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19-05-15 07:4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一篇:1、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决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总体安排部署,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臵,以推动就业见习工作为切入点,以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为手段,以促进其就业为目的,大力发展就业见习基地,千方百计开发见习岗位,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汇报三个问题。

一、基本情况

2004年,我市就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首批28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为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2007年,我局与市财政局、市教委制定了《关于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社局发„2007‟119号),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2009年2月,市政府出台了《天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津政发„2009‟12号),加大就业见习扶持力度,延长见习期限,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同年4月,我局制定了《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津劳社局发„2009‟67号)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政策,强化见习工作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截至目前,我市就业见习基地发展到1600家,累计见习3.8万人,见习就业率达95.6%。

二、主要做法

我市就业见习工作可以用 “搭建两个平台、实施三个前移、建立四个机制”来概括。

(一)搭建“两个平台”,实施无缝链接。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供需信息网络有机对接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我们致力于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形成全市联网。各高校及时将毕业学年在校生求职信息传递给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将辖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录入就业信息网络,并及时上传;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整合全市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收集整理见习岗位信息,并向全市发布,促进就业见习供需信息有机对接、合理匹配。

二是搭建对接平台。市、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委、高校、见习基地、工青妇和工商联等部门,在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基地对接大会,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含量的见习岗位,供高校毕业生选择。今年以来,已举办20场对接大会,提供1.8万余个就业见习岗位,对接成功率60%以上。

(二)实施“三个前移”,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服务载体前移。市、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各高校定点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派出专门工作人员,与高校就业服务部门联合办公,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共同做好学生就业促进工作。

二是见习岗位前移。积极开展“心系学子情,送岗进校园”活动,根据高校毕业生所在的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组织见习基地走进校门,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与毕业生相适应的就业见习岗位。

三是扶持政策前移。将就业见习政策由高校毕业生前移至毕业学年的在校生,提前给予政策扶持,对参加见习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给予3—12个月每人每月最低工资60%的见习补贴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贴。

(三)建立“四个机制”,促进齐抓共管。

一是部门联动机制。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机构,由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教委、高校、见习基地组成。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负责工作的整体推动,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政策;教委、高校负责组织在校生参加就业见习;见习基地负责提供见习岗位,具体实施就业见习。

二是上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区县、街镇、社区等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街道社区负责区域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摸底,了解需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联系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信息;市就业服务机构负责组

织开展就业见习岗位对接活动。

三是留用承诺机制。为保证见习留用人员达到规定标准,提高见习留用率,专门规定,凡申报见习基地的必须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天津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留用见习学员承诺书》,确保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留用率不低于30%。

四是跟踪服务机制。对未被留用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逐人进行跟踪,继续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保证其尽快实现就业。

开展就业见习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增长了工作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其尽快就业。但是,从我市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期望值过高,部分见习岗位技术含量偏低,导致参加见习不够踊跃、见习就业率不够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实践证明,政府主导、企业搭台、毕业生唱戏、多方受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年三万”的工作目标,按照我市三年见习计划的总体要求,本着为高校毕业生负责,为用人单位服务的原则,逐步探索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更快、更好、更全面对接的“三赢”模式,在三者间搭建一个交流、洽谈、实践的平台,提高人才资源配臵的市场化程度,逐步形成人才培养、配臵、就业“三位一体”的全新机制,做到完成见习任务保质保量,落实见习政策不打折扣,确保我市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顺利落实。具体讲就是“做到六个加强,实现六个确保”:

一是加强领导责任,确保任务完成。目前我市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任务分解后,市人力社保局将跟踪了解有关部门的进展情况。区县这一级是见习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要指导见习基地开展好见习工作。重点是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工作责任要落实到人。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要将高校毕业生见习纳入整体就业工作,市人力社保局将加强对区县人力社保部门的工作指导,并对见习目标任务及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考核。

二是加强基础管理,确保见习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部门的积极作用,区县、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加强对见习工作的日常管理、指导服务与监督检查。全力确保见习基地提供适合见习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提高见习就业率。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要协助见习基地制定见习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章制度,确保见习质量。

三是落实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安全。就业见习补贴已明确资金列支渠道。见习基地要及时准确申报见习补贴,各区县人力社保局要做好初审工作,市人力社保部门要明确见习经费的支出标准、范围和拨付程序等,确保见习经费专款专

用,见习经费安全运行。

四是加强职业指导,确保观念转变。加强与教育部门和高校的联合,将职业指导列入毕业学年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聘请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引导高校学生认清市场形势,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同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能力测评,策划职业生涯。

五是加强岗位对接,确保见习规模。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方式发布见习公告,公布就业见习单位和就业见习岗位信息。开发整合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促进供需对接。结合天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型产业、节约型产业和低碳产业的要求,积极开发高知识含量、高科技含量、高技能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就业见习岗位,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为经济发展备技能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是加强舆论宣传,确保深入人心。深入宣传就业见习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让毕业生和见习基地及时了解和参与到见习工作中来。及时宣传见习工作中的各类典型,包括优秀见习人员、工作突出的见习基地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广泛宣传已有的组织实施见习工作的好的经验做法,相互学习借鉴,推动见习工作开展。

第二篇:9、多措并举搭建平台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贵州省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多措并举搭建平台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

贵州省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2009]38号)及省有关文件精神,2009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局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为中心,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2009年至2011年9月,我市共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见习单位189家,其中: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家,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00家,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84家。从2009年至今,共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专场招聘会4场,共有328家(次)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进场招聘,提供就业见习岗位8000余个,选派2123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拨付见习生活补助费135 1

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筑党发[2009]13号),明确提出:“2009年—2011年,力争在全市100家具有较强责任感、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2000名贵阳生源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基地见习”的目标任务,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作为政府重要工作目标,纳入目标考核范围。为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我局先后出台了《贵阳市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筑人通[2009]6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工作的通知》(筑人社通

[2011]105号)等文件,对“三年100家2000人”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逐年分解计划,严格考核奖惩,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制定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就业见习工作宣传。通过发动新闻媒体加大对我市就业见习工作的宣传、面向社会征集就业见习单位、组织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营造出社会各界关心帮助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鼓励更多的用人单位主动承担见习任务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实现就业。二是加快见习单位建设。我市深入学习国家、省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文件精神,在就业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创新见习机制,引入就业见习单位概念。只要有意愿提供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的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成为见习单位,征集见习单位,实行随时申报,定期审批的制度,经审核,2011年共有84家企事业单位成为我市首批见习单位,提供就业见习岗位3000余个。见习单位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升格为就业见习基地。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工作的通知》(筑人社通

[2011]105号),为就业见习工作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如:见习基地招收见习人员实行随报随批制度;见习期满后,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留用参加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按每人500元标准进行一次性奖励;提高见习生活补助费的补贴标准,将就业见习生活补助费补贴由原来的每月100元逐步调整为目

前每月补贴558元,减轻了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的负担,有效提高了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的积极性。

(三)强化考核奖励,确保见习效果。在加快见习单位建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发挥见习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的作用,建立了考核评估制度。按照见习实效、政策落实、见习基地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建立了包括21个考核指标、满分为70分的考核体系。每年对运行已满一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进行考核,见习单位考核分达到80分(含80分)以上的为优秀等次,上升为见习基地。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考核分低于60分(不含60分)的为不合格,是见习单位的取消见习单位资格,按有关规定完善相关制度后重新提出申请;是见习基地的降为见习单位,不再享受见习基地的优惠条件。在实行考核评估的同时,还对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实行不定期的走访制度,监督考核其见习工作的开展情况,监督考核结果将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政策扶持,激发了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的积极性,严格考核,确保了见习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的效果。

(四)搭建对接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企业—学校”、“学校—企业”、“企业—学生”、“学生—企业”四种对接平台,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式人才见习模式,帮助学校专业性强的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见习。建立了以企业需求为主的信息数据交流群,随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适时推荐学生到企业见习。针对各个服务群体提供或推荐相关信息,推动就业见习工作的开展,达到高校毕业生丰富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的目的。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高校毕业生观念尚未转变,一些毕业生认为就业见习后同样不能保证留在单位,耽误了正常找工作的时间;二是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见习单位提供的见习岗位缺乏技术含量,难以达到促进他们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目的;三是见习待遇普遍偏低。

(二)部分见习单位和基地接收见习生积极性不高。见习单位和基地接收见习生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见习生流动性强,干了十天半个月就辞职的见习生不在少数,扰乱了见习单位和基地的工作计划;二是部分就业见习单位和基地只想要个就业见习单位和基地的社会荣誉,根本就不积极为毕业生创造就业见习条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服务质量,建立长效机制。在人才中心建立贵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办理处,专人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随时受理见习单位、见习岗位、见习生信息的申报工作,定期召开就业见习联席会议,研究相关问题。

(二)见习关口前移,提升见习效果。联合教育部门,把就业见习工作的“时间窗口”提前到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充分利用离校前毕业生便于组织宣传等有利条件,通过学校以专业对口统一组织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单位进行见习,或帮助见习企业联系学校输送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达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目的。

(三)加强经验交流,完善就业工作。一是主动学习借鉴外省市见习政策实施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我市就业见习工作。二是每年组织见习基地(单位)召开一次就业见习工作经验交流会。

第三篇: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基地管理办法

附件3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基地(以下简称见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高校毕业生见习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133号)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青政发〔2009〕6号)的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基地是高校毕业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市行政区域内按规定成立的并从事高校毕业生见习培训活动的见习基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见习基地的主要任务是:为符合见习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在校生提供见习和就业培训,帮助其提升工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第四条

见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体现公益、促进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见习单位自主申请、协议约束、定期考察、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四)拥有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具有对见习人员进行见习指导的师资力量和专业人员;

(五)能够按照要求与见习人员签订就业见习协议书,对见习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建立见习基地的单位内接纳见习人数不得超过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

第十条

申请建立见习基地应当向区(市)见习办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立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申请表;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或主管部门批文)(副本)复印件,并验看原件;

(三)青岛市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岗位需求表;

(四)高校毕业生见习指导师资队伍情况说明;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方案。

第十一条

拟建见习基地单位向所在区(市)见习办提出申办意向书,经所在区(市)见习办实地考察确认后,申办单位与区(市)见习办签订见习培训基地协议。见习培训基地协议签署生效后,由市见习办授予“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标牌。

本办法实施前原有的见习基地经当地区(市)见习办重新确认后,统一换发“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标牌。

第十二条

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建立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符合见习基地建立条件且安排的见习人员符合本办法见习人员条件有关规定的,可与同级见习办签订见习培训基地协议,授予

参加见习培训:

(一)毕业后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二)青岛籍在校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非青岛籍驻青高校在校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第十八条

在校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持身份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后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持毕业证、报到证、身份证,到见习基地或见习基地所在的区(市)见习办报名参加见习。

第十九条

见习基地可与驻青高校建立就业见习培训合作关系,有序组织在校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进入见习基地见习培训。

第二十条

见习基地应当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培训协议,协议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载明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等有关内容。

第二十一条

见习基地应当在见习人员上岗一周内建立见习人员花名册和数据库(从http://qds.sdbys.cn公告栏下载数据库格式),并将花名册、报到证、身份证等材料报所在区(市)见习办,作为毕业生参加见习和单位支付见习人员见习补贴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见习基地应当明确相应部门和专人具体负责就业见习管理工作,制定见习管理方案,委派实践经验丰富、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作为见习指导老师;见习期间,应当及时了解见习人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加强安全、健康管理,尽可能帮助见习人员解决困难;加强对见习人员的考核,对表现优秀的见习人员,可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

见习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见习岗位。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见习基地和见习人员双方协商一致后变更见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八条

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支付的见习补贴及缴纳的意外伤害保险费,可在税前扣除。

第二十九条

见习基地用于见习人员培训等费用,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见习基地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见习基地必须为每个见习人员独立开设银行账户,见习基地支付给见习人员的货币性补贴必须以转账方式支付。

第三十一条

企业税前扣除的见习人员补贴,依照税收规定的工资税前扣除办法进行管理。实际支付的见习人员补贴高于允许税前扣除工资标准的,按照允许税前扣除工资标准扣除;实际支付的见习人员补贴低于允许税前扣除工资标准的,按照实际支付的补贴税前扣除。

第三十二条

企业税前扣除见习人员补贴实行备查制,即见习基地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时自行计算扣除,但见习基地日常管理中必须备齐以下资料供税务机关检查核实:

(一)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基地协议书;

(二)见习人员花名册(必须经主管部门盖章);

(三)见习人员补贴银行转账凭证;

(四)为见习人员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的缴付凭证。第三十三条

属于服务外包企业的见习基地,通过见习新录用大学生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新增一名大学生给予该企业不超过2000元的培训资助(定向用于上述人员的培训)。对于符合本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资助条件的见习基地,其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由见习人员填写《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见习基地基本生活费申请表》,见习基地填写《XX基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费拨付汇总表》,报区(市)见习办审核。各区(市)财政部门将市财政的补贴和本区市财政所承担的25%补贴,拨付到区(市)见习办,由区(市)见习办向见习基地发放。

第七章 见习基地的奖励

第三十八条

见习基地实行考核制度,各区(市)见习办每年10月底前完成对见习基地考核。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成效显著的见习基地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九条

对在就业见习培训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见习基地,一经发现,应当收回“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标牌,追回已发放补贴,并按照协议约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八章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中大中专毕业生指纳入全日制统一招生计划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中专生。

第四十一条

用人方式实行派遣制的单位可以申请建立见习基地,见习人员可以委托其派遣服务机构管理,日常管理和资金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补贴办法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

第四篇: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发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发放工作有

关事宜的通知

文号:深人社规〔2012〕9号 [内容纠错]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促进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的通知》(深府办〔2011〕33号)和《关于推进我市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通知》(深府办〔2011〕90号),凡我市普通高校(含深圳大学城内院校)毕业生或入学前具有我市户籍的市外普通高校毕业生(全日制大专及以上),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属毕业2年内未实现初次就业的,可享受企业招用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见习培训补贴、自主创业补贴和临时生活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现就各项补贴申请发放的相关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补贴申请的备案流程

各项补贴的申请受理和发放工作由区、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统一使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发的《深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行网上操作。申请“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高校毕业生见习培训补贴”和“见习单位录用见习毕业生奖励”等补贴项目时,用人(见习)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通过网上注册方式,成为《系统》的外网平台用户,并在实际招用(见习培训)行为发生后的规定时间内,向注册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备案。

(一)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1.在我市登记注册的企业或社会组织(以下均简称用人单位)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实际缴交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可按实际招用人数,申请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月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当年企业最低缴交社会保险费标准中企业应缴交部分的80%(金额保留到元)计算,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用人单位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录《系统》外网申报平台,查询确认所招用高校毕业生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中有效数据后,可依照指引进行网上招用申报;

3.招用申报确认受理后,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与所招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到注册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备案。备案时需携带《劳动合同》原件和《深圳市用人单位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备案表》;

4.用人单位未能在30日内完成备案的,则本次招用申报失效;

5.备案成功并自签订合同的当月起,连续缴交社会保险满6个月后,用人单位可按照规定申请“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6.备案成功后,所招用人员即视为已就业,不再享受其它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政策。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

1.经认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免费中介服务,推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3个月以上之后,按实际招用人数,申请每人5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

2.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并被用人单位录用,需先由用人单位按照“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流程进行招用申报和备案,申报时注明为职业介绍方式。用人单位备案完成后,人力资源机构可登录《系统》外网申报平台,依指引完成相应的申报和备案,无需另行向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备案;

3.备案成功并自签订合同的当月起,连续缴交社会保险满3个月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按照规定申请“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

4.相应的招用备案成功后,所招用人员即视为已就业,不再享受其它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政策。

(三)高校毕业生见习培训补贴。

1.经认定的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单位(以下简称见习单位),依照相关规定接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见习学员参加见习计划,见习单位和见习学员可享受如下补贴:

(1)见习学员生活补贴:每人每月8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为6个月。见习期间应由见习单位先期按月支付给见习学员;

(2)见习学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每人每月13元。见习期间应由见习单位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3元的标准为见习学员购买和垫付费用;

(3)见习单位岗位补贴:见习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如期完成见习工作项目后,按照接收见习学员数量,按每人每月300元给予见习单位岗位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2.见习单位接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计划,登录《系统》外网申报平台,查询确认所招用高校毕业生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中有效数据后,可依照指引进行网上接收申报;

3.接收申报确认受理后,见习单位在30日内到注册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备案。备案时需携带《深圳市接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备案表》。

4.见习单位未能在30日内完成备案的,则本次接收申报自动失效;

5.见习计划完成后,见习单位可按照规定申请“高校毕业生见习培训补贴”;

6.见习计划进行期间,见习学员暂不能享受其它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政策,在此期间见习学员被所在见习单位录用并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见习单位可申请提前支付已发生时段的“高校毕业生见习培训补贴”。

(四)见习单位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奖励。

1.见习单位录用在本单位见习的学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在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并实际缴交社会保险6个月之后,按每人500元给予见习单位一次性奖励。见习单位同时可申请“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2.见习单位录用见习学员就业,登录《系统》外网申报平台,依照指引进行网上录用申报,申报时注明为:见习录用;

3.录用申报确认受理后,见习单位在30日内与所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到注册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备案。备案时需携带《劳动合同》原件和《深圳市用人单位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备案表》;

4.见习单位未能在30日内完成备案的,则本次招用申报自动失效;

5.备案成功后,所录用人员即视为已就业,不再享受其它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政策。

二、补贴申请审批流程

(一)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1.用人单位向注册地所在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申请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社会组织登记证)和税务登记证(验原件,留复印件);

(2)《深圳市用人单位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审批表》及《深圳市用人单位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明细表》;

(3)用人单位银行账户确认证明书。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确认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对企业岗位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份资格、就业登记情况、缴交社会保险情况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7日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局(社会建设局)审批和支付补贴。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

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接受职业介绍服务的用人单位注册地所在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职业介绍补贴,申请时提供以下资料:

(1)《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审批表》和《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明细表》;

(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银行账户确认证明书。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确认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对企业岗位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份资格、就业登记情况、缴交社会保险情况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7日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局(社会建设局)审批和支付补贴。

(三)高校毕业生见习培训补贴。

1.见习期满后,见习单位向注册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生活补贴、人身意外伤害险补贴及岗位补贴,申请时提交以下资料:

(1)见习单位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验原件,留复印件);

(2)《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审批表》及《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生活补贴明细表》、《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补贴明细表》、《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学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明细表》;

(3)学员考勤、生活补贴发放、人身意外伤害险购买等凭证;

(4)见习单位银行账户确认证明书。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确认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份资格以及学员考勤、生活补贴发放、人身意外伤害险购买情况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局(社会建设局)审批和支付补贴。

(四)见习单位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奖励。

1.见习单位向注册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录用奖励,申请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见习单位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验原件,留复印件);

(2)《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审批表》及《深圳市见习单位录用奖励明细表》;

(3)见习单位银行账户确认证明书。

2.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确认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对企业岗位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份资格、就业登记情况及缴交社会保险情况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7日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局(社会建设局)审批和支付补贴。

(五)困难高校毕业生临时生活补贴。

1.申请补贴的条件和标准。

已办理失业登记满6个月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和已办理失业登记的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或残疾人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按每人每月800元的标准发放临时生活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为6个月。

2.申请流程。

符合条件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补贴,申请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深圳市困难高校毕业生临时生活补贴申请表》;

(2)本人失业证和家庭户口本;

(3)困难类别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需提供民政部门证明,属于“零就业”家庭需提供家庭相关成员失业证,属于残疾人家庭的提供相关残疾证明;

(4)个人银行帐户。

3.审核支付。

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确认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身份资格以及审查所出具的相关凭证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7日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局(社会建设局)审批和支付补贴。

三、其它事项

(一)本通知所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是指毕业后从未与用人单位签订过就业协议书,也从未与用人单位签订过劳动(聘用)合同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参加省级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计划(即“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学生充实社区服务”、“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服务期满后两年内尚未就业的本市生源毕业生。毕业后升学、留学、应征入伍及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的高校毕业生不列入本通知范围。

(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汇总“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信息”和“深圳市高校毕业生报到信息”相关数据。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作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认定依据。未进入本数据库的,不能申请享受本通知规定的相关补贴。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跟踪、管理户籍在本辖区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时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岗位推介等服务。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保证数据库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及时修改错误信息,补充遗漏信息,并统计和通报各区、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完成状况,督促按时完成当年任务指标。

(三)《系统》开放公共查询平台,可提供高校毕业生自行查询本人就业状况信息。

(四)高校毕业生对本人就业状况信息有异议的,可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查询。如本人认为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条件但未能进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的,可持接收本人学籍档案的市、区人才服务机构出具的未就业证明材料和个人资料,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补录。

(五)通知中所指“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均为由我市相关机构认定的“家庭”,且申请人为本“家庭”成员。其它情况的,不列入本通知范围。

(六)通知中所指各项公示信息均由受理业务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其办事场所内以适当方式公开发布。

(七)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和提供见习培训的单位,如发生所招用人员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提前结束见习的,应及时向区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并终止所享受的补贴。如发生恶意骗取补贴的行为,依法追究其责任。

(八)困难高校毕业生临时生活补贴按月发放,在领取期间实现就业的,或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拒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就业的,终止其继续享受补贴资格。

(九)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关于印发〈深圳市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办法〉的通知》(深人社规〔2011〕17号)和《关于发布我市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工种目录(第一批)的通知》(深人社规〔2011〕18号)的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十)本通知所涉及补贴事项的申请表格可登录深圳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进一步推进2013年高校毕业生

饶人社字„2013‟91号

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进一步推进2013年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上饶师院、上饶卫校、上饶职院:

为做好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1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赣人社字„2013‟119号)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将开展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现制定 1

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明确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切实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首要任务,通过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服务活动,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模式,积极为每一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二、目标任务

突出“一个重点”:按照省厅部署,以上饶师范学院、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当年毕业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完成“一个任务”:上下联动,力争超额完成省厅下达 “三支一扶” 410名的任务。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对基层需求岗位的调查力度,积极申报计划。对于要求增加计划数的县(市、区),给予充分的支持,加强与省厅沟通协调,力争超额完成任务。

强化“二项服务”: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不断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市内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使当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85%以上,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不断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全市帮扶2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组织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500人。

做好“四个落实”: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的,落实职业(创业)培训补贴;对参加就业见习的,落实基本生活补助;对自主创业的,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的,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

三、活动内容

(一)就业指导进校园

1.在我市院校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校园行(宣讲)活动。(责任单位:就业局)

2.在我市院校开展企业人力资源(HR)经理校园行活动。组织有经验的就业指导人员在各院校分别举办2-3场“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专场讲座”。(责任单位:人才流动中心)

(二)创业指导进校园

1.开展“三讲一赛”活动。一是局领导或专家学者进高校讲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服务;二是市内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进高校讲职场环境、职业生涯规划建议、企业用人需求;在城乡基层、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讲“岗位成长” 经历。配合省厅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团进校园宣讲活动,通过全市主要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介集中宣传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事迹和就业创业政策。(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

2.开展“创业指导专家团校园行”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创业环境,掌握创业政策,点燃创业激情,坚定创业信心。(责任单位:就业局)

3.开展“创业项目校园行”活动,积极推荐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项目,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走上创业道路。(责任单位:就业局)

(三)岗位信息进校园

1.在上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饶就业信息网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栏,并与我市院校网站实现链接,收集和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的岗位信息,使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校即可了解就业创业信息。(责任单位:就业局、人才流动中心)

2.在我市院校各举办一场校园招聘会或校企对接专场招聘会,将岗位信息送进校园。(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3.举办多种形式的网络招聘活动:开展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月活动,利用网络,及时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网上信息查询,网上就业指导服务,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化。(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4.组织实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力争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招募指标。(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市场科)

(四)就业服务进校园

1.开辟高校毕业生求职服务窗口,招聘信息专区,使广大高校毕业生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就业。(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2.会同教育部门、总工会、工商联等相关单位联合举办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城乡、校企开展系列综合招聘或专场招聘,招聘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招聘对象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建立通道。(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3.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就业服务周活动。加强岗位开发和信息收集,采取现场和网络、常规和专场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摸清本地身体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情况,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优先给予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岗位推荐或公益性岗位安置,帮助其尽快提升适合岗位需要的就业能力或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责任单位:就业局、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五)技能鉴定进校园

1.开展大学生专场技能鉴定工作。按照大学生“双证制”要求,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落实鉴定补贴政策,6月及12月各开展一次专场鉴定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开启职业技能鉴定的绿色通道。选择条件成熟的大专院校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为大学生技能鉴定工作搭建长期稳固的平台。(责任单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在各院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宣传咨询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鉴定合格的,按规定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责任单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六)见习岗位进校园

1.启动青年见习基地动态管理机制。淘汰一批没有开展或者不积极开展见习计划的基地;主动邀请一批管理规范、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的用人单位参与见习计划,与财政部门沟通,落实补贴资金,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见习岗位。多渠道开发就业见习岗位信息,开展送见习岗位进校园宣传咨询活动。(责任单位:就业局)

2.探索在乡镇、社区、园区等基层单位开展就业见习计划。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探索在乡镇、社区、园区等基层单位、中小企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把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打造成为“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的补充项目。发挥政策优势,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充实、改善基层人力资源结构,缓解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责任单位:就业局)

3.做好就业见习岗位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单位推荐评选工作。力争我市有一个国家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二个以上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责任单位:就业局)

(七)创业服务进校园

送创业政策进院校,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和规费减免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创业手续,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走创业之路。(责任单位:就业局)

(八)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活动 1.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共享与登记制度。市

人保局每季度与我市院校对接一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详细信息,做好登记,建立台账,主动服务,加强帮扶,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责任单位:就业局、各院校)

2.对2013届当年高校毕业生,通过办理就业报到、人事档案托管、与教育部门加强离校前后信息衔接、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理员走访入户等多种渠道,摸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掌握这些人员的底数和就业需求,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责任单位:就业局、人才流动中心)

3.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对辖区内的每一名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实名制登记,建立专门台帐,确保对每个未就业毕业生1次以上的电话访问或家庭访问,提供1次以上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责任单位:就业局)

4.在掌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指导和帮助。(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市人保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保局局长程观焰任组长,副组长为胡增产、俞岳林,成员为林建华、刘正刚、徐启珊、陈道国、万 浪、段珍娇、刘秀林、邵东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刘正刚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任

务是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活动的各项工作。各地、各单位要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领导负责,相关科室、单位、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加强与财政部门协调,落实好经费保障;加强与教育部门、高校协调,共同做好离校前就业服务和离校后高校毕业生的信息衔接;加强与公安部门合作,按规定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简化就业落户流程;加强与国资委、工信委等部门和工商联等单位合作,广泛收集、及时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就业法律法规政策,使广大高校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建立健全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和高校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状况调查发布制度,为高校进行专业调整、学生和家长报考专业提供参考。要通过持续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重点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实现自我价值,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

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要根据当地实际,参照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提供高效服务,促进本地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创业。各地要认真总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问题、意见建议,总结材料请于2013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前报市人保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

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4月8日

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3年4月8日印发

下载1、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1、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