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颈静脉采血和插留置针的方法分析解析
牛颈静脉采血和插留置针的方法
在用牛做实验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连续多天或者一天之内多次连续采血,这时候就需要给牛插留置针,方便在不对牛造成应急的情况下采血。插入留置针不是太困难的技术,但是要保持几天到十几天就不容易了。以下是如何做静脉留置插管的方法,包括本人录制和编辑的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包括三个视频:牛颈静脉插管和采血方法-1、2、3 http://you.video.sina.com.cn/xjqiongzi)。
1.需要材料
图1 有弹性的胶布
图2 18G 针头,从中间截断后将断口打磨光滑
图3 聚乙烯管6#,外径2mm
图4 这是聚乙烯管不同号的外径资料
图5 大动物用静脉留置针(内针是金属的,外针是塑料的)
图6 将截短的针头和聚乙烯管相连
图7 强力黏合剂(好像挺贵的)
图8 土霉素软膏
图9 动物剃毛推子(Panasonic ER807PP)
除了以上材料外还需缝合线、牛用三棱弯针、手术剪、注射器(5ml和20ml)、75%酒精、碘酒、药棉等。
2.方法
2.1保定动物
动物头部要保定在柱子或架子旁边,然后由两人一前一后保定。尤其是前部保定者一定要保护插管者不被牛踏伤。
图10 动物保定
2.2 颈部剪毛和消毒
首先找到颈静脉,然后将其周围被毛全部剃光。用碘酒和酒精对插管部皮肤消毒。
2.3 插入留置针
左手按压一侧颈静脉近心端,右手食指触压静脉,使其扩张。然后将留置针以和静脉45度角、向心方向插入颈静脉。见有血液冒出的时候取出内部留置针。(有时候虽然没有血液流出也可能在血管中;有的时候如果穿透整个血管,就没有血,只需将针往外拔一点,就在血管中了。)
图11 颈静脉插管
2.4 插入聚乙烯管
2.4.1 从在血管中的留置针口导入聚乙烯插管(聚乙烯管的长度视动物大小,总的原则是对牛管插好后血管内大约需要10cm,血管外长度需能够达动物颈部背侧)。
2.4.2 用注射器抽血验证聚乙烯插管在血管中,注意用肝素生理盐水(10IU heparin/saline)保持插管内抗凝。2.4.3 取下聚乙烯管外连接的针头,然后保持聚乙烯管不动,从血管中取出留置针外套针,再将聚乙烯管的针头连接上。
2.4.4 用一个比聚乙烯插管短10cm左右的管量插管血管外长度,以确定血管内长度是10cm。(注意如果血管内长度短于10cm,尤其对于大牛,当其活动的时候插管容易从血管中滑出到皮下,使采血失败。因此,如果牛只体积较大,血管内插管长度要相应增加。)2.5 固定聚乙烯插管
2.5.1 定好聚乙烯插管插入血管长度后,要保持插管不移动。在出皮肤处插管缠上一小块胶布(利于固定插管),然后用缝合线将缠胶布部插管固定在皮肤上(如图12)。并在皮肤创口和缝合口涂抹土霉素软膏,以防感染。
图12 缝合线固定好的聚乙烯插管
2.5.2 剪下一块18-20cm长度的胶布,做成butterfly(见图13)和视频(看视频《How to make butterfly》http://you.video.sina.com.cn/xjqiongzi)。然后将插管放在butterfly两层胶布之间,并在靠近皮肤侧均匀涂布强力黏合剂,紧贴到皮肤上(见图14)
butterfly制作过程
图14 butterfly紧贴在皮肤上
图15 胶布覆盖皮肤创口
2.5.3 将一块10cm左右长的胶布的胶面均匀涂布强力黏合剂,以加强胶布的粘力。然后将该胶布迅速贴在皮肤创口处,并覆盖butterfly下部(图15)。
2.5.4 再将butterfly上部外露的聚乙烯插管缠上一小块胶布,用缝合线固定(图16)并在缝针口抹上土霉素软膏。
图16 插管上部用缝合线固定
图17 将插管上部固定点用胶布覆盖
2.5.5 再将和2.5.4相同的胶布覆盖butterfly上部插管缝合固定点(图17)。
2.5.6 一位助手与上相同尺寸胶布的胶面四周(非中间)均匀涂布强力黏合剂,另一人将2.5.5覆盖后外露的聚乙烯插管在上部胶布上缩卷成很小的圈(图18),并用四周有强力黏合剂的胶布覆盖,贴牢固(注意不要让聚乙烯插管接触到该胶布周围有强力黏合剂的部分)(图19)。在做试验的日子,只需将该胶布上端撕开一个小口,取出覆盖在其中的聚乙烯插管,并固定在动物颈部背侧,即可随时采血了(图20)。
图18 将外露插管卷成小圈
图19 贴上四周(非中间)含强力黏合剂的胶布
图20 采血的时候将插管固定在颈部背侧
第二篇:静脉留置针的分析
静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避免了反复穿刺而导致的静脉损伤。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相比较传统的给药方法具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留置针使用的时间过短,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综合诸多原因从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患者自身因素(1)身体因素
包括血管硬化,文化因素差异,和对疼痛的不耐受。(2)对留置针的重视度不够
对留置针过度牵拉,或过度的活动。以及对留置针护理知识的缺乏。二.人为因素,(也就是护士在护理的方面)(1)责任心问题
护士工作强度大,对病人留置针不够重(2)护理宣教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和病人之间沟通少或者缺乏有效沟通(3)对留置针的操作技术掌握不好
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工作量大,而培训少。以及使用的留置针的患者较普通 钢针少。熟练程度不够。(4)对患者的评估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穿刺部位不合理,和对静脉血管的选择不合适。三.对材质的选择
表现在留置针的型号与血管不相符,和留置针的材质不同。四.留置针使用的方法(1)对静脉的选择(2)固定方法不稳妥(3)冲管和封管做的不到位(4)对留置针的操作方法不熟练 五.环境因素
(1)术后液体补液量大,浓度高(2)留置针过度弯曲
(3)有大分子物质时未能及时冲管 以上是对留置针使用时间短的原因分析,通过组织科室人员分析讨论,针对原因,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改进措施:(1)做好宣教工作
因为宣教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而缺乏主动性,对患者 指导片面。所以必须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的情况进行沟通,做 好解释工作。详细向患者讲解留置针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等护理常识。(2)运用正确固定方法和封管方法
通过培训,每个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正确的正压封管方法,应用正压脉冲封管。还有封管的液量要足,抽取10ml生理盐水。留置针使用前后均用生理盐水冲管。(3)严格执行消毒操作
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减少外界因素对血管的刺激,从而延长留置时间;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浓度、消毒面积,由于碘伏消毒法降低皮肤对胶布的粘合,所以消毒后应再用75%的酒精进行脱碘。
通过这次学习,能够提高医患双方对留置针脱落的防范意识,使护士合理选留置部位和血管,运用正确的固定和封管方法。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看护,从而延长静 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
第三篇:小儿静脉留置针真空管采血困难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困难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总结。结果主要原因是静脉太细,血流量小83.3%;真空管负压过大12.2%或不足16.7%;留置针软管头端与静脉壁相贴35.6%;血容量不足致血液黏稠度高,静脉压低13.3%。本组共87例成功采集到符合检验要求的血标本,3例放弃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管采血,另行静脉穿刺采血。结论临床上常遇到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困难,护理人员应针对各种因素,给予相关措施,从而增加小儿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负压管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及缩短采血时间,减少小儿痛苦、恐惧和家长焦虑,并减少纠纷发生。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真空管;采血;原因,对策
患儿入院后常常要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液,输液之前一般会采集一定量的血标本进行检验。留置静脉针联合采血器采血输液,即护理人员常规用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后,先静脉采血,再行静脉输液,不仅可以减少两次穿刺所引起的患儿痛苦,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需进行样品传输,从而减少了针刺受伤的风险。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1]。王晓微等研究表明这种采血方法优于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2],徐亚冬等也阐述了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管采血的优点[3],但临床中经常会遇到采血不畅、采血时间延长、患儿哭闹过久的现象。笔者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内一科90例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管采血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研究期间90例患儿出现采血困难。年龄1个月~3岁,平均年龄1.3岁。男55例,女35例。其中肺炎患儿60例,腹泻患儿1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10例,其他患儿5例。采血量3~8mL。本组共90例患儿在成功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用一次采血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采血不畅,血液难以进入试管。本科使用贝朗公司生产的安全型留置针和BD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KDL一次性使用采血针。根据检验项目而选择不同标的真空采血管。经采用各相关措施后87例成功采集到符合检验要求的血标本,3例放弃从留置针中采血,另行静脉穿刺采血。
2采血困难的原因分析
由表1可见,采血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静脉太细,血流量小。为小儿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是对护士的一种技术考验,一般选择的有四肢和头皮静脉。本组75例患儿由于静脉太细,血流量小,导致采血缓慢。第2个因素是留置针的位置问题,如手背腕关节处的穿刺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位置不合适,导致留置针软管与静脉壁相贴,血流无法进入真空管。第3个因素是真空负压管负压不足,在采血时会发现初时采血较顺利,但还未达所需血量后血液就停止流动。很可能就是真空采血管与静脉之间压力平衡,真空管失去了负压吸引力,血液无法进入真空管。第4个因素是腹泻患儿,血容量不足,静脉压较低,血液黏稠度高采血会相对缓慢。还有一个因素是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穿刺成功后,能见血液进入采血针,但常常是还没有流进采血管就完全停止流动了,从采血管处拔出采血针头时能听见较响的空气进入采血管的声音。说明负压过大,小儿静脉较细,静脉管腔较小,若负压过大,则将静脉壁完全吸附于留置针处,血液无法采出。
3对策
3.1尽可能选择较粗静脉:如果患儿静脉条件允许,尽量选择较粗血管进行穿刺,小儿静脉相对成人较细且不配合,在穿刺上有一定的难度。有时连细的静脉都看不清,得按解剖位置进行触摸,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穿刺。有些血管较隐,轮廓模糊,但外观管径比较粗;有些血管清晰度高,但较细,这两种血管相比较而言,管径粗的血管会采血相对容易些。本组患儿采血困难的有5例为手背静脉,20例为足背静脉,50例为头皮较细静脉。
3.2调整真空管负压或更换真空管:真空采血管由厂家生产时密封,使用时不可松动管盖以防真空消失,但有无真空无法用肉眼识别,在临床应用前也不可能先检测管内真空以排除废管.如遇真空管负压过大,可以从真空管橡皮塞处拔出采血针让少许空气进入,相对减压,避免过大的负压吸附静脉壁;如遇真空管负压过小,可人工制造管内负压,将一次性5mL注射器的针头插入试管内,向外抽气,抽出的气体量与采血量相等或略大于采血量时,血液即可流入试管[4]。或更换真空管。
3.3正确使用采血针:应垂直将采血针插入采血管胶塞正中,若采血针未穿透胶塞或进针斜度太大,插入了胶塞侧壁,都可能导致无负压[5]。本组有5例因采血针刺入采血管时角度偏离,导致插入了胶塞侧壁,经重新插入后采血成功。
3.4采取自流式采血法:自流式采血法可以利用静脉压大于大气压的原理,让血液自行流入采血器。临床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将采血针连接真空管的双面针头旋除,将真空管的橡皮塞去除,使血液从采血针的管腔流入采血管;方法二是将采血管直接接至留置针口采血,采血完毕再套上肝素帽。蔡小玲等研究表明,用试管直接接留置针口处采血,使血液直接从留置针口自行流入试管,再套上肝素帽[6],能提高采血成功率。本组有60例采用自流式采血法采血成功。
3.5利用重力协助采血:可适当调整患儿体位,拉开穿刺点与采血管的垂直距离;若在四肢留置针处采血,使穿刺侧肢体下垂,增加穿刺点的静脉压,利用重力原理利于采血。
3.6适当纵向牵拉或横向皱起留置两旁皮肤:有时静脉中的置管端触及静脉壁也会引起采血不畅,可适当纵向牵拉皮肤使置管端避开静脉壁,或者横向皱起留置针两旁的皮肤,减少静脉管壁的平面压力,重塑静脉管腔空间,避免置管端触及静脉壁。
3.7有节奏地适度挤压穿刺部位上方:见回血后放松止血带,有节奏地挤压穿刺部位上方,也可暂时充盈静脉,增加静脉压,以利于采血。
3.8头皮静脉采血时患儿哭泣也有助于采血:头皮静脉采血时,刺激患儿哭泣会使静脉压升高,有助于采血。此法欠人文关怀,但效果立竿见影。需与家长做好沟通,并把握适度。作为家长和护士都不想给孩子增加痛苦,若能顺利地从留置针中采出所需的血标本,能减轻孩子再次穿刺采血的痛苦,也能避免很多的纠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不断探索,以增加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的成功率和缩短采血时间,减轻患儿痛苦恐惧和家长的焦虑。
参考文献
[1]张献文,晁华琳.急诊新入院患者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采血方式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16(2):94-96.[2]王晓微,郑微,赵丽霞,等.急诊患者留置针采血两种方法的比较[J].护理与康复,2015,14(1):55-56.[3]徐亚冬,马莉娟,陈海春.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针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应分析[J].护理研究,2015,9(5):204.[4]周兰兰.2种真空管采血管内负压不足补救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1,18(3A):66-67.[5]代建琴.真空采血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九江学院学报,2011,26(4):95-96.[6]蔡小玲.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在儿科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4):128-129
第四篇: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方法
作者 单位
[摘要]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临床护理常用的静脉输液手段,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方便,具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总结了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常规管理要求,并分析了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护理管理要点。提出避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巡视并早期发现和处理问题,为病人提供安全输液,实施安全护理的护理管理体会。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护理管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临床护理常用的静脉输液手段。以其刺激性小、使用方便、减少患者痛苦等的优势受到医护工作者的青睐。静脉留置针输液目前已成为临床医疗广泛应用的一种静脉输液。留置针内的套管短期内留置于患者的静脉中,护士可一次穿刺进行多次输液,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也为需要监护的病人带来及时护理的保证。本文总结分析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法,报告如下。1操作方法 1.1无菌观念
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首要要注意的是必须始终遵守无菌观念。穿刺部位的消毒一定要到。保证每天输液器的更换,以及每周肝素帽的更换。针对穿刺部位出现的炎性可湿敷50%硫酸镁溶液,对于2d以上者应采用毛巾热敷或理疗的方法保证血管通畅并减轻炎症。1.2穿刺
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在选取较为粗大、顺直、不易滑动的部位,输液瓶输液管紧密连接并排空气体,对选定的穿刺部位周围10cm进行常规消毒,以15°~30°的角度穿刺进针。有血液回流后持针的手与另一只手配合,在另一只手送软套管时持针的手将针芯拔出。然后用相应的固定胶布固定,将患者基本信息及留置时间等相关内容记录在静脉留置针观察记录本内。
1.3封管操作
输液结束,用0.5%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封管力量大小适度。应先拔去针头至仅剩针尖为限度,封管液推注到仅剩余0.5mL后,边推边拔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腔,保证针头斜插入留置肝素帽内推入其中。留置针留置时间应在七天以内。透明敷贴应当及时检查防止松动。2留置针常规护理管理方法 2.1健康教育
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理人员应以和善的态度和语气给予病人沟通,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同时要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避免患者的大幅度活动。此外,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静脉留置针区域皮肤的清洁度,防止污染,并及时更换。
2.2留置期的护理管理
①留置期间穿刺部位渗液或渗血时,要立即进行处理,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和更换固定敷贴;②穿刺部位肿胀、脱管、发红、发痒等情况时,要立即拔去留置针;③保证输液管的畅通是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关键。[1]留置期间输注不畅,主要由于穿刺不当、固定牢、套管送入操作不到位、病人过度活动等情况。针对输注不畅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尽量避免因操作问题引起病人的二次或多次穿刺;其次,固定完成之后要详细的告诉患者保证输液器不被压并尽可能留意输液情况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针对容易躁动的患者,要给予一定的强制约束。④一旦出现局部炎性改变和静脉硬化,应尽快拔管,对症处理之后换合适部位留置静脉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d。高质量的护理操作可延长留管时间。⑤如有血块堵塞,切忌将套管内阻塞的血块直接推入血管内。可将小血栓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也可以将25mL肝素钠生理盐水(1∶625)局部注入后封管30min,促使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达到畅通目的。
2.3合理输入不同浓度药物
对于浓度较大的、较为粘稠的药物应合理安排在浓度较低的药物之间,以保证患者的血管柔软度,顺利输液。对于能够稀释到一定浓度进行输注的尽量进行稀释输注。
3留置针使用期间异常问题的护理管理 3.1皮下血肿及液体渗漏
皮下水肿的发生原因: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尤其是血管不明显时增加了穿刺难度,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导致留置针突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液体渗漏的发生原因:不当选择穿刺部位、较小的进针角度、没有牢固固定、未完全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过高的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液体渗漏也与药物浓度及其理化因素有关。
护理管理: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基本技巧,动作应轻巧、稳、准。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把握好进针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妥善固定导管,并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3.2静脉血栓
发生原因: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可损伤血管壁,久之可形成静脉血栓。护理管理:为防止血栓形成,护士应合理有计划地使用血管,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3.3静脉炎
静脉炎所致条索状红线沿静脉走向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较为明显,可伴有全身症状。静脉炎是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1%~26%。[2]化学性静脉炎与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有关,感染性静脉炎多与无菌损伤不严格引起。
3.3.1静脉炎与相应穿刺
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如患者处于半坐卧位,在重力作用下肢输液的静脉炎发生率要高于上肢输液。无菌术。穿刺时消毒剂使用过多,又未待干就实行穿刺,未按标准彻底规范消毒穿刺部位,未牢固粘贴贴膜。留置时间。套管针在留置5d静脉炎发生率为0%,不能主观依靠护士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炎性改变和堵漏,周围皮肤的清洁程度而任意延长留置时间。穿刺技术。穿刺技术质量的高低与静脉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药液性质、液体量输液速度。输入高浓度液体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液体外渗、血管变硬、变红,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输液速度,每日液体量超过1000mL,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研究表明输入刺激性液体与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关系最强。[3]留置针型号。选择24G相对细小的留置针,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封管技术。封管方法不当,未正确选择封管液,速度过快过猛,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内局部压力引起外渗,静脉炎的发生机会可显著提高。机体抵抗力。机体免疫力与静脉炎发生率之间密切相关。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具有较低的免疫力,可以降低机体修复静脉壁损伤的能力,可以降低机体抵抗机械性刺激和局部细菌性炎症的能力,当出现局部血管壁损伤、机械刺激和细菌炎症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要选择粗直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的血管为宜。尽量避开在下肢静脉穿刺,如果不可避免在下肢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并给予热敷,减轻药物对下肢的刺激。要选择较小型号的针头,可降低机械性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机会,留置时间规定为3~5d。提高穿刺质量是避免和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根本途径。可持续湿敷50%硫酸镁溶液。基本原理为利用硫酸镁高渗作用,细胞脱水后局部水肿消除;保证血管充盈程度,避免血管痉挛发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静脉血管的合理使用和保护。护士要根据患者实际,采用热敷等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措施,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等症状。如发生静脉炎且较严重,在药物外敷和理疗的基础上,可静脉滴注抗菌药物预防全身感染的发生。4护理管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及时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的同时要熟练操作,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较为安全、方便,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及时给予患者应有的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作为护理人员要用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病人以信赖,保证患者尽快康复。[参考文献] [1] 刘芳芳.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2016,88(16):287.[2] 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5-6.[3] 章洁,皮红英.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17-519.
第五篇: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限制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 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以拔出针头是针尖有液体溢出为佳)。
7.护理
(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2)再次输液时用安尔碘消毒肝素帽,每日推注5~10ml等渗盐水冲管并抽得回血,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内注入2~5ml肝素液封管。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反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4)并发症的处理:①静脉炎。尽量选用较粗大、回流通畅的静脉,以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速减慢。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②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时应立即拔管,并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中药金黄散外敷[3].③若留置针置入2~3天后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现象,应立即拔除留置针。④堵管。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5)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透明敷贴不宜每日更换,应视粘贴膜脱落及污染现象及时更换。(6)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可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8.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规静脉输液每人次约需2~3min完成,采用静脉留置针可缩短至0.5~1.0min,提高了护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