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干部违反改进作风有关规定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干部违反改进作风有关规
定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严肃纪律,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办法》以及中央和自治区改进作风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前款规定以外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改进作风有关规定,需要查明事实、追究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职责、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四条 实行问责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罚当其责、惩教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有下列违反改进作风有关规定情形的,根据情节轻重实行问责:
(一)违反改进调查研究规定。以调研名义去名胜古迹、风景区游玩;在调查研究、工作考察中弄虚作假;陪同人员超过规定人数;违规使用警车开道;违规封路、清场。
(二)违反精简会议活动规定。超过规定次数、规模和时间召开会议;召开没有实际效果的会议;违规摆花草、制作背景板、发放纪念品;借座谈会、茶话会、节庆活动等名义向企业和个人
收取礼金、摊派款项;违规擅自举办、出席节庆、论坛、展会等活动。
(三)违反精简文件简报规定。超过规定总量、篇幅、规格发文;违规重复发文,发布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未经批准随意增加简报种类。
(四)违反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以公务名义变相出国(境)旅游;违规增加出国(境)次数、时间、随行人员数量;违规擅自变更行程、延长国(境)外逗留时间;在国(境)外考察、招商等活动中搞大型宴会;将公款用于个人消费。
(五)违反改进新闻报道规定。违规对新闻单位就报道字数、时长、版面、画面等提出要求;违规要求对不符合报道规定的会议、考察调研、纪念活动、外事活动、重大专项工作等进行报道。
(六)违反领导干部福利待遇规定。违规配备秘书;违规多占住房,为领导干部建别墅;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违规借用、占用下属单位车辆;调离原工作单位带走车辆;公车私用。
(七)违反办公用房管理规定。违规建、购、租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违反审批程序,擅自提高办公楼建设标准、扩大建筑面积;违规多处占用或超标准面积占用办公用房,搞豪华装修。
(八)违反公务接待规定。用公款相互宴请或安排高消费娱乐等与公务无关的活动;将私人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在公务活动中收送礼品、纪念品、土特产。
(九)违反廉洁从政规定。用公款组织或参与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利用职权为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十)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不按程序、不按条件选拔任用
干部;搞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搞封官许愿、任人唯亲;指定提拔干部;为招聘特定对象设置条件;利用职权干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十一)违反求真务实作风要求。脱离实际、弄虚作假;虚报工作业绩;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十二)其他违反改进作风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六条 对领导班子的问责方式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整。
对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有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
涉嫌违纪的,要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视情形给予调整工作岗位、停职、责令辞职和免职等组织处理。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条 违反改进作风有关规定获取的不正当利益,要予以限期追缴。造成公共资金、资源浪费的,要责令当事人限期退赔。
第八条 实施问责,要分清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有本办法第五条情形,属于单位行为,需要追究集体责任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责任。
错误决策由领导干部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追究该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
第九条 问责调查应当充分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调查
人员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十条 实行问责应当区分不同主体承担的责任,作出问责决定。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需要同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问责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问责人。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问责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十二条 受到问责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单独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影响期较长的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纪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X农组„2010‟8号
关于印发《X城区农林局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的通 知
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二级单位:
《X城区农林局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已经局党委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漯河市X城区农林局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X城区农林局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责任体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是指:
(一)二级单位班子成员;
(二)局机关各股室正、副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问责,是指对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不履行工作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不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四条
应予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按照领导干部各自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领导干部,不予问责。
第五条 问责事项的决定部门为局党委,承办单位为局纪委、局监察室、局办公室、局人事股、局计财股等有关股室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第六条
问责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权责统一、责罚适当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改进工作与追究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七条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涉及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事项,不按照权限和程序决策和报批,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二)在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上主观、盲目决策,出现严重失误或造成较大损失的;
(三)施政行为造成资源浪费、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或环境严重污染,以及其他重大损失的。
第八条
在执行上级机关决策部署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的指示、决定、命令,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推诿扯皮,贻误时机的;
(二)对局党委的重大决策、重要部薯、重大事项、消极对待,执行不力,影响整体工作推进的。第九条
在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本部门及工作人员违规执法,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
(二)违规实行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本部门向二级机构、内部股室及一线执法人员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任务的;
(四)本部门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的;
(五)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
(六)不能完成局党委下达的工作任务,对全局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为工作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条
在保障民生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二)对群众的上访、检举、控告、申诉不接待,不依法受理,导致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社会矛盾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浪费救灾、抢险、抗旱、优抚、移民、救济等款物或财政专项资金的。
第十一条
在履行职责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或重大建设项目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
(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如重大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
(三)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的;
(四)在项目建设、项目规划等活动中,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干预的;
(五)公共承诺的事项没有兑现的。
第十二条 在内部管理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本部门违反财经纪律,存在设立“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及其他违规行为的;
(二)借招商、考察、学习、培训等名义变相公款旅游,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三)购买、更换超过规定标准的车辆或者对所乘坐车辆进行豪华装修的;
(四)领导班子成员发生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或管辖范围内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第十三条 在接受监督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接受党组织、人大、政府、政协、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不配合纪检监察、审计、司法、法制等监督部门履行监督职责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执行上级机关、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要求纠正违法违纪行为的意见和建议的;
(三)干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或干涉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
(四)逃避监督,应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的。
第十四条 其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重大社会影响的行为,应当问责。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五条 基本问责方式 :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通报批评;
(五)效能告诫;
(六)调整工作岗位或建议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劝其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免职或建议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
受到问责的对象,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采用本条第(六)项至第(十)项问责方式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重新任命的,按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被问责的情形同时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局纪委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加重问责:
(一)一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情况的;
(二)打击、报复、威胁、陷害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三)采取不正当行为干预调查,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第十七条 主动纠正错误,积极挽回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十八条 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可免于问责。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问责线索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获得: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选举、控告;
(二)上级领导的指示、批示;
(三)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五)工作检查、考核、评议中听取的意见、建议;
(六)新闻媒体的报道;
(七)其他渠道所反映的问题。
第二十条 承办单位负责对问责线索的收集、整理和初步核实,需立项问责的,由承办机关作出立项建议并报局党委批准。
第二十一条 问责立项后,承办单位负责问责事实的调查,问责文书的制作和送达。
被调查的领导干部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提请暂停其职务。第二十二条 承办单位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局党委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可延长15个工作日。
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意见。
第二十三条 上级领导机关根据调查情况,作出问责或不问责的决定,并确定责任追究方式。情况特殊的,局党委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四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问责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承办单位应及时将问责情况告知作出问责批示、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五条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影响问责决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申诉由承办单位受理,另行组织人员按照程序进行复查或复议。根据复查、复议的情况,承办单位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决定的意见,呈报决定机关批准。
第二十七条 承办单位应在问责决定生效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问责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决定机关。承办单位应将有关材料送组织(人事)部门归入被问责人的个人档案。被问责人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其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调查组成员与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依规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作出错误问责决定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三篇: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
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
(2013年9月16日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办发〔2013〕25号印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以下领导干部:
(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二)省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
(三)省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其他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问责,是指在本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干部管理权限,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承担的相关责任实行问责。
第四条 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方式分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被审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对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应当给予经济处理、处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追究责任的,由有关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相关决定。
第五条 经济责任问责,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 经济责任问责情形
第六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等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不经集体决策,由领导干部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经济事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虽经集体决策,但决策程序不符合规定或者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三)不依法依规决策,决策后管理不善或者执行不力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四)其他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七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执行土地、环保、民生等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不经法定程序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违规改变土地用途,违规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违规调整容积率,违规减免或者返还土地出让金的;
(二)违规进行环境评价、审批,违规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不按照规定淘汰落后产能,不按照规定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进行处置的;
(三)截留、挤占、挪用、套取或者骗取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置补偿、民政救济、抢险救灾、教育卫生等资金或者物资的;
(四)其他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八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不履行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程序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标准和规模建设,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造成投资严重超概算,增加项目投资支出的;
(三)不按照国家规定招标,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的;
(四)不按照招标投标结果签订合同,违规进行设计变更,多计多付工程价款,造成国家建设资金严重流失或者损失浪费的;
(五)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项目管理职责,造成施工单位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不按照设计施工,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国家建设资金严重流失的;
(六)其他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九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监督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违规应征未征财政收入,违规先征后返财政收入,隐瞒、截留、挪用、坐支、转移财政收入的;
(二)违规支出财政资金,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财政资金的;
(三)违规进行政府采购的;
(四)不经批准设立银行账户,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的;
(五)违规处置国有资产,不按照规定上缴、截留、挪用国有资产收益的;
(六)自行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违规销毁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政、财务会计报告的;
(七)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监督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十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管理运用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等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漏洞和缺陷,或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违规进行商品或者服务采购活动,造成严重国有资产损失的;
(三)违规进行商品或者服务销售活动,造成企业资产、信誉严重受损或者受到法律追究的;
(四)违规进行投资、融资、担保、资金拆借、高风险投资业务、固定资产购建、账外经营等活动,造成企业资金损失、资产流失、重大潜亏,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严重亏损的;
(五)违规主导制订改制方案,干预操纵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将国有资产、主要业务通过低价折股、低价出租、无偿转让等方式转让、承包或者租赁给其他单位,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的;
(六)其他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管理运用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等方面履行经济责任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十一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方面失职、渎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滥用职权,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三)在环境保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等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四)其他履行职责方面失职、渎职,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十二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实行问责:
(一)干预或者插手基本建设项目承包和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政府采购、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资产转让等经济活动的;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有住房等公共财物的;
(三)违规在兼职单位或者下属单位、关联单位领取报酬的;
(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违规领取奖金、补贴等薪酬的;
(五)违规办节、办会,超标准公务接待,用公款相互走访、宴请的;
(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
(七)在下属单位或者关联单位列支个人出国出境、旅游、购物、招待等费用的;
(八)违规借用公款,逾期未还的;
(九)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
(十)违规配备、购买、更换、使用公务用车的;
(十一)其他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第十三条 领导干部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情形的,也应当实行问责。
第三章 经济责任界定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第十五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直接责任:
(一)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四)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五)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六)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十六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主管责任:
(一)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
(二)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十七条 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第四章 经济责任问责适用
第十八条 对审计查出并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或者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责令公开道歉或者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免职。
第十九条 对审计查出并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主管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检查,直至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免职。
第二十条 对审计查出并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领导责任,情节较重的,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直至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免职。
第二十一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另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审计执法、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拒不整改、虚假整改的;
(四)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二十二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另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审计执法、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二十三条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经济责任问责程序
第二十四条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经济责任问责建议。
第二十五条 经济责任问责决定机关根据经济责任问责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履行问责的有关职责,在规定期限内作出问责决定。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 经济责任问责决定机关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抄送有关部门和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一起按照有关规定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作为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属上级交办事项的,承办单位应及时向交办部门报送问责结果。
被审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被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的,有关机关应当将被审计领导干部被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的结果类文书抄送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七条 受到问责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可以依法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申诉事项。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八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汇总本级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及其整改情况、相关人员问责结果等,起草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提交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采取适当形式予以通报。
第二十九条 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职责,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对其他审计工作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问责实施细则,并报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解读
《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于2013年9月16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鄂办发〔2013〕25号)印发施行。《办法》分为总则、经济责任问责情形、经济责任界定、经济责任问责适用、经济责任问责程序和附则六章,共32条,5000余字。
一、关于经济责任问责对象、问责主体、问责方式
(一)经济责任问责对象
《办法》明确规定了两类经济责任问责对象:一是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省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省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这里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其他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
(二)经济责任问责主体
《办法》明确了经济责任问责的主体: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经济责任问责方式
《办法》规定了经济责任问责方式,分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八种。根据具体情形,以上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四)经济责任问责和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的衔接
《办法》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另外,在问责的同时,对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应当给予经济处理、处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追究责任的,由有关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相关决定。
二、关于经济责任问责情形
《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至第十二条规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的七种情形,涵盖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方面,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规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必须遵守的主要要求,对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办法》对每种情形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同时,《办法》第十三条兜底规定:“领导干部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情形的,也应当实行问责”。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这里所称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指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为了有效管理重大经济事项,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履行一定程序,根据客观情况和条件,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在若干方案中确定最优方案的过程,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为深入推进依法、民主、科学决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对领导干部不依法决策或者决策不当、决策失误实行问责,对于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增强决策责任意识,实现决策权力和决策责任相统一,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七条规定,为执行好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出让土地所有权必须履行法定程序。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第二,不得违规调整容积率。土地使用权一经出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容积率。确需变更的,应依法进行,不得以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代替规定程序调整。第三,不得违规对规划或者建设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审批,不得违规新建“两高”项目。必须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必须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除依法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还应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第四,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置补偿、民政救济、抢险救灾、教育卫生等资金或者物资应当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截留、挪用。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管理基本建设项目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八条规定,为管理好基本建设项目,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立项、可研、征地、环评、初步设计等基本建设程序,不得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资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审批等文件,不得违反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相关规定。第二,项目建设必须按批准的标准和规模进行,严重超概算的必须报批。项目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第三,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招标,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第四,招标人和中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第五,设计变更应当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单位发出相应的图纸及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不得擅自变更。第六,建设项目造价文件的编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发布的计价规则和标准,竣工结算审查应当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依据,禁止一切在签订合同或者计价方面弄虚作假的行为。对于擅自通过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等行为抬高建设项目造价的,结算时不予认可。第七,必须严格履行项目管理职责,杜绝施工单位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不按照设计施工,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国家建设资金严重流失的情形。
(四)被审计领导干部管理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九条规定,为管理监督好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在财政收入执收方面,不得违规应征未征财政收入,不得违规先征后返财政收入。已经征收的财政收入不得隐瞒、截留、挪用、坐支、转移,必须依法及时上缴。第二,在财政支出方面,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相关专项财政资金。第三,在政府采购方面,严禁各类违规采购行为。第四,在财政资金存放方面,不得不经批准设立银行账户,不得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这里所称“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有的政策性文件中也称之为“私设小金库”等,是指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单位法定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的行为。第五,在国有资产处置方面,不得违规处置国有资产,不得截留、挪用国有资产收益。第六,在会计责任方面,《会计法》、《审计法》明确确立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应当依法对本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五)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管理运用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等方面履行经济责任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条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切实履行好相关经济责任,充分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
(六)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方面失职、渎职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或者在环境保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等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对其实行问责。
(七)被审计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有不当行为的,对其实行问责。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的基本保障。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内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禁止性规定,领导干部必须引以为戒,不越雷池。
三、关于经济责任界定
界定经济责任是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基础。《办法》依据《规定》,在第三章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规定了经济责任界定,明确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分别规定了界定的标准。
四、关于经济责任问责适用
《办法》第四章第十八条至第二十三条对经济责任问责适用作了规定。在具体问责方式的选择上,《办法》区分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根据较轻、较重、严重、应当从重、可以从轻的情节,来确定应当采取的问责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在问责适用上,《办法》第二十三条还对与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做了规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关于经济责任问责程序
为确保经济责任问责过程正当有序、经济责任问责结果客观公正,《办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了经济责任问责程序: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需要问责的,由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后,报请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由相关机关根据经济责任问责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履行问责的有关职责,在规定期限内作出问责决定。问责决定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抄送有关部门和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一起按照有关规定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作为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职责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权利必有救济。受到问责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可以依法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申诉事项。但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六、关于《办法》参照执行范围、解释主体和生效时间
《办法》第六章“附则”规定,对其他审计工作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参照《办法》执行。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可以依据《办法》制定相应的问责实施细则。《办法》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13年9月29日《湖北日报》第4版)
第四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解读
《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解读
《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于2013年9月16日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鄂办发〔2013〕25号)印发施行。《办法》分为总则、经济责任问责情形、经济责任界定、经济责任问责适用、经济责任问责程序和附则六章,共32条,5000余字。
一、关于经济责任问责对象、问责主体、问责方式
(一)经济责任问责对象
《办法》明确规定了两类经济责任问责对象:一是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省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省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这里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其他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
(二)经济责任问责主体
《办法》明确了经济责任问责的主体: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经济责任问责方式
《办法》规定了经济责任问责方式,分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八种。根据具体情形,以上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四)经济责任问责和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的衔接
《办法》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另外,在问责的同时,对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应当给予经济处理、处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追究责任的,由有关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相关决定。
二、关于经济责任问责情形《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至第十二条规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的七种情形,涵盖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方面,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规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必须遵守的主要要求,对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办法》对每种情形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同时,《办法》第十三条兜底规定:“领导干部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情形的,也应当实行问责”。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这里所称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指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为了有效管理重大经济事项,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履行一定程序,根据客观情况和条件,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在若干方案中确定最优方案的过程,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为深入推进依法、民主、科学决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对领导干部不依法决策或者决策不当、决策失误实行问责,对于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增强决策责任意识,实现决策权力和决策责任相统一,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七条规定,为执行好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出让土地所有权必须履行法定程序。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第二,不得违规调整容积率。土地使用权一经出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容积率。确需变更的,应依法进行,不得以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代替规定程序调整。第三,不得违规对规划或者建设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审批,不得违规新建“两高”项目。必须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必须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除依法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还应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第四,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安置补偿、民政救济、抢险救灾、教育卫生等资金或者物资应当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截留、挪用。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管理基本建设项目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八条规定,为管理好基本建设项目,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立项、可研、征地、环评、初步设计等基本建设程序,不得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资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审批等文件,不得违反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相关规定。第二,项目建设必须按批准的标准和规模进行,严重超概算的必须报批。项目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第三,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招标,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第四,招标人和中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第五,设计变更应当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单位发出相应的图纸及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不得擅自变更。第六,建设项目造价文件的编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发布的计价规则和标准,竣工结算审查应当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依据,禁止一切在签订合同或者计价方面弄虚作假的行为。对于擅自通过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等行为抬高建设项目造价的,结算时不予认可。第七,必须严格履行项目管理职责,杜绝施工单位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不按照设计施工,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国家建设资金严重流失的情形。
(四)被审计领导干部管理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九条规定,为管理监督好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重点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在财政收入执收方面,不得违规应征未征财政收入,不得违规先征后返财政收入。已经征收的财政收入不得隐瞒、截留、挪用、坐支、转移,必须依法及时上缴。第二,在财政支出方面,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相关专项财政资金。第三,在政府采购方面,严禁各类违规采购行为。第四,在财政资金存放方面,不得不经批准设立银行账户,不得私存私放财政资金和其他公款。这里所称“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有的政策性文件中也称之为“私设小金库”等,是指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单位法定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的行为。第五,在国有资产处置方面,不得违规处置国有资产,不得截留、挪用国有资产收益。第六,在会计责任方面,《会计法》、《审计法》明确确立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应当依法对本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五)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管理运用和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等方面履行经济责任不当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条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切实履行好相关经济责任,充分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
(六)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方面失职、渎职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与执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或者在环境保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等工作中发生严重失误,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对其实行问责。
(七)被审计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按《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有不当行为的,对其实行问责。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职的基本保障。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内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禁止性规定,领导干部必须引以为戒,不越雷池。
三、关于经济责任界定
界定经济责任是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基础。《办法》依据《规定》,在第三章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规定了经济责任界定,明确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分别规定了界定的标准。
四、关于经济责任问责适用
《办法》第四章第十八条至第二十三条对经济责任问责适用作了规定。在具体问责方式的选择上,《办法》区分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根据较轻、较重、严重、应当从重、可以从轻的情节,来确定应当采取的问责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在问责适用上,《办法》第二十三条还对与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做了规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关于经济责任问责程序
为确保经济责任问责过程正当有序、经济责任问责结果客观公正,《办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了经济责任问责程序: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需要问责的,由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后,报请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由相关机关根据经济责任问责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履行问责的有关职责,在规定期限内作出问责决定。问责决定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抄送有关部门和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一起按照有关规定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个人档案,作为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职责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有权利必有救济。受到问责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可以依法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申诉事项。但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六、关于《办法》参照执行范围、解释主体和生效时间
《办法》第六章“附则”规定,对其他审计工作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需要实行经济责任问责的,参照《办法》执行。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可以依据《办法》制定相应的问责实施细则。《办法》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意识,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和学校管理效能,依据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三条
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
第四条
有下列决策失误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未提供真实情况导致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或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通过可行性评估和论证、听证、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干部、人事工作有关规定,导致干部选任、人事聘用、职员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失察、失误,引起师生员工强烈反映或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决策失误,导致师生员工集体上访,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六)决策失误,造成资源浪费、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第五条
有下列滥用职权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基建维修工程、采购与招投标、招生录取、办学办班、资产使用管理等工作中,不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各类招生考试、基建维修工程、采购与招投标、干部选任、人事聘用、职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的;
(三)在收入、支出、预算、票据、资产、合同、银行账户等财经管理以及公章使用管理中弄虚作假的;
(四)违反学校规定对外签订合作办学办班、房屋出租等协议的;
(五)在评优评奖、评审评估、职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中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
(六)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滥用学术权力,败坏学术风气的;
(七)瞒报、谎报、迟报突发事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疫情或其他重要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六条
有下列管理监督不力、处置不当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单位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影响的;
(二)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下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查处或制止的;
(三)组织大型群众性活动,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致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处置不当的;
(四)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七条 有下列不作为或执行不力,影响学校发展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贯彻执行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对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及安排的重要工作事项,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完成的;
(三)对涉及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处理不当,或者对师生员工的合理诉求长期置之不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对学校督查、群众反映或本单位自查发现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积极解决,或因措施不力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或情况没有明显改观的;
(五)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
(六)对应由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事项,主办单位不主动牵头协调或协办单位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的;
(七)本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师生员工反映强烈而不及时整改的。第八条
其他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需要问责的。第九条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按照《XXX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三章 问责的方式及适用
第十条
问责的方式分为: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
第十一条
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或不配合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投诉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第十二条
领导干部具有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三条
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导致问责情形的决定或者实施导致问责情形的行为,追究领导班子正职的责任,同时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各自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职责分别问责。
第十四条
问责结果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受到问责的领导干部,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问责结果涉及薪酬待遇变化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对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学校可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
第四章
实行问责的程序
第十五条 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因检举、控告、执纪监督、查办案件、审计、查处重大事故事件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纪委、监察部按照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向学校党委提出问责建议;
(二)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由组织部按照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向学校党委提出问责建议;
(三)学校党委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纪委、监察部、组织部、人事部或有关单位及时办理相关事宜。
第十六条 纪委、监察部、组织部提出问责建议,应当同时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的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第十八条 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作《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由负责调查的纪委、监察部或组织部草拟。
《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构、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单位等。作出通报批评决定的,还应当写明通报批评的方式、范围等。
第十九条 《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的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作出问责决定后,应当派专人与被问责的领导干部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条 问责执行情况应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报告,有关问责材料应归入被问责者的干部档案。
第二十一条 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书面申诉。接到书面申诉后,纪委、监察部或组织部根据学校党委意见,于30日内进行复核并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二条 被问责的领导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三条 纪委、监察部、组织部、人事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问责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学校纪委、监察部、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