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审议军人保险法看军人保险制度的发展.
从审议军人保险法草案看军人
保险制度的发展
2011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以下简称军人保险法)草案。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在会上表示,本法以完善军人保险制度、维护军人保险权益、增强军队凝聚力战斗力为目的,体现军人职业特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
标志着军人保险制度重大历程事件的军人保险法即将颁行之际,本文将从该法颁行的重大意义、主要亮点、如何完善军人保险制度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浅见,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军人保险法颁行的重大意义
(一)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军人保险制度加以规定和完善。1997年3月颁布的《国防法》规定“国家实行军人保险制度”,由此拉开了军队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1998年7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相继颁发了《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伤亡保险暂行规定》,从1998年8月1日起,因战、因公伤亡的军人以及因病致残的义务兵可享受伤亡保险待遇。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于1999年12月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自此军人退役后能享受与地方人员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这一系列保险法规规章的颁布和实施,从无到有地
确立了军人保险制度,为保障军人及军属的保险权益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军人保险法》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十多年军人保险制度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对现行政策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因此,制定并颁行军人保险法的意义非同寻常。
(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保障军人权益的重要体现。市场主体权利义务对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军人作为国家和人民的保护者,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那么就应该享受社会保险保障的权利,因此军人社会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保护系统。同时,军人社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调节机制。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需要完善的军人社会保险制度来调节因体制转化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如军人家属结构性失业与激烈的就业竞争之间的矛盾,军人退役安置与劳动力市场化的矛盾等,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协调发展,保证政府信誉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实行军人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在社会范围内筹集资金,将一部分社会收入通过再分配成为保险基金,为收入较少以至丧失收入来源的军人及其家属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军人享有参与国民收入社会再分配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缩小军人与其他社会成员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所存在的差距,从而调动军人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军人战 2
斗意志,增强军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融洽的社会关系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三)为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军队是国家的坚强柱石,担负着抵御外侵、保卫国家的神圣职责,而军人是部队战斗力的核心,军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军人及家属的待遇得不到保障,社会地位得不到提高,军心不稳,又何言战斗力与国家安全稳定呢?把军人社会保障写进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军人社会保险制度的落实,进而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克服军人自身和家庭无法解决的困难,对于解除军人后顾之忧,促进军队全面发展和建设,保障国家和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四)是我军向现代化迈进的又一重要体现。实行军人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军人社会保险立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保障军人权益的基本模式。纵观世界各国,大凡已实行军人社会保障的国家和政府,也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由政府直接组织指导实施。如俄罗斯政府和国防部坚持军人社会保障法律化,对军人的各种权利和社会保障内容均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确定,便于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队遵照执行。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保护军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就更多。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法律的形式把军人社会保险制度确立下来,实现军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使军人的社会保险制度规范化、法制化,也是我军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体现。
二、军人保险法草案的主要亮点
(一)健全军人伤亡保险和军人退役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军人伤亡保险主要是对执行军事训练、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科研试验等任务中牺牲伤残的官兵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偿。该项制度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和完善,已经比较成熟,草案中予以补充完善,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
为了保障军人退役后享有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军人保险法草案规定,军人退役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家给予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同时将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进地方。
此外,草案在总结现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参加军人退役医疗保险的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官应当缴纳医疗保险费,国家按个人缴费同等数额给予补助;义务兵和供给制学员不缴纳医疗保险费,全部由国家补助;对军人退役后参加地方医疗保险的,草案规定将医疗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进地方。
(二)完善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社会保险制度。我国从2004年起施行了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社会保险制度,由军队为未就业随军配偶建立养老、医疗保险关系,给予养老、医疗保险补贴。为了保证这一特殊群体的保险关系与地方社会保险的顺利衔接,草案规定: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应当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其保险待遇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军人配偶实现就业或者军人退役时将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进地方。
(三)确立军地保险政策衔接机制。草案根据绝大部分军人通过转业、复员等方式退役回归社会的实际,规范军人入伍前和退役后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保障军人退役后享有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待遇。
根据草案有关规定,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将现行主要由地方财政解决调整为由中央财政解决,进一步保障了保险基金的来源。同时规定将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进地方,这些都是军人退役时保险关系衔接问题的法律规范,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军人保险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和操作性。
(四)为军人保险制度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我国国情和军情都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军人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军人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按照国家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政策,草案在规范基本保险项目的同时,还对符合国家社会保险发展趋势、体现军人职业特点的补充保险问题作出前瞻性规范,使军人保险制度能更好地服务部队建设和发展。
随着军人保险法草案的通过,军人有望得到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但就军人保险的运营模式而言,笔者认为应当吸收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军人保险,实现以军人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军人保险模式。
三、对完善军人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拓宽现有保险险种保障范围、完善军人保险险种。一是拓宽现有保险险种保障范围。尽可能把军人因病致残致死纳入军人伤亡保险覆盖范围,同时提高伤亡保险给付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注重军人医疗保险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相结合,注重当前消费与未来积累相结合,尽快建立军人大病医疗保险险种,进一步完善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抓住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契机,尽快建立起多层
次的军人养老保险体系;把未就业随军配偶基本生活补贴的保障范围扩展到已婚未就业的中高级士官家属。二是结合军人职业特点建立专项保险制度,如建立军人子女教育保险,为家庭困难、生活水平较低的军人解决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建立军队特殊岗位伤害保险,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做好后勤保障;建立士兵退役安置保险,解决军人在退役安置过程中生活无保障的问题。三是借鉴外军经验将军人保险与军人福利、抚恤相结合。军人在人身受到伤害时,除享受军人福利、抚恤之外,还享受军人保险给予的补偿。
(二)完善军人保险机构设置。军人保险事关全军军人利益,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应尽量体现出这种地位的优越性,保证军人保险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从宏观上把握军人保险发展方向,尽量消除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影响,建立精干高效的军人保险管理机构。
适当放宽军人保险基金运营渠道,给予军人保险管理机构一定比例的运营权,以激发他们的管理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军人保险基金运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基金管理好,收益率高,可以给予基金管理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基金管理效益挂钩,充分发展“军营为主、民营为辅”的军人保险经营机构。
(三)积极吸收和引导商业保险参与军人保险体系。大力探索在地方商业保险机构投保军人保险险种,军队保险管理机构和地方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协调,制定符合军人投保的保险险种,拓宽军人保险范围、提高提高军人保险给付水平,建立多层次的军人保险体系。中国军人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不仅仅局限于被保险人——现役军人的
个体利益,更是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因此,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中国军人保险运营的社会公益价值特别突出。这就要求商业保险公司从事军人保险经营,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而应当在完成公司投资者获取投资利润的同时,建立充足的军人保险偿付准备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军人保险之保障功能,实现其保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
(三)以法规规章的形式补充和完善军人保险法规制度。军人保险法颁行以后,部队立法机关应该以军人保险法为依据,出台一些保险法规和规章,对保险法中概括性和兜底性地条款进行有益补充和完善,建立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相互协调的保险法规体系,以便更好地组织、规范全军保险活动。要加强军人保险管理的监督检查,简化相关审批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相应的保险考评制度,维护保险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部队保险工作的正常和有效运转。
总之,军人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为军队建设服务、为广大官兵服务的特点。军人保险工作既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总体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均衡发展,又要切合部队实际,最大限度地保障军人及其军属的保险权益。以军人保险法为龙头,逐步建立起以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和退役养老保险等基本险种为主体,以体现军人职业特点的其他险种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保险制度体系。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
(2012年4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军人伤亡保险
第三章 退役养老保险
第四章 退役医疗保险
第五章 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
第六章 军人保险基金
第七章 保险经办与监督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军人保险关系,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军人保险制度。
军人伤亡保险、退役养老保险、退役医疗保险和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的建立、缴费和转移接续等适用本法。
第三条 军人保险制度应当体现军人职业特点,与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国家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适时补充完善军人保险制度。
第四条 国家促进军人保险事业的发展,为军人保险提供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
第五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保险主管部门负责全军的军人保险工作。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军队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军人保险工作。
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负责承办军人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军人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和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办理军人保险与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第六条 军人依法参加军人保险并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
军人有权查询、核对个人缴费记录和个人权益记录,要求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和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办理养老、医疗等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提供军人保险和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第二章 军人伤亡保险
第七条 军人因战、因公死亡的,按照认定的死亡性质和相应的保险金标准,给付军人死亡保险金。
第八条 军人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按照评定的残疾等级和相应的保险金标准,给付军人残疾保险金。
第九条 军人死亡和残疾的性质认定、残疾等级评定和相应的保险金标准,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军人因下列情形之一死亡或者致残的,不享受军人伤亡保险待遇: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已经评定残疾等级的因战、因公致残的军人退出现役参加工作后旧伤复发的,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
第十二条 军人伤亡保险所需资金由国家承担,个人不缴纳保险费。
第三章 退役养老保险
第十三条 军人退出现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家给予退役养老保险补助。第十四条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军人工资水平等因素拟订,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第十五条军人入伍前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第十六条军人退出现役后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将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入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应的转移接续手续。
军人服现役年限与入伍前和退出现役后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第十七条 军人退出现役后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第十八条军人退出现役到公务员岗位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岗位的,以及现役军官、文职干部退出现役自主择业的,其养老保险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军人退出现役采取退休方式安置的,其养老办法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退役医疗保险
第二十条参加军人退役医疗保险的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官应当缴纳军人退役医疗保险费,国家按照个人缴纳的军人退役医疗保险费的同等数额给予补助。
义务兵和供给制学员不缴纳军人退役医疗保险费,国家按照规定的标准给予军人退役医疗保险补助。
第二十一条军人退役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和国家补助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军人工资水平等因素确定。
第二十二条军人入伍前已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由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第二十三条军人退出现役后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将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入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应的转移接续手续。
军人服现役年限视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与入伍前和退出现役后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第二十四条 军人退出现役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
第二十五条国家为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参加保险,应当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国家给予相应的补助。
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个人缴费标准和国家补助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随军前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由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办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第二十七条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实现就业或者军人退出现役时,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将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入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应的转移接续手续。
军人配偶在随军未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与其在地方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第二十八条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退休地,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入退休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享受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就业安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提供的就业培训的,停止给予保险缴费补助。
第六章 军人保险基金
第三十条军人保险基金包括军人伤亡保险基金、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基金、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基金和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基金。各项军人保险基金按照军人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执行军队的会计制度。
第三十一条 军人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中央财政负担的军人保险资金以及利息收入等资金构成。
第三十二条 军人应当缴纳的保险费,由其所在单位代扣代缴。
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应当缴纳的保险费,由军人所在单位代扣代缴。
第三十三条 中央财政负担的军人保险资金,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纳入国防费预算。
第三十四条 军人保险基金按照国家和军队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预算、决算管理。
第三十五条 军人保险基金实行专户存储,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军人保险基金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集中管理。
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严格管理军人保险基金,保证基金安全。
第三十七条军人保险基金应当专款专用,按照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侵占、挪用,不得变更支出项目、扩大支出范围或者改变支出标准。
第七章 保险经办与监督
第三十八条 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和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军人保险经办管理制度。
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军人保险金。
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和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办理军人保险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第三十九条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应当为军人及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建立保险档案,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其个人缴费和国家补助,以及享受军人保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并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送达本人。
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和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军人及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提供军人保险和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第四十条 军人保险信息系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负责统一建设。第四十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对军人保险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实施监督。
第四十二条 军队后勤(联勤)机关、地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和个人遵守本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军队后勤(联勤)机关、地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与军人保险有关的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谎报、瞒报。
第四十三条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和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为军队单位和军人的信息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机构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举报、投诉,应当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财务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建立、转移接续军人保险关系的;
(二)不按照规定收缴、上缴个人缴纳的保险费的;
(三)不按照规定给付军人保险金的;
(四)篡改或者丢失个人缴费记录等军人保险档案资料的;
(五)泄露军队单位和军人的信息的;
(六)违反规定划拨、存储军人保险基金的;
(七)有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军人保险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第四十六条贪污、侵占、挪用军人保险基金的,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责令限期退回,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七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军人保险待遇的,由军队后勤(联勤)机关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回,并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军人退出现役后参加失业保险的,其服现役年限视同失业保险缴费年限,与入伍前和退出现役后参加失业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第五十条本法关于军人保险权益和义务的规定,适用于人民武装警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保险基金管理,按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资金管理体制执行。第五十一条 本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从港澳回归 看军人使命
从港澳回归
看军人使命
作为军人,在为港澳回归欢呼,为港澳回归热血沸腾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牢记军人神圣使命。
大家一定还记得迎接澳门回归时举国上下齐声同唱《七子之歌》的动人场面。作为军人,在为港澳回归欢呼,为港澳回归热血沸腾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牢记军人的神圣使命。
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
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彻底终结。回首中国历史,我们会有一种悲壮的感觉。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维护领土的完整,赢得民族的尊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孙中山先生早年的革命活动是从澳门开始的,郑应观先生富强救国的《盛世危言》是在澳门完成的。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把西方列强侵占的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的七个地方,比喻为被迫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第一个就是澳门。但是,由于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国防开同虚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只能是好梦难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国家的日益繁荣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为港澳回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香港和澳门,作为列强在亚洲最后的殖民地,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香港和澳门和顺利回归,再一次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符合时代潮流,合乎中国国情,是完全能够行得通的。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解决台湾问题,更加急迫地摆在了全中国人民面前。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彻底洗雪百年耻辱的中国亿民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如果说香港到澳门的失去是东方巨人由盛变衰的标志,那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则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象征。尤其是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港澳的回归,必将极大的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鼓舞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快的建设步伐,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也一定会在祖国大家庭中实现长期的繁荣和稳定,我国南海的这两颗明珠也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实现统一大业就剩下一个台湾问题。作为军人,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一些同志可能会说,香港和澳门问题都已经顺利地解决了,台湾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人民为之进行了50年不懈努力。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51年前,国民党反动派被我军打败后,狼狈逃到台湾。50多年来,我党一直没有放弃解决台湾。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决台湾》的社论,第一次提出了“解决台湾”的口号。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抓紧进行军事部署,成立了前线指挥部,由粟裕任总指挥。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决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推迟了解决台湾的进程。直到1954年7月,我军再次提出解放台湾,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并于1955年一二月间,发动了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钳岛。此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还从两个方面开展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的倡议。此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阐明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1963年周恩来又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使对台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惩干扰,对台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又提出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纵观对台方针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从“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可以说对台方针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殚竭虑、矢志不渝的历史。
台独势力的猖獗活动,给祖国统一大业增加了新的难度。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88年初,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后,背离一个中国的反动本质逐渐暴露了出来。一是1990年5月以后,台湾当局开始推行“宪政改革”,其中一个重大问题是要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废除“动员戡乱临时条款”。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接过了“台独”势力早就主张的“两个政治实体论”。二是1992年以后,台湾当局一再强调不能盲目坚持一个中国,自我限制。进而于1993年毫不隐讳地提出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互不隶属的主权国家”,赤裸裸地暴露出了“两个中国”的实质思想。三是1994年,台湾当局发表了“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把两岸关系的政治性质说成是“两个对等且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在国际是互为两个平行的国际法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台湾当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政府与策略、积极开展所谓的“务实外交”,大量地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主动迎合西方反华势力进行政治渗透及和平演变,以维护台湾安全为借口,拒绝两岸直接“三通”。尤其是今年陈水扁上台后,继承李登辉的衣钵,在“两个中国”的反动道路上越走越远,多次大公开场全宣传他的反动观点。这一切都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增添了难度。
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是祖国统一的重要障碍。对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阻挠活动。早在1949年8月,美国就提出了“谨慎地与有希望的台湾当地的领袖保持联系,以便将来有一天在符合美国利益时利用台湾自治运动。”1950年6月27日,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他还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须等太平洋安全恢复之后,由对日和约或由联合国决定。”朝鲜停战后,美国又与台湾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公然把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1958年开始,美国又怂恿台湾加强对大陆的骚扰,并在我炮击金门时,以使用原子弹相威胁。美国与我国建交后,也没有改变他们把台湾当作其全球战略中“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的初衷,并出台了一部《与台湾关系法》,继续向台湾问题制造麻烦。法国一再向台湾出售军备,日本、美国又签订了所谓的“新日美防卫指针”,把台湾划入日本关注的周边态势范围之内。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干预和阻挠,才造成了台海紧张对峙局势。应当说台湾问题至今不能彻底解决,美国等西方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牢记使命,积极作为好军斗争准备
面新新的形势,作为军人,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我们实际行动,作好军事斗争的一切准备。
强化思想战备,时刻准备为祖国统一而战。“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不承诺不使用武力,这也是我们的原则。因此,作为军人,我们必须时刻作好为祖国统一而战的思想准备。正像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主要是我们的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一个兴旺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国家。”台湾问题也是这样,只有我们的军事力量强大了,为统一祖国的军事斗争准备作好了,我们才有了和平统一的前提。因此,我们要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古训,牢固树立战备观念,高标准地作好军事斗争准备,随时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加强知识储备,争当科技精兵。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我军也不再是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现代化军事科技知识,就无法驾驭我们手中的武器,就无法同强敌作战。因此,我们必须破除各种模糊认识,切实认清知识就是战斗力的道理。像苏宁那样重视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用好我们的课余时间,多浏览一些军事科技书籍,多了解一些军兵种知识,多钻研一些军事谋略,多研究一些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训练水平,在战时有勇有谋,所向披靡,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作好打赢准备,练就过硬本领。战争是血与火的较量,战场就是真枪实弹的拼搏,需要的是硬功夫、真本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呢?一要以练为战的思想指导训练。摒弃一切华而不实的行为,扎扎实实的按照训练大纲搞好我们平时的训练,宁可把弱点暴露在平时,不能把隐患留到战时。二是用苦练出精兵的精神状态投入训练。坚持冬练三九不怕冷,夏练三伏不怕热,自觉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中锻炼作风,锻炼意志,提高训练水平。三要用战场无亚军的观念指导训练。未来的战场上,我们要靠一流的军事技能赢得胜利。今天的训练场上,同样需要我们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站排头、当标兵、扛红旗。这样才能够涌现出更多的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提高我们的整体训练水平,才能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第四篇:从唐代边塞诗看大唐军人
从唐代边塞诗看大唐军人
班级:
姓名:
任课老师:
目录
一、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正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边塞诗的定义及界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初唐边塞诗................................................................3
(三)盛唐边塞诗................................................................4
三、结论......................................................................................9
四、参考书目..............................................................................9
一、摘要: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从诗歌的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呈现 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唐代的边塞诗则是唐代诗苑中的一枝奇葩,它所描写出的异域风情和旖旎风光,藉着边疆大漠的悲壮苍凉、雄阔磅礴的壮志豪情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用多元化的审美视角,反映着时代特征,对拓展唐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促成唐诗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林庚先生说得好,边塞诗的引人入胜之处,“主要的是一种悲壮的精神,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没有生活中的无往不在的蓬勃朝气,所谓边塞风光也早就被那荒凉单调的风沙所淹没。”
二、内容提要
本文以初唐和盛唐的边塞诗为分析对象,深入研究了边塞的绮丽风光、军人的征旅生活、军人赤胆忠心的报国之情等内容。正是由于大唐国力强盛,人民的自信心极高,在唐初都自愿投入军队,渴望建功立业,崇尚武力。但由于长年征战,唐中期国力逐渐衰退,人民的厌战情绪较高,军人和闺中妇人都表现出深深的思念和幽怨之情。从唐代边塞诗的发展可以窥见唐代军队的由盛而衰。
三、正文
(一)边塞诗的定义及界定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有题材的规定,它是一种以历代的边塞防卫为前提和背景,集中表现边塞内容的诗歌,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边塞战争;(2)反映边塞生活;(3)描写边塞风光。大凡具有其中一个方面,或涉及这几个方面内容的诗歌,即可称为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二)初唐边塞诗
初唐时期,天下刚刚统一,政局不稳,大唐与北方游牧民族战争不断。因此,从贞观元年到开元年间,拓疆战争一直是唐王朝重大的外事活动。拓疆战争对初唐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诗的取材方面来看,它直接导致了大批边塞诗、军旅诗、游侠诗的产生。
初唐边塞诗歌在题材上有以下两个个特色:(1)广泛描写边塞山川风物以及行旅征战生活。
“文章四友”和陈子昂等初唐诗人都有边塞生活的体验,因此他们笔下的边塞风光显得广阔而真实。他们对边塞风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审美观。他们把边塞风光中那些最具特点的
部分通过自己的画笔,使它们构成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如杜审言的《经行岚州》。这首诗抓住了北方边城“春光晚”、“气候寒”的物候特征,写“花”是“往来花不发”,写“雪”是“新旧雪仍残”。但这一切在诗人眼里毫无凄寒之感而是那样明丽亲切。“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描写了北方边城的早春自然是无溪水的,只不过有一些残雪的溶流而己,但是怜怜清响在诗人听来如悠扬的琴声一样悦耳;这里的早春自然是无花的,但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巍巍的山峰新雪映着旧雪,犹如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使人感到春意融融、顿生向往爱慕之情。陈子昂的《至分水戍》中“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写出了行旅道路的艰险,将士们随时有坠入急流的危险;“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早上霜露未退去,北方刺骨的寒风冲进驻守的楼上,说明征战生活十分艰苦。
(2)歌颂祖国的强盛统一,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骆宾王《从军行》)首联大意是平生感谢君主知遇之恩,整个军队士气高昂。颔联描写了拉满的弓弦犹如满月,驱马直入敌阵杀敌,表现了战士的勇猛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尾联写诗人视死如归,有拳拳报国报君之心,希望祖国早日一统江山。杜审言的《送崔融》、《赠苏味道》,《送和西番使》都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那些送朝臣出使,大将赴边和友人从军的篇什,常在歌颂国威、勉励友人的同时,表现出了作者的志向抱负,感受到他们热爱国家、关心边防、拥护统一的理想。
(三)盛唐边塞诗
开元、天宝时期,革新运动宣告成功,边塞诗盛行,内涵丰富,风格也不尽相同,涌现出一批以此为长的杰出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派,成为唐诗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边塞诗派的骨干成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军队军人的精神面貌在边塞诗中集中体现为以下几点特征:
(1)第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在这幅苍茫雄奇的边地风光图中,我们看到盛唐文人那种对战争的必胜信念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隐约可见诗人和将士们的壮烈情怀。诗的后两句既写出了战争的频繁、艰辛、激烈,又直抒胸臆,表达了边疆将士誓死报国,驱除外辱的决心,令人读后为之热血沸腾,这就把隐现于景物中的情怀明白地表达了出来。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高适“少时方浩荡,遇物犹尘埃。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单车入燕赵,独立心悠哉。宁知戎马间,忽展平生怀”,都是何等壮阔、何等豪迈!这是盛唐文人对边塞战争必胜的信心、热情的讴歌、由衷的向往和盛唐时代昂扬奋发的精神。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敌人数量虽多,但大唐将士充满信心,势如破竹,战场上布满了敌人的尸骨,军心大振,为自己作为大唐军人而感到自豪。
又见王维《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
(2)第二、尚武精神
重武而轻文、重王霸而轻儒礼的思想就成了盛唐边塞诗的又一种文化底蕴。盛唐时代的战争争其性质乃是为了保卫边防、保证和平而不是为了战争,杜甫《前出塞》“苟能制侵陵,凯在多余伤”等句便是最好的明证。因此,那种认为边塞诗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勇敢的观点,当是不确切、至少是失之偏颇的——要知道:“战争崇拜亦是有事件的”,人们只在和平年代或者说当和平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激起在战争中“大显英雄本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相反,如果是饱受战争灾苦,人们还会有“战争崇拜”么?盛世边塞诗所表现出的尚武任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保卫和平、立功边塞的战争崇拜。我们还是从诗句中求得实证:营州少年厌(此为满足之意——引者注)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这是高适的《营州歌》,直写北方边地游侠少年的尚武精神。
另一方面,边塞诗之所以在唐代空前繁荣、达到巅峰,与整个朝代连绵不断的边塞战争有很大关系。高适在科举屡试不中的情况下,逐步把建功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弃文从武、走向边塞、入幕佐帅上。《别冯判官》中“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送董判官》中“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等,反映的就是这种强烈愿望。作为边塞诗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以诗人为戎帅”第一人,并最终出将拜侯,崇军尚武是高适边塞诗大力歌唱的旋律之一。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
这首诗作于哥舒翰幕府期间。入哥将军幕府,是高适人生的重大转折,自此他才真正走上了“万里云霄”路。因此,他以极度兴奋的心情,对从军的自豪、搏杀的壮烈、凯旋受赏的荣耀,都给予了热情的赞唱。威严的军队,乘着骏马,挟天子之威,倚将军之雄,翩然而行,进军的战鼓如雷声震地,千万面军旗如火焰飘动。“天子怒”“将军雄”“雷殷地”“火生风”,渲染了唐军不可战胜的如虹气势。太阳照耀着雪亮的战戈,月亮映射着高悬的良弓,无论在青海、还是在黑山,都英勇无畏、士气冲天。有这样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旄头空”就是必然的战争结果。蓄势至此,豪情更加迸发,万里赴死,终于一朝成功,诗人对登麒麟阁、入明光宫充满着强烈的期待。笑文士、轻一经、讽古人、叹老翁,虽有几分得意和轻狂,却充满着对走向边塞、手执雕弓、激战太白的无比自豪,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对崇军尚武精神的赞美。直接投入到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使高适对将士、战场、胜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诗歌中的阵云氛围、英武之气更加浓厚。或是这首: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
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
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
石城与岩险,铁骑皆云屯。
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
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
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
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哥舒翰收复九曲,是当时唐朝与吐蕃之间进行的一场决战。取胜后,高适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写诗予以歌颂。由于当时正在前线,亲眼目睹了战场的惨烈,诗人采用“赋”的手法,对战斗场面进行了具体细致地刻画。唐军气势摧山,军旗翻动,将军指挥若定,士兵机智转移捕捉战机,弩弓发出的箭一排排飞向敌阵绝断其归路。从“泉喷”“风驱”“鬼哭”“天愁”中,似乎能闻到战场的血腥、看到敌方失败的惨状,浑化无迹地承接了唐军的威武气势,隐喻地歌颂了将士英勇善战、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石城”以下十二句对主帅哥舒翰的赞誉,是对前面士兵歌颂的升华,揭示了取胜的原因。能让“老将”失色、儒生结舌的,正是哥军“慑沙漠、感乾坤”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长策善决”的智慧,这也正是高适作诗赞扬这场大战的立场所在。
(3)富有离怨意味。顺应时代大潮, 边塞诗蔚然成一大观。它除了弘扬英雄精神、民族气节等爱国内容外, 还将笔触伸进普通民众的内心深处, 表现他们的离合悲欢之情。这种题材的边塞诗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将士的思乡之情,二是闺中妇人对远在边疆征战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唐朝的边塞绵延万里, 需要大批将士驻守。常年驻守边塞, 将士们有家难回。虽然可以慷慨赴敌, 但思乡的哀怨也是“剪不断, 理还乱”。李白写道: “梦绕边城月, 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 无日不悠悠。”(《太原早秋》)以水喻怨愁, 以水流悠悠写思乡之愁无日不在, 虽然不如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著名, 却有开创之功和感人之情。再如他的《豫章行》: “胡风吹代马, 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 西讨何时还。半渡上辽津, 黄云惨无颜。老母与子别, 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 悲鸣相追攀。白杨秋月苦, 早落豫章山。本为休明人, 斩虏素不闲。岂惜战斗死, 为君扫凶顽。精感石没羽, 岂云惮险艰。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此曲不可奏, 三军鬓成斑。”将士们抛妻别子, 奔赴边塞, 不惜战斗死, 不云惮艰险, 但是征战无期, 回家无望,也难免满腹哀怨。
大多数边塞诗中的妇女仍然没有摆脱封建时代的窠臼, 抱守的婚姻观依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杜甫《佳人》),是生是死, 都紧紧依附于丈夫。丈夫戍边从戎, 闺妇们遭受致命的打击情属必然。她们精神崩溃, 六神无主。情思之浓烈悲苦迫切需要传递给对方。然而盛唐边镇远处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及岭南五府经略, 距离内地十分遥远。且当时交通工具落后, 要进行书信交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 闺妇满腔的苦闷和抑郁, 只能憋闷在心中, 时间一长, 便累积成怨。从苦思到长恨, 这是一个极端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闺妇的情思发生了质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 闺妇的所思所恨没有明确的界限, 常表现为因思见恨, 恨中有思, 二者互相渗透。如王涯的《秋思赠远二首》: 当年只自守空帷, 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看乡月吐娥眉。厌攀杨柳临清阁, 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 拂云堆畔战初酣。诗的开头活托出的就是一个魂牵梦绕、孤寂落寞的闺妇。鸿雁不传书, 她只好与孤月相伴, 而见恨杨柳。当然她并非真的恨杨柳, 而是恨丈夫为了追求事功, 远赴边疆, “酣战”不休, 留她独守空闺, 又不寄给她任何的音信。总之, 闺妇们的怨恨集中在两个方面: 怨恨丈夫为追求事功而宁愿舍弃结发妻子, 舍弃两情厮守的甜蜜生活;怨恨他们只知在大漠边疆浴血奋战,“力尽功名”, 啸傲沙场, 却不曾理会自己的相思之苦。当然, 她们的所怨所恨绝非是一般小儿女肤浅的打情骂俏, 而是其苦涩的思恋之情的呕心沥血的表达方式, 是其饱蘸了生命殷血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可悲的是, 这丝毫不能减轻她们内心的痛楚, 相反, 与时俱增, 经久愈烈, 孤掌难鸣的闺妇在情爱之路上给我们留下了带血的印记。
三、结论
边塞诗发展到中晚唐时期,也就进入了战火连连的动荡时期。中唐时期,军人的思想感情逐渐由建功献身的热切转向厌战思归的伤感和妻离子散、思乡怀亲的痛苦。及至晚唐,国势日渐衰微,各种社会危机日趋严重,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边患频仍,统治者忙于自救,已完全失去了盛唐、中唐时期开疆拓土、成就帝王大业的气魄。文人士子也因时运艰难,失去了往日立功边塞、从军幕府的豪情,边塞诗的创作主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既没有了像岑参、高适那种长期投身军幕、对边塞充满神奇向往并热情讴歌边塞生活的大诗人,也没有中唐像李益那样几度出塞、对边塞战争有深切体会、倾心创作边塞诗的名家。晚唐边塞诗非常分散。几乎整个晚唐诗中都有边塞诗的影子,却又缺少集中创作边塞诗的一流大家和遗响千古的名篇。
从边塞诗所体现的军队与军人中,我们透析了整个大唐帝国国力由强转弱,直至无力回天地走向终结的历史过程。边塞诗对历史的承载,使其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参考书目:(1)宋毅,《那时英雄—隋唐战史》第六章。(2)宋毅,《现代兵器》 2009年10期
(3)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人民出版社
(4)瞿蜕园, 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5)阎福玲,《论唐代边塞诗的悲剧精神》,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张磊 《从边塞诗看唐代文人对边塞战争的情感走向》,大连教育学院学报,第18 卷第2 期 2002 年6 月
(7)王守芝,严寅春《李白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浅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4 期
(8)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王清彬,译1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31.(9)任文京,《中国古代边塞诗史》,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10)李炳海,于雪棠,《唐代边塞诗传》,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11)高适,岑参,《高适 岑参集》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9(12)吴怀东,《唐诗流派通论》第七章
新华出版社 2004(13)陈铁民,《高适岑参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4)傅德岷,卢晋主编《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15)傅三星,《大同边塞诗注析》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16)葛晓音,《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唐诗宋词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17)房日晰,《唐诗比较研究——唐诗研究系列》 安徽大学出版社(18)佘正松,《高适诗文注评》
中华书局
(19)岑参 《岑参集》
阮堂明解评 山西古籍出版社(20)岑参 撰 廖立笺 注《岑嘉州诗笺注》
中华书局(21)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2)李白 著;瞿蜕園,朱金城 校注 《李白集校注(全四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3)毕士奎,《王昌龄诗歌与诗学研究》 江西人民出版社(24)陈小英,《论王维边塞诗的尚武精神》----《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8期(25)《盛唐边塞诗文化特性》----《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浅谈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2008.11(27)王合伦,庞晓虹,《军旅真情铸诗魂》——论岑参边塞诗的军人情怀----《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4(28)黄小姝,《中唐边塞诗主题的新变》---《安徽文学论文集(第二集)》2004(29)吴庚舜,《谈边塞诗讨论中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1981.6(30)郝金红,《从边塞诗看唐代军人》---《石家庄新闻网》2010.7(31)《博大的军人情怀》——古代边塞诗赏析(32)刘建国,《悲壮苍凉的边塞诗歌与唐代军人魂》----《统战政协》2010.7.29
第五篇:商业保险机制论文 军人保险制度论文
商业保险机制论文军人保险制度论文
对公安边防部队引进商业保险机制的思考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新时期公安边防部队使命任务的变化,边防部队不断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处突维稳和抢险救灾等任务重、风险大,现有军人保险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任务变化的要求,难以有效化解边防部队执法执勤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能否充分利用国家经济社会资源,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军人保险社会化保障道路,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公安边防部队实际,谈一谈对引进商业保险机制的思考。
一、公安边防部队官兵现行保险体系现状
军人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增强部队战斗力、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诸多方面的不足日益凸显,不能满足边防部队执法执勤需要。当前,边防部队官兵现行保险保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行保险制度的给付标准偏低,与官兵职业风险不对称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军人保险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着力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从广大官兵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研究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公安边防官兵长期驻守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上,担负着维护沿边沿海地区治安秩序,执行反偷渡、反走私、缉枪缉毒等特殊任务,长期在特殊环境下工作,对官兵身心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官兵牺牲、伤残的几率增大,也给官兵家属带来许多困难。当前部队保险机制仍然沿用2000-1200元/月的给
付标准,官兵因公、因战伤亡,最多可以拿赔偿金86400元(最高给付标准(烈士)也只能赔付86400元),比地方普通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赔付标准还低。另外,官兵“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费用得不到有力保障,成为官兵个人、家庭及单位的沉重负担,现行保障制度很难满足实际需要,根本解决不了官兵的后顾之忧。
(二)现行保险待遇设计层次不分明,与官兵特殊职业不相符
现行军人伤亡保险制度的赔付等级,是在原有军人抚恤制度基础上建立的,依据军人的死亡性质、伤残等级确定,在指导思想上未根据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及伤亡原因进行更具体的细化。虽然2005年的改革增加了必要的等级,但是保险待遇的层次性还是没有得到全面提高。由于赔付等级的限制,不同岗位、不同原因导致的伤亡在同一等级的赔付标准相同,很难有说服力。如普通因公致残与一直驻守高原、船艇等高危岗位致残的赔付等级相同,因此赔付标准也就没有多大区别,这无法充分体现军事活动风险的特殊性和风险补偿性的科学性要求。
(三)现行保险险种体系建设不全面,不能满足官兵保险需求
现行保险制度虽然构建了“2+3”的险种体系,即基本保险项目开办了伤亡保险、退役医疗保险;在补充项目上,则为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设计了医疗、失业、养老三个社会保险险种。但是,现行保险制度险种设计并不充分,很难解决官兵遂行重大任务时的保险需要,同时部队的军人由于保险具有相对独立性、参与强制性、保险对
象特殊性等特点,目前的部队保险不能与地方接轨,我们每月所交的保险只是上缴部队,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随军配偶保险同样面临相同问题,官兵切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引进商业保险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商业保险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公安边防部队引进商业保险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及现实平台。商业保险险种繁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定,可以根据遂行任务需要为官兵购买具有针对性的保险。特别是商业医疗保险运行机制,很适合当前公安边防部队提高官兵保险保障的工作需求。
(一)当前市场保险机制较为成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就商业保险而言,随着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机制的完善和风险防范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我国保险市场不断加强、风险防范能力逐步提高,根据大数法则,参保人数越多,风险分摊越有效,保险安全系数也就越高。同时,商业保险领域法规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再保险市场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的给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所有这些都为公安边防部队引进商业保险机制,借助商业保险业务,进一步提高军人伤亡保险保障率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平台,创造了有利的制度运行环境。
(二)可以解决官兵“重大疾病”医疗费难题
我国医药价格居高不下,对官兵的直接冲击之一就是“重大疾病”
救治难。从医疗费用和医疗项目方面看,受卫生事业经费供给的限制,公安边防部队医疗单位无法负担超出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但“重大疾病”的发生却是客观存在的,如恶性肿瘤的治疗、器官移植等,医疗费用往往高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此外还有陪护、家属误工损失等等,如此巨额费用,一般单位和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再如一些医疗诊疗项目中,个别药品及一些高额诊疗技术等费用,是属于自费项目,病人要接受这些高级药品、医疗设施和服务,是无法依赖边防部队医疗保障的,只有自寻资金来源。依托商业保险体制,就能有效解决官兵“重大疾病”医疗费用问题,丰富和完善公安边防部队医疗保障层次。从现实条件出发,官兵“重大疾病”医疗保障问题通过商业保险能够较好得到解决。
(三)可以解决偏远地区官兵的医疗保障难题
偏远地区单位和基层部队由于生活艰苦,普遍存在相对发病率较高,救治环节复杂、周期长,诊治水平低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充分利用地方医疗服务机构,有效解决偏远地区单位和基层部队看病难问题,从而大大减少内地与偏远地区、机关单位与基层部队之间存在并有逐渐加大趋势的医疗保障水平差距。地方政府均设立有地级或县级医院,且医疗门类设置相对较为齐全。官兵参加当地商业保险就可以依托当地医疗服务机构,利用地方卫生资源对官兵进行医疗保障,大大缩小官兵救治周期,减少医疗救护环节,保证诊治质量,还可以大大提高卫生事业经费使用效益。
(四)漳州支队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商业保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赔付率高,可以大大提高等量保险费军人伤亡的赔付水平。从2006年开始,武警漳州边防支队就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签定了《官兵综合福利保险协议书》,协议规定凡属于支队在编的官兵在执行公务时发生意外事故伤亡(致伤)的,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均在理赔范围内。官兵不论一次或多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保险公司均按上述规定给付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累计保险金额以协议中规定的该险种保险金额为限。2006年以来,该支队按照现有实力每人每年交纳保险费130元(个人缴纳、集体办理),每年保费10万余元,3年来累计投入保险费30万余元。期间,43名官兵共获理赔50余万元,赔付率高达166%。不仅缓解了部队经济压力,也提高了官兵参与积极治疗的水平,较好地弥补了现行军人保险制度的薄弱环节。
三、地方商业保险的概念及引进险种建议
商业保险是指按商业原则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的险种可由不同的保险公司按照市场需要设置,保障范围较为广泛。根据公安边防部队的工作实际,当前最为适合引进的是商业保险中的“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目前,商业医疗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普通医疗保险
该险种是医疗保险中保险责任最广泛的一种,负责被保险人因疾病和意外伤害支出的门诊医疗费和住院医疗费。普通医疗保险一般采用团体方式承保,或者作为个人长期寿险的附加责任承保,一般采用补偿方式给付医疗保险金,并规定每次最高限额。对公安边防部队引进商业保险机制的思考
字数:1485
字号:大 中 小
(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该险种负责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支出的医疗费,作为意外伤害保险的附加责任。保险金额可以与基本险相同,也可以另外约定。一般采用补偿方式给付医疗保险金,不但要规定保险金额即给付限额,还要规定治疗期限。
(三)住院医疗保险
该险种负责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需要住院治疗时支出的医疗费,不负责被保险人的门诊医疗费,既可以采用补偿给付方式,也可以采用定额给付方式。
(四)手术医疗保险
该险种属于单项医疗保险,只负责被保险人因施行手术而支出的医疗费,不论是门诊手术治疗还是住院手术治疗。手术医疗保险可以单独承保,也可以作为意外保险或人寿保险的附加险承保。采用补偿
方式给付的手术医疗保险,只规定作为累计最高给付限额的保险金额,定额给付的手术医疗保险,保险公司只按被保险人施行手术的种类定额给付医疗保险费。
(五)特种疾病保险
该险种以被保险人患特定疾病为保险事故。当被保险人被确诊为患某种特定疾病时,保险人按约定的金额给付保险金,以满足被保险人的经济需要。一份特种疾病保险的保单可以仅承保某一种特定疾病,也可以承保若干种特定疾病。可以单独投保,也可以作为人寿保险的附加险投保,一般采用定额给付方式,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一次性给付保险金,保险责任即终止。
四、公安边防部队引进商业保险的促成措施
社会化保障是当前世界军队后勤保障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根据公安边防部队实际,以下几点建议或许可以促成商业保险制度的引进和发展。
(一)部局根据任务实际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对军人保险工作十分重视。胡主席曾指出:“要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职业特点、深化军人工资福利、住房、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制度的调整改革。”商业保险运行环境好、给付率高、险种多,可以解决现行军人保险制度的瓶颈问题,实现共赢。部局可以根据各省市部队执勤执法实际,分层次以团体方式为官兵购买商业保险,切实提高官兵各项保险保障。
(二)总队设立专项资金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公安边防部队可以支队级单位为基础,以团体方式购买商业保险。总队可在专项资金下设立“意外伤害保险资金”,具体经费从各单位卫生事业费中提取30%设立。关系到理赔的实际,“意外伤害保险资金”从各单位卫生事业费提取后由总队集中管理,总队每年按部队保密需求和各支队实力统一支付保险费,理赔事宜由各单位负责。
(三)申请地方保障资金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公安边防部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本身的双重事权特点。要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大趋势,严格遵循“三个不变”原则,自觉把公安边防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之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作为,自觉服从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多请示汇报、勤沟通协调,以真心换真情,赢得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信赖和大力支持。各单位可以结合辖区实际,根据部队实力及执法执勤实际,积极协调政法委等地方政府部门,申请官兵商业保险专项补助经费,统一为官兵购买商业保险。
总之,引进商业保险这种新的保障机制,提高官兵伤亡补偿水平,充分体现了胡锦涛主席、中央军委和部局党委对广大边防官兵的关心爱护,对于减轻官兵的后顾之忧,激发广大官兵战斗精神,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