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4 09:4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大道至简,以“道”治班

――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湖南师大附中 杨茜 谢朝春

【摘要】本文主要从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两个角度分析、阐述了《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道德经 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 下知有之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凝聚华夏先贤智慧、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道德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小可用来修身立命,大可用来治国安邦。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大材小用”,以“道”治班,将《道德经》的思想精髓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下面主要从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两个角度来分析、阐述《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二章有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又有言:“我无为而民自化。”这些话都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精神。所谓“无为”,不是“不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所谓“无为而治”,是指顺应自然规律做事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在老子看来,治理天下的核心理念就是“无为而治”,那么将之运用到班级管理,我们认为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也应该是“无为而治”。

根据老子的思想推演,所谓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是指在班级管理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让学生自主管理,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班级实现“无为而治”,甚至达到“自动化管理”的境界。

那么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

老子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因此,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那么,要进行班级管理,必先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必须首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立 “合理”的目标,制定“合情”的规范。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所谓“合理”,就是设立的目标应该基于个人及班级的具体实际,并且具有可行性,同时最好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既“合理”,又有一定难度,容易激发学生的斗志,并且每个小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集体要生存发展,必须制定“合情”的规范进行约束管理。制定“合情”的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这种班级精神来凝聚学生的思想,融合学生的理想、情操和作风,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自觉地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班风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在设立“合理”的目标、制定“合情”的规范时,必须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意愿,要讲求民主,实行“群体”决策,不能只从教师的角度着想,或者只为少数学生着想。目标的设立和规范的制定都应该以全体学生健康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实现共赢。

2、知人善任,选拔培养好班干部,放权给学生自主管理。

管理的重要技巧是知人善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知人善任”,即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无为而治”是学生作为主体自我管理。班主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充分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把原来认为是自己的“权”都交归学生,由学生行使权利,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根本上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要达到民主自治,应该注重公平公正,应该把机会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共同管理好班级。这其中包括班级所有的规定都由学生自己来制定实施,班干部由学生自己来选,日常事务由学生自己来做,班级的每件事都有学生分工管理,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班主任就是从旁指导就行。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具体做法,把握方向即可。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锻炼每一位学生,逐步让班级管理自动化,让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态度自治自管,从而达到“无为而治”。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

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如果事无巨细,事必亲恭,必然事倍功半。班主任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该无为时强有为,该有为时却不为,这样就会处处被动。若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思想巧妙运用于班级管理中。

1、了解规律,了解学生要多“为”。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班主任可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如: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的教育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要了解、关注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开展工作,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有针对性进行引导、教育,从而实现“无为而治”。

2、“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事要多“为”。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要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好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这样才能体现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无为”思想。

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学生遇到难题、陷于困惑时,应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指点迷津。而当学生犯了错误、沾染了不良习气甚至陷入泥潭时,班主任更需毫不犹豫,救人于水火之中。即使工作上遭遇挫折,暂时未见成效,也要知难而进,决不气馁,要像儒家所提倡的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

3、要顺其自然,违背规律的事要“不为”。

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了一篇《种树郭橐驼传》,文中的郭橐驼种树有方,他所种的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是因为他“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他植者则不然,或“爱之太恩”,或“忧之太勤”,以致“木之性日以离矣”。柳宗元写作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阐述为官治民的道理,其思想根源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育人如种树,这个故事对我们如何育人、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很有启发意义。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要像郭橐驼种树一样,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们要顺其自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在信任和宽松的氛围中发挥潜能,自由发展。不要像某些不懂教育规律的“他植者”一样,或“爱之太恩”,或“忧之太勤”,这些做法“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其根本原因是这种“积极”没有顺应自然,管得过多,管得过死,吃力不讨好,勤而无功。这种违背规律的事当然要“不为”。

总之,“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理念是要使班主任在掌握好科学的教育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班级管理中达到“为”而“无为”的管理目的,使班主任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无为而治”。

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

《道德经》第十七章有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这段话谈的是治国的几种境界。我们认为,如果移用到班级管理上来也是恰当的:最低层次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侮之”,较高层次的班级管理是学生“畏之”,较高境界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亲而誉之”,而最高境界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下知有之”。

具体来说,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就是指学生心中有班主任,当班主任不在场的时候,学生同样能感觉到班主任就在身边,在引导自己该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和成长。

那我们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最高境界呢?前提当然是严格按照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进行“无为而治”,做到“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也很重要。

(一)人格示范――“行不言之教”。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人格示范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作为班主任,虽然言教必不可少,但过多的说教效果并不好,还不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首先,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内心阳光,圆满,丰富;其次,具有一种谦和包容的胸襟,内心仁厚,宽和,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包容学生的过错;再次,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过人的智慧处理教育问题。

总之,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一个令学生敬爱佩服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可以找到班主任的人格烙印。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示范、影响学生,这样,许多班级事务班主任基本上可以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就可功成身退,可以“无为”了。

(二)大道至简――“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对这句话,一般的理解是是,治理大国犹如煎小鱼那样,不要反复地翻转。因为小鱼很嫩,若反来复去地煎就会将鱼弄烂,一道好菜也就泡汤了。并由此引申为治理国家不能反复折腾,如果这样国家就肯定治理不好。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是如此。一个班级最基本的框架构建好之后,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要尽量不折腾,不扰生。譬如不能随便改动班级规范,要潜移默化,要耐心守望,不能求之过急。

对“治大国若烹小鲜”在班级管理上的运用,我另有一种新鲜的理解:若要将一个班级建设成一个优秀集体,那么,所制定的班规及相应的框架结构应该是简单的,由此产生的管理班级的手段也应该是简单的,简单得像烹制一道鲜美可口的佳肴那样轻松、那样从容。正如余秋雨在他文章里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是啊,“大道至简。”也许班级管理没那么复杂,它可能真的像烹小鲜一样简单、轻松。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有句名言:“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由此引申开去,我们也许可以说:管得最少的班级,才是管得最好的班级。这样的班级管理是不是达到了令人神往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愿有智有识者深思。

第二篇:浅谈陶行知美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美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现代教育的改革先行者,为改革旧教育、探寻中国教育的新路,做了毕生的努力,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陶行知在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始终把美育放在重要地位,他把美育列作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真研究美育的理论,不断创立新的美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美育道路。可以说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贯穿着“以美育人”这根红线。

美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环节。美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审美情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初步的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但美不是孤立地存在,美育不能孤立地进行。美育应与德、智、体、劳各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班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渗透陶行知美育思想,“以美育人”、“以情感人”,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标。班级管理包括有许多方面,综合起来说,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管理两个方面。从“硬件”方面来看,主要是指教室环境的管理与建设。1923年陶行知在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曾指出三个办学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就是改进环境,要有美术精神,并指出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并主张改造应当秉着美术的精神,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环境出现和谐的气象。不仅如此,在陶行知先生一生办学中,无论是晓庄师范、山海学团、育才学校等,都坚持以美育人。他重视校园的环境美,而这种环境美决非全赖天工,而是靠师生的共同劳动创造所致,他亲自带领师生种树、铺路、布置。陶行知认为学校环境美对人的精神状态、思想感情的陶冶有着重大意义。1923年他在《杭州大学之天然环境》公开信中指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不容忽视。陶行知重视创造优美的校容和校风,并指出阵有阵容,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我们首要重艺术化的校容。

陶行知先生以“美术的精神”来改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人格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班级管理中,教室作为学生朝夕相处的环境,我们理应充分重视,并予以积极的建设,以优美的环境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教室的整洁自然是首先必须做到的。此外,教室里要着力于搞好环境布置。黑板报、标语要醒目新颖。特别是班级黑板报更要花一些心思去建设。可以摘录一些名言佳句,用来勉励学生,也可以让黑板报成为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的论坛,黑板报还应是结合学校主题教育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室的墙壁也是布置的重点,要让墙壁“说话”,在墙壁可以布置一些美丽的风景画,使教室显得更加温馨;也可以成为同学们的“学习园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出学生的作文习作和优秀作业;也可以在墙上展出学生自己的书画、美术作品;同时,教室的墙壁也可以成为学生们的“学习竞赛天地”,表扬优秀者再接再厉,鼓励后进者迎头赶上„„另外,在教室里可以适当地养几盆花草,由学生照看培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教室显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体来说,教室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体现“洁、齐、美”三字和蓬勃向上的氛围。

班级管理除了教室这一“硬件”之外,更多的是“软件”的管理。所谓的“软件”管理是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陶行知先生的美育思想中,就十分注重行为美的培养,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亲自制订了《育才三方针》、《育才学校之礼节与公约》等文件,制定了许多遵守纪律、讲文明礼貌、讲团结友爱的行为美的规范。从而达到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的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培养学生行为美的过程中应讲究“艺术性”。

首先,学生行为美的养成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教师的榜样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首先应该是美的。“教师无小节,身教重于言教”,有时教师的一个小小举动,胜过十句教育的话。教师如果能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修养,那么无形中就会给学生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每一位教师都应在一些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本身是良好师德的体现。教师只有用美的行为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信服自己,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才是美的。

其次,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也应讲究“艺术性”。例如批评,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是一服苦口的良药,如能善用这一教育方法,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第一,批评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收效才大。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还是我行我素。批评要有的放矢,就要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第二,批评还要留有余地,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从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恰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批评要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是班主任批评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犯有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错了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因此对这些学生,在平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会更好。第四,批评要迂回启发,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避免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达到目的。如此批评没有剑拔弩张之势,往往却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有些学生有迟到的现象,教师不要历数他的过错,也不要埋怨他屡教不改,而是叫他将以往迟到的原因总结出来,叫他想想,有什么原因是不可以克服的,老师可以帮助他。这样,往往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此外,在进行主题教育时,应多运用音乐、美术、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陶冶学生,增强教育的效果。

总之,在班级的管理中,我们应渗透陶行知美育思想,运用大美育的观念,进行班级“软”、“硬”的管理与建设,这样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具艺术性,更富感染力,更有成效。

第三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学校现在对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很重视,通过学习,我作为班主任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 班级管理上面更是有了新的认识。

一、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好朋友。

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创 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能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 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 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对班 级集体的管理实行“契约式”管卡压。教师与学生无法亲近,更不用说交流。学生对老师也 是“敬而远之”。这样的教育,锁住了学生的心扉,封闭了学生的情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凡事都循规蹈矩,不敢奇思妙想,不敢越雷池一步,根本不可能有创新。因此,创新教育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建立了亲密 和融洽的关系,才会给学生带来敢于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和“我能创新”的自信。

1、热爱关心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 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 的师生关系的前提。班主任要主动亲近学生,深入到学生之中,在相处中用点头、微笑、拉 拉手等亲切神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喜爱的目光,消除那种“老鼠见了猫”的恐惧心理以及 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积极了解、关心每个学生的愿望、性格、兴趣等,帮助他们形成创新 思想、创新思维,在这种相对宽的支持性成长的班集体中,学生的个人爱好、个性品质得到 很好的发展,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创新。

2、要相信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信任人,才能唤起人的自尊。对人的信任是 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创新的意识、精神及能力。班主 任只有相信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地教育学生,鼓励学生,才有可能去发现学生 们的不同才能和兴趣,因人而异地指导他们,并为之创造出进行各种活动的条件。当学生对 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肯定,相信他的合理性,并对敢于发表不同看 法的精神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我们教师做起,我们教师要积极接受现代教育理念,要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只有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两 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打开樊笼,提供创新的机会和实践的舞台。

“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 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能把儿童的功 课表排满。”教育家陶行知的这段话给我们以很深的启迪。因此,我们要打开樊笼,把时间 和空间还给孩子。班主任应在班集体中处理好“一抱、二牵、三导”的关系,从最初的“事 无巨细”样样亲自动手操作,到逐渐放手,以至于最终达到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我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舞台之一就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民 主选举常任班委。选举要经过“自我推荐”“竞选演说”“同学投票”等程序,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在“竞选”活动中,不少同学表现了不凡的才能,提出了许多很有 创见的施政措施。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好榜样。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常任班委实行值周班长制,帮助 值日班长工作。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下一天工作的 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做好交接工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 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制定的目标有偏差或错误时,及时给予指正;当 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出点子,启发他们慎密思考,激发他们创新新招,使方案设计得更完 美,实施更顺利,效果更明显。

三、辨证地看待学生道德行为上的差异,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创新思维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 ,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发挥作用的潜能、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学生之间的天赋潜能和成长环境总有一定的差异,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必然表现出个性特点来。在学校里,“老实听话”的学生常常受到老 师的欢迎,而淘气顽皮的甚至“无法无天”“犟头倔脑”的学生,则让一些老师无可奈何。、许多研究表明,这些“调皮大王”常常是创造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对新事物十分好奇,思维 十分活跃,常常因“奇特”的想法作出“越轨”的行为。由于他们的创造性不易被发现,在 学校统一的要求下,只能机械地适应教学。“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因各门功课不及格,被老师骂为“不折不扣的糊涂虫”,爱因斯坦这位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物理学家在学校里,一 直受老师冷落,也没有发现他的奇才。因此,教师应辨证地看待学生行为上的差异,透过现 象看本质,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精心培养。在班级中注意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 空间,坚持因材施教,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环境。

让我们记住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 “你 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教学方法篇】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成功教育篇】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教育名言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2、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6、教育是立国之本。

17、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8、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9、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1、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2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3、象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2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27、教学合一。

第四篇:办学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

以育人为本,教学生做人,突出能力本位,教学生做事。

人为本,育为谐

—浅谈学校办学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学校是塑造人、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其所培养的青少年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我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几任校长的深思熟虑,不断完善,最终确定: “以育人为本,教学生做人,突出能力本位,教学生做事。”的办学理念。

什么是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校的办学理念中也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涵义,那就是指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标,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发展人。从学校的教育宗旨来看,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

如果说人是社会的主体,单个的人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那么,学生就是学校的主体,每一个学生构成学校的最小单元。若是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加工车间,学生就是这个车间的基本元素,不了解原材料的基本结构就胡乱进行加工制作,再好的机器制作出来的只能是不合格产品,甚至是次品。

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尽快地认识和了解学生。做班主任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自由几天,这几天期间,我从不发号施令,也不会批评和表扬任何一个学生,学生往往有些奇怪,不知道班主任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但我自己目的明确,这几天时间要跟每一个学生面对面交流一次,在宽松的氛围中实施对学生的第一次火力侦察,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个性特长等,并用一个专用笔记本对每一项指标分A/B/C/D做好记录。这样我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也可以做到量才而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

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爱生如子的人,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是高尚的教育者的写照。但在关心和爱护学生上,许多人常常会走入误区:“严”是爱,“宽”是害,于是许多班主任一进教室就板着面孔,课室也许鸦雀无声,但学生往往在长期的压抑中爆发而生出许多莫名的事端;另一种情况是,心怕学生“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想尽办法为学生遮风挡雨,什么问题都帮学生扛着,其结果是学生“脆弱”的心灵更加“脆弱”。我想,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其正确看待问题、正确面对成绩和困难,更多要做的是激励、是发展。要做“慈母”,更要做良师益友。

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不歧视。全面关心爱护学生,关键是“关心”在点子上,“爱护”在关键处,也就是说切入点要选择恰当,不是瞎关心,不能溺爱。既要掌握火候,有时还要使用刚柔相济的技巧。

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从生物学的观点讲,人是一种有思维的、能创造和改变世界的高等级生命体,与其他生命形式一样它有着诞生、成长、死亡,所以说,人是自然的人。可正是因为人有思维能力,能创造和改变环境,随着人类思维力的提高,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今天,人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单个的人可以脱离社会、脱离其他人而独立存活,由此可见,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自然属性只是表现为一种生命形式,而人的社会属性才真正地体现这种生命形式的特征和价值。

当然,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得有一个过程,因为人刚诞生时还只是个自然人,只有在慢慢地接受知识、成长的过程中,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化。因此,不少学生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很少考虑群体的利益,这就不奇怪了。让学生认识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可以明显地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也往往会把“我的责任”时常挂在嘴边。

总之,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对教育理念一次次地反思,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划。学校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就是顺应社会进步和时代需求的教育新理念,也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创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做班主任的要充分理解好这一理念的内涵和实质,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实施。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少走弯路,才会更有实效。

第五篇:人本管理思想在税务系统的运用

人本管理思想在税务系统的运用

李建东

人、人材资源、“头脑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联合国早在《里约宣言》和《哥本哈根宣言》就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提出人类发展是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长远指导方针,在全社会及其各个领域和各个具体的方面都要进行贯彻和落实,那么,我们税务系统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和观念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希望这些探讨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加系统、科学的研究。

一、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 内涵

作为与 “ 以物为中心 ” 的管理思想相对应的概念,与传统泰罗“科学管理”相比,人本管理是一种更广阔、更有生命力的新管理哲学,那么,究竟何为人?何为本?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认为,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而且,人本管理所理解的人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要理解人本管理,首先要完整地认识管理中的人,把握人性的实质。要把握什么是 “ 人本 ”。从本原上来讲,以人为本实际上是 “ 人本主义 ” 的一个必然要求。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否则,“ 人本管理 ” 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之中的 “ 本 ” 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 “ 本位 ”、“ 根本 ”、“ 目的 ” 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因此,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性的完善。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我们认为,这个概括是十分精当的。

二、人本管理代表着先进管理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

从历史根源上看,“ 以人为本 ” 与东方管理文化一脉相承。从历史文献考证看,早在 2500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政治家管仲就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我们 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也可以概括为 12个字: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倡导“仁爱、宽容、和谐”,主张“正德、厚生、利用”,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们弃旧图新,达到完善的境界”。这些独特的东方价值观念,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关爱,和我们今天探讨的人本管理思想都是相通的。同时,“墙内开花墙外香”,“论语加算盘”,东方管理文化对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四小龙”奇迹的创造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实践上看,人本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根深蒂固,受到异乎寻常的普遍关注。以人为本,解决人的系统问题是 21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由于人本管理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够创造企业和员工的最大价值,在很多著名公司都受到异乎寻常的普遍关注:如 摩托罗拉公司强调要“以尊严对待每一位员工,视之为个体”,美国马立奥特公司认为,“人员第一,善待他们,寄予高度期望,其余一切会随之而来”,又如 惠普公司也是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和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作为大公司,惠普对员工有着很强的凝聚力,著名的 “ 惠普之道 ” 的精髓就是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诺基亚公司更是提出了响亮的 “ 诺基亚高科技,以人为本 ” 口号。在我国海尔、联想、华为等大企业,也普遍重视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近年来,当代西方企业人本管理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个性化公司。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巴特利特和伦敦商学院教授高歇尔研究了西方大量成功的知识创新型企业之后提出的公司管理模式,以更真实地体现人本管理宗旨的管理哲学,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的要求。

从我国情况看,以人为本已成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加入 WTO开放化、全球化新形势下,为迎接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新一届中央政府始终高扬“以人为本”的人性主义大旗,提出建设 “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亲民政府”、“透明政府”以及“善治型政府”、“企业型政府”思想,从不同侧面、角度对政府管理创新(或政府改制)进行表述,所有的努力,一言以蔽之,我们认为,就是建立“人本政府”。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新发展战略,其核心也贯穿了“以人为本”极赋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治国、执政理念。从狭义的 GDP扩展到广义的HDI(人类发展指数),表明新发展观正向人本主义回归的价值观转变,“以人为本”已上升为国家的价值观。联系我国的管理实践中长期以来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的情况,以人为本 思想的提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是关于发展观的一个历史性重大突破,也是经历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曲折实践,用很高昂的成本代价换来的真谛,是改革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一次拨乱返正、正本清源,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问题上的一次拨乱返正、正本清源,也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使得我们各项工作包括税收工作有了个统帅性思想。

从发展趋势上看,人本管理思想上的趋同代表了 21世纪世界范围内主流管理思想的汇合与交融。20世纪末,在经过各自的长期发展之后,东西方管理文化出现了整合趋势,人在管理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而团体的合作也越发显示出生命力。西文从 “ 人是机器 ” 的观念过渡到重视人的作用。其中在人本管理思想上的趋同是最大的表象,都最终认识到了人本身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不再纯关注 “ 物 ”(包括机器、设备等)的管理,更简洁地说,无论东西方管理文化都十分重视人的作用,这代表了 21世纪世界范围内主流管理思想的汇合与交融。

三、以人为本引领新发展观,也是我们税务系统的一个 统帅性思想

“做好人的工作,企业就成功了一大半”,企业家们这个朴实而深刻的认识,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管理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税务系统。我们 应当在“以人为本”统帅性思想指导下,重新认识人的作用,转变管理理念,逐步由以物(如税收)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走向以人(纳税人、征税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相应建立一套包括动力、压力、约束、保证、选择等机制在内的完善的人本管理机制,将“人本管理”新思维贯穿到税务系统各个方面。

(一)要以人为中心,调整变革税务系统组织发展模式

人本管理最强调的首先不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而是管理理念。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观点,发展必须始于人并以人为中心,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以人为中心发展观的引进,意味着我们税务系统不仅要组织收入,完成税收任务,还要以全面提高税务干部生命质量为发展目标,以税务系统目标与广大税务干部个人目标都能实现作为工作成功的标志,通过建立 一套包括动力、压力、约束、保证、选择等机制在内的完善的人本管理机制,使干部职工的行为发生根本的改变,使蕴藏在职工心理深处的价值实现感、成就欲、事业心、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与主动性、创造性自然地倾泻出来,形成巨大的团队凝聚力,使广大税务干部的价值获得更为适宜的实现空间,生活方式得到优化,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因此,在 “ 以人为本,依法治税 ” 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整个税务管理理念必须相应发生转变,要从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管理者不应再把干部职工作为单纯管理对象,而是工作伙伴和团队队员。管理者对干部员工的态度必须发生根本的转变,真正从心底尊重员工,相信每一个干部员工都能把工作做好,具有做最佳员工的内在原始冲动。为此,我们一方面要 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环境,改善管理文化,调整管理思路,树立人本思想,消除权力、等级高于人的价值的现象。

(二)以人力资源为发展动力,大力实施 人才强税战略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这是人本管理与以 “ 物 ” 为中心的管理的最大区别,它意味着我们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围绕发展配置人才、集聚人才、培养和提高人才。为此,我们一要加强舆论宣传,使人才强税战略深入人心。坚持舆论先行,紧紧围绕“人才强税”战略,大力推进宣传,为解放人才扫除一切思想障碍,并引导人们克服体制机制性障碍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二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税务系统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为税务干部自由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三要打破人才部门旧有的陈旧观念和落后状态,深化人事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克服种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努力形成激励人才自由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机制。要有爱才之心,求才之渴,识才之眼、用才之能、容才之量、护才之魄、举才之德,制定各种奖掖人才政策措施,用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创新创业有机会,施展才华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各类人才始终保持旺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全方位的工作,营造人才辈出的氛围和思想环境。

(三)以建立激励型组织为目标,全面激发税务系统“源头”活力

人本管理 是以激励原则作为主导思想的。传统的观念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满”,干部理所当然认为单位就是一条大河,只要自己是大河旁的小河,就可以取之用之。这种依赖性极大地压抑了干部的积极性,滋长了“吃的锅饭”的思想,“素质好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像瘟疫一样扼杀了系统最宝贵的精神——活力。实际上,我们认为,税务系统是条大河,广大税务干部不是小河,而是大河的源头。源头喷涌大河就有水,源头的活力是税务系统活力之源。如果税务干部对税收事业高度负责,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向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来或抽出来。所以,最关键的是源头,也就是广大税务干部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使干部的活力像喷泉那样涌出呢?对于税务系统而言,“源头活水”靠的是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奖惩激励、机遇激励、升职激励、情感激励等,建立健全“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换,末

位要淘汰”的用人制度,从而创造出一种使干部精神愉快、关系和谐的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让税务肌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使每一个税务干部都化为税收事业这条大河的一个个源头。

(四)以为纳税人服务为方向,推动税务机关职能从监督打击向管理服务转变

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变职能,在于政府管理创新,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具体到我们税务系统,就是从“监督打击”型税务机关向“管理服务型”税务机关转变,把服务理念融入税收工作之中,将建立公共服务型税务机关应作为新时期税收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选择,从 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从传统的以官本位、权力本位为特征的管制型税务机关,向以社会本位、纳税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型税务机关转变,进一步相应调整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税务机关必须把工作的主导方向从满足自身管理需求为主,转变到以“一切为了纳税人”、一切 方便纳税人上来,税收 执法体现人性关怀,尊重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把税务机关职能转变引向深入。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到税收政策制订执行之中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以人为本”理念和观念必须体现在国家各级权利机关的立法规划和政府部门的体制改革中,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税务机关,以人为本应当成为我们制定一切税收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税收法律法规要体现“以人为本”,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措施要贯彻“以人为本”精神。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城乡税制,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民、农村和农业要给予倾斜性扶持,对弱势群体给予照顾,以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行绿色税收政策,统筹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特殊群体税收政策。(如下岗再就业);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要考虑税收计生扣除等,努力为纳税人创造一个能充分体现税负公平、税收国民待遇的税收政策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地方税务局)

下载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ERP管理思想在财务业务一体化中的运用[精选合集]

    ERP管理思想在财务业务一体化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6-000-02 摘要近年来,企业集团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呼声很高,但实现的进程并不理想。对......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最终定稿)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从教十多年以来,深刻领悟到“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

    浅谈孙子治军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孙子治军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文化与思想瑰宝。它的思想从最初的军事作战指导作用,到如今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以......

    类比思想在二次函数教学中的运用

    类比思想在二次函数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方法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探寻问题解答方法和思路的进程中,需要运用到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作为初中数学......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由此也可以看出,人本管理理念是未来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打造一个优秀......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企业人本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核心,是主体。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实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的需要,......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摘要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给出了解决的措施,办法和注意事项。 二、关键词:人本管理;途径......

    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支柱,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持久动力,任何时候教育改革都应紧随时代潮流。这样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