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异及如何对待差异
1.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关系
苏南、苏中、苏北是江苏梯度差异明显的三个经济区域,苏南是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苏北、苏中接受辐射和拉动的重要源头。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与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地区位于次中心区域,沿长江下游北岸排列,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苏北地区位于其边缘和辐射区域,距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近年来,苏北加快了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速度,这既为苏南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提高工业化水平。稳住苏南,为苏中、苏北承接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了优良条件, 此举更对稳定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2.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差异
苏南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较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强度均高于苏中和苏北。苏南经济发展历史上高于苏中、苏北,经济实力很强,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工业基础优于苏中苏北,而苏北一直以农、渔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弱
从江苏资源开发和利用来看,苏南制造业较发达,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属于加工型地区,苏北资源较丰富,属资源型地区,处于从初级产品生产向工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苏中介乎两者之间,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迈进阶段,尚未实现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的转换。
3.如何对待差异:
(一)着眼于整体构造,充分发挥合力优势
苏南地区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导作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帮助后发地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苏中地区要加强与苏南地区和上海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加快与苏南经济一体化进程。淮北等欠发达地区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按照市场需求的导向,重新定位产业存量优势和资源开发价值,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使该地区的资源经济和技术经济联动发展。
(二)调整优化区域产业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
根据区位条件、产业分工和比较优势原则,加快南北产业转移,以新兴产业带动结构调整、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转型,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和培育本土企业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以沿江地区在设备、技术上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及服装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向淮北地区进行有序转移。投资主体选择上,鼓励沿江地区国有、集体、民营及有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向淮北地区投资。投资方式上,以控股、参股、合伙、购并、分拆或以企业现有设备及成熟技术和原材料等实物投入为主。产业转移方向上,主要由南向北转移为主,同时鼓励支持沿江和淮北地区有条件的地方,有步骤地组织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或者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
(三)政府改善工作积极引导,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加强地方政府管理理念与管理形式的创新。树立服务理念培养高效率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结合苏北实际,举办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和苏北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此外,加快城市化步伐,发挥中心城市功能。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应充分发挥其港口优势和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徐州作为苏北的大城市,其中心城市的功能应更加凸显;淮安、盐城等城市应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步伐,尽早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利用好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契机。
第二篇:缓解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与对策
缓解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10级 李强
在任何一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悬殊差距,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势必造成社会不公平性加剧、不安定因素增加,以致最终可能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协调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方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经济差异情况,本文认为缓解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如下:
一 缓解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空间开发层次,重点建设四条开发带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区域开发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以优先发展某些主导产业或中心城市,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当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采用点—带开发模式,各级中心城市通过线状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线、动力供应线、通讯线等)联系起来,组成点—带开发系统,予以重点开发;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带线逐步向较不发达地区延伸,形成网络开发格局,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朝着高水平的相对均衡的有序状态发展。
(一)沿江开发带
沿江地区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 6 个市区和句容、扬中等 15 个县(市)。随着全球化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沿江开发面临着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转移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今后要纵深推进沿江开发,依托长江水道和岸线资源,集中发展装备制造及基础产业集群,配套发展港口物流业,使沿江地带尽快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走廊和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统筹沿江产业带、城市带和生态观光带建设,提升沿江地区在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功能与地位。
江苏沿江开发的关键是推拉苏中地区崛起,跨江联动开发。所谓“联动”,是指联动发展产业,联动开发园区,联动招商引资,联动建设基础设施,联动规划用地、用工,联动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等等;而一个“跨”字,必须是双向的:既要鼓励和支持江南跨过长江到江北谋求发展,要允许和引导江北跨过长江到江南寻找机会。因为,一个区域的某些产业不可能完全在本区域内解决诸如资源、技术和销售等问题,应该选择合作的方式把本属于外部的一些因素(也就是别的区域的有关因素)转化为组织的内部因素。“跨江联动”是沿江两岸实现优势互补的客观要求。仅以土地、劳动力和岸线资源来看,南岸不少地方的土地已相当紧张,地价和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干流优质岸线资源所剩有限,而北岸在土地、劳动力资源方面更具比较优势,干流岸线的利用率只有 18%,这就为两岸联动开发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跨江联动将苏南的创业精神、经营理念移植到了苏中地区,苏中地区可以结合当地情况更加大胆地积极引进、吸收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建设。
(二)沿海开发带
江苏沿海经济带包括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地级市,内辖 12 个县、6 个县级市和 7 个城区。江苏省有海岸线 954 公里,海岸带面积约 3.5 万平方公里,又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生物种类多样,有开发利用的良好前景。苏中、苏北地区可以发挥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加快海洋运输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大吨位、多功能、高效益的海洋运输业。另一方面,要突出沿海地区的山、海特色,使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以山海风光、江海风光、沿海滩涂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重点开发海滨度假休闲、自然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的江苏滨海旅 1
游带将是江苏旅游发展的重心。
(三)沿东陇海线开发带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我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沿海开发开放、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培育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苏发〔2009〕10号),进一步明确了沿海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2009-2012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沿海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指出,加快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建设。加快推进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对徐圩港区226省道、242省道、徐圩至新海等公路建设适当增加资金补助;支持连云港港徐圩片区设立省级开发区并先利用省级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牌子,行使起步阶段的管理权责,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在现行政策规定期限内,对连云港港区及港口物流园区内企业缴纳的税收省级留成部分每年定额返还1500万元。加大对盐城港、南通港的扶持力度。大丰港临港工业集中区和洋口港太阳岛、金牛岛及临港工业区享受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苏发〔2008〕15号)规定的省集中收入全返奖励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为我省连云港及连云港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投资引导等支撑,迎来了发展连云港沿海经济带的大好良机。
沿东陇海线是江苏省的最北部地区,在江苏境内全长 223 公里,经徐州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邳州、新沂、东海和连云港市区。这一地区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中间,陇海铁路和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东面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异常优越。经济学家称这里为中国沿海东部优势和西部资源的“聚集点”,是培育江苏省区域发展北部增长极的最佳选择。当前,沿东陇海线面临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天时,国际资本和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出现了明显的北上趋势,国内南方资本特别是浙江、广东、上海以及苏南等地资本也呈现溢出现象,纷纷向北扩张、转移项目。沿线发展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成为承接国外和苏南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二是地利,这里海港、陆桥和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低成本优势和腹地纵深优势的叠加效应,使其成为新一轮经济开发的热土。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发展要依托有利交通条件,面向苏北,面向周边省份,面向中西部地区,大力构筑以现代化综合运输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
(四)沿灌河开发带
灌河位于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三市之间,是江苏唯一一条没有闸坝碍航的天然入海河流。灌河流域的响水、滨海、灌云、灌南、涟水、沭阳等 8 个县(区),都是省重点帮扶县,占全省重点帮扶县的一半以上。2002 年,这一区域总人口 811 万人,约占全省的 10.9%,土地面积 1.2854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 12.5%,但其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 3.4%。即使与苏北的其他县份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该地区的经济亟待发展。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论证后都认为,灌河是“世界上不多见的一条黄金水道”。灌河流域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犹如珍珠穿线,把连云港、青岛、上海串入长三角经济区。水陆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有多条铁路、高速公路纵横过境。灌河宽 900 米,水深达 10 米以上,可建万吨级码头,是极佳的集散地域。因此,实施灌河流域开发,不仅可以加快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作为推进苏北工业化进程的有力抓手,进一步促进苏北经济的发展和起飞。沿灌河开发要充分发挥灌河的港口资源、水运资源和滩涂资源,在灌河口建设大型一类开放口岸,逐步开辟国内、国际航线;同时借鉴苏南大办工业园区和开发区进行招商引资的经验,沿灌河两岸合理规划布局若干个有特色的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大运量工业和港口物流产业,并依托灌河和通榆河等水网沟通苏北腹地,配合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苏中、苏北的崛起,基本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而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三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仅可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进工业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同时,要带动一些经济基础好、产业优势明显的县(市)和城镇加快发展,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
(一)增强城市集聚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
江苏南北经济带应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各具特色、大中小相结合的梯度结构城市群体,建立起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今后一个时期,仍然要着力把南京、苏州、无锡和徐州等特大城市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做美,通过强化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个城市圈的功能,有效地带动全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应特别重视苏中、苏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该区域城市化发展滞后,集聚和扩散功能较弱,现有经济基础与其担负的城市功能不相适应。因此,该地区应致力于发展中心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县级市,提高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快重点中心镇建设。苏中最大的不足是缺少能带动苏中快速崛起的特大城市,没有一个核心。南通、扬州、泰州三大城市几乎平衡发展,这是其它地区所不多见的。其它城镇的规模也偏小,质量较低,城市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区域的全面发展。所以,苏中必须建立一个特大城市作为核心增长极,其中南通市最有希望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它的人口最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离上海市最近,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机会最大。应继续推动特大城市徐州以及大城市淮安及连云港的发展,选择条件比较优越的中等城市盐城和宿迁作为积极发展的对象。对于条件稍差的中等城市邳州及新沂可作为地区的副中心城市来发展。其中,应重点推进连云港的发展。连云港地处中国的黄金海岸和黄金走廊的交会点,是江苏省唯一大型海港,也是国家主枢纽港之一和欧亚水陆联运重要结合点。特别是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给连云港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连云港必将成为实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部。
(二)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设一批强县
在做好中心城市的同时,还要加强县域经济的建设。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也能有效地改变欠发达地区的面貌。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是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因此,要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设一批强县。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议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各个县域内部看,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而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找准特色。苏北县域目前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产业和区域品牌,如酿酒、农副产品、海产品等加工产业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资源开发等产业,但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还较有限。要力争把这些产业做强做优,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2、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大力引导乡镇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主动向产业化延伸。要鼓励和吸引大型工商企业和外资、民资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争取建立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外向型的龙头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兼并、联
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产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可以抓住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时机,选择有实力的农业公司重点培育上市。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苏北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活力不足、投资不足、后劲不足。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由单一的生产或销售向三产业联合发展转变,科工贸、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发展趋势已经确立,“市场+公司+基地”的经营体制逐步推开,品牌效应、竞争能力逐步加强。加之经营机制比较灵活,更能适应激烈竞争中的县域经济。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要围绕农业产业化过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其次是加快民营改
造步伐,推进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引导民营经济向高档次发展;第三是要办好民营经济开发区,促进城镇化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吸引力和幅射力较强的特色市场。
三、建立健全区域互动机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积极发展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区域经济合作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区域内各方要充分认识到打破地区封锁的紧迫性,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的合作机制,加快市场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苏南、苏北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距,在区域市场化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向苏南等发达地区聚集,即生产要素不断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地区流动。当这种流动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改变要素流动中的劣势地位将更加困难。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加快建立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产业转移。
首先,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即放开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市场调节价格的范围,使基础工业产品与加工工业产品的比价趋于合理,进而使社会各项资源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实现有效的配置。
其次,逐步消除地方和部门对市场的封锁和分割。当前,全省范围内广泛存在着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如利用行政手段对某些产品实行垄断经营,利用行政手段优先满足本地需要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城乡阻隔、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的格局,严重干扰了市场的运行,使市场的运行效能大为降低。因此,必须消除地区、部门的封锁与分割,培育一体化的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特别是统一的人才市场和产权市场,也可以建立江苏物流圈,推行统一的物流政策,搭建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降低区域内的物流成本。
最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 WTO 以后的形势,尽快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退出机制,在各个城市协同的基础上,以立法形式确认统一的市场准则,因此,区域内各政府应实行统一的非歧视性原则、市场准入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清理各类法规文件,逐步取消一切妨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制度与政策规定,保证资源、生产力要素流通的畅通无阻,以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宋林飞,实施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对策选择,唯实,2005(4):4-8。
[2]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80。
[3]李源潮,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加快江苏“两个率先”进程,中国经济展望网
http://,2004-7-20。
[4]张可远,沈正平,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比较研究,经济地理,2005,25(2):173-176。
[5]王根荣,邢志刚,张朔,让东陇海沿线拉动苏北振兴,现代快报,2005-05-09。
[6]吴先满,江苏新型工业化探索,南京社会科学,2003,增刊:25-30。
[7]宋养琰,刘肖,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经济工作导刊,2002,(24)。
第三篇:苏北苏中苏南三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解读
苏北苏中苏南三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南通农院 徐华刚 陈平平徐文杰 指导老师:南通农院团委 孙家峰
调查时间:2006年7月17日—8月4日 调查方式:村官助理挂职实践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于今年年初已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既是当前党和国家一项紧迫的、艰巨的现实工作任务,又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国策。建设好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更需要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社会的发展中青年大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业院校的大学生,与农村的建设又有另一层更亲密的关系。苏北、苏中、苏南三地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带来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亦各有不同,调查小分队成员分别以三地具代表性的村镇为中心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并形成调查报告,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进程中的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工作提供些许参考。该调查报告通过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独特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典型性。
苏北篇: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新墩村新农村建设状况
苏中篇:以斑窥豹-从兴化经济开发区开源村看苏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状况 苏南篇:张家港市金港镇高桥村新农村建设状况
苏北篇
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新墩村新农村建设状况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顺应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出路在发展。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新墩村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各项事务发展现状在苏北地区具一定代表性,我们以该村为中心就基层建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现状进行了较为广泛地调查、了解。
一、新墩村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新墩村沿204国道线、沿通榆和串场河、沿盐靖宁高速、沿淮通、京宁等铁路线。全村土地面积8700亩,共8个居民小组,1300户左右,总人口6500人,党员98人,可用耕地面积6400亩。村级公路硬化累计达到22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
2004年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和发展农业。同时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养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该村围绕改善村容村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居住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
二、新墩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的优势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条件:
(一)新墩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沿河、沿高速、沿铁路线,这些交通便利因素将有利于该村经济发展。
(二)该村距市中心仅有8公里路程,有利于获得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该村的发展也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经过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锻炼,已经涌现出近550人左右的打工队伍,有利在外创业、交流信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同时在外创业成功的农民也积极回村投资发展农业并建厂发展当地工业。
三、新墩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通过对新墩村党支部进行调查了解,该村将主要从生产发展科学化、行走路面都硬化、农业生产大发展、商品加工再上市、农户用上卫生水、房前屋后小亭园(或农民公寓)六个方面来实现新农村建设。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如下:
(一)发展目标
1、狠抓经济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938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60%以上,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60%。
2、达到生活宽裕:农民居住楼房100%,电话普及率100%,摩托车入户60%,电脑入户30%,家用轿车3%,合作医疗参保率90%,五保集中供养率95%,社会保险参保率20%,60岁以上老人救助率40%,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100%。
3、实现乡风文明:彩电入户100%,宽带网入户45%,科技图书人平30册,高中水平50%,大专水平30%,有技术专长农民40%,法律知识普及率95%,十好家庭达到80%,计划生育保健知识普及率达95%。
4、确保村容整洁:村公路硬化率95%,吃卫生水100%,电网标准入户率100%,森林绿化率60%,清洁能源使用率90%,无公害绿色产品95%,垃圾无害化处理70%。
5、规范管理民主:村务公开知晓率98%,民主决策参与率90%,重大事项监督率100%,干部实绩考核群众参与率100%,产业带头户80%,市场营销户10%,文化中心户50%,治安联防户80%,科技示范户50%。
(二)主要措施
1、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结构调整。
2、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各类企业,下功夫招商引资,利用好本地有利资源,吸引更多的老板来村投资办厂,为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一是排水沟渠的维修整治及河道的清理,禁止污水的乱排放(生活和工业上的污水),还有通过一些公益活动,向农民宣传和倡导绿色、和谐农村的重要性。二是继续搞好村级公路硬化,完善道路维修管理办法。三是抓好卫生用水,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民吃上卫生水。
4、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打工经济,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5、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农民新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严格控制建房选点,着力提高民宅设计水平,高起点,新风貌,逐步实行社区式、公寓式的农民聚居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年内,理顺2—3个居民点,建造农民新村的人文景观。
四、新墩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新墩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结合新墩村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一些不甚成熟的观念和建议。
问题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新墩村的干部队伍老化;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交流不够畅通,一些急需要解决困难的农民得不到及时的帮助。
思考与建议:“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基层农村干部则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议措施:
一、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
二、加强对基层农村干部的要求,增进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交流;
三、可以与当地的大专本科院校联系,用一些有头 脑、有激情的大专本科院校的优秀学生参于农村基层工作。国家也大力支持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可聘用一些大学生当村官。大学生具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给农村带去新的活力,大量的新信息和一些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我。从农村和大学生两者来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形成了双赢的效果。
问题
(二):农民的收入单一,仅局限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没有更深层次的农业发展和简单的外出打工、本地打工,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民的思维不够宽阔,文化程度低,技术程度不高等。
思考与建议: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建议措施:
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真正做到全部减免农业税,使农民减少一部分农业生产上的开支,正确的,科学的引导农民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转变为新型农业生产;
三、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
四、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五、通过进一步开展培训工作,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
问题
(三):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农民家庭出现没有钱让孩子上学、看病、吃药的现象, 生活一天比一天的困难,从而导致家庭贫困。
思考与建议: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中的核心,完善广大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建议措施:
一、向上级政府建议并申请,进一步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和消除因学致贫的现象;
二、向当地政府建议,做到家家户户都发放“一折通”,让所有农民拥有最低生活保障;
三、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没钱看病、吃药,不断的消除因病致贫现象;
四、建议村委会与医院联系,通过村委会的努力,请一些医生下农村为一些困难的农民进行免费的体检并为村民讲解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
问题
(四):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其重要性,如农闲时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基本上是没有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打牌就是搞一些迷信活动等等;一些新的信息及国家政策得不到及时的宣传和推广,直接影响到“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4 思考与建议: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建议措施:
一、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使农民真正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
二、开展一些法制宣传讲座,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
三、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四、加强科普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地加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最终真正建设成为“和谐农村”、“绿色农村”。
苏中篇
以斑窥豹-从兴化经济开发区开源村看苏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状况
兴化市地处扬州、南通、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北挽淮河、南依长江、地接四市(东与东台、大丰为界,南与江都、姜堰毗接,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隔河相望)、舟车便利;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人文荟萃;全市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自然环境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在苏中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兴化经济开发区开源村村委会挂职调研期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与善良,同时也看到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向开源村党支部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实践调查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问题及措施:
一、农村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在开源村挂职期间我们切身体验到了农民的艰辛。望着那一张张淳朴善良的脸,因为久处城市而变得浮躁的心渐渐变得平和而安静,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真诚和感动。但这些善良的背后仍掩盖着几许无知,由于无知,农民仍然没有摆脱“多子多福”“以子为贵”的封建理念,落后的生产方式仍未得到改进,观念落后、致富能力薄弱、文化匮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淡薄,缺乏投资和开拓创新的胆识和勇气,不能积极主动地开辟增收门路,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这直接导致农村家庭的收入很难有积余。问题的出现,我们认为一是由于“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思想的误导,二是由于变换生产方式致富的理念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协助村委会采取了如下措施: 分批组织了开源村的村民集中开会,我们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关于生育人口与农民致富方面的案例,对村民进行了一次转变思想观念动员;结合个人掌握的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鼓励村民开动脑筋,改变落后生产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民的思想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引导、宣传活动仍需常抓不懈。
二、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滥用高残留、高毒害农药
随着农药大量的使用,污染也随之严重,挂职期间我们同村长等人曾多次到田间观察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除了看到纹枯病发生严重外,还看到了农药的污染问题。稻田附近的小河里随处可见农药瓶及农药袋。村民认为浓度越高,用药次数越多,防治效果越好,滥用高残留、高毒害农药,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建议村委会采取相应强制性的措施:
1、遇到随便扔农药瓶污染环境的一次性罚款10元;
2、农药采购、喷洒有村委会视作物虫害情况统筹安排。这些措施落实后乱丢农药器具、滥施农药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当然,从长远计,更重要的是引导农民加强环保意识,学会科学用药
三、农村老年人幸福晚年缺乏保障,生活困难
一是大部分农民没有能力考虑未来老年生活,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年富力强时生活就较困难,根本没有能力去考虑老年时的生活保障问题;二是养老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依靠子女养老仍然是农民普遍认可的养老模式。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在行动上先是将自己的积蓄全部用在子女的身上,随之又放松了必要的劳动生产,过早地没有了收入来源,一旦子女因意外致贫也就失去了可靠的生活保障;三是农民养老除自己积蓄性的养老保障和子女赡养性养老外,没有更好的养老模式可供选择。目前社会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多数农民尚未形成或难以接受社会养老的观念。
四、各级政府部门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通过调查了解到,国家正实行农业减税、免税、补贴政策,这是政府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善举,但新问题又随之出现,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如此一来农民的负担仍较重。农村发展落后一方面可能与农业自身特性相关——投入大,但短时间内看不出明显成效,所以都不愿将成本往上投入,农业本身就相对落后,再加入投入的缺少,使得其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缺少知识分子,缺少大量的管理建设人才。因此,农村面貌的彻底转变有待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引导。
五、路面硬化工程质量有待加强基层领导责任意识 交通改变未来,改变经济,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随着乡村的发展,农村里那种泥路已经不多见,村与村基本上都铺设了水泥路。但路面质量亦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我们的挂职点距离居住地,坐车只要十五分钟就能够到但由于公路正在整修,所以基本上每天都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步行。这条公路建于2000年,在六年内已经整修过三次,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车辆通行情况复杂、路面正常养护缺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基层政府在修路问题只求速度,不讲质量,责任心缺乏。当然,类似情况不仅在农村发生,部分城市的路面工程亦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有待相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减少、杜绝此类现象,造福百姓。交通的不便利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没有交通便没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没有交流便没有进步。
六、农民精神生活导向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
在开源村实践调研期间,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村民吃午饭都很早,基本上十一点钟就吃完,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人的早吃目的是为了“赶场子”,尤其是妇女、老人。“赶场子”即是赌博,大部分人是带着赢钱的心理“赶场子”的,在麻将场上发生口角现象屡屡发生,由此而引起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在邻近的一个村,我们也作了调查了解,村民的生活相对于开源村来说较富裕,在该村我们发现了好几家“娃娃”玩具厂,在村里绕一圈,基本上有一半的村民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这种工艺品“娃娃”,而且也都是妇女、老人,为什么相隔很近而该村相对较富裕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农民精神生活导向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的根源一方面在于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另一方面村干部引导力度不够。调查回来后,就观察到的问题和想法,我们草拟了一份建议书向村委会领导汇报,旨在引导村民向邻村学习,并与邻村企业的负责人联系,以求得一些办厂经验与路子,村领导之前也意识到这一点,但就是一直没有重视起来。当天中午,我们协助村委会对这些经常赌博的人作了统计,晚上召集村民开会并公布了记录数字,让村民切身体会到赌博非但没有增加收入外,还浪费了本来可以致富的时间,会后观察表明“赶场子”的现象明显减少,致富思想在村民心中已生根发芽。
七、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
挂职实践期间,在开源村村委会的农民档案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姓名、出生日期、家庭成员……反应了村干部工作中的草率,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经常是拿到新身份证还需重办,甚至去派出所办身份证时找不到自己的名字。
一部分基层村干部仗着自己有一些权力和金钱,对村民的态度恶劣,生活作风不检点,在村民中失去威信,导致一些工作不能够正常开展。村干部 是全村的领头羊,方方面面都应是全村百姓的榜样,对于这样的村干部亟需转变工作态度,改变不良工作作风。
八、土地的争夺问题反映了农民素质建设的紧迫性
在农村,面临着一个人多地少的问题,这使得土地也成了农村人争夺的目标,在挂职实践期间,多次遇到村民间民事纠纷,几个人厮打在一起,究其原因只是为了几分地。一般人看来也许有点斤斤计较的味道,但因为农村的相对贫穷,土地作为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任何一点利益都不愿放过,即使是左邻右舍之间。再者取消农业税后好地与孬地、户与户之间的土地收入越来越不相对称,农民觉得土地分配方案不合理、不公平,哪些分得差地多的农民纷纷要求重新调整土地,而分得好地多的则宁死不同意。土地纷争的导火索点燃后,越燃越烈,仅仅靠村干部已难以解决,有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九、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低下,村干部工作开展难度大
据调查,开源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文化占12%,初中文化占39%,小学文化占30%,未受教育者占19%,这就使得村委会提供的一些实用致富信息,村民难以接受,将本可以增收的新技术、新品种、新的种植方法拒之门外,有待村干部率先走在前面,把这些新事物、新知识利用起来,让村民看到利益,然后再逐步推广。
就挂职实践了解到的相关情况和问题的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增加农村第三产业收入
其中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行业,风险小,收入稳当。2005年全省第三产业纯收入人均167.48元,增加20.25元,增幅达13.75%。可以有计划地在农村农户比较集中的集镇,建立超市,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在招商引资中把连锁超市延伸到农村。
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积极开展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科学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积极引导农民加快住房改造,建设农民新居,鼓励农民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适合新时期农民居住的住宅,以及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三、农村养老保障的建议
政府应该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职责,建立新型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应是“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在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家庭与政府的责任。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应由政府制定并主导实施,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以能保证养老基本生活需要为原则,计算出每人每年需要交纳的保险费用,对其实行“五五制”的办法,个人承担50%,村集体和国家承担50%。
四、改善土地条件,和解差距纷争
土地好主要表现在土壤、水浇、道路交通三大条件优越,土地差无非是土壤相对差、水源不足,排涝不畅,道路运输不便三个方面,好地、孬地由此引起纷争。改善条件变差为好,是一条途径,在当地不少村庄一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民主形式,每年每人收取10元左右的水利和路域治理基金,再从村委收取的土地或房屋租赁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来,用有限的资金,对水源远、水源少的地方开挖大口机井,疏通排水沟,整修生产路况,利用2-3年的时间,使孬地变成了旱有水浇,排涝畅通,道路雨天通车无阻的好地,好地、差地纷争也缓解了。
五、村务管理呼唤民主
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高“领头羊”的素质,加强培养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年干部,对农村进行民主管理,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民有时候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村干部不仅要做精神文化方面的先驱者,还要能够吃苦耐劳,耐心谦虚,能够积极主动带领村民向先进富裕的村庄学习。新农村建设无外乎解决农村的人畜饮水,田地灌溉,排水抗旱,整修道路,厕所改造,学校修建,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卫生院敬老院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等。搞不搞,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尊重民意,切忌独断专行。
六、引导农民学文化,发展生产力。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为一寸土地而厮打、“多子多福”、“赶场子”赢钱等等现象都反应了文化素质低下,已成为不可不重视的问题。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的培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一是大力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程”利用现有各类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更新观念,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拓展增收门路;二是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普及和推广活动;三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只有学习先进农业科技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才会有新型农民的产生,才会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苏南篇
张家港市金港镇高桥村新农村建设状况
张家港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南岸一座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早在十年前,“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 六字张家港精神名扬海内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苏南地区具一定代表性。为了获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苏南农村的具体实施情况,我们以张家港市金港镇高桥村为中心展开实践调查。
一、金港镇高桥村现状
金港镇全镇面积125.98平方千米,人口168672人。辖4个办事处,22个社区、31个行政村,高桥村的综合实力居于中游,对于分析苏南地区农村现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优势,大力引进企业和发展农业。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道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该村发展迅速,经济水平日益增长。电视、电话拥有率已达到100%;冰箱、洗衣机已达到70%;空调达65%;摩托车达90%;电脑达19%;汽车达9%。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苏南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包括农村在内,企业林立,因此传统农民存在的“小农”意识在苏南农村更多带有“小市民”的色彩。部分农民对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举措还没有了解,更没有积极配合,不能从大局出发只看重眼前利益。譬如在因经济发展建设征用土地的补贴方面,未能了解和积极配合村委工作,以及对村委组织建设村里主干道的举措,不但不予支持,还结伙到村委闹事,且出言不逊,可见部分农民思想比较保守,觉悟还有待提高。
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让农民乐于接受村委的领导、更快更好地推进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仍是一项比较严峻的任务。
三、村委举措
1、由村委宣传部牵头收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料,以户为单位发放到每位农户手中,对村民进行现场宣传与讲解疏导。使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2、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领导及退休干部向村民讲解国家新改革制度及相关政策,收集一些典型的榜样事例,让村民参与讨论与学习,以感染、转变村民的观念。
3、村支书以身做责带领村委大小干部深入村里与村民沟通,现场收集村民对村委干部的工作意见与建议的信息,敢于在农民面前 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并向农民保证以后努力改正,密切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如此干部能够按照广大村民的思路发展乡村建设,村民也就会相应的给予支持。
4、村委针对目前许多农民已开始利用因特网来推销自己的产品,鼓励和组织农民对供货、价格、产业等方面的信息得到进一步和最新的了解。大大促进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据调查,农民的收入因此在原有的经济收入上提高了三成,其前景更是十分看好。
与此同时,根据村里发展状况,村委也通过努力引来了商家在本村人口聚集地区开了一家“科技书店”,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书籍,为村民提供了致富的信息及相关的知识。“科技书店”也因地制宜地提供一些实用的科技书刊供村民们选购和出租,这也给知识所学甚少和对外界缺乏沟通又对电脑网络不懂操作的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据统计,一周内该书店向农民售出和出租有关书籍63本书,形势喜人。
四、实践调查中的建议、措施
挂职实践中,我们切身感受到农村基层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他们是密切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基层农村中的很多问题和矛盾,只要村干部能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威信,加之以适当的工作方法和耐心,矛盾就很快就会得到化解,更不会引来新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看到村里还有一些农民正无所事事,想赚钱却又无任何特长、技巧;听到村里不时的有人因单位不景气裁员而下岗,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如何让他们走出沮丧、颓废,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该村的一部分村民。走访间,发现有位老人家骑着三轮车带了台电视机正艰难行驶于该村高桥坡上,我们赶紧上前帮忙推车。经了解:老人家电视机坏了,不知出了什么问题,村里又无人会修理,因此只好带着电视机到十里开外的镇上修理铺去修理,路途的遥远与坎坷不平,使老人很不方便,但也别无他法。
辞别了老人,我们赶紧回村委,向村领导提出了我们的想法:现在村里有一些人无所事事或下岗待业,而该村的农民生活日益改善,基本上家家都有了电视机、影碟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而这些电器一旦坏了,农民们必须要带上沉重的电器到镇上才能修理,可以组织一部分有文化基础的无业村民学习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成立流动的家电修理部,为村民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此举一来可以给农民提供方便,二来可以解决一些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此提议得到了村委领导的一致赞同。第二天,在村委的安排下,以集中宣传的方式向全村招募学员,当天报名者就达8人。村委会经讨论选取了其中的5人,从镇上聘请维修专业师傅为学员进行培训。经过一周多的认真学习、观察和操作技巧的练习,5人流动家电维修队正式开始运营,边修理边学习、摸索。目前他们已能对大部分的电器问题进行维修。此举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和村民脸上诚挚的笑容,我们也感 到很欣慰。
实践期间,我们向村领导主动申请去“乡村网吧”给予那些正在学习上网和不会上网的村民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教他们如何上网,如何操作电脑,如何打字,如何搜索网站,如何搜索一些他们所想获得的信息,提高他们操作、运用电脑的能力。
结束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巨大工程,要使这项工程建设得好,就需要了解民情,体解民意,善用民力,就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才能把事情办好,办到农民心坎上去,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在国家的合理政策及村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农村工作缺乏知识青年,而大学生思想活跃,在构想方面较为创新,也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造就了机会。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实践期间,主动性不高,一切听从安排,很少会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应该进一步动员大学生发挥智力优势,深入广大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在为农村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农村,增长才干,磨炼自我,从而进一步树立励志成才,扎根基层,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想。同时也让广大农民看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对农民的关注,坚定他们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
第四篇:英文书信格式及英美差异
英文书信格式及英美差异
英文书信通常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
A 信头(Heading)
信头包括写信人地址和写信日期,通常写在信笺的右上角。在比较熟识的朋友之间的通信,写信人的地址常可略去。本课的信头就只写了写信日期,而没有写信人的地址。日期通常有下列两种定法:(a)月、日、年:如August 15, 200__
(b)日、月、年:如15th august, 200__
地址的写法通常是由小到大,如:门牌号、街道名、市(县)名、省名、国名(邮政编码通常写在城市名之后)。这同中文书信的地址写法完全相反。地址可以写1~3行,日期写在地址的下方(见信笺格式)。
B 称呼(Salutation)
称呼指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如Dear Xiaojun,写在信头的下方和信笺的左边。称呼一般用Dear…或My dear…开头,称呼后一般用逗号。
C 正文(Body)
这是书信的主体部分,即写信人要表达的内容。正文要求文字通顺,层次分明,表意清楚。可以手书,也可以打写。
D 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
它是书信结尾的恭维话,相当于文中书信最后的“祝好”、“致礼”之类的话语。本课书信中的“Best wishes”(致以最好的祝愿)就是结束语。
E 签名(Signature)
签名通常签在结束语下方的中间偏右的位置,如本课信中的Charlie。签名应是亲笔书写,即使是打写机打出的信件,最后仍需亲笔签名。在签名的上方可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
写上Sincerely yours/Yours sincerely(用于长辈或朋友之间),或Respectfully yours/Yours respectfully(用于对长辈或上级)。
英文书信格式称谓差异
商务英语书信(Business or Commercial English Correspondence)是指交易时所使用的通信。在美国,常用Business writing,它包括书信、电报、电话、电传、报告书、明信片等。英语和美语在书信体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信头和称呼、书信格式、遣词、结尾客套语等均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英国书信较为保守,许多英国人喜欢用老式书信体,用词较为正式刻板,而美国书信语言非常生气、有活力,格式也较为简便。因此当我们写信的对象是英国或其旧殖民地国家时,要使用标准式英语Queen's English;如果写信的对象是美国或美国势力范围的地区时,就要用美国英语。当然,英国式的语言文化近年来也有变化,但总体来说,两者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商业英文书信,一般都要求用打字机或电脑整齐地打印,左边各行开头垂直的,称为垂直式或齐头式(Block style),美国常用这种格式;每段的第一个词缩进去,称为缩进式或锯齿式(indented style),英国常用此格式。垂直式的职务及签名都在左边的边栏界线,这种格式,在极度尊重工作效率的美国公司,已普遍采用。正式的商业英语书信要在称呼的上方写上收信公司名称和地址或收信人的名字全称、职务及地址,称为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信内地址的写法也有垂直式和缩进式之分,垂直式和称美国式将各行并列,缩进式或称英国式将各行依次退缩。
不过,近来英国商业书信信内地址并未依次缩进,似乎与美国式相同。此外,在美国还流行一种普通收信人地址的写法,就是在书信的Inside Address中,把门牌号和街名都省略掉。在英文书信中要使用敬语,最普遍的敬语是Mr, Mrs和Miss(用于未婚女性)。英国人常在男性的姓名之后用Esq.(Esquire的缩写),不过在商业上也在慢慢地改用Mr.Mmes.(Madam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女士以上。Messrs(Mr的复数形式)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或用于二个以上的男人组成的公司或团体。在英国式英文信里,Mr, Mrs, Messrs,均不加缩写句点,相反地趋向于进步自由的美语反而加缩写句点如Mr., Mrs., Messrs.。在称呼方面,商业上最普遍的有Gentlemen(美国式)与Dear Sirs(英国式)二种,相当于
我国的“敬启者”或“谨启者”。如果信是写给革个公司单位的,不是写给某个具体人的,美语用Gentlemen(复数形式),英语用Dear Sirs。如果对方公司只一人时,必须使用Sir/Dear Sir。称呼后一般要使用标点符号,英国式采用逗号(comma),美国式用分号(colon)。书信结尾客套语(complimentary close)有多种,相当于我国书信在结尾时使用的“敬礼”、“致敬”、“顺安”等句。最为典型的美国式写法是Sincerely和Best regards,典型的英国式表达有Yours sincerely(熟人或知道对方姓名),Best wishes, kind regards 和yours faithfully(不知姓名)。此外,英国式的客套语还有特别礼貌的格式,但除了特殊情况外,现在不再使用。
第五篇:2007年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及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及比较(一)债务重组定义的变化
原准则的债务重组定义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它表明,不论哪种债务重组形式,只要是修改了原定债务条件的事项,包括修改债务的金额和偿还时间,均作为债务重组。所以旧准则中的债务重组既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了让步的实质条件。这样,排除了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以及虽修改了债务条件,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如在债务人发生困难时,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用库存商品抵偿到期债务,且不调整偿还金额和时间,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则不属于债务重组。
(二)债务重组方式的变化
原准则的债务重组方式有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债务条件和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五种方式。新准则中债务重组方式有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债务条件和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四种方式。将旧准则中“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合为“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这虽不属实质的变化,但新准则的表述更为简洁易懂。
(三)债务重组计量属性的变化
原准则中按账面价值入账,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在原债务重组准则会计处理在计量属性上按账面价值入账,主要内容有:“以非现金资产/债务转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入账价值”。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具有很多优点,它能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更能有效反映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尤其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有利于企业实物资本保全等。
(四)债务重组损益处理的变化
原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且债权人一方亦不能确认重组收益。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明确肯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对债务人来说一般为营业外收入),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巨额利润,可能极大地提升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