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借遗书招
我是个语文老师,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位班主任,我充分利用语文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心发挥语文教材中“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即文与道相统一的特点,“润物细无声”地育德激情,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塑造其美好心灵。初二的第二学期需要讲应用文--书信的体例等内容。书信,学生几乎人人会写,但是大部分同学又写不好,然而他们又不以为然。从语文的角度看,书信也有许多知识,当然这些知识远不如小说、戏剧那么吸引人,这些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到利用革命烈士遗书“传道授业解惑”,可以一举两得。说干就干,我找出1979年年底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革命烈士书信》看了起来。著名革命将领肖华将军的序言动人心弦,他写道:“这不是普通的书信,而是革命烈士生命和鲜血的结晶。它凝结着烈士全部的爱与憎;它聚集着烈士的壮志和豪情;它象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把旧社会席卷而去;它象燃烧的火焰,划破阴霾,把新中国照得通红。”“这些书信表现了革命者气壮山河的高尚气质,他们的献身重于泰山,他们的遗言一言九鼎,显示着革命烈士的伟大胸怀、耿耿丹心和铮铮铁骨。”“这血泪拌和着刀声、雷声而成的书信是烈士的理想、情操、憎爱的结晶,是革命者的诺言付诸实践的见证,是雪山青松上的一片片碧叶,是人生大海里没有价值可以兑换的珍珠,是革命后代万古不朽的珍贵教材。烈士的遗书,一个字一滴沸腾的热血,一句话一个鲜明的足迹,每一篇短短的遗书都是一面火红的战旗,在激励着我们革命的后代,踏着先烈的血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肖华将军二十余年前撰写的序言难道不是一首生动的诗篇,不是一篇生动的教材吗?我首先把这篇力透纸背的序言刻写下来。然后我坐在书桌旁,用眼用心又一次阅读《革命烈士书信》。江竹筠烈士,1920年生人,1949年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赵世炎烈士1901年生人,1917年结识李大钊,开始革命生涯,1927年不幸被捕,不久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烈士牺牲时年仅39岁;著名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时年仅39岁;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牺牲时年仅35岁;王孝和带领工人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的斗争,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敌人杀害,时年24岁……他们的遗书是最好的教材,最后我选了陈觉夫妇二人的书信做应用文的典范。课堂上,我请擅长朗诵的孙茜薇、李莉、阎杰分别朗诵了肖华将军的序言和陈觉夫妇二人的书信。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热泪。我结合自印教材讲了应用文--书信的基础知识。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枯燥的生硬的书信知识变成了生动引人的课,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德育进课堂,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说讲德育,便是赤裸裸的政治说教;说讲科学文化知识,则置德育于脑后或抛之于九霄云外。我借革命烈士书信传授应用文-书信的知识,我借传授应用文-书信的知识之机不显山不露水地进行思想教育,文与道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学科德育是个重要的课题。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创新(26)巧借遗书招
班主任工作创新(26)巧借遗书招
我是个语文老师,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位班主任,我充分利用语文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心发挥语文教材中“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即文与道相统一的特点,“润物细无声”地育德激情,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塑造其美好心灵。初二的第二学期需要讲应用文--书信的体例等内容。书信,学生几乎人人会写,但是大部分同学又写不好,然而他们又不以为然。从语文的角度看,书信也有许多知识,当然这些知识远不如小说、戏剧那么吸引人,这些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到利用革命烈士遗书“传道授业解惑”,可以一举两得。说干就干,我找出1979年年底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革命烈士书信》看了起来。著名革命将领肖华将军的序言动人心弦,他写道:“这不是普通的书信,而是革命烈士生命和鲜血的结晶。它凝结着烈士全部的爱与憎;它聚集着烈士的壮志和豪情;它象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把旧社会席卷而去;它象燃烧的火焰,划破阴霾,把新中国照得通红。”“这些书信表现了革命者气壮山河的高尚气质,他们的献身重于泰山,他们的遗言一言九鼎,显示着革命烈士的伟大胸怀、耿耿丹心和铮铮铁骨。”“这血泪拌和着刀声、雷声而成的书信是烈士的理想、情操、憎爱的结晶,是革命者的诺言付诸实践的见证,是雪山青松上的一片片碧叶,是人生大海里没有价值可以兑换的珍珠,是革命后代万古不朽的珍贵教材。烈士的遗书,一个字一滴沸腾的热血,一句话一个鲜明的足迹,每一篇短短的遗书都是一面火红的战旗,在激励着我们革命的后代,踏着先烈的血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肖华将军二十余年前撰写的序言难道不是一首生动的诗篇,不是一篇生动的教材吗?我首先把这篇力透纸背的序言刻写下来。然后我坐在书桌旁,用眼用心又一次阅读《革命烈士书信》。
江竹筠烈士,1920年生人,1949年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赵世炎烈士1901年生人,1917年结识李大钊,开始革命生涯,1927年不幸被捕,不久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烈士牺牲时年仅39岁;著名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时年仅39岁;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牺牲时年仅35岁;王孝和带领工人群众和^国民*反动派进行殊死的斗争,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敌人杀害,时年24岁……他们的遗书是最好的教材,最后我选了陈觉夫妇二人的书信做应用文的典范。课堂上,我请擅长朗诵的孙茜薇、李莉、阎杰分别朗诵了肖华将军的序言和陈觉夫妇二人的书信。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热泪。我结合自印教材讲了应用文--书信的基础知识。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枯燥的生硬的书信知识变成了生动引人的课,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德育进课堂,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说讲德育,便是赤裸裸的政治说教;说讲科学文化知识,则置德育于脑后或抛之于九霄云外。我借革命烈士书信传授应用文-书信的知识,我借传授应用文-书信的知识之机不显山不露水地进行思想教育,文与道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学科德育是个重要的课题。
第三篇:巧借优秀资源(精选)
巧借优秀资源,打造高效的课堂
教师除了有效备课外,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研究课堂教学效率上。应该打破传统的旧模式,巧借优秀资源打造师生高效互动的高效课堂。
(1)巧借经典作品,师生同享“课前鲜奶”。
针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的现状,笔者巧借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优质资源,利用将笔记本电脑的信息输送到电视机的“土办法”和学生一同分享丰富多彩的“课前鲜奶”。
纯真的农村学生目睹色彩绚丽的画面,耳闻名家吟诵美文的声音,陶醉在色彩、乐音所营造的书香课堂里,心里浸染着墨韵书香,这缕缕书香如杨柳风、杏花雨在心田上萦绕,朵朵心花悄然绽放,也能演化出无数感悟的诗行。
(2)巧借媒体资源,师生同品“课中盛宴”。
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源可以合称为“媒体资源”。除教材资源外,教师尚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网络和影视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课程教学资源,把课堂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巧借课件资源,直接在屏幕上展现阅读材料,就可以省时,保证训练的大容量,高效率。
(3)巧借精品报刊,师生共尝“课后佳肴”课后是延伸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泛读报刊杂志,上好课外之“课”。最是书香能致远。精品报刊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与最爱。
第四篇:巧借材料勤练笔
同学们,平时老师让大家写作文,你感到最苦恼的是什么?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大家作文的苦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今天,谭老师先为大家解决第一个方面的苦恼——让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谭老师太了解你们的苦恼了,老师一叫写作文,就不知道写什么,好不容易想出点什么来写,老师又说题材没新意。今天谭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有米”而且“有新米”的方法——巧借材料(板书)
课前给大家发了资料,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烛心》这篇短文,想一想:
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反映了什么?(“我”的小气和邻居的热心)你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到的? 文中有哪几个角色?(“我”、小弟弟、小弟弟的妈妈)
这篇短文我们基本了解了。下面,我们怎么样巧借这个材料来练笔呢?方法就是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件事:把小弟弟变成我,“我”是你们的新邻居阿姨,小弟弟的妈妈是你们的妈妈。那么,这件事就变成是(我们家搬新家了,一天晚上突然停电了,妈妈让我去给邻居送蜡烛,邻居开始以为我去借蜡烛,知道我是送蜡烛后很惭愧)
我们换个角度来观察这件事要反映的是什么呢?(妈妈和我的热心以及邻居的小气)
好。下面请同学们写一写这件事,写的时候注意,你要通过什么描写来反映妈妈和我的热心以及邻居的小气的,原文中能用上的语句尽量用上。另拟题目。
同学们,刚才我们展开想象,换一个角度来写送蜡烛这件事,那这件事属于哪方面的题材呢?
大家看,如果运用了这些材料来写作文,还会不知道写什么吗?那这些材料从哪里来呢?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老师强调我们作文要写真实的事,这件事不是真实,行吗?我们所说的真实,是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只要是符合我们生活实际的,让人觉得可信的,我们就可以视为真实。当然,我们最好是写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新鲜的事,但是如果确实没有新鲜事可写的时候,“巧借材料”也是一个好办法。只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巧借材料“勤练笔”,这样,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第五篇:远程教育巧借三上
裕民县巧借“三上”搭建远教新课堂
近年来,裕民县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大胆探索远程教育“上电视、上互联网、上手机”的有效途径,初步构建了远程节目“多网并行、多网传输”的工作格局,形成了“网络课堂”、“家庭课堂”、“掌上课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一是电视栏目助推。今年5月,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与县电视台合作,筹办开播了 《红色远教、幸福裕民》栏目,设臵党建动态、致富信息、红色影院等节目,使全县城镇近95%的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以收看到远程教育节目。目前,栏目已播出16期,群众反响良好。
二是辅助网站助推。投入5万元,对《裕民党建网》进行了扩版提效,新开辟了《红色远教、幸福裕民》栏目窗口,将栏目每期内容及时上传至窗口平台;并增设农村商务平台、新农村致富信息、人物典型等涵盖农牧民实用技术类、党员教育类学习专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随时可以收看到远教节目,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
三是手机平台助推。通过与县移动公司合作,在全县开通了《小白杨—红色手机报》,充分发挥手机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优势,定期免费发送服务党员干部学习生活和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截至目前,《小白杨—红色手机报》共发送农村实用技术类、党建类等信息2000余条。
远程办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