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长春市委关于建立村党组织书记长效管理机制意见(2010.10.20日最后定稿)
中共长春市委
关于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
长发[2011]44号(2011年10月20日)
为进一步落实中组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围绕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职责,形成岗位有明确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长效管理机制。现就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选拔使用机制,拓宽村党组织书记发展空间
1、明确选拔任用标准。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主要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 1 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本村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也可以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采用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组织,从中择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提倡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
2、拓宽发展使用空间。村党组织书记提拔使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联动公选。在市县组织的联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拿出一定数量的乡镇副职岗位,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公开选拔。选拔到乡镇副职领导岗位的村党组织书记,占乡镇领导职数。(2)公开选聘。以县(市)区、开发区为单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公开选聘乡镇副职领导干部。本着突出岗位特点、干什么考什么、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合理设臵笔试、面试、考核的权重比例。选聘到乡镇副职领导岗位的村党组织书记,不占乡镇领导职数,工资待遇由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列支,参照乡镇副职领导干部标准和规定确定。(3)考选乡镇公务员。按照全省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政策要求,对符合报考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参加公务员考试。录用后原则上可以兼任村党组织书记。(4)选聘乡镇事业编人员。对任职时间较长、贡献特别突出、党员群众认可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县(市)区、开发区可选聘为乡镇事业编人员,工资待遇由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列支。(5)选用给予副乡级工资待遇。对获得吉林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长春市“十佳” 2 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的,按副乡级工资标准给予补贴,工资待遇由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列支,参照乡镇副职领导干部标准和有关规定确定。
3、培养乡镇后备人才。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培养选拔乡镇后备干部,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乡镇后备干部。每个乡镇党委原则上有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党委委员。
二、完善待遇增长机制,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
4、合理确定工作报酬。按照大、中、小村不同规模,从2011年起,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8万元、6.4万元和6万元。省里规定,省财政每年为每个行政村增加转移支付资金1.8万元,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每年要为每个行政村增加匹配资金1.2万元。各地在新增加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中,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
5、实行“三项补贴”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推行职务补贴+绩效补贴+创收奖励补贴的“三项补贴”制度。(1)职务补贴。从省财政增加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保证每年每名村党组织书记职务补贴达到1.2万元,统一由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划拨以银行卡(折)的形式按月发放,每月发放不少于600元,全年按月发放总计7200元,剩余4800元作为浮动,根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根据档次类别年底一次性发放。(2)3 绩效补贴。从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匹配增加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按照全年每名村党组织书记不低于3000元标准,乡镇根据工作绩效进行差异性补贴。(3)创收奖励补贴。从乡镇增收或村集体经济创收中安排,根据全市乡镇状况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差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6、集中办理养老保险。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对已经集中办理养老保险的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市)区、开发区承担的补贴部分要及时足额缴存;对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要在当年内给予集中办理养老保险。对连续任职10年以上、没有享受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且正常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市)区、开发区确定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村党组织书记养老保险、离任村党组织书记生活补贴日常管理,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开发区党办具体负责。
三、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促进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
7、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村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好以下职责:(1)推动科学发展。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富民强村路子,大力发展致富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带领农民致富。大力推广党群经济联合体、党员生产合作社、“支部+公司(协会)”、“三会一组”、党员人才联合会、“合作社党支部+创业园”等富民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3)密切联系群 4 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做好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4)维护农村稳定。组织开展有益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时化解和处理各种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加强组织建设。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和村党组织“升级晋位”活动,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8、设定绩效考评目标。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根据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职责任务,围绕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公益事业、村屯和谐稳定、村党组织建设等确定年度工作目标,报乡镇党委审核同意后向党员群众公开作出承诺。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年度工作目标“百分制”考评。各地可根据实际设定分值,设定加分项目、减分项目或“一票否决”项目。根据村党组织书记履行职责情况,兑现工作报酬及奖励。
9、确定绩效考评办法。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平时进行日常检查和抽查;对重点工作任务和致富项目推进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对全年确定的岗位工作目标,组织开展“双述评”,村党组织书记每年向乡镇党委会进行述职、向党员群众大会述职,由乡镇党委进行年终考评、党员群众进行民主评议。根据日常检查、季度督查和年度考评情况,乡镇党委按总分多少由高至低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职 5 情况进行排序。
10、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实行划档分类管理,乡镇根据考评排序结果,把村党组织书记完成工作情况划分成一、二、三个档次类别,各类别分别占本乡镇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25%、60%、15%。根据村党组织书记划档类别,采取差异化管理形式,与工作报酬挂钩,年底一次性兑现职务补贴浮动部分、绩效补贴和创收奖励补贴,全年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第一档次类别2万元左右、第二档次类别1.5万元左右、第三档次类别1万元左右。每年按村党组织书记划档类别缴存养老保险由政府承担的补贴部分。
四、完善有序流动机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双重管理
11、划定县乡管理职责。实行县乡双重管理,按照县(市)区委组织部、开发区党办重点“管人”、乡镇党委侧重“管事”的原则,把村党组织书记任免权限上划到县(市)区委组织部、开发区党工委(村党组织换届时,按照换届选举有关规定执行),乡镇党委负责村党组织书记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需事先以乡镇党委文件形式向县(市)区委组织部、开发区党工委提出请示,说明调整理由、调整方式和调整时间;县乡成立联合考察组,对村党组织书记人选进行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和组织考察;乡镇党委根据考察情况集体讨论确定拟任人选,并上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开发区党工委;经县(市)区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开发区党 工委会研究同意后下发书面批复,由乡镇党委履行任职手续。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公示制度。县(市)区委组织部、开发区党办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备案管理。
12、执行廉洁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禁止在村级组织选举中拉票贿选、破坏选举,禁止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独断专行、以权谋私,禁止在村级事务管理中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禁止在村级事务监督中弄虚作假、逃避监督。健全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实行廉政承诺制度。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
13、加大组织调整力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连续2年被划定为第三档次类别的村党组织书记,视情况进行问责、诫勉谈话和组织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村党组织书记,一律撤销职务,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涉及办理养老保险由政府承担的补贴部分要全额缴回。
五、完善激励关怀机制,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声望
14、大力培育“项目支书”。着眼于提高能力素质和工作本领,市里每年组织10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域外发达地区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中落实致富项目,增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每年组织100名薄弱村党组织书记到标兵村进行“体验 式”学习培训,实行以强带弱。对没有达到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参加高等院校学历教育。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经费,由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承担。
15、定期开展评比表彰。市里每两年开展一次长春市“十佳”村党组织书记评比表彰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百名“项目支书”评选活动。注重培养选树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加大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宣传力度,各地也要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16、不断提高政治待遇。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要把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人选,力争使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的比例达到10%以上。
17、积极开展党内关爱。真正关心、真心爱护村党组织书记,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获得吉林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长春市“十佳”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的,市里定期组织免费体检;其他村党组织书记由各县(市)区、开发区每3年组织一次免费体检。
六、完善组织保障机制,确保村党组织书记管好抓实
18、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各地要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党(工)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研究制定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的具体规划和目标管理实施细则,细化具体措施和办法。要把村 8 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县(市)区、开发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工作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考核评比的主要依据。乡镇党委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乡镇党委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组织实施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每年要对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核情况形成专题报告逐级上报。
19、提供政策经费保障。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从政策、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20、切实搞好协调配合。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人社、编委、财政、民政、社保、审计、农业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落实。
第二篇:关于建立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
(2009年10月24日)
为巩固我县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成果,坚决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建立预防和治理违法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违法建设“发现得了、拆除得掉、控制得住”,根据《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查处违法建设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办法的暂行规定》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建立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使查处违法建设“预防、发现、制止、报告、拆除、查处”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运行轨道。对已发生的违法建设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区别性质、情节,依法予以查处;对正在发生的违法建设,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拆除,杜绝违法建设增量,最终实现全县无违法建设的目标。
二、违法建设的认定
违法建设是指在城镇规划区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规划部门批准,或不按批准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违法建设:
(一)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二)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工程位置、功能、层数、标高、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和建筑造型以及其他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三)未经批准或未按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四)其他违反土地管理及城乡规划进行的建设。
三、工作职责
村(居、社区):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社区)委员会主任为辖区第一责任人,村(居、社区)包组干部为具体责任人,村民组长为直接责任人。村(居、社区)应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的原则,将所辖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确定网格责任人,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网格责任人要及时发现、制止、报告本网格内的违法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为辖区内查处违法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辖区内产生的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及时拆除。
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已发生的违法建设,根据不同性质、情节依法予以查处;接受群众举报,并及时登记、核实,拿出具体处理意见;对群众自拆、责任主体单位拆除确有困难的,在责任主体单位组织强拆时,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予以支持配合。
县规划局:从严进行规划审批,切实做好批后管理,加强对批后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接受群众举报并进行登记、核实,及时将发现的违法建设情况函告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需要界定的违法建设及时进行界定。
县国土资源局:严格履行用地审核审批程序,对非法占用土地进行建房、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立案查处,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
县房地产管理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程序颁发房产证;在拆迁时,坚持对违法建设按“不予补偿”原则进行裁决。
县工商局:对在违法建设的建筑物内从事经营活动的,一律不得颁发营业执照;对已领发营业执照的,尽快给予撤销。
县建设局:违法建设的雨、污排水不得接入市政公共网络;对违法建设不得供水,已供水的在接到相关部门的停水通知后要立即停水。
肥东供电公司:对违法建设不得供电,已供电的要解除合同,尽快停电。县公安局:做好强制拆除违法建设的治安保障工作,集中警力维护强拆现场秩序,保证拆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有力地打击暴力抗法行为。
县法院、检察院:在查处违法建设中,对涉嫌犯罪的,要快速立案侦查、审结,从重、从快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县信访局:对查处违法建设中的信访问题要耐心解释、说服并做好化解工作。县委宣传部:要督促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监督作用,对违法建设要及时曝光,始终保持查处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
四、工作措施
(一)适时召开查处违法建设联席会议,统一协调全县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各乡镇、开发园区也要建立相应机制,并通过授权、委托等形式赋予相关乡镇、开发园区规划监察权和行政执法权。
(二)乡镇(开发园区)、村(居、社区)在辖区内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全覆盖”要求,对辖区进行网格化划分,不留空白区域。对网格进行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管理,责任人负责及时发现、制止、上报责任区内的违法建设。对瞒报、拒报从而导致新的违法建设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制止的,对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撤职或解聘。
(三)违法建设拆除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协助、支持,县直其他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拆除的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强制拆除违法建设所发生的费用,由违法建设当事人承担;同时,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公开曝光。
(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居)组干部参与违法建设或非法买卖土地建房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阻挠、干涉执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相关责任单位在接到责任人报告后,应积极履行职责,组织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没有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力,造成违法建设发生的,或发现违法建设未及时拆除产生社会影响的,将依法依纪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责任。
(六)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县规划局应当及时将规划审批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要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鼓励群众举报违法建设。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违法建设要及时曝光。举报电话: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7758609,县长热线12345。
(七)严格奖惩。实行目标管理,把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政府每年与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签订责任书,年终考核兑现奖惩。乡镇、开发园区与村(居、社区)签订责任书,实行考评。
第三篇: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
(常政发〔2008〕94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就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紧迫感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自觉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增强建立安全
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强化“两个责任”的重要举措。建立和完善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生产管理。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到主动、由局部到整体、由短期行为到长期效果转变的必要手段和重大措施。
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需要。基层基础是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关键,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基石。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就是要把安全生产监管的网络覆盖到基层一线,安全生产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作业现场,强化基础,管住源头,努力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二、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的约束机制
1.建立法定代表人安全承诺制度。要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为重点,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向政府和社会作出安全生产承诺,并签署承诺书。监管部门要根据承诺的内容,逐条逐项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凡未按承诺内容履行责任的企业,采取“安全警示告知”、“约谈告诫”、“公开曝光”等措施,要求企业加强管理和投入,切实承担责任,把书面的承诺变成实际的行动。对违反法律、拒不履责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依法予以处罚;对发生死亡事故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实把“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落到实处,促进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恪守承诺、诚信履责,推
动企业形成自我约束的长效管理机制。
2.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岗位、车间(分厂)、公司(工厂)三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定期进行自查自纠,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一患一档制”、“挂牌整改制”、“责任追究制”。对瞒报安全隐患或隐患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实施处罚,决不姑息养患。要实行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隐患排查治理督
办制度,建立隐患监督不力“责任倒查”制,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走过场。
3.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为建立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要按照国家财政部、安监总局颁发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全市高危行业企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安全生产费用由企业在规定限期内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实行安全生
产费用提取使用报告制度。安监部门进行核查,对未按规定提取或者发现虚提、虚报的,依
法予以查处。
4.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根据财政部、安监总局、人民银行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对非煤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依法存储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应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合理确定,由职能部门督促相
关行业、企业按规定标准足额存储,全力提高企业防范事故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
5.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把好“设立关”、“设计关”和“验收关”。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和企业,不审查通过,从源头上彻底杜绝不安全因素。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通过整改仍达不到
要求的企业和项目,要依法予以停业整顿或关闭。
三、创新监管模式,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长效管理的实际效果
1.实施标准化管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核。本着“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加快推进”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非煤矿山、冶金、建筑、交通运输、机械、电力、建材等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定标准,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手册》,建立健全各行业企业、各环节、各岗位安全工作标准,开展安全评估,规范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要采取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授牌表彰,给予适当奖励,并向社会公布。对安全生产未达标的企业,择时公布企业名单,挂牌督促整改。通过开展安全生产达标
工作,努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实施规范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实施危化品生产企业“红、橙、黄”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对所有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企业安全状况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为安全生产条件好的企业,重点抓好巩固提高;二级为一般企业,重点抓好提升晋级;三级为较差企业,重点抓好整改落实;四级为未达标企业,要重点抓好停产停业整顿。对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依法关闭。要建立企业分类管理升降级制度,级别低的企业经过整改、重新评估、验收合格后予以升级;级别高的企业在检查中发现较多事故隐患或发生事故的要予以降级。要加强零星小企业、租赁企业的评估分类,做到一个不漏,消灭盲区。通过实行分级分类监管,逐步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规范化。
3.实施网格化管理。为积极探索和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无缝隙、全覆盖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在全市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各辖市(区)要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以乡镇(街道)为块、以部门为条,在乡镇(街道)以村委(社区)为单元的安全监管责任区。编制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地图,明确标识各安全管理责任区、相关负责人、责任单位和重点监控企业分布等。要建立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对网格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不间断的综合监督管理。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督促责任单位整改,直至隐患消除,不
留“死角”和“盲点”,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检查的覆盖率和实际效果。
4.实施数字化管理。按照“反应迅速、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支撑有力”的建设目标,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逐步形成重点监控对象安全生产基础情况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伤亡事故档
案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调度与统计数据库。二是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平台。对重点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逐步完善市、辖市(区)两级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网络体系。三是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市、辖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间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并实现联网,及时、准确地传送安全生产信息,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全市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保障体系。四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包括应急预案和有关信息,使之成为市应急指挥中心的支持系统。
四、健全保障体系,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1.建立完善政府及部门责任考核体系。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关于在全市推行“一岗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各辖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领导职责。按照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根据市政府制定的考评办法,加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力度,并把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作为考核重点,提高考评分值。加大目标管理考核频次,对各辖市(区)和有关部门采取每月随机抽查、季度分析点评、年终综合考评的方式进行,点评和考评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
核奖惩制度。
2.建立完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各地要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健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确保机构、人员、经费、装备、制度落到实处,形成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努力构建“横向
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组织网络体系。
3.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社会宣传教育体系。一是建立舆论宣传和公众监督机制。要紧紧围绕全市安全生产大局和工作重点,及时准确、公正客观地向社会发布安全生产信息,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先进经验;公开曝光隐患严重、管理不善并导致事故的典型案例和违法行为。在新闻媒体上开办安全生产宣传栏目,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常识,逐步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公民普法教育范围,纳入干部教育五年培训规划之中,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二是建立安全生产考培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培训、考培分离”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安全生产培训网络。积极探索专业培训与社会化培训相结合、法定职能和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培训体系,落实考培分离,确保培训质量。三是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为适应全年百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和全市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按照省、市“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要求,认真抓好以安全法制、安全诚信、安全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安全生产科技和管理人
才,为全市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智力和人才支撑。
4.建立完善多渠道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安全生产投入政策,加大对公共安全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全市各行业要努力弥补安全欠帐,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装备水平,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
全。
5.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整合市、辖市(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源,尽快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完善预案和措施。企业必须加强事故前预警、事故中响应和事故后处置与恢复的能力,制订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对专项预案进行演练,确保应急救援预案的可靠性,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组的技术指导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强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强企业,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高危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和演练,逐步提高应急处置、抢险和救援能力。
发布部门:常州市政府
方法规)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0日二○○八年六月十日实施日期:2008年06月10日(地
第四篇:关于建立乡村清洁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整稿)
关于建立乡村清洁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
意 见
为贯彻落实全县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及《嵩县乡村清洁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嵩办〔2018〕19号)精神,坚持“以整促建、以整促管、以整改习、建立机制、利民惠民、全面提升”为原则,弘扬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清洁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乡村清洁整治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方筹资,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农村的垃圾处理模式,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常态进行。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把乡村清洁整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健全乡村清洁整治长效机制,解决危害
乡镇、行政村(社区)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环境治理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县级投资2.1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特色小城镇、生态廊道、农村保洁、贫困户六改一增、富民沟域经济带等农村领域建设。其中农村保洁投资800万元,发放保洁工资、配套保洁设施。二是在县配每人每月400元工资的基础上,各乡镇政府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乡村清洁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提高保洁员的劳动报酬,从而确保保洁员队伍稳定、人心安定。
(三)基础设施完善机制。各级要重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县乡村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不断加大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重要环卫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做到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一是每5户要配一个垃圾桶,提倡农户自行配简便垃圾桶,方便保洁员收集。二是科学配置环卫设施。建好垃圾中转站,选好垃圾填埋场,确保垃圾有处转、有处埋。每个乡镇必须有1个垃圾填埋场。三是每个乡镇要规划1个建筑垃圾堆放点,确保建筑垃圾有处堆放,严禁往河道、路边、渠边、沟边倾倒。
(四)保洁人员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农村保洁员队伍,从全县244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筛选出保洁员1184人,每个村设1名片长。二是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垃圾产生量的大小,适当增加保洁员,使行政村保洁员数量与行政村总人口的比例要达到1:200。三是
(七)建立垃圾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填埋”的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建立和推行垃圾分类、定时收集、清运管理制度。
1.户分类:引导农户主动做好房前屋后卫生,保持庭院干净、整洁、规范,按照农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行分类,对无法食用的蔬菜、果皮等有机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还田;对塑料瓶子、废旧金属和纸屑等可回收垃圾实行回收;对农民建房产生的建筑垃圾实施定点堆放填埋;对既不可利用,也不可回收的垃圾由农户投放到集中点或垃圾箱。
2.村收集:村级保洁人员负责所辖区公共区域卫生,并到集中点或垃圾箱收集垃圾,将垃圾清运至村级垃圾收集点。严禁向河道、路旁、村边村内的排水渠、饮用水源附近等非定点部位倾倒垃圾。
3.乡镇集中填埋:乡镇将村级垃圾收集点中的垃圾清运至乡镇级垃圾中转站,并转至垃圾填埋场。
(八)建立宣传引导机制。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要加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展板、宣传标语、微信等形式,使环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要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健康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要有计划地实施垃圾处理基本知识普及教育,使农民群众认识、了解、接受垃圾无害
逐乡镇观摩评比,结合月督查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乡镇奖励5万元,对工作推进不力、懒政怠政、不能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和个人实施问责。
第五篇: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
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
苏组发〔2009〕7号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和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09‟7号)精神,扎实推进“强基工程”,根据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选拔“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
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民群众和农村党员干部的主心骨,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要按照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标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村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本村暂无合适人选的,可以从县乡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也可以由邻近的先进村党组织负责人兼任。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村任职。积极培养选拔到村任职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配好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村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提倡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鼓励村党组织和村委会领导成员“交叉兼职”。
改进选任方法。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扩大群众参与,改进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方式,普遍实行“两推一选”,逐步实行“公推直选”。各地可根据实际,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组织负责人人选。
加大村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
党员,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探索选送年轻村干部、优秀农村青年及应届高中毕业生到高校定向培养、毕业后回村工作的做法。鼓励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村、工作薄弱村任职。注重对妇女干部、团干部的培养。
二、深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科学发展能力培训
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对村党组织书记科学发展能力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
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紧扣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和村干部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当前,尤其要加大党的农村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知识的教育辅导,帮助村党组织书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增强本领。
提高培训工作实效性。改进培训方法,把专家学者授课、领导干部辅导与先进典型示范、实地学习考察结合起来,丰富培训形式。整合培训资源,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依托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利用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开展理论政策、岗位技能、任职资格等培训。组织编写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料。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短期挂职锻炼制度。有条件的可组织开展境外培训。
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把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制定培训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要确保每名村党组织书记每
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市县在编制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时,要把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其中。
三、不断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管理
岗位目标责任制是对村党组织书记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要通过明确目标,严格考核,促进村党组织书记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工作。
实行目标承诺制。村党组织书记要按照“双学”要求,根据上级党组织部署和党员群众愿望,有针对性地制定任期目标和目标,明确每年要办的实事,报经乡镇党委审核同意后,向党员群众公开作出承诺。
建立述职述廉和报告工作制。村党组织书记每年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大会述职述廉,向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党员群众评议。乡镇党委要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考核办法,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定期组织考核,准确掌握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
严格奖惩制度。根据考核评议结果,对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给予表彰激励,对目标任务完成不力、群众有反映的及时进行诫免谈话,对群众满意度不高、民主测评不称职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并经组织确认为不称职的及时予以调整。
四、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措施
适当的报酬待遇,有利于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吸引力,更好地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激情。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
合理确定经济报酬。村党组织书记报酬一般由基本报酬、考核报酬等构成,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报酬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由县(市、区)统筹,建立专门帐户,定期发放到个人。考核报酬由乡镇党委、政府根据村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村干部工作表现等确定,在村级集体收入或乡镇财政中列支。其他村干部的报酬,由所在乡镇党委、政府按照村党组织书记报酬的一定比例确定,但要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
全面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在自愿参保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为所有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一般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所在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办理养老保险;经济困难地区,可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其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可适当高于农村一般参保人员,力争达到或接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和领取待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为其他村干部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拓宽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发展空间。乡镇党委、政府换届时,一般要提名1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候选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至少要有1名具有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经历的同志。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要逐步提高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的比例。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要向村党组织书记倾斜。招录、招聘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要注重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完善相关制度,鼓励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长期在村工作。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
村党组织书记报酬、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地还可积极探索其他激励农村基层干部的办法措施。
五、切实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作风建设
良好的作风是党员干部赢得群众拥护的决定因素。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等措施,努力塑造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亲民、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改进思想作风。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学赶先进,自我加压,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坚守岗位,不畏艰苦,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地为群众服务;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完成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任务。
转变工作作风。教育村党组织书记坚持求真务实,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努力帮助群众发展致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民主管理,重大问题由集体研究、按程序决策,综合运用行政、法律以及民主协商、典型示范等手段,协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推进重大决策及工作措施的落实;坚持团结合作,发挥表率作用,与班子成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增强工作合力;坚持艰苦奋斗,克服畏难情绪,防止小富即安,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苦干实干,杜绝铺张浪费,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
保持清正廉洁。贯彻落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教育督促他们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公开、公平、公正办事,正确行使手中权力。
六、落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
落实领导责任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关键。各级党委要切实增强管党意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把中央和省委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部署落到实处。
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关键在县(市、区)委,具体落实在乡镇党委。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县(市、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有关情况汇报,提出工作要求。县(市、区)委要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并把抓落实
的情况,纳入县(市、区)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报告工作的重要内容。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具体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落实激励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乡镇党委要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选配好村党组织书记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支持帮助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关心爱护村干部成长。市委组织部要加强宏观指导,推动工作落实。
优化村党组织工作环境。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建立村党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以及村党组织活动阵地等资金保障机制,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扶经济薄弱村,增强村党组织兴办公共事业、为民办实事的实力。推进城乡统筹,动员和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大力培养和表彰先进典型。定期评选表彰在“三级联创”、创先争优和“双学”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村党组织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通过巡回宣讲、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先进事迹,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关心、尊重、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