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人民银行基层机构加强金融管理的思考
对人民银行基层机构加强金融管理的思考
摘 要 我国人民银行在“一行三会”分设后,履职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基层机构普遍在金融协调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投入较多的精力,运用金融监督管理手段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弱化。本文就人民银行基层机构如何加强金融管理问题,结合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人民银行 金融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人民银行在“一行三会”分设后,基层机构在为地方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投入较大精力,而在运用金融监督管理手段履行人民银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弱化。如何发挥金融管理的职能,提升基层央行履职能力和效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基层机构在金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业监管分散,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削弱了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履行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宏观调控体系方面的能力。尽管提了多年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负责,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但是从当前各级“一行三会”金融业风险状况分析例会实际运行效果看,银监、证监、保监部门真正反映的问题不多,必要的风险提示不够,没有发挥金融风险状况评估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人民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和研究制订货币政策。
2、基层央行对金融管理认识研究不足,没有找准切入点。与银监、证监、保监机构行业监管相比, 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具有宏观性、政策性、社会性、保障性鲜明特点。然而,金融业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去以后,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机构在社会上和金融机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使得公众错误地认为“人民银行只做金融服务,没有监督管理权力”、“人民银行再也管不了领导的帽子和经营的盘子”等等,对其开展金融管理不支持、不配合,进而给人民银行的金融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使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陷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基层央行过于强调金融服务创新,而忽视了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核心”作用,没有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和法规赋予权力依法加强金融管理,甚至是在金融管理不作为、不敢作为。此外,基层央行在加强金融管理工作中对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职责研究不足,对相关规定缺乏梳理不全面,最终导致有的管理工作偏离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有的管理工作方法和途径单一,力不从心。
3、人民银行金融管理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民银行作为我国“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担负着管理金融机构的使命,其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的影响着管理职能是否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主要表现为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后,人民银行及分支机构监管人才分流,金融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所降低。同时,其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当前金融管理人员中很少是科班出身,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很难进行全方位的掌握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不能够系统的分析金融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所以,金融管理的任务就难以高水平、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
4、管理体系不健全,尚未实现规范化和系统化。随着近些年来金融体制的改革深化,人民银行的组织体系、法律框架、管理手段和队伍的建设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金融机构的管理也不断的得到强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各项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金融管理体系。
二、加强金融管理的措施
1、完善金融管理手段。人民银行的每一项金融服务都包含了管理的内容,而管理又为服务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因此,基层机构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既要一手抓金融服务,又要一手抓监督管理,二者不可偏废,必须齐头推进,努力实现金融服务与金融管理的协调性、互补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强化管理,促进管理有效有力,服务质量真正提高,树立基层央行在金融管理中权威。
2、以“两管理、两综合”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内容的基层央行依法履职的新抓手,充分调动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加强金融管理工作积极性。除了银监机构延伸到到县(市)以外,保监、证监在地区、县(市)都未设机构,给当地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管理留下很多空间。因此,基层央行可从“两管理、两综合”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以及从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进一步加强金融管理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金融管理各项制度办法,提高执行力。按照现有金融管理各项制度办法,定期不定期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责令及时整改。对金融机构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及综合评价要做到言之有据、评之有据。要在做好日常非现场监管台账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监管情况准确评分、合理评价。
4、创新管理,完善制度,提升履职效果。努力克服基层央行在金融管理中的畏难情绪,要深入研究如何开展金融管理,积极稳妥开展管理创新,增加工作主动性。
5、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金融管理水平。一是整合基层央行金融管理资源,从多各个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部门中抽调业务骨干,通过以查代训等方式有效地培养了金融管理人才队伍。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岗位练兵的人才培养方式,开展金融管理综合业务与技能培训,如选送人员到金融学院学习,也可以通过到金融机构跟班操作等方式,使监管人员充分掌握现代金融管理知识,从而尽快提高金融管理人员的素质。
6、完善金融管理体系。金融管理作为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不仅需要完善的管理手段、高素质的队伍,还需要形成一套自上而上,较为完整的,相对稳定的金融管理体系。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研究制订金融管理发展规划、承办金融管理工作事项,指导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等工作,规范金融管理工作流程,统一工作程序,确保金融管理工作的程序性和严肃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
第二篇:加强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的思考
加强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的思考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目前,人民银行会计工作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还不适应改革的发展。应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和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一、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是加强金融管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作用的重要基础工作,是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会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内控制度、严肃结算纪律、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不严,具有内部制约性质的基本规定未认真执行。二是财务支出随意性较大,行为不够规范。三是会计监督不到位。四是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分析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人民银行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要认真研究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成因分析
(一)内控制度落实的环境影响着会计内控制度落实的成效。
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环境包括很多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单位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会计信息的使用程度及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基层行对会计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软化,主要是个别县支行的领导对会计工作管理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没有真正把会计工作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平时研究少,过问少。主要表现为:
第一,有的行领导局限于传统观念,认为会计工作实行双重管理,即上级会计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局限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缺乏对本单位会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在会计工作满足于账平表对,资金不出现问题,从而使会计反映、监管作用未能发挥出来。
第二,部分行常常抽调会计人员搞行里中心工作,使一些会计人员不能正常从事会计业务;把会计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其他部门,使会计部门成为基层行基础知识培训基地。
第三,有的主管行长缺乏对会计知识、会计业务的了解,关心本行费用指标的多少、经费的松紧较多,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了解不深不细,对会计信息缺乏认真分析,对自己是会计责任主体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岗位设定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的矛盾。
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科承担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双重职能,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联行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电子联行岗、票据交换岗、结算管理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其中事后监督员、票据交换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交叉,联行来账、往账和联行对账与管理必须分离,印、押、证必须分开管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顶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现象,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复存在,风险隐患较大;另一方面,县支行人员较少,会计业务量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
(三)实现重要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与县市支行人员素质的矛盾。
按内控制度的要求,联行、记账、同城票据交换、财务等重要会计岗位人员原则上两年轮换一次,会计主管人员原则上三至五年轮换一次。强制性的定期轮岗或离岗审计,对防止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用联行资金,减少会计资金风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县支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其一是县支行从事过会计工作的人员少,懂核算、懂会计管理的人员更少。据统计,某市9个支行中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不足50人,具有中级会计师资格的不足20人,现有会计人员一半以上无会计证。在这样一个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下,搞岗位定期轮换条件不成熟。
其二是调整的新手较少接受过会计知识培训,对会计制度了解不多,对防范金融风险缺乏认识,特别是会计核算操作无从着手,需要一定时间培训、熟悉的过程。从该市各支行近两年调整的会计人员看,调整人员较多的行,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大范围地调整会计人员,势必影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
其三是联行、结算工作技术性较强,联行结算人员必须对《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支付结算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适应人民银行结算管理的需要。外来的会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靠一线结算人员的工作经验来防范的,如果联行结算人员轮岗过勤,也会带来一定的会计风险。
(四)会计财务部门与营业部门、国库部门之间的业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协调。
在会计管理上,会计部门、营业部门之间时常出现不够协调的情况,这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漏洞和重复。会计部门是辖内金融会计,也是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营业部门和国库部门是具体业务操作部门。而县支行会计国库部门,既承担着营业具体业务,还要负责国库、会计财务业务,业务管理分别接受中心支行会计财务科、营业室、国库科三家的指导,由于具体工作布置和管理“政出多门”,县支行会计国库科无所适从。比如,在登记簿设立上,上级行三个部门合计要求设置登记簿有60种之多,近一半完全可以合并或撤消重复登记。如果三家在业务管理上统一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部门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从事金融服务和结算监管,会使整个会计管理和监管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会计核算质量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且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从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从工作上处理好一个关系。
第一是会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央银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上,不仅要管好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搞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是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央银行会计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中央银行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第三是处理好会计改革和加强会计管理的关系。会计改革势在必行,任务繁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金融活动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作为金融管理职能部门之一的会计部门,管理与改革同等重要。因此,应当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改革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人民银行会计应加快改革步伐,尽早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二)夯实会计基础,规范会计行为。
银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持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为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必须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入手,狠抓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范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
首先是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约措施。对现有不合适、不合理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补充、修订,使之更严密、更完善,通过建章立制,使内控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角落,保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堵塞漏洞。
其次是严密程序,强化管理。要按照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对所有岗位都要制订制约措施,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悬空。严格实行印、押、章使用与保管环节的相互分离,会计核算与事后监督相分离,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控。
再次是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要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会计岗位责任制作出明确规定,把会计制度、任务和工作职责具体分解到会计部门的各个柜组和岗位,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对主管行长、会计主管、复核员、经办员的责任应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对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最后是加强事后监督。长期以来,人民银行会计工作反复强调对核算过程的检查核对,但却忽视了对核对结果的监督,核算过程中的检查核对只在经办人员之间相互进行,起不到应有的防范作用。为此,要设置事后监督岗位,对发生的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建立会计核算的第二道防线。
(三)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只靠健全内控制度难以奏效,必须从改革会计管理体制人手,打破会计工作分级管理的体制,实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四集中”:
一是集中会计核算,就是改变现行人民银行四级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将会计核算主体由县支行提至中心支行,建立以中心支行为基本核算单位,各县支行为网点终端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体系。
二是集中事后监督,即在中心支行建立事后监督中心,把各营业网点的会计凭证集中到监督中心,监督人员按照业务种类、凭证要素逐笔监督审查,对照核算中心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差错,杜绝各类违章、违纪及违法行为,达到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会计风险的目的。
三是集中账务查询。即在核算中心设立查询专柜,专门负责各类查询查复,以检查发现查询中漏查、错查、迟查现象。
四是集中会计档案保管。即集中核算后营业网点的主要会计凭证,必须于次日传递到事后监督中心,由事后监督中心监督移交至核算中心。各营业网点可以不保管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由中心支行集中保管,专人负责。集中管理不仅有利于职能的转换,使基层人民银行摆脱大量繁琐的具体业务,集中力量,突出监管,而且也能很好地解决基层人民银行岗多人少的问题,既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可解决会计监督“四个不到位”问题和会计、营业室、国库三家在业务管理方面的不统一、不协调现象。
(四)全面增强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分析和管理水平。
会计核算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为此必须在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上下功夫。
首先要稳定充实现有会计队伍,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的技能,使他们尽快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自觉按照各项制度的要求履行职责;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纪律意识,提高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的自觉性。
其次,从领导到会计人员都要重视会计分析,充分发挥会计分析对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利用会计部门的自身优势,通过与统计等部门的信息交流,选择定点联系行等手段,详尽占有资料,充分利用电脑,建立对口的会计信息资料库,选用正确的方法,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建立会计分析和考核制度,将会计分析列为会计工作考评的项目,以促进会计分析的开展和分析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对基层法律援助机构问题的调研思考
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五条规定: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那么,县(区)级法律援助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基层法律援助机构。根据这几年在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实践,结合参考兄弟县(区)法律援助机构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们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目前面临以下几个困难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和
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金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县级地方和贫困地区法律援助经费严重短缺,导致法律援助工作明显滞后。应该说,法律援助工作已经逐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重视,财政拨款逐年有所增加。但这种增加和需求相比差距甚大。有的地方财政拨款还不到位,或到位的经费仅能维持必要的人头和行政开支,真正能用于法律援助的费用不足。一方面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为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等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法律援助。
二是法律援助人员严重不足,供求矛盾突出。仅以**市为例,**市农业人口33万人,外来务工人员10万人,其它社会弱势群体5万人,这占**市总人口的82%。在这82%的社会弱势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分布在边远的山区农村,他们的合法权益更需要法律保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普法依法治理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全市法律援助队伍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法律援助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法律援助工作者,更是人才奇缺,全市3家律师事务所仅有16名专职律师;8家基层法律服务所仅有基层法律工作者29名。已建立的11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中没有一名律师。一方面是大量需要法律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另一方面是现有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不堪重负。
三是对社会律师过多提倡“行业奉献”。目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律师的性质从国家法律工作者转变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律师因为没有稳定、可靠的生活、工作条件保障,首先必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工作。由于大部分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较低,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往往是“贴钱办案”,过多地提倡“行业奉献”,挫伤了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也难以控制案件质量。
四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不高。由于对经济效益等因素的考虑和经费的制约,个别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确实存在办案敷衍了事、走过场等现象,工作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的提高;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又没有在这方面作出约束性的规定,使得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五是法律援助监督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司法行政机关对其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上一级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对下一级法律援助机构进行指导、检查”的监管框架,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编制和机构的限制,编制部门在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多为挂靠在司法行政部门的相关科室,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能。这种体制有悖于《法律援助条例》精神。
二、对策和建议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加大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基层法律援助工作新的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和实施《法律援助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自觉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一项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法律援助作为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正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执政理念,给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送来一股清风。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正是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更充分地行使当家作主的各种权利。这突出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内部矛盾,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从心底里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味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法律援助是实现人民权利的有效途径,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形式。法律援助制度正是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政府关爱”,直接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群众,成
第四篇: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政策自评估情况的报告
中国**银行****关于执行人民银行 金融管理政策自评估情况的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按照《转发石家庄中心支行关于印发<河北省新设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管理办法(试行)>和 <河北省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政策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承银发〔2011〕16号)文件要求,我行对2011年金融管理政策综合评价自评估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安排部署,明确各业务项目的归口部门,落实相关责任人,要求各条线以评价项目和标准为依据,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自评工作。
通过全面细致自评,2011年,我行严格遵照人民银行各项金融管理政策,稳健经营,合规运作,自觉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能够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在保稳定、促增长、重民生政策落实中的积极作用。现将具体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依法合规经营运作
2011年,我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跟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执行“进、保、控、压、退”的信贷政策。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以“总量调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为原则,优先支持我市重点建设项目,逐步压缩和限制对“两高一资”、“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投放。将清洁能源、涉农、交通、中小企业及保障性住房等作为我行支持的重点,全年累计发放非贴现贷款**亿元,其中:依托“账易融”、“货易通”等供应链产品,为**户小微企业发放非贴现贷款**亿元。在日常工作中,我行按照要求及时提供货币信贷运行报告,及时、准确报送贷款数据,积极主动完成人行开展的各类信贷政策调查工作。
在利率政策落实方面,我行以“服务、传导、监督”为重心,突出基础管理工作。一是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将央行利率政策通过发文或下发信息传导的方式传达到位,并做好上级政策的本土化,发挥“承上启下”的政策传导枢纽作用;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内利率政策的执行情况认真进行自查自纠,每季对全辖利率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坚决维护国家利率政策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准确地向人行报备各类利率监测报表和相关信息材料。
作为一级法人的分支机构,我行法定存款准备由总行通过核心系统自动逐级提取和缴存,缴存范围和比例均符合规定。
为确保金融市场交易内控严密、流程清晰、授权明确、作业标准严格、风险可控,我行加强审慎管理,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央行金融市场相关政策,加强对金融市场发展变化、最新监管规则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制定了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制度。2011年我行国债、黄金和票据等业务在强化营销、依法经营和合规操作的基础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完善制度建设,防控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为有效维护金融稳定,防控金融风险,根据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政策、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以及自身内控需要,我行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目前在自有的风险防控机制基础上,建立风险防控三条防线:以各业务部门为主的第一道防线,以风险管理部门为主的第二道防线,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的第三道防线,通过落实严密的内控制度,三条防线的设置形成了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二是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我行的内部管理和风险制度覆盖了所有业务条线和所有业务环节,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经梳理,执行总行核心内控、风控制度约700个,省分行依据总行办法制定的细则近200个,各相关部门也分条线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这些内控和风控制度对防范各类风险包括系统性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开展综合性的实战演练,2011年我行以突发事件为前提,以各关键资源受损为各场景,开展综合性的桌面或实战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及完备性,检查各预案间、各部门、各机构间、各组织体系间的衔接与匹配,落实预案实施中的配套资源,培养有关操作人员的应急意识,强化操作熟悉程度,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查找关键资源的薄弱环节,业务流程、制度的管理漏洞,提出整改建议措施,持续优化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及业务恢复能力,确保我行各项业务发展的持续性。四是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有序、高效地做出相应处理,最大努力地减少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维护金融稳定,我行制定了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行、人民银行、监管部门报告涉及区域金融稳定、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重大金融案件,确保我行各项业务安全稳定运行。五是积极配合人民银行金融风险监测工作,按时上报金融风险监测报告、报表,通过对我行各项数据的分析,及时监控我行金融运行状况,积极配合人行开展的各类交叉性金融产品与业务创新研究工作。
三、严格执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并加强统计服务
2011年,我行严格执行各项统计管理制度,进一步学习和梳理统计工作重点、难点,完善各项统计制度,更新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根据近年来信息管理工作的调整,重新制定了《中国**银行****信息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按照考核办法,每月对所辖基层行的金融统计报表报送情况、外部监管报表报送情况、信贷及征信管理工作、关键指标数据质量情况等进行记录,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管理工作全面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督促各支行信息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整理报表数据填制的要点下发基层机构及部门,确保各支行及业务部门统计人员掌握最新统计动态及口径。建立工作人员责任制及工作人员互相审核制,通过上下两道关卡审核,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充分发挥统计职能,运用统计方法掌握数据的变化,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获得第一手业务资料,分析引起数据变化原因,将统计数据进行深加工,从而提供高质量、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资料。
四、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报送会计资料,确保会计财务信息准确、完整和可靠
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内、外部监管要求,促进业务健康发展,我行严格贯彻执行人行和总行相关会计规章制度及工作要求。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会计规章制度,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完善管理措施,对各项业务正确、真实地进行相关会计核算。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频率及时、足额缴纳财政性存款,认真执行支付结算制度,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频率进行对账并及时上报各种业务报表。按照当地人民银行要求保质保量及时地报送会计决算资料(会计资料包括利润表、试算平衡表、资产负债表、决算说明及经营分析)。本,财务会计制度、会计业务系统未发生变化,对于涉及会计科目事项均向人行进行了报备。
五、加强支付结算管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提升业务风险预防和控制的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我行从制度流程、系统操作、员工教育培训等方面持续落实支付结算相关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多次对柜面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树立合规操作的意识,从源头上控制风险。重点对各项内外审计及专项检查、稽核监测以及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查,巩固整改效果,提升了柜面人员防范操作风险的工作意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行认真执行各项支付结算制度,严格执行支付系统运行操作规程,落实人民银行对账及柜台服务的各项规定;发现轧差跳场、核押错误、日终对账不符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明确专人负责资金流动性管理,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在账户管理方面,我行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明确账户管理专职人员,按照《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要求,对结算账户开立、备案、使用和档案进行严格管理。银行卡业务流程、制度规定、实际操作均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要求。
持续推进联网核查工作,注重设备的更新完善。目前,我行前台已配备了二代身份证鉴别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对于开销户、挂失、大额等高风险业务,均运用联网核查系统严格进行客户身份信息真实性审核。
在实际工作中,我行能够自觉遵守结算、清算纪律,内未发生客户投诉纠纷。
六、加强基础建设,全力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信息技术对全行各项业务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力度
我行金融科技按照IT集中管理要求合理进行岗位设置,执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信息安全检查和教育培训。根据总行的统一部署,二级分行只设置专用设备间。为进一步体现IT集约化运营的效益,以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为原则,我行设备间按照“中国**银行二级分行计算机系统设备间建设规范”重新进行了改造,设施、设备及环境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同时建立了设备间出入、设施巡检维护的相关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制度规定操作,严防严控生产变更风险,切实落实安全运行责任制。
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我行的网点及自助设备实现了联通和电信2M光纤双线路互为备份,网络参数按省行统一配置和管理,管理技术和管理措施具体有效;按照省行统一要求配置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推广了全省统一的防病毒系统,管理和维护符合运行要求。
为预防突发事件,我行成立了信息科技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制订了应急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完善预案;定期组织风险隐患排查,避免重大安全事件发生。
作为一级法人的分支机构,银行卡相关应用系统、POS和ATM终端都是由总行层面控制开发和集中采购,均符合标准要求。
七、规范人民币流通管理,提高货币金银工作水平,配合人民银行更好地履行现钞业务的社会责任 2011年,我行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把做好人民币流通管理作为重要职责,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进一步规范残损人民币兑换和假币收缴管理。柜员在业务操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履行服务承诺和工作程序,准确、无偿为客户兑换残损、污损人民币,按照我行规定上缴中心金库。对网点收缴的现金、自助设备回笼现金,都进行集中整点,手工挑剔残缺、污损人民币。对网点上缴的残缺、污损人民币和中心金库集中整点挑剔的残缺、污损人民币,进行扎把、打捆后上缴当地人民银行,没有对外支付残缺、污损人民币。对停止流通的人民币都及时为客户进行兑换,并及时上缴当地人民银行,没有对外支付已停止流通的人民币。柜面保证配足各种辅币,方便客户取款和兑换;能够按照合理需求的原则,办理人民币券别调剂业务。为良好的金融秩序、营造良好的人民币流通服务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按照人民银行规定认真办理假币收缴业务,在发现假币时,立时收缴、当面加盖“假币”戳记、向持有人出具人行统一印制的“假币收缴凭证”等规范性工作,并告知持有人如对被收缴的假币真伪有异议,可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申请鉴定,严禁截留和私自处理假币。
为进一步推动反假币工作开展,响应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我行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在费用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城建支行和车站路支行两个反假工作站的建设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基层行反假币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增强我行前后台现金岗位从业人员的反假意识和反假综合能力,提升本、外币现金收付专业技能和防假、反假、识假水平,年内组织全辖前、后台现金岗位从业人员进行了反假币培训,提高了前后台从业人员防假、反假、识假水平和服务水平。按人民银行要求,组织开展了全辖反假资格考试,前台柜员均取得了《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并持证上岗,按着假币收缴流程进行操作。我行有权鉴定机构都在营业场所摆放由人民银行颁发的授权证书,按规定接受持有人或单位提出的货币真伪鉴定申请,并按程序进行货币真伪鉴定。
八、统一流程、规范操作,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根据国库业务需求,建总行制定有较为完整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实现国库业务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为国库资金安全建立了制度屏障。在实际工作中,我行严格按照总行规定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根据国库业务要求,设立了“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不存在为征收单位开立预算收入过渡账户等违规行为。按照规定为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开立了零余额账户,并就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情况及时向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备案。在实际工作中,密切监测零余额账户日终余额状况,对特殊因素(如日终汇划退回无法重汇)形成的不为零事项,均在次日归位为零。
加强国债业务管理,对所有经办国债业务的网点均向人行备案,按照规定及时报送储蓄类国债发行进度报表和凭证式国债月度持有量报表。
按照“先支付,后清算”的原则,及时、准确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认真与财政、税务部门进行账务核对,内经办业务全部核对相符。
九、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数据质量,快速处理征信异议,提高工作效率和丰富服务内涵,圆满完成征信工作任务
为加强征信管理工作,我行明确计划财务部为征信管理部门,相关业务部门为监督、使用、维护部门;根据征信系统的操作规程,分别在管理层面、经办层面设置征信管理经办人员及查询人员。为规范全行查询行为,防范查询风险,我行制定了《中国**银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操作实施细则》,同时每半年对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业务部门进行整改。在办理个贷业务和对公信贷业务时,均要求在征信系统获取相关资料并加以归档。
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充分利用征信系统提供的信息,缩短审贷周期,提高了信贷决策效率;在贷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定期查询企业征信系统,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变化情况。2011年4月,通过张贴贷款卡年审通告、电话通知等方式通知在我行开立基本结算户的企业在限定期限内进行年检,同时指导客户正确填写企业财务报表远程申报数据信息,较好地完成了贷款卡年审工作。2011年我行收到征信异议信息3笔,均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无异议投诉。
在数据质量管理上,依照《中国**银行****关键指标数据质量考核办法》按季对各支行进行考核,每季对数据源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补录;在上报方面,我行以数据源系统值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编制,做到上报数据及时、完整、准确。积极配合人行开展数据核对和检测,确定双滦支行为定点数据检测机构,顺利完成征信调查问卷工作。
我行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进行操作,并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登记簿》中认真登记,明确我行债权,客观上迅速地在公示系统中确立我行优先处置权,最大可能地对抗了后来质权人并防范出质人的信用风险。2011年我行在征信中心登记公示118笔,有效维护了我行权益。
为加强征信工作力度,营造良好诚信氛围,拓宽征信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征信服务水平,我行于2011年6月、9月份组织开展了两次征信宣传活动,通过各网点张贴海报、宣传折页发放、电子屏幕循环播放征信宣传标语、对客户现场解答以及深入大专院校进行讲解等形式,配合人民银行进行征信宣传,仅9月份发放宣传材料4300余份。为了解国家信贷政策和征信系统运行状况,提升业务水平,促进经验交流,2011年我行为各业务机构继续订阅了《中国征信》杂志。为了提升征信业务水平,2011年8月我行通过视频形式组织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企业、个人征信业务培训。
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
为有效落实反洗钱工作要求,我行成立了反洗钱领导小组,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反洗钱领导小组和成员,同时完善各个职能部门职责,明确每个单位负责反洗钱工作的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按照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制。确定反洗钱信息员,并明确信息员岗位职责,建立了反洗钱激励约束机制,对反洗钱信息员岗位建立考核制度、报告制度。明确纪检监察部作为反洗钱工作的牵头部门,履行管理职责,主动协调各业务部门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工作,使反洗钱工作在我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网络。
为推动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我行根据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相关制度,结合我行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反洗钱工作管理制度》《反洗钱工作流程》、《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管理制度》、《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反洗钱工作考核办法》、《反洗钱宣传和培训实施方案》等制度,推进反洗钱工作与业务发展、风险控制、条线管理有机结合。每年在省分行安排检查的基础上,我行都要安排一至二次的反洗钱自查工作,按照反洗钱制度规定的“了解客户、大额和可疑报告、资料保存”等内容查问题、查上报、查责任,关注重点行督促一般行,并特别注意重点时段、重点岗位的检查,同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完善措施,督促整改。强化了基础管理,对反洗钱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1年5月份,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正式上线,通过系统与人工识别的方法,对新开立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对于新开户的客户,保证于客户业务关系建立后的10个工作日内对客户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在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中,我行认真做好存量客户分类工作计划,并对分类时间要求、操作注意事项及保密性规定等作了详细说明,每周对各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情况进行通报,对于完成率靠后的支行基本上每天打电话督促,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强化可疑交易分析,加强可疑交易报告的管理。各支行加强了对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管理力度,将可疑交易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强化对可疑交易报告的综合分析,注重报告质量。提高可疑交易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将交易确认为可疑的,有详细的描述;确认为非可疑的,也在相应栏位充分说明理由,准确填写可疑程度,杜绝了因填写不准确而产生的纠错报告。
我行每年组织一次集中视频培训,培训面达到100%,各支行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每次培训都详细记录培训时间、内容、参加人数、培训方式等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培训,将上级行下发文件、制度通过网络及时转发,并在企业网上登载人行、上级行及政府有关部门、司法部门等的反洗钱经验做法、洗钱动向、洗钱案件等信息资料,加强对反洗钱知识的宣传,以扩大员工视野,提高反洗钱技能。我行在深入培训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市分行统一印发反洗钱宣传资料,由各支行长期向客户发放;充分利用电子屏幕、LED等科技手段向客户宣传反洗钱内容;对宣传活动及时记录并存档。
十一、通力协作,层层落实,提高支付清算系统参与者的运行管理水平、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我行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及上级行要求,合理设置支付清算系统岗位,按时参加人民银行及省分行和总行举办的支付清算系统业务和技术培训。
我行的支付清算系统采取省分行一口入一口清,清算接口在省分行,相应的支付清算系统操作规程及系统应急预案由省分行制定,支付清算系统的日常维护、检查及设备的维护均由省分行执行,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监控、异常情况处理、清算账户的资金管理也分别由省分行操作实行,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密押设备、密钥、数字证书等均由省分行负责实施。
为落实支付清算纪律,我行对支付系统所有用户实施严格权限管理,增设用户和变更业务参数等操作均遵循“双签制”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合理设置清算岗位,严格按照上级行制定的支付清算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业务操作,专人进行运行监控,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理异常情况,清算资金及时调度到位,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业务的正常处理,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2012年我行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人民银行的金融管理政策,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强化协作与沟通,持续提高制度执行力,为全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特此报告。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月*日
第五篇:提升基层人民银行科技信息工作水平的思考
提升基层人民银行科技信息工作水平的思考
一、基层央行科技人员的业务工作量情况
目前县级人民银行运行的重要业务系统包括: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国库收支统计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货币发行信息管理系统、金融统计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8个。一般业务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现金管理系统、财务会计报表系统、账户管理系统。
这些业务系统几乎涵盖县级支行90%以上的业务工作量。由于近年来人行县支行人员调入受到很大的限制,人手十分紧张,硬件、软件、培训和安全管理等等工作往往是科技人员兼任,同时还要承担其他业务工作,因此,支行科技人员事情多且杂、压力大、工作难做。
二、基层央行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行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一是县支行大部分员工对计算机安全认识不到位。一些业务人员对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意义认识不清,依然认为计算机安全管理是单位领导和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安全意识淡薄。二是对计算机安全保密工作缺乏认识。部分县支行领导对计算机犯罪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对其安全控制、有效监管认识不足,忽略银行计算机工程安全保密设施等问题普遍存在.(二)科技力量不强,科技人才匮乏
一是科技人员配备少。基层央行科技人员每行平均1人,占其人员总数的3%左右,远远低于人总行规定的6%的标准。二是科技人员年龄偏大。基层行科技人员都是身兼多职,业务量大,科技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时兼顾。且科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业务素质差。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寥寥无几,知识结构单一,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不多,科技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业务工作,无暇顾及较深层次的电子化应用学习。只能适应基层系统的推广和维护,业务素质跟不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三是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人民银行系统对支行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名称是科技专管员,但实际上是科技兼管员。科技人员每年的工作量要比其他员工多一倍.薪酬却与其他员工没有区别。四是在科技方面的培训少,培训只限于新系统上马和升级的安装培训.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培训。支行缺乏有关电子化教育培训的环境和氛围.员工在信息安全知识方面获得的教育与培训机会少。造成支行科技后备人员匮乏。科技人员如果不在,大家都束手无策。五是科技人员干劲不足。县支行不单独设立科技部门,且工作兼职较多,工作干得多,责任大,提职机会少,干一段时间就要求换岗位的较多。六是关键技术个人化现象严重。由于人员的不足,日常技术维护和上级技术培训都由一人参与,所有技术只有一人掌握,一个人承担网络、业务系统和设备维护工作,并负责计算机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很容易顾此失彼,科技人员一旦调动,技术衔接困难,直接影响科技工作。
(三)计算机硬件配置低,影响安全管理工作
1.硬件配置低与软件安装需求高之间存在矛盾。据调查,县支行业务用计算机软件安装情况为:所有计算机均安装有wIND0WSXP(或win2k)、Symantec、LANDesk、lotus notes、360安全卫士、Ofice2003。以上为必须安装软件。大部分计算机还安装有一到两种以上应用程序软件。以上软件在正常启动计算机后,在待机状态内存使用量在99.5M(包括必要的系统进程)左右。系统启动时间平均为l5分钟。在计算机使用状态下,内存占用平均在210M,内存为256M的计算机,占用率82%。当Symantec、LANDesk中某一软件工作时间,cpu使用率达90%以上。
2.硬件配置低导致能耗加大。
据调查.基层央行各项能耗中.用电量占比为15%。其中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85%。年费用为15000元左右。计算机设备耗电量大主要是由于硬件老化,运行速度慢,用电时间长所致。
3.硬件配置低加大了科技人员的维护难度。
近年来,人民银行对推进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业务系统。目前在基层央行已建成、平稳运行着大大小小20多套计算机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基本覆盖了人民银行所有的业务,涉及到各个部门。管理维护好这些信息系统,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已经成为基层人民银行科技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随着信息系统的数据集中和应用整合,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就不只是开机关机、维持系统正常运行这么简单.而是要对信息系统的运转提供支撑和综合保障,实现信息系统运转的预期目标。然而,由于县级人民银行使用的计算机大部分为2003年以前配置,硬件配置低,科技人员在维护计算机系统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必然会影响科技人员的运维能力,进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三、发挥科技人员安全保障作用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要加强领导。把科技工作渗透到人民银行系统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要明确基层央行第一把手为支行信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确保信息安全。同时,由上级行制定详细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监督基层行因地制宜的建立、健全支行信息安全管理各项责任制。给支行以适当的压力,迫使支行领导重视计算机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完善内控机制,把好制度关。每年要结合新业务、新形势的要求,本着“授权有限、相互牵制”的原则.以全面、具体、精炼、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便于操作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各项科技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认真落实。三是要抓好基础建设,把好硬件关。硬件过关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基层央行应重视科技实体建设,科学合理投入资金,保证硬件设施安全。
(二)充实科技力量,重视人员选配
应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把科技应用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基本技能,实现科技工作方式由科技一人负责向领导挂帅、科技牵头、部门配合的转变.落实科技安全组织建设,成立以行领导为组长,由科技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履行确定金融信息化发展规划、部署安全检查和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等职责,真正发挥计算机安全组织的领导作用。同时,要加强科技人员人数的配备,解决因科技人员休假、学习或公出等原因出现的科技工作缺岗问题。
在各部门设立计算机专管员.负责日常的简单维护和联系沟通,把科技人员从繁杂的简单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使科技人员专心做好信息安全、网络和重要业务系统维护等关系全局的工作。
(三)大力提升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县支行科技队伍单薄,技术力量弱小,而且存在人员老化现象。面对困难和新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否则难以应付日益增长的科技需要.尤其在人民银行信息化电子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数据集中,无所不在的计算机应用.各项业务对科技支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当务之急是要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县支行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