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公平提质量 切实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发展

时间:2019-05-15 07:4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公平提质量 切实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公平提质量 切实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发展》。

第一篇:促公平提质量 切实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发展

促公平提质量 切实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发展

西安市市长 董 军

西安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积极创新教育工作思路,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多措并举,学前教育扎实推进。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学前教育一年免费政策。从2011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和企事业办园予以奖补,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办园的积极性。截至目前,2011年规划建设的100所幼儿园,实际开工建设106所,已全部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加快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资5.34亿元、建成99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2800万元,完成了7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今年我们还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取暖问题列入全市“10件惠民实事”,共计投入5599万元,确保全市学生都能温暖过冬。

——强化素质,减负工作初见成效。市政府成立了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减负”的检查监督。全市“减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强监管,校园内外安全稳定。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校车工程试点实施方案》,从今年10月起将在阎良、长安、户县开始试点工作。同时,按照核定的编制,基本配齐中小学幼儿园保卫干部,并投入827万元用于104所农村义务段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消防器材配备。

——深化改革,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启动实施了基础教育大学区管理改革试点、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工程等创新性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大学区管理改革在全国教师工作和“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学前教育建设要有新进展。切实完成好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3所的目标任务。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一年免费和贫困家庭幼儿生活资助工作,积极落实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各项扶持政策。

义务教育均衡要有新突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努力促进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提升。做好“减负”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大学区管理改革等各项措施,着力促进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均衡。

普通高中教育要有新特色。支持和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不断提升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改革要有新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培训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推广订单式教育,打造西安职教品牌。

高等教育办学要有新提升。增强市属高校育人、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切实加快市属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

特殊教育事业要有新格局。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特教学校教师待遇。

第二篇:抓细节 促效率 提质量

抓细节 促效率 提质量

九年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整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九年级教学工作,9月,成立了以刘校长为组长、汪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人员为成员的九年级工作领导小组,研制九年级教师评估方案,规划一学年的工作,做到了计划具体、落实得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体现一个“早”字,把寒假作业做为一轮复习的起点。为了让学生完成好寒假作业,做了五项工作:一是召开家长会,发《致家长的一封信》,把作业内容、寒假锻炼计划等告知家长,要求家长及时督促。二是开学生会,明确寒假活动内容,动员学生积极完成。三是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村为单位,集中学习,安排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记录每天活动情况。四是组织班主任检查小组,家访了解学习情况,及时督促。五是学校领导抽查。

2、营造氛围。一是召开迎中考百日倒计时动员会,挂到计时牌、宣传标语等。二是学生每人制定“我的中考复习计划”并上墙,教师制定各科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课时并上墙,让学生学有计划。三是开主题班会,明确中考的意义,让学生树立信心,全力迎中考。

3、抓好常规,从常规中求质量。一是教师下水选题,每人现有五套题。二是及时布批家庭作业和周末作业。三是建立错题集。四是及时检查调度、及时调控。五是实行导师制和小先生制,落实教师帮扶和学生帮扶。五是开展好集体研讨,明确各科复习策略和高效课堂复习路子。

4、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精细化的管理促进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抓常规促管理提质量

抓常规促管理提质量

一、抓制度建设,促常规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制度化的确立是实施教学管理的保证,学校已制定了一些基础性、常规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如《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考试制度》、《听课制度》、《作业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等。为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效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我县各校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在以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进一步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校通过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与实施考评,发挥学校制度的保障、制约和监督作用,也使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及时转变教学思想,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抓常规学习,明确教学要求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执行教学常规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本,我们坚持不懈的抓实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的学习,教研员深入各校举办教学常规讲座 31场,各校也制定了教师常规学习计划,并要求写出心得体会,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各环节的常规要求,确保常规学习落实在教学行为中。

三、抓落实到位,实行全程管理

(一)突出中心狠抓常规落实

1、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2010年3月开始,县教研室以学区为单位,各教研员每周固定三天深入联系学区开展工作,指导学校完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参加学区、学校教研活动41次;组织集体备课39次;组织校际间交流活动18次;检查各类计划3463份、教案 3330余本、学生作业50﹪以上,并查阅了学校的管理制度、计划、方案及各学科组教研活动记录等档案材料,召开学生座谈会12场,及时总结、反馈,认真撰写了调研分析报告。组织各学区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各5次(参会对象为各校校长及教务主任)。

2、学校内强化检查,督查落实。各校能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常规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过程检查得以落实。

1如县二中能及时检查、抽查教师的教案、作业布置情况、校本课题研究进程、教研活动记录及按周听课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县二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各年级语文、数学阶段考试质量跟踪报告制度,组织教师认真探讨、总结教学失误,及时补救,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等等。

3、继续抓好教学质量监控。

为真实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切实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教研室组织全县中小学进行了两次“学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并圆满完成了成绩统计、质量分析和材料上报等工作。

4、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校根据考试改革及时调整备考策略,优化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向45分钟要效益。教研员分学区深入毕业班教学一线,听、评课58节,指导教师120余人次,召开九年级复习备考专题会9场。教研员对复习备考工作做了深入细致的指导,从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入手,重点督查了教师的复习方法、复习效率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复习策略,对今后的复习备考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为教师指明复习方向,也为教师凝心聚力迎接考试创设了氛围。

(二)关注课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1、坚持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教研员深入课堂一线,听、评课775节,指导教师1000余人次;学校教师也十分重视听课评课活动,活动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活动后认真评课。听、评课活动中的经验介绍交流,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上好示范课、汇报课,交流教学经验。

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是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形式,也是帮助年轻教师的基本手段,年轻教师上汇报课是接受评价、不断改进教学的途径。为此,教研员组织学区优质课评选168节;组织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同课异构”、送各校内的示范课、汇报课也广泛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指导,使教教下乡162节;组织观摩课56节;组织观摩、评比、送教下乡活动21次。

师互帮互学,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搞好竞赛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为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兴趣、展示才艺、发挥特长的舞台,本学年我们精心组织了各级各类学生竞赛12次:“新疆中学生历史知识竞赛”、“民、汉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民、汉中学生数学应用题竞赛”、“高中生物知识竞赛”、“新疆中学生生物知识竞赛”、“新疆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新疆中学生力学知识竞赛”、“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维语)”、“自治区民语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竞赛”、“全国小学生英语听力大赛”、“自治区第二届‘仟叶杯’中学生跳绳比赛”、“中学生英语竞赛”等,全县共计有3713人次的学生参加了以上各类竞赛活动,已知获奖300余人次。

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抓教科研管理推进课程改革

1、逐步完善三级教科研网络。

为使教育科研成为更新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保障,努力使教育科研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迈进,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研员包学区工程,形成了较完善的县、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一是加大了县级教科研指导、管理力度;二是进一步强化了教科研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以窗口、示范学校为龙头推动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三是逐步完善了学区教研体系。教研员们定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学区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科研活动,以指导和促进学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2、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一是引导、督促学校建立完善的教科研运行机制,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的教研管理网络。二是指导学校制定合理可行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规划、计划。三是借助教研员包学区工程,深入学校定期指导校本教研工作,抓过程、抓管理、抓成效。到目前为止,95%的学校能根据校本教研要求有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3、努力拓展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途径,为学生多方面发展创造空间。部分学校已经逐渐凸现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我县要求学校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开展科研工作,做好各课题的组织、落实、协调、推广、整理等工作。本,组织中小学教师申报“2010年—2012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33项,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经严格审批后,有1项被立项为州级重点课题,32项被立项为州级一般课题。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有3个,省级课题4个、县级课题29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各校紧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中心,加强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真现象升格为课题进行研究,让课题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抓管理网络,加大平时监控力度

我们实行县—学区—学校三级网络管理。

一是实行教研员包学区负责制。教研员每周都深入学校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督查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备课、教案、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情况;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帮助指导教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是学区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学校教学常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每月2次),及时进行反馈,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并将检查情况通报给各校,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

三是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检查力度。每学期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采取听、查、议的办法,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备课及作业批改等情况,并对每位教师的平时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存档,对教师常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敦促改正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坚持多检查督促,多表扬鼓励,多指导帮助,做到增加理解,上下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心理环境,使教师愿干,肯干,乐于吃苦,把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大教学常规检查指导力度,深入课堂,关注实效,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课堂

教学质量。

2、组织青年教师讲课团送课下乡。将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出现的优秀青年教师组织起来,送课下乡,以达到资源共享。

3、进一步完善学区教研体系,继续做好教研员包学区、包学校工作,由教研员带头抓实教研活动,以点带面,形成学区教研新局面。

4、抓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督促学校进一步落实制度,扎实开展活动;要求教师深入反思教学行为,每学期完成一定数量的自学及读书笔记任务。

第四篇: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论文

论文摘要: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问题一直是一对矛盾,二者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辨证统一的。就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概念本身来说,从其演进历程上看,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要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可能的。

论文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一、问题的缘起

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普及时代”,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到2006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8%。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加快我国义务教育的实现步伐。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蓝图即将成为现实。如果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每一个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实现了基本的教育公平,那么关注和提高教育质量则涉及更高层面、更本质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必须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从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现实来看,仅仅保证入学机会的均等是远远不够的,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教育公平不仅要从“量”的角度考虑,还必须从“质”的方面去把握。由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量严重不足,这已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一种体制性和资源性障碍,在这个意义上,应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统一起来,把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要素,“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应是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新诉求。

二、理论论证:教育中公平与质量的辨证统一

(一)从强调起点的教育公平到强调结果的教育公平

对教育中公平和教育质量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论论证,首先从考察人类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概念的历史变迁入手,说明教育公平如何从强调起点逐步走到现今强调过程和结果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教育公平一个基本的内在属性。

在现代,教育公平概念有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公平,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教育过程公平,即在前者的基础上,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效果,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应该说,这三个层次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也随之不断深入和提高,体现出从对起点公平的追求,即要求“有学可上”向对结果公平追求的转变,即要求通过教育,个体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教育公平概念的转变历程实质上就是人们对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的过程。

第一,古代传统的教育公平思想追求的是起点的教育公平,即入学机会的均等。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西方,思想家们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都对教育公平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应该说教育公平的概念最初是在“起点公平”的层面上形成的,他们追求的是入学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起点的公平,即“有学可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它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在西方思想史上,柏拉图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思想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在前者的基础上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亚里士多德承袭了柏拉图的思想,认为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公民要遵循同一学制,使所有人都受到同一的教育和相同的训练。

第二,近代通过教育立法保护教育权利,教育民主观念深入,起点公平得到法律保障。到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概念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权利平等角度提出教育公平,并将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起点公平逐渐从古代的教育理想变为一种得到国家法律保障的现实。

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极力主张教育的普及,他们认为只有让所有男女儿童都受到教育,才能消除愚昧无知的现象。孔多塞提出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以便对所有儿童实行免费的初等教育。国家应该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专款作为贫苦家庭儿童上学的补助。法国于1882年通过了实施世俗义务教育的法律,该法规定,共和国所有6至13岁的男女儿童都应该接受初等教育,各地市镇长和初等教育督学组成的市镇教育委员会要经常检查儿童上学的情况,家长若放弃对儿童接受初等教育的相关责任,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成为现代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在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以后的现代社会,当然还继续在起点公平的层面上讲教育公平,但在此基础上,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形成了新的层次,那就是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层面上教育公平,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对待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所以在这个阶段,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入学机会均等上讲教育公平,应高度关注教育中的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而对这两个层面的教育公平的关注,即意味着对教育品质的关注,教育质量成为现代社会教育公平理念的核心要素。

这一时期,教育公平概念发展的特点是:越来越注重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即教育条件和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一些国家推进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的经验表明,教育的质量问题倍受关注,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如通过改革学制、管理和经费体制、师资和课程等各因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质”上的教育公平,保障学生学业成就的平等;地区间、城乡间和阶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位差距的夸大,更加凸显了教育公正,尤其是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的意义: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学校教育质量越来越引起关注。上述特点使得教育质量逐步纳入教育公平的范畴之中,成为它的内在要素和题中之意。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也只有保证了质量的教育公平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从教育公平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即从起点的教育公平到过程和结果的教育公平,可以看出,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基本规定性,教育公平应成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二)从强调“效率”的教育质量观到强调“公平”的教育质量观

首先,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质量观,即将教育质量定位在提高教育效率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即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教育为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十分重视教育的效率,故高质量的教育仅集中在重点中小学中。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发展观的转变,这种片面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注重“效率”的教育质量观受到了批评,仅仅从“效率”出发来理解教育质量已经是不适宜了。

其次,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质量观,即将提高教育质量定位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当前发展观发生转变,即为建设和谐社会,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作到可持续发展,所谓“和谐”、“科学”、“可持续”也就是意味着公平和正义,要真正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作到科学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解决生态公正、环境公正、社会公正等一系列公平问题。所以,公平、公正已经成为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指引下,教育作为社会一大民生工程,其公平性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正义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真正得以实现。所以,在现阶段,推进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举措。提高教育质量不再一味以保证效率为中心,而是为实现公平服务,尤其要解决弱势群体和地区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采取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手段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努力作到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这样,在教育质量观演进的历程中,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和目的逐渐从仅为保证“效率”转向为促进“公平”,从而使教育质量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三、经验论证:外国注重推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一)美国:加强联邦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全国范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美国在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过程中,突出的特点就是强化联邦政府的责任,以保证全国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联邦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影响,引导各州基础教育的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全国性的教育“质”的公平,集中体现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包括教育目标、课程柿隹、考试棉隹与教师资格等方面,来规范全国教育事业。

(二)英国:设置国家统一课程.保证所有儿童接受共同的高质量的教育

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基础教育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引起众多社会人士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因此,英国政府自80年代以来制定的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在主观意图上就提高教育质量,即提供优质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为每一个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要求使每一个儿童取得最好的成绩。

(三)日本: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首先,中央政府通过国库负担金和地方交付金政策的实施,缩小了义务教育经费地区间的差异。“全国各都道府县都能维持着一定的教育财政水平,全国中小学基本都具备了向—规格的教育条件,说不存在城乡差别并非言过其实。“此外,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也不搞重点校和重点班政策,从而保证了教育资源在各学校之间均衡分配,杜绝了产生校际或地区之间差异的政策根源。其次,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由政府机构进行轮换调整,保证了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臼本主要是通过以上几种途径保证其高质量均衡发展,所以,在日本择校一般不会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美国20世纪中后期的教育改革,其价值取向是保证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二者的关系是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克林顿总统曾明确提出,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都能享有的教育的观点;其总的特征和趋势是,将在肯定地方自治杈的前提下,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责任,即由联邦政府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标准来规范国家教育事业,促进其在较高的水平上均衡发展。

实施国家统一课程,结束了英国教育史上从未采用国家统一课程的做法。从英国政府的目标看,国家统一课程正是为了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能力标准,保证教育投资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英国教育和科学部曾这样指出:“向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是:通过全面地、卓有成效地推行全国统一课程,把标准提高到这样一个水平,即每个学生都将为达到这个标准而学习,他们定期接受依据这个水;隹的评定。”

日本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是一种具有均质性的高质量,地区间的差异被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在教育财政政策上所采取的扶持措施和校长、教师的校际问轮换制度。

四、结语

以上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统一,当前,我国在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权、确保教育起点公平以后,应认真考虑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所以,从发展阶段看,将教育质量统一于教育公平,以保证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处于教育公平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扩大教育规模和获得基本的教育机会之后,对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一种新的诉求。从发展水平看,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既有教育起点的公平,但更主要的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从发展内容看,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倡导符合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需求的新教育质量观。

第五篇:阳光教育促公平均衡编班谱新篇

阳光招生促公平均衡编班谱新篇

---交城县2015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总结材料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秩序,切实维护义务教育公平公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吕梁市教体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吕教体发【2015】19号)文件精神,我县在2015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中,通过深入调研、征求意见,确定方案、阳光宣传,严格政策、严密组织等系列工作的开展,圆满完成了招生录取和均衡编班工作,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同。

一、营造阳光招生氛围---共识

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教育公平公正,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为确保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有序进行,县政府成立了由教育、纪检监察、发改、财政、住建、公安、房管、居委会、电视台、新闻办、天宁镇及六道街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招生领导工作组,负责领导和组织招生录取工作,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列入了政府民生重点工程,确保了招生工作的规范有序。

为使招生工作更加科学公正,今年4月底,工作组深入走访了每条街道、路段、小区,对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作了详实细致的

调研,从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按照就近入学原则,重新划分了服务区,确保所划片区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服务到每一位适龄学生。同时也充分考虑到需要在县城随班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少年,为其创造便利条件,保障顺利就学。

择校、择班是破坏教育公平的最直接体现。如何消除干扰,政策推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交城县2015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交城县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均衡编班实施办法》,并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及社会各界在召开现场听审会,共同商议方案的修订,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合理性意见,使方案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根据方案,教育局精心编制出了通俗易懂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区域划分示意图》和内容详实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报名办法》等,暑假前印发每位家长,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张贴宣传资料等办法,让学生及家长知晓阳光招生、均衡编班的政策办法。特别是县电视台对有关政策、程序、操作流程和具体时间等的滚动播出宣传,很好地形成了解决义务教育择校择班问题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严格阳光招生程序---落实

严密组织是保证阳光招生实施的关键。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1、2015年7月8日——8月2日,公布招生工作方案。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

状况等因素,重新划定各学校服务区域,同时确定了各学校相对应的批次顺序【第一批:该校服务区居民子女(有户有房)。第二批:其他具有本县原城镇户籍(含六道街)的居民子女(有户无房)。第三批:该校服务区域购房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房无户)。第四批:其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房无户)】 2、2015年8月3日—20日,根据多校划片,慎重选择,分批报名,派位录取的办法(如果该校各批次报名总数少于招生数,直接录取;缺额学位进行补录,录满为止。如果该校各批次报名总数多于招生数,则按批次顺序录取,到哪个批次报名数多于招生数,该批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录满为止。该批次未录取学生和后面批次学生可以到有缺额学位的学校参加补录。),分三个时间段进行了分批报名、分批录取、分批公示。3、2015年8月18日——19日,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学校,以县统一举行了电脑随机派位仪式,当场公布派位录取结果,为确保公平公正,邀请了纪检部门、新闻媒体、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并全程录像备查。

派位流程如下:

(1)提前公示已录取名单。

(2)现场公布已录取人数和缺额学位数及参加派位名单。

(3)对参加派位名单进行现场电脑随机排序。

(4)对随机排序名单进行现场电脑随机派位。(5)当场宣布派位成功名单即录取名单。4、2015年9月6日——7日,以县统一举行了初中段、小学段的新生均衡编班仪式,邀请纪检部门、新闻媒体、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并全程录像备查。

编班流程如下:

(1)教师均衡搭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校教师实际,根据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个性特点、年龄结构、综合素质等情况,公平、合理、均衡搭配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前公布,当场宣布。

(2)新生均衡编班。初中一年级学生依据小学毕业测试成绩总分(语文、数学、外语3科)分男女两条线排序,成绩相同和无成绩的学生,现场进行电脑随机排序;小学一年级新生分男女两条线现场进行电脑随机排序。然后根据班级数初中按照男正女反或女正男反顺序、小学按照电脑随机排序现场进行编排,形成均衡的学生组合。

(3)确定所带班级:班主任轮次上台抽取顺序签,然后按照顺序签的结果再抽取学生组合序号签,当场公布班级抽签结果,确定所带班级。

三、追求阳光招生成效---收获

实践证明,实行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手段,严格政策程序,实行阳光招生,真正做到了‚三公开‛(招生政策公开、随机派位 4

过程公开、录取结果公开;)、‚一不动‛(录取结果一经公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随意变动)、‚一均衡‛(各校人数均衡)。公开实行电脑随机编班,严格做到了‚三公开‛、‚三不动‛、‚四均衡‛。‚三公开‛:一是整个均衡编班实施过程向社会和家长公开;二是当场公开宣布学生编班花名;三是当场公开宣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名单。‚三不动‛:一是编班学生花名和任课教师名单公布后不得变动;二是编班后校际间的学生不得变动;三是编班后未报到学生入班时不得变动。‚四均衡‛:班级学生人数均衡,班级男女比例均衡,班级任课教师均衡,班级学生学业成绩基本均衡。

阳光招生、均衡编班的实施,根本上解决了城区薄弱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我县城内初中多年难以解决的特大班额问题,平均班容由过去的75人降到今年的55人左右,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由于招生政策的严肃性,农村学校出现了‚生源回流‛现象,极大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压力,可以说,严格招生政策、落实责任追究,彻底杜绝了招生过程中打招呼、递条子、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各种不正之风,为学校创设了一个公平发展的机遇,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更为普通孩子搭建了一个公平展示的舞台,形成了扎扎实实的民心教育,实实在在的放心教育和干干净净的纯洁教育。用制度规范办学行为,靠阳光遏制歪风邪气,还了教育一片净土,让普通百姓真正享受到了教育公平公正。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公平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尽管在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工作中全县整体实现了基本无择校、无择班、无大班额、无重点班和实验班,生源配置均衡、教师配置均衡的‚四无两均衡‛目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全县教育资源差异性的客观现实,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满意率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晴雨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战略任务,通过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交城县教育局 二○一五年十月

下载促公平提质量 切实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公平提质量 切实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