阐述了作者对革命的理解与坚守。文章深入浅出,寄意深远。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于是便采用象征手法。如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写到夏瑜坟上的花圈,就是作者当时不直说的内容:虽然夏瑜死了,但自有怀念他的同志会接替他把斗争继续下去。夏瑜坟上添个花圈,象征革命的力量是扼杀不了的。这是鲁迅有意识地“听将令”的结果。
由此可见,作文构思技巧中的象征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能使你的文章意味深长。那运用象征有哪些要求呢?
(一)立意要明确。有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二)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高尔基正是着力描绘海燕的动作、声音,通过环境的正面渲染与海鸥、海鸭、企鹅的侧面衬托塑造了海燕自信乐观敢于拼搏的形象。
(三)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正是由于对海燕“勇敢”“高傲”的描绘,以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热情呼唤,这些恰是生活中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真实写照,因此海燕与无产阶级战士这二者便产生了契机,海燕才象征了勇敢乐观无所畏惧的无产阶级战士,尤其象征了自信乐观敢于拼搏的万丈豪情。
二、学写象征类作文。
1、明确本义、象征义
2、拓展思路
方法:联想、想象
角度:自 然 界——有形
人类社会(阅读实践)——无形
三、以“赞
”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作文,500字以上。
第三篇:请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
请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
《记难忘的一件事》
上一周,我整个一星期都郁郁寡欢,那次落选让我伤心欲“绝”。
事情发生在上周二。那天的晨会课,班主任提出了我近期最为关注的事情——班长的候选事宜。当老师问起“谁想去竞选?”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接着是激动人心的投票,对于与我一起竞选的另外两位同学,我认为我的胜出没什么问题。可我高估自己了,我输了,她赢了。我十分钟沉默。呆呆地坐着,静静地想着,苦苦地忍着„„ 接下来,那班长候选的板报、广播,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着我的心„„
上面的片段是倒叙的一种类型,先写出结局,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何运用倒叙手法来构思作文呢?
1、可以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开头叙述描写。
【举例】今天早晨,在水东街上,一位初中生正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迅速地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品读】例文的叙述之所以说精彩,是因为它设置了一个悬念,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小作者把这一精彩的部分放在作文开头,自然引出了对过去事件的回忆。
2、可以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叙述事件的过程。
【举例】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品读】“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是事件的结果,小作者把这个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很自然地引出对这枚胸针由来的一段往事的回忆。
3、可以把整个事件中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叙述。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夹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这用着力的双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
【品读】小作者的意图是通过以骑三轮车为职业的妈妈每天起早摸黑地对家庭的付出,表现母爱的伟大。例文中妈妈修三轮车的片段无疑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部分,小作者把这样的部分提到了文章的开头进行叙述、描写,顺里成章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4、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
如:以上例文,在倒叙和顺叙的转换之处,很清楚地交代了“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等的事件的起点。
第四篇:浅谈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情感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积极进行思维的主要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兴趣。”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情感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为此我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出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胆尝试夸张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接受效果、情感体验、教师素养等几个方面浅谈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夸张
英语教学
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优化教学过程作出要求:“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英语属于启蒙教育,怎样才能尽可能长时间地吸引孩子参与英语学习呢?心理学家认为:某些刺激偏离周围环境或偏离人们的预期效果时,会使人们产生新颖感、独特感和惊奇感,这种能引起差异的刺激会很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力,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好奇好动的天性使他们的眼光总是追寻不同寻常的事物。由此,让夸张手法走进小学英语课堂,是改变传统的语言文字教学模式有效途径。
夸张手法是文艺创作中为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而采用的一种手法,其原本意思是:夸大,过甚其辞,指为了启发听者、读者、观众们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表达的力度,用夸大的言辞、动作、情景等来形容事物。其特点是诙谐、幽默、直观易懂,引人入胜。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所以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一、夸张手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特性显示,凡是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比较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颖和刺激的艺术效果,都会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例如在进行小学英语沪教版第一册(三年级起始)module2的教学中,教学单词“ long ,short, tall, short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横线,其中一条贯穿整个黑板,而另一条只有粉笔的长度,此画一出,学生都对它议论纷纷,兴味昂然。教师抓住时机,用贴切的语气带领学生学习:“ long, long, long, it’s so long.short, short, short, it’s so short.”在接着学习chant时,和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学生边诵读句子,边配上夸张的动作,学生们为了表现出long 和short,以及tall 和short的区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将肢体动作表现到极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类似“长”与“短”,“矮”与“高”悬殊的情景出现,学生就会脱口而出:it's so long/ short/tall!这种独特的效果,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符合小学生自身那些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二、夸张手法能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易懂 有人统计,在两个人的交谈中,35%的信息由语言交流方式传递,而65%的信息是由非语言方式传递的。例如教“ fly”时,教师可以边说边张开双臂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再如教“sing”时,右手握拳对着自己的口模仿唱歌的动作;教“sleep”时,闭上眼睛,双手合掌放在头的一侧做出睡觉的样子;教“smile”时,把嘴角微微一扬做出微笑的样子;教“sad”时,把嘴角垂下做出伤心的样子。这些都只是单一的动作或表情,我们还可以把手势、姿势、神态结合起来,教一些词语或句子。如教“heavy”时,教师背着一个装满书的大书包并作出非常吃力的样子说:“my school bag is heavy!” 自身再配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语调让学生增强语感。通过夸张的动作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也来表演一下,学生把“heavy”表演的惟妙惟肖,有的同学用驼着背来表演书包的重,有的用因背不动而沿着墙步履蹒跚地走来表现出书包的重。学生在夸张的表演中,通过耳听眼看、边说边做等多种途径接受信息,不仅学得很开心,而且能很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词语或句子。
三、夸张手法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记忆 小学生学习英语普遍面临着一个遗忘率高的问题,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的英语课时较少,小学生日常能接触英语机会不多,所学英语知识的复习机会少,使所学英语知识无法得到必要的强化。二是小学生自觉性较差,课后又缺少必要的督促和辅导。
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地联系起来,夸张手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复、深入浅出地运用,能满足学生想获得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持续。例如,在教授11到20数字的时候,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母鸡,下了3个鸡蛋,然后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在鸡蛋旁边用简笔画又勾勒出8个鸡蛋,再让同学们睁开眼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数出鸡蛋的数量。同学们一个个瞪大眼睛,集中注意力在数鸡蛋,争先恐后的猜着母鸡下了几个蛋。这一活动中夸张手法的运用,活化了教学内容,既复习了10以内的英语数字, 又自然的过度到了新知识,把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高、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四、夸张手法能够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夸张手法营造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求知热情得到尊重,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更喜欢与教师共同创造合作,学习兴趣也得到加强和稳定。例如单词cool的教学,记得在网上看的过这样一堂课,一上课的男教师设计了一连串的动作:甩头发,捋头发,叉腰,一个活灵活现的帅哥出现在学生面前——am I cool? ——cool!学生异口同声答到。接着,全班学生在该教师“act cool.”的指令下,“
1、2,cool.”千姿百态、富有童趣又略显前卫的动作展现了出来。这种“带着声音的动作”使学生“看了过瘾、说得过瘾、做得过瘾”。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们也兴奋地动了起来。创设这种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形式,会呈现出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它更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拓展了学习、体验、交流英语知识的环境空间。
五、夸张手法对教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夸张手法的积极作用,就要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备夸张手法运用时所需要的艺术表现能力;其次,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细心分析,认真研究,从中挖掘出有趣且耐人寻味的因素,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编排。教师还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自己平时留心积累,大胆改革和创新,对夸张手法不但要敢于运用,而且还要善于运用。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对英语教学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夸张手法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适当运用夸张手法都会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这种方法容易操作,使用范围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英语教学手法,值得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力提倡。
第五篇:文章中的写作手法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题,是阅读写作中我们经常失分的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什么是写作手法、什么是表现手法不清楚,不明白,因而在做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今把各种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罗列到下面。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作用也附到后面,供大家参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
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表现手法:
1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1。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2。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3。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4.衬托 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1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1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17.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9.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20.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21.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2.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24.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25.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26.意境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