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
——以《小时代》《何以笙箫默》为例
姓名:吴妙蓉
班级:2012级物流管理 学号:2012020401073 摘要:畅销小说向来是影视剧改编的热门,金庸、古龙、琼瑶等等自然不必多言。如今的小说市场几乎百花竞放,也带来了井喷化状态的荧屏化。尤其是拥有超高人气的小说,自改编影视剧后,因本来就有了大批的读者粉丝,并由其转换成观众并不难。那么由此带来的经济效应当然非常可观,其中这些改编都是基于深思熟虑的经济战略而做出的选择。
关键词:粉丝经济 改编
一、引言
如今的影视剧逐渐向小说汲取新鲜血液,早年自从金庸古龙相继封笔,琼瑶的小说剧渐熄火热,荧屏上一度都是翻拍的风景,不管是不是经典之作,观众早已不想买账,于是应运而生的畅销小说相继被搬上了屏幕,且不谈有些被改编失败的作品,就此现象来说,这未尝不是中国影视界盈利又一来源。新生代的观众真的不想再重温多少遍童年的影视剧了,不管演员的阵容有多强大,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节奏实在不符合观众的口味,我们需要的不是新人再炒旧饭而是新创作的作品。让观众心甘情愿掏腰包也得有那个吸引力才可以。
卖座的影视剧通常都是趋同于大众口味,我们必须承认,不是所有的小说都可以改编成剧,格调高雅的文学也仅仅只能成为文学作品。中国庞大的观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编剧选择改编小说的口味。影视毕竟是一种大众文化,畅销的网络小说也表明读者群体
[1]的大小,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两者结合都在往娱乐化、通俗化方向发展。而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则是影视文化产业又一巨大的盈利增长点。
二、现今的影视业市场环境
(一)畅销书重新催生影视市场的发展
早年时间,中国的影视业市场曾一度被欧美电影和韩剧大肆占领,本土的影视作品少有人问津。从市场角度而言,14亿的中国人口,网民占总人口的44%。换句话来说就是中国有7亿左右的人在上网,即便是只有一半的网民在看电影电视剧,也是一个庞大的基数,即3.5亿人。这个数如果是内部消化,将给本土影视剧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收入,其结果不言而喻。
如此广阔的市场意味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相当可观,但是本土剧本曾一度匮乏,与之相关的影视人员不得不翻拍曾经的经典和高价购入知名作家作品的影视版权,在如此投资巨大的前提下,观众还反响平平。广电总局不得不对本土剧进行保护,开始了对外来产品的各种禁令。但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没有好作品出现,本土影视市场照样低迷下去。
庞大却空白的市场让一些业界人士开始把眼光投向了火热的网络小说中,慢慢开始有人试水,逐渐将畅销小说改编成剧本拍成影视作品,历经几年,有成功也有失败,从2011年惊艳开始的《步步惊心》逐渐开辟了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市场。
随后紧接着的《美人心计》《甄嬛传》成功演绎,迅速占领各大卫视,大批忠实读者变观众,带来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小说被改编的可能性,本土影视剧开始繁荣。
(二)网络作品读者和电视剧观众的重合 现今的网络文学读者大多集中在80,90后,而恰恰电视电影的主要观众也是这批人群,重合的读者和观众几乎都是青年的女性群体,她们相当集中,且容易形成传播效应,网络作品和影视剧的相互拉动,其经济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大批原读者群作为观众基础的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成功的诠释了粉丝经济的效应。相信很多人并不是很喜欢郭敬明执导的系列电影《小时代》,比较多人看后表示除了场面奢华精致,四个姐妹在不断的友尽又复合场景中切换,好像也没什么其他内容了。但是最终上映后,仅凭借《小时代3》就斩获了超过5亿的票房已经足够让同期电影眼红不已了。《小时代》未改编成电影时,这部出版的小说早已累积了大批的粉丝,追逐这部小说连载下去的人气居高不下,拥有众多原著拥趸的影视即使尚未杀青,前期造势出现的话题源源不断,相信播出后的收视效果根本不用制片方发愁。所以尽管拍出的效果颇有争议,但是仍然抵挡不住源源不断的资金收入。
三、日益成熟的操作模板
(一)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成多样化局面
自从先前试水的一些作品大获成功外,业界人士终于尝到甜头,纷纷从网络小说开始挑选剧本,制作影视剧作品,影视业一改以往满屏都是金庸古龙武侠剧和琼瑶言情剧的装扮,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些网络优秀写手凭借其各自作品开始涉足影视业,而影视业也从他们作品上得到了新的经济增长。
剧统计,截至2014年底,共有114部畅销小说被各大影视购买了影视版权,时代跨越古装、现代、民国,题材涉及仙侠、悬疑、权谋、宫斗·······其中,90部计划拍
[2]成电视剧,24部拍成电影,电视剧单集制作成本最高可达500万元。
如今的影视业市场经过几年的沉淀和发展,编剧和导演或者说剧组已经懂得了如何将小说尽可能成功的改编成影视剧,使得同名影视剧最大程度还原书中的形象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进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无一例外,近年的影视剧,几乎都是基于收视和经济需要,挑选的剧本都是最具人气的畅销小说,如有可能也尽量让广大读者网友在网上进行投票选出出演演员来担任他们心中期待的男女主角,这种造势角度其实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制造话题,在未播之前就尽量积累粉丝,原著粉带动电视粉共同增长,算是变相在宣传了,省下了不少的宣传费还提高了观众的期待,这便是一种战略,促进了同名影视剧的收视效率。
(二)粉丝经济效应及影视剧对演员角色的选择
逐渐强大的互联网,使得网络文学得以跨界发展甚至有些作品已经取得了不俗的表现,现今书迷粉丝的存在几乎可以左右一部剧的收视率,以2015年的上半年上映的《何以笙箫默》为例,我们就可以清晰看到这部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信剧组赚的绝对不少。虽然《何以笙箫默》自开拍以来吐槽和掌声相继不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其中,这些掌声或者吐槽丝毫未削弱超高的收视率和网络的点击率。1月19日网络播放量2.82亿,随后突破单日3亿,创电视网络单日播放量最高纪录,14集破10亿网络播放量,创下了最
[3]少剧集最快突破10亿的纪录。
同名畅销小说《何以笙箫默》是网上流传已久的言情经典,拥有了数量巨大的书迷粉丝团,持续畅销了近10年,其深厚的读者基础为改编后的影视作品提供了一定的收视保障,只要改编过后的作品不会与原著差别过大,不伤害原著粉,选择的演员角色能较好的诠释了书中男女主角的情感,那么出来的作品都几乎能收获收益。
粉丝经济的力量不容小觑,据调查,曾入榜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的作家唐家三少就曾经说过: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粉丝经济“的推动。他曾经的合作方说过,他的笔名就可以保证1个亿的票房,他的作品就可以再保证1个亿的票房,[4]这就是粉丝经济的力量。
当然,除了粉丝的推动力量,还有对演员的选择。畅销小说之所以能畅销就是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成功塑造,个性化角色的深入人心使得拍摄成影视剧时对待演员选择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不使原著粉流失,投资方必须充分考虑尊重网友的意见,慎重选择演员。让小说变成剧搬到屏幕时,收获的还有日益壮大的电视粉,这样才算的上成功。比如改编较为成功的《甄嬛传》《美人心计》,因其编剧对原著还原度高,主要演员对其各自角色精准演绎而毋庸置疑获得了巨大成功。剧中演员的服饰场景礼仪等等受到了的严格重视,因此,不是粗制滥造的作品加上严谨的态度,拍出来的效果自然不差。
四、同质化可能会带来的问题
(一)不同版本同时演绎
改编热潮引发了同名作品不同版本的分身大战,例如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何以笙箫默》,扎堆的两个版本并不能代表播出时同样会拥有高收视率,这样的同质化反而会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观众还不叫好。同质化现象需要回归理性,不一定热门的小说都必须投拍两个版本或者一定要拍成成品剧,实际上这是非理性的选择。从市场和观众角度出发,研究什么作品才是大众需求和符合市场规律的,才能促进小说市场和影视市场的共同进步和繁荣。
(二)题材敏感,难以改编成剧
畅销小说囊括了各类的文学,海量的资源是一种优势同时也是一种负担,像是科幻一类的没有高超的特技来表现就会变成粗超的特效,题材太过于新颖有时候也会给剧本改编和影视拍摄带来技术困难,就像《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一类的玄幻盗墓小说,影视版权虽然都已售出,也承载了众多粉丝的殷切希望,但是并没有预想中的众望所归,收视率都在下降和观众不受欢迎下播出,连原作者都承认自己的作品并不好改编成剧,内容涉及了太多神怪、玄学,和一些相对敏感的方面难以在屏幕上展现出来。大众化网络化的网络文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低俗的内容,改编时触及这些敏感方面往往会选择避开。所以以上种种也难怪小说和影视有所出入了。
五、畅销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便利及信息更替的频繁性造就了网络写手层出不穷,网上作品迭出并且每个作者拥有各自粉丝,这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掘金场。即使热门的改编剧受到了争议,但是这些形势发展都代表了新一代人的选择。观众以自己的眼光左右影视剧的发展,影视剧也迎来了新的局面,中国电影电视市场正处于转型期,开始从传统大片的商业模式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竞争模式。
尽管追求拍摄出来的商业价值无可厚非,但是原作者与作品分离,由编剧改编和导演执导,一旦改编失误,执导过于粗糙,都会大批量减少原著粉,伤害了书迷,进而导致作品失败的例子不是没有。比如《千山暮雪》《泡沫之夏》,又比如近期遭到大肆批驳的《盗墓笔记》。
网剧《盗墓笔记》自从被通知拍成电视剧时,就如大家所愿,承载了几乎所有原著粉的期待,话题造势愈演愈烈,成千上万粉丝翘首以盼,不求特技有多高超,毕竟是中国出品,但求尊重原剧,考虑书粉的感受,不要毁了读者心中的经典。但是现实反映并不太好,观众表示无法接受,多年的忠实读者纷纷表示接下来的剧情真的无法剧透,这样观众的反映确实让编剧和制片方表示无奈。
这些改编失败的例子给予制片方都是一种反思,观众要求的尊重原剧,其实可以考虑让原著的作者参与到电视电影的剧本创造中来。毕竟最了解小说内涵和书中角色的人还是它的原著创作者,也唯有他/她最明白把自己笔下的一切搬到屏幕上是怎样的一种效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还原原作品,不至于让万千书粉失望以致流失。如《甄嬛传》的原作者流潋紫就是参与该剧的编剧,努力还原了书中人物形象在屏幕上的表现,二度创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成品剧播出的观众效果进而影响点击率收视率带来的经济收入。
网络畅销小说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由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也必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频繁,二度创作成功才能使得小说在荧屏上走得更远更长久,让小说和影视剧继续相互合作下去并且相得益彰,就必须要作者、编剧、制片方对情节的精切把握,寻找小说影视
[5]两者在情节表现上的共通之处,权衡好影视制作和收视需求,做到小说影视共同繁荣。
随着小说与影视接轨,许多网络上的写手也逐渐向编剧身份华丽转身,同时催生了许多新兴的岗位,带动了小说网影视业进一步发展。这些转变都在鼓励作家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文学网站继续推出精品,进一步扩大与影视公司合作的力度和规模,完善规范对版权的保护和交易,将各自的产业做大做好,形成1+1>2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娅丹.探究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所遵循的一般规律.[J] 2007 [2]中国经济网(北京)2015 [3]天津日报2015.03.11 [4]粉丝经济:中国网络小说热编影视剧2015 [5]贾筱昕.浅析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热播现象.[A] 2013
第二篇:从经济学及侵权角度看知识产权
从经济学及侵权角度看知识产权
笔者从事知识产权代理工作多年,对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作用多少有一些认识,以下对一些企业经营者及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对知识产权之于企业作用的困惑进行一些梳理。
企业者,以逐利为其存在之根本,无利不起早,可谓企业之本性。企业之利,有近利、远利之分,与生产、销售相比,知识产权更可归于企业远利之列。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态度,应有“百年树人”的心态。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应有经营之心态,经营不好,知识产权对企业可有可无;经营的好,知识产权可为企业带来十倍、百倍之经营效益。
经济学理论认为,只有当市场自我调节失灵的时候,政府才有必要通过法律或政策的手段来干预市场,因此才有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创新市场失灵,创新市场失灵主要在于创新的不确定性以及创新后被模仿的可能性。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台湾地区翻译为智慧财产权。不同于天赋人权,知识产权是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赋予市场主体的一种法律权利。知识本来是公共消费品,一旦为其加上产权的后缀,便形成了独占性权利。
知识产权,主要类别是专利、商标及版权。
案例一:
2012年厦门乙企业申请了六项实用新型专利,于2014年发明厦门甲企业侵权,乙企业请求厦门市知识产权进行处理,厦门市知识产权进行现场取证后发现被诉侵权产品完全落入乙企业的某项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迫于压力,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如下和解协议:
厦门多诺知产
案例剖析:
在该案调查处理及调解过程中,笔者得知:
1、甲企业和乙企业相互熟知,所诉专利技术在行业内在乙企业专利申请之前可能大家都是如此做,但因该行业企业大都较少知识产权意识,因此乙企业申请专利后导致甲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不得不赔偿了事;
2、该行业在2014年之前市场较好,2014年因大环境所致,企业日子都不太好过,但乙企业依靠专利许可及维权获取了一定的收益,相对甲企业来说,在市场上更好过一些,得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通过此案件给我们带来了如下启示:
1、专利是国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授予权利人的独占权,企业要获取专利权,不管是委托代理机构还是自己申请,都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从本案中可知,乙企业2012年就申请了专利,在2014年才真正让其专利发挥效用,这期间企业要申请、获取、维护其专利权,均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对企业来说,不管有没有政府补贴、扶持,企业均应先期投入才能获得、维护专利权。
2、对甲企业来说,应时刻关注市场及竞争对手专利情况,在本案中,如果甲企业能够提前关注到乙企业的专利情况,完全可以提早准备,不管是提前搜集证据无效乙企业专利还是提前进行规避设计,避免落入乙企业专利保护范围,都可避免自己陷入被动。而且,笔者从实际情况分析也发现,如果甲企业进行规避设计,很容易跳脱乙企业的专利保护范围。
厦门多诺知产 案例二:
泉州丙企业于2014年申请某工艺品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于2015年授权,2016年初丙企业发现同位于泉州地区的丁企业接到国外一客商数千万大单,该客商原来是打算找丙企业下单的,于是丙企业向泉州中院起诉丁企业专利侵权,笔者同法官去丁企业取证发现,丁企业的产品属于对丙企业专利的进一步改进,并不落入丙企业的专利保护范围,且丁企业于2016年也申请了自己的专利。
在该案中,笔者了解到,丁企业的改进型专利实际上丙企业在2015年已研发出来,但丙企业认为其已经有了2014年申请的专利,所以不需要再申请后续改进专利,经笔者给丙企业解释了改进型专利与丙企业专利的不同后,丙企业懊恼不已。
案例剖析:专利申请要有持续性,并不可以一劳永逸,企业在发展,研发在持续,专利申请也要持续进行,要想持续开拓市场一样持续的进行专利申请,并在需要的时候让不同的专利发挥不同的效用,否则将像本案中的丙企业一样追悔莫及。
案例三:
泉州戊企业对其生产、销售的多个实用艺术品于2012年进行了版权登记,从2013年开始,陆续在展会及互联网上发现浙江戌企业的侵权行为,于是从2013年开始在浙江起诉了戌企业多次,每次均胜诉,但因地方保护等各种原因均未能执行,为此戊企业很是懊恼。
笔者与戊企业沟通后发现,虽然戊企业为维权花去了不少资金及时间成本,也未获得法院执行,但戊企业并未后悔进行版权登记及维权,这是因为,虽然花了不少成本,但也有效净化了市场,戊企业登记的版权还是为其带来了很大的间接经济效益的。
案例分析:也许大的法律环境并非十分完美,单纯靠知识产权本身的维权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完美的收益,但拥有知识产权可有效净化市场,未市场铺路,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大更重要的收益。本质上来说,知识产权还是要为市场、为企业经营服务。
厦门多诺知产
第三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开始实施, 人们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食品安全权利, 依然不断受到挑战。诸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一滴香、洗虾粉等问题仍然充斥着市场。食品安全问题, 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民众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也同时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一、关于食品安全的概述
食品安全是指无毒、无害的食品,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的质量不过关。随着新的食品资源的不断开发, 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出现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食能养人, 也能伤人。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 表现出来的危害性一方面导致食源性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带有感染性或中毒性质, 且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广泛性与社会性的特征, 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给市场带来负外部性, 使
第四篇:从经济学的角度浅析房地产市场
从经济学的角度浅析房地产市场
前段时期的惆怅中,自己在思索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定位明确了许多,会计和金融这二者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信息,以后也将在学好会计的前提下,抢抓时间弥补金融学专业知识的缺失。
时隔一年自己再次翻开西方经济学教材,看了微观部分中的关于市场分析的知识,了解了一些经济理论,为了使自己更进一步的掌握理论知识,我以平常关注较多的房地产市场为例,将自己这段时期所学的知识运用其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房地产市场,主要是运用供求分析方法研究住房市场的均衡状况,包括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形成。
我认为住房有两个属性,内在属性中,一是自住,一是投资;外在属性中,房地产与金融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内在属性的角度,可以把住房视为消费品;而从外在属性的角度,则应将其视为“金融衍产品”。
一,作为消费品的住房市场(消费品市场研究主要就是用供求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1.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可以分成两个方面,自住房需求和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又有两个衍生需求,一个是作为转卖的需求,作为出租房屋而购买的需求。自住房需求和对出租房的需求是这个市场上的最终需求。作为转卖的需求最终必须转化成自住房需求和出租房屋的需求。我们从自住房需求开始研究。经济学所研究的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且有需要意愿的需求,有意愿没有能力的需求不予考虑,有能力没有意愿的需求也不予考虑,因此住房产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支付能力、消费者需求意愿和消费者人数等三个因素影响,其中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主要受消费者收入、房价的影响,住房的需求意愿主要受社会文化影响、对未来的预期、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可得性与价格三个因素影响。政府政策可以对这些因素产生作用从而影响住房市场的需求。
2.房地产市场的供给。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比较单一,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住房供给是没有区别的。因此,套用一般的供给理论,住房产品的供给也取决于厂商的供给意愿、供给能力,厂商的供给意愿也主要是取决于政府政策要求、厂商主观意愿和对于未来的预期;厂商的供给能力主要取决于房价、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可得性与价格、厂商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能力、投入品的价格。政府政策也可以通过作用于这些因素来影响住房市场的供给。
3.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
供求分析方法就是将供给与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可以分析任何消费品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变化。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局部均衡分析。
4.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
通过这个需求、供给分析,我们可以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政策分析。
作为消费品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非常坚挺的。从消费者支付能力来看,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收入也不断增长,支付能力也是在不断增强的。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看,中国社会文化决定了对于消费者对于自由住房的推崇和热爱,使得消费者普遍具有购房意愿;保障性住房市场的缺失,使得住房产品缺乏替代品;长期以来对于房价未来上涨的预期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及时行动,迅速购房。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即便进城的农民工有一大部分自己不买房,毕业的大学生、从城镇向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空间流动也使得城市住房产品消费者人数不断增加,这必将推动者住房市场需求的增加。
另一方面,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方面来看,在中国现有的政策和市场结构下,政府政策、市场形态和厂商看涨的未来预期使得房地产商可以通过限量供应来攫取最大利润,从而厂商的供给意愿并不高;同时,保障性住房的缺失使得替代品的竞争压力不存在,厂商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根本不需要全面发挥出来生产大批住房产品,而高昂的土地出让价格和税费开支使得厂商更有理由把价格转移到房价上由消费者承担;更为重要的是,住房产品最重要的投入品——土地,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这种稀缺不仅体现在绝对与相对数量上,我国可用于开发房地产的土地数量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在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上。这种稀缺性是非常重要的,理解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分布特点,是理解住房产品稀缺的关键。因此,房地产厂商的限量开发、限量供应和土地稀缺性,加上政府的土地政策(客观上也是由土地的稀缺性造成的),就使得房地产产品的供给是非常低的。由于需求大,供给小,均衡分析的结果就是居高不下的均衡价格和较低的均衡产量,这一均衡状况在市场形态不发生重大改变之前,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如果不能影响到这个供求模型中的任何一个决定要素,就必定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环节的住房市场
住房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认识到这一地位也是认识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大多数房地产开发是开发商向银行借贷资金进行开发的,房地产交易是采用银行按揭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金融体系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房地产价格一旦上去,在这一价格上签订的交易合同就不容更改,交易必须进行下去,资金才能回笼。因此,房地产价格是不能下降的,因为下降必定会使得开发商破产,银行资金链断裂,银行可能破产,从而损害整个金融市场。
金融资本诞生以来,资本主义就有了新的形式。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金融资本在剥削劳动者的同时,还绑架了劳动者的利益。房地产商用劳动者的资本,来赚取劳动者的血汗,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下的事实。但实际上,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也是分工使然。房地产商从事房地产开发,就使得所有其他个人能够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分工产生效益,交换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房地产商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形成了专业分工的专业技能,能比购房者自建住房更高质高效;房地产商对所建房屋负安全责任,要比自建住房安全责任更容易明确。因此,理性的来看待房地产商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也是理解市场经济下的房地产形势的要点之一。
由于房地产商在房地产开发中具有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房地产开发时需要金融系统协助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房地产开发周期长,需要资金数量大,个人、厂商自有资金全部用于开发成本就必然高,如果要求不能用贷款形式,则可以预料房价要比现有的价格更高,因为房地产商则将面临更大市场风险。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介入,就使得社会利益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明白了金融市场与房地产的关系,就应该能够理解房地产价格为什么那么牵动着政府的心。
第五篇:由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专题
由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高兴》讲述了“垃圾大王”刘高兴的喜乐人生。刘高兴(郭涛饰),原名刘哈娃,陕西农民,会读书识字,为实现自己造飞机的远大梦想,携同乡五富(冯砾饰)前往西安打工,结果从同乡手里接过了收破烂的活。在一次收破烂的时候,刘高兴认识了按摩小姐孟夷纯(田原饰),为了帮助她圆上学梦,刘高兴更加努力赚钱。不料,五富突发重病,刘高兴悲痛之余决定用自己的飞机把五富送回家乡。经过几番空中颠簸,五富又活了过来,结局皆大欢喜。影片创新大胆的使用了音乐剧形式,综合运用HIP-HOP、街舞、原创民歌等形式,达到了非凡的喜剧效果。
4月10日,《高兴》导演阿甘同演员田原,郭涛,冯瓅和海一天来到第十六届大学生电影节现场。我校记者团记者对影片导演阿甘和男女主角进行了专访。
阿甘:这是一部拍给知识分子看的农民工电影
作为贾平凹的忠实读者,阿甘导演在第一眼看到《高兴》这部小说时就被吸引了。“有个声音告诉我,我应该将他拍成电影”,阿甘说。
拍了22部电影,阿甘觉得《高兴》是拍摄时最没有把握的一部。彻底改变原作的悲情路线,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方言和歌舞特色,另外还得添加魔幻主义色彩,对阿甘而言,这些挑战都增添了拍摄时的不安全感。好在观众们的笑声证明了影片的成功,正如阿甘自己说的:“我只希望大家在影院的这两个小时能够感到高兴”。
然而这份高兴却不如想象中来的那样容易。原著以五富去世作为故事结尾,但阿甘觉得自己应该拍一部快乐的、幸福的电影,给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对于剧情的改编一方面顺应了贺岁档的大潮,另一方面也用自己的方式阐释了“高兴”二字的灵魂。就连贾平凹自己在看完电影首映式后也说“从没想过可以这样来拍一个悲剧”。
阿甘将《高兴》定义为一部拍给知识分子看的农民工电影。对此,他解释道:“我希望刘高兴和刘高兴们故事能为都市里那些忙碌而迷失的人们带去一些启发”。
当被要求给众演员的表演打个分,阿甘表示“他们在我心中永远高于100分”。演员们出色的表演无疑给故事增添了更加鲜活的色彩。
阿甘对女主角田原的表演赞赏有加。田原第一次的出场就让阿甘为之震撼,此后的相处更让阿甘心生敬畏:“我相信有一天她身上积攒的能量会爆发出来,那份惊艳甚至会让我感到害怕。”
谈及未来,阿甘表示自己还没有从《高兴》中醒过来,下一步计划是拍一部中国的“堂吉诃德”。这个计划得到了《高兴》主创们的大力支持,郭涛、冯瓅均可能加盟其中。
郭涛:我是“刘高兴”的最佳人选
郭涛在电影《高兴》中饰演”破烂王“刘高兴,作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代表,刘高兴的乐观与开阔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为西安人,这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全是好这个角色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和情感,而他的多才多艺也正好符合了歌舞片的需要。
郭涛自身的成长背景并不优越,他在中学的时候卖过饮料,勤工俭学时收集过废品,这些经历都使得他比其他演员更能接近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内心想法。这次回去和当地“收破烂”的人们聊天,发现他们的生活态度一点都没有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予了他们思想、知识,他们依然是不卑不亢地生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执着。
“我自己也是从一个大学生走过来的,所以比较了解他们的心态”,郭涛说《高兴》能够给即将真正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朋友们不少的启迪。“大学生们具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地方,然而他们却时常痛苦、郁闷、不满足,却又找不出原因,看了《高兴》,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质感、快乐和意义。”
从16岁的跳房子乐队主唱,到18岁出演《蝴蝶》里的小叶,一路走来,田原不断给关注她的人们带去新的惊喜。
田原:自我的就是真实的
田原在《高兴》中扮演的是一个为了给弟弟和自己赚取学费而沦为按摩女的单纯女孩。这一次的演出让她得以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百变天分。田原戏称,《高兴》让穿惯了球鞋的她学会穿高跟鞋跳舞,从此又多了一项才能。
谈及自己在电影中的角色,她认为自己只是那些从农村到大城市谋生路的人的一个缩影,操着蹩脚的方言普通话在拥挤的都市默默奋斗。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田原在生活中会特别留意“打工妹”,每次出去吃饭,她都会和服务员小姐聊上两句。
说到这次一起拍电影的同事们,田原对阿甘导演的评价两个字:绅士,“导演说话很慢,字正腔圆的,然而他的思维却又是极其跳跃”。
《高兴》是田原与郭涛的第二次合作,这一次她如愿以偿地和郭涛演起了对手戏。田原说如果自己演戏是“色块式”,那么郭涛则是“线条式”,“他对人物性格的诠释很到位”。享受拍戏过程的人是幸福的,热爱生活的田原还不忘去西安的大小寺庙和各类博物馆看一看。虽然大学的大部分时间在忙碌的片场中度过,田原依然怀念读书的日子,“希望有一天能去一个遥远的国家,安安静静地对两年书。”
田原把《高兴》定义为一部励志电影,“它叫给同学们带去一种不论背景的快乐,一种得到多少快乐就百分百去享受它的幸福。评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 文/ 马平川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传统型农业社会向现代型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飞速加快。为了构建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乡村形态,农民工融入城市,进一步扩大再就业,转移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增加农民工收入,创造了当下中国最复杂而又丰富多姿的 “乡下人进城” 生活景观。“乡下人进城”的小说折射的是时代的烙印和变迁,记录他们精神世界最本质、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从而呈现时代发展的脉络,书写变革时代一个民族的心灵史。这些小说叙述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沉着观照的深厚底蕴,进一步探究乡土生活纷繁嬗变的深层本质,感应农民生存现场的整体脉动,丰富和拓展人们对“乡下人就进城”问题的独特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