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口碑,高票房”现象评析
“低口碑,高票房”现象评析
近日以来,《富春山居图》的上映引来社会的一片关注,不是因为它的拍摄水平或拍摄技术有多高,而是因为在它身上又一次演绎了一个奇怪的文化怪圈:为什么在各种吐槽声和漫天而来的差评中它却创造了2.6亿元的票房奇迹?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和观众的讨论了,到底这样的现象是为什么出现的?
首先,看看近几年中出现和《富春山居图》相同的奇怪现象,早在之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就开始出现低口碑,高票房的现象,一直到后来的《无极》,《白鹿原》,《我愿意I DO》等各大烂片的上映换来的丰厚的票房利润,各导演以票房过亿作为资本,名利双收,紧接着,各种抄袭跟风,模仿炮制的电影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观众的思考,到底这样的一些电影是在一再挑战观众的接受底线还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娱乐化视觉化的现实需求呢?到底导演和制作人应该屈从商业化的道路只顾票房还是认真以电影内涵和本身的价值为重心将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呢?
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影视行业太注重商业化的票房和利润,忽视了对影片质量和价值的要求。自从《英雄》问世以来,中国电影曾一度以高票房为标准,只要是票房过亿的导演就是好导演,只要一部电影票房过亿对于投资人来说就是成功了,所以导演为名,投资人为利,一部电影不管它的质量如何,只要买座叫座,对于他们来说也就够了,而电影本身似乎也并不是为了欣赏而存在,而是为了消费而存在。
拿《富春山居图》来说,其本身就是投资方制作方精心安排的一场纯商业化的幕后策划,电影从刚开始就是靠着“逆反心理学”的观众的心理引起观众极大的好奇心,想象这样一部极大投资,知名演员众多的片子会拍成什么样子才能被这样吐槽,而当观众们在不断吐槽的过程中,无疑也将《富春山居图》这部片子的名字打了出去,似乎讨论这样一部片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当他成为一个话题,前去观赏便也成为一个必须,于是,制片人们便成功的做到将“负面差评正面利用”,成功的完成了这场只为获得票房和利润而完全忽略影片本身的价值和艺术之所在。
其次,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说,现如今,许多观众看电影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只是出入娱乐,缓减压力和盲目跟风的心理来到电影院,他们来看电影大多追求的只是单纯的想要发泄,他们不讲究电影传达了怎样的真善美,不讲究电影本身有多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他们讲究的是看后的谈资和好心情,只是听说一部电影很差出于好奇前去观看,这一类观众无疑就是上述所说的制片人投资人针对的主要消费人群,一部分人去看电影,回来一定会对此大加评论,这又无疑使另一部分人盲目跟风,觉得大家都去我也应该去看看,这样的现象就是当今娱乐时代媒体传播时代最可能也是最容易出现的跟潮流,赶时尚;还有一部分人,看电影追求的是大片的头衔,每部大片都号称比前一部投资更大,演员更强,制作更好,抱着非要一窥究竟的心理,满足这种豪华阵容所带来的视觉感受,片面的强调大片的头衔带来的问题就是让那些善于大宣传和大营销的公司有利可图,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在宣传,聘请明星方面而不是制作方面,尽可能的将影片形容的有多宏伟壮观,然后吸引观众前来,就像《富春山居图》中就聘请了刘德华,林志玲等一系列名牌演员,制造明星效应。无论是哪种观众出于哪种目的,正所谓市场是在迎合需求的,例如曾获得金马奖三项大奖,赢得不少业界人士力捧,口碑上号称“零差评”的《逆光飞翔》的排片场次就受到了抱怨,济南一位影院经理表示,影院并没有替观众选择电影,“《逆光飞翔》我看了,内容我很喜欢,也给了场次,但上座率就是不行,连《天机·富春山居图》上座率的十分之一都没有,说明只是少数人喜欢。影院是市场主体,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减少上座率低的影片的场次是必然的选择。不管我们说制片商投资商们怎样不对,作为消费者,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某些程度上来说不可否认,是我们消费者引导者这样的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因此,理性地面对各种所谓的“国产大片”或许是我们消费者应该做的,到底它是真正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观看还是只
是哗众取宠暗中炒作,消费者们还是应该理性看待,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影评体系制度去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观众正确认识各类电影,不要被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蒙蔽双眼。而对于导演,制片商和投资商,绝对不应该单纯地把票房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一位导演说得很好,“票房是对一部影片的重要衡量,但不是唯一标准,中国电影需要丰富结构,一种类型难以支撑行业,媒体不要总是强调‘票房没过5亿,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导演’这种观念,应该说没有拍过一部好电影,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导演。”导演就该对自己的观众负责,即使是在商业滚滚的时代里,也仍然应该坚持制作高品质的电影,只有这样,从长远眼观来看才是最明智的——观众不会一直被欺骗一直被策划,他们才是真正的市场导向者,只有真正赢得观众欣赏和喜爱的电影才会获得正正的价值和成功,另外,从个人的道德素质角度来说,导演制片人也理应对观众负责人,他们应该呈献给观众真正值得一看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纯商业的炒作和利益运营。“国产大片的价值,绝非花哨的技巧抑或唬人的噱头,而在于创作者能否以一颗平常心,好好讲述一个故事,沉下心思、耐住性子,多一点文化追求,少一点急功近利,给观众、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富春山居图》或许不是第一个烂片高票房的例子,但作为一个典型的事例,他毕竟引起了社会和观众的关注及思考,让人们对于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省,不管怎么样,希望这次**后,电影行业的发展能稍微扭转,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小时代》票房过2亿,口碑两极化
《小时代》票房过2亿,口碑两极化
除《小时代》外,上周还有两部影片单周过亿,作为此前一周的冠亚军,《超人:钢铁之躯》(Man of Steel)与《不二神探》虽然不敌《小时代》,但也保持了良好的走势,分别以1.3147亿元与1.1381亿元位列二三。新片盘点
上周公映的数部新片中,话题大作《小时代》,因映前热度超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成为了业界公认的6月市场票房巨鳄。
而该片也果然如预期一般,从正式上映以来,每天都在刷新各种纪录。首映场即以740万元的成绩,刷新此前《画皮2》所创造的419万元国产片纪录;而首日3.7万场的排映,则打破了内地单片排映最高纪录,首日7900万元的票房(含首映场),也是内地所有2D影片中最高。随后两天破亿与三天破两亿的速度,也追平了此前《西游降魔篇》与《画皮2》等影片所保持的影史纪录。最终以首周2.67亿元的票房登顶冠军,成为今年首周开局最高的国产电影,在内地影史中仅次于《人再囧途之泰囧》(首周3.06亿元)与《画皮2》(首周2.84亿元),排在第三。
作为一部改编自郭敬明著名畅销小说的商业电影,《小时代》受限于题材,受众群体较为固定。因而从一开始,片方便将目标群体锁定在年轻观众,各方面的营销与宣传,也是围绕这一群体。可以说,《小时代》就是一部面向青少年市场,给年轻人定制的大餐。因此,本片对于目标观众的讨好可谓不遗余力,但也正因为如此,本片也遭到大龄观众群体的口诛笔伐。这导致《小时代》的评分和口碑两极化现象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中国国内市场类型化程度推进尚不完全,观众群体划分较不明确。作为全球市场化水平最高的好莱坞,每年都有固定的面向各种群体的类型电影,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影需求。而国内观影目前仍缺少目的性,随大流现象严重,非锁定群体观看《小时代》,造成《小时代》口碑的两极分化。
此外,上周还有两部动画新片杀入了榜单前五。小马奔腾发行的《开心超人》以首周1313万元票房位列第四,与同期上映、榜单第五位的《萨米大冒险2》(Sammy's Adventures 2)相比,该片首周票房高出一倍以上,国产原创动画能有这样的开局成绩还算不错。
老片综述
老片方面,上周冠军《超人:钢铁之躯》次周再收1.3147亿元,累计票房2.9163亿元,成功超过《富春山居图》,成为6月的单月票房冠军,并有望成为今年第一部成功突破4亿元的好莱坞进口分账片。上周亚军《不二神探》以次周1.1381亿元票房成功突破2亿,也是今年第10部过2亿的国产电影,由于近期没有同类影片竞争,加上提档避开了来势汹汹的《小时代》,次周票房较首周还上涨22%。
而上周季军《富春山居图》则再次出现高台跳水,出现82%的巨额跌幅,第4周票房仅收256万元,累计2.8627亿元,最终票房或不及刘德华于2010年主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所创造的的2.93亿元。
其他几部老片,《星际迷航:暗黑无界》(Star Trek Into Darkness)与《枕边有张脸》上周皆收297万元,分别累计至
3.4898亿元与2180万元,《中国合伙人》收211万元,累计5.3428亿元,《致命黑兰》收93万元,累计4902万元。
总结与预测
上周全国有效放映场次49.59万场,吸引观众1645万人,产出票房54681万元,同比增长近1亿。周日恰逢2013年6月最后一日,2013年上半年全国影市完美谢幕。
2013年整个6月,全国放映超过230万场,观影人次5050万,票房17.8亿元;其中《超人:钢铁之躯》以2.9163亿元票房,问鼎6月单月冠军,《富春山居图》以2.8627亿元排在第二,《小时代》以2.67亿元位列第三,紧随其后的还有《星际迷航:暗黑无界》2.63亿元;《不二神探》2.06亿元;共计5部影片突破2亿元。
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计放映超过1320万场,吸引3.1亿观众,产出票房109.1亿元;共有26部电影票房过亿,国产与好莱坞各有13部。此外,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数字银幕15380块,3D银幕11854块,占数字银幕数的77.1%。全国共有数字影院3438家,其中3420家可进行3D放映,占全部数字影院的99.5%。
本周,火热的暑期市场又将迎来两部重量级新片,分别是由杜琪峰执导、刘德华与郑秀文第八次合作主演的动作喜剧《盲探》,以及由好莱坞巨星基努·里维斯的执导的导演处女作《太极侠》(Man of Tai Chi)。不过,虽然两片都各有拥趸,也分量十足,但与风头正盛的《小时代》相比,还是略有不及。不过,在两部新片的加盟下,目前已经火热的市场无疑会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灾难大片《奥林匹斯的陷落》票房口碑均爆棚(推荐)
灾难大片《奥林匹斯的陷落》票房口碑均爆棚
已于12月29日全国公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奥林匹斯的陷落》场面火爆,让看过的观众连连称赞。据悉,12月29日全国公映后,《奥林匹斯的陷落》票房口碑均爆棚。观众感叹,终于能在贺岁档,看一部有别于国产片的,超大规模好莱坞电影了。
在好莱坞动作枪战大片《奥林匹斯的陷落》中的特工运气十分不好。影片中,由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前退役特工班宁,他之前负责的是第一夫人和美国总统的保卫工作,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因一时疏忽,造成了第一夫人的死亡,这样的过失足以使他这份神秘而又高端的工作搞丢。后来,他被大材小用的调到了文职工作上。不过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当出现一群激烈分子与白宫叛国者内外勾结,驾驶C-130大型军用飞机攻陷白宫、俘虏总统这样的局面时,这便意味着他的机会来了。
影片将题材放在了白宫上,也就是美国首府。这座白宫,有着克里姆林宫一样的庄严、有着中南海一样的神秘,它就像一座庞大的机器,有暗道、有防御系统、有波诡云谲的传说,这些都十分具备成为发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素材。当然它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不过那已经整整200年前的美英战争时期了。而此次,导演安东尼福奎阿再次将白宫变成了战场,再次令白宫硝烟弥漫,这样的做法无疑让影迷心动,特别是国内一些反美主义者,当然这是后话。
对于喜欢动作片的影迷来说,《奥林匹斯的陷落》让人闻到了动作片黄金时期硬汉独闯龙潭的火药味,让人看到了美国上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那种孤胆英雄影片的元素,想来这可能也跟安东尼福奎阿的个人情怀有关。当然,在一个人人都可以骂总统的国家,该片有别于《空军一号》这样的让克林顿连看两遍的主旋律,而是让总统成为阶下囚,这样的设置不仅增加了主人公杰拉德·巴特勒的国家任务,还赋予了他神圣的政治使命。相信随着影片的临近上映,喜欢他的影迷可以看到他如何用自己的机智、勇气与恶势力斗争,如何用自己的信仰捍卫自己的国家与总统了。在今年的贺岁档期间,可以听到不少枪声,有《风暴》中的炸中环,有《扫毒》中的枪战毒贩,《警察故事2013》《无人区》《双雄》亦是枪声不断,而《奥林匹斯的陷落》堪称火力最猛的进口大片,不仅安排了赤手空搏、冲锋枪、重机枪、轰炸机,甚至核武器等一系列大型杀伤性武器都一一呈现,这部影片也势将用它的超强火力攻占贺岁档这座壁垒。
第四篇:“低老坏”现象征文
彻底消灭“低老坏” 现象
每一个车间都存在很多的“低老坏”问题,例如“不按时完成指令和任务;迟到、早退、旷工,中途串岗、脱岗、睡岗;干与工作无关的事,看闲书,玩游戏;操作不规范,违章作业;交接班记录不全不真实,过于简单、应付等等。
“低、老、坏”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针对车间各种低老坏现象,车间就积极的组织各个班组重新认真的学习了“六大禁令”“七不准”,因为这是员工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虽然车间处在试生产的关键时期,但是车间并没有因此就放松了对员工的管理,针对车间新、老工人差别大,人员技术薄弱等问题,车间组织各个班组进行综合的自检自查,同时车间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化制度,提出了“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学习任务,及时的做考查答卷,出了问题不要总是埋怨,要积极的开展自我批评,多从自身找原因,争取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遏制和逐步减少“低老坏”现象,无疑将大大提高我们车间员工的素质、现场操作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低标准——就无法做成精品工程,老毛病——就无法成为示范企业,坏习惯——就无法和、谐科学的发展,整治低老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车间的又好又快发展,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愿景目标。整治低老坏不是一时整治工作,而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将”低老坏“现象彻底消灭,让我们为车间的更好发展奉献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五篇:浅谈中国伪低碳现象
浅谈中国伪低碳现象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一夜风行,“低碳经济”光芒万丈。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在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中地位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但与此同时,近年来,“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继兴起,概念丛生,口号泛滥。
在大多数人对什么是低碳经济都还稀里糊涂之时,尤其要防止刮低碳风,要走出“伪低碳”的误区。不能对其狭义化、笼统化、标语口号化,更不能在对低碳经济缺乏研究的情况下就一哄而上。据报道,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准备启动低碳经济。他们纷纷委托国家级能源研究机构,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一副拉开架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宏伟”场面,就要展示在世人面前了。曾几何时,各地兴起一股发展多晶硅和风电热潮。许多地方启动了太阳能和风电项目,其结果是造成严重过剩,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务院宣布开始进行重点整顿。而时下,在一些高碳领域,如房地产业,有的项目一夜之间就打出了低碳地产的营销旗号,其实,房地产业的低碳技术目前还尚未成熟和普及,这种行为不过是一种营销噱头而己,是不折不扣的“伪低碳”或借碳作秀。
正是为了给强劲的低碳之风降降温,国家发改委才出台了指导意见。发改委一位官员说,其实搞低碳经济并不容易,更不是一哄而上继续搞太阳能、风电项目。目前低碳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搞?都还需要认真研究。因为如果一个地方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求它到2020年的时候,当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这个地方的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无论是房地产、化工、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需要使用目前最先进,同时也可能是最昂贵的节能设备。
伪低碳的典型现象
“低碳建筑”势必是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市场上节能环保型项目还在示范阶段,市场份额很少,开发商开发低碳地产主要基于市场竞争的差异化战略。一位地产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针对突然出现的大批“低碳地产”,揭露了一些典型的“伪低碳”现象:
1.所有精装修地产被归类到低碳名下。目前市场上的精装修多采用先施工后装修和传统的水、灰、砂、石,手工式的粗制落后生产方式,住宅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年,远低于发达国家百年住宅的标准。日、美、德等住宅产业化已经比较成熟的国家,在建筑生产中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工业化的生产、装配化的施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管理,精细化生产精装修住宅,真正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低碳,而国内目前的精装修生产水平,不说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会浪费多少建材,大部分的精装修房都会经过业主的二次改装,其中涉及到的建材浪费就是个天文数字!
2.一些建材供应商受利益驱使,申报低碳建筑材料时,使用“公关”手段换得低碳之名;再加上施工中依然采用粗放式生产方式,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住宅质量隐藏通病很多,而消费者又难以觉察。如果选择的施工企业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甚至偷工减料,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会大大降低住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更与低碳住宅的宗旨南辕北辙。
3.有的项目没有整体节能体系,只简单使用部分节能科技材料,或者项目自身有点山水资源就称作低碳地产。低碳应该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体系,对碳排放有实测数据和标准,评价一个项目是否低碳,应该看其应用的整体节能体系减少了多少碳排放量。
4.一些项目的操作者什么都没做到就堂而皇之,浑水摸鱼的在营销上大打低碳牌,自认为抓住了潮流卖点,但实际上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5.有的项目操作者不深入研究低碳概念本质,将低碳房产简单理解成靠近公园或者项目自身多种了几棵树,多点水域面积„„并向消费者传达错误的信息,混淆视听。
现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概将近200个城市都在提建设低碳和生态城市的目标。按说这是一件好事,但隐藏在“低碳”、“生态”标签背后的利益关系似乎更显复杂了。
城市规划专家李迅给出分析:目前城市中真正按低碳生态的理念在进行的项目,可能仅有五分之一。此外,他还认为,建设低碳与生态城市必须考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二是“全寿命周期”。
问:目前在全国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各方面都已经兴起了“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说法,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打着低碳标签的事物。好像突然之间就兴起了一个低碳的风潮。西方不少国家已经有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尝试,学界也去关注他们这种发展,这个模式到中国来,会不会出现一些反复的问题? 答:这个低碳我想可以有几个概念,一个可以用绝对值的概念来表示低碳高碳,低碳一定要量化,跟生态不一样,生态可以说循环,链式发展,低碳一定是可以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年单位时间里面,一个人排了多少碳来进行量化。比如上海市民现在一年排10吨,相对北京要高了,北京大概一年排8吨。北京的高排放主要因为小汽车太多。北京人就特别喜欢车,上海则主要是产业密集。
什么是高碳什么是低碳?对城市而言,可以用相对的概念标准来衡量。就是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排放了多少碳,就是所谓的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以作为一个衡量值,看同样创造一美元或者一元人民币价值GDP的时候,排碳量是多少。另一个,低碳的概念可以用一个过程来表明,就是如果北京现在是8吨,继续发展,如果可以达到6吨,或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4吨了,我们就认为这个过程是一个低碳的过程。
具体讲低碳、生态、绿色来形容城市,我个人认为第一强调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地球上城市里的人、东西、物种等等,大家是共生的关系。第二是强调循环发展的规律,或称为链性发展。我们过去工业革命发展是线性发展,资源变成垃圾。循环发展强调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垃圾又能变废为宝。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真正可以自称生态城市,只是朝着生态城市方向在做,瑞典的马尔默、德国的弗莱堡,追求生态城市这个目标,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问:现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将近200个城市都在提建设低碳和生态城市的目标,有一些走在前面的已经做出了一些现实的项目,甚至提出了一些类似于标准体系的东西。从你看到的实践来讲,你觉得总体上这个低碳的真实程度有多高?毕竟可能有技术上的探讨不清带来的误导,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项目。
答:我不敢说伪低碳有多大,但我可以说,真正按低碳生态的理念在进行的,可能大概五分之一。总体上。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城市贡献了75%。
问:造成目前这么多伪低碳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我觉得是目前这件事情还没弄清楚。学界没有弄清楚,民众也没有弄清楚,大家都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问:你估计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目前到处在讨论低碳城市,这种概念混杂的状况接下来未来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演变的态势?
答: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说这是个美好的时代,又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以为朝着所谓的美好的生态低碳城市走的时候,是不是很多是在背离低碳生态理念?甚至是伪生态、伪低碳?甚至是反生态、反低碳的情况有没有?完全有。
问: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答:比如上海世博会,去年搞了一套城市地下的管道回收垃圾系统,位于世博园地下。这套系统天津生态城也做了,曹妃甸生态城也做了,北京CBD,新的CBD东扩也在做了。我就说这个一定要去测一测,这一套系统建设花了多少材料,花了多少钱,这些材料的生产建设排了多少碳?加上使用这套系统的能耗,又要排出多少二氧化碳,算一算。然后跟当下传统用的垃圾车比较一下,排碳量究竟增了还是减少了。
问:这个废弃物的回收循环系统的整个的能耗又是一回事,世博会本身是伪低碳工程么?
答:这个不是说世博会不能用,我只是说,这个系统将来推广到城市居民普遍使用的话,要计算是高碳的还是低碳,一定要量化。我觉得它一定是得用在人口很密集的地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的地方,比如说上海世博会,或者北京CBD,可能才会有意义。就跟我们说坐飞机跟坐火车相比,碳排放量孰高孰低?一般概念里面坐飞机是高碳,坐火车是低碳。但是也有人计算,说按单位公里算,飞机并不一定是更高碳。
这里有一个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把你的路游、栈房、轨道、占地全部算上,从沿线的设计到工程的所有环节都算进去以后,飞机的占用物是很少的。所以它单位公里的排碳量算下来就比坐火车低。
所以针对涉及到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的这些问题,不要以为朝着天堂的方向在走,实际上却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我想提出两个原则。第一个,因地制宜,就是做城市规划,生态、低碳,都一定要考虑一个地方的具体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我们搞绿色建筑,对于北方地区而言,绿色建筑主要强调保温技术。因为冬天寒冷,所以建筑的节能主要是做好保温结构。但南方就不一样。在南方地区,绿色建筑应该解决的,一个是自然通风。因此不能像北方绿色建筑那样设计成不能开窗。北方要保温,南方要通风。另外南方还要考虑遮阳。
第二个原则就是一定要用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来计算,不能简单地说我就是低碳的。要从设备材料算起,从它的前生今世,一直到最后它们消亡变成废物以后,这样一个全寿命周期的来计算究竟是高碳还是低碳。
问:在实践低碳目标的路上,人们要做出哪些改变?
答:我们不应再追求奢华的享乐主义,应当有节制。如果只考虑个体,整个系统就崩溃了,整个地球就崩溃了。中国不能再按照美国人的那种方式去生活。这个梦已经做了几十年了,现在得开始梦醒了。
北京图建达低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专家团队认为:低碳不仅是宏大叙事的宣传口号,更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有责任感的生活方式,浸润到每个人城市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与这种改变直接冲突的,正是我们那些根深蒂固的奢华浪费的积习。
以上内容由北京图建达低碳研发团队整理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