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军人网络心理健康(合集)

时间:2019-05-14 22: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视军人网络心理健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视军人网络心理健康》。

第一篇:重视军人网络心理健康

重视军人网络心理健康

马冬李进

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即《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旋即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网络用户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至1999年底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1.7亿网民,目前全世界初步估计的网民数将达到5-10亿。现在互联网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是一把双锋的利刃,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尤其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和危害表现得更加突出。1994年纽约市的一名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格就“声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他把它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IAD),这很快引起了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的关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的McLean医院,在九六年初专门开设了一个治疗计算机和网络成瘾症的诊所。在九七年多伦多和九八年旧金山两届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研究者们专门讨论了IAD成为正式诊断的可能性。2000年,9月11日,德国慕尼黑的精神病教授赫格尔(Hegerl)和科学家希曼(Seemann)公布了一项关于网络性心理障碍的网上调查报告。目前,关于网络性心理障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科学家主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上网时间每周不超过34小时(相当于西方一周的正常工作时间),其次是根据上网者是否对网络产生依赖性。

我国1994年3月获准成为国际互联网成员,1998年只有210万互联网用户,到了1999年底,上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www.xiexiebang.com下的注册的域名数达到99734个,国际信道带宽达到1234M。随着internet在我国的迅速普及,网络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000年1月1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四川一网民连续上网32小时引发突然性思维紊乱,用水果刀割伤手腕,造成失血性休克,险些丧命。网络心理专家介绍说这种症状属于典型的网络性心理障碍,多发于网虫群体中,患者由于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或浏览而出现自我认知错乱、情感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个性人格异化、精神意志丧失和人际观念淡漠等心理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据网络心理研究机构估计,我国现在至少有3万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网络心理障碍,患者年龄一般介于15至45岁之间,男性患者占总数的98.5%,女性仅占1.5%,其中年龄在20至30岁的为易感人群。由于患者得病后常常不能自我觉察,强迫就诊后一般不易根治,仅能缓解,缓解后又会间歇性复发,所以目前该病已成为一种世界各国都不可忽视的疾病,成为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一个新课题。

近年来,军人“触网”现象较为普遍,军营网民也不断增多。据对某技术单位的调查发现,在仅有250多名官兵单位中,有130多人经常上网,竟然有40多人是“网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几年入伍的新战士中,网民人数在逐年增加,而且他们大多触网较深。某作战部队的今年入伍的3000名新战士中,有178名新战士在入伍前曾经是长期“泡吧”的网虫。由此可见,军人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不容我们所忽视。重视军人网络心理健康,保持军人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加强教育引导。大力普及网络心理知识,提高官兵对网络心理问题的科学认识,认清网络性心理障碍的严重危害性,自觉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念。其次,加强预防工作。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和防范措施,积极开展军队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从法规制度上有效的防止军人网络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应尽快建立预防工作队伍,从组织保障上做好网络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确实做到防范于未然。再次,加强科学研究。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估计,我国97%的网络性心理障碍患者并未得到应有的、符合科学原则的医疗服务,很多人网络心理问题往往被误认为是思想问题或其它精神疾病。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掌握军人网络心理疾病的发生规律和科学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网络心理研究的一项迫切任务。最后,提醒各位战友们:上网千万别上瘾,网民莫要做网虫。

第二篇: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神圣而且非常伟大的职业。教师的日常行为以及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所以,今后作为教师一定要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调整好心态,使自己的言行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0/6/3 15:50:05

浏览次数: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素质教育已把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综合化,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更全面,更深刻地概括为提高素质,还进一步明确指出,把教育的基点放在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上。心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中介,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它通过教育在受教育者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积淀,是人的身心潜能通过教育得到激发和发展的结果。学生德、智、体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相应的能力,激发和培养起愉悦的情感体验,锻炼他们的意志。由此可见,心理过程存在于教育与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之中。心理素质是人的四大素质,即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中的基础和核心。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和社会文化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都在其心理素质的水平上得到综合反映。很明显,心理素质是人的主体结构的核心因素,推动促进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今天提到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其基本教育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常见的思想问题得以排解和清除,使学生的认识能力,人格特征、情感意志和社会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去顽固奋斗,学会自我教育和拼搏创新,从而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健康成长。

在当今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探索素质教育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在不断的学习生活中以违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而在内心长久积蓄,最终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诸如私自出走、轻生、性情怪癖、忧郁、暴力或其它犯罪行径,这些现状在当今发生在校园中已不足为奇。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常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进行教育,以法规和家教去管理约束,这对于非心理问题或轻微的心理失衡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心理因素而引发的问题,单从思想政治角度上是难以根本解决的,有时反而会得到相反的坏结局,使教育陷入困境。所以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力倡导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导的需要,是学校基础教育的科学实效性重要保证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一定的程度而言,其教育的落实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纲领。目前,关于此类话题的文章论述随处可见,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并非一次谈话,一次批评,一次表述解释就能完全解决,更不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的一些理论就能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经常耐心地工作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前各学校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了多种多样,多渠道的心理辅导工作和课外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是值得欣慰的事。但各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够的现象,这是不乐观的方面。

目前在各学校出现的一系列的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话题,围绕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展开,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着重分析如何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心理困扰。涉及到此类话题,也许有人会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和政教工作人员的事,科任教师以教学为主,学习辅导为主。在某种程度而言有一点道理,但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很困难,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事。

当前中学生心理幼稚病是多形态、多症状的。其形态症状体现在自负、自是、自卑、报复、欺哄、懈怠、逆反和依赖、盲目崇拜、脆弱、烦燥等心理方面。这些心理障碍如果疏导得及时,对后天的学习工作受益非浅,也可以说终身受益。如何处理和解决好以上这些心理幼稚病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难题。真正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样复杂的,是互相交错的。况且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不同,所呈现的心理障碍也就不同,程度也各有差异。各种心理障碍的成因十分复杂,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也有学生本人的主观原因,这一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日之寒,须天天抓,时时讲,对症下药,及时疏导,耐心沟通。

困扰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自卑和自傲心理,懈怠和依赖心理,脆弱和焦燥心理及嫉妒和早恋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少不了测试,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家庭认为不争气,同学瞧不起,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再加之一些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形成了自卑的心理。相反,一些学生自以为是,不拘小节,学习方面上有逞前的优势促长了自负心理,好高骛远,过高估计自己,甚至瞧不起同学和老师。这二种心理常同来同往,骄傲的人一遇到挫折易走向另一极端,自卑的人稍有闪光又容易飘然。中学时期是学生热情开朗、易染陋习的时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大环境,“读书无用论”、“盲目崇拜论”、“享受比阔论”等在青少年心理印下了不该有的懈怠和依赖心理。部分学生的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包办的事过多,动手能力不够,在学习中只靠老师的讲解,做作业只会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这样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还养成了各方面的懒散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

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迅速发展发育的阶段,心理上是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极易形成特有的烦燥心理。其中症状表现在接受知识上缺乏稳定性,在学习上缺乏恒定性,好动易变,难受纪律约束,不能耐心细致地完成作业,在学习上常犯冷热病,平是好胜心强,分寸把握不好,就会产生嫉妒心理,甚至还会转移学习的注意力,打击报复。在面对众多的各级考试,尤其学生进入高三阶段,来自于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压力、升学、理想和工作取向等压力,无形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往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我,忽视意志磨炼,遇到一点小挫折,就灰心丧气,委縻不振,不敢正视失败,形成了脆弱的心理。

中学生所处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的发育阶段决定了其好动,好胜、好疑、好奇等心理活动。男女的生理发展特征的变化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性差别和早恋心理。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和偏见在学生心中产生了女不如男的不正常心理,另一种现象就是对方的闪光点吸引处成了自身的羡慕和渴求,盲目地一厢情愿投入到所谓的“爱情”漩涡,甚至双方投入而不能自拔,分散学习注意力,成绩直线下降。

如上所述的几中主要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疏畅,学生就会走向极端,甚至会毁了一生。当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固然还有,很复杂具体的,有学生方面、有家庭方面、还有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因素。

如何预防和解决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干扰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一、创造良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成熟环境。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要遵守其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好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教材中的鼓舞人心的事迹熏陶学生。像这类的话题在种各科中必然存在,教师应运用所学的正面材料及时教育学生,培养健康积极心态。

二、加强社会主主义法制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和班团活动认真开展学生的遵纪守规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是违法的和哪些是因为心理幼稚而导致的社会问题。在这些方面上多引用现实的事例和周边的一切以及自己的一些感觉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因地制宜开展学生辅导工作,关注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要爱护中差生。要课堂上,更要多提这类学生的问题,把更多的机会给予他们,让他们展现自己。多鼓励、少批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批评,多给他们赞扬,抓住其每一个闪光点,正面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要喜欢一门学科首先必然喜欢该科老师,这一句话虽牵强,但道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学生学习双重因素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应多深入学生,多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多了解学生疾苦和忧虑,多分担其压力,及时对症下药,个别辅导,疏导到位。在课堂中,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渗入到学生中,这必然是双重收获。

四、设立班主任和学科心理辅导信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观察他们一言一行和学生中的一些发展苗头。作好师生的学科和心理的沟通工作,消除其间的隔膜和一些不必的误会。这一担子班主作显得更为重要,班主任更要作好学生的沟通和疏导工作,及时协调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发展脉博,发现问题,巧妙有效地解决问题。多介绍一些心理相关的常识和由此产生的不良现象的辨析,鼓励学生投入生活实践,经受各种考验,参与班级管理,学会处理一些偶发事件,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助人为乐。尤其要让他们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战胜困难,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应变能力。

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先进的方法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要帮学生提高心理认知,思维、判断和推理水平,提高他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克服幼稚和不健康的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竞争观。正确面对挫折和人生坎坷,正确分析自己,合理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去工作和学习。

六、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和学科活动。教师要多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活泼开朗性格,多创造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多设身处地解决好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艺术指导。在学科中多形式开展竞赛和班团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打开封闭的心理,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建立和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全面的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由此产生。

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应爱为本,以情动心,以理服人,学生就会通情达理,明礼晓义,听从教诲。我们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发展特点,并以科学的精神投身实践,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针对具体问题,及时作好疏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第四篇: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一、正确认识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军事的高技术、快节奏和高强度的特点,对军队官兵的军事素质、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军队官兵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军事才能得以施展的基础,它关系到部队的稳定及凝聚力的大

局,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军人个体发展的需要

军人作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被誉为“神圣和光荣”的化身。长期以来,人们强调的是军人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视军人集体教育与训练,而忽视了军人个体的需要和身心发展需求。尤其是青年军人作为部队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素质,不仅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影响青年官兵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心理健康等于没有心理问题。人们通常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从而把“心理健康=没有心理问题”。然而,人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是处于发展变化的动态的系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很少有绝对健康和绝对不健康的状况。

误区二:只要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这种认识是忽视了产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情境条件。在理解军人心理健康时,我们注意区分和鉴别情境性与特质性。

误区三:心理问题=道德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区别。心理健康指向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侧重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调节;而道德是社会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与规范,带有社会评价性质,有“是”与“非”之分。但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适应问题

心理适应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应对方式及性格气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能力的一种表现。对军人来说,心理适应能力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但军人职业有其特殊性,训练紧张,管理严格,随时有可能执行高度应急任务,这些情况加上来自外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使一些人容易发生心理适应不良问题。

从普通社会一员到军人,从战士到班长、军官,青年军人经常要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新兵入营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间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退役时的心理适应等问题。其中以新兵入营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明显。

◆自我意识问题

自我意识是影响部队管理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新时期,青年战士的自我意识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对部队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与不利影响。对于20岁左右青年军人正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追求独立性与部队严格管理之间的矛盾,有些人自认为已长大成人,完全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他们企图竭力摆脱部队的监督、控制,努力追求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然而他们在自我发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认识、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同时又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如何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将是青年军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人际交往的问题

军人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种种心理因素,其中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如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开朗乐观的性格、宽容大度的胸怀等;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阻碍作用的,如羞怯、猜测、孤独心理等。了解阻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自觉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今新战士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突然离开温暖的家庭、熟悉的人际关系网,脱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在人际交往上常常显得手足无措,帮助他们解决人际交往问题对融入军营至关重要。

◆意志品质问题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坚毅性、坚持性、果断性独立性自制性。在高技术条件下,军人尤其是各级指挥员必须具备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这种钢铁般的意志能够克服各种消极情绪的影响;能够克服意志行动中的困难;能够增添信心和力量。

◆情绪情感问题

军人不良情绪的具体表现:

★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是人之常情。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抑郁症也是以情绪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悲哀、寂寞、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事件的发生增加了一些具有抑郁性人格者发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出现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失去愉

快感,不愿与外界接触或不愿与人打交道,常伴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躯体症状。

★焦虑心理。焦虑心理与恐惧情绪相近。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的,而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焦虑是指向未来的、对突发事件产生紧张的内心体验,出现回避、烦躁等,呈高度警

觉状态。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的焦虑心理,是一种情感的泛化,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心理上的持续警觉状态不能回归正常。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是突发事件最易诱发的一种情绪,是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情景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恐惧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机能充分动员,但没有信心和能力战胜突发事件中的危险。恐惧心理在突发事件中最易诱发,比如,包头11?21空难发生后,参加打捞尸体的几名武警官兵竟不敢去黑暗的地方、不敢进黑屋子,采访空难后的记者不敢乘坐飞机,经过心理疏导后恐惧心理才消失。

四、军人心理调适与训练

◆心理适应不良调适与训练

★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强化心理训练。

★培养自我心理调节技能。

◆个性心理的调适与训练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自卑、自负、逆反、对抗等心理特点。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

★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实现最好的自我◆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的调适与训练

★克服人际认知的偏差

★努力提高人际吸引力

★树立恰当的自我意识

★注意交谈对话艺术

◆意志品质问题的调适与训练

★模拟训练

★表象训练

★强化训练

◆情绪情感问题的调适与训练

★情境转移法

★理智制怒法

★情感情宣泄法

★放松疗法

★默想对抗法

五、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创建和谐军营氛围

部队要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开展新形式下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新举措.尤其是给新兵以引导和服务,引导新兵正确认识环境、正确认识自己,及早完成角色转换、实现角色适应,培养情绪智慧和坚强的意志,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对部队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具体方法:

◆学会表达(真诚)。官兵之间要建立一种真诚。士官要学会表达你的真诚,你的真诚的态度,会使士兵感到亲切、被接纳,容易产生对你的信任感,缩短官兵之间的心理距离。真诚可以产生降低焦虑、缓解紧张的作用。同时,也激励士兵大胆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苦闷、委曲、软弱、挫折感、隐私等,既有助于士官对士兵的了解,也能使士兵的郁积的情绪得以宣泄。

◆学会尊重。每个个体都有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的需要。在部队里,官兵来自全国各地,会有不各种各样士兵,他们可能在民族、年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人格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我们士官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尊重、理解、接纳。

◆学会换位。换位就是换角度看问题和思考问题。换位理解士兵是建立良好官兵关系的前提之一,换位理解能使士兵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感到满足、愉快,增进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产生遇到知己的温暖感、亲近感、信任感,因此,有助于良好官兵关系的建立和有助于官兵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学会倾听。倾听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修养和素质。倾听是一种姿态,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有了这种姿态,就能做到海纳百川、光明磊落、心底无私。练好倾听的基本功,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就要心里装着士兵,把士兵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要转变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第五篇:重视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在现实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当前有必要强调重视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臵上来,切实抓好。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偏重于身体健康,把身体的三项指标的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

现在不少幼儿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从幼儿园的管理者到教师乃至于家长,对此都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管理者为确保本园体检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医生对全园发病率、营养计算等非常关注;教师为了完成幼儿园的考核达标,在进餐、午睡、户外锻炼等方面下功夫;家长尤其看重幼儿体重或身高长了多少,幼儿园的膳食编配是否合理等等。这样做无疑是有必要的,但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在应有位臵。

2、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功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家长到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不太在乎。

3、只重视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略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有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用高档的材料布臵优化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的高结构材料过多,而忽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幼儿园的管理者将环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而对班级中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一般不作过高的要求。

4、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从以上种种现象说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都到教师、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在有些方面走入误区,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健康的标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畴是什么?结合对新《纲要》的解读,使我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重新接受一次现代健康观的“冲击”和“震荡”。

二、新《纲要》关于“健康教育”的要义

1、新《纲要》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利于人们克服对幼儿健康的片面理解,对幼儿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正确的健康观”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

2、新《纲要》明确把心理健康纳入幼儿健康范畴,科学揭示了幼儿健康的内涵,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过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酿成多种疾病,就象有人说的“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号是“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我们对《纲要》中提出的“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非常赞同,并认为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认知发展是否正常,情绪反应是否适度,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性格特征是否良好等。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从幼儿年龄特点入手,把情绪,自信心,合作意识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重点突破口,融入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

三、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构健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就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童心的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如在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生入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因此,老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起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1、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

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智慧树”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红果果”、“绿泡泡”等角色发生争执,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2、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通过游戏,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了规则。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在游戏中,注重对个别幼儿的教育。

在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即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独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

如:有些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早晨来园时很少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们问“早”,不声不响地独坐在小椅子上,老师提醒他们去活动区玩也只是摇摇头,不吭声。平时从不举手发言,做事慢腾腾的。针对这种情况,要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老师就找一些主动、热情的同伴约他们,商量是玩“丢手绢”还是“过娃娃家”。久而久之,他们便由被动变成自觉地参与,并且有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愿望。同时,在活动区玩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把这些小朋安排在活跃的孩子周围,让他们身临其境,获得直接交流和感受。从而由他们只是听别人讲,到他们敢于开口的表现,渐渐地这些小朋友在同伴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在社区环境中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进健康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为培养幼儿坚持品质的良好形成,增强家长的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使家长知道孩子是一天天变化的,发展的,是权利的主体,不能总以他们还小应给予保护。为让家长积极参与,采取了教师与家长“发短信息”和“Q群”活动,信息上有幼儿园管理的要求,有培养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这一措施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孩子,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同时,还可采用辩析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即教师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创设一定情景,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方法上积极发表意见,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案,逐步改变观念和行为。如针对“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等长大了再说”这一观点,与家长深入开展讨论,让家长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受到启发,达到家园配合的目的。通过对家长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家园小报、电话交流、短信息、Q群、亲子活动等信息的收集后,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同时,利用社区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利用社区环境优势,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教育效果。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需结合幼儿园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硬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培养。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健康具有“身心并重”的整体性,并将此项工作放在首位,以此推动幼儿园全面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注重幼儿环保教育,提高幼儿保护意识

在自然中的生态环境是指大气、土地、水、森林、墓碑、动物、矿藏等自然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种种影响。它是人类赖以自下而上的必要条件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保护环境已迫在眉睫。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已是非常必要。

一、以园为基地,感悟自然,陶冶性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教师在园开辟了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他们“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

二、寓教于乐,将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1、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

环保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尚未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为此,教师可将它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如科学活动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小松树快长大》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时,可引导幼儿象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等环保内容。

教师注意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将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教学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如我们在大班开展:“减少垃圾”的专题活动中,开设了“废物从哪里来”“废物多了会怎么样?”“动脑筋让废物变宝”等内容,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以及开展参观、谈话、小木偶表演、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并懂得要管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自身感受中获得环保知识。

为了对幼儿原有的环保知识,环保行为习惯和环保的情感态度有所了解,我班专门设计了一张表格,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围绕环保知识,环保的行为习惯,环保的情感三方面,对幼儿进行了测试。调查发现幼儿对垃圾应该怎样处理不了解。于是在“减少垃圾”活动中后,班内设有了一个垃圾分类区,幼儿都能将垃圾按塑料、玻璃、铁、纸类进行分类投放,且懂得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同时还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幼儿纷纷把家里的废物、纸、铁盒等拿到幼儿园,用自己的小手制作手工作品,通过剪剪、贴贴、画画的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布置教室环境,从而感受到垃圾再利用的好处,是一种生动、直观、有趣的环境教育。

同时也让幼儿知道环境污染、噪音和破坏生态平衡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组织幼儿美化我们的幼儿园,帮助保育员打扫卫生,来绿化我们的幼儿园,通过此活动以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爱护花草树木等列入幼儿的行为规范中。

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环境保护教育要寓于各种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受教育。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在自然面前,在种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前,人类只有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才能获得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景。在幼儿已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和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将认识、愿望付之实际行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可以设计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如故事表演“狐狸办工厂”、情境表演“小河边”“逛公园”等,然后引导幼儿将在情境中学习的正确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可设置分类垃圾箱,让幼儿将垃圾投入相应的标志的垃圾箱内,以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还可开设环保科技兴趣小组,当幼儿看到传统的铁铸水笼头用水时,水花乱溅,便急切地用纱布包裹水笼头以节约用水,他们还尝试设计感应水笼头、变距水笼头……。在短短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提高,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也明显不同。我们还将借助国内外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获取、积累信息,继续将这一课题研究下去。

三、围绕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教师可设计“做一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开展“护绿.爱绿”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的行动;开展“地球日”活动,通过游戏、制作、参观、谈话、实验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使幼儿懂得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开展节约用水的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干净的水是怎么流到我们家里的,并组织幼儿参观一些污水的照片,知道这些污水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时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世界环境日”那天,开展大型的娱乐活动,孩子们用歌声、笑声讲述着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导之以行,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四、环境保护教育要家园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请家长进行节水再利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进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儿和妈妈用瓶子制作了小孔雀;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废铁丝制作了“单杠”、“双杠”;还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娃娃。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思考;玩中学会了尝试;玩中学会了合作;在玩中学会了分享。同时还可以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从而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在幼儿的眼睛里,大自然是一个绚丽多姿、充满无数问题的世界。为了让幼儿有而深切感受大自然特殊的魅力,我们幼儿园组织他们走进“绿色的天堂”。走进幼儿园,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孩子们亲手播种的花草迎风摇曳;走廊里,老师们用麻绳、木棍、贝壳等制作成的壁挂精美、雅致、富有童趣;园内张贴环保标志,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让孩子们雀跃在蓝天白云下,嬉笑于绿草鲜花间,处处洋溢着春天般的勃勃生机,流淌着美丽和祥和。孩子们感受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丽。

下载重视军人网络心理健康(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视军人网络心理健康(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视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重视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在目前的农村职业高中的教学与管理中,更多的强调教师的教学方法......

    如何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首先,我们得从学校谈起。或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谁最累,最辛苦?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是否定的,那究竟是......

    当代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初稿)

    当代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初稿) 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陈汉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青年军人作为部队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

    心理健康四级网络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建设的通知 重要通知加入时间:2011-11-4 15:48:09 shenjp 点击:1862 各学院: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

    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

    青少年心理健康该如何重视心得体会[五篇材料]

    我们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慢慢步入社会,一方面还能像孩子一样,未免不会产生某些疑虑某些心理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们的不可缺少的过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

    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给予教师最高的赞誉。我常常在嚼咀,品味其中的真味。其实,老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工程是......

    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新规程心得体会

    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习新《规程》心得体会 新《规程》是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提升保教治疗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新《规程》总则第一条就提出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