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述职评议,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的有效形式,得到全国人大的充分肯定,并为各地人大普遍采用,使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在通过走出去考察,学习了兄弟地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于2000年开展了对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的工作。经过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开展述职评议对提高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水平和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坚定了继续深入搞好述职评议工作的决心。但是,从述职评议工作的整体来说,仍处于实践、探索、试点和积累经验阶段,从思想认识到具体工作,从组织领导到工作程序,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深化,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通过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实践的回顾和总结,我对今后深入开展述职评议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是十分重视的,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但有的同志对开展述职评议也曾一度存在模糊认识,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心。认为开展述职评议,法律没有规定,依据不足;开展述职评议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关系不好处理,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述职评议是否属于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有一些疑虑。
在开展述职评议的实践过程中,使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对述职评议这项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一)开展述职评议符合法律规定。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确实没有直接关于“述职评议”这一“名称”的规定。但是,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我认为开展述职评议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宪法第3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说明,一府两院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它“产生”的是组成一府两院机关的“人员”,没有“人员”的产生,就没有“机关”的实际存在。宪法所说“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直接指的是产生的“人员”。所以,大会产生的这些“人员”向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并接受审议,这是依法进行并理所当然的。从以上可以看出,地方组织法规定的人大常委会的各项职权,不管是“保证法律的遵守和执行”,“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还是“决定任免”和“撤销职务”,所指的对象均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员”。因为法律的遵守和执行,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实施,都要由“人员”来完成。所以,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对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是题中应有之意。法律虽没有对“述职评议”这一“监督形式”或这一“名称”的具体规定,但对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的规定中,完全包含了对它所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这一工作内容。因此,可以说,开展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二)开展述职评议有利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党的组织向地方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对国家机关政治领导,维护和巩固党的执行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开展述职评议,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仅不矛盾,而且十分有利于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
第一、述职评议没有超越党管干部的权限范围。人大常委会对干部的决定任免,是在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实现了党的意图。述职评议,是依据法律,对所任命的干部个人进行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情况进行评议。开展这项活动,不仅没有超越党管干部的权限范围,而且有利于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
第二,述职评议是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对人民公仆进行监督的形式,可以增强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人大意识”、“公仆意识”、“法制观念”。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述职评议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与党对干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同时,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对于来自于人民的监督,有更高的警觉,可以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使他们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这对党管干部工作的落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述职评议可以开阔党管干部的工作视野。述职评议,严格地说,是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对“公仆”的评议和选择,可以对人民信赖的“公仆”予以激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予以鞭策。通过评议,党的组织可以直接听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自己任命的“公仆”的意见。这对党组织进一步考察了解干部,是一种新的重要渠道。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开阔党管干部的工作视野是十分有利的。
(三)述职评议是人大常委会履行职权的一种有效形式。实践已经证明,述职评议的开展,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监督形式,而且为加大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力度,提高工作水平,提供了重要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对人大常委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如何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水平?如何提高监督的力度和增强监督实效?深入开展述职评议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述职评议不仅为解决干部任命之后监督不够这一“老问题”探索了新的方式,而且把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结合起来,还把对干部进行行政手段的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结合起来,把对工作的监督与对执法情况的监督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对任命干部的监督形式。对促进人大常委会更有效地履行监督权,对提高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是一项重要措施。
二、述职评议要坚持以法为准评判功过是非
依据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开展述职评议,加强对干部的任后监督,是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重要形式。在述职评议中,坚持以法为准,评判述职干部的功过与是非,是人大常委会深化述职评议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做法。
(一)在确定述职评议干部的同时,就应确定述职评议有关法的内容。如确定2000年述职评议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同时确定重点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劳动法的情况;确定评议计生委主任,同时确定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计划生育条例的情况;确定评议民宗侨办主任,同时确定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情况。这不仅把监督事与监督人结合了起来,而且把监督工作与监督执法结合了起来,十分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二)在开展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时要坚持以法为准判断是非。为了加深对述职干部情况的了解,在述职评议之前,常委会组成人员主要采取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对述职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执法相关单位领导、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综合、全面地了解述职干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情况,为述职评议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应坚持以有关法律衡量述职干部依法行政的政绩和差距,分析判断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是与非。评议发言要依据有关法律,以法论理,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可以使评议意见体现出法律的权威性,才能促进依法行政,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三)整改要坚持在依法办事上下功夫。述职评议从准备到述职,再到评议,这个过程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进行整改,为了推进依法行政和法律的实施。这就要求述职干部在整改工作中,一定要在依法办事上下功夫。
一要明确作为执法主体责任人的责任,根据述职评议中重点评议的相关法律以及本人的责任,查找在执法方面和法律法规实施方面存在的差距,着重改进在执行法律、促进法律法规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要把评议整改意见上升到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 高度,着眼于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把落实整改意见作为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从而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要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高标准规划未来的工作。要着眼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促进工作上新的台阶。要以实施法律的实绩作为检验工作好与差的依据,增强执行法律是最实际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人民利益依法办事的责任感。
三、述职评议要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述职评议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开展的、实施对任命干部进行监督的形式。同时,也提供了一条有利于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渠道。这种监督形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述职评议,必须主动争取区委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一)开展述职评议的指导思想、述职评议范围、主要内容、方法和程序及具体要求等,要做出实施方案,向区委请示,得到批复后正式实施。
(二)召开述职评议动员会时,应请区委书记在动员会上讲话,对被评议的干部和人大常委会的组织领导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三)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述职评议时,应邀请区委组织部门领导列席会议,直接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评议发言,以有利于从更宽的角度加深对干部的了解,促进党管干部工作。
(四)关于述职评议工作开展的情况,包括经验、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应及时总结向区委报告。
四、对述职评议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述职评议前对述职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调查方法问题。为了区别与区委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的方法,我认为一般应采取集体开座谈会的方法。座谈会可以多次、多层次召开,但不宜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
(二)关于干部述职评议之后需要进行整改的内容及要求的问题。应在听取区委组织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主任会议确定,以正式行文的方式向述职干部本人反馈,并提出整改的时限要求。
(三)关于全面反馈评议意见的问题。为坚持“一分为二”的对待述职干部,在向其反馈整改意见的同时,应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评议发言加以汇总,如实反映常委会对述职干部的评议情况。使述职干部既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本人工作成绩的评价,又明确需整改的内容,有利于对述职干部的激励和鞭策。
(四)向述职干部反馈的整改意见,要紧紧围绕述职评议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内容,着重对述职干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等情况进行评价,对述职干部本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等情况,可不予涉及。
开展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工作,对区人大常委会履行职权来说,是一项新的形式和内容。我们要不断实践和探索,认真总结经验,使述职评议工作不断完善,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水平,为西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关于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述职评议,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的有效形式,得到全国人大的充分肯定,并为各地人大普遍采用,使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在通过走出去考察,学习了兄弟地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于2000年开展了对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的工作。经过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开展述职评议对提高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水平和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坚定了继续深入搞好述职评议工作的决心。但是,从述职评议工作的整体来说,仍处于实践、探索、试点和积累经验阶段,从思想认识到具体工作,从组织领导到工作程序,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深化,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通过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实践的回顾和总结,我对今后深入开展述职评议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是十分重视的,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但有的同志对开展述职评议也曾一度存在模糊认识,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心。认为开展述职评议,法律没有规定,依据不足;开展述职评议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关系不好处理,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述职评议是否属于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有一些疑虑。
在开展述职评议的实践过程中,使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对述职评议这项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一)开展述职评议符合法律规定。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确实没有直接关于“述职评议”这一“名称”的规定。但是,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我认为开展述职评议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宪法第3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说明,一府两院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它“产生”的是组成一府两院机关的“人员”,没有“人员”的产生,就没有“机关”的实际存在。宪法所说“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直接指的是产生的“人员”。所以,大会产生的这些“人员”向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并接受审议,这是依法进行并理所当然的。
根据宪法而制定的地方组织法,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职权的规定,有以下多处涉及到对“人员”的监督:如地方组织法第44条中的第1项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的遵守和执行;第6项规定,监督本级一府两院的工作;第10项规定,根据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局长……的任免;第11项规定,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第12项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撤销个别副区长职务,决定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职务。
从以上可以看出,地方组织法规定的人大常委会的各项职权,不管是“保证法律的遵守和执行”,“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还是“决定任免”和“撤销职务”,所指的对象均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员”。因为法律的遵守和执行,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实施,都要由“人员”来完成。所以,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对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是题中应有之意。法律虽没有对“述职评议”这一“监督形式”或这一“名称”的具体规定,但对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的规定中,完全包含了对它所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这一工作内容。因此,可以说,开展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二)开展述职评议有利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党的组织向地方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对国家机关政治领导,维护和巩固党的执行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开展述职评议,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仅不矛盾,而且十分有利于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
第一、述职评议没有超越党管干部的权限范围。人大常委会对干部的决定任免,是在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实现了党的意图。述职评议,是依据法律,对所任命的干部个人进行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情况进行评议。开展这项活动,不仅没有超越党管干部的权限范围,而且有利于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
第二,述职评议是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对人民公仆进行监督的形式,可以增强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人大意识”、“公仆意识”、“法制观念”。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述职评议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与党对干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同时,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对于来自于人民的监督,有更高的警觉,可以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使他们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这对党管干部工作的落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述职评议可以开阔党管干部的工作视野。述职评议,严格地说,是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对“公仆”的评议和选择,可以对人民信赖的“公仆”予以激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予以鞭策。通过评议,党的组织可以直接听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自己任命的“公仆”的意见。这对党组织进一步考察了解干部,是一种新的重要渠道。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开阔党管干部的工作视野是十分有利的。
(三)述职评议是人大常委会履行职权的一种有效形式。实践已经证明,述职评议的开展,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监督形式,而且为加大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力度,提高工作水平,提供了重要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对人大常委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如何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水平?如何提高监督的力度和增强监督实效?深入开展述职评议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述职评议不仅为解决干部任命之后监督不够这一“老问题”探索了新的方式,而且把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结合起来,还把对干部进行行政手段的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结合起来,把对工作的监督与对执法情况的监督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对任命干部的监督形式。对促进人大常委会更有效地履行监督权,对提高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是一项重要措施。
二、述职评议要坚持以法为准评判功过是非
依据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开展述职评议,加强对干部的任后监督,是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重要形式。在述职评议中,坚持以法为准,评判述职干部的功过与是非,是人大常委会深化述职评议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做法。
(一)在确定述职评议干部的同时,就应确定述职评议有关法的内容。如确定2000年述职评议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同时确定重点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劳动法的情况;确定评议计生委主任,同时确定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计划生育条例的情况;确定评议民宗侨办主任,同时确定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情况。这不仅把监督事与监督人结合了起来,而且把监督工作与监督执法结合了起来,十分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二)在开展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时要坚持以法为准判断是非。为了加深对述职干部情况的了解,在述职评议之前,常委会组成人员主要采取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对述职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执法相关单位领导、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综合、全面地了解述职干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情况,为述职评议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应坚持以有关法律衡量述职干部依法行政的政绩和差距,分析判断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是与非。评议发言要依据有关法律,以法论理,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可以使评议意见体现出法律的权威性,才能促进依法行政,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三)整改要坚持在依法办事上下功夫。述职评议从准备到述职,再到评议,这个过程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进行整改,为了推进依法行政和法律的实施。这就要求述职干部在整改工作中,一定要在依法办事上下功夫。一要明确作为执法主体责任人的责任,根据述职评议中重点评议的相关法律以及本人的责任,查找在执法方面和法律法规实施方面存在的差距,着重改进在执行法律、促进法律法规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要把评议整改意见上升到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 高度,着眼于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把落实整改意见作为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从而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要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高标准规划未来的工作。要着眼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促进工作上新的台阶。要以实施法律的实绩作为检验工作好与差的依据,增强执行法律是最实际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人民利益依法办事的责任感。
三、述职评议要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述职评议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开展的、实施对任命干部进行监督的形式。同时,也提供了一条有利于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渠道。这种监督形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述职评议,必须主动争取区委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一)开展述职评议的指导思想、述职评议范围、主要内容、方法和程序及具体要求等,要做出实施方案,向区委请示,得到批复后正式实施。
(二)召开述职评议动员会时,应请区委书记在动员会上讲话,对被评议的干部和人大常委会的组织领导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三)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述职评议时,应邀请区委组织部门领导列席会议,直接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评议发言,以有利于从更宽的角度加深对干部的了解,促进党管干部工作。
(四)关于述职评议工作开展的情况,包括经验、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应及时总结向区委报告。
四、对述职评议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述职评议前对述职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调查方法问题。为了区别与区委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的方法,我认为一般应采取集体开座谈会的方法。座谈会可以多次、多层次召开,但不宜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
(二)关于干部述职评议之后需要进行整改的内容及要求的问题。应在听取区委组织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主任会议确定,以正式行文的方式向述职干部本人反馈,并提出整改的时限要求。
(三)关于全面反馈评议意见的问题。为坚持“一分为二”的对待述职干部,在向其反馈整改意见的同时,应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评议发言加以汇总,如实反映常委会对述职干部的评议情况。使述职干部既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本人工作成绩的评价,又明确需整改的内容,有利于对述职干部的激励和鞭策。
(四)向述职干部反馈的整改意见,要紧紧围绕述职评议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内容,着重对述职干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等情况进行评价,对述职干部本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等情况,可不予涉及。
开展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工作,对区人大常委会履行职权来说,是一项新的形式和内容。我们要不断实践和探索,认真总结经验,使述职评议工作不断完善,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水平,为西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经验做法
文章标题: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经验做法
深化工作监督
__县人大常委会
对任命干部开展述职评议,是我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了十多年的重要的监督方式。本届常委会在继续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使这一监督方式更趋完善和规范,把对人的监督、工作的监督和法律执
行情况的监督更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对县水务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通局4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的述职评议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与评班子结合、与财务审计结合、与评整体工作结合、与法律知识测试结合,达到了四个增强和一个推动,即增强了述职者和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廉政意识、法律意识和班子的凝聚力,推动了本系统的工作,被评单位通过述职和评议,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都出现新的气象,社会反响良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民主确定述评对象,监督工作切近民意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把干部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部门确定为述职评议的对象是确保评议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因此,从2002年开始,在年初制定常委会工作要点之前,办公室都提前向县直各部门、驻灵各单位、各乡镇和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发民主确定述职评议对象征求意见函,并主动征求县委、政府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由主任会议根据民意初步确定述职评议对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这一民主确定述职评议对象的方式既体现了民意,又使被评者不好推辞,只能积极配合。一位被确定为述职评议对象的部门负责人曾说:“我被人大常委会列为述职评议的对象,表明社会各界对我本人和部门的工作十分关注,只能认真对待,不可敷衍应付,必须按照评议要求把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好”。
二、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县人大常委会对述职评议工作高度重视,每次述职评议都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调查考核和财务审计两个工作小组,邀请县委组织部、纪检委、审计局等部门参与。述职评议工作一开始,领导小组就在县电视台对述职评议对象进行公示,向相关单位印发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表,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述职者本人及其领导班子和部门的意见建议;在述职者所在的单位召开有全体职工、离退休人员、本系统所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县委、人大领导作动员讲话,引导大家打消思想顾虑,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同时,还安排述职评议对象当会作表态发言,促其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述职评议各个环节的工作。今年开展的县交通局局长的述职评议,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注,参与热情很高,有150多人先后以送交书面材料、打电话、上门口头反映问题等多种形式,共提出意见建议108条。
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抓住重点进行评议
人大常委会的述职评议只有评得有质量、有水平,评在关键处、根本上,才能使这项工作有成效,有生命力。为此,我们把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调查考核小组深入述职者工作部门、下属单位和乡镇及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情况,听取反响,征求意见。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了“三个结合”。一是集中座谈与个别谈话相结合。调查考核小组以座谈会的形式集中听取干部群众对被评议人员的意见,同时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听取对被评议人员的看法。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与法律知识考试相结合。每次述职评议,调查考核小组都向社会各界发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表,广泛了解对述职者本人和该部门的意见建议及对述职者任职情况的评价。同时,由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命题,对被评议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全面考察其法律素质,并在述职评议会议上通报法律知识考试情况,为评议提供依据。三是听取本人述职报告与视察工作情况相结合。调查考核小组听取述职者述职报告后,选择一些重要工作进行现场视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述职者的评价,掌握述职者及班子的执政能力、工作实绩。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向述职者反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促其进一步充实述职内容,提高述职质量,力求述职报告实实在在,有血有肉,不以空话、套话来掩饰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撰写述职者任职情况的调查报告,召开常委会组成人员,组织、纪检、县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本部门下属单位负责人,县委、政府、政协领导参加的述职评议大会,听取和审议“两个报告”,开展评议。评议充分肯定成绩,既对述职者给予鼓励和支持,又抓住重点工作和主要问题,指出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建议和努力方向,帮助述职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责任意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推动工作的力度。2005年对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述职评议后,述职者和局领导班子成员深有感慨地说这次述职评议,使他们对工作中的差距和问题认识更深了,努力方向更明了,出乎意料的是没有被评得垂头丧气,反而评出了信心,鼓舞
第四篇:县委书记在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强化干部监督 促进依法行政
——在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XXX
同志们;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选举或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述职评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形式。县人大常委会根据2006年工作安排和《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暂行办法》的规定,提出了2006述职评议工作方案,经县委同意,从3月开始,组织开展对县府办、人事局、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局、统计局等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述职评议。其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细致工作,全面、深入地了解邓崇德、余益有、刘大雷、张仁勇、彭 诚、牟汝彬、李 庄、燕 莉8位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本届任职以来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情况,并在这次会议上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评议和民主测评。评议组的8位同志、7位乡镇人大主席和1位社区县人大代表,他们广泛地代表了各级人大代表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心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70多条宝贵意见和建议。8位被评议人员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端正态度,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认真整改,务必取得实效,同时,要按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结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立足点
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XX召开,XX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各级领导干部身负重任、手握重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有才学。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决摒弃“权力是个人奋斗得来的”、“权力是上级领导给的”等片面认识,树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干部只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观念,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要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正确处理好做官、做人、做事的关系,始终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至于个人的升降去留,应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就在那个位置上尽心尽力、发光发热。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塑造百姓利益高于一切、万事民为先的形象,当好人民的公仆,特别是要坚决纠正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行为,坚决纠正各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真正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努力形成风正心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风气之变是根本之变,只有风气变了,才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此,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促进风气之变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努力形成风正心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要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同时,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革命,坚决纠正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不良风气,着力从源头上解决部门利益第一、与民争利、公权变私权、“吃拿卡要拖”和“四乱”等问题,促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要抓住干部这个关键,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要借县乡换届之机,把选准配强“一把手”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选德才兼备的人,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在全县树立起用人这个最大的导向,从而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注意力、关注点聚焦到求真务实抓工作、促发展上。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核心,积极主动地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失去了监督和约束的权力是非常危险的权力,更容易产生各种腐败和脱离人民群众的不良现象,要切实把监督看成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突出制度机制这个关键,把推动风气之变中的好的形式和做法用制度、机制固定下来,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的机制、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干部廉洁勤政机制、民主参与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等,逐步形成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制度保障体系和党风、政风、民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全县党风、政风、行风的不断好转,带动整个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三、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政府正确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国家公务员法的学习,做到懂法、知法、守法,自觉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从而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在强化政府系统内部监督的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方式,提高监督实效,确保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正确行使,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确保为建设“生态XX、魅力XX、和谐XX”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五篇:关于加强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强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沧浪区人大常委会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是代表人民对“一府两院”行使的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中最具有法律效力和最高层次的监督。通过人大监督对公共权力依法进行制约,对官员权力依法进行制约,对有法不依、执法违法现象进行匡正,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中不可或缺的法定程序。多年来,地方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行使监督权方面也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创造了不少有效的监督形式。我们沧浪区的做法是:
一、认真履行职责,把好依法任命第一关。
各级国家机关的干部既是社会主义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正确行使任命权,一方面将人民群众公认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任免制度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逐步走上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正确行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免权,首先对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命的关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党委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是党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人大依法履行任命国家机关干部的程序,并对他们实施监督,不仅是履行了人大的法定职能,更是体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本质要求。党委推荐、人大任命,两者方向、目标是一致的,仅仅是法定程序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体现了干部任命制度中的合理制约。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任免权时,要抱着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出于公心,实事求是,正确依法行使任免职权。
其次,要认真做好拟任干部的任前考察工作。对拟任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法制观念、公仆意识、自律意识,依法行政能力等从多方面进行了解,做到在任命表决前基本掌握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情况,并将有关情况或建议意见及时向党委提出。党委在向人大推荐干部前,严格按《党政干部任用条例》办事,规范操作,扩大民主。在人大任命前,党委先将人事安排的意见和提名推荐干部的基本情况向人大常委会党组通报,听取意见,沟通情况,使党组成员正确领会区委意图。
其三,区人大常委会在召开任命会议时,除了介绍拟任干部的有关基本情况外,我们还要求本人到会,作表态性发言。为进一步增强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我们把开好颁发任命书大会作为教育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依法行政、接受监督、为民服务的重要一课。要求他们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努力增强公仆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增强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努力增强人大意识,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努力增强廉政意识,切实搞好自身建设。在最近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中,明确了“拟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在提请任命前,由任命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考试”,要求认真组织好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
二、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监督实效。
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作为担负着监督职责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切实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公开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履行职责,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所以,加强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监督,不是简单地评头品足,论长道短,而要依法实施监督,抓住工作重点实施监督,注重在提高监督实效上下功夫。
1、在确定监督事项上求实。在每年的工作计划制订过程中,要克服和防止“想当然”“差不多”等思想,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全区工作的重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从中排出监督的工作重点,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议题、执法检查、工作评议、述职评议、视察调查等工作能紧跟形势,切合实际。法律监督要抓难点,坚持“依法监督,实事求是,一抓到底”的原则,抓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典型案例进行监督,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公平有序的法制环境。工作监督中,要坚持“少而精,议大事,求实效”的原则,立足于执政为民,更多地务实求是,要采取“抓两头”的方法,即:一头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问题,另一头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监督,推进实现我市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进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要提高监督实效必须求真。在工作实施中,充分发挥各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工作质量。在工作方式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并加强与“一府两院”部门的平时工作沟通。在召开常委会审议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力求掌握真实情况。不仅要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而且要听取有关单位及群众的反映,不仅要明查,必要时还要暗访,不能满足于汇报材料上的文字和数字。审议中,要让参加会议的各位委员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审议质量,说成绩实事求是不过头,谈问题切中要害不过份,讲意见切合实际又可行。
3、监督、整改意见必须狠抓落实。对于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执法检查、组织代表视察等提出的整改意见和要求,必须狠抓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监督意见能否得到落实,是事关人大监督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凡人大常委会的意见、要求一经提出,我们就明确有关工委或办公室进行跟踪督查,由此来促进有关部门对人大工作建议、意见的执行和落实。人大工作质量的提高,不仅增强了监督实效,树立了人大威信,也使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人大意识在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中得到进一步增强。
4、“两评”工作要务实求新。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区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职权方面,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是对人大任命干部较为有效的监督形式,搞好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我们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坚持依法评议的原则。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府组成人员和“两院”有关部门的职权,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监督职权时也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为搞好两个“评议”,我们以法律为依据,用制度作保障,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借鉴其它地区的好的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有关“两评”工作的“章程”,对评议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以此来规范“两评”工作能依法、循章、有序的进行下去。
二是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无论是评议部门,还是评议干部,都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注重掌握情况的真实性,批评意见的准确性,所提出建议的可行性。肯定成绩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指出问题要准确中肯。只有让被评干部心悦诚服,受到教育,从而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改进工作,“两评”工作才能真正达到评出干劲、评出实效、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是坚持代表和选民广泛参与的原则。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不仅表现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而且包括在闭会期间履行代表职务的活动上,而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检查视察、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参与形成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等,是人大代表参与议事决策、管理国家事务、发挥监督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评议工作中,组织代表通过走访单位和选民,发放征求意见书等形式,广泛征求企事业单位、选民的意见和要求,还推选代表在评议工作大会上发表很好的意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选民们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二是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三是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政府部门的工作。
四是坚持监督人和监督事相结合。“两评”是既评人又评事,由人议事,由事评人。由部门工作实绩看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由领导干部任职表现找出部门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原因。我们在进行“两评”工作中,注重做到:评议干部和评议部门工作相结合,常委会评议和组织人大代表评议相结合,常委会考评和民主测评相结合,把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监督与提高干部素质和对党、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上统一起来,达到支持、促进“一府两院”工作的目的。由于评的是身边人,议的是身边事,评议的虽然是几人几部门,教育的却是一大片。
5、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人大工作与区委决策同心,与政府目标同向,与中心工作同步,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既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依法办事,又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寓支持于监督中,共同营造依法、有序,互相支持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当有些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们便想方设法与有关部门沟通,帮助克服和解决。人大与其任命干部的亲和力增强了,人大的威信也提高了。
三、强化权力监督机制,必须以实现权力监督法制化为前提。
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必须真正确立人民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主体地位。多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在强化监督职能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监督实效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监督乏力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具体反映在:一是人大监督工作要进一步有法可依,使其规范、有序、有力。二是要有善于监督的手段。目前,在人大工作中,使用一般性的监督手段比较多,主要如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视察、检查、评议等,而使用“刚性”监督手段,如依法对任命干部实行罢免、撤消职务、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比较少,使人大监督尚显软弱。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对人大审议、评议后的落实情况的监督手段,决不能人大审议认认真真,会议开过烟消云散。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在健全、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上真正向前迈出一大步,就必须以实现权力监督法制化为目标,发挥地方权力机关在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自身建设,奋发有为,锐意创新。人大工作要有所起色,人大地位要有所提高,首先在于人大常委会要有奋发有为的进取心,居位要思为。既要注意摆正自身位置,确立良好的心理定势,又要克服“二线”意识,走出求虚不求实,求安不求为的心理误区。同时,要切实搞好常委会和机关的自身建设,树立一种好的工作作风,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支好的干部队伍。人大工作要积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锐意创新的的精神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正确对待监督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探索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新途径、新方法。要努力探索行使各项职权的具体形式,不断增强工作实效;要不断拓展民主渠道,完善民主程序,使人大工作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努力增强监督实效,切实提高人大的权威性。
2、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接受人民委托,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法定主体。其法定职能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党的十六大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等重要论述,为人大代表提高自身素质,履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作用,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方面作了很多的探索,创造了不少好的方式、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很大的空间。这也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监督实效的一个课题,也是人大创新工作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
3、必须从立法上完善权力机关的监督机制。呼吁《监督法》尽快出台,使对权力制约、监督的行为进一步有法可依,把监督的内容、程序、手段、方法、法律效力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解决无“法”监督和不敢监督的问题。
4、实行全方位的社会监督。要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是否重视这种监督,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人民利益的保护程度的标尺。必须拓宽社会化监督渠道,体现对权力监督的社会性、民主性和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