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北钢铁产业链的改革机遇[定稿]
西北钢铁产业链的改革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4年的经济增长(GDP)目标为7.5%左右,略低于2013年。从中央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都有所下调,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更加注重调整结构、可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伴随着日前结束的全国两会,2014年也将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既不盲目追求速度,也不能不讲速度、滑出底线。”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在今年初2014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2014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为10%左右,低于2013年12%左右的增速。紧接着甘肃两会也传出将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11%,降幅达到1个百分点的消息。另外,陕西也将经济增长目标从12.5%下调至11%。青海确定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为10.5%左右,下调1.5个百分点。新疆计划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比上年略有降低。以化工、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为经济支柱的西北地区,在投资趋缓、资源越采越少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迫在眉睫。西北地区的钢铁和装备工业如何应对转变?如何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实现升级跨越?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GDP增速全面下调的背后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速全面下调的背后是调高出口增速。如2014年甘肃进出口总额目标为增长10%,高于2013年目标2个百分点。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加快建设,西北五省区未来走向欧亚大陆路桥的步伐将加快。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中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发展再次快于东部,得到了特别支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使得我国注意力再次放到西部开发上。即使西部GDP速度下调,它的发展速度也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地区出口比重本身就小,受到国家向西开发这一战略的影响,多了一条从沿边出口的路子,自然出口目标提高。”张宝通说。
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宗宪表示,2013年,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个省市合计进出口值达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中西部、东北地区目前出口占全国比例只有20%左右。虽然国家没有公布“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范围,但可以预见的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之下,西北五省区对外开放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全面深化改革的聚焦点
据了解,近年来,西北地区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
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地区经济增速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但同样面临经济增速下行的宏观走势。主要表现: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消费低位徘徊,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企业利润表现不佳,经济运行指标和区域增长情况出现分化。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对陕西、甘肃两省的实地调研分析,西北地区工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涉及钢铁和装备工业,而这些问题正是相关部门和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聚焦点。
“内部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走势并不乐观。这也是一个长期性问题,也是西北地区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有关专家表示,“去年,国内消费需求低位徘徊、出口增速快速下降、设备投资增速放缓,从而导致对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的下降,给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冲击。今年,上述情况仍难有明显改善。”
据介绍,西北地区私营经济占比偏低,容易影响区域经济活力和自生增长动力。工业产品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冶金机械等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上,这样的结构易受到国民经济终端需求的影响。例如,甘肃省嘉峪关市的GDP构成中,工业占比达到82%,其中超过85%是金属冶炼压延工业。去年,钢材市场的不景气使得酒钢生产1吨钢材的利润最低不足5元。钢价下跌也打压了煤炭价格,陕西榆林超过百家煤炭企业停产,进而使得整个产业链面临困境。
专家表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空间较大,潜在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西北地区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自主增长动力;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可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区域针对性,加大对西北地区基础投资的力度,促进西北地区充分释放增长潜力。与此同时,在市场压力倒逼之下,西北五省区包括钢铁和装备工业在内的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将逐步嬗变、升级。
西北钢铁及装备工业仍充满机遇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这使得西北地区地方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严格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此外,还要重拳强化污染防治。
专家认为,全国两会后,政府或有更加严厉的环保政策出台,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限制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钢材产量的增长,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有所改善。除此之外,钢贸市场的建设也值得关注。如“十二五”期间,甘肃省重点建设“一个物流核心圈、四大物流通道、六大物流枢纽城市、六大物流聚集区”,建设的一批特色物流中心全部“涉钢”。
钢铁物流离不开铁路,环境保护部近日批复了《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环评报告》,这标志着国家为关中城际铁路网建设颁发了环保通行证,城际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完成。按照规划,关中城际铁路网规划共包括13条线路,其中3条利用在建或已建线路,其余10条为新建线路。此外,新能源直接进入农户,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也会直接拉动对钢铁产品的需求。
据介绍,近年来,西北地区冶金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而冶金装备制造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产品质量和服务配套成为企业能否制胜的关键。特别是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将更加严格,节能减排任务更艰巨,对钢铁乃至冶金装备制造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内钢铁企业都在抓紧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一些小钢铁企业有可能退出或被兼并,进而形成较大规模的钢铁集团。同时,大型钢铁集团也会在提高精品比例上下功夫,如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这就给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因此,冶金装备制造企业首先要树立精品装备的意识。”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董事长谢东钢说,“我还希望,以后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上面满载着国产装备开出去……”
第二篇:2005第三届钢铁产业链峰会赞助方案
2005(第三届)钢铁产业链峰会赞助方案
方 项 目 收 费 标 准 案 A 会 会刊封面:50,000元; 刊 B 会刊封底:40,000元 C 宣 会刊封二(含拉页):18,000元 D 传 会刊封三:15,000元 备 注 ·本会刊除提供给与会代表外,还将向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公开发放; ·所有会刊彩色宣传必须提前15天向组委会提交宣传用菲林; ·会刊宣传赞助单位将免费获赠1个参会E 会刊彩色插页:10,000元/版 名额。F 演讲 40,000元 论坛讲演15分钟 G 3,000元 调查中放入3个赞助商关心的问题 调查 H 2,000元 获得针对参会者开展的详细调查报告 I 10,000元 会场放置赞助商广告牌一面(易拉保)J 形象 8,000元 欢迎横幅一条 K 5,000元 会议资料袋插放赞助商资料1份 L 展览 20,000元 会场外展台展示一个(1.5m*1.5m)晚宴M 20,000元 欢迎晚宴具体用餐费用由赞助商另行支付 赞助 会议协办赞助(200,000元)1.冠名协办单位,在演讲背板印刷企业LOGO;2.论坛会刊中通版(2页)彩色广告; 3.论坛单独介绍赞助商,赞助商领导论坛演讲机会(时间:15分钟); N 4.中联钢网站专访和专题报道; 5.茶歇播放企业形象宣传片(限3分钟)会 6.会场入口迎宾花篮一对 7.其他“会议特别支持赞助”享受的营销服务。议 会议特别支持赞助(100,000元)1.在大会演讲背板印刷企业LOGO和简称; 赞 2.会刊彩色插页一版; 3.免费提供1个贵宾代表名额和2个参会名额; 助 4.会场外可设展示台一个,可免费发放企业宣传资料; O 5.获得针对参会者开展的详细调查报告; 6.安排企业领导出席由协会领导、行业专家、重要企业代表的高层座谈会; 7.现场欢迎牌上展示公司LOGO; 8.中联钢网站免费为企业作LOGO链接1年; 9.市场宣传鸣谢(直邮、email、广告、传真、网站等); 10.会场入口迎宾花篮一只。
第三篇:深化畜牧业改革 实施畜牧业全产业链
深化畜牧业改革 实施畜牧业全产业链
促进牛羊大区建设
近年来,我区畜牧业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动力,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为核心,扩规模强基础, 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畜禽养殖总量大幅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长,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一、畜牧业改革成效显著
(一)畜牧业经济主体地位巩固提升。至2015年底,全区畜禽饲养量达1525.5万头(只),比2011年增长17.5%。其中牛、羊、猪、禽饲养量57.6万头、194.3万只、97.9万头,1170.1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长12.7%、35.5%、15.1%、15.6%;出栏分别达14.6万头、80.9万只、68万头、681.9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长39.4%、36.5%、11.8%、15.9%;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90029.2吨、14581.9吨、19624.3吨、941.9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25%、16.2%、35.4%、6.1%;畜牧业总产值达16亿元,比2011年增长29%,占农业总产值的35.5%;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2930元,比2011年增长46.6%。
(二)生产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生猪、奶肉牛、肉羊、禽类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畜牧养殖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了繁殖、育肥、加工、销售的畜牧产业体系,全产业链发展框架初步成形。
(三)饲草料基地建设奠定养殖基础。饲草料资源丰富,年种草面积18万亩,按每亩年产1000kg青干草计,年可产优质牧草16万t。年产农作物秸秆143万t,酒糟等农副产品120万t。建成高标准青贮氨化窖48130座99.9万立方米,配备铡草机等实用机械2.5万台套,配套建设沼气池1.9万座,养殖基础不断夯实,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现代设施畜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养殖场(小区)累计达439个(其中肉牛219个、奶牛9个、肉羊63个、生猪95个、禽类22个、综合31个);规模养殖大户累计达31775户。创建标准化示范场50个,其中部级5个、省级6个、市级39个。全区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0家,占全市畜产品产量的45.7%。
(五)科技成果应用步伐加快。建立了以原种场、扩繁场、人工授精站为支撑的三级良繁体系,建成肉牛冻精授配点95个,年改良授配母牛12万头以上,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22个,奶牛、能繁母猪全面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奶牛性控冻精授配广泛应用,年授配奶牛1.2万头,猪人工授精5万头,建成省级种畜禽生产企业17家,其中种猪4家、奶牛5家、肉蛋鸡3家,肉羊5家,猪、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90%、75%以上。
(六)全产业链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初步形成集畜牧养殖、畜 产品及兽药饲料加工、畜产品流通、畜牧服务业等畜牧大产业。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带动农户1.5万户;建成肉类加工龙头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以前进牧业为重点的3万头奶牛繁育、养殖、奶制品加工全产业链,以沅博农牧和牧沅清真为重点的30万头只肉牛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以中天肉业为重点的10万头生猪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培育各类合作经济组织652个,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达6181人,畜禽饲养数量达15.6万头只,带动农户数1.5万户,创建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个、省级8个,培养市场经纪人120多名,年交易畜禽80万头只。
(七)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建立。自2011年以来,区委连续5年下发“1号”文件,区财政累计拿出3500万元,对畜牧产业重点扶持。实施农户小规模养殖贷款贴息、养殖小区以奖代补、能繁母牛“零费用配种”、动物“零费用免疫”等扶持政策。“十二五”期间,争取畜牧业项目125个,到位国家无偿资金10978.8万元,撬动民间资金20亿元,起到了明显的“四两拨千斤”的助推引导作用。5年来协调养殖贷款近30亿元,为畜牧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积极向外招商引资,建成甘肃牧沅清真肉食品公司、沅博活畜交易市场等6个大型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甘州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已入驻10家养殖企业,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加强畜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配备 专业技术人员220人。实行区、乡、村行政技术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基本建成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等系统,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无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畜产品安全”。
二、多措并举促进改革
(一)着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近年来,我区改革传统的以家庭为主体的小规模分散饲养,着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传统饲养方式转变。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整合国家和省级强牧惠牧政策资金,采取引导鼓励扶持的办法,支持散养户出院入区,鼓励养殖大户以区建场,以区带户,以户促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合作经济组织等,加快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和一体化经营主体,大力改善养殖基础设施条件,培育了万禾、玺峰、恒源、前进等一大批大型养殖企业。全区畜牧业实现了由分散养殖为主向规模经营为主的重大转折,进入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阶段,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3%。
(二)着力推进产业投融资改革。积极改革普惠性、常规化的政策扶持方式,加大政策资金整合力度,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快打造一批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无偿资金10978.8万元,撬动民间资金20 亿元,协调金融机构贷款30亿元。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与上海海尔融资租赁公司合作,计划今年为我区草畜产业融资5亿元,做大做强龙型经济,至目前已为万禾、玺峰等10家肉牛养殖企业成功融资1.8亿元。
(三)着力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以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全国草牧业、粮改饲试验示范试点建设项目为引领,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构建粮经饲三元发展模式,狠抓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为草食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和国有集体农林场等土地资源,鼓励种养大户通过土地租赁、流转等方式,种植紫花苜蓿等多年生高产优质牧草18万亩;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种粮农户开展青贮饲用玉米、燕麦等当年生饲草,特别是全株青贮玉米订单生产,着力推进以养带种的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新模式,2015年全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27.12万亩,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25:60:15调整为20.2:60:19.8;创新秸秆饲料化利用体制机制和生产模式,加大青贮窖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区委、区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于青贮窖池建造和机械设备购置给予补助;建成14个专业青贮饲料加工企业,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完成秸秆青贮135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
(四)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全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在主攻空挡短板、创新产销机制、研发优势品牌、拓展市场空间方面狠下功夫,着力解决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上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一是巩固提升沅博、牧沅、中天等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屠宰加工骨干企业,想方设法解决流动资金和市场开拓两大难题,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打造优势品牌,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肉羊30万只、生猪10万头的生产规模。二是积极创造条件,2015年引进首农集团三元公司与甘肃黑河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奶制品加工企业,争取总投资7.4亿元,日处理鲜奶500吨的乳制品加工项目,计划2016年年内开工建设,明年建成投产。三是全力打造“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新模式,采取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张掖市优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4家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产销对接、农超对接,拓展市场空间,加大畜产品营销力度,促进畜牧产业提质增效。
三、下大力气深入推进畜牧业改革(一)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1.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严格落实养殖场建设备案制度,“十三五”末,全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500个。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0个、省级12个、市级60个。突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疫病发生,降低发病率,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营养、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有效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积极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出台优惠政策,着力招商入驻,力争园区入驻企业达20家,形成10万头肉牛、5万头奶牛、20万只肉羊、10万口生猪和50万只蛋鸡的养殖规模,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补齐发展短板,破解发展瓶颈,力争建成以前进牧业、下寨合作社、黑河农牧、亚盛康益为重点的4万头奶牛繁育、养殖、奶制品加工全产业链;以沅博农牧、牧沅清真为重点的30万头(只)肉牛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以中天肉业为重点的10万头生猪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提高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及“订单农业”等发展模式,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市场流通。以“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为平台,拓展畜产品销售渠道,抓好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打造和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等关键措施,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响做强“祁沅春”、“龙美滋”、“紫家寨”等商标品牌,提升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3.大力推进现代草牧业发展。依托粮改饲和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的实施,农牧结合、草畜配套、循环发展。大力推进牧草生产加工和牛羊规模养殖,着力推进以养带种的种植结构调整,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全区年加工秸秆100万吨以上,努力构建种养循 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4.加强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全面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技术、种养循环技术,提倡畜禽粪便生物处理技术,增加畜禽粪便的利用渠道及途径。2020年全区规模养殖场要实现粪污达标排放标准,实现粪污排放减量化、资源综合利用化、病害处理无害化、环境条件生态化。
(二)强化畜牧业安全生产监管
1.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双规责任制,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全区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健全疫情测报和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好疫苗等防疫物资储备。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基层站硬件设施建设,落实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防疫员补贴。
2.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明确质量监管责任,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投入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属地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完善综合服务、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网络体系,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规范畜禽生产行为。加强产地、运输和屠宰检疫。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力度。扎实开展“瘦肉精”和生鲜乳专项整治。做好渔业监测工作。切实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3.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动全区绿色无公害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养殖环节监管,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企业达到35个,全区三品一标覆盖率达到46.5%。完善饲养管理规章制度、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健全完善生产记录和养殖档案,严格按规定使用畜禽投入品;强化畜产品产地监测,全区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健全完善畜牧业投入机制
1.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紧盯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实现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力争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粮改饲、草牧业试点建设等项目的实施,5年内争取国家资金2亿元。
2.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招商引资项目。重点抓好甘肃黑河农牧与三元乳业合作建设的万头奶牛养殖循环经济及乳制品加工生产线,前进牧业与贵阳三联乳业合作建设的万头奶牛场建设。二是本地重点项目。重点抓好张掖市发忠牧业牛羊肉精细分割及深加工产业化建设、甘肃河鑫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农业产业园养殖区建设、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张掖市华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20万只蛋鸡养殖场建设和北部园区甘肃聚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肉牛养殖场、张掖市恒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万头良种肉牛繁育场建设等6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
3.积极争取金融支持。依托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政策的实 施,及时掌握国家政策,争取政府支持,从政策供给层面调整和完善畜牧业融资机制,协调金融机构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创新担保方式,提高养殖户信用度和还贷意识,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资金达30亿元;重点抓好海尔金融租赁公司30亿元融资项目,实现“造血”与“输血”功能的良性循环牧业发展融资难题。, 10
着力破解畜
第四篇:推进与下游用户合作 加强钢铁产业链建设
推进与下游用户合作 加强钢铁产业链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重视生产、建设、经营,轻视与下游行业用户的协调合作,重视制造产品,轻视提供服务,与下游产业的融合程度低,钢铁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环节的联系不紧密。导致下游行业用钢材产品升级缓慢、钢铁新产品找不到用户。如,高强螺纹钢筋等一些生产技术成熟的高性能钢铁材料推广应用缓慢,已具有生产条件的核电蒸发器管、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不锈钢炉管等高端产品难以实现国内产业化应用。
上下游产业不能有效衔接,大大削弱了产业链竞争力。现代制造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向产业链间的竞争演变,能否与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成为企业谋求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产业链的延伸是解决同质化竞争,缓解总量压力的关键,是一个企业由大变强的标志之一。为此,《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钢铁企业要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与下游用户间的战略合作机制,促进钢铁企业由钢铁材料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
钢铁企业加强产业链建设首先要重视与下游用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甚至引导客户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下游用户不仅仅对钢材品种质量不断产生新需求,对相关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钢铁企业必须紧密联系用户,及时掌握用户各方面需求的变化情况。其次,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铁企业要加快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客户管理和服务水平。与销售产品相比,提供服务的要求更高,内涵更广,覆盖了从产品研发、生产、应用再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钢铁企业只有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为下游用户提供完整材料解决方案的开放式服务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第五篇:钢铁产业链期货家族团圆 钢企戴上“安全帽”
随着上周五热轧卷板期货的上市,我国钢铁全产业链期货品种体系形成。业内人士表示,钢铁产业链期货品种体系的完善,对全产业链钢企来说,提供了无缝的对冲交易工具,有利于钢企将价格风险降至最低。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全产业链期货品种的上市并不意味着钢厂可以高枕无忧,期货价格不但取决于基本面因素,还受到投机资金、市场情绪等其他因素影响,期现走势很有可能出现短期悖离。
钢铁产业链期货品种体系完善
3月21日,钢材期货新品种热轧卷板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加上此前我国已上市的螺纹钢、线材、焦炭、焦煤和铁矿石等期货品种,国内钢铁全产业链期货品种体系渐趋形成。
上期所总经理刘能元指出,热轧卷板期货的推出将进一步增加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完善我国钢铁类期货品种系列,提升中国钢铁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华泰长城期货投资咨询部副经理谢赵维表示,由于国内热轧卷板以及螺纹线材占到了国内钢材消费量的60%以上,所以热轧卷板期货的上市使得国内黑色金属的衍生品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保值工具更加丰富。热轧卷板期货的上市将使得现货企业多了期货这样一个虚拟的采购与销售市场,将原来风险较大的一条腿走路的经营模式改变成了两条腿走路的稳健模式,另外使得产业定价更为市场化,可能会颠覆未来国内热轧卷板现货市场的传统定价模式。
据了解,热轧卷板、螺纹钢和铁矿石期货分属钢铁行业的产成品和原材料。热轧卷板和螺纹钢同属钢材,但下游的消费产业存在较大差异,而铁矿石是热轧卷板和螺纹钢最主要的生产原料,其在钢铁生产成本中的占比接近40%。
“与螺纹钢较为单一用于建筑领域不同,热轧卷板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桥梁、机械等制造行业。”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热轧卷板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与螺纹钢相比,热轧卷板易于运输和储藏,其仓单有效期长达360天,这给各种期现货操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关注热轧卷板期货上市之后,期现套利、风险管理、仓单业务等操作机会。”谢赵维表示。
而与此前上市的螺纹钢期货相比,热轧卷板的产量更大,上市期货交易对行业的影响也将更大。
银河期货钢铁事业部总经理周伟江表示,热轧卷板期货的上市使国有大中型钢企也具备了套期保值的工具。“热轧卷板的生产厂家多是国有大中型钢厂,此前上市的螺纹钢期货由于现货市场产量低,与热轧卷板有较大的差异,大中钢企只做少量的相关套期保值。此次热轧卷板期货的上市则弥补了这一问题。”
为钢企戴上“安全帽”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高产量、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的基本格局依然没有改变。“行业之所以持续低迷,生产的钢材价格过低和上游原料铁矿石价格过高仍是主要的矛盾,企业期望能通过增产摊薄费用,改善经营状况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降价竞争,及推动上游原材料的大量采购,使行业状况陷入了恶化循环。”业内人士指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表示,推出期货的作用本质上依然是产融结合,在热轧卷板推出期货交易后,从原料到产品都有了期货交易,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三个产品产量占到钢铁行业的一半以上,有利于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钢铁产业链期货品种体系的完善,对全产业链上的钢企来说,提供了无缝的对冲交易工具,有利于钢企将价格风险降至最低。” 周伟江表示。
周伟江表示:“今年一季度,国内钢铁行业达到了10年来最差的情况,行业普遍面临着价格波动风险以及资金周转压力。利用黑色产业链期货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有利于国内钢铁生产和贸易及下游企业规避市场的风险。这也是为钢企戴上‘安全帽’。”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经营环境恶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钢厂只有在结合自身现货、信息优势,妥善利用金融工具,才能在急剧恶化的市场环境中减少损失、维持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不过,全产业链期货品种的上市并不意味着钢厂可以高枕无忧,期货价格不但取决于基本面因素,还受到投机资金、市场情绪等其他因素影响,期现走势很有可能出现短期悖离。钢厂在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的同时,更需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专业套期保值团队、强化风险决策流程,提升套期保值综合效率。”谢赵维表示。
此外,据记者了解,多家钢企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切近市场。热轧卷板期货与螺纹钢和线材期货一样,采取交割品牌注册制度,即只有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注册品牌,且符合交易所要求规范的热轧卷板才能够进行实物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