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单元写作学案.doc(精选)
单元写作学案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题目展示】
(教材81页写作练习五)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思路导引】
路,在这里可以实指,如公路、铁路、石板路、泥泞的小路等等,从实出发,可以从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谈“人应该怎样走路”,可以从城市管理等方面,谈“人应该如何管路”。但这样写显得僵死呆板。我们应实题虚写,找准路的虚指(比喻、象征)意义,进一步立足现实,联系拓展:求学路、创业路、致富路、强国路等等。或者由实到虚,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层层拓展,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样,文章的意蕴就会更加丰厚、深远。可以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路”“人可以在无路处开辟出路”“不要一窝蜂地挤向同一条路”“地上本有路,大家不去走,也不成其为路”“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等。
【佳作赏析】
人与路
人与路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了人,路也就不复存在,没有了路,人也就寸步难行,人与路既和谐又统一。人的一生就是一条路。
在这条路上,人需要思考。伯克曾说“具有创造性独立思维的人,才可能创造伟业”。创造是人的必备素质,而思考是创造的基本条件。人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不断地前进;人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让人生之路更加精彩!
在这条路上,人需要奉献。当年侯赛因国王和蓝妮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就是因为他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而奉献是它的支撑点。“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的,我们每个人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真情。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只有奉献,才会收获。人生之路需要付出,需要奉献,才会缤纷多彩!
在这条路上,人必经失败,而后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把上千次失败当作收获,因为毕竟知道了这上千种材料是不能做灯丝的,为成功的电灯铺垫了基础。吃一堑,长一智,人生之路是在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一步步走向辉煌!
在这条路上,人时时有收获。年轻时,收获青春与活力;成年时,收获成熟与魅力;老年时,收获经验与睿智;暮年时,收获平静与安详。失败时,收获悲伤与教训;成功时,收获喜悦与欢乐。人生之路,时时有收获,相信在不同的季节会收获不同的果实。面对成功,学会了平和;面对失败,学会了淡然处之。内心因丰盈而宽容,这就是人生路途中最大的收获!
在这条路上,每个人都如夸父般时刻追逐着心中的太阳,苦苦地追赶着。在苦苦追寻中,挥汗如雨的你,或许没能追到理想中的太阳,但你驱赶了懒散和空虚,锻炼了身体,充实了人生,尝到了不断攀登的乐趣,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添了色彩!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其实,人与路,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人在哪,哪儿就有路!人生就是一条路,需要思考,需要奉献,有失败,有成功,也有收获!
【我的跟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文呈现】
生命的底色
树的枝桠上刚刚露出的嫩叶,显出一片嫩绿,那是春的颜色;枝繁叶茂的大树,展示一片浓绿,那是夏的颜色;秋风中拂动的枯草是一片枯黄,那是秋的颜色;寒风中飘舞的雪花,洁白明亮,那是冬的颜色。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生命的底色。
有人说初生的生命就是一张白纸,需要他或她给自己的生命着色。生命就如同一张自己用一生去描绘的画卷,不管你的画风如何,你都需要一个底色,它成为你生命中的基色,也将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颜色。
在众多颜色中有人选择了红色。于是他们的一生总是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始终充满着激情。毕加索60岁开始学习陶工,居里夫人直到临死前仍没有放弃对科学的探索,霍金仅剩下几个可以自由移动的手指,仍在不断向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的探测。他们选择了红色,红色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不断奋进,保持如火的激情,最终,拥有了非凡的人生。
相比红色,绿色成了更多人的宠儿。给生命以绿色,使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年轻的史铁生在突然丧失双腿的情况下,他拒绝了灰色的生命,给生命的画板涂上了浓浓的绿意,使他的生命充满生机,他于是明白了“死亡是无论多么匆忙都不会错过的约会”,于是,他学会“试试活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总是有许多许多坚强的生命,他们在生命的绿色中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没有生命底色的人,往往容易被迷惑。生活犹如包含众色的大染缸,没有生命的底色,一切都只能随着生活不断地变化着颜色,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失去自我。
给生命以鲜亮的底色,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本色,用多彩的画笔在生命的画板上细细描摹,定能绘出生命的奇色。
请你诊断病因:
上面的作文有多处不合理的地方,你觉得问题出在何处?请你来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这篇文章总体上讲是篇立意深刻,不是停留在表象,而是透过表层挖掘本质的议论文。但文章也有不足的方面。比如材料不够丰富,不会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只重叙述,分析不到位,停留在表层。如果在这几个方面进一步调整,本文会成为一篇优秀的作文。
【成功升格】
生命的底色
树的枝桠上刚刚露出的嫩叶,显出一片嫩绿,那是春的颜色;枝繁叶茂的大树,展示一片浓绿,那是夏的颜色;秋风中拂动的枯草是一片枯黄,那是秋的颜色;寒风中飘舞的雪花,洁白明亮,那是冬的颜色。四季各有自己的颜色,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生命的底色,我们要学会给生命以鲜亮的底色。
有人说初生的生命就是一张白纸,需要他或她给自己的生命着色。生命就如同一张自己用一生去描绘的画卷,不管你的画风如何,你都需要一个底色,它成为你生命中的基色,也将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颜色。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往往也有着不同的生命底色。
在众多颜色中有人选择了红色。于是他们的一生总是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始终充满着激情。毕加索60岁开始学习陶工,居里夫人直到临死前仍没有放弃对科学的探索,霍金用仅剩下几个可以自由移动的手指,仍在不断地向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的探索。他们选择
了红色,红色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不断奋进,保持如火的激情,最终,拥有了非凡的人生。文天祥的一生也是如此。红的是血,红的是心。国破家虽在,兵乱人未安。他宁愿在“惶恐滩头说惶恐”,也不要高官厚禄;他宁愿在“零丁洋里叹零丁”,也不要荣华富贵!他用对生命的激情,对国家的忠诚赤心,谱写了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命赞歌。
相比红色,绿色成了更多人的宠儿。绿色是一种独立的品格,它不趋同,不媚俗,它拥有挑战的血性,叛逆的气质,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毫无喧哗地演绎着生命。绿色是一种精神,有了它,生命就有了尊严,有了价值;有了它,生命就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绿色是一种力量,它能使生命放飞思想,冲破艰难的包围,找到自己的轨迹,绿色是成功的推动力。给生命以绿色,使生活永远充满希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总是有许多许多坚强的生命,他们在生命的绿色中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年轻的史铁生以绿色,使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史铁生在突然丧失双腿的情况下,拒绝了灰色的生命,给生命的画板涂上了浓浓的绿意,使他的生命充满生机,于是他明白了“死亡是无论多么匆忙都不会错过的约会”,于是他也学会“试试活着”,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还有人选择其他颜色,但也有些人没有生命的底色。有些人选择生命的灰色,他的生命因此变得暗淡而缺少亮色。生命并非拒绝灰色,但生命不应该以灰色做底色,这样的生命往往缺少生活的乐趣,总是在悲哀地活着。
没有生命底色的人,往往容易被迷惑。生活犹如包含众色的大染缸,没有生命的底色,一切都只能随着生活不断地变化着颜色,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失去自我。
给生命以鲜亮的底色,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本色,用多彩的画笔在生命的画板上细细描摹,定能绘出生命的奇色。
[名师点津] 升格后的文章立意深刻,语言流畅,富有文采。修改后,增加了丰富的内容,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说理,论述分析注重辩证思考,说理深刻,论证严密,成了一篇上等佳作。
【名师指点】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析理应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辩证分析应力避说“过头话”和偏执一词,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辩证分析的方式,除教材上讲到的分析要全面、避免静止地看待问题和注意对立面的转化外,还有很多,诸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因与结果间的关系,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等等。辩证分析的要求就是要对事物的各种关系做出合乎客观规律的分析判断。
学习辩证分析,应首先掌握以下几种观点: 1.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我们应该这样分析认识问题:当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为什么不能悲观失望?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为什么不能沾沾自喜?当我们在前进中遇到挫折时,为什么不能丧失信心?这种分析才是运用发展的观点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和透视。
当然,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发生转化。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要学会时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正确分析和论证。
2.联系的观点 所谓“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坚持“整体论”“系统论”和“条件论”的观点,善于发现并正确揭示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收到论述效果,达到论证目的。这种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叫作“横向联系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多方面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使议论向四周铺开,从而增加认识的广度,获得全面的认识。
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和其他问题的联系,要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对事物做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事物的表面现象总是纷繁复杂的,而事物的本质却往往深深地隐藏在现象之中,因此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才能挖掘出事物的本质。
3.矛盾的观点
所谓“矛盾”,指的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因此,我们在运用矛盾的观点,对问题加以辩证分析时,应该学会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一分为二的观点
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看到正面,也看到反面。如此,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的观点。
在具体运用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对问题进行辩证地分析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要灵活运用原理,不能用抽象的原理阐述代替生动具体的分析证明,而应该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二是不能面面俱到,用哪些原理,用多用少,都要视具体问题而定。运用时,要有针对性,不能生拉硬扯,风马牛不相及地乱套原理。三是运用辩证观点分析问题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容易透过表象,去伪存真,挖掘出准确而深刻的内容主旨。
例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分析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时,就采用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全文来看,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应该是既“占有”、继承好的,又“挑选”、剔除坏的;既不是无选择地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地全盘否定,而是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因此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以上几种观点,是写辩证分析类议论文常用的几种辩证观点,也是同学们应掌握的重点,避免看问题的片面与单一。
【写作练习】
1.根据下面的漫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这则漫画中的乌鸦,可能会引发你的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在《伊索寓言》中,那只通过衔石子投入杯中而喝到了水的乌鸦正是一位富有创意的智者形象。在别的乌鸦对那半杯水无计可施只能依依惜别的时候,是它想到了借石子提高水位,进而轻松喝水的方法。应该说这在当时也正是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办法,这一方法本无先例,其他乌鸦也未曾想到。但是,当这一方法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传承千年之后,它便成了一种“套路”,成了一条束缚乌鸦们思维的绳索,而当出现更新鲜、更省力的喝水方法的时候,因循守旧者势必要指责那些“不按套
路出牌”者的创意了。所以,这幅漫画正是要告诉人们: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有落伍的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模式“固化”,便会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能打造出前无古人的全新生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草原上,一只猎狗紧追着一只土拨鼠,而土拨鼠机灵地钻进一个洞穴,那只猎狗只好在洞穴前面停了下来,等待着土拨鼠出来。突然,从洞穴里跑出一只兔子,猎狗一看是一只肥壮的兔子,于是尾随而追。兔子飞快地向前跑,那只猎狗紧追不舍„„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像猎狗一样,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或是走上岔路,而失去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换个角度,也可肯定猎狗的选择。从土拨鼠的角度也可以立论,肯定其智慧。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不要丢失原先的目标。②要有坚守精神。③要及时调整人生目标。④摆脱困境需要智慧。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软件补丁,是针对一些大型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而发布的修补漏洞的小程序。研究表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漏洞,经常成为安全攻击的入口,解决漏洞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补丁。为电脑打补丁,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正常工作。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是否也需要给心灵打补丁呢?
请根据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明显;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大型软件系统出现漏洞,需要不断打补丁,人的心灵也一样。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成见、猜疑、懦弱、浮躁、嫉妒、仇恨、自私、腐化等都是心灵的漏洞,需要经常打一些补丁,这样才能使内心变得越来越美好。心灵有漏洞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洞却不去打补丁。
写作时,要围绕“给心灵的漏洞打个补丁”构思成文,可以从“增强补丁意识,保持心灵纯净”“反省自我,及时给心灵打补丁”“用补丁堵住形形色色的诱惑”“良好心态、果敢品质、进取精神”等角度构思立意。
第二篇: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写作学案.doc
单元写作学案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题目展示】
(教材79页写作练习三)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眼下青少年偶像崇拜之风愈演愈烈。有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绝不可取;也有人说,人们总是从偶像中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问题在于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崇拜。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试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论,写作一篇议论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思路导引】
透过“偶像”一词,我们既可以找寻到社会思想与道德取向的改变,也可以找寻到作文立意的不同角度。偶像崇拜无可非议,关键是看崇拜偶像的哪些方面,即崇拜的内容如果是积极向上的,就会给自己的学习、人生带来好处,值得肯定;盲目崇拜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益处的。从取材的角度来说,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切入:
1.选取演艺界明星做偶像,可以对当前追星的现象发表议论,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名人。
2.选取某个行业的先进人物做偶像,可以选取科学家、作家等,如霍金、冰心等。3.选取普通人做偶像,如解放军战士、见义勇为的青年等。
无论选取什么人作为偶像,都要说清楚,他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偶像,对你的影响是怎样的,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佳作赏析】
崇拜偶像就绝不可取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要乐于且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完善。固步自封、骄傲自满是没有好结果的,相信这一点是不会有人反驳的。然而,现在有人指出崇拜偶像就像原始社会中崇拜图腾一样,是返祖,是倒退,是绝不可取之举。
难道崇拜偶像就绝不可取吗?谬也!
原始社会中,人类面对自然的一切异象都惊惧畏怕,却又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为求得心中的安慰虚构出神力,供奉圣物,希望求得庇护,图腾崇拜便是其中的一种。
然而放眼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繁荣,文明与理性占据主导。人们注重知识,发展个性,探求真理,难道还会被如此随意地震慑蒙蔽,盲目屈从吗?
再者,崇拜是包含了赞美、敬仰、模仿、学习和发展多方面因素的总汇。既然倡导学习,就必然会产生崇拜。这是学习深入到一定程度后,对所探究的事物的奇特、美好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渴求。
话又说回来了,社会发展了,人们的思维也开阔了,所崇拜的东西各有不同。若是崇拜一些知名伟人、学者或是大众公认的像《感动中国》里的品德高尚的人,想必也不会引起非议。然而争论就在于,如果是青少年崇拜偶像呢?
诚然,在这个文艺百花齐放的时代里,确有一些偶像带有叛逆或是颓迷的色彩,这将不利于青少年积极健康地成长。但有一个主流摆在那里,无论如何被大力提倡的都不会是带有消极影响的少数偶像。即使在当年“超女”红透半边天的时候,都有少年粉丝因喜爱周笔畅而作为“笔迷”努力练字以求不为此丢了偶像的脸,令父母感叹之前多少劝导都不如偶像的魅力大„„
由此可见,不可取的绝不是对于偶像的崇拜,因为崇拜是固有的,偶像也有许多好的影响可以挖掘。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青少年崇拜什么类型的偶像,是否能够足够理智地对待,又能够在这种崇拜中做些什么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这绝不会是一种倒退,相反地,发现他人值得欣赏和景仰的方面并将其作用于自身,难道不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体现吗?我们追求美丽独特的事物,那么对于偶像的喜爱就算有一部分源于相貌身材,不也是对美的赞美和追求吗?若是因此更加注重个人的形象,并且有理性始终把握着尺度,也未必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总之,有些事物的好坏有时便如同祸福相倚一般是可以转化的,不可妄下定论,决断专横。崇拜偶像不一定就和崇拜伟人有很大不同,只要都能从中汲取力量,都能由此充实自我,又何必拘泥于对象?最主要的是掌握权在于自己。
只要自己够理性,不盲从,有选择地崇拜偶像,学习积极向上的一面,崇拜偶像就同样是值得提倡的善举!
【我的跟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文呈现】
经济落后就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吗
有人说:“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在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就是说,物质生产落后的国家在精神文明方面也一定是落伍者。真的是这样吗?
且看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处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下,农业占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如处在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的英国,但是法国在政治、哲学思想上取得的成就远胜于英国,这又一次证明了恩格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相反,如今物质文明达到很高程度的西方,人们却过着极不文明的精神生活:道德、伦理丧失殆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由此看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并不一定能产生高度的精神文明。
我国在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当时红军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穿的是麻布军装和草鞋,扛的是步枪、大刀、长矛,再加上蒋介石的“围剿”,斗争可谓艰苦矣。但是,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纪律严明,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他们的思想境界可谓高矣。
抗战时的延安,人们来自五湖四海。革命者各自的经历、情趣不同,但是共同的革命目标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不谋私利,不怕牺牲,涌现出了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白求恩„„小米加步枪的艰苦环境锤炼了中华民族的一代精英,培育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很低,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那时,社会秩序安定,人们思想纯洁,党风好,民风正,人们爱国家,爱集体,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涌现了一代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楷模,精神文明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可以使精神文明领先于物质文明,并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在我国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仍然可以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那些对我们这样贫穷的国家所建设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表示怀疑的人,应赶快驱散心中的疑云,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洪流中去!请你诊断病因:
上面的作文有多处不合理的地方,你觉得问题出在何处?请你来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这篇驳论文行文结构合理,符合这类文体的一般要求,失误之处有三:一是开头段平淡无奇;二是最后两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三是为让自己的观点立住脚,有些说法过于绝对。可在这些地方作必要的修改。
【成功升格】
经济落后就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吗?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说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于是乎有人就说:“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在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就是说,物质生产落后的国家在精神文明方面也一定是落伍者。真的是这样吗?
且看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处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下,农业占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如处在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的英国,但是法国在政治、哲学思想上取得的成就远胜于英国,这又一次证明了恩格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相反,如今物质文明达到很高程度的西方,人们却也过着不文明的精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由此看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并不一定能产生高度的精神文明。
我国在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当时红军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穿的是麻布军装和草鞋,扛的是步枪、大刀、长矛,再加上蒋介石的“围剿”,斗争可谓艰苦矣。但是,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纪律严明,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他们的思想境界可谓高矣。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学习和培养这些革命精神,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教育程度。”
抗战时的延安,人们来自五湖四海。革命者各自的经历、情趣不同,但是共同的革命目标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不谋私利,不怕牺牲,涌现出了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白求恩„„小米加步枪的艰苦环境锤炼了中华民族的一代精英,培育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很低,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那时,社会秩序安定,人们思想纯洁,党风好,民风正,人们爱国家,爱集体,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涌现了一代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楷模,精神文明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只是由于十年**才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精神文明被当作“封”“资”“修”黑货来批。从此精神文明便销声匿迹。所以近年来社会上不文明行为不能归罪于我国相对低下的生产水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可以使精神文明领先于物质文明,并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在我国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仍然可以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那些对我们这样贫穷的国家所建设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表示怀疑的人,应赶快驱散心中的疑云,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洪流中去!
[名师点津]
修改后的这篇文章先树靶子,然后运用“独立证明法”,以中外史实、革命领袖的论断、哲学道理为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法论证了与论敌针锋相对的正面观点的正确,从而驳倒了错误观点,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一段提出共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密。
【名师指点】
一、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大体要掌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确立攻击目标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有些题目已经点出了错误论点,相对而言比较好分析反驳,但有些题目或材料提出了几种论点,里面有正有误时,这就要针对几种论点逐一分析,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驳论点。
在我们根据某一事件或某一材料来写驳论文时,有的错误观点很有迷惑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对此,必须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方能嗅出“花香”和“毒草”的不同味道,从而写出水平比较高的驳论文。
(二)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证反驳,常采用的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
3.反驳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
4.常见的反驳技巧
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点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点的真实性。例证法: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对比法:既提出正面观点和论据,也摆出反面观点和反面论据,让对方在比较中确信正面观点的合理性。
比喻法: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作巧妙的比喻。
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类比法: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结论。
以谬制谬:采用对方的方法和逻辑来对付对手,从而折服对方。
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从中推出非常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
【写作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一个小蚂蚁正在地上爬,有人在它的四周倒了一圈洗衣粉。洗衣粉有着强烈的气味,小蚂蚁每每爬到洗衣粉边上不知什么原因就退了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小蚂蚁累得不能动弹了,还是未爬出那圈洗衣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一圈洗衣粉”,这圈洗衣粉“有着强烈的气味”,而“一圈洗衣粉”是实的而又并非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强烈的气味”是无形的虚的障碍,是容易逾越的,但小蚂蚁在这可以逾越的实的和虚的障碍面前,突围多次都无功而返。究其原因,那圈洗衣粉,在小蚂蚁面前是“新事物”。小蚂蚁一时不能适应,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存在畏惧或局限等,如果那圈洗衣粉是一圈沙子或泥土、石子,小蚂蚁是会轻松越过的。
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①要打破思想上的局限或思维定势等,思想先行,才能走出一片天地。②要敢于面对新的事物(或新的困难、障碍),破除畏惧心理,勇于开拓,迎接挑战。③要敢于尝试。注意,“小蚂蚁每每爬到洗衣粉边上不知什么原因就退了回来”,小蚂蚁如果试着爬上那圈洗衣粉,说不定就爬过去了。④勇于走出束缚人的怪圈,比如人情圈、利益圈等。⑤克服困难、障碍才能突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成一篇议论文;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不得套作、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引文材料是三句名言,因此对引文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也就决定能否顺利完成这次的写作。三则材料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它们都有一个关键词“错误”。所以,立意要围绕“错误”来写。本次作文的立意可以为:在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害怕犯错误,错误有其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要深挖这种价值和意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一片山林可以变为山间别墅;一处古迹可以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一只珍禽可以成为一盘山珍;甚至一条隐私也可以成为娱乐头条„„似乎一切都意味着财富、价值和利益。
而有人则不同,他们觉得一片山林就是一片山林,常常让人在那里休憩;古迹就是古迹,它的存在只是让自己浮想联翩;珍禽就是珍禽,隐私就是隐私,不能侵犯„„一切以自然规律、文明的法则去面对,同时让自己内心充盈必要的浪漫情怀。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涉及实用主义和浪漫情怀两个方面,两者对同一事物有决然不同的看法和行为。材料的价值倾向偏向于浪漫情怀。可立意为:实用主义需谨慎;物欲的悲哀;人,是需要浪漫情怀的;抛弃物欲,遵循自然规律;让实用主义变得文明。
第三篇: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锦瑟》学案 粤教版必修3(模版)
《锦瑟》学案
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难点:本诗的旨意
知识点:
⒈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教学设计>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⒉艺术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李商隐的教学设计>文章也是文囿异卉,他的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⒊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一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因而,对此诗的背景介绍,也以这一认识为基点。
目标达成
⒈内容全解: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⒉重点分析
①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②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共用了四个典故:庄周梦蝶化蝶(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望帝魂化杜鹃(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南海鲛人珠泪(对梦想和理想破灭的伤心);蓝田山产玉(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③这首七律可分为三个层次
A.首联为第一层,两句诗亦比亦兴,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B.往事如何?中间两联作了回答:近50年的人生犹如做了一场短暂而又迷幻的蝴蝶梦,往事如烟,已不可追寻;伤痛青春流逝而又无法挽回,只能像望帝托口杜鹃哀鸣寄恨那样,将此悲此愁托付于诗了。这一联,作者化用了两个典故,创造出一种虚幻迷茫的境界,流露出浓烈的感伤情绪。颈联紧承颔联,继续回首往事,自伤遭际,抒发郁结在心头的悲哀。“沧海”句借蚌珠在月圆之时不得圆润而伤心落泪,暗喻自己身处圣明之世却冷落不遇的遗恨;
用心
爱心
专心
“蓝田”句则以蓝田云烟比喻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只可以想望却难以实现。理想幻灭、怀才不遇、华年流逝、往事如梦,这也就是“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内涵。
C.最后一联回应开头,感叹失意情怀。
写作特点:
①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②清丽的语言。
扩展
⒈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提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诗。
⒉李商隐诗歌名句集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四篇:【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精品课件 语文版必修1
.全文在亦乐亦痛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名师点拨 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6 .兰亭集会本是朋友兴会之时作者为什么还要发些悲观的感慨呢怎样理解王羲之的生死观名师点拨 文章第一段写聚会之乐然后笔锋一转列举静者躁者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作者这样区分是想说明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作者由生说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拥有那美好的留恋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一篇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作者由自己读古人兴感之时的体验想到自古如斯更联系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作者力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错误观点阐明自己对死生亦大矣的看法王羲之不为当时社会论调所蒙蔽而借题发挥阐明自己的生死观足见立意之高远但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社会中的士大夫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课文中也出现了低调子[ 细剖· 深析] [ 楼主] 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兰亭集序》或者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沙发] 从作者写静者躁者的异同来看以突出死之痛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 板凳] 我认为文章是为批评名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而作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三楼] 事实上文章以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来警醒后之览者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如谢安孙绰等人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引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对此作者认为岂不痛哉所以把他们赋的诗收录下来不至于使其泯灭而让流芳百世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如作者一般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不能不令人慨叹作者有一副多么好的心肠一言以蔽之结集的目的在于警醒后来的读者在读文的时候不要感染士大夫之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死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写作素材积累技法借鉴借景融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接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兰亭集序》这篇散文作者很好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文中写兰亭景色的淡雅特征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随堂练笔请用月色树影小河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100 字素材积累死生亦大矣王羲之陶醉在兰亭宴集的盛况里陶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中他寄情山水引出了死生这一人生的重大问题他的忧生叹逝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悼惜否定了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认为生即生死即死有生之年应做点事不应空谈玄理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他认为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身边悄悄逝去应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这对引导我们思考人生如何看待生死看待生活中的悲喜如何把握人生具有借鉴参照意义[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适用于生死观悲叹不是悲观珍惜生命等有关话题中2 .鲜活素材速递绝症警察孙炎明的阳光人生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 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 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他就是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东阳看守所民警孙炎明我允许自己有一个小时的悲伤孙炎明说得知病情他在家里沙发上静坐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他清醒过来告诉自己手术然后战胜癌症这是我40 多年来任悲伤蔓延的一个小时唯一的一个小时孙炎明说即使是在医院治疗期间孙炎明也相当乐观甚至经常开导同病房的病友詹医生说从医近30 年来还从来没有见过病人在面对癌症时如此坦然与豁达但詹医生还是担忧老孙对工作太拼命了最好能多注意休息当年跟他同病房的几人都相继去世了这样正常地工作着我才很快乐很充实孙炎明说[ 适用话题] 此材料可适用于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人生的价值等有关材料作文中美文佳作欣赏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易宗明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教案
第四单元学习教案
教学目的 :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本单元演讲稿的内容。
3.结合本单元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辞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一、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
【学生合作讨论】
1.演讲是用口讲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
2.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觉得没意思。
3.演讲要面对很多的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4.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5.演讲是一讲而过的,听众没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所以演讲辞必须——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6.另外,这么多听众聚在一起,可不是只来听声音听故事热闹,对吧? 因此演讲辞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所收获。
第一、针对性。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 第二、可讲性。上口入耳
第三、鼓动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见解精辟,发人深思。
语言形象、表达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演讲稿-演讲稿的基本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3.正文
4.结尾(如:谢谢大家)
三、演讲稿的结构。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1、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矗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2、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3、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大多数演讲稿如同一篇议论文,有主要观点,有对主要观点的论证。一篇演讲稿最好只有一个主题,这是由演讲稿的特定情景性和时间性所决定的。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完全借助于语言、手势等向听众讲明一个问题或道理,同时又要说服听众,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时一定要突出主题、观点鲜明。
第二课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一、学习文章的背景。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分析本篇演讲稿的内容。
1.演讲者的身份是什么?针对的对象是什么人?
2、今天我们学的是演讲辞中的一种——就职演说,即担任某一职务,在走马上任、宣誓就职时发表的演说。同学们想一想,作为刚刚上任的新官,在自己的职位上发表第一次演讲,这演讲辞该说些什么好?假如现在你担任了某一职务,要来写一篇就职演说,你会怎样写?说说你的内容要点。
【学生合作讨论】工作方法、策略、任期内要实现的目标、提出一些希望。
3、读演讲稿看看本篇演讲稿的内容是什么样的?
课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
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
(1)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2)要求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认真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3)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榜样。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做好为了做学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4、根据演讲稿的特点,分析本篇演讲稿的特点。第三课时 我有一个梦想
一、背景作者介绍。
马丁·路德·金。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在黑人区生活,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他聪颖好学的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神学博士学位。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此举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的全部奖金(54,600万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他是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美国的《展示》杂志将他评为近百年世界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说,希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二、分析演讲稿的内容。
1、本文是针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写得演讲稿?
2、分析文章的结构。
梦想是什么?(17-25节)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5节)怎样实现梦想?(6-16节)
三、赏析文章的语言。
1、这是一篇富有文采,热情洋溢的演讲,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请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或几段,大声地朗读。
2、现在,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一下文中这些段落为什么会让你感动? 在语言方面的:
1.多用整句。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2.多用短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
3.多用修辞。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第三课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一、写作背景介绍。
1.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2.背景介绍。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去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词。
二、本篇演讲稿的特点。
本文是悼词性质的演说词。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
述其哀
悼念:一般介绍死者去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
赞其功
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其功绩的评价。结尾
颂其德
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本篇演讲稿的结构。
1、分析本文的结构。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3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第三部分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最吸引恩格斯的是马克思的人格力量,马克思对全人类命运的关注。第一部分(§1)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8-§9)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四、本文的语言特点。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富于情感的语言。
1.齐读第一小节,明确本小节的表达的主要情感——悲痛。2.找出关键的词句揣摩感情明确:
A.“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避讳手法(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C.“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避讳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