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的几点思考(汇编)

时间:2019-05-14 06:4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的几点思考

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的几点思考

塑造农村新风貌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根本性的工作,既综合反映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塑造新风貌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动力,也对农村塑造新风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塑造农村新风貌的重要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其中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包含了新风貌的内容;我市提出建设“五新一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把塑造新风貌作为一“新”的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塑造新风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塑造新风貌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和谐的农村是阳光的、健康的、文明的农村,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农村。农村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农民没有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就谈不上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因此,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

2、塑造新风貌是是提高农民现代化素质的关键,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联系。通过塑造新风貌建设,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广大农民素质提高了,同时也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了他们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塑造新风貌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民思想观念还相对落后。当前由于部分农民受传统文化、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影响较深,一些农民的见识和思想观念被束缚在农村。一方面,我镇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妇女相对来说他们的思想更保守,观念有局限性,工作开展难度更大。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交通和基础条件薄弱的因素造成农民依附心理严重,自主性淡漠,农民闯市场的意识、创业的激情不足。

2、农村面貌有所改善,但未形成长效机制。目前,“三清三改”、聘请保洁员、制度体制的建立工作确实有效地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的环境,但是还没有形成维护农村环境的长效机制,改变农村面貌发挥村干部的组织引导工作、农民主体工作、资金投入还有待提高。

3、文化体育设施缺乏,农民文体生活积极性不高。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缺乏,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大多数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由于缺乏专人保养,过了几年之后则不能在开展活动,未投入资金维修,导致有意向开展活动但没有场所。有的是“一间房子,多块牌子”,所以,目前农村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存在数量少,条件差、活动缺乏的问题。同时,因为活动少,条件差、农村文化人才已出现后继无人的断层现象。

4、陈规陋习还一定程度存在。由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健康向上的文体生活缺乏,一些乡村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

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特别是个别青年农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思想和体现真善美的做人准则比上辈有所弱化。一些封建、落后观念在农村有一定市场,个别乡村占卜算命、烧香拜佛、赌博、宗族势力等不良习惯影响农民。农闲时节,有的村民时常聚在一起玩麻将赌博,个别农民沉迷其中,造成对时政不闻不问,对生产得过且过。

三、农村塑造新风貌建设的着力点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同时新农村建设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统筹建设。塑造新风貌建设做为新农村建设手段要注重与实际结合,在培育新型农民、突出乡风文明建设农村文体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寻找着力点。

(一)要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提高农民素质是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培育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开拓致富门路,提高致富本领,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上,通过求发展、闯市场、开拓思路,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才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培育新型农民一是

要提高农民素质。目前针对返乡农民工提供“暖心工程培训班”等技能培训都是十分注重对农民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提高的表现。二是要组织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通过各种专业协会等形式,以产品和技术为纽带组织农民、培训农民,服务农民。

(二)突出乡村文明建设。建设新农村,树立新风尚,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乡风文明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要求。乡风文明,顾名思义就是好的乡村风气。乡风文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要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境界,反映的是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乡风文明建设就要把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让广大农民接受并实践。目前我镇各个村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农村道德模范”以及“文明信用户”创建评比活动,有效地促进乡风文明。

(三)建设农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求知、求乐、求健、求美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农民对传统特色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如舞龙、舞狮、马灯、采茶戏表演是我镇独具特色的大型娱乐活动,众多农民群众对此喜爱有加。同时,建设农村文体设施,还要加大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增强发掘培养农村文化特长户的工作力度,培育出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组建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占领农村文化市场,抵制低俗的演出进入

农村文化市场。

(四)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村镇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做到村容村貌整洁,首先要统一规划乡村布局,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其次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及环卫设施、卫生医疗等,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各种经济成份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环卫市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必须从早谋划,逐步推进,力争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根本的改观。

第二篇: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塑造新风貌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农民现代化素质的关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其中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包含了新风貌的内容;**提出建设“五新一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把塑造新风貌作为一“新”的内容,这足以体现塑造新风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此,赣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整体推进“

五新一好”的基础上,对塑造新风貌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六条标准,把握农村新风貌主要特征塑造农村新风貌,是意识形态的范畴。如何塑造好,必须有明确的标准。联系赣县实际,我们认为,塑造农村新风貌,必须坚持六条标准:即:干部勤、民风正、邻里和、文体兴、村容美、村规明。干部勤,我们要求干部要当好“四员”:村庄规划的操作员、产业发展的技术员、发展生产的示范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民风正,具体来说就要达到“四无”标准:无封建迷信、无小偷小摸、无“黄赌毒”、无违法乱纪。邻里和,就是要按照“四有”的要求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即贫困农户有人帮、村民大病有钱医、孤寡老人有人敬、小孩上学有保障。文体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在于农村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匮乏,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到“四有”:有图书室、有健身场所、有文化活动、有信息网络。村容美,遵循“原生生态,自然和谐”的原则整治村容村貌,关键要做到“四化”:环境美化、路网硬化、用水净化、卫生洁化。村规明,即广泛收集民意,制定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管理机制。

二、坚持四措并举,塑造农村新风貌

在塑造农村新风貌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乡风文明为支撑点,以民主管理为立足点,以和谐惠民为落脚点,着力塑造农村新风貌。

1、落实长效机制,保持村容整洁。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狠抓村容整治。一是落实资金来源,建好投入机制。主要采取上级争取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民自身投入为主体的形式,落实资金,搞好村庄整治。在财政投入上,我们主要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实物补助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农民的长期投入。比如去年赣县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水泥的办法,用75万元资金采购水泥3000吨,共吸引群众投资投劳折人民币1210多万元,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二是抓好村庄规划,防止乱搭乱建。我们把规划作为村庄整治和建设的依据。去年全县完成了123个村2145个居民点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率达72.6,今年全县所有的村庄都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区内的建设一律按规划执行,规划区外建房的一律不审批。三是落实卫生制度,防止时冷时热。一方面建立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行为。另一方面建立了垃圾集中堆放、聘请保洁员管理卫生等制度,使卫生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公开办事制度,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2、构建保障体系,提高幸福指数。我们注意完善农村的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老有所养。一方面建立了“五保”集中供养、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加大了乡镇敬老院的建设力度,使农村老人生活有保障,能安度晚年。另一方面,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对农村老人进行生活补助。如梅林镇红金村,在村集体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贴50元生活费。二是贫有所帮。建立了农村低保、扶贫救济和优抚安置制度,对贫困户生活、灾民实施救助。如去年赣县湖江、古田等地发生洪涝灾害,受灾农民达几万人,我们及时给受灾户送去慰问金,还帮助灾民规划建立灾民新村,全倒户在春节前都搬进了新房。三是病有所医。我们通过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所缓解。现在,我们又着手在一些村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病有所医的问题。四是学有所教。建立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生制度和助学基金,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特别是全面实施了“留守孩”关爱工程,组建“留守孩”托管中心28个,负责全县19642名“留守孩”的生活、学习、思想教育、课外辅导等。

3、繁荣文化事业,活跃村民生活。繁荣的文化是塑造农村新风貌的基石。为此,赣县积极探索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比如我们结合农村实际,推出了“小书屋、小影院、小课堂、小商店、小黑板、小剧团”等农村“六小阵地”建设。这一做法也得到中央、省、市的好评。同时,农村的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全县乡镇建立了“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36个,村建立了“六小阵地”以及篮球场、健身场1269个。组建了东河戏团、唢呐队、龙灯队、高跷队、篮球队等各种文体活动团体336个;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基地194个。今年我们又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五有”的目标,即:乡有

第三篇:××镇2011年塑造新风貌工作总结

××镇2011年塑造新风貌工作总结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我镇始终立足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一年来,做好一些有关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新风貌正在逐步形成。

一、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我镇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贯彻以人为本,不断完善乡镇配套的基础上,把改变“脏乱差”现象作为目标,及时开展了创建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活动。通过建立理事会的形式,采取政府扶助、社会捐助、群众自愿参与的方式,在各村居开展建设一个示范点,带动一片示范区的办法,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设了如仙济岩、共和、九渡、黄田等文明示范村,为辐射和带动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中心,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开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凝聚千百万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力量,形成了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良好势头。

三、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好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开展了“文明信用农户”的评选工作。为加快建设文明农村,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打造“诚信”体系,实现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我镇制定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方案》,成立了机构,明确了开展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开展创评活动的程序步骤。

二是开展了“留守孩”关爱活动。成立了镇“留守孩”关爱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任课老师是具体责任人的留守孩教育管理网络。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不断完善“三知、三多、三沟通”制度,建立“一组、一员、一中心”的工作机制,我镇的留守孩都落实了责任教师、责任辅导员,并编入了学习小组,留守孩的各项制度逐步形成,纳入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是以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为目标,大力普及科学技能知识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的致富是一个首要问题。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我镇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

力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开展了烤烟、脐橙、小辣椒种植等实用技术的培训。

五、以开展树立新风尚的各项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成立了镇村移风易俗理事会和协会。在党员和团员中开展了“树立新风我争先”等活动,整治农村中的各项陈规陋习,提倡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少生优生、殡葬改革,反对大操大办等新风尚。对社区治安形成综合治理的网络,做到了“六个不发生,一个满意”,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技能培训都有较快的提高,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在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蒸蒸日上。

六、以农村文化阵地为依托,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在新农村建设中,编制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开展了党建、科技、文体、法律、卫生、服务等六进社区活动,组建了老年秧歌队、计划生育宣传队、社区老同志扶贫帮困小组、老同志“留守孩”关爱活动小组及辅导员队伍,设立了政策法规宣传栏、村务公开栏、计划生育宣传栏。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第四篇:新农村塑造新风貌总体意见

塑造新风貌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提高农民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工作,体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塑造新风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精神,整体推进“五新一好”的关键年,塑造新风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塑造新风貌工作向新水平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着眼新的形势,确立塑造新风貌的总体目标

2012年塑造新风貌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镇党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务求实效。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风尚浓厚的新村镇;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发展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和法律意识,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把我镇新农村建设提高一个新的水平。

二、立足农村实际,扎实推进塑造新风貌工作

(一)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工作的作用,通过张贴宣传画、设置标语牌、开辟宣传栏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广泛、深入地向农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修改完善乡规民约、道德公约等具体行为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农民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农村道德教育。结合“八荣八耻”教育,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设施纲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在农村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创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农民的公德水平。

3、加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列为基层党组织教育和农村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组织召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讨会,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

4、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开展以“建起一所‘道德夜校’、栽种一片‘道德林’、建成一堵‘道德墙’、兴建一座‘道德亭’”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进村户、文明育新人”活动;组织开展争当“五好”(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邻居)新女性活动,开展百万农村妇女在《家庭道德自律承诺状》上签字活动、开展“巾帼学习行动”、“巾帼绿色行动”、“巾帼家庭文明行动”活动;开展“关爱女孩”、“关爱女性健康”、“关爱独生子女”等“三关爱”活动。大力发现、培养各宣传典型,推广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经验。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

5、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继续抓好文明村镇示范点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点面结合、联片创建、注重效果、增强辐射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一批文明村镇的全面建设。及时总结推广文明村镇示范点创建经验,争取推出一批“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省级、国家级文明村镇典型。制定完善《镇文明村镇创评考核办法》,将文明村镇创评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6、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农村广泛开展“十佳文明村庄”、“十佳文化活动室”、“十佳文化中心户”、“十佳五好文明家庭”、“十佳道德标兵”、“十佳文明信用农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十佳”评选活动,倡导良好的村风民风,培育一批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力求全镇“文明信用农户”创评率达到8%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文明信用农户”的创评率达到20%以上,新增“优秀道德户”15%以上;召开全镇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调度会,加强对各村、居委会“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的督查,进一步提升创评活动的质量。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7、扎实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婚育新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新途径;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生育观;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措施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建立以“奖励、优惠、保障”为主要内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开展“少生快富户”、“二女户光荣户”、“十星文明户”系列评活动,树立一批“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独生子女和女孩立业成才的典型。

(三)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9、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适应时代新变化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要求,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目、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圩日,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即根据市文化行政部门的推荐,购买专业文艺团体演出的优秀节目,在所在地或有条件的行政村为农民演出;购买优秀影片为每个行政村免费放映;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综合性文化、体育、科技活动。

第五篇:塑造高品位城镇 建设都市化农村

塑造高品位城镇

建设都市化农村

——亭林镇建设新郊区新农村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调研

二○○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与上海国际化工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研究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制定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形成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态势,建成符合科学逻辑的城镇实体,最近,我们按照领导要求,围绕“如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做到‘建管并举,有所突破’”这个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亭林镇位于金山、松江、奉贤三区的交汇处,是金山区的东北大门,市区进入金山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全镇区域面积79.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人,辖15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1个社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古镇新城”发展思路,使全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管理力度加大,镇区面貌日新月异。如今的亭林镇,道路宽敞整洁,高楼鳞次节比,商品琳琅满目,人群川流不息。

1、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古镇城镇”这一整体目标,加快了建设商贸重镇的进程,共投入城建资金 多元,扩展城镇面积平方公里,在城镇建设规模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抓市场建设,坚持统筹发展。遵循市场建设“先抓生产,后抓流通;先有市后有场”的原则,先后投资 多万元,翻建了松隐菜场、大慈路商业街、就业安置基地以及超市卖场等。从而使亭林各类专业市场形成了上 联大中城市,下通千家万户的商品流通格局,同时也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抓安居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农村建房户增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民希望进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以及建房定居的实际,政府采取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水电路的五统一办法,在城镇内规划建设居民小区,让农民在城镇内集中建房,实现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先后在城镇内规划建设了现代华亭、隆亭小区、红阳小区、亭升苑等居民住宅区,吸引了 多户农民进镇建房定居。其中,现代华亭以其新颖的设计、优美的环境、独特的造型,被评为 小区。

三抓亮点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在城镇建设上确定了一批亮点建设工程,促进城镇规模、形象上档升级。如亭林小学迁建工程采用2004版上海市最新的中小学建设标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设计建造,成为目前市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形象最好的一所小学。又如大慈路建设工程、社区文化中心和文体广场建设工程等,投资大,设计新颖,都已成为亭林的亮点。

四抓绿化建设,促进生态平衡。近年来,以构筑“城在森林中,道在绿化中,楼在花园中,人在景观中”的绿化新格局为目标,在绿化建设中坚持种类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种源乡土化;在品种搭配上做到乔木与灌木结合、常青树与落叶树结合、树木与花草结合;在绿化布局上突出亭林公园绿化改造工程、文体广场绿化工程和亭枫公路两侧绿化工程“三个重点”,相继完成了亭林公园绿化改造工程、镇区道路绿化工程、村级公路绿化工程,共新建公共绿地7084平方米,投资766.5万元;采用多元投资的方式,住宅区绿化建设11300平方米,由开发商投入资金近800万元。不仅促进了生态平衡,而且提升了城镇品位,在建设环境优美的花园镇区方面慢出了可喜的一步。

2、城镇规划有新突破。

近年来,政府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自身实际,完成了《金山 区亭林镇总体规划》、《亭林镇区控制性规划》的编制,使城镇规划有了新的突破,跃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注重先进性。按照实现城镇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始终把城镇建设规划当作一篇大文章来做,专门从市、区请来建设规划的领导和专家,对城镇规划进行修编指导和帮助评改,努力做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

二是具有特色性。亭林具有一定的产业特色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市场体系优势,“市场带动型”城镇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为此,在城镇建设规划中,政府重点围绕“商贸物流型”的定位,坚持以农业资源和产业特色为支撑,以交通区位优势为基础,以务工经商农民为主体,以日趋完善的专业市场体系为依托,实现商贸交易专业化、市场流通便捷化、人口居住集中化、交通信息网络化、生产休闲一体化,营建特色鲜明的新型商贸重镇。

三是坚持超前性。立足于“三十年不显旧、二十年不落后、十年还是新潮流”的规划思路,坚持环境优美和谐、社区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的原则,对商贸区、居民区、工业区、综合区及水、电、路、绿化等配套工程进行长远规划,科学布局。

四是维护权威性。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管理方针,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均由镇城建专班审查,镇党委政府审批,维护总体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

3、城镇管理逐步规范。

近年来,城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探索有偿服务领域,使我镇的城镇管理逐步规范、有序。

一是完善硬件设施,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环卫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先后投入近280万元,购置了环卫车、手推车、果壳箱,新建改造了垃圾房、旱厕等,为加强城镇管理、创建上海市一级卫生镇奠定了基础。今年,为巩固创卫成果,争创市级文明镇,又对镇区亭 升路、大慈路两条新建道路配置了环卫设施。

二是强化队伍管理,提供了保证。近年来,全镇先后建立起城管、市容、保洁、清运、爱卫、车管等队伍。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考核制度,按照工作职能采取划块、划片、定段、定岗的形式,落实责任制,提高了工作责任心。城管分队重点加强六乱整治,市容协管重点改善环境面貌,保洁重点提高清扫质量,清运重点做到日产日清,爱卫重点保障全民健康,车管重点保证道路畅通,使各支队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攻克了顽症。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城镇综合整治力度,特别对沿街设摊等“六乱”顽症开展了不定期的整治,对镇区沿街、小区等地进行多次环境整治,使我镇的城镇面貌大有改观。

四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提高了效益。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城管部门坚持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实现两个方面的突破:其一抓好村级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做到15个村全覆盖,取消了村级垃圾堆场,在全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难题。其二对亭林工业园区近15万平方米的道路区域,实行了道路清扫保洁服务和清除黑色广告服务。两个服务提高了两个效益,既改观了城镇环境面貌,又弥补了城管经费不足。

5、城镇动迁有序进行。

动迁工作作为发展的头道工序,不管是国家道路建设,还是工业园区发展和城镇建设都面临相当繁重的动迁任务。作为金山区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全镇因各项建设动迁548户,为亭林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动迁工作能有序进行并取得成功,主要抓了以下环节: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全镇每个动迁基地的启动,镇党政主要领导都直接过问,时时关心进度,全力支持动迁。区房地局领导给予业务上的支持和指导,在房屋评估、动拆迁项目备案等方面提供方便。

二是严格执行政策。在动迁过程中,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坚持“五项制度,九项公开”,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统一标准、公开 操作、严肃纪律、依法动迁。在房屋评估中,取上限,就高不就低,从不扣压,落实整套有力措施,确保动迁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坚持有情操作。不但在房屋评估上不扣压,而且在动迁过程中对特殊困难家庭,在不违反动迁政策的情况下进行特殊照顾,实行“阳光动迁、有情操作”。

四是做好安置保障。其中为各个项目建设作出贡献的8925名失地农民解决了镇保。建设了隆亭动迁安置基地,以区规定房价的下限,让利于动迁户,使他们尽量多一点实惠。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对我镇城镇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高标准、跨越式的发展城镇建设,又要高规格、高水平的加强城镇管理,实现“建管并举、有所突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因素,也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的条件,我镇城镇建设与管理都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包括城镇建设重心不够明确,资金不够充裕,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规划变动频繁。

由于长期以来受二元城镇化发展模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我镇城镇规划起点不高,变动频繁,造成城镇建设档次较低,整体布局不尽合理。住宅小区建设零乱、老城区居住房屋陈旧,对充分利用河流水系,完善绿化建系统,提升镇区生态环境质量,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非常不利,成为阻碍城镇建设与管理的第一道屏障。对“良渚文化”、“亭林八景”等丰厚的文化遗产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造成有虚无实的现状,不利于整合文化资源,发掘传统文化,形成镇区旅游文化圈,成为阻碍我镇城镇建设与管理的第二道屏障。亭林周边均为规划的工业区,面临潜在污染辐射的居住环境影响,成为阻碍城镇建设与管理的第三道屏障。

2、城镇管理经验不足。

城镇管理经验不足,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城管工作稍有松懈,就会出现“脏、乱、差”现象,“六乱”就会的抬头,根治顽症尚需时日。多数村民房建设秩序十分混乱,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

3、资金投入缺口较大。

资金紧缺是制约亭林城镇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也影响市政设施、道路的维护和市容管理。特别是在新城区的开发和老城区的改造过程中,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测算下来,缺口较大。

4、动迁工作阻力不小。

在城镇建设中,传统思想的束缚,成为影响农民不愿拆老屋的第一大阻力;有时为拆一处房子,镇村各级部门要做上百次的工作,影响了建设进程。在动迁过程中,尽管农民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安置补助,但是失去了土地这一保障,就业却成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这是影响动迁进程的第二大阻力。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面积和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另外有人为了在拆迁还建中多得一些利益,乱建私房现象日益严重起来大有难以阻止之势,给城镇建设中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果对此现象不及早制止,以后将要花费更大的治理成本。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职能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亭林发展,让亭林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高度,来认识城镇建设和管理在亭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深对建管并举、镇村协调发展的认识,明确协调发展的思路。要加大对城镇建设与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让全镇人民知道,搞好城镇建设与管理对他们未 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从而主动配合,把党和政府的决策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减少人为的阻力。

2、规划先行,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在建设城镇的同时,应以辩证的眼光审视地区的发展,谨慎地做好改造规划。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规划决定城市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要坚持规划先行,明确本地区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突出各自的特色。要把全镇的独特因素发掘出来,如恢复亭林八景、开挖镇区市河,扩建松隐禅寺等。“一镇一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亭林旅游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建设城镇进程中,应尽可能根据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集镇的风貌定位,尽量增加文化含量,保持地方的历史文脉,确立城镇的建设风格。

3、注重环保,保护生态集约用地。在建设城镇时,对具有本镇特色的生态系统,可进行多种模式的尝试,但尝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要统一规划,集中用地,做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要通过对旧镇区的挖潜,改造,积极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做到保护与集约并重。

4、完善机制,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城镇建设与管理的资金,应该按照“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方针,走“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的筹资之路,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机制。同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投资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四、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变地区环境面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地区群众生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软硬兼施,建管联动,坚持规划设计在先,实事工程适度超前,标志性项目重点在建的原则,发挥“建、创、管”的联动效应,实现建设与管理同步进行,使亭 林镇整体环境实现美化、净化、绿化,逐步体现“古镇新城”的特点和风貌。

(一)、关于2007年实事项目、重点工程安排

1、加快城镇建设力度,着力完成五大工程。

一是道路建设工程:完成大慈路东段连接亭卫公路建设,大慈路两侧的人行道设计、景观建设、绿化建设;完成亭林小学东侧支路建设。

二是道路亮灯工程:完成亭升路、大慈路路灯建设。

三是道桥改造工程:完成8公里乡村道路白色路面建设;15座乡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

四是民房白化工程:完成乡村公路两侧农民房白化建设

五是设计规划工程:做好行政中心、古松园改造同老街改造进度相结合等的前期设计工作。

2、提高城镇管理水平,着力完成“三个一点”,实现“两个提高”,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完成“三个一点”,即:打造一个亮点,建设一支优胜过硬的队伍;攻克一个难点,根治跨门经营的顽症;创出一个精点,把大慈路段建成全镇环卫精品段。

二是实现“两个提高”,即:提高道路保洁质量;提高公共场所“席地而座”的洁净水平。

三是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道路垃圾整治力度;加强市容环卫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环卫车辆管理。

3、加大动迁安置力度,着力完成“212150”工程

“212150”工程,即动迁面积2.1平方公里,动迁农户2个100户、1个50户。具体目标是:

上海西南商贸物流园区:动迁面积2.1平方公里,动迁100户左右; 新金山国际生活社区:动迁100户; 行政中心及零星项目:动迁50户左右。

(二)、关于后三年的目标和任务

亭林镇是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的22个中心镇之一,我们要在规划指导下,加快推进古镇新城的建设,满足全镇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物质需求,展示上海中心镇形象。要进一步加快“三个集中”步伐,提高农村城市化率,到2010年城市化率不低于50%。

后三年主要完成以下六项建设任务,逐步形成三个文化圈,实现一个创建工程。六项建设任务是

1、道路建设任务。打通华亭路、亭南路,贯通镇区东西、南北道路,全面完成全镇近51公里镇村公路公路的白色路面和黑色路面的铺设。

2、污水收集任务。完善镇区污水收集网络,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污水处理率争取达到90%以上。采取垃圾分类收集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逐步创造生态环境,建成生态城镇。

3、供电建设任务。新建22万伏变压站1座,3.5万伏变电站2座,1万伏开关站3座。

4、绿化园林任务。大力实施镇区绿化园林工程,以环、廊、园、林四种形态,构筑镇区整个绿化系统,绿化率达到35%。

5、沿街建房任务。按规划要求加快启动沿街、沿路住房建设,加快旧区改造。启动新城住宅小区建设,着重发展双控廉价房建设。

6、住宅建设任务。完成镇经济综合行政中心的建设;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新城住宅群建设;完成镇域危桥改造和河道整治工作;完成镇区无障碍设施建设。

形成三个文化圈分别为:

1、形成产业文化圈。随着以亭林工业园区为龙头,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食品加工、商贸物流四大主体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体系的确立和产业人口的增长,产业文化必将成为亭林文化未来发展的主流。

2、形成中心文化圈。新文体广场的建成,为文化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施展舞台,广场文化必将成为亭林中心文化圈。

3、形成旅游文化圈。

——镇区旅游文化,结合镇区建设和老街改造,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筑,既要体现现代城市建筑的特色,又要有古建筑风格,还要有西方建筑的品味。要重视街头景点规划设计,重点开发良渚文化和亭林八景,通过工艺手法和仿建功能,再现古文化魅力。

——商业旅游文化,重点加快中心镇的开发建设,吸引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居住为目标,引进大型商业超市、星级酒店和高档次休闲服务项目,提升亭林人民购物消费理念和档次,形成多元化、多方位商业网络和商业旅游文化。

——宗教旅游文化,重点开发松隐禅寺和华严古塔。将现在松隐禅寺的正门南移至320国道路口,扩大禅寺规模,开发宗教旅游资源。

实现一个创建工程,就是在2010年前把亭林镇创建成国家级卫生镇

五、相应对策和具体措施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我们认为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做好动迁安置工作是保障城镇建设的重要前提。

坚持“先动迁、后建设,再管理”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人为本,有效落实,注重社会和谐稳定,抢抓动迁安置进度,为城镇建设腾出空间。

一要坚持动迁办证制度。动迁证是开展动迁工作,推进动迁进度的有效法码。没有动迁证就要求镇动迁办进行动迁,将造成意想不到的工作被动。如果确实时间紧,未能及时办证,应及时到区房地局备案,方能开始动迁。如果手续齐全,坚决遵照领导的意愿按时间接点完成动迁任务。

二要做好动迁政策宣传。动迁之前应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介绍政策、公开政策,做到动迁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要探索动迁新的思路。努力探索整合资源、举全镇之力支持动迁的方法,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做到动迁职能部门、动迁所属村委两级联动,及时掌握动迁户的第一手资料和动态,便于顺利开展动迁工作。四要配足配强动迁力量。针对面广量大的动迁任务,要进一步抽调和配置动迁工作人员,壮大动迁工作队伍,加强动拆迁力量,确保动迁任务如期完成的。工作人员既要年富力强,又要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既要有口头表达能力,又要熟悉动迁政策;既要有工作积极性,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五要加强动迁业务培训。要采用每月集中一次的学习方式,加强业务培训,达到学习文件、熟悉政策、明确任务、分清职责、促进沟通,取长补短,提高素质、精通业务的目的。通过培训,打造一支政策熟、业务精、作风硬、拉得出、打得响的动拆迁队伍。

2、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镇建设的最终目的。

城镇建设具有创造力,科学地编制规划,合理地利用资源,别致独特的建筑风格,就是一幅艺术作品;城镇建设具有竞争力,其建设速度的快慢、建设质量的优劣,就是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竞争;城镇建设具有凝聚力,只有发展得既快又好,才能聚集人气;只有让群众改善生活,才能使广大群众充分相信党和政府确实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城镇建设具有诚信力,只有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实际问题,把实事做事做好,才能取信于民。为此必须做到:

一是管理上精细化、全覆盖。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定科、定项、定岗,人人心中有数,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任务、权利、义务、责任、报酬等环环相扣,每项工作不留死角,全方位落到实处。

二是服务上优质化、高标准。工作措施要一丝不苟严要求,工作过程要人性化,工作结果要高标准,既注重细节,更讲究结果。

三是规划上专业化、高起点。各项工作要按批准的规划实施,各项建设任务要做到合理、科学、规范。要不断完善各类专业规划,确保建设工程有序进行,杜绝重复建设。

四是操作上规范化、严要求。城镇建设面广量大,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材料设备采取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方式,财务支出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学习、交流,做到思 想上统一认识,制度上进一步保证。

五是资金上多元化、多渠道。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必然对现代化城镇的建设、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市场经济必然会造就更多的经济型城镇而不是政治型城镇。城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利益化的要求,形成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元化,设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规范化的新机制。

3、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是城镇建设的根本保证。

城镇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在抓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边管边建,建管结合,努力塑造城镇新形象。城镇管理要实现有所突破,必须做到:

一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市容协管、城管分队、清扫清运、车辆管理和除害等队伍建设。要抓学习,抓培训,提高行业、岗位的整体系质。要抓制度,抓考核,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提高工作责任心。

二要完善配套制度建设。管理好城镇,人治不如法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镇。通过制定和完善《亭林镇城镇管理暂行办法》、《卫生管理处罚细则》、《绿化管理处罚细则》、《占道管理处罚细则》等规章以及《“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义务劳动制度》等制度,保证居民每项活动有章可循,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要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要做到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部门、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精干、高效的城管指挥、协调、监督等职能的管理机构;要逐步健全和完善与环卫作业市场化机制相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要高度重视废弃物管理,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着力培育和发展再生能源产业。

四要创新环卫管理模式。要突破单一的强制管理模式,走市场化经营的道路,形成较为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要以拍卖的形式,逐步将园林绿化管理权、道路清扫权、垃圾清运权公开向社会招标,承包给民营业主管理。要积极探索社区环卫保洁新方法,鼓励社区环卫作业一体化,试行社区(小区物业)、环卫 作业单位签订卫生保洁承包合同,同创共建。要探索建立有效收费方式,依法采取代收、代扣、代缴等方式,将垃圾处理费、卫生保洁费足额收缴到位。

五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良好的公众环境意识、卫生习惯和个人素质,是提高城镇卫生水平的关键。要针对外来人口多、生活习惯差异大等特点,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村(居)委会制定健康、文明、守法的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推进健康村(居)、社区建设,并加强对房屋出租房的管理,充分发挥房东的作用,改变不良陋习;要充分发挥社区管理作用,培养居民的环卫意识,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争取广大居民对环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利用《亭林月览》等报刊、广播、电视平台,加大舆论宣传教育力度,同时以文艺表演形式,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全镇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不断巩固市级卫生镇创建成果,并为2007年创建成市级文明镇以及2010年前创建成国家卫生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载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的几点思考(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的几点思考(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之思考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之思考借着中央对农村政策性倾斜不断加强的强劲东风,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了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让农民朋友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匪浅。近几年来,丰山镇各......

    关于农村少年宫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村少年宫建设的思考 科目:教育学管理 摘要: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指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直接执行者。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

    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

    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

    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就是在偏远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

    新形势下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论文)

    新形势下农村法治建设的思考摘要:不断加快农村法治化进程,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我国的农村法治建设仍然存在农民法律意识落后,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考(合集)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考农村城镇介于乡村和大中城市之间,既有别于农村和大中城市,又具有农村和大中城市的某些特点。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