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述中国的反恐政策
简述中国的反恐政策 提要 中国长期面临着各种恐怖主义威胁并且这些恐怖主义威胁的种类和特征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国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反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反恐理论、原则和基本政策。在实践中中国一方面通过立法、健全组织机构等加强国内反恐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双边、多边的国际反恐合作将其作为有效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的必要手段。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使恐怖主义的根源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各国在反恐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立场使国际反恐合作复杂化都决定了反恐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关键词恐怖主义 反恐政策 反恐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恐怖主义活动日益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局势中国政府坚持打击一切恐怖主义的立场加强自身反恐能力重视国际与地区合作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与稳定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较为系统的反恐政策。
一、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如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所指出的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包括1“东突”和“藏独”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直接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全2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恐怖袭击海外公民和国家财产遭受恐怖袭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能源运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3恐怖主义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活动频繁出现向中国境内渗透的趋势。恐怖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正是由恐怖主义的特性和自身面临的恐怖主义现状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反恐的过程中不仅加强自身反恐能力而且依靠国际合作以此为前提中国逐步形成了既符合本国利益又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恐政策。
二、中国反恐政策的基本原则 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各国都主张对恐怖主义进行严厉打击。所以明确如何定义恐怖主义、什么是恐怖主义的根源等问题确立本国反恐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是促进国际合作、采取正确有效的反恐措施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发表或签署了一系列关于本国反恐立场和原则的声明、文件、条约等总结如下 1.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及其根源的认识 如何界定恐怖主义是确定打击恐怖主义目标和进行国际合作的前提条件。在2001年6月中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中明确指出恐怖主义指致使平民或武装冲突情况下未积极参与军事行动的任何其他人员死亡或对其造成重大人身伤害、对物质目标造成重大损失的任何其它行为以及组织、策划、共谋、教唆上述活动的行为而此类行为因其性质或背景可认定为恐吓居民、破坏公共安全或强制政权机关或国际组织以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并且是依各方国内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任何行为。“恐怖主义”概念的确定为维护签署公约的各国的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关于恐怖主义的根源中国政府在多种场合明确指出恐怖主义不仅仅是宗教冲突的产物贫富冲突、地区冲突、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社会、经济因素都是恐怖主义产生的重要根源应予以适当方式加以解决。只有根本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推动世界各种文明的共同发展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推动社会公平与公正才是彻底铲除国际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土壤的治本之策。2.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的基本政策 中国政府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作为制定反恐政策、开展国际反恐合作的指导原则其在反恐问题上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 1谴责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国政府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恐怖主义危害无辜人民的生命、尊严和安全。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出发无论恐怖主义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立场坚决打击。2 注重联合国的领导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政府主张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一切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世界各国应就解决上述全球性问题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并做出自己的实际贡献而不是崇尚单边主义。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特别是在反恐情报信息交流、截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等方面加强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3打击恐怖主义要标本兼治 恐怖主义的根源十分复杂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抑制着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发展步伐不少发展中国家正被边缘化。因此正如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曼谷会议时指出冲突和动荡使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贫穷和落后是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铲除恐怖主义应该在缓和地区及国际紧张局势、消除贫困和加强反恐合作三个方面同时展开。国际社会在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同时要注重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 律等手段综合治理而非单纯依靠军事打击要致力于消除贫穷和发展不均衡从根本上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4反恐行动要证据确凿目标明确避免扩大化和采取双重标准 中国认为打击恐怖主义是和平与暴力的较量不是民族、宗教或文明的冲突反对针对个别国家借反恐的名义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强调恐怖主义属于极少数极端邪恶势力不能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国家、民族或宗教相联系应确保在各个层次上同恐怖主义威胁作有效斗争这种斗争应不带偏见不采取双重标准不能借反恐推行霸权主义。中国主张应该承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发展模式使反恐成为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的新契机、对话与融合的新起点、共同进步和繁荣的新动力。
三、中国政府的主要反恐措施 打击恐怖主义既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对内政策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反恐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一方面加强国内的反恐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的反恐合作。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国际性中国的反恐任务将是长期的。1.加强国内的反恐能力 1 在立法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提供更加完备的法律依据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在立法领域重视恐怖主义问题但是直到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才第一次对恐怖犯罪问题做出了规定。而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只是采用“恐怖活动”的称谓将有关的恐怖活动犯罪行为分列在劫持航空器罪、爆炸罪、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等罪名中。2001年高法、高检和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严厉打击恐怖犯罪活动的通知》同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三》集中对恐怖犯罪行为进行了修改补充通过量刑加大了对恐怖主义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的打击力度从而为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的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法律保障。正是依据上述法律、中国加入的一系列反恐怖国际公约以及联合国就反恐问题通过的一系列决议 2003年12月中国公安部公布了首批认定的4个“东突”恐怖组织和11名恐怖分子名单。应该说这是中国将反恐斗争纳入法治化轨道的重要标志。但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中国还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反恐怖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今后的反恐工作加强反恐的立法工作是中国做好反恐斗争的重要内容。2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国政府不断建立健全反恐怖机制以提高国内的反恐能力 “9·11”事件后中国在中央一级建立了反恐怖协调机制公安部于2004年成立了反恐怖局负责研究、指导、协调、推动反恐怖工作并在各省、市、自治区及一些重要城市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机制。此外1982年中国就组建了“反劫机特种警察部队”。2002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打击恐怖主义是中国国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和平时期武警部队主要担负固定目标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怖任务其中反恐怖主要包括反袭击、反劫持和反爆炸。在建立与完善反恐怖工作协调机制的同时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恐怖活动的措施如国防费为配合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增加预算支出制定防暴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等。2.加强反恐的国际合作 恐怖主义活动往往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加强国际合作是有效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的必要手段。正如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所指提出的“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尤其是恐怖主义已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现实威胁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因此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依托地区、次地区和国家机构的全球体系来应对恐怖主义这一全球威胁。1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反恐合作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 在国际反恐合作中中国始终强调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9·11”事件后中国支持联合国及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反恐决议认真执行有关决议并参加了安理会反恐委员会的工作。2003年1月中国还在安理会反恐问题外长会议上提出深化国际反恐合作四项主张。2加强地区和双边反恐合作 中国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反恐合作不断加强与中亚、南亚、东盟、欧盟等相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的反恐合作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的反恐交流与合作在历次会议上表明中国反恐的立场强调地区合作的重要性与各方就反恐的具体合作内容达成了共识包括加强情报交流、促进在反恐立法和执法领域的务实合作等。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在反恐方面合作较为成功的典范。在双边合作领域中国与美国、英国、法国、印度等国分别进行反恐磋商开展反恐情报交换等合作。同时还与一些国家举行了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如2004年8月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军队在中巴边境地区举行代号为“友谊—2004”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应该说开展国际反恐合作是中国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遏制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如2002年9月11日联合国正式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列入恐怖 组织名单这给中国维护新疆地区的稳定提供了良好契机为中国打击“三股势力”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支持。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中国与其他成员国按照签订的各项协议已经在情报和交流等领域进入了实质性的合作。同样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反恐努力也为国际反恐行动做出了贡献。如上海APEC会议后根据中美峰会达成的共识两国军方展开情报交流中国为进入阿富汗的美军提供人道援助等。
四、中国未来的反恐任务 就目前形势来看随着中国政府的严厉打击和整治加上国际社会一致合作中国境内极端猖狂的分裂活动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由于各种原因要真正根除恐怖主义还将是任重道远。中国仍然需要一方面继续加强自身的反恐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首先恐怖主义根源的多样性和手段的多样化决定了反恐的长期性。恐怖主义是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矛盾长期积累形成的而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利益调整也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加之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恐怖主义的根源短时间内很难根除。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恐怖分子采取的手段层出不穷。因此中国应该处理好国内在经济、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现有的矛盾问题努力根除恐怖主义发展的根源。并且要进 一步加强反恐怖立法工作和反恐怖指挥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大城市应急反应机制和全民反恐怖意识以及加强反恐怖救援准备工作。其次在全球反恐的过程中因各国在反恐的立场、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增加了反恐合作的复杂性并且某些国家还利用反恐问题干涉他国内政、借机进行军事部署力图长期保持自身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因此在继续进行国际反恐合作的同时中国必须坚持本国反恐的根本原则反对在反恐中实行双重标准为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而根除恐怖主义而努力。此外还应该利用全球反恐的时机进一步打击“三种势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争取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外部安全环境。参考文献 1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2002年1月21日见新华网。3参见何秉松、廖斌《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与刑事立法》《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4如联合国通过的《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等以及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267号、1333号、1373号、1456号等反恐决议。5参见“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联合声明”2002年、“关于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中方立场文件”2002年、“亚欧会议反恐研讨会主席结论”2003年等等。
第二篇:简述中国的反恐政策:原则、内容与措施
简述中国的反恐政策
摘要:中国长期面临着各种恐怖主义威胁,并且这些恐怖主义威胁的种类和特征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国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反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反恐理论、原则和基本政策。在实践中,中国一方面通过立法、健全组织机构等加强国内反恐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双边、多边的国际反恐合作,将其作为有效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的必要手段。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使恐怖主义的根源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各国在反恐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立场使国际反恐合作复杂化,都决定了反恐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关键词:恐怖主义
反恐政策
反恐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恐怖主义活动日益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局势,中国政府坚持打击一切恐怖主义的立场,加强自身反恐能力,重视国际与地区合作,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与稳定,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较为系统的反恐政策。
一、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正如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所指出的,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1]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包括:1.“东突”和“藏独”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直接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全;2.本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恐怖袭击,海外的公民和国家财产遭受恐怖袭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3.恐怖主义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活动频繁,出现向中国境内渗透的趋势。
恐怖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常常是跨国界、跨地区的,袭击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恐怖活动还往往与洗钱、贩卖人口、非法走私武器、制贩毒品等跨国犯罪密切联系,从而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正是由恐怖主义的特性和自身面临的恐怖主义现状所决定,中国十分重视反恐,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反恐的过程中,不仅加强自身反恐能力,而且依靠国际合作,以此为前提,中国逐步形成了既符合本国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恐政策。
二、中国反恐政策的基本原则
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各国都主张对恐怖主义进行严厉打击。但是在如何定义恐怖主义、什么是恐怖主义的根源等问题上,各国的立场和态度差别很大。因此,明确上述问题,确立本国反恐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是促进国际合作、采取正确有效的反恐措施的重要前提。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发表或签署了一系列关于本国反恐立场和原则的声明、文件、条约等,据此,本文对中国政府的反恐立场和政策总结如下:
1.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及其根源的认识
如何界定恐怖主义是确定打击恐怖主义目标和进行国际合作的前提条件。在2001年6月中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中明确指出,恐怖主义指致使平民或武装冲突情况下未积极参与军事行动的任何其他人员死亡或对其造成重大人身伤害、对物质目标造成重大损失的任何其它行为,以及组织、策划、共谋、教唆上述活动的行为,而此类行为因其性质或背景可认定为恐吓居民、破坏公共安全或强制政权机关或国际组织以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并且是依各方国内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任何行为。“恐怖主义”概念的确定,为维护签署公约的各国的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
关于恐怖主义的根源,中国政府在多种场合明确指出,恐怖主义不仅仅是宗教冲突的产物,贫富冲突、地区冲突、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社会、经济因素都是恐怖主义产生的重要根源,应予以适当方式加以解决。只有根本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推动世界各种文明的共同发展,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推动社会公平与公正,才是彻底铲除国际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土壤的治本之策。
2.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的基本政策
中国政府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作为制定反恐政策、开展国际反恐合作的指导原则,其在反恐问题上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
(1)谴责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国政府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恐怖主义危害无辜人民的生命、尊严和安全。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出发,无论恐怖主义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立场,坚决打击。[7]
(2)注重联合国的领导,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政府主张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一切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8]中国强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面对现代恐怖主义、毒品威胁及其他跨国犯罪的挑战,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因此,世界各国应在本地区和全世界范围内就解决上述全球性问题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并做出自己的实际贡献,而不是崇尚单边主义。[9]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特别是在反恐情报信息交流、截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引渡和遣送恐怖犯罪嫌疑人等方面加强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三、中国政府的主要反恐措施
打击恐怖主义既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对内政策,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反恐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一方面加强国内的反恐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的反恐合作,从而使“东突”势力的恐怖活动受到了遏制。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国际性,中国的反恐任务将是长期的。
在建立与完善反恐怖工作协调机制的同时,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恐怖活动的措施:在近几年的国防费中,为配合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增加预算支出;强化对爆炸物品等危险品的管理,加强出入境管理、边防管理,严防恐怖分子非法出入境;加强机场、码头和国家基础设施的保卫,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通过优化反恐装备、进行反恐防暴演练等提高反恐能力,制定防暴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等。
四、中国未来的反恐任务
就目前形势来看,随着中国政府的严厉打击和整治,加上国际社会一致合作,中国境内的“疆独”、“藏独”的极端猖狂的分裂活动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要真正根除恐怖主义,还将是任重道远。中国仍然需要一方面继续加强自身的反恐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
首先,恐怖主义根源的多样性和手段的多样化决定了反恐的长期性。恐怖主义是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矛盾长期积累形成的,而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利益调整也可能引发某些新的社会矛盾,加之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恐怖主义的根源短时间内很难根除。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恐怖分子采取的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恐怖主义、金融恐怖主义等新型恐怖主义对政治与经济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要求各国政府进行长期、全面的努力,不断加强对反恐的研究和准备。因此,从长期来看,从国内方面,中国应该处理好国内在经济、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现有的矛盾的问题,努力根除恐怖主义发展的根源。在具体的反恐措施方面,则要进一步加强反恐怖立法工作,加强反恐怖指挥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大城市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全民反恐怖意识,以及进一步加强反恐怖救援准备工作。[21] 其次,在全球反恐的过程中,不仅各国在反恐的立场、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增加了反恐合作的复杂性,而且某些国家还利用反恐问题或是干涉他国内政,或是借机进行军事部署,力图长期保持自身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例如在“东突”问题上,中国列出了4个主要的恐怖主义组织,而美国在大量证据面前,只将其中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组织”列为恐怖组织。还应该利用全球反恐的时机,进一步打击“三种势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争取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外部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2002年2月2日在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国外交部网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2002年1月21日,见新华网。
[3]例如,1997年3月,境外“东突”恐怖分子开枪袭击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冲击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并焚烧了总领馆内悬挂的中国国旗。1998年3月,境外“东突”恐怖组织策划制造了用炸弹袭击中国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总领馆的恐怖事件等。
[4]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
第三篇:当前中国反恐政策探析
[论文关键词]“9·11”事件 恐怖主义 中国反恐政策 预防和打击
[论文摘要]“9·11”事件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措施,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恐怖威胁,中国的反恐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间反恐合作,完善国内反恐立法,重点加强城市反恐,切实加强防范控制措施,妥善处理国内民族宗教矛盾。
“9·11”事件后三年来,全球范围的各种恐怖主义活动不仅没有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强而消失,反而不断增加。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中最严重的一种。目前来看,恐怖主义对中国的侵害尚不突出,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会面临更多恐怖主义的影响和威胁。因此,中国应该加强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9·11”事件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措施,如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加强反恐立法、建立健全反恐协调机制等,反恐实力不断增强。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恐怖威胁,中国反恐政策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进一步加强国家间反恐合作
当前国家间反恐合作是通过国际性的多边公约和区域性的地区公约进行,这些公约使各国在反恐的基本原则方面达成共识。但国家间反恐合作也存在不足:首先,现有的国际反恐公约基本上是针对特定行为制定的,缺乏一部切实可行的统一的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公约,主要是因为国际社会未能就恐怖主义的定义达成共识。而且,国际反恐条约缺乏强制执行效力,它只能采取间接模式,即各缔约国通过国内法系统把国际公约的制裁性规范适应于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其次,国家间反恐合作内容有待突破和创新。目前许多国家间合作局限于共享信息情报资料、引渡罪犯等传统的司法合作模式,而现代恐怖主义犯罪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犯罪形式复杂多变,目前的这种合作内容已经不适应于恐怖主义活动的新特点。再次,国家间反恐合作的具体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从目前情况看,国家间反恐合作虽然声势浩大,但很多方面只停留在理论上,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反恐合作实际作用的发挥。
中国的反恐只能走一条合作反恐之路,我们对“东突”恐怖势力的打击,就是借重国际合作才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中国要积极参加到世界反恐阵营,充分发挥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促使各国在恐怖主义认识上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拓展国际反恐合作的内容并促使反恐措施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落实。
二、加强和完善国内反恐立法
我国刑法在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方面的修订和新内容的增设,基本上包括了恐怖主义犯罪涉及的范围。但是,根据反恐国际公约的原则,结合我国反恐的现实需要,我国反恐立法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1.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性质。对恐怖主义犯罪性质的认定主要是确认恐怖主义犯罪是否为政治性犯罪,这会影响到法律对恐怖活动的态度,因为国际法已经认可“政治犯不引渡”和“政治庇护”的原则。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性质问题,国内外已有若干文章做了论述,认为恐怖主义犯罪不属于政治性犯罪,所以不适应“政治犯不引渡”和“政治庇护”原则。这种认定不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现实需要,都是合理的,有利于维护国际国内社会稳定以及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我国法律在这一点上的论述是不明确的。因此,我国刑法应明确规定恐怖主义犯罪的性质,确定“或起诉或引渡”的原则,即若不将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引渡给他国,就应在本国提起刑事诉讼,防止恐怖分子逃脱惩罚。
2.制定全面系统的反恐怖主义犯罪条款。我国刑法虽然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做了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过于原则和抽象。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各种恐怖活动,刑法应进一步修改,增加一些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新条款。(1)增设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我国刑法中规定与恐怖犯罪相关的罪名是屈指可数的。根据刑法确立的罪刑法定基本原则,对于尚未明文规定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就无法定罪量刑,也就无法承担有关国际公约的义务,所以中国要完善国内刑法对恐怖犯罪的规定。对此,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其一,在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凡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反恐条约中规定的国际恐怖犯罪,在我国国内法中尚未规定的,应参照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来处理”;其二,在刑法分则中增设相关罪名。如增设恐怖主义杀人罪、劫机罪、爆炸罪、绑架罪、计算机犯罪等罪名,使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区别开来;根据中国加入的国际公约,增设非法获取和使用核材料罪、非法使用邮件罪、劫持人质罪、暴力侵害受国际保护人员罪、危及海上安全罪、危害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罪等罪名。[1](2)为分化、瓦解和消灭恐怖主义犯罪,刑法应该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处罚特别规定加重、减轻或免刑事由,以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2] 3.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法。中国国内反恐的法律主要依据刑法来实施,没有专门、系统的反恐法,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反恐立法明显滞后。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制定反恐专门法规更有利于打击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更适应当前反恐的需要。面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犯罪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中国在现有的刑法基础上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法大有必要。这部反恐法应该是一部综合性法律,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反恐的指导原则以及恐怖主义犯罪的各种罪名和具体内容都要有明确规定,能够规范反恐行动,调动各方力量,明确反恐职责,有力地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4.建立系统完善的反恐执法体系。目前,为满足反恐的需要,许多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更多、更大的权限。如美国在“9·11”事件后通过“美国爱国者”法,给执法、司法机关更多的权限,其中包括扩大窃听范围和监督权限。法国则制定了一个专门审理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程序,将追踪、预审以及定罪集中在一个单独的法庭,提高了司法审判效率。[3]反恐斗争具有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除了完善反恐立法体系外,还要完善反恐执法体系。一方面要完善司法制度,强化司法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恐怖主义越来越表现为高科技化、国际化并且与金融挂钩,所以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让金融部门介入,网络参与。通过各组织机构的密切配合,共同构建反恐执法体系,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三、重点加强城市反恐
一直以来,在大众接受的信息中,更多的是国家如何反恐,较少涉及具体城市如何反恐,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可能根本不了解自己所在城市是如何反恐的。而现代城市人口稠密的特点使其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所以构筑城市反恐体系十分必要。
1.要注重中小城市反恐。2004年9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提出了中小城市如何反恐的新课题。目前,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都有比较合理的反恐总体规划。中国举行的反恐演习基本限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几乎没有这种演习。另外,由于中小城市数量多,分散了国家的反恐投入。即使国家投入总量大,具体到某个城市就很少了。解决的较好办法是根据城市分布特点,反恐条件好的大城市有重点地向周边地区提供支援,增强中小城市的反恐能力。
2.要增强政府部门间在应急应变方面的协调机制。中国法律对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政府各部门如何协调没有相关的全局性规定,长期以来采取的方法是“领导拍板模式”,即事情发生后先向领导汇报,然后领导到现场了解情况,最后才决定如何处理。一般的事件可以这样处理,但是对于大型的突发事件,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会延误生机,还可能会发生两个平级部门互相扯皮的现象。因此,应该通过一系列清晰明确的规范,规定各个部门应有的责任。一旦发生恐怖事件,各个部门能够协调运转,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依靠机制而不是靠领导个人应对突发事件。
3.要提高社会警觉性和民众自救力。目前国内民众缺少防恐意识,除了意识不到和平稳定环境下隐藏着的恐怖主义威胁外,更重要的是缺乏自救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恐怖袭击造成的灾难远非夺命伤财,更重要的是给民众带来巨大精神和心理恐惧,直接引发金融动荡、社会混乱,进而对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等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方面,中国没有任何经验,若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如何迅速控制局势,稳定人心,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政府要加大防恐知识宣传力度,使公众了解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知识,强化反恐观念,并了解“脱险”的常识,从而使公众处变不惊,增强反恐信心;同时,政府要从心理上对民众进行“减负”,让公众在心理上提高对恐怖事件的承受力,这不仅不会增加公众的担心和恐慌,反而更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民众防恐意识普遍提高,自然就会自觉参与政府反恐行动,只有这样,反恐才会有群众基础。4.4.适度加大反恐的资金投入。资金问题是城市反恐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反恐资金投入的特点是超前投入,这种投入通常会高于同时期城市的发展水平,对于反恐形势来说是必要的,但也要根据情况有重点地增加。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科学认识城市面临的恐怖威胁,根据威胁评估有针对地投入资金,构筑城市反恐体系,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一个难题。
四、切实加强防范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情报工作。在反恐怖斗争中,谁提前掌握了情报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情报工作在反恐斗争中至关重要,是反恐斗争胜利的关键。但是,恐怖组织都非常严密,恐怖活动也非常隐蔽,而且恐怖分子都有极强的反侦查意识和反侦查能力。因此,搜集反恐情报必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另外,由于情报搜集的困难,情报的处理工作也面临很多困难。在情报处理初期,往往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份情报,而且可能很不完整、很不清楚。但在大量无用的情报中极可能隐藏着反映恐怖主义活动的蛛丝马迹,因此情报部门必须根据现有的支离破碎的情报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情报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极其困难的工作。
2.加强边界安全控制。世界各国对恐怖主义认识的不统一,使得恐怖分子可以自由地穿越某些国境,这是恐怖主义活动泛滥的原因之一。中国历来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恐怖主义分子入境,但反恐职能部门在预测意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社会复杂,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高智商的特点,有很多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加入恐怖组织。工作人员仅凭经验和常识无法保证安全。因此,反恐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采取更为严密的措施,确保边界安全。
3.加强对金融渠道的监控。在金融领域,我国虽然在打击恐怖活动洗钱和融资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同国外相比,存在若干不足。我国在法律上着重于对洗钱罪的规定,但对与此相关的金融机构及工作人员不披露信息罪、泄密罪等未作规定;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金融市场的证券、期货、博彩等行业逐渐活跃,极易为洗钱分子所利用,但我国预防洗钱的金融行政法规严重不足,预防洗钱的工作严重滞后。因此,要彻底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应加大对金融渠道的监控。
五、妥善处理国内的民族宗教等矛盾
对中国来说,对待恐怖主义犯罪,除了要采取有效政策坚决打击外,还要妥善处理国内的民族、宗教等矛盾。民族宗教矛盾是恐怖主义活动产生的土壤,而且当前民族宗教问题又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引发本国人民的敌视情绪,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具体来说,要坚持民族和睦等既有政策,加强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整顿国内的宗教事务,逐步建立与政治分离的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宗教自由;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渗透;政府还应加强对宗教势力较强地区的立法、执法、教育、宣传、民族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并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监控体系。另外,由于贫困与不公正也是产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中国政府应该努力消除腐败,缓和矛盾,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民族团结、和睦相处。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受到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对恐怖主义犯罪都实施严打高压的政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制止恐怖主义犯罪不能只采取以“恐怖反恐怖”或“以暴制暴”的惩治措施,一味通过强硬措施对付恐怖主义有时难以有效消除恐怖主义,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不妨通过和平方式来制止恐怖主义。
参考文献:
[1]陈立虎,吴曦·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和我国刑事立法[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9)·
[2]刘凌梅·国际反恐怖犯罪与我国刑事立法[J]·法学评论,2001,(2)·
[3]王立民·完善反恐立法 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J]·法学,2003,(6)·
第四篇:反恐方针与政策
宁波杰丽斯文具有限公司
反恐方针和政策
一、目的
制定反恐方针及任务有助于我厂反恐斗争更有方向性,目标性
二、范围
适用于全厂员工使用。
三、内容
(一)方针
“ 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保障安全 ” 反映了反恐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它是指导我们做好反恐保卫工作的正确方针。
1、“预防为主”是反恐保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做好反恐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因此,在反恐保卫工作中应采取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得预防措施,力争把违法犯罪行为遏制在预谋阶段,把各种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2、“确保重点”是做好保卫工作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保卫工作阵地面广,战线长,任务重,要做好我厂安全保卫工作,首先要抓好重点单位和关键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
3、“打击犯罪”是保卫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实现保障安全的基本手段,它和预防工作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两种手段。打击犯罪是预防工作的延伸,因为通过调查询问,侦查破案,暴露出预防工作的缺陷、漏洞,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可以避免类似问题的继续发生,从而提高防范水平。
4、“保障安全”是反恐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安全防范工作的建立和实施,都是为了保障工场内部的安全与稳定,如果离开了这个总目标,也就失去了保卫工作建立和存在的意义。
(二)政策
作为工厂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的保卫组织,其保卫工作的任务应该是:
1、对工厂全体职工进行法制、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 的宣传教育,增强工厂员工的法制观念、政权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做好动态信息工作;严防国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对公司的渗透、煽动和破坏活动;及时处置各种不安定事端和突发性事件;协助国家安全、公安机关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3、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盗窃、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4、调解处理工厂内部治安纠纷;维护厂区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的治安秩序。
5、对工厂内有轻微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员进行帮助、教育。
6、向公安机关报告工厂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及治安的情况;保护发案现场并协助公安机关查破工厂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7、管理在工厂内务工、经商、从业的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8、参加所在地区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对扰乱工厂秩序的人员进行处理
第五篇:简述中国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中国整个西南地区石灰岩连成一片,分布最广,面积共达55万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广西地区出露的面积最大,达12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全区总面积的60%。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积也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0%。此外,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
我国广西,云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同时,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也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它们纵横连绵达数百公里,而且各个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构成了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峰顶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间密布着一个个深达200~400米、直径不过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从广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态呈有规律的变化:峰顶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渐变稀。同时,山间的封闭洼地高程也渐次下降,洼地规模也明显增大,由数个洼地联接成串珠状洼地。
而与广西相邻的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发育的特点与广西喀斯特有显著的差异,其原因是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而不像广西那样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褶皱平缓和岩性比较单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体。在黔南、黔西南和滇东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碳酸盐类岩层,在几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也曾发育有热带、亚热带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纪以后,云贵高原区地壳大幅度隆起,成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这样就不再具备广西那种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以溶解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远不如广西那样能够强烈地进行,故其剥蚀作用相对较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浑圆、低缓的特点,溶洞分布也远不如广西那样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远比广西的峰林逊色。如今黔西安顺的峰林,云南路南的石林均为第三纪时尚未升为高原前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而不是现在凉爽的高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除了广西,云南等地区我国其他地区还分布了众多的喀斯特地貌,其中四川省的石灰岩出露面积达128062㎞²占全省面积的18.1%,仅次于贵州、云南、广西,居全国第四位。在华东地区(包括江西,安徽,浙江,附件,江苏和上海)虽然出露地表的石灰岩面积较小仅占本地区的4.06%,但也发育着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苏北,皖北地区发育着喀斯特丘陵;江西萍乡-宜春一带有具共同基座的短锥状峰丛;浙江天目山已及皖南,赣北也有少量溶洞的喀斯特化的山地;福建西南部的龙岩,三明地区是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地区,那里不仅有类峰林,峰丘,溶斗等,还有长达数百米的喀斯特地下河。
中国喀斯特地貌有着明显的地带特征,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热带喀斯特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地下洞穴众多,以溶喀斯特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个,洼地间距为100~300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度。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亚热带喀斯特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公里。洼地较少,每平方公里仅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度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多。
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地下洞穴虽有发育,一般都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喀斯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流量,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多。正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惟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发育的缓丘-洼地和缓丘-干谷等地貌。强烈下切的河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林地貌。
干旱地区喀斯特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偶见洼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极为广泛,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因素需要避免和克服,也有许多有利因素需要加以利用,因此研究喀斯特地貌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