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企业经营管理学定律看职能部门人才队伍建设
文章标题:从企业经营管理学定律看职能部门人才队伍建设
从企业经营管理学定律看职能部门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经过历年来的发展积累,创下了诸如“分粥理论”、“马太效应”、“水桶定律”、“鲶鱼效应”等企业管理学定律。这些管理理论虽然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但对各单位职能部门人才队伍建设也
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运用“分粥理论”——在提高职能部门人才队伍辅政能力上求突破
分粥理论就是在肯定人利己性的前提下,把一桶粥平等地分给五个人,如果选择五个人中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分,结果是一人喝饱四人挨饿;如果选择一个人分、一个人监督,结果是二人喝饱三人挨饿……似乎很难做到公平。最后是选定一个人分粥,一个人监督,然后让其他三个人先端,而让负责分粥、监督的两个人最后端粥,将粥公平地分给了每个人。分粥理论告诉我们,分粥过程之所以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关键取决于分粥和端粥两个环节,分粥是“谋事”,端粥是“干事”,只有将策略谋划与执行落实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将粥公平地分好。各单位、各职能部门是上级领导决策的辅助者,是上级领导决定部署的落实者、具体工作的承办者和督办者,同样担负着谋事、干事双重职责。为此,在此类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从提高人员的综合辅政能力抓起,通过举办“如何干好辅政工作”、“上级需要我们干什么”等研讨会,引导各单位、各职能部门人员正确处理好谋事、干事两个职责之间的关系。既然能善于“干事”,认真履行承办、督办职能,做好上级领导的“左膀右臂”,确保上级决策、领导安排部署落到实处,更能善于“谋事”,不做简单的“跑腿者”和“二传手”,从“事务型”干部向“谋略型”干部转变,把自身置于本单位和上级指令工作的全局之中,树立起辅助领导决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向领导提供细致、全面的决策信息和缜密详实的决策建设,切实履行好职能部门“参谋助手”的职责。
二、借鉴“马太效应”——在发挥职能部门人员比较优势上作文章
马太效应来源于圣经《约·马太福音》一个故事:国王给自己的甲、乙丙三个仆人各一锭银子让其外出“创业”,过一段时间三人回来时,甲赚了10锭银子,乙赚了5锭,丙的银子一直包着未动。国王于是奖励给甲10座城堡;给乙5座城堡,将丙仅有的一锭银子赏给了甲。马太效应要求我们要找出“最长的木板”,并且把它们做得更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各职能部门作为“留人”和“流人”的地方,一直是各单位培养选拔优秀干部的重要“摇篮”。为将职能部门人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尽快使他们走向领导岗位或关键岗位,在人才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职能部门人员自身的“亮点”,并将其放到适宜的岗位上,使其“亮点”更好地发挥出来,力争优势更优、亮点更亮,从而在严格履行选人、用人条例的基础上,将其尽快“推出去”。在工作中,我们要对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职能部门或科室领导岗位上;对协调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处理公共关系工作岗位上;对写作能力强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调研工作岗位上;对善于捕捉信息和思考问题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信息工作岗位上;对工作扎实、干事果断、作风泼辣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督查岗位上。从而借助不同的工作岗位,使每个人的不同优势都发挥出来,充分显示“马太效应”。
三、遵循“水桶定律”——在弥补职能部门人员自身差距上出实招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水桶中最短的那块木块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水桶定律。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优劣不齐,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影响着整个组织的水平。各职能部门,各自的位置特殊,责任重大,工作要求高,整体形象至关重要。为避免出现由于个别同志的不良言行、工作能力差造成职能部门整体形象“跑遍滴水”的现象,我们从帮助职能部门人员查找自身差距入手,在职能部门和生产协调会中,需要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通过自查、帮纠,帮助每个人找出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自身“最短的木板”。同时,在职能部门内部开展读书笔记、报纸剪贴、调查报告、书法、演讲等各项项评比活动,通过形象真实、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使每个人都明白与其他同志相比,自己哪一块是“最短的木板”。要求职能部门人员加强自身整改、学习提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员、业务骨干或互补优势较强的同志,通过“帮、带、传、教”,带领、指导他们尽快提高,将“最短的木板”加长。
四、发挥“鲶鱼效应”——在实现职能部门人员自我提高上下功夫
挪威人出海捕捉沙丁鱼,回到港口后往往死鱼满舱。后来有位渔民想了一个
第二篇:从泰坦尼克号看企业经营
投资界学堂已取消订阅取消订阅更多订阅
【投资界学堂】从泰坦尼克号看企业经营
4月15日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纪念日。可这与企业运营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很大。一艘远洋邮轮,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一家漂泊在海上的企业。对于泰坦尼克号来说,这家企业首航便遭遇灭顶之灾。作为一个企...全文↓ 【投资界学堂】从泰坦尼克号看企业经营 2天前 |阅读原文
收起
创新大师Steve Blank:创业者要有激情带领团队作战
Derek Andersen 是 StartupGrind 和 Vaporware Labs 的创始人,此前是 EA 的娱乐研发经理。他在 EA 工作的时候就在琢磨着如何成为一名创业家。所以工作时常常...全文↓ 抢沙发
评论创新大师Steve Blank:创业者要有激情带领团队作战 2012-04-17 01:57:00 |阅读原文
Derek Andersen 是 StartupGrind 和 Vaporware Labs 的创始人,此前是 EA 的娱乐研发经理。他在 EA 工作的时候就在琢磨着如何成为一名创业家。所以工作时常常偷溜到斯坦福去听 Steve Blank 的讲座。最近他对硅谷的创新大师 Steve Blank 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中 Steve Blank 谈到了自己的身世、硅谷独特的文化以及初创企业如何才能少犯错。他的最新著作是合著的《初创企业所有人手册》。
Steve Blank其人其事
Steve Blank 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当代的“创新大师”,而《圣何塞水星报》则将他评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他曾经先后 8 次创业,现在在斯坦福和伯克利教书,致力于传播创新文化。他的《硅谷秘史》被公认是研究硅谷历史的最佳著作,此外,他的《顿悟的四个步骤》也是创始人和 VC 的推荐丛书之一。这本书被称为是最接近创业指南的东西。他的最新著作是与 Bob Dorf 合著的《初创企业所有人手册((The Startup Owner’s Manual))》,该书旨在教大家如何用经过测试和验证的客户发展过程建设一家伟大的公司。
Steve Blank 是纽约布鲁克林区移民的后代,其父母在美国梦的驱使下,在下东区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们兄妹两人基本上是由离异的母亲拉扯大的,因此两人竭尽所能努力工作,争取成功。高中毕业后他上了密歇根大学,不过刚过了第一个学期就退学了。
对大学厌倦的他,搭着便车来到了佛罗里达,在机场干起了苦力活。然后迷上了飞机,开始拿手册回家,研究飞机的内外部技术机制。
越南战争的时候他志愿加入美国空军。最后被分配到泰国维修战机。这一经历使得他学会了如何轻松应对混乱。对于此后到硅谷的他而言也是受益匪浅。
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自己的一位同事曾经跟对他表达自己的担忧:
噢,史蒂文,这个地方太难混了,你会被炒掉的。
他的回答是:
我是从一个有可能被干掉的地方过来的。所以“难”都是相对的。
硅谷文化,独树一帜
Steve Blank 曾说过,硅谷崛起有三大秘密:斯坦福、冷战与失败文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硅谷是美国最大的武器制造中心之一,潜艇、发射道、导弹均在此处建造测试。东帕洛阿尔托是一个秘密的 Lockette 间谍卫星设施的所在地。斯坦佛则有一个 400 人规模的秘密武器实验室。硅谷在保守秘密方面一直表现出色。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硅谷成为了工程师的梦幻之地。工程师的招聘广告醒目地在电视、广播上播放,在《圣荷西水星报》周日版上有整整 47 页的职位列表。Steven 来到这里以后对这一壮观景象感到兴奋异常,从此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再也没有离开。
Steven 谈到当时的硅谷还是一个信息荒芜的地区,哪怕是每个月跟知道点什么事情的人喝上一次咖啡,也会了解到许多数据。而现在的创业家面临的问题是信息过剩,这个问题比信息匮乏还要糟糕。任何事情在 web 上都能找得到观点。但是创业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指南针。
每一波技术潮的冲击过后大家都会说创新不再需要了,但是每一次硅谷作为全球创新和创业中心的地位总是屹立不倒。Steven 透露硅谷的秘诀是:
我们这里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知道硅谷怎么称呼一位失败的创业者吗?有经验。
创业艰难,初涉尤甚
Steve 形容自己创立的8 家公司为自己学习创业精神的学徒期。
这是一本有关于如何减少失败次数的书,但是首次创业除了归档建议忠告以外也会有其他一些有意思的花边新闻。除非你经历过了,否则是没有办法真正内化的。
在 SXSW(西南偏南)上,Reid Hoffman 说你不该把宝全压在一家初创企业上。About.me 的联合创始人 Tony Conrad 最近则说创业者的生涯应该用 20 到 30 年的时间去衡量。这一观点会改变一切。Steven 还补充说:
创业者的旅程并非奇异之旅。可以遵循一套模式。业务、应用和技术也许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开公司却是有迹可循。
Steve 强调,若你不愿意拼命工作,那就必败无疑。因为你不肯拼命总会有其他人肯。
冷酷的执行是游戏的一部分。我的同事在桌子底下睡是因为我也在桌子下面睡。这是一项全身运动。如果你不抓紧,不能让大家筋疲力尽,那么你做的不是初创企业。
尽管初创企业的时髦性在增强,但创业者不要把它跟好玩的工作混为一谈。这不是爱好。创立团队和你的早期员工最好意志坚定,否则的话第一次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离开你,而初创企业遇到困难是稀松平常的事。
创业家者,艺术家也
Steve 认为创业家必须要有愿景和激情带领团队作战。
创业家有一点很棒,那就是信仰。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畏手畏脚,你后面的队伍就会涣散。创始人就是艺术家。你看好了一件事情然后就去招揽团队,展示蓝图给他们看,然后一起造梦。如果你没有这个愿景和激情,就无法招募到愿意追随你的团队。
不过,要是创业家失败了,产品愿景改变了,质疑必至。几乎所有的初始想法和假设都是错的(这一点可参见硅谷教父 Paul Graham 的系列:最伟大的创意都是令人恐惧的)。Instagram、Twitter、Pinterest 等许多公司开始做的东西都不是他们最后爆棚的产品。关键的一点是理解 Blank 的客户发展过程。你一旦走出办公室然后用实际客户来测试早期产品,就可以用真实的数据来对创意进行不断的提炼和固化,从而进一步确认和演化一开始的愿景。这正是《初创企业所有人手册》一书想要教给大家的事情。
第三篇:从制度创新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从制度创新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所谓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劳动保障、残障康复、优抚安置、青少年服务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而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总体上仍然只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我国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现状
1.社会工作队伍总量少
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对象22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500多万,残疾人口8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孤儿57.3万,还有老年人口1.43亿,常年受灾人口1个多亿,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000 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从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看,美国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香港地区仅注册的社会工作者就占总人口的1.7‰。相比之下不难看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此外,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还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据统计,全国高校每年培养约8000名社工专业人才,但这些人中只有不到30%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社会
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压力大,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非常艰巨。
2.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目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不仅年龄偏大,而且专业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据调研组对厦门市救助管理站的调查显示,该站现有编制人员共有53人,其中50岁以上的达到了55%以上。目前,该站工作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只有2人,大专21人,中专12人,高中8人,初中及以下10人。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的要求:1)持有社会工作执业证照(License);2)必须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3)受社会工作道德伦理和职业守则的制约;4)从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或协会的成员;5)以社会工作为一种职业生涯。社会工作者需要研究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并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社会工作是一门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回归理论的务实性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构建理论体系,提高专业性,不断完善专业本身,从而使社会工作走向成熟,达到更有效的帮助个人或群体的目标。
3.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社会工作者在西方社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尊重,其社会地位可与律师等专业工作媲美。而在我国的专业社工刚刚起步,社会工作者缺乏全社会的支持、理解与认同,社会地位比较低。具体表现在:社会工作所能够依托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数量过少;社会工作人才的行政分割特点比较明显,其所必须依托的制度资源也很短缺;社会工作职业和保障社会
工作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正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性障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困难,人才流失严重。实际部门社会工作的人才待遇也偏低,活动空间往往受到“单位”的条块分割。深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渠道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已成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社工制度来加强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
以上我们探讨了社会工作者队伍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那么应该怎样,对我国现有的社会工作队伍进行建设,以尽快使他们达到专业社工的标准呢?《决定》指出: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完善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因此,全面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实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迫切需要从制度上创新来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助力、创造环境。
制度是一个社会正式规则的集合体。“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创新对社工专业化的建设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有着长期的根本性的规范作用。说它带有根本性,是因为制度是在实践中形成并被全社会所认同的,是全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说它带有全局性,是因为制度与国家的各方面工作相联系,对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工作的全局产生影响。说它带有长期性,是因为制度都是在实践中逐步
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起保证作用,一经形成便不能轻易变动。因此,创新社工制度是我国社工队伍得以有效建设的重要条件。
1.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政府对社会工作的支持是保证其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作用的重要保证,这是各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共同经验。政府的支持主要包括政策法规支持、财政支持和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其中,财政支持至关重要。政府要在公共财政科目体系中加入社会工作科目,每年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做社会工作事业的专项投入。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参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提高社会工作的经费投入比率。甚至可以考虑设立社会工作发展基金,如社区发展基金、民间组织发展基金、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金等,为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研究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拨款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服务项目的评估、考核和监督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
积极推进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资金支持。在各民政领域,特别是具体提供社工服务的领域,通过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社工服务。实行市场竞争和双向选择,确保社工服务质量。
2.实践和确立社会工作运行机制
创建“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互动,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义工服务、群众得益”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打破“自
上而下”的行政性传统工作模式,采取一种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大众化的方法开展公共事务的管理,逐步理顺社会工作与政府、社区、机构、居民间的关系,形成运转流畅、资源共享、和谐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另外,要推行“社工+义工”的模式,充分发挥社工在组建团队、规范服务、拓展项目、培训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形成以“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模式,建立社工和义工联动发展的机制。在市、区义工联设置社工岗位,负责义工的组织管理和培训工作,对义工中有从事社工意愿并符合条件的优秀义工,推荐优先录用为专职社工。
3.创新社会工作领导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将社会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中央统一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体制,科学规范地确定社会工作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大力培育和扶持依法建立的各类社会组织,从政治思想、组织建设、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要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牵头抓总,人事、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要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工作建设大盘子,纳入组织和人才工作重点,与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一起明确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内容,整体推进,通盘考虑,一起规划,一起研究,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加强宏观指导,优化创业环境,狠抓项目落实,务求开发实效。
第四篇:从党管人才看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1、从党管人才看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陕西人事人才信息网
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党管人才,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人才观的新发展,是党管干部原则在理论上的创新、视野上的延伸和实践上的拓展。
党管人才就是要把总体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着重抓好党政干部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加快构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高地,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高校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地作用,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对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党管人才就是要抓好人才强国的大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正在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现代经济说到底是人才经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取胜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党要站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上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有稳固的物质基础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昌盛。
党管人才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握全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要强化人才资源的配置功能,管好人才、用活人才,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党管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才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育好才、引好才、用好才、聚好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党管人才就是党和国家有关人才工作的方针、各项重大政策都必须有党来制定,所有人才的培养、管理、使用都必须以党的要求和规定为依据。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所在。党管人才就是要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一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干部队伍,而且要有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经营等各类专门人才队伍。我们不仅要探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要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人才机制来吸引人才、关心人才、理解人才,要用人所长,不拘一格选人才,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党管人才就是要搭建舞台,使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就是要重视如何体现和实现人才价值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习惯用“堵”和“卡”的办法去限制人才的流动,结果人才照常流失。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做到感情留
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我们要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一所高校有竞争优势的关键。高校要实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的三大功能主要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固然是个矛盾,而优质师资紧缺更是主要矛盾。人才强校的重点是要有效解决师资职称结构的高职称比例达标、学历结构的高学历比例达标的问题。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确立人才工作的新理念。要树立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大胆使用人才。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强化人才工作责任制。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党政“一把手”抓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不断加强师德教育。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使每一位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切实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提高现有人才,加强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和相关能力的培训。要拓宽引才渠道,突出引才重点。对引进的人才要在政治上爱护他们、在事业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要深化分配制度,完善奖励制度,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政治上给予激励,在物质上给予奖励,通过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激励,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两个率先”,人才为先,科教兴国,人才为本。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才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积极营造培养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才在高校改革发展中施展抱负,使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引领科技潮流。
2、教授终身制随岗位定 华师大推“终身教授聘任制”
摘自:21世纪人才网
华东师范大学日前对外宣布,将在学校内推出“终身教授聘任制”,首批50名终身教授的聘任工作即将实行。
两年前,高校在教师履职考核上,教授一评定终身的惯例被修改,从打破教授终身制到现在“终身教授聘任制”,华师大的这一举措是不是回到了“老路”?该校人事处负责人唐老师的回答是否定的。“以往教授是一个身份的定义,而现在实行的终身教授是在聘任制基础上的岗位管理,根据岗位的需要来聘任,一旦离开了被聘的岗位,终身教授也将被取消。”他解释道:“学校实行这一举措,目的是建设一支稳定的学术骨干队伍,因为教师评聘虽然打破了终身制,但对一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也产生了副作用。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使得他们的学术研究没有连贯性,无法开展重大研究项目。”他强调,实行终身教师聘任制就是让这一部分教师能静下心来,在原创性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
据悉,受聘为终身教授的条件相当苛刻,必须是治学态度严谨、职业道德素质高、在本研究领域有相当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学术带头人,满足了这些条件,无论年龄大小,都有机会。
3、上海交大改革分配制度 欲取消科研提成论文奖励
来源:中国人事信息网
“明确教师岗位薪酬,实行岗位年薪制,取消科研提成、论文奖励等;对有特殊贡献人员,采取年薪制与特殊贡献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尽管细则尚未确定,上海交大日前提出的分配制度试点改革意向仍吸引了许多“眼球”。不少高校校长认为,交大这一改革意向与国际接轨,代表了高校分配改革的方向;能促进一些教师少一些功利、多一份纯净,提升责任意识。
一些高校校长告诉记者,由于分配制度不够科学合理,教授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部分教授年收入数十万元,但与他们工作业绩并不相符。这与高校普遍推行的科研经费提成、论文奖励等不无关系。这些措施在教师工资收入较低情况下,确对高校科研发展起过推动作用,可弊端也逐渐显现。高校教授搞科研、写论文,是岗位应尽之责,而今工资与津贴、科研经费提成、论文奖励等各种收入混合在一起,容易造成收入重复计算。有的教授急功近利,把主要精力放在拉科研项目上,因为项目越多、科研投入越大,提成也就越多;有的忙于发表论文,而不愿沉下去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因为后者产生的“效益”慢。还有的占着岗位却不安心学术,热衷于四处讲课、兼职,腰包鼓鼓,却影响本职工作。
科研提成还易造成不同学科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理工科项目经费动辄数百万、上千万,而文科项目经费不可能这么高。50万元一个理工科项目与5万元一个文科项目孰轻孰重?哪个社会价值大?通过经费数额来判定显然不科学,但科研提成把教授间的收入差距拉得很大。据了解,国外许多高校都对教授实行年薪制,其科研经费完全用于科研工作,如购买设备、聘用优秀人才等,不能放进自己腰包。
有人担心,取消了科研提成和论文奖励,是否会较大程度影响教授收入?交大有关人士表示,学校改革是为了资源分配更科学合理,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限制教授致富。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学校除年薪制外,还将考虑给予特殊贡献奖励,更加体现优劳优酬,鼓励教师出大成果。如有的教授出了重要科研成果,通过科技入股快速富裕,应该积极提倡。有关人士认为,高校分配制度改革是个新课题,要鼓励教师充分发挥智力优势、通过辛勤劳动和杰出智慧致富,同时要营造积极向上、热衷学术、潜心钻研的氛围。还应建立与分配制度相关的严格考评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记者徐敏)
4、中南大学首次对新增博士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
来源:光明日报
为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中南大学日前举办首届博士生导师岗位培训班,组织全校2004年新增选的100余名博士生导师集中学习国家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据了解,中南大学现有博士生导师近500人,对新增博士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尚属首次。这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帮助新增博士生导师尽快熟悉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培养环节与培养规律,进一步增强师德意识,提高学术道德素质,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在培训班上,学校研究生招生、培养与管理、学位工作负责人分别讲解了相关政策,两名经验丰富的优秀博士生导师作了典型发言,学校领导对广大博士生导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他们努力开创博士生培养工作新局面。
5、人事部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
摘自:中国人事报
日前,人事部党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使人事部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意见》提出,要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习,突出重点,保证效果。要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健康保健和生活服务工作,包括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政策,定期组织健康休养,及时办理医药费报销事宜,定期开展节日慰问和住院慰问工作等。要积极组织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文体活动,抓好合唱队、舞蹈队、门球队、书画队等项目,促进老同志的身心健康,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
第五篇:从管理学看导演的领导艺术
从管理学看导演的领导艺术
关于领导的概念,从字意上分析,一般来说,领导可以解释为率领、引导的意思。《管理学-原理·方法与前沿理论》中定义为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的行为过程。以其推断影视导演的领导工作也就是导演在一定的创作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的艺术目标,对整个影视创作团体人员进行指挥、领导、引导和鼓励的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这三个因素。在影视创作中,导演是在组织体系中处于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的地位,在联合创作活动中,导演处于核心地位;团队其他人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按照导演的决策和意图以及既定的艺术构思为目标,具体地进行创作;客观环境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是在影视创作中能对导演起到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导演只有正确地认识环境,适应各种突发的环境因素,才能有效地落实自己的领导工作,从而最终有效地实现预定的艺术构思。同时导演也只有很好地处理好领导、被领导以及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才能很好地发挥导演的领导作用。导演为什么处于领导地位,不是导演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首先,在联合创作剧组中,导演的主要工作是,比如,对未来作品进行整体构思;把握整个作品的拍摄进程;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合理安排整个剧组的所有成员;营造一个和谐的拍摄气氛。由于导演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导演必须是一个剧组的中心,是对未来作品起到决定作用的人,他在整个剧组中起到中心统帅作用。其次,影视创作的特点也决定了导演必须处于领导地位。影视艺术石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影视的综合性不仅仅是文学、造型、表演等艺术门类的综合创作,更是编剧、摄像、演员等各个工种的综合。导演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对未来影片的了解最多、理解最深的人,整部影片的最初创意都是导演完成的,各个工种的工作更多的是落实执行艺术创作的操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艺术构思的信息发出者与艺术构思的信息接受者在不自觉中就发展成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综合性的艺术创作,必定会涉及到综合多数人的艺术构思共同去 完成一部影片。庞大的影视创作团队中人数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哥哥工种的艺术构思也不一定都完全相互符合导演的意图,同时各个工种之间还会存在艺术构思的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一个总结和协调人,他就是导演。这就是影视创作的特点所决定了导演必须处于领导地位,才能有效地完成艺术创作。最后,以往的成功影视制作模式也告诉我们导演必须在影片的制作中处于领导地位。从影视创作的发展史看,最初的影片创作完全是由导演兼编剧、摄像、后期剪辑一个人来完成的。这种一个人的影视创作模式,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理想化的模式。但是一个人的毕竟体力和智力有限,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影视分工的日渐成熟,这样原本导演一个人的工作被不断地分解化,逐渐形成了以导演为创作中心的影视创作模式。新模式的确立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被证明是有效的,从1989年的法国路米尔而兄弟开始到现在形成的以导演为核心的创作机制,经历了时间洗礼同时也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优秀的影视作品。
二:导演的领导工作在影视创创作中能发挥极大的作用。首先,导演的领导职能的有效发挥能有利于团体目标的实现。导演是影视创作剧组的核心人物,导演的管理工作是导演在艺术构思工作至上的有一个重要职能,如拍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组织机构的设立和运行。人员的配置都是靠组织中的各级人员去完成的,而创作团体中成员的个人能力、只是结构、创作经验等方面各不相同,他们对组织目标的理解有所不同,在执行工作要求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导演工作就要在创作艺术构思的基础至上,运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大家,正确地理解影视艺术创作的艺术构想,协调团体中各个工种各类人员的各项创作活动。好莱坞著名导演威廉·狄特尔曾说过:“导演必须营造出一种适度的创作状态,这有助于演员产生灵感。气氛是导演的首要创造人物,不用说演员,任何人如果感到别扭或者力不从心要失败的感觉,就无法工作了。要想创作成功,首先必须创造出积极的精神,即必胜的精神。”导演的工作有效的运行,从而保证了影视艺术构思的最终实现。其次,导演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影视创作室一次复杂的创作活动,是艺术构思具体实现的过程。由于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影视创作中团队成员都会面对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压力,有太多的问题要处理,人在这种高压的创作下容易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原先的信心和热情会被现实给磨碎掉,工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影响作品艺术构思的实现。而处在领导地位的导演,在保持自身的热情与创作构思明确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了解各工种的实际执行情况,与之沟通保持信息与心态的计时了解,并用各种激励方式,如工作激励、职位提升、成果激励等来调动团队中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得各工种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竞争士气,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最后,导演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利于团队有效运行。一个团队运行状况如何,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结合程度,当创作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这个创作团队就会呈现良好的运行状况,团队的目标也会顺利实现,否侧将会出现团队的混乱和艺术目标的难以实现。导演在从事两道工作中,一方面应该使得的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明白,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利益与团队创作的利益相结合在一起的,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主动递对团队负其相应的责任,导演要引导团队成员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另一方面导演应该创造良好的现象,在不违背创作艺术构思的前提下,使得团队的每一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总体目标相结合。
三.联合创作可在不断的摸索发展中,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每一个创作小组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联合创作课程的影视创作团队毕竟不是专业的制作团队,不是以经济利益为束缚条件的,再加上每一个成员都会存在学生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就是联合创作课程的问题集中地体现在团队的管理上,其中又以导演的领导工作问题为重要矛盾,比如,在联合创作过程中会出现人员分工不平衡;有大量人员闲置的问题;人员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出现消极怠工等问题。而这种状态往往会影响整部片子的艺术构思的实现,同样也成为历届联合创作课程的瓶颈问题。从自己的导演创作实践出发探究一下导演领导创作的方法。1导演要明确创作目标。在联合创作中往往会出现人员闲置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其实并非有工作而不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更谈不上如何去工作,明确目标是艺术创作团队中导演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即明确团队的总体目标的同时对各个工种进行明确的工作目标,引导团队成员正确理解团队的目标,从而使得各工种在统一的目标下努力的工作。在团队中明确的目标是对整个团队工作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一个团队中,团队中各工种只有充分理解团队的目标,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认清自己的工作队组织目标实现所起的作用。只有这样,在联合创作过程中各工种才可以从内心中明确自身的目标,才会自觉地执行安排自己的任务和自发地寻找属于自己工种的工作,这样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团队创作的目标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不会出现大量人员闲置的问题。2目标一致原则,将团队成员目标与团队总目标协调一致。两者协调的越好越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人又往往是出于自己对自身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个人的需要和社会团队的需要同时叠加到人的身上时,会出现强烈的矛盾冲突。如果矛盾冲突解决的好就有利于双方需求的满足,如果处理不好矛盾激化,就是变得两败俱伤。所以在联合创作时,要努力地将团队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协调。只要两者相协调时,团队成员才会认识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就是为个人目标实现而努力。从而将会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团队的目标。但是现实中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往往是很难完全一致的,所以在联合创作中,导演的领导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协调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关系,在明确整个团队的工作目标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成员的个人需要和个人目标,即时地沟通和了解团队成员的需要,不时地进行沟通,切忌不要生硬地安排,这样一来矛盾冲突会进一步扩大化。同时也要巧妙
地引导团队成员要以大局为重,将个人目标要服从团队目标,这也是解决联合创作中热情不高的一种途径,同时这种矛盾的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应对困难的能力和信心。3在实践创作中要讲究指挥艺术。联合创作总会不自觉地出现“多头领导”“前后矛盾”情况的发生,在一个创作团队中往往会有几个人是主要负责人员,在进行艺术解释时,就会出现主创人员按照自己的解释对各个工种进行指挥,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情况或者是有心的艺术构思的形成,当核心成员意见未能达成一致时,就会出现多头领导。或者是主创在分工时出现分工的重复现象,同时对同一个工作内容或者工作人员进行了交叉领导,在这种交叉领导情况出现时,下级人员就是无所适从,所以统一的指挥就是强调一个人在创作内只能听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和命令,而且这一只指挥和命令必须始终与实现组织目标保持一致,不能“朝令夕改”,这也就要求导演在进行人员分工、权利分配时,注意权利的无重复以及明确一致的指挥,当面对突出情况时,指挥要始终如
一、行动一致,这样才能使得团队高效地完成艺术创作。4沟通联络与奖励原则。联合创作中的问沟通主要是组与组之间、组内之间、导演与各工种之间、各工种之间的沟通。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主管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组织内外情况,从而进行正确决策和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形成组织的凝聚力,在联合创作中,由于创作周期短。创作任务重的问题,使得在人员沟通上总是被忽略,高压力的工作状态、紧张的工作情绪、无规律的作息习惯,各工种直接按缺少联系,导演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不利的情绪,同时由于工作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各工种直接按的沟通也不是很及时。导演在工作时要注意沟通问题,努力坚持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每天拍摄计划传达到每一个人,主创人员要及时地进行艺术沟通,各工种之间要互相交流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得团队始终处在信息畅通的状态。20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一个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这些需要又是逐渐递升,形成一个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阶梯。同时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时有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因此导演在进行工作时,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促进、诱导下属形成趋向于其要求的动机、引导行为、寻找目标”联合创作中,各个工种的工作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导演要善于发现和明确哪些因素能激发各工种工作,促进其良好的工作。
联合创作室一次艺术创作,其核心的工作时艺术创作,其外围的工作是管理层面的。在实际的创作过程,其外围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发展成影响核心工作的巨大障碍。但是就是外围工作容易被人所忽视,导演的核心工作就是艺术构思,但是其导演的领导工作也是其核心工作得以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所在在联合创作中要多加关注外围工作,特别是像导演这样处在团队统帅地位的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