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背后问题

时间:2019-05-14 18:4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背后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背后问题》。

第一篇:浅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背后问题

浅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背后问题

摘要 当前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国内各级电视台热播,主要因为这类节目同时满足了公众和制作机构的多种需求,但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一直在刻意回避节目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事实上,只有进一步探索更合理有效的情感类访谈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式,才能让情感类谈话节目迅速、健康地发展,关键词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 兴盛原因 问题

现在,在黄金时段打开电视机,经常会看到有普通人在镜头面前讲述自己遇到的夫妻矛盾、儿女教育难题、兄弟姐妹的纠纷等等,当事人身边的主持人、心理专家或者法律顾问以及现场观众则为其出谋划策。我们把这类节目称作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以区别于话题类、人物类谈话节目。

一、情感类电视谈话的界定及发展状况什么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

按美国学者吉妮·格拉汉姆·斯克特对谈话节目的分类,可将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定义为“人际关系、自助、心理和日常生活节目,包括以个人困境和失调的人际关系为娱乐的节目、更严肃的个人问题和自助心理学节目、更严肃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节目。”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是谈话节目的一个分支,它融入了真人秀、心理疏导、法律调解等元素,其显著特点是:平民成为谈话的主角,主题内容也从公共话题领域进入到私人情感领域,大多围绕亲情与爱情来展现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我国荧屏上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

我国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倾诉型向寻求帮助型的转变,最初的节目像《讲述》、《鲁豫有约》等,只是单纯地让当事人面对摄像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1998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推出一档全新的谈话节目《真情对对碰》,开创了国内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新局面。2001年1月5日《真情对对碰》正式改名为《真情》,并进入湖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真情》可算是湖南卫视当年的一大创新,它将两性情感问题、朋友间的争执、家庭矛盾、个人隐私公开化,同时又主动介入到这些事件之中进行沟通并进行协调,让许多濒临破裂的关系重归于好,赚取了不少妇女的眼泪,逐渐成为湖南卫视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之一。

之后,各电视机构纷纷在自己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邀请各方面专家为当事人出谋划策,帮助其尽快走出生活的困境或烦恼。陆续推出了中央12套的《心理访谈》、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江苏卫视的《人间》、南京卫视的《有请当事人》等栏目,并且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目前,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和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五大地区市场上,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播出都明显走高,收视也有明显增加。以北京电视台为例,当前就有卫视频道的《真情》。生活频道的《生活广角》、《心灵密码》,青少频道的《谁在说》、《情感部落格》等多档情感类电视谈话栏目在播出。

二、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兴盛的原因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普通人愿意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为什么观众对于这些婆婆妈妈的生活琐事表现出了异常的兴趣?为什么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各级电视台迅速遍地开花?对于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兴盛的原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满足了公众的倾诉需求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是社会转型期公众精神需求的产物。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当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和生存压力。巨大的压力之下,情感纠纷、家庭矛盾、生活冲突出现激增,由此产生的困惑、迷惘、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这使很多人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来缓解郁积心底的情绪。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恰恰满足了公众的这一需求,他邀请一批与当事人没有现实关系和利益冲突的旁观者(包括主持人、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律、情感等方面的专家)冷静、耐心地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并积极地进行现场解读和帮助。迎合了受众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每个人都有窥探别人秘密的欲望,都有想知道别人秘密的好奇心,特别是一些异常的、有悖常理的、耸人听闻的事件更能引起相当一部分受众的探知欲望。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就迎合了受众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竞相把一些母子反目、兄弟相残、三角恋爱等故事,以接近真人秀的形式演绎在观众面前。访谈节目中经常穿插着一些小片。用情景再现或纪实手法展现重要矛盾发生的场面,画面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打骂的场面、痛心疾首的哭诉、当事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些琐碎的市民小事虽然新闻价值并不高,内容也经常相互重复,但是他们能满足一部分受众的猎奇欲望,刺激人们的窥私欲。有助于观众的自我认知与环境适应

情感类谈话节日的选题贴近性较强,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夫妻、朋友、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一些最普遍的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普通人的悲欢,观众在收看情感类谈话节目时,经常会从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回应。这“让人们知道不仅仅是自己在饱受磨难,别的人也同样在恼怒和痛苦,挣扎和奋斗,从而使人们平静下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对待现实”。

节目中展现的矛盾分析和问题解决过程还可以让观众作为对照,来认知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许多和节目中的当事人一样的普通受众,把节目当做一面镜子,“通过这一面镜子,在解读周围普通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同时,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样,观众便可以通过节目中获得的信息,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获得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投入产出比

在节目制作方面,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低投入、高效益使其成为投入产出比较高的节目形态,深受节目制作机构的青睐。

谈话类节目以人物的交谈为主体,采访拍摄较为简单。演播室里的访谈主要使用多机拍摄、导播切换的录制方式,一般一期20分钟节目的录制时间只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有时节目中穿插的小片需要外景拍摄或者搜集一些资料画面,但一般也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可完成。此类节目的后期编辑也相对简单,主要工作是处理大量的演播室对话。这样,一期20分钟谈话节目的采制周期一般只需两周左右的时间,这比其它的电视节目形态无疑要省时省力得多。

而且,由于参加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当事人大多是普通人,既省去了邀请明星的周折和资金成本,又使得选题资源非常丰富。令节目一直有源源不断的人物和话题来谈论。

由于制作成本、时间成本都较低,现在很多情感类谈话节目都做成了日播型节目,节目内容更新快,这又进一步吸引并稳固了节目的忠实观众群体,提高了节目收视率。

综上所述,由于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同时满足了社会公众和电视机构的多方面需求,因此这类节目形态迅速占据了很多电视台的黄金时段。

三、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刻意回避的问题

然而,就在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迅猛、节目数量和收视率都节节攀升的时候,2008年底,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地方台尤其是各地方卫视下发了一则“整改令”,要求制止情感类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并进行自查。紧接着,各大电视台开始对情感类节目进行改版或者停播,东方卫视的《心灵花园》、湖南卫视的《真情》相继停播,北京电视台的《真情互动》、江苏卫视的《人间》也都进行了节目调整。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其发展最旺盛的时候突然遭遇瓶颈,这让很多人迷惑不解。事实上,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兴盛的背后,节目本身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只是栏目策划和创作人员一直在刻意回避,于是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矛盾集中爆发,政府部门要求整治。那么,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其兴盛的背后到底刻意回避了哪些问题呢? 转贴于 中国 求助者需求与节目选题原则存在矛盾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来源大量来自观众求助热线,之所以有这么多求助者愿意来参加节目,其实并非是当事人愿意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而是希望通过专家的指点迷津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麻烦。电视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使得常出现在这类节目中调解矛盾的专家和主持人成为公众心中信赖的“明白人”,因此,很多打求助热线的观众会提出来,能否不参加节目录制,只进行专家咨询。

而从栏目组的角度来看,寻找当事人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对方的生活矛盾。而是希望做一期好看的访谈节目。因此对于当事人的“不做节目,只做咨询”的要求一般不能满足。栏目组选择当事人的原则全部是围绕着节目需要的,例如:当事人的身份和外形是否吸引人,口头表达能力是否较高,故事是否离奇曲折,矛盾和问题是否能在节目现场得到解决和化解,同时还要考虑到类似的选题栏目近期是否已经做过,等等。

参与节目的求助者希望能够通过请教栏目中邀请的专家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而栏目组则是希望通过有故事的嘉宾做一期好看的节目。求助者需求与节目选题原则存在的矛盾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一直在刻意隐瞒的问题,虽然情感类访谈栏目大多用“解决家庭矛盾,创建和谐社会”之类的语言来宣传节目宗旨,但是事实上真正出现在屏幕上的人和事并不是最急于得到调解的,而是最适合做成节目的。涉嫌侵犯事件相关人员的隐私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大多是有关夫妻关系、婚外情、家庭矛盾等涉及当事人隐私的内容,因此节目在录制之前,栏目组一般会请当事人签署协议,同意电视台播放自己讲述的内容,也就等于录制节目的当事人放弃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隐私权。

但是,节目刻意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隐私从法理上说只能是“特定人的隐私”,他人不可以代为放弃隐私,电视节目对他人隐私的披露必须经过隐私主体本人的同意。事实上。即使是夫妻,当一方随意在媒体上公开谈论另一方时,都有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除非所有的当事人都同为委托人,否则,媒体并不因为一方的委托而具备调查并展示另一方隐私的权利。显然,大部分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企图以委托人的授权将其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合理化。

当然。电视作为公共媒介,具有对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的责任,有些人的私生活如果严重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媒介是可以进行深入调查和评判的,如一些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虐待老人或重婚行为等。但对于一般的家庭纠纷,例如夫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如果只有一方希望求助于媒体的话,节目是没有权利将另一方的隐私也公之于众的。在某期情感类访谈节目中,披露了某对夫妻结婚后,丈夫由于不信任妻子。把收入全部上缴给自己的母亲并且阻挠妻子外出工作的做法,妻子无奈求助于电视栏目。节目自始至终都是妻子一个接受采访,丈夫没有在节目中露面,甚至也没有对丈夫的连线采访,很显然丈夫是不希望把这样的家事公之于众的。这样的节目就涉嫌侵犯了丈夫的隐私。为提高可视性会有意加入娱乐元素

电视节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栏目组经常在节目中人为地设计一些能提高节目可视性的娱乐元素。包括:热衷于寻找边缘化的人物和选题。极力渲染故事的离奇曲折性,增加小游戏、心理测试或者外景短片的比例,有意在节目中设置、突出当事人的矛盾冲突,鼓励主持人和嘉宾多讲个性化语言等。

例如,某节目在小片中让摄像师跟着来求助的丈夫去找跟别人同居的妻子,使得夫妻二人在节目中大打出手;某节目在演播室中,主持人对着来求助的女嘉宾说:“你就是三个字——狐狸精”,后来终于逼得女嘉宾对男嘉宾说出“分手”后愤然离席;更有甚者,有的栏目为了制造噱头甚至在节目中使用了测谎仪。众所周知,生活中的“真话”或“假话”并不能用简单的是与非来判断,而且测谎试验的准确率在最专业的测试条件下也不能达到100%。很显然。测谎仪在情感类节目中的使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噱头、一种娱乐元素出现的,它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2009年3月,广电总局向全国广电系统下发通知,明确禁止在情感类节目中使用测谎仪,终于让用测谎仪判真伪的闹剧告一段落。

娱乐元素的加入会让节目变得更好看,但是很多娱乐元素不仅无助于解决当事人的问题,甚至还会激化矛盾。而且,对娱乐元素的过度追求会让情感类谈话节目一步步滑向造假和低俗。节目会给求助者的生活带来困扰

大多数求助者并不希望自己的隐私公开在大庭广众之下,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带着墨镜、帽子或者面具出镜的方式,事实上,这种面部的遮挡与其说是为了隐瞒嘉宾的真实身份,不如说是为了在节目现场给嘉宾一个心理上的安全感。大多数遮挡出镜的嘉宾,会由于自己的声音、形体或者故事的曝光,而让熟悉自己的人辨认出来,从而给其以后的生活带来更多困扰。而栏目组为了争取求助者同意录制节目,一般只会提醒当事人可以作某些面部遮挡,很少告知对方,即使遮挡也很可能会被熟人认出,影响其今后的现实生活。

一对因家庭矛盾想要离婚的夫妇求助于电视台的某情感类节目,节目播出之后,虽然夫妻俩都带了墨镜和帽子出镜,但还是被他们的亲友、邻居一眼认出,一时间大家都说他们“两口子闹离婚都闹上了电视台”,夫妻二人面临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困扰。节目能够真正解决的生活矛盾非常少

来参加节目的求助者都是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来的,而节目呈现给观众的结果也常常是当事人经过专家点拨茅塞顿开,问题和矛盾迎刃而解。事实上,生活矛盾的形成一般都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并不是录制一两期节目的时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几位当事人在节目现场达成了某些共识,后面仍然会面临很多问题。

某情感类谈话栏目曾经做过一次栏目回访,想看看曾经上过节目的求助者现在的情况如何,结果却是很多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又出现了矛盾的端倪:原本已经决心好好学习的孩子又开始瞒着父母上网玩游戏,通过专家劝解和好的夫妻又开始新一轮的争吵„„

每一次节目的结尾,主持人都会尽力营造一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圆满结局,让收看的观众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但是栏目刻意隐瞒了这样一个事实——真正通过一期节目就得到解决的问题可谓凤毛麟角。

大量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还在电视屏幕上热播,这说明虽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此类节目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是它仍然受到观众的喜爱,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随着节目竞争的加剧、受众的逐步成熟,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一直在回避的问题正逐步凸现,并成为阻挡这类节目发展的重要障碍。现如今,回避显然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只有进一步探索更合理有效的情感类访谈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问题和矛盾,让情感类谈话节目迅速、健康地发展。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第二篇: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案

访谈节目策划案

———2组 黄 青

一 主题阐述

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态的了解,使人们关注大学生这个群体,帮助他们解决身心健康以及就业压力等问题,这样才能让未来国家的中坚力量变的更加坚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节目名称

《大学生》

三 嘉宾介绍

童钰琳,是武汉体育学院2010级播音主持专业的一名学生。她从高中开始就坚持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现在已经大三的她依然有着一副娃娃脸。在大二的时候,她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选修了金融学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现在大三了,她也开始有了新的计划于目标。

四 节目内容(采访问题设计)

(一)节目开头设计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收看本期的《大学生》,我是主持人黄青。又到了年底,考研考证热也开始逐渐升温了。那么对于还有一两年就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知道他们是否对作出了相应的准备来应对这股热潮。让我们请上今天的嘉宾——武汉体育学院2010级播音主持专业的童钰琳,了解一下她的生活吧!

(二)谈话过程设计

(1)了解性的问题——预热阶段

1.你好,可以对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2.喜欢自己的专业吗,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张吗

3.平时都有哪些课余生活

(2)交锋性的问题——高潮阶段

1.新一轮的考研又要开始了,一些证件也要开始考试了。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呢

2.如果有,你觉得会跟你平时的生活发生冲突吗,就是作息时间或者课余时间有没有什么调整

3.准备这些考试你觉得最辛苦的地方在哪里,有没有什么困难

4.有没有心理压力,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

(3)开放性的问题——尾声阶段

1.毕业后有哪些打算,会从事本专业的事情吗

2.对于自己的以后有什么希望和期许

3.给一些新进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关于学习生活的建议

(三)结束部分设计

从童钰琳身上我们了解了很多他自己的故事,相信很多大学生也有类似的经历或经验。非常感谢童钰琳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时刻,本期的《大学生》到这儿就要与您说再见了,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大学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可以通过屏幕下方的电话联系我们,下期《大学生》与您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第三篇: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案

电视谈话节目《我的人生计划》策划文案

主题:

每年六月,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开始走向社会,涌入市场。“大学生遍地皆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有好事者将大学生喻为“国家的负担”、“社会的累 赘”、“揣着文凭的当代民工”。面对日益激烈、残酷的竞争,我们的大学该怎样读?该怎样经营?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不花家里一分钱上大学?如何踌躇 满志地走进现实世界?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校园领袖?如何在踏入社会、走向市场前的最后阶段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如何在毕业之后就可以马上找到自己最理想的 工作?如何激发无限的潜能,成就美好人生?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对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探讨。

嘉宾:路博,男,21岁。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艺术传媒系09级学生。

专家嘉宾:贾兵,男。28岁。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老师 观众:09级艺术传媒F4班同学

开场语:

对于刚刚迈人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父母的唠叨。美丽的校园、轻松的学习环境,都让我们感觉无比舒适、安逸。但这种美好的生活太久了,你也许会感到空虚,甚至还有点心悸,然后会扪心自问:这就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吗?众所周知,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生 活,走进大学,意味着你开始了真正的独立——思想上的独立。美国一位大学校长说:“高中,是埋首苦读;大学,应当站起来,四处环顾。”4年大学生活,看似漫长,实则短暂,就像小沈阳所说的那样:“眼睛一眨一闭就过去了”,一定要万分珍惜。怎样计划自己的大学人生,成为了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谈话过程:

一、大学的生活以及感言

除了日常的课堂生活以外,是否还有参加其他的活动或者学习进修呢?是否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否有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呢?说说你的大学生活,看看是否还有不足之处。

二、讨论:怎样制定适合自己的大学计划?

1.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2.要从学习实际出发。在制订学习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不少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劲头很足,但往往忽略了实际情况,结果实行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十分紧张。

结束语

一般毕业后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最后,他们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他们提前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并且熟悉了那条道路。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正确、具体的规划。人生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确立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然后为达到这一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通过人生规划,我们可以更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选择适合自己将来从事的事业和生活。美好的大学生活转眼即逝,怎样在匆匆岁月里充实自己的生活?放下手中的一切,细细规划一下你的大学人生看。但愿本次节目能够开启你获得成功的欲望,使你能够及早审视未来,锁定人生目标,经“赢”你的大学,获得属于你自己的真实而幸福的人生!

三、现场交流和讨论

1.怎样才能实施自己的计划,而不会半途而废呢? 2.说说自己的未来计划。

第四篇: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煸情

摘要:当前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困内各级电视台热播,主要因为这奖节目同时满足了公众和制作机构的多种需求。但是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一直在刻意回避节目本身存在的讲;问题和矛盾,事实上,只有进一步探索更合理有效的情

感类访谈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式,才能让情感类谈话节目迅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谈话节目煽情化《艺术人生》

一。以《艺术人生》为例揭示电视谈话节目的煽情化现象

大型情感类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从2000年年底开播至今,以其内容的真实与栏目风格的平和牢牢站在了收视排行榜的前沿,主持人朱军与节目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人生》成就了朱军,同时朱军也成就了《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是一个谈话性栏目,带有浓厚的纪实性质,每期节目全长50分钟,相当于半部电影的长度,节目不仅能够清晰地叙述人物经历,还能突出个性品格,深入感染众多观众。从创办至今,《艺术人生》的节目中不乏好作品。比如《陈凯歌》《秦怡》《刘欢》《生于六十年代人》以及轰动一时的主体策划节目《红楼梦再聚首》赞声一片,可是在赞誉的同时我们却越来越多地发现情绪化的抒情已经成为了贯穿节目的基调,用嘉宾的伤痛来逼出嘉宾的眼泪几乎成了杀手锏。可是这种杀手锏观众并不买账,比如在《红楼梦再聚首》中,对欧阳奋强的采访,非要拿出欧阳奋强的丧子之痛来说事,惹得欧阳大男人当场哽咽。说实话,这样的段落虽然泛起了一些感动。可是同时泛上来的还有作秀的感觉。电视评论专家尹鸿认为谈话节目应该做到“知情趣意”相结合,提高内容的含金量,以此打动观众,光有煽情不够。煽情表演只是包装,谈话应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探讨。目前有的节目形态模式化,光靠赚取观众一把眼泪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加强个性,提高节目质量才是关键。

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过十年,由于处于探索与开拓时期,在十年之间有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并不多见,而《艺术人生》就是少有的形成了较大影响力的节目。《艺术人生》的对于怀旧思维的重新发现和对怀旧手法的重视运用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物质与文化现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怀旧的出现反映了特定的历史内容。

经济与社会形态的划时代变迁造成了人们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方面的巨大不适,精神上的失落、恐惧、怀疑、惶惑一旦不能在现实中找到答案,就有可能通过怀旧的手段实现对于现实的解释和干预,艺术人生的兴起正是对这一社会和文化巨变的必然反应,而节目本身也因为表现和顺应这种趋势而取得了成功。

精英文化的理想主义和怀旧主义,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与大众的消费需求互相交织,《艺术人生》处处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也构成了《艺术人生》怀旧话语的内在矛盾性:那就是电视传媒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调控机制的宣传属性与其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的商业属性,在精神实质和价值诉求上很不一致。回忆所要高扬的理想主义和温情主义与大众传媒的商业本质使得节目成为一个光怪陆离的复杂统一体,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内在的矛盾性不仅仅是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彼此拆台,它本身就反映了在社会转型年代大众传媒的现实困境。节目的理想化和庸俗煽情趋势之间的矛盾只是这一矛盾的冰山一角,而节目本身所采取的文学化的叙事方式更是与谈话节目的一般特征格格不入,这更加深了这一矛盾的深度。

二。后情感社会的悲情叙事

古语有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和月”,情感向来都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私密话题。然而,如今的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却为这私密话题的广泛实践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传播空间。由此,我们的情感世界不再是昔日不可触犯的禁地,聚集于此的人们可以津津乐道,也可以袒露于人,公之于众。有学者将这一现象视作“私人话语走进公共领域”。而事实上,中国人向来都是以含蓄为美。

那么,为什么一贯含蓄的中国人如今却能够大方地将内心情感视作一种电视文本呢?细究之,这无疑涉及到当今的社会文化语境。自19世纪末开始,如火如荼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呈散沙状的人们处在“一个被钢筋水泥、不锈钢、玻璃幕墙所建构的都市迷宫与危险丛林之中”哪,习惯于用符号化的面孔和表情来应对一切,而从一张张符号化的脸上,我们却难以看到他们的内心情感。换句话说,现代社会塑造出了“孤独的人群”,尽管人们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内心却越来越疏离。社会学者梅斯特罗维奇曾在其着作《后情感社会》中指出,“当代西方社会学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其中合成的和拟想的情感成为被自我、他者和作为整体的文化产业普遍操作的基础”。而这

种“后情感社会”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全社会已经和正在导向“一种新的束缚形式,在现时代走向精心制作的情感”,人们的生活被文化产业普遍操纵,“不仅认知性内容被操纵了,而且情感也被文化产业操纵了,并由此转换成为后情感。”于是,情感在多数情况下都不过是被虚拟和包装过程所消解的情感,丧失了哈贝马斯所强调的沟通的真实性、真诚性和有效性。诚如一位学者所言,“根本性的无情和对情感的本能渴望形成了当代个人存在的内在焦虑。因为无望寻找一条超越焦虑的现实出路,个人或者用美化旧日时光的虚拟性回想,或者用一种模式化的情感反讽来淡化或释放自己的内在焦虑”。因此,对于迷茫的芸芸众生来说,渐行渐远的人间真情正合乎他们的需求。而毫无疑问,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适时地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整个过程称为叙事。“叙事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的认知模式与表达模式之一,是人们按照日常生活经验,寻求事件之间的特殊联系,并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把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某种与现实世界相关的意义。”其实,一类文本的盛行背后必定有着某些深刻的社会因素在起作用,或者毋宁说,文本的盛行总是暗合了某些社会需求,所有的文本都是特定语境中的文本,这也是传播活动的内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正是其现实意义之所在。因而,《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真情旋律》《人间》《寻情记》等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蔚然成风并不偶然,它们都是后情感社会的必然产物。

三。传播者:情感消费中的“互利共赢”

不可否认,对于日益淡漠的情感世界而言,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使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舞台以及颇为宏大的扩张气势。而在这一舞台上,其最具感染力的无疑是当事人的悲情故事、主持人的适时煽情,以及由此而释放出来的火热的情感效应——爱恋、焦急、失望、愤怒、悲伤、绝望……总之,林林总总的情感都在这里得以凝练与彰显。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种媒体的描述、曝光、激化,昔日被视作“圣洁”的情感如今亦渐渐沦为一种供人消遣和发泄的消费品,而其始作俑者显然是我们的传播者。通常而言,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传播者包括媒介机构和参与嘉宾二者。其中,媒介机构负责节目的整个运作过程,而参与嘉宾负责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那么,为什么媒介机构偏爱悲情叙事?而参与嘉宾又为什么乐于在众目睽睽下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秘密

呢?

毫无疑义,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介机构应该生产什么类型的文本,文本的内容又应该如何安排。而在各种电视节目中,利润就是由所谓的“收视率”决定的。正如布尔迪厄所说:“收视率是一个隐匿的上帝,它统治着这个圈子,失去一个百分点的收视率在某种情况下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电视媒介不得不仰赖普罗大众以求得生存。因此,该怎样判断受众的口味和需求并尽可能地加以满足,已成为媒介机构孜孜以求的核心目标。于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冷漠、终日惶惶的年代,以情感为基调和诉求的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遂成为众多媒介觊觎的对象。就此而言,我们的情感也已经被自我和他者操纵为机械化、模式化、批量化的商品,而收视率直接决定着它的存亡。故而,一旦节目收视率下降,荧幕上弥漫的悲情因子也必将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我们的媒介机构又将马不停蹄地推出另一种类型的商品,以此来应对受众偏好的日新月异。煽情化不仅是媒介机构用以攫取商业利润的工具,对于参与嘉宾而言,它同时还是一个情感交流与宣泄的舞台。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整个叙事过程显然偏于煽情化,而这一叙事特色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抒情,它崇尚的不是现实主义的隐蔽抒情原则,也不是浪漫主义的直接抒情原则,更不是现代主义浇铸于理性的抒情原则。它常常是在表达内容的基础上漫溢性地进行抒情,从而导致整个作品情感的泛滥。凹因此,当我们为之唏嘘不已时,情感的原有路径实际上已遭到某种程度的扭曲。但是,我们的媒介机构和参与嘉宾却在这一过程中达到了“互利共赢”。

四。受众:情感交换中的“使用与满足”

如上所述,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一方面为媒介机构攫取商业利润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也为参与嘉宾提供了情感交流与宣泄的平台。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者与受众构成了传播过程的两极,传播的终极目的在于传播效果的实现,即文本的意识形态按照传播者需要的方式为受众所接受。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那么,受众在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又为何热衷于聆听种种的悲情故事呢?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人的一切活动应该归结于人的本能欲望的驱使。而美国的神经学家也通过实验

发现,人的大脑在涉及情感话题时受到刺激的区域与吸食可卡因后产生快感的区域相同。因为它们都会刺激大脑,使其出现令人产生快感的化学物质多巴胺。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从中获得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众所周知,人是一种交换动物,因为人不能自给自足,每个人的需要都是通过他人来满足的。按照社会学交换理论,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交换资源的过程,这其中也包括情感的交换。霍曼斯就把情感作为自己交换理论最基本的概念,并把情感互动定律作为社会交换的重要定律。进一步说,人并非经济学家所以为的仅仅对金钱和物质感兴趣。作为社会人,他们“用来交换的东西除去金钱以外,还有其他商品,包括认可、尊重、顺从、爱恋、情感以及其他物质性不强的东西”。并且,在另一位学者布劳看来,情感交换能带来一种内在的社会报酬,即心灵上的满足,或愉快、或荣耀、或欢爱。吵故而,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换与其说是基于利益,不如说是追求意义。更进一步说,其实,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他们都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体,其媒介接触活动也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所以,对于受众而言,观看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情感交换的过程,还是一个“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不容置疑,好奇心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证实,窥视欲即好奇心的一种变异形态,它就像一个心魔,隐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从麦克卢汉到希区柯克,人们通常都把照相和电影看作满足窥视欲的工具。而在电视媒介中,这种窥视功能显然发展到了极致。日本电视学者藤竹晓说过:“大众以电视为桥梁能够接触到以前无法接近的‘秘密’。这个‘秘密’往往被作为人的弱点的社会性暴露而提示在大众面前。”同时,“大众接触这种‘秘密’的场所主要是家庭。家庭对于人们来说,是最安全的场所。大众在最安全的场所目击决定性的瞬间,接触他人的秘密。”在这里,“秘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隐私“。无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的意义其实都来自于对”他者“的关系。

事实上,受众不但可以在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家长里短中获得一种窥视后的心理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各式各样的悲情诉说中,他们还能够获得某种情感上的补偿以及心态上的平衡。正如上文所述,随着后情感社会的来临,”城市冷漠病“渐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印记,而社会竞争的日趋

激烈也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态失衡骤然加剧。于是,一种对于情感的渴望与日俱增。正是基于这种情感状态,受众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接受不同的媒介产品来获得情感上的抚慰和体验。而借助于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悲情故事,人们不仅聆听了他人的秘密,也常常通过幻想中的角色置换来进入他人的私人领域,以获得一种侵犯、扩张的快感。与此同时,这种换位思考引发的同情和怜悯也易于使人设身处地地联想到自己,继而通过自身与他人的比照来获取某种精神慰藉和心理补偿。

五。结语

大量的电视谈话节目还在电视屏幕上热播,这说明虽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此类节目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是它仍然受到观众的喜爱,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随着节目竞争的加剧、受众的逐步成熟,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一直在回避的问题正逐步凸现。并成为阻挡这类节日发展的重要障碍。现如今,回避显然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只有进一步探索更合理有效的情感类访淡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问题和矛盾。让情感类谈话节目迅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2.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2002

3.张颂播音语言通论1994

4.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时社会行为的影响2002

5.姚丽萍关于电视谈话节目人际化的思考2000(12)

6.禹雄华;于红岩此”谈话“非彼”谈话“--试论电视谈话节目中人际传播的特殊性[期刊论文]-新闻界2006(02)

7.期刊论文胡辛。郭敏秀。huxin.guomin-xiu电视人文谈话节目:大众传媒中的精英文化绿洲-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3)

第五篇:电视谈话节目脚本

谈话节目文案

1.标题:上大学,我们为了什么?

2.选题背景:在当今社会大学、大学里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猛增,上大学以不想父辈那时困难,现在的大学生随处可见,大学毕业生质量低,就业率低是社会当下的一个问题,如今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读大学,花这么多钱,这么多时间,是为了什么,并且有很多人为了上大学违背自己最初的梦想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3.节目元素

4.节目构想:通过对嘉宾的采访展现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让观众进行思考“上大学我们究竟是为什么?”

5.嘉宾的选择:在校大学生

 节目流程 主持人自我介绍、开场白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节目,这一期我们的话题是围绕着大学生展开的,当今社会想上大学并不是一件难事了,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泛滥,质量不高,并且就业率很低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的主题就叫做“上大学,我们为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上大学值不值?到底是为了什么

 介绍现场观众及嘉宾,播放录像引入正题

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观众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大一新生,欢迎你们。在邀请嘉宾上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邀请嘉宾入席观

在座的一些人可能对我们录像中的主人翁比较熟悉,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是的,她就是我们今天的嘉宾,你们的学姐冯瑶,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她。

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1)你好冯瑶!

2)你还记不记得你刚入学时候的情景呢?

3)你现在大几?

4)平时学习忙吗?

5)对这个专业还满意吗?喜欢吗?

6)据我了解,你是哈韩族的一员,是吗?

7)现在有很多人不喜欢甚至讨厌说“哈韩族”你是怎么看的?

8)你喜欢韩国明星,还有什么?

9)那你现在有没有自己去学韩语呢?

10)听说你现在在咱们英韩班做旁听,每节课都到是吗?

11)那时什么,让你这么坚持的去学韩语的?

12)身边的朋友家人理解支持吗?

 有句话叫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那但是朋友和家人始终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人,当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顾及他们的感受和看法,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冯瑶的室友:张文佳,王旭冉,还有英韩班的同学,有情他们上台。

13)听说冯瑶学韩语已经到了一个痴迷的程度了,谁来说说这是什么情况

14)她在韩语班上课还认真吗?老师和同学都把她当成是你们班的同学吗?

15)韩语班上的活动都参加吗?

16)平时生活中经常用韩语和你们说话吗?

17)来冯瑶,给我们展示一下。

18)我还听说哦,不管只走到哪里,你只要看到有韩文,你就会试着把它拼读出来,今天我们编导还特意找了些韩国商品,你来给大家读读,看看你的韩语学的怎样了哦。

19)你们能理解冯瑶的这种行为吗?

 谢谢我们的室友和韩语班的同学,冯瑶对学习韩语的那种精神真的是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了哦,是不是值得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希望咱们大一的新生们也能抱着这样的精神度过大学的四年。

20)我也是从大学这个阶段过来的哦,大学的确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地方,学校里得很多机构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你在学校里有参加什么社团之类的吗?

21)我们还有一段短片是关于冯瑶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看完之后)

看你这一天还是很忙的哦,这是最忙的一天吗?

22)这是什么社团?

23)还是和韩国分不开。。我明白了,你喜欢的不仅仅韩国明星,韩语,应该还有韩国文化吧。

24)你现在这个社团担任的职位是?

25)我们在座的观众也有你的社员,我们来采访一下他们吧?

26)你们喜欢这个社长吗?

27)喜欢她吗?

28)在他的身上你们有学到什么吗?

 看来冯瑶不仅学习好,社长也当得很不错哦,社员都很喜欢她。

29)你觉得这样值吗?这些无偿的的工作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30)我们对冯瑶的大学生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哦,虽然现在的这个专业不是他最初想要学的,但是她在大学里面不断的锻炼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在不断前进,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我们给他一点掌声鼓励一下好不好?那位男同学,看你一直都听得挺认真的 你来说说你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31)还有哪些同学想来说说

6.结束主持人提出自己见解

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不能一一说出自己的观点,我想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想法问题但是我们很多同学所共有的,我们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什么,相信通过刚才我们和冯瑶的谈话都明白了很多,上大学我们不仅仅要学的是专业知识,大学是一个半社会半校园的地方,是一个校园向社会过度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不仅仅要

学的是专业知识,而是更多的锻炼,人生也有很多的梦想,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目标,不管我们现在所走的路是否是通往目标最近的道路,但是我们相信条条道路通罗马,不管我们用着怎样的方式,只要我们努力,相信,目标总有一天会实现。

7.结束语

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冯瑶,希望在她自己的努力下目标早日实现,也谢谢冯瑶今天能来到我们的现场,谢谢各位同学,下期见。

下载浅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背后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原因及背后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影说》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案

    《电影说》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背景 随着电影院、网络、新媒体等的日渐普遍化,人们对于电影的关注度越来越膨胀。对于荧幕艺术文化也越来越有兴趣,不管业内人士还是业余......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文桉

    我和我追逐的梦(策划文案) 期数:总第一期 节目内容:竞聘保险初级管理人员 录制时间:2003、7、20上午9:00——12:00 播出时间:2003、8 导演:黎军 本稿时间 :2003、7、17 一、 节目主旨:......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媒介伦理失范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媒介伦理失范 [摘要]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是普通人在演播室现场参与,讲述个人情感历程、心理困惑、婚姻问题、家庭矛盾等,主持人、心理专家以及法律学者......

    《电视谈话节目研究》教学大纲(五篇范例)

    电视谈话栏目研究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1、课程的性质 《电视谈话栏目研究》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电视谈话节目鉴赏水平......

    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嘉宾元素与主持人元素浅析

    二位一体 风生水起—— 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嘉宾元素与主持人元素浅析 孙宝国 2010年06月08日16:54 文章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是指以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对话......

    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 (上)羊羔美酒背后的故事12.12

    羊羔美酒现场(背景全是酒):今天的《聚焦三农》,我们来说一说酒,道家把酒美称为“玉液琼浆”,而诗仙李白也有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小小的一杯酒,浓缩的历史文化却是如此醇厚。在我们孝......

    谈谈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煸情与谢师宴家长致词2018

    谈谈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煸情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煸情如下文 一.以《艺术人生》为例揭示电视谈话节目的煽情化现象 大型情感类谈话节目《艺术人生》 从xx 年年底开播至今......

    少儿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文案----《关注成长》栏目

    少儿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文案 ----《关注成长》栏目 一、主题阐述:谈话节目内容以关注孩子成长为主题,去发现以少年、青少年儿童们在学习、生活中所关注的:成长话题、素质教育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