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实招重管理全力服务经济发展软环境
出实招重管理
全力服务经济发展软环境
——乾安县环保局
近年来,乾安县环保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软环境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软环境建设摆到重要位置,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组织,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位
为更好的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促进软环境建设工作常
态化,我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全体股级干部为成员的的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软环境建设组织和协调工
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软环境相关会议,广泛动员,自查自纠软环境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成因,制定整改措施。2011年,共计召开“软环境建设整改专题会议”5次,自查存在问题12个,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23条,取得
良好成效,软环境整改工作全面完成。为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我局将软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全
年工作目标,从队伍建设、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角度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党委书记、局长负总责,副局长负责监管分管科室的软环境建设工作,科股长是所在科室 1
软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层层抓管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还把软环境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各科室在软环境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出实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为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我局出实招、下真功夫,不断强化服务措施,增强企业抵制各类风险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灵活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畅通环保“绿色通道”,对满足环境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实行主动服务、快捷审批,对一些好项目采取边报边审边批方式,对无权审批的项目安排专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跟踪服务,直至审批终结。2011年,我县亿元项目“大德生物有机肥开发有限公司”,从准备立项开始,我局就提早介入、落实专人、全力协调,促进项目提前审批、顺利开工,截止到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今年可正式投产。为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透明度”,环保局实施成立项目审批领导小组,坚持集体把关,实施民主决策,减少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产生的腐败空间,公开环评公司名录,供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杜绝指定环评公司现象。2011年共计审批建设项目93个,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关系。坚持“处罚不是目的,重点在整改”的原则,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一般环境违法行为,首先给予批评教育,其次帮助其进行整改,最终达到遵法守法的目的。2011年8月,我局执法人员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天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有超标排放现象,在下达停产通知的同时,局长亲自召集相关业务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废水超标的原因,经确认是由于企业新上治污设备操作不当造成的,停产一天将给企业造成数万元的经济损失,技术人员一时又找不到解决问题办法。得知此情况后,环保局污控科工作人员主动请教上级业务部门,联系设备厂家,走进车间与工人一起动手,连夜抢修,帮助企业将问题彻底解决。
三是认真开展大走访活动。多年来,环保局坚持开展大走访活动。局长亲自带队,全局上下参与,深入企业与企业的经营者面对面座谈,听取企业对环保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和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仅2011年开展走访活动4次,填写“走访登记表”500余份。2011年9月,在走访县污水处理场时了解到,企业检修后设备调试期间,污泥活性大幅降低,污水不能得到正常处理,由于企业投产时间不长,技术和经验不足,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县污水处理场是我县减排的重点工程,承担着全县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一旦处于瘫痪状况,影响极大。针
对此问题,环保局及时及时召开研论会,决定从监察大队抽调4名业务人员24小时驻场,随时观察设备运转情况,监测站对企业进行高密度监测,掌握水质变化,并由局领导协调从其他企业厂借用一名技术人员,现场帮助解决问题。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转,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执法人员学习会,主要以业务知识和廉洁自律相关要求为主,结合警示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使环保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制定乾安环保执法人员“八杜绝”,要求执法人员举止文明、语言礼貌、亮证执法、程序合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认真开展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通过自查、互查活动,共梳理廉政风险点69个,制定对应的防控措施74条,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对“廉政风险”的认识,有效提高了环保系统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重管理,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为了杜绝执法不严、办事不公、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以及“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环保局不断规范内部管理体制,取得一定实效。
一是明确执法主体。为进一步规范执法权力,局机关明确仅委托两个科室(即:环境监察大队、固废科)行使环境
执法权力,其他科室不得擅自行使环境执法权力或参与环境执法检查,一经发现给予科室负责人调离原岗位处理。
二是合并职能重叠机构。经过认真梳理局内各机构职能,我局原油田管理科和监察大队部门职能有重叠现象,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撤销原油田管理科,并将其职能全部划入监察大队,从根源上杜绝“多头执法”现象发生。
三是实行“查处分离”。为进一步规范环境处罚工作,环保局实行“查处分离”制度,局内具有环境执法权力的部门负责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取证,将调查和取证资料转交局法制科,由法制科审核后报法制委员会,根据环境违法行为的情节及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定罪量刑,有效的维护了环境处罚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四是推进制度创新。在坚持首办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的同时,制定并实施《涉企检查报告制度》,局内各部门凡是涉及到企业检查的,必须填写报告单,内容包括去企业检查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等,报局长批准后,办公室统一派车,严格限制到企业检查次数,未经批准擅自到企业检查工作的,一经发现一律就地免职。
四、促公开,推进工作阳光运行
为进一步促进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减少权力运行中腐败问题发生,2011年共计投资10万余元,购置LED电子显示屏、公开栏等设施,将环保各部门工作职责、行政审批项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特别是阶段性工作成果、“三重一大”事项等向社会公开。推行“问需公开”,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拉近了同群众间的距离,确保公开的内容便于企业和群众办事,公开的方式便于企业和群众知晓。
2011年初,通过在“问需公开”活动中,企业和群众提出环保局征收排污费不统一、数额高。为解决此问题,环保局将辖区内排污单位年度应缴排污费金额逐户核算,利用公示栏向社会公开,并严格按照核定金额征收,避免了暗箱操作,杜绝自由裁量问题。为减轻排污单位缴费负担,局党委经研究决定,凡是向污水处理场排放的污水,免收排污费中污水收费项目,并将实际收费情况全部对外公布,真正做到全面、公开、适度。
在去年的“政行风测评”活动中,环保局取得了优异名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服务工作离上级领导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部门实际,努力做好执法与服务的结合,坚持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高度统一,不断探索服务经济发展软环境新路子,为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山东出“硬招”“实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山东出“硬招”“实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近日,山东省印发了《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县域经济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城乡、产业、产城、区域融合协调发展。为此,山东将出“硬招”“实招”,努力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
据了解,《意见》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特色发展、鼓励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缓解建设用地矛盾等20多项政策措施。
总的来看,20多条政策措施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在不少方面都体现了“硬招”“实招”的要求,在一些方面有新的突破。例如,在深化改革方面,要深化“双向”开放,鼓励县域积极对接京津冀等地区,引导重点优势产业在县域间开展对接合作。
第三篇:抓好软环境建设 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抓好软环境建设 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高县人民政府余维金
近年来,高县在工业兴县的道路上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狠抓工作落实,工业经济总量日益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高县实际的工业发展道路。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6.5亿元,同比增长29%;销售收入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税3亿元,同比增长34%。一批外来项目相继落户高县,一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发展后势强劲。围绕工业强县目标的实现,高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加强软环境建设,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软环境治理专门机构
高县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针对长期以来部分单位和个别干部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县治理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最新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措施。同时,领导组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与县纠风办合暑办公,从相关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并保证办公经费,确保了软环境建设有关工作得到开展落实。
二、深入调研,查清找准软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高县在大力开展软环境建设中,首先将查清找准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基层和企业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和群众对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纠风办一起深入部门镇乡开展明察暗访,查找问题
与不足;通过多种途径设立书记信箱、县长信箱和软环境建设信箱接收社会各界日常对软环境问题的投诉和反映。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基础工作,查找出全县在软环境建设上主要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秩序问题。主要包括部分行政单位执法中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牌、乱检查等“四乱”行为、“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以及在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开放、平等、有序的经济竞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法治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服务、公正司法、公正执法,依法处理经济纠纷,切实保护和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及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服务效能问题。主要包括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政策落实、承诺兑现、机关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需要,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了上百项行政审批项目,规范了保留项目的审批要求,降低了收费标准,缩短了办结时限。在2003年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将所有行政审批项目统一纳入中心运行,杜绝双轨运行或体外运行。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和联合审批制,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工作质量,中心工作连年走在全市前列。对招商引资项目,还实行了审批手续部门代办制,减轻了企业负担,为项目引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建立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制,防止因频繁检查而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干扰。县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县政府法制办加强法制审查,对涉及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办法在出台前进行预先检查,确保规范性文件严格体现法律法规的精神和促进发展的要求。
我县还分批多次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依法行政培训,重点学习《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同时,我县还在机关作风整顿中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提高活动,唱响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口号,努力增强广大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继续落实好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倡导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和主动服务,广大公务人员的责任感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工作表现得到广大被服务对象的肯定和好评。
四、建立监测评议机制,完善奖惩措施
为了使软环境建设工作充分反映企业、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存在问题,高县建立了“下评上、民评官、企业评机关”的三项评议制度和“信用单位”评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评议活动,及时发现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监测评议工作主要由县政协组织,采取群众举报受理查处、日常跟踪监测和重点评议部门三种方法进行,确保企业和群众意见得到及时准确反映。如评议部门工作,我县每年确定若干个重点评议部门,适时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及群众代表)对被评议部门依法行政表现、服务态度与质量、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采取现场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议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对评议不满意率为10%—20%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黄牌警告;不满意率为21%—30%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诫勉;不满意率超过30%的,经组织认定,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对属垂直管理部门的,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并建议对其班子进行必要调整。对软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的部门,责令限期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整改报告,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并将整改情况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纠风办报告。对软环境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促进经济发展效果明显的部门由县委、县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五、强化督察督办,争取社会监督,确保工作成效
为了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我县充分发挥已有的县委县政府督察组的作用,由督察组牵头,组织领导组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软环境治理的督察督办工作,重点对优化投资环境关键环节、重点服务部门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损害群众和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事件进行督察督办。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抓好执法检查工作,加大对执法、司法部门的监督力度,定期召开软环境建设座谈会,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县政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评议等活动,并将接收意见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在督察工作中,我县对“中梗阻”、“四乱”及“吃拿卡要”等现象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的原则,促使各行政执法单位及其负责人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巩固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高县在软环境建设中还注重引入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将其视为巩固软环境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县治理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纪检监察部门向全社会公布了投诉电话,及时接收反映,并建立完善了软环境问题调查处理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及时处理反映问题并向反映人做好回复;在全县聘请了包括“两代表一委员”、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及一般群众在内的软环境监督员近百名,监督员可直接向县领导反映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使社会监督更加高效快捷;在党政网和互联网上开设了举报信箱,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报纸、电视台还开设了软环境建设专栏,及时报导软环境建设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处理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进一步优化和净化。
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是一项必须长抓不携的工作,高县将认真贯彻上级关于软环境建设的各项精神,结合高县发展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篇:尊师重教出实招,十方重金奖园丁
平江县龙门镇:
尊师重教出实招,十万重金奖园丁
当第27个教师节和传统中秋节来临之际,平江县龙门镇举行隆重的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会上,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把包装精致的象征着健康、幸福、团圆的中秋月饼送到每一位老师手中,并为全镇30名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颁发了获奖证书500至2000元不等的奖金。
近年来,龙门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全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镇党委书记王火丁、镇长朱军多次带领相关人员专门到学校开展调研和座谈,多次召开全镇议教工作会,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该镇还积极增加教育投入,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近几年来,每年教师节都拿出10万元资金慰问、奖励教师,全镇教师深受感动,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了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龙门镇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定了‚龙门发展,教育优先‛的发展方向,对教育的投入做到‚人优先、事优先、钱优先‛的原则,把镇农机厂的地盘划拨给平江十二中学,大大扩大了该校的校园面积,并争取上级投入100万元为该校建起了公寓式女生宿舍,今年暑假又投资30万元为该校建造了新校门、新围墙,装修了学校餐厅,添臵了200张新课桌,新装可容纳50人同时上机的微机室和10兆钢钎校园宽带网络;镇党委书记王火丁带 领镇党委一班人做通龙门佐姣学校周边群众的的工作,为龙门该校捐地17亩,扩大了学校的校园面积,建设了整齐规范的田径场;在镇中心小学办学规模扩大,用房紧张的情况下,镇政府把自己的食堂誊给中心小学使用,并誊出七间办公室给该校新教师做住房,主管教育的党委副书记余岱明把自己刚添臵的一张700多元的床送给新到该校工作的特岗教师;镇长朱军和镇机关干部20多次深入三十都村做工作,廉价征地为中心小学新建厨房厕所。通过这些着力的举措为龙门镇的教育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门镇党委政府深深懂得教育要发展,质量要提高,除了有合格的硬件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此,镇党委发动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每人捐资200元成立了教职工奖励基金会,重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功臣。这一行动立即得到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响应,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镇长朱军在全镇教育工作会上对着全镇37个村的支部书记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你们不要把这些话停留在口头上,你们都必须拿出行动来让我看看。你们要真正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龙门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镇尊师重教、兴学育才的风气越来越浓烈。该镇的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去年龙门镇的教育工作已进入全县的优胜行列,受到了县教育局的表彰。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表示,他们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好尊师重教的排头兵。
撰稿人:金龙学区 肖敏之、何楚杰
第五篇:青海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出实招(xiexiebang推荐)
青海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出实招
周国
中国财经报网 2013-05-17
今年以来,青海省财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到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大力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今年以来,青海省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税收减收压力,积极落实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涉农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相关政策,实施好青海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财税环境,有力支持了该省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加快发展,促进了该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全力支持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今年青海省级预算安排资金7.8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安排工业“双百”和技术改造资金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断提高新兴产业比重。二是安排工业节能降耗资金1.2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三是安排“123”科技支撑资金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完善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截至目前,青海省共下达财政资金28.95亿元,为全省农牧业生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巩固发展生态畜牧业。全省共组建了883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选择30个示范社开展能繁母畜补贴,并全面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二是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以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为主,全省杂交油菜面积达到16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三是推进农区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深化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
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8月1日起,青海省将在交通运输业和包括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开始试点“营改增”,并逐步推广至所有行业。目前,青海省财政正抓紧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该省“营改增”试点工作方案、试点行业税收业务移交界定办法、试点过渡政策等。通过在部分行业并适时扩大范围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适应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和三次产业融合的增值税管理体系,从税制上消除重复征税,实现结构性减税,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支持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