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强化会计管理问题的研究 (百度)

时间:2019-05-14 17:1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强化会计管理问题的研究 (百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强化会计管理问题的研究 (百度)》。

第一篇:关于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强化会计管理问题的研究 (百度)

关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管理问题的研究---论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

[摘 要]一种新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确立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思想和方法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也会促进新型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会计监督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会计 监督 联系 措施

我国把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其原因在于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是否需要会计监督,如何强化会计监督等问题正是会计界热衷讨论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明确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才能找到和完善现代企业会计监督的良策,防止会计监督弱化。本文就此作以下探讨。

一.关于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企业运行制约机制的会计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息息相关。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强化企业会计监督;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下,客观上要求企业会计监督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试就此加以探讨。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具有独立财产权和责任的一种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它确立了企业的法人地位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真正做到了不但企业有人负责而且有能力负责,实现了企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统一,使企业真正作为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进入市场。其主要特征是在确立法人财产基础上,实现了原始所有权、公司产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

(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以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确立了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做到出资者放心,经营者尽心,生产者用心,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较高的效率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企业各项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会计监督的内容及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界定

由于我国会计工作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市场经济日益快速发展,企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情况,会计工作尤其是会计监督工作严重滞后,例如会计信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会计造假,单位负责人及会计工作人员违法犯罪等大量问题突出地表现出来。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仍然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这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已被广为认同、接受。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由此我们可知,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由于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企业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贯彻领导的意图。其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完整与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会计监督。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反映和监督,也就不可能有现代化企业制度,二者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会计监督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必然要求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竞争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产权、组织和管理制度等所具有的特征和要求,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只能依靠会计信息协调,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需要。

(一)强化会计监督是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财产制度使企业对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获得独立运作的经营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财产的委托、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这种关系为企业会计监督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对企业所有者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会计监督作保证。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保障所有者利益的关键。

其次,对经营者而言,会计监督是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受托经营者有义务按照所有者控制企业的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这是经营者履行受托经营责任之必需,而经营者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流、物流甚至作业链进行的会计监督过程也就是企业效益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没有会计监督,经营者既无法实现经营目标,当然也就谈不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

再者,会计监督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处于不对等的控制地位,有不同的追求目标,尤其在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对称性”和“外部性”,借助于会计监督能够起到约束双方行为,并对未来进行合理运筹的作用。这样可以规范经营者行为,以调动管好企业,从而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地发展。

(二)强化会计监督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需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里,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的界定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三个部分组成,其宗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而会计监督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责权利的安排:权力是经营者履行受托资任的前提;利益分配是动力和激励的一个基本手段;责任是经营者必须承担的任务,是联结权力和利益的纽带。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发挥效率,协调运行,相互制衡。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责权利的安排,除了进行定性的描述外,还必须有数量的规定性,从质与量的统一中进行把握。否则,就难于操作,更难于进行考核与评价。这样,会计监督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也就是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检查、分析、执行等于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

在现代公司中,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在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发生了分离。股东选举董事会,董事会委托经理人员对公司进行管理,经理人员受董事会委托实施管理职能,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形成,会计监督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由于股东或董事会并不具有会计信息优势,而经理人员属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供给人范畴,他们具有会计信息优势,这样,在股东或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对会计信息的拥有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出现了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而现代会计是联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纽带,它应该如实地向股东或董事会汇报经理人员的受托经营责任的情况,切实负起会计监督的责任。

五、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国企业均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拥有企业人、财、物的管理权。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企业自身利益或者为了管理者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忽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存在,任意要求会计人员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信息,采取虚报产量、费用挂账或多列费用等手段,将亏损企业反映为减亏或扭亏为盈,或者将盈利反映为少盈甚至亏损,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从而造成某些不合法的经济行为有机可乘。

3.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工作不负责,有些会计人员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违心地按照领导的错误意图办事,把记账、算账、报账变为“做账”,从而失去了会计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作用。

4.社会监督机制滞后,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尽管目前社会中介机构为数不少,但部分人员职业道德较差,有的甚至在执法过程中和企业串通一气,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严重损害股东利益。

六、强化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的对策

如前所述,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完整,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会计监督作为一种法定监督形式,在经济转型期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无论是监督主体、监督客体,还是监督的内容和层次等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下的会计监督体系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其监督的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即会计回归企业的要求,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化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而且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意义。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必须多管齐下,全方位地进行,防止出现“监督盲区”和“真空地界”,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重视会计监督的观念

在传统观念中,只重视会计检查,不重视会计监督。这是不妥的。应该说会计检查和会计监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检查就是查账,是从审查会计核算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手续是否齐全,据以判断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查账属于事后检查,是一个消极方法。而会计监督则不然,它对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主要包括:事中监督,如控制不合理开支的发生;事后监督,如监督考核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劳动生产率情况、各项定额的完成情况等。会计监督是“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方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全,财会工作出现了核算单位分散化的趋势,下属单位成了实际或模拟的利润中心。这样财会部门的核算任务减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监督管理,防止不合理开支等倾向。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1).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的监督管理,控制资产损失。首先,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损失的监督。企业对各项资产每年至少要清查一次,对已形成损失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其次,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监督。对外投资要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对外投资,除按上述程序外,还应报经董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最后,加强企业对外经济担保的监督。对其他企业提供经济担保的,须调查其他企业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以及偿还能力,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程序后方可实施。

(2).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的监督。

(3).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

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监督公益金是否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方面的支出。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审查国有资本金及其效益和增减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企业改制或合并、分立、产权转让等涉及产权变动的事项,应报经董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强化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主体,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

(1).进一步强化社会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鉴证与咨询。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审查,对承包经营者期满检查以及对资产的评估、经济纠纷的调解和重大经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伪造、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避免财务报表虚报、误报、重大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作用。《会计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政府部门应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抽查一定数量的年度审计报告,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严肃纪律、客观公正。

(3).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能够认真执行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得到执行。

(四)推进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企业会计要想得以广泛且规范的应用,那么就必须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加以积极推进,有效的转变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不良局面,彻底的改变企业依赖政府的不良状况,促使企业逐渐的成为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不再受政府过度的保护,公平的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当中,激发企业应用会计来对经营管理加以全面改善,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及生存的动力。与此同时,还应当对企业行政当局的各项奖惩措施加以改进,将企业领导人员所特有的行政待遇取消,从社会当中公开招聘现代化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并且尽快的建立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管理经营者行为的约束,使企业的战略目标

与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相互统一,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及会计工作氛围,以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下,客观上要求企业会计监督不断发展与完善加强和完善。而会计监督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社会和经济环境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为国家的经济健康有序、平稳较快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 2001.霍卫红 [2]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J]·财务会计, 2001 [3]张振·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J]·经济论坛, 2001 [4]郁键,王淑珍·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的有关思考[ J]·河北财会,2001 [5]向可明·强化会计监督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 2000 [6]《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5期

[7]燕洪国·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问题探析[J]·辽宁财经学报, 1999 [8]豆建民《我国现代公司产权分析总结与反思》 财经研究 99/02 [9]张俊明 《会计监督》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04

第二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我国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职能。

(一)核算基础不同

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的不同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 1

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反映的不同

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反映的不同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事业单位反映收入是在一个会计实际收到的各种收入,包含了已收到但实际未确认权利的收入。企业单位反映的收入则是按照《企业收入准则》的收入实现条件确认的,包含了未收到但实际已确认的部分。

3、支出反映的不同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事业单位反映的支出是在一个会计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包含了已经支出,但其受益期在以后的支出。企业单位反映的支出则是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包含了应归入当期成本支出,在以后才需支付的各项支出。

3、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三)、计算净收入(或净利润)的期间不同。事业单位是每年计算结转一次,企业单位按月计算结转。

(四)、会计平衡公式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平衡式:

(1)中间的平衡为 资产+收入=负债+净资产+支出

(2)年末的平衡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企业单位的会计平衡式:

不分中间和年末,统一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五)财务成果计算不同

事业单位净收入的计算:

事业收入-事业支出=事业结余

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结余

企业单位净利润计算: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净利润

事业单位经营成果计算:每年末进行结转,是按照来计算财务成果。

企业单位经营成果计算:每月进行结转,每期分别累加反映经营成果,按照来计算财务成果。

(六)会计报表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等;企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

(七)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不同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第三篇: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学生姓名:何晓 兰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会计电算化X班 指导老师: 齐 希 指导单位:经济管理系

2016 年 8 月 15 日

目 录

摘 要.............................................................1

一、引言........................................................2

二、简析现代会计企业制度........................................3

(一)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内容...................................3

(二)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4

(三)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5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5

(一)会计管理的必要性........................................5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7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议........................8

(一)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管理................9

(二)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9

(三)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与管理。..............................9

五、结论........................................................9(一)强化会计管理条件。.......................................10

(二)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10 参考文献:.....................................................10

I

【摘要】本文旨在以分析现代企业的制度与会计管理现状为前提,找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层次的建议。进而促使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合理地构造企业会计管理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适合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管理,这将有利于将会计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更好的实现现代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职能;会计管理

一、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 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它是适应目前及今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司制度,是集团公司内部体制改革的方向。

会计管理的发展不成熟和欠规范却是制约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由此不难看出解决好这个瓶颈问题是现代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因此,规范和提高现代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简析现代会计企业制度

(一)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内容

1、公司法人制度

当代集团成长为现代公司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法人制度,即公司具有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权利。完善集团公司的现代公司法人制度,进一步确立公司的法人地位,是以建立明晰的公司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我们建立现代公司法人制度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明晰公司财产、盈亏的主体身份,赋予公司管理层真正的自主经营的权力,形成公司内外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2、公司法人财产制度

公司法人财产权是公司法人与公司经营权的有机结合。公司依法享有对公 司财产的经营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以及经营收益权。公司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连续性和效益性的特点。

3、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现代公司所应具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组织制度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包括公司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现代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手段。构造公司法人合理机构,就是要在改组公司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公司既能够高效运转,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4、私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这是实现公司“政企”职责分开和公司中私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基础。公司中的私有资产属于私人,私有资产出资人以其向公司的全部投资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除此之外,私有资产出资人不能干预公司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同时,私有资产出资者只以其向公司的全部投资承担公司的各种债务和损失。

5、公司责任制度与有限责任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责任制度是公司和投资者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称有限责任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出资者来说,出资者仅以其向公司的投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对公司来说,公司以其 经营的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6、组织领导制度

科学完善的组织领导制度是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司的组织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其基本的领导体制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

7、公司内部组织管理制度

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会制度等一系列的内容。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应具有科学的公司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理层、生产者之间的责任与权利关系,三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经营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关系。

除此之外,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还应包括公司破产制度、公司外部保障制度等。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应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公司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实行公司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及市场链,其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公司、团队、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薪酬与工作业绩相联系。

(二)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

1、产权清晰

一是要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二是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

2、权责明确

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 4 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责任。与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责任也包含了承担风险的内容,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

3、政企分开

即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

4、管理科学

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是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管理是否科学,虽然可以从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上来判断,但最终还要从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比较上做出评判。

(三)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一个优秀企业要实现永续发展,就要使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这就要靠制度。从企业来讲,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它的核心是资产结构,或者叫产权结构。解决了制度问题,创新精神、经营管理变革等就会随之而来;有了好的制度,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就可以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要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产权结构优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既需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也需要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第一,应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营造一个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因事而变的内部环境。第二,应为企业创造一个靠市场机制选择管理者的外部环境。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

(一)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1、会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2、会计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设置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3、会计管理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4、会计管理是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着经济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社会债务负担沉重,以及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状况。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财务管理不善,会计管理松懈。这些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整顿经济秩序,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5、会计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帮助企业实行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经济活 6 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会计监督不仅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其本身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作为公司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监督职能日益重要。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实施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它包括会计监督的实施程序,业绩考核、奖励和处罚手段等。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是实施会计监督的的核心和保障,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企业具体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的程序、业绩考核指标和标准,严格奖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监督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的监督管理,控制资产损失。一是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损失的监督。二是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监督。三是加强企业对外经济担保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严禁乱支乱列,其开支总额不得超过制度规定限额。三是加强对购销活动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的监督。三是加强对购销活动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

2、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性使得企业经营者的权力相对加大,企业所有者对其约束力相对有限,从而使会计监督的难度加大。为了保证企业所有者、债权人、7 管理者、相关者的利益,仅仅依靠来自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与控制机制远远不够,还需要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主体:

一是社会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鉴证与咨询。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审查,对承包经营者期满检查以及对资产的评估、经济纠纷的调解和重大经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伪造、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避免财务报表虚报、误报、重大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政府监督。《会计法》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一是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二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三是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政府部门应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抽查一定数量的审计报告,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严肃纪律、客观公正,从而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

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议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部分,是通过竞争市场所形成的间接控制,第二部分,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它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率,协调运行、相互制衡。这样,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也就是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其内容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管理。

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多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情况所决定的。《决定》要求每个企业必须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

(二)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

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是否尽到责任,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会计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信息等方面进行揭示,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与管理。

公司制企业所产生的代理问题、机会主义行为问题、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合约的不完善问题等等,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物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来。管理报酬契约在实际中由许多具体形式所构成,一般是:固定工资,年底分红、股票认购权、股票升值权、限制性股利计划、业绩单位以及业绩股票等报酬形式。在具体办法上,可以实行经理(厂长)的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形式。报酬契约设计、核算、执行、监督,虽然还要运用到股票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当然,会计必须能够以独立客观为基础,在不受管理层控制的前提下,会计信息才可用于评估和确定管理人员的报酬。

五、结论

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结合体,它在包括签约、履约、计量和评价、再签约这一系列过程中,计量、评价与监督工作均由会计来完成。会计作为一个控制信息系统,它是企业作为一个合约结构得以有效运行的一环。没有现代会计,也就不 可能有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为我们研究会计的职能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必须形成另一个多方位的监督体系,才能形成为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层次上来看,一是通过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二是通过有关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一)强化会计管理条件。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调监事会对企业财务的监督作用。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治理结构,才有可能克服经营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等行为,为会计的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

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点。会计数据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会计数据是由会计人员生成的。即会计必须以独立观察为基础,在不受管理人员控制的前提下,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并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否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利益驱动,一定环境下的会计人员总是会偏向于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企业的利益不择手段。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研究监督者也必须受监督的问题。

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问题,可以通过制订会计准则的形式对会计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当然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还有待时日。在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外部监督。但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此外,要充分发挥事务所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 洪.浅谈民营企业会计控制问题.科技资讯,2005(31):23-41 [2](台)陈锦烽,苏淑美.内部审计新纪元.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8:187-302 [3]刘明辉,孙坤,徐平.审计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287-306 [4]杜美杰.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56-97 [5]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155-203 [6]林朝华,唐予华.内部会计控制若干理念剖析.上海会计,2002(9):15-36 [7]CPA 编委会.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152-185 11

第四篇:现代人事档案管理诚信问题研究

摘要: 现代 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诚信问题比较突出,反映在人事档案造假严重,内容陈旧单

一、信息量不足,人事档案内容失真、鉴定把关不严,多重 政治、轻业务等四方面,基于此,应加大宣传档案法规的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的档案法制意识,做好收集工作并把好源头和鉴定关,从制度上防范假文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杜绝人事档案中的造假行为,树立诚信的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诚信

在社会 发展 的各时期,人事档案一直是关乎个人命运前途的重要资料,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重视。但在现阶段,随着市场 经济 的席卷,人员流动的增加,各方面对人事档案的重视不够,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许多问题,在诸多问题中,尤以诚信问题突出。所谓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讲信用,是规范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诚信是档案的灵魂,是一份材料之所以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价值体现。诚信是人事档案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观念基础,是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作用的精神铺垫。古语云,人无信不立。离开诚信,整个社会都将失去生存的基础。因此,讲诚信必然成为人事档案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准则。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诚信问题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流动人员的大幅度增加,社会不良风气等均对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加之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本身的缺陷,一些配套管理措施未能及时跟上等,导致了当前人事档案造假严重,诚信度低下。

1.1人事档案造假严重

据济南档案信息网公布,从网上点击人事档案造假,有9 400条信息,点假人事档案,有2 800条信息,点击文凭打假,有45 200条信息,点击人事档案打假,有976条信息。可见人事档案造假多么严重,打假的形势是多么严峻。出现档案造假的原因也是有多种情况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从人事档案当事人来分析,受个人利益驱动是导致档案造假问题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1];第二,、从人事部门分析,主要是因为有的人事部门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管理不严,导致档案丢失重填;第三,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人们的人事档案观念也有了转变,有的单位为了引进人才,可以实行“三不要”。一可以不要人事档案,二可不要人事关系,三可不要组织关系。引进的人才,在原单位不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重新建档的新政策。重建的人事档案主要由其本人回忆或 参考 一些证件填写,这样形成的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1.2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单一,信息量不足

人事档案是人的“说明书”,应能全面、详细地反映一个人各方面的情况,做到“阅卷如见人”或“档若其人”。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人人事档案内容涉及个人政治思想品德、家庭 历史 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东西较多、术语性的东西较多,在对人进行评价时,形式雷同,格调一致,空洞的语言比较多,如在评价优点时反复使用的是“学习认真”、“工作态度较好”一些笼统概括的话。在评价缺点时,则用“进取心不强”、“表现一般”等词语一笔带过,详细、具体的评价则很少,缺乏定量与定性的综合性评价语句。

1.3人事档案内容失真,鉴定把关不严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是人事档案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前提,内容失真的材料会误导人事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然而,目前一些单位的人事部门在审查材料时,把关不严,甚至有的根本不检查,使一些虚假材料顺利地进入个人档案。如个人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等。有的单位的职工调出时,突击办理录干、提干、职称评审等,原单位领导有的也是极为不负责任,经常来个“顺水人情”,认为反正人已调出,与本单位没什么关系了,何不做个“老好人”呢,使本来非常严肃的事情,带有了许多随意性色彩,从而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另外,由于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及变动的频繁,也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有的学校或单位图省事,不按正规渠道进行档案的转递,而让毕业生自揣档案,造成档案乱放、涂改、遗失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政治觉悟低,对工作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造成许多虚假档案进入人事档案。

1.4人事档案多重政治,轻业务

人事档案在反映一个人的情况都是注重业务和政治两方面。但传统的人事档案反映政治方面、家庭历史和社会关系方面的东西较多,而能动态反映某人情况的信息,如人员的身份认定、出境出国情况、合同项目转让、发明专利项目、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各类荣誉称号、岗位培训、继续 教育、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素质测评、人事代理协议、养老金、失业金的缴纳等情况,则少之又少[2]。

第五篇:我国企业职工福利会计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职工福利会计问题研究

刘承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分析了集体福利的历史演变,探讨了旧公司法、新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等对公益金问题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当前集体福利会计处理的新思路。同时从企业会计制度、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企业财务通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等规范出发,讨论了个人福利的计提、核算、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的处理规定。

关键词:公益金 ; 应付福利费;应付职工薪酬;新会计准则

一、职工福利概念、分类和主要用途

职工福利,是指职工所在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建立各种补贴,提供服务等办法,为本单位职工提供方便,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上难以解决的困难,改善职工生活和环境,解决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共同的和特殊的需要,以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保证他们正常和有效地进行劳动。职工福利也可以概括为,职工所在单位在工资和社会保险之外,对职工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和方便,以补充满足其基本的、经常的、共同的或特殊的生活需要所采取的福利措施和举办的福利事业的总称。

职工福利,主要包括集体福利和个人福利。前者主要是构建各种集体福利设施如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子弟学校及其为上述人员的工资开支。后者主要指给予职工正常工资和五险一金之外的诸如困难补助、丧葬补助、节假日补助等。从发放形式上主要是货币形式,偶尔会有非货币形式。

二、我国集体福利问题的历史演变及问题

1.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1993年12月29日颁布,1994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施行实施的旧《公司法》第177条和第180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5%至10%列入公司的法定公益金,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2006年新公司法出台。

2.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公益金的账务处理的复杂性(1)法定公益金的提取

例:按税后净利润100万元的5%提取法定盈余公益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 5 贷: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5(2)公益金使用

用银行存款3万元购置集体福利设施时,借:固定资产-集体福利设施 3 贷:银行存款 3 同时

借: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3(3)集体福利设施计提折旧

例:对上述购置的集体福利设施计提折旧(假定使用期5年,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借:管理费用 0.6 贷:累计折旧 0.6(4)集体福利设施的处置 例:日后处置上述集体福利设施。

首先要按照处置固定资产的业务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帐户核算,同时要做: 借: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可见有关公益金的会计处理繁琐且违背明晰性。.公益金理论上存在的问题

(1)旧《公司法》设计的强制性提取法定公益金的制度安排,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事实上是用公益金制度替代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由公司及其所有者来承担应由政府财政支出履行的社会义务。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公司对职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工资性的薪酬当中,职工的社会保障责任应该由政府承担,特别是企业职工住房制度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后,公司已经没有必要为职工筹集住房资金和其他福利性资金,法定公益金制度失去了原来的用途,实践中出现了大笔公益金长期挂帐闲置、无法使用的问题。因此,法律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继续设定法定公益金制度来解决职工的集体福利。

(2)法定公益金制度导致其形成的资产权属不清。

按照旧《公司法》的法定公益金制度的设计安排,法定公益金是从公司实现的税后利润中计提,而从会计原理上来讲税后利润却属于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不能随意冲减的,否则与《公司法》要求的资本维持原则相矛盾。但是,公司将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购买职工住房等集体福利时,如果将产权过户到职工名下,则意味着公司已经不再拥有这部分资产,如果不冲减,就虚增了公司资产;如果不将购买的职工住房过户到职工名下,那么该资产依旧是所有者权益,依法应用于对公司债权人的清偿,最终导致职工的福利性资产得不到法律上的保障,从而导致法定公益金制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3)后勤社会化的发展使得定公益金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伴随着企业后勤社会化的发展,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由专门的社会机构办理,我国“后勤社会化工程”自启动运行至今己卓有成效,成立了许多专业的物资管理公司,许多企业都已实现或正在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以住房所有权转让和发放住房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房改政策已经使得“法定公益金”最本质、最重要的功能--为职工修建住房已退化。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形成,使得社会公益事业从企业退出。还有其他传统的福利项目如子弟学校、幼儿园、洗浴设施等在当今社环境中已经逐渐淡化。企业办社会的现象逐渐消失,“法定公益金”在企业中的用途正在减弱,最终将被取消或取代已是大势所趋。.新公司法取消了法定公益金的计提

据前述可知,法定公益金的计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重大缺陷。为了与国际会计制度尽快接轨,简化会计核算,2005年10月27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在该法的第167条的利润分配中已经取消了旧法中“计提法定公益金”的字眼 2006年3月15日。财政部关于《公司法》施行后有关企业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6〕67号中补充到:从2006年1月1日起,按照《公司法》组建的企业根据《公司法》第167条进行利润分配,不再提取公益金;同时,为了保持企业间财务政策的一致性,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一并停止实行公益金制度。关于公益金余额处理问题企业对2005年12月31日的公益金结余,转作盈余公积金管理使用;公益金赤字,依次以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以前未分配利润弥补,仍有赤字的,结转未分配利润账户,用以后实现的税后利润弥补。自此,实施了13之久的法定公益金制度已经成为历史。

5.今后职工集体福利该如何处理

虽然新公司法已经取消了法定公益金的计提,新会计准则中也已经取消了有关公益金的帐户设置和会计处理规定,集体福利的问题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今后就没有职工集体福利的会计问题了。企业为了营造和谐氛围,打造企业文化,必然会开展一些必要的集体文化活动,那么以此为目的在企业内部构建的活动场馆,应该如何处理呢?先以例题分析如下

(1)花钱或其他代价构建集福利性质的活动场馆时: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非货币资产等)(2)对上述活动场馆计提折旧时: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福利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福利

贷:累计折旧

就是在做账时候一定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福利科目中转一下,借以突出和体现活动场馆的福利性质。

三、个人福利的会计问题

个人福利就是通常所谓的应付福利费,从93年至2007年实行了14年,已经对广大会工作者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想。

1.职工福利费的相关规定

依据财政部关于颁发《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通知((92)财工字第574号)第五十二条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2001年开始实施的统一《企业会计制度》第101条只是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按企业应付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则具体规定为职工福利费按计税工资总额14%的标准计提并可所得税前扣除;

2.企业职工福利费的使用范围

参考国家财务与会计的相关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的使用范围主要有以下方面:

(1)职工困难补助费;

(2)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医药费,本单位医疗部门的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工资和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就医路费等;

(3)本单位职工食堂、浴室工作人员的工资和食堂炊事用具的购买、修理费用等;

(4)本单位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费用,以及托儿所、幼儿园设备的购置和修理等费用;

(5)职工个人福利补贴; 职工个人福利补贴是指为解决职工某些带有特殊性的生活困难,由企业以货币形式提供给个人的一种补充收入。一般有职工探亲假、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以及其他一些补贴。

(6)企业为职工向商业机构购买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7)企业自办农副业生产的开办费和亏损补贴;(8)按照国家规定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

(9)结余的职工福利费还可用于职工宿舍(包括集体宿舍和家属宿舍)及文化娱乐设施的购置及维修。

3.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个人福利的会计处理(1)应付福利费的计算

应提福利费=(应付工资-相关补贴)×14%(2)计提职工福利时的会计处理

按照一定的标准计提时,借方计入相关成本费用,贷方计入负债类帐户“应付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3)发生福利开支时的会计处理,借:应付福利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非货币性资产等)4.职工福利费存在的问题

(1)提而不用,达到避税目的

随着工资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保障的发展,企业应付福利费开支日渐减少,其作用限于减少所得税之用。由于按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计提的福利费可在计税工资标准的14%内计入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有很多企业就合理利用此规则,期末计提福利费,但是日后并没有发放给职工或没有足额发放福利,职工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国家也遭受了税收损失,表现在企业的账面上,就是“应付福利费” 帐户余额越来越大。

(2)成为操纵利润的蓄水池

实际上,因为工资与福利费的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所以也出现了个别上市公司将应付福利费作为调节利润手段的情况。主要做法是建立“秘密准备”,留待未来释放以“提升”业绩。

5.新会计准则关于个人福利的规定

2007年1月日其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第9号准则“职工薪酬”首次对广义上的报酬进行了系统规范,将原来的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中的工会经费三者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并明确规范了8项核算内容,期中和职工福利相关的有四项,即职工福利费、辞退福利、非货币性福利和股份支付。在应用指南中针对上述四项的账务处理进行了解释。现重点对期中的非货币性福利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案例:2007年6月,ABC公司以其生产的电风扇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100名职工每人一台,其中生产人员50人,行政人员30人,销售人员20人。单位成本是60元,市场销售价为每台1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属于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指南规定的处理方法如下:

洗衣机的市场销售总价=100×100=10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17%=1700(元)电风扇的总成本=80×100=8000(元)(1)新准则指南中账务处理如下: ①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 5850(50×100×(1+17%))管理费用 3510(30×100×(1+17%))销售费用 2340(20×100×(1+17%))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1700 ②确认收入和销项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③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 贷:库存商品 8000(2)笔者认为,新准则指南中这样的做法不妥,应该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①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 4850(50×800+50×100×17%)管理费用 2910(30×800+30×100×17%)销售费用 1940(20×800+20×100×17%)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9700 ②确认收入和销项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9700 贷:库存商品 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虽然是视同销售,一定要计交增值税,这点毫无疑问,但是在会计上由于没有产生经济利益的的流入,故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应按照成本结转,但是在年末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0(10000-8000)元。

6.新财务通则相关规定

二○○六年十二月四日颁布,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指出“ 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随后,在二OO七年三月二十日发布财企[2007]48号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文指出: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并规定了应付福利费帐户期初余额的处理办法。

新财务通则对于如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规定详细的账务处理,所谓的不再计提,据实列支,笔者认为应该按以下方式处理为宜:

(1)实际发生福利费支出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月末根据实际发生数计提福利费 借: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也就是说还是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帐户转一下。不能直接这样做: 借:成本费用

贷:银行存款

四、对“不再按照14%的比例计提福利费”范围的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前述新财务通则不再按照14%的比例计提福利费的规定有其严格的适用范围,即是针对所有的国有控股公司而言的,那么对于广大的非国有控股公司如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普通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是否还要计提职工福利费呢?目前官方尚无明确说法。但根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应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1.目前小企业还是应遵循《小企业会计制度》,按照应付工资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具体账务处理和以前没有区别。

2.外商投资企业还是按照按照财政部《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财会[2001]62号),不再按应付工资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但是应按照税后净利的一定比例计提奖福基金。外商投资企业计提福利费的具体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

贷:应付福利费-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

3.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应当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即是可以计提职工福利费,只是没有确切的比例。具体账务处理略。

参考文献

[1] 戴德珠 毛新述.新企业会计准则阐释、应用与难点透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许保国 魏守智.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7,11.[3] 付泽民.应付福利费据实列支对企业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8,2.

下载关于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强化会计管理问题的研究 (百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强化会计管理问题的研究 (百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人员管理的问题研究

    会计人员素质的问题研究 摘 要:无诚信,不会计。近年来,随着中外会计舞弊案件不断揭诸于世,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产生了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会计信息......

    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发展战术(精选合集)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同行同业,借鉴学习。 作为新建企业在借鉴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时,要巧学活用,但绝不等同于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我们要围绕自身企业的实际,......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责划分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责划分问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两个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财务会计发展到高级阶段必将进入管理会计领域。 有人常常将财务会计人员比喻成“账......

    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科技创新导报 2012NO. 25财会研究 论现代企处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贺春 (奉庄市台儿庄区财政局山东赛庄2774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益督体系......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平台5则范文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平台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势必推进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步伐。然而,就目前的管理现状与经营水平来说,我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

    养老金制度与养老金会计问题研究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将过去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但是我国养老金制度还存在着层次单一、覆盖......

    现代物流管理与交通运输问题

    物流现代化意味着由传统物流的非标准化、人工作业和纸质单据传递,发展成为标准化(譬如:集装箱化)、自动化、信息化。物流现代化还意味着更加低廉的物流成本、更加快捷的信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