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启示(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3:3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启示(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启示(共)》。

第一篇: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启示(共)

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启示

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启示

杨富民

摘要:2009年,美国银行倒闭总数多达140家,预计2010年仍会有相当数量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相比大银行,美国中小银行更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复苏。虽然中小银行倒闭潮不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如果中小银行的危机不断蔓延,将会使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变得不明朗。因此,我国要以美国中小银行倒闭潮为鉴,严格控制中小银行信贷风险,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中小银行;倒闭;信贷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4-0111-04

一、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

2009年是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高峰年。尽.管美国经济已开始恢复增长,但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预计2010年美国仍会有相当数量中小银行倒闭。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银行倒闭总数多达140家,远高于2008年的26家。目前,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问题银行”清单上,仍有约500家银行。与普遍实现超预期盈利的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相比,美国中小银行仍未感受到经济复苏的暖意。虽然同为金融机构,但中小银行所得到的政府金融援助却远逊于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银行虽然资产规模普遍较小,但数量众多,一旦因政府救助不力而出现大面积倒闭风潮,那么对美国经济复苏将会造成极大冲击。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主要有:

(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

造成美国中小银行大规模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房地产贷款在这些银行中占据信贷总量的半数以上,而这些贷款中的80%是不良资产。与大银行不同,中小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当地的房地产业务,如果贷款人无力还贷,会给这些银行造成极大的损失。有的房地产市场咨询公司表示,预计2010年第四季度房贷违约额有可能上升至1700亿美元。房地产危机源于美国政府信贷政策的宽松,银行信贷利率降低,而供给和需求却不相匹配,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越来越低。美国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房地产,中小银行连连倒闭,商业房地产的贷款需求十分低迷。

(二)中小银行放松信贷标准

当前全球经济基本趋稳并出现向好的迹象,但市场需求依然脆弱,私人部门的支出和投资依然低迷。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市场和资金的双重挤压下,大多经营困难,挣扎在倒闭边缘,因而直接影响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完善的财务报表能够证明其未来具有很好的还款能力,因此中小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常常基于对中小企业经营业主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一些其他渠道获得的“软信息”,从而做出贷款决定。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贷款审查人员及其团队对中小企业所有者的人品和社会信用的了解程度。一旦贷款审查人员在贷款判断上出现偏差,那么,银行就面临收不回贷款的危险。美国中小银行也过度滥用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商业银行可将各类贷款证券化,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移给投资者,使一些传统模式下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也成为银行的贷款对象。由于银行认为贷款风险可通过新的方式予以转移,所以在发放贷款时的审贷标准有所放松,很多不符合放贷标准的客户也能获得贷款。

(三)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未有根本好转

虽然美国经济有回稳迹象,但美国中小银行却开始新一轮银行倒闭。政府扶持使“高盛”、“美银”等大型金融机构业务有缓慢增长,但这对小银行却没有同样的待遇。中小银行信用度较差,经营情况不稳定,早已不堪重负。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在中小银行身上体现得更明显。美国失业率迭创新高、储蓄意愿上升、消费意愿下降,实体经济层面并未有根本好转。美国经济表面上的好转,主要是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所致。美国银行以前是以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为支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储蓄率上升,消费没能恢复,美国银行业新的盈利模式还未形成。所以,美国银行业还将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只有经济真正恢复后,企业生产投资等融资需求才能使银行业缓慢复苏。在此之前,美国中小银行业摆脱不了脆弱的处境。

(四)对中小银行的监管不力

美国一些房地产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8100多家银行当中,有约2 200家银行的业务都曾超过监管机构规定的警戒线。佛罗里达州的奥卡拉国民银行就是一例。美国财政部下属的货币监理署负责银行监管的官员曾发现这家银行贷款标准过松,并且过度集中于建筑贷款。但这名监管官员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纠正奥卡拉国民银行的行为,这家银行最终倒闭。

(五)政府放任中小银行自生自灭

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数据,目前美国8 451家银行和储蓄机构中,资本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有7 777家,但它们总的资本占比仅为11.4%。由于美国的小银行资本规模有限,很难与大银行竞争工商信贷业务,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住房贷款上,因此它们受房地产价格下降的打击更大。尽管美国倒闭的中小银行数量较多,但这些银行规模有限,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也相对有限。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倒闭的银行数量约占美国全部银行数量的2%,资产比重也不大。在奥巴马政府看来,这些中小型银行不具有“系统性风险”,虽然倒闭数量较多,但加起来的重要性也远逊于一家大型银行。从奥巴马政府救助金融业的策略来看,中小银行只能风险自担,不会像一些大型银行一样在陷入困境时得到政府救助,政府只能遵循市场规律,让它们自负盈亏、自生自灭,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二、美国中小银行倒闭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一)积聚效应

早在2009年4月美国政府对金融体系实施压力测试时期,就有相关分析报告指出:940家向政府提供测试报告的中小银行的资产总额估计在2.8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银行与美国富国银行两大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其中就有相当部分涉及商业地产信贷。当时就有很多市场分析机构预计,这些中小银行机构到2009年年底可能会形成一万亿以上的商业地产不良信贷。一家中小银行的倒闭或许并不可怕,但是上百家、甚至未来会形成数百家中小银行机构的破产,其产生的直接冲击就已经不亚于一家“太大而不能倒”大型商业金融机构了。

(二)示范效应

美国奥巴马政府“抓大放小”地整饬金融机构,虽然避免了经济崩溃与金融机构对政府的依赖,但对中小银行问题与商业地产危机却未有足够应对。这些被政府“忽视”的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将会合力加速其破产进程。更何况美国政府对CIT这样的大型商业地产机构也放任破产之后,公众定然认为大批涉及商业地产的中小银行将难逃劫数。中小银行倒闭除直接造成银行工作人员失业,还会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减少,从而加剧中小企业经营困境。而美国中小企业创

造的就业岗位占全国60%以上,对创造就业意义重大。

(三)扩散效应

美国中小银行体系除涉及大量的商业地产业务外,也是美国地方性中小企业及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美国经济扭转了连续下滑的趋势,但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于政府前期的大规模经济援助计划与放任美元贬值带来的出口强劲增长,而实际的就业率和工厂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并未恢复。中小银行大量倒闭带来中小企业与个人消费信贷的收紧,至少在1至2年内美国的消费者信心将难以得到有效的回升。再加上其他贸易伙伴国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美元弱势政策的指责,相关领域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美国出口并不会保持持续的高增长。而一旦美国国内消费与外部出口增幅同时降低,那么美国经济的复苏比较艰难。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也同样认为,2010年年初的GDP增速大约为2%,到年底将下降到仅1.5%的水平。在经济复苏基础尚未稳固之际,就急于清算金融机构们依仗“大而不能倒”规则而冒险投资也许并非明智。在急需政府援助的领域果断出手,才能有的遏制类似中小银行与商业地产金融危机的蔓延,这样才能保住前期经济复苏的果实。

三、美国中小银行倒闭风潮的启示

美国中小银行倒闭对美国乃至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来说,不利影响有限,更多的是警示作用。美国中小银行的倒闭对我国的启示是:

(一)严格信贷标准,控制信贷风险

由于美国中小银行可贷资金多,可贷对象少,于是创新贷款品种、放宽房贷标准成为中小银行的普遍做法。美国出现许多新的房贷品种,如3年或5年可调整利率贷款、只付息贷款、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等。无首付、只付息、可调整利率等诱惑性利率不仅用于次级贷款,还发展到广泛用于次优级、优级房贷。过度竞争使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快速膨胀。因此,我国中小银行要吸取美国的教训并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标准化贷款机制。建立标准化的贷款机制有助于提高中小银行处理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速度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急、频、短、小”的特点。二是提高贷款审查团队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信贷审查人员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进整个贷款审查团队贷款水平提高的第一步。这样做不仅能明确单个贷款审查人员技术水平的缺陷和优点,更有利于银行向这些贷款审查人员提供他们各自所需的培训项目,从而提高这些贷款审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三是确保贷款审查人员用新知识和技能去处理贷款发放问题。单单依靠建立一个标准一致的贷款机制和贷款人员业务水平评级机制,不足以保证贷款业务人员每次都会运用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去处理贷款发放。这就需要采用“一对一”的培训方式去督促他们积极运用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去进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二)拓宽中小银行服务对象所处的行业和领域

美国中小银行将基本服务对象定为中小企业和当地居民。在业务范围上,进行错位竞争,在大银行不愿做的居民小额零星贷款、住宅抵押贷款、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及不动产贷款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一些中小银行通过市场细分,进行专业化经营,如专门从事定期存款业务、批发业务,即所谓的“窄银行”经营方式。有些银行还成立了附属机构,完全通过远程网络从事经营,取得了不菲的收益。但美国中小银行过于注重抵押贷款,尤其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当贷款在地域和部门分布上比较集中和在没有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其信贷资产组合面临“协变风险”,可能会出现大量客户同时违约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中小银行深思。只有当中小信贷机构能寻求到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中小企业客户时,才能有效控制“协变风险”。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信贷机构规模较小,社会辐射性较差,服务对象大多来自本地区的中小企业,因而在地域上很难有所突破。所以,中小信贷机构应将突破重点放在如何尽可能拓宽信贷机构服务对象所隶属的行业上。中小银行应充分借助外部力量、通过银行间的合作来分散风险,应不吝于与其他银行分享自己的客户,这不仅是为降低风险头寸,也使公司自身的能力得以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在理财产品服务方面,中小银行也可独立或与第三方合作设计产品,但要更强调产品的广度、适用性及公允度。中小银行还可通过提供风险管理、投资银行、公司金融、融资租赁等多种中间业务来改变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高风险模式。我们总是把“中小企业”和“融资”连在一起,其实中小企业缺乏的不仅是资金,还有风险管理的手段、对接其他投资人的渠道、减轻自身资产负担的工具,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空间。

(三)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美国历次银行倒闭潮,都与其信贷过于集中、风险管理缺乏预见性及银行流动资金不足有关。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如何,最能体现核心竞争力水平。我国商业银行要防患于未然,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资本管理及合规管理,充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在经济向好及银行资产迅速扩张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不违背审慎经营理念和过度放贷,注重房地产和其他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政策性风险、市场风险及由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中小银行要密切关注集团客户、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问题,着力完善风险管理治理机制,构建由各业务经营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稽核审计部门组成的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实现对风险的全流程覆盖和控制。同时,要强化稽核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评价及整改情况的检查。要制善于识别各类风险,设定适当的风险限额和控制机制,利用及时更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监控各类风险和限额。另外,中小银行还要降低自身业务的同质化程度,将存款和信贷等业务的集中度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保持充足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应急机制和多层次的流动性屏障,提升对自身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以增强抵御、抗击各类风险的能力。

(四)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

作为世界上风险管理比较先进和完备的金融机构,美国金融机构肯定知道次贷及其衍生品投资存在较高的风险,这么做的原因之一在于“格林斯潘期权”。期权使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错误由别人承担后果,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银行监管,坚持“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和审慎的监管标准。通过资本监管、市场准入及风险评级,实现对银行持续监管和分类监管,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的透明度,依靠包括存款人、债权人、银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驱动,促进市场发挥约束机制的作用,有效发挥外部监督,促进银行业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对那些对外投资风险较大的中小商业银行,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督导。如,督促中小商业银行建立更为严密的风险监测体系、实施更为严格的投资效益事后评估制度、采用更加审慎的拨备计提标准等等。督促中小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所有中小商业银行的单家资本充足率都必须达到8%以上,上市银行要达到10%以上。规模相对大一点、机构发展多一点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9%及以上。从美国中小银行大面积倒闭的事件也可看出,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确保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张佳睿)

第二篇:巴林银行倒闭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20082366 田园

1995年,具有200多年优异的经营历史的巴林银行倒闭了,震惊了世界。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行业操纵不当所带来的极大风险,最终会导致不可收拾的惨重教训。

首先,我们对巴林银行事件回顾。

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它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它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铁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的项目,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由于巴林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卓越贡献,巴林银行的经营者先后获得了五个爵位。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1992年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不久,前台首期交易员里森,同时也是后台结算主管即开立了“88888”账户。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账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帐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隐藏在“88888”账户上。里森作为一个交易负责人,曾经通过大阪股票交易所,东京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买卖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期货,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由于差价有限因此交易量很大,通过这种风险较低的差价交易,也一度为巴林银行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在1994年的7个月获利3000万美元。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 1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里森当时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在1月16日至26日再次大规模建多仓,以期翻本。其策略是继续买入日经225期货,其日经225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然而,日经指数急剧下挫,由买入价18130点跌至17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480亿日元。

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至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里森在“88888”账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63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在相同的执行价格下卖出一张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张看跌期权,以获取期权权利金。里森通过卖出选择权获得了很多权利金来支付大量追加保证金,里森希望在一段时间同市场能够保持足够稳定,让选择权能够以接近执行价到期作废,从而使该政策获利。采取这样性质的策略的内存风险在于市场的突然和未预计到的波动。这一操作的获利机会是建立在日经225指数小幅波动上,波动损失维持在收到的权利金范围内假设基础上,由于日经225指数大幅下跌,这不仅使看跌期权变为价内期权,而且会因为波动率的增大使选择权价值进一步增大,从而卖方遭受更大的亏损。因此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里森作为卖方出现了严重亏损。

里森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已回天无力。2月24日,巴林银行因被追交保证金,才发现里森期货交易账面损失4亿至4.5亿英镑,约合6亿至7亿美元,已接近巴林银行集团本身的资本和储备之和。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对巴林银行进行倒闭清算,寻找买主。27日,东京股市日经指数再急挫664点,又令巴林银行的损失增加了2.8亿美元。截至1995年3月2日,巴林银行亏损额达9.16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3月5日,国际荷兰集团与巴林银行达成协议,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3月9日,此方案获英格兰银行及法院批准。至此,巴林银行230年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巴林银行集团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英镑汇率急剧下跌,对马克的汇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但由于巴林银行事件终究是个 孤立的事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只是局部和短暂的,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不过,就巴林银行破产事件本身来说则是发人深省的。透视整个事件,我们得到 如下启示。

第一,投资者必须控制好风险。里森期货交易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对市场行情判断的失误,他认为日本经济在关西大地震后会马上恢复过来,而事实上日本经济已积重难返,关西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经济的下滑。当然里森如果意识到行情判断错误,能够控制好风险,及时止损,也不会出现风险事件,但里森相反,孤注一掷与市场进行对赌,试图使大市反转,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愈发突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银行集团,应努力扩大自 己的资本基础,进行多方位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这样才能加大银行自身的安全系数并不断盈利。像里森那样,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里”,孤注一掷,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难以挽回。

第二,金融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从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开始交易的第一天到其倒闭之日,里森一直既是前台的首席交易员,又负责管理后线清算,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岗位,都是由里森一人把持,为其越权违规交易提供了方便,说明了该行的管理制度极不健全。巴林事件提醒人们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1994年8月,内部审计人员指出该期货公司没有实行岗位制约的严重性时,巴林银行集团高级领导层漠然视之。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内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该公司长期以来使用“88888”账户进行越权违规交易以及严重亏损的问题。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巴林银行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许多漏洞。

股指期货市场也是投资市场的重要一环,只不过股指期货影响因素众多,保证金交易放大机制明显,会对投资机构的经营业绩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只看到市场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在追求业绩成长的同时,忽视了风险控制的执行力度。结果就如同上述巴林银行事件一样触目惊心。

因此,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时,都要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控制的办法。机构应该制订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及监督管理规定,投资者个人也应有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行为以及资金管理上安排,对于盈亏提前做好准备,一定要杜绝赌徒心态,防止自己陷入越赌越输的恶性循环。

第三篇: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创建于1763年,创始人是弗朗西斯·巴林爵士,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Nick Leeson)之手。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坂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坂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巨额亏损难以抵补,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那么,由尼克·里森操纵的这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何在短期内便摧毁了整个巴林银行呢?

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宏大企业突然倒闭,却是从不起眼的一个小细节开始的。毁掉巴林银行最初蚁穴,就是那个“88888”的错误账户。

1992年,巴林银行总部决定派尼克里森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但关键是看你怎样处理这些错误。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当银行在期货期权交易中出现错误,并且损失无法挽回,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来有一个账号为 “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下电话,要求里森另外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她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很快,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问他需要什么帐号。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里森以此作为他的吉祥数字,这样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便诞生了。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了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帐户直接向伦敦报告。“88888”错误帐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存于电脑之中,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了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过。“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帐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帐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二、一个蚁穴其实并不足以对千里长堤产生什么影响,问题在于蚁穴不断的扩大与累积,最终大到足以摧毁千里长堤。巴林银行的损失刚开始并不大,但是无法扭转损失的继续扩大,为了挽回损失的努力反致更大的损失,损失呈几何倍数增长,直到整个企业资不抵债。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个星期的交易员金·王犯一个错误: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口,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口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 “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另一个与此同出一辙的错误是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因为乔治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9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填写。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帐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他的手下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如果把乔治的错误泄露出去,里森将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号帐户的损失,由 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时已达5000万英镑。事实上,里森当时所做的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他已成为被其风险部位操纵的傀儡。他当时能想,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888号帐户中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方向变动。里森自传中描述:“我为自己变成这样一个骗子感到羞愧——开始是比较小的错误,但现已整个包围着我,像是癌症一样„„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把我抚养成这个样子的。”

三、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掩盖自己的错误是每个人本能的反应。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要求经营权应与审查权分离。巴林银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

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处部经理。作为一名交易员,里森本来应有的工作是代巴林客户买卖衍生性商品,并代替巴林银行从事套利这两种工作,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风险。因为代客操作,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交易员只是赚取佣金,而套利行为亦只赚取市场间的差价。例如里森利用新加坡及大阪市场极短时间内的不同价格,替巴林赚取利润。一般银行对予其交易员持有一定额度的风险额度的许可。但为防止交易员在其所属银行暴露在过多的风险中,这种许可额度通常定得相当有限。而通过清算部门每天的结算工作,银行对其交易员和风险部位的情况也可以有效了解并掌握。但不幸的是,里森却一人身兼交易与清算二职。如果里森只负责清算部门,如同他本来被赋予的职责一样,那么他便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为其他交易员的失误行为瞒天过海,也就不会造成最后不可收拾的局面。

四、以权力约束权力,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执行。公司法一般要求审计权独立于经营权之外,审计部门独立于经营层设置之外,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再通过董事会秘书处、监查处等对审计部门的审计进行再审查。巴林银行总部也曾针对新加坡分行展开专项审计,但由于审计人员的不负责任,也没有人对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进行再审查,使巴林银行失去了规避灭顶之灾的最后机会。

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事实上,每天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每天都有明显的记录,可看出里森的问题。即使是月底,里森为掩盖问题所制造的假帐,也极易被发现——如果巴林真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但这5000万已被挪用来补偿88888号帐户中的损失了。查了一个月帐,却没有人去查花旗银行的账目,以致没有人发现花旗银行帐户中并没有5000万英镑的存款。事实上,从1993年到1994年,巴林银行在SIMEX及日本市场投入的资金已超过11000万英镑,超出了英格兰银行规定英国银行的海外总资金不应超过25%的限制。为此,巴林银行曾与英格兰银行进行多次会谈。在1994年5月,得到英格兰银行主管商业银行监察的高级官员之“默许”,但此默许并未留下任何证明文件,因为没有请示英格兰银行有关部门的最高负责人,违反了英格兰银行的内部规定。有很多巴林银行的高级及资深人员曾对此总是加以关切,更有巴林银行总部的审计部门正式加以调查。但是这些调查,都被里森以轻易的方式蒙骗过去。里森对这段时间的描述为:“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的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仍旧支付这些钱。”从金融伦理角度而言,如果对以上所有参与“巴林事件”的金融从业人员评分,都应给不及格的分数。尤其是巴林银行的许多高层管理者,完全不去深究可能的问题,而一味相信里森,并期待他为巴林银行套利赚钱。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巴林银行破产的两个月前,即1994年12月,于纽约举行的一个巴林银行金融成果会议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银行工作者,还将里森当成巴林银行的英雄,对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五、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局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不管身处什么位置,要做什么样的重大决策,都应对此有深切认识。虚心纳谏、多方听取专家意见,才能最大可能使企业和个人立于不败之地。巴林银行从上到下均盲目迷信里森是期货期权方面的专家,里森碍于面子又害怕失去已有的地位,始终没有勇气坦白自己的错误,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1992年3月,巴林银行的一份内部传真就提出警告:“我们正处于一种可能造成灾难的危险境地。我们的制度缺陷将造成财务亏损或失去客户的信任,或两者兼有。”但这一警告没有受到重视。1993年英格兰银行不允许巴林银行在大坂的股票交易中突破规定不得超过25%的限制。截止到1993年12月的15个月中,新加坡期货公司的交易活动造成的损失为1900万英镑,但上报利润是900万英镑。如此谎报利润竟未被发现。从1993年底开始,对里森的专门交易负有责任的罗思·贝克和作为股本产品部门负责人并对股本产品的风险承担责任的玛丽·沃尔兹,两人都对新加坡期货公司的交易性质或是否可能获利等都不真正了解。1994年7月至8月巴林内部审计报告提出了职责分开的具体建议,但这些建议未得到实施。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致函巴林银行,提出他们对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此时里森每天要求伦敦汇入1000多万英镑支付其追加保证金。可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巴林银行高层的怀疑。里森为隐瞒损失,曾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但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1月30日,里森以每天 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口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口日经期货及2万口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账户。账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须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账。这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 47000万英镑。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银行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股价收盘降至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口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000口合约。里森为巴林银行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银行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新加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关巴林银行破产的报告及里森自传中的一个感慨,也是最能表达我们对巴林银行事件的遗憾。报告结论中的一段:“巴林集团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如果说巴林银行的管理阶层直到破产之前仍然对 “88888”账户的事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里森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六、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每一个人都很难摆脱贪婪与恐惧的困扰。敢于认错、及时回头,对个人的心理打击虽然沉重,但却能保存未来成功的基础。人们都应该在贪婪和恐惧之间找到平衡点,健全良好的企业制度得到执行,就会用激励和约束两个相反的方向作用力,使为之工作的人平和、努力、愉快,而其本人也会深受其益。

尼克·里森28岁时一手搞垮了有230多年历史的欧洲老牌商业投资银行巴林银行(Barings Bank)。他因此臭名昭著,被称为“金融流氓”,并锒铛入狱,先是在德国监狱服刑9个月(因为事件败露后他曾逃往德国),然后转到新加坡监狱继续服刑3年7个月。里森出狱后完成的《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一书,“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我并没有像《华尔街日报》记者一样想起来当年自己的经历,”里森说,“其实巴林银行迟早会倒闭,所有人都被授予很大的自主权以求生财之道,而规章制度和风险管理却一塌糊涂,我开设非法账户,以及随后的阪神大地震只是诱因而已。”可里森对金融业的迷恋仍是深入骨髓。在他入狱后很长一段时间,他还幻想过,如果巴林银行的“底子”厚一些的话,就算查出了他的非法账户和巨额亏损,也许还会给他一次机会,而不是申请破产。“我现在再也不做这样的梦了,人不能没有底线。” 里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是一种很严肃、真诚的心态参加每一次宴会的,基本上是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和大家探讨风险防御和金融监管。金融丑闻不断发生,我绝非故意拿搞垮巴林银行这一事实作噱头或炫耀,我只是希望人们重视我做错的地方,无论是个人的失误还是从一个组织的角度反思巴林银行的倒闭。”但他也遗憾地表示,他在所有的课本和报道中都会成为反面的例子。不过,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的一个好友的儿子在课堂上听到巴林银行倒闭的细节、老师称尼克·里森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时,他竟然站起来反驳老师说:你说的未必完全正确,我认识他,没你说的那么坏。如果让里森给年轻人一些忠告的话,他说他会说“不要不懂装懂”。“在面对自己不能应付的局面时试着虚心地询问别人的建议,那才是真正的勇敢。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我当年可以勇敢一些”。参考文献:

【1】 百度搜索:《巴林银行百度百科》;

【2】 南方周末、南方报业网记者张华:《搞垮巴林银行的人说:或许我应该到中国找份工作》;

【3】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之“88888”账户毁了巴林银行。

财务公司资金结算部

2013年3月29日

第四篇:“我爱洗车”倒闭的原因

“我爱洗车”倒闭

昨日,“我爱洗车”官网上还挂着前期的招聘广告。

“我爱洗车”倒闭 十月泡沫幻灭

公司CEO失联,拖欠170余员工工资165万元;低价洗车难抵高昂运营成本,洗一台车亏损高达189元

11月2日晚上十点多,没有声明,也没有正式的公司解散会议,“我爱洗车”CEO李东晋悄悄解散了公司QQ群,停用常用手机号,留下了200多万元债务。

解散当天,被欠薪的170多名员工中的30多名职员聚集在“我爱洗车”办公楼前讨薪,他们中的人未要回的工资从3000多元到7万多元不等,被欠薪员工的最高级别是财务总监。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汽车后市场涌现40多个O2O项目。“我爱洗车”成为e洗车、赶集易洗车、云洗车等O2O之后,又一家在洗车领域受挫的O2O公司,在网络洗车领域,这样的公司在不断覆没,我爱洗车或可成为洗车OTO倒闭潮中的一个样本。

疯狂烧钱,是否真的能烧出一个未来?我爱洗车,用以钱续命的商业模式,最终倒在了自己用钱砸出的“金坑”中。

500万融资流入汽车后市场

做企业顾问的高威(化名)认识李东晋源于“我爱洗车”的一次招聘。

今年二月,通过猎头公司推荐高威加盟刚刚起步的“我爱洗车”。高威说,“我爱洗车”有两个地方吸引了他,一个是李东晋说要做全国性的公司,另一个是等到A轮融资完成,给他股权激励。

当月,高威以市场总监身份进入“我爱洗车”,他所了解的李东晋,年轻,35岁,高学历——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此前,大学还未毕业,李东晋便和他人合伙在北京大学附近开起了一家咖啡馆,尔后,该咖啡馆衍生了一个新项目——包子连锁店。此外,热衷创业的李东晋还是昌平区创业大赛冠军。

现在,他仍是这两家企业的股东。

据高威所知,李东晋从事洗车创业的想法至少可追溯到2013年年底。

当年,李东晋与多年搭档高一凡创立“捷洁洗车”品牌,并且着手研究标准化展示,彼时,二人在洗车工具、工服、车辆等,均印上了“捷洁洗车”LOGO。这一品牌成为了“我爱洗车”的前身。

2014年年初,李和高二人注册公司,并开始进行了持续半年时间的业务测试:提供标准化的上门洗车服务。

“当时只用了2至3个月,客户就从0积累到了2000多,市场反响很好。”一位早期跟随李东晋创业的高层说,李东晋认为,洗车频次高黏性好,是一个可进入汽车后市场的入口。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有车主用一台车反反复复洗车,并拍下视频。后来证实,至少有2家企业在学习他们的洗车技术及操作流程。接下来,就着这股“热度”,李东晋和高一凡着手天使轮融资。

参与“我爱洗车”创业的一位高管还记得,2014年年底,李东晋带着准备的一份融资计划书,前往中关村融资创业平台融资。

“李东晋演说思路清晰,扎实严谨。”这位高管用“异常顺利”形容那次融资,他们当时获得了北京车音网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麒厚西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和另外5名投资人的认可。

据“我爱洗车”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的一份财务数据显示,李、高二人获得了500万元天使人投资,李、高二人分别占股40.626%和25.974%。

2014年12月19日,李东晋和高一凡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了凯利卡尔(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凯利卡尔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经营范围为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洗车服务等。

同时,“捷洁洗车”品牌被替换为“我爱洗车”。李东晋为凯利卡尔公司董事长,高一凡任董事。

运营迟缓,市场总监出走

高威认为,创业公司把握住创业的节奏尤为重要。

他透露,从今年二月份起,“我爱洗车”基本确定了以李东晋负责战略融资、高一凡负责人事财务和高威负责市场运营的公司框架。

高威具体工作包括线上线下的全部市场业务:预算管理在内的体系规划、流程搭建、组织设计、培训督导、风险防控、品牌定义、公关策划与达成等。

在高威的构想中,应该在今年6月份之前,专业上门洗车将覆盖北京五环以内,然后坐等下一轮风投。

"我爱洗车’首先要做的是业务扩张而不是盈利模式”。高威把业务的扩张,看做“网络洗车”的生命。

然而,招聘主管在春节后才到岗。招聘主管的延后加入,为公司运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而等公司招聘计划制定完成后,春节用工招聘潮已经过去,导致洗车工人大面积空缺。

“我爱洗车”的技术、财务等关键人事布局分别在三月、四月才陆续到岗。直到5月份下旬,天气转好,洗车业务增加,“我爱洗车”以中介费600元/人的价格从劳务中介处招聘洗车工。

运营的迟缓,令高威着急。今年5月,在公司高层讨论会上,高威提出了合并的建议。“这一轮的投资热已经结束了,进入秋季,洗车业务就会慢慢下滑直到停止。”他说。

此时,高威已与国内做到B轮融资的多家养车企业、投资人取得联系,对方有意向出资上千万元组织收购。

但是,李东晋给他回复是,天使投资人拒绝组织合并。

在数次交流未果后,5月31日,高威因意见分歧离职。

为拉融资“调整”财务报表

6月下旬,“我爱洗车”第一款安卓版APP上线,业务重点从线下转入线上。

直至7月中旬,“我爱洗车”后补市场总监张宏岳才补充进来。

找人的同时,找钱仍是“我爱洗车”高层最头疼的事儿。

“我爱洗车”财务账单显示,截至今年6月17日,天使轮资金用于房租、员工薪酬、洗车物料等共计400万元。截止到7月16日,账上资金仅剩120万元,仅够支付下月员工工资。

7月17日到8月15日的账单详情显示,该月财务支出共计180万,其中员工薪酬占一半。

当时的财务总监周小宇(化名)发现,到7月底公司账上基本已经无钱可支。李东晋给大家的答复是,A轮融资1200万马上就会进来。

转眼到了8月上旬。周小宇说,看着账面上的资金还不够发工资,李东晋一方面和股东们谈判A轮融资,一方面按股权比例向公司7名股东借款180万。

周小宇证实,该笔借款在8月15日前入账并发放了工资,惊险过关。

其实,李东晋借到的钱只有170万,“其中有一个股东最后10万元没给”。在周小宇的印象中,李东晋召开高层会议,至少有4次要求修改A轮融资计划书。

周小宇说,修改A轮融资计划书最主要就是修改运营模式。最初计划是2人一组洗车,设置14个服务站,经压缩经费为目的反复修改,最后的方案变成1人一组洗车,取消服务站就是零店面,同时兼职占70%。

“为了配合融资计划,财务就不得不将数据进行调整,尽量让销售业绩显得好看。”周小宇坦承。尽管如此,李东晋仍旧没有融到钱。

关门,似乎已埋下伏笔。

拥有7万用户,难逃倒闭

在员工们的眼里,高层的某些做法看起来并不专业。

8月中旬,公司员工接到李东晋的通知,他提出做洗车商户端开发。这一次,李东晋设想,让“我爱洗车”与星巴克、肯德基等大型连锁商业合作,客户在“我爱洗车”客户端支付,可获得免费洗车一次。据李东晋跟周小宇讲按照这个模式,预计将有900万元至2000万元现金留在“我爱洗车”的账户。

这个大胆的计划,周小宇提出了质疑。“哪个商家会把自己的现金存在一个洗车行?”她在高层会议上提问。

不断提高的任务量,也让“我爱洗车”服务站职员产生意见。

“领导只会给你定任务,不管你能不能完成。”我爱洗车市场部经理王易杰举例说,公司下设10个服务站,每站有4组至8组美车技师,7月份给每组美车技师下达的任务是160单,当月全部完成任务量,而8月制定的任务量是260单,当月无一组完成任务。

“我爱洗车”技术部门员工透露,9月下旬,“我爱洗车”APP下载量为3万次,注册用户达7万人。

与之匹配的销售业绩则少得可怜,据周小宇透露,截止到9月25日,“我爱洗车”仅售出价格为190元,可供10次洗车的会员卡816张,价值15.5万元。

而这时候,公司已很难维持“上门洗车”,不少客户提出退卡,周小宇了解到,有三四十名客户办理退卡。

其实,今年以来,“互联网洗车”公司就一家接着一家的倒闭,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1月14日上午,曾经推出1元洗车风靡厦门、号称“厦门电子商务最具投资价值的网络平台”——智富惠宣告关门了。当时就有猜测指出,智富惠关门主要是资金链断裂。

今年7月16日,上门洗车服务平台“车8”发出通告称由于业务调整,从7月17日将停止上门洗车业务。今年3月在洗车大战最热门时推出,经营时间只有4个月。

“我爱洗车”的一离职高管认为,网络洗车市场虽然看上去很火,但投身进去却发现全是“坑”。此前成片倒下的创业公司,表面上看都死于“资金链断裂”,但不可否认的是“O2O烧钱大战”的泡沫破裂。

洗一辆车亏189元的生死门槛

“现在很多企业进入洗车市场,根本不考虑收益,不考虑运营成本,这就造成运营很难持续。”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指出。

财务上的赤字,让周小宇开始对网络洗车盈利模式存疑。

她介绍,当时公司计算过,洗一台车的成本是30元,包括:洗车工人提成6元,固定工资18元,保险加中介费摊销4元,物料消耗及税款等2元。

而“我爱洗车”长时间做活动,洗一辆车一直是7元,甚至零元洗车,每洗一台车亏本在23元以上。

实际上,从总体投入和产出进行核算来看,凯利卡尔公司每洗一台车的成本远高于30元,据周小宇掌握,“我爱洗车”运行以来,最高一个月总开支达200万元,包括180多员工薪酬、房租、物料等。其中洗车工为120多人。而洗车收入最高的月份是7月,数额为14万元。公司运营10个月的洗车总收入仅30万元。

以收入最好、员工人数最多的7月份为基础计算,公司洗车工两人一组上门洗车,洗车工共有60组。当月洗车9600单,日均320单。

按照200万元支出,“我爱洗车”在7月份日均开支约为6.67万元。按照会员价,19元每次。一天平均进账320(单)×19元,即6080元。日亏损为60620元。

这个亏损分摊到320台车上,“我爱洗车”每洗一台车,亏损高达189元。

按此计算,网络洗车的低价打法只有达到每天接4000单,才能跨过生死门槛。

离职潮爆发,零元转让无人接盘

其实,员工们并不相信,成立不到一年的“我爱洗车”账上已经无钱可用。

17岁的郭雄在今年6月10日入职,成为“我爱洗车”的一名美车技师。7月份,他的工资3566元入账。尽管8月天气炎热,但他干得更加卖力,这一月,他应得的收入是4500多元。

令郭雄始料未及的是,9月15日,当月工资未能如期发放。次日,有13名美车技师离职,他们大多签字接受工资延迟支付,并放弃追究甲方任何法律责任。在等待15天后,9月30日,郭雄在与公司人事部门签订《工资延迟支付确认书》后离职。

此时的李东晋仍在谋求出路。大致到9月份,李东晋提出零元转让计划,但此时外界已无人愿意接盘。

工资迟迟未能到账,成为“我爱洗车”解散的最后一根稻草。员工们不再积极上班,一波波离职潮袭来。

十一黄金周过后,员工们由过去观望进而选择转身离开。

10月12日,周小宇和另外3名会计集体离职。此时,“我爱洗车”在海淀区小马厂华天大厦806办公室到期清退。

没隔几天,李东晋召集在总部上班的技术部、运营总监、采购等23人开会,员工们反映,这是“我爱洗车”首次有基层员工参与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东晋告诉大家,投资方已经单方面撤资。

事实上,9月末,便陆续有美车技师选择用公司物品抵工资的形式结算工资。“他们都拿了东西抵工资,一台办公电脑是2000元,我后来也拿了几台电脑,抵了8、9月份的工资。”“我爱洗车”前招聘主管王红艳说。

由财务统计的资料显示,8月至10月,“我爱洗车”合计拖欠工资约165万。拖欠办公房租25万。

11月5日,“我爱洗车”南沙窝桥服务站站长陈佳明接到了办卡客户打来的洗车电话,但现在他已经不知该如何答复对方。

第五篇:眼镜店倒闭的原因详情

眼镜店倒闭的原因详情

眼镜店一般的人称呼暴利,但是也有经常倒闭的眼镜店,下面来分析下7种眼镜店倒闭原因

第一点:儿子大过娘 成本太重——压死

“毛利很高,纯利近乎于零”,这是一位眼镜店老板谈及经营现状时的无奈之言。眼镜店大都选址于城市繁华地段、学校及医院附近。一般而言,房租、眼镜进货和其它费用三项经营成本各占固定支出的30%左右,而高额的房租使很多眼镜店事实上是在为房东打工。在业绩不高的情况下,很多眼镜店往往入不敷出。以某家品牌大店为例,经营业绩好的时候每月有4万元业绩,差的时候每月2万元业绩。核算其成本:月房租2.3万元+员工费1.2万元(9人)+物业卫生费800元+工商税务费近1000元+电费1800元+房管费300元。不包括其他费用,每月固定的支出已达38900元。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即使在业绩最高时支出成本也很困难。当经营业绩不能上升时,过重的成本则在不经意之间压垮了这家眼镜店。

再以刘女士的小店为例,她的眼镜店生意好时每天能配二三副,加上其他盈利收入业绩大概五六百元。大多数时间生意冷清,有时甚至好多天都是零收入,平均月毛利收入10000元左右徘徊。摊算陈女士的经营成本,月房租2500元+人工费用2200元+电费/房管理费及卫生费1200元+杂费支出1000元,工商税费当时免收,其它硬件投入暂不计入,合计每月固定成本达6900元。不难看出,每月毛利收入很难承担固定的成本开支,更不要说去盈利。

眼镜店的成本控制是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时侯即便业绩不错,由于成本过高也会无利可图。特别是房租和人工等支出相对较大的项目更是让眼镜店老板十分头痛。所以,开店前关于房租的预算和开店后对人工费用的合理控制极其重要。

第二点:员工消极 资源流失——拖死

眼镜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是不争的事实。部分眼镜店甚至因为核心员工流失而导致业绩急转直下。在笔者的调查中,有二三位眼镜店老板都提及员工流失的烦恼。譬如,某品牌店经营期间,因主管人员忙于私事,在工作时间玩忽职守、责任心不强, 导致了管理机制混乱。从而影响到别的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中没有了快乐之感。加上褔利待遇的不合理性,该店的优秀技术人员和有责任心的营业员先后跳离。由于一时没招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勉强找人充数,最终影响到品牌店声誉,经营业绩急剧下滑。虽经后期的不断调整,但也失去了稳定的客源与服务口牌,最终关门。

“不是老板创造财富,是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创造财富”,这是很多商业领域公认的准则。所以完善管理机制,做好员工的各项福利待遇,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眼镜店才会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点:营销战略滞后——等死

在眼镜店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下,眼镜店必须在营销战略上有所突破,力求以站高望远的思维,不断的革新营销战略,开发潜在市场。某城市一家经营失败的眼镜店负责人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深有感触的讲到经营中战略布局的几点失误:第一是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第二是场所布局不合理。该店内部格局、产品陈列等显得很混乱,色调与装饰风格与也不符合眼镜店的要求;第三是管理混乱。所用管理人员懒散,没有积极调动员工的销售责任心;第四是安于现状没能创新思路;第五是技术能力型人才流失;第六是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够。

不难发觉,该店的失败主要在于营销战略和管理的滞后。如果能抓住消费者心态,解析该地段人文消费意识而进行宣传促销,并创新销售策略,想必也不会最终落下关门的结局。

与之相反的温州梁明光眼镜店,在经营上敢于战略创新,尝试风格独具的 “店中店”经营模式,利用超市共享客流资源的优势,经营起了比品牌专卖店更有格调的中高档眼镜。在管理思路上,采用以制度为主、人情为辅的原则,并保持各环节信息渠道的畅通。最终在竞争激烈的温州眼镜零售市场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第四点:“依赖”关系好运难长——短命死

尽管商业经营中“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完全依赖“关系”网,必然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据曾经开过眼镜店的王女士介绍,她当初完全是认为自己在眼视光医院和工商税务部门有熟人才去开店。起初,部分客源靠医院的亲戚介绍,但这种渠道的客源毕竟有限,很难满足眼镜店的开支。“关系”不好运用之下,也做了一些促销活动,但仍然没什么起色。经营不到一年,王女士的眼镜店便低价转让,投入近25万的店赔了15万元。

当然,市场上还有很多眼镜店是成镜生产厂或眼镜配件厂设置的直销窗口,这些眼镜店习惯了天塌下来有人顶的依赖思想,缺乏忧患意识。一旦市场有波动或“关系网”稍有阻碍时,便不知所措,弱不禁风的倒下。因此,以“关系”当头,难承风险的倒闭眼镜店也不乏其例。

第五点:槽里无食 狗咬狗——窝里“斗”死

稍有规模、上点档次的眼镜店投资至少几十万。时下许多眼镜经销商碍于资金不足、“关系”不畅、技术难攻等问题,不是合股就是兼营,然而众多的同道宴席不是因利益不均就是由于意见分歧而分道扬镳。譬如,一家小有名气的品牌店,由两家亲戚合股经营。一次,因采购意见分歧,影响了其中一方的某些利益,相互谁也不妥协。加上长期经营中积累了很多怨气,最后,双方均相互埋怨对方,影响到了经营的正常运行,其中一位只好退出,另寻他路。而先前那家眼镜店由于内耗化费了大量精力,也没多大心思继续经营,坚持一段时间后,业绩也不太理想,最终干脆改行做了别的生意。

总的来看,合营店利弊各半。合营可凭借集体的力量解决经营中的某些棘手问题,但也容易因为意见不一和相互的指责而分道扬镳。从趋势来看,自己单干毕竟力量有限,合作有利于长远发展,因此双方谦虚和宽容的合作心态才有利于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第六点:遇事犹豫不决——“郁闷死”

眼镜店老板遇事一定要理清思路,当机立断。否则会丢掉商机。沈先生2004年在一家老牌百货商场里销售眼镜。讲到当时经营过程时,他坦言:交过场地费、配好产品品种后,便不用操心人员、经营、物业等其它问题(由商场负责管理),经营省心而且业绩良好。借靠商场资源加之产品品种配的齐全,就可以吸引大量的郊区消费者前来光顾。后来因该地地段拆迁而需改址经营。当时,有人给陈先生推荐另外场地可继续经营,但陈先生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主观揣测、观望,优柔寡断磨蹭了两个月。最后,这边拆了那边被人捷足先登,落得了个猴子拌玉米两边空,遗失了再次经营的最好商机。

目前眼镜零售业的市场变化越来越快,眼镜店老板必须快速适应市场的各方面变化,在运动中快速“投篮”。否则,机会稍纵即逝,后悔都来不及。

第七点:资金断链水缺河干——渴死

资金流就象人体的血液,一旦枯竭企业便面临生存危机。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老板有一共性:资金储备较少。此现状是因诸多老板把大量资金压在租房合同上(一次压十几万到上百万资金)或产品进货上(小则几万多则几十万)。随着竟争的加剧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眼镜店必然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而有的眼镜店需要更新时往往因为资金紧张,在营销、设备、服务及员工福利方面舍不得投入。一位刚刚转店的品牌店老板向记者透露,两年前他的眼镜店运行良好,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业绩逐渐下降。本想谋求更为专业高端的品牌店,但融资比较困难,眼镜店一直没有大的变化。最终入不敷出,只能放弃。而某些单打独斗的夫妻店店,本想以品牌之名打开市场,却因前期投入太大望而却步。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对竞争力不断下降,最终也被市场淘汰出局。

总体看来,倒闭的眼镜店虽然原因各异,但毫无例外总在经营的某一环节出现了瓶颈。可以说,在很多竞争激烈的领域,经营成败基本上是“一票否决”。所以,眼镜店要避免倒闭,必须化十二分的力气,积极研究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和内部管理系统,把弄垮大堤的“蚂蚁”及时赶走。最终形成市场运行的完整生态系统,否则随时有出局的危险

下载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启示(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中小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启示(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巴林银行倒闭案的启示[范文模版]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

    美国安然事件原因与启示(小总结)

    安然事件回顾与总结 (原因-改革-启示) (1)安然事件所暴露出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从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历程、美国准则制定机构更替原因并结合准则的性质来分......

    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10-10-21 18:33:55 [摘要]中小银行要实现科学发展,可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往银行同业竞争中准确定位,找出适合自......

    创业启示:北大水果配送网站倒闭范文大全

    北大水果配送网站倒闭 “遗言”对创业者很有用 12月初,人人网、豆瓣等网站上一篇《北大水果配送网站小超之家倒闭了,我觉得遗言对创业者很有用》的帖子在网上火起来,仅人人网上......

    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共5篇]

    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银行经营求同之道易,存异之道难。伴随着中国金融业市场化、国际化、综合化的大趋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银行应如何从经营战略和市场布局上、从具体产品......

    DDS倒闭给快递经营者的启示5篇

    dds倒闭给快递经营者的启示 dds—一个奋斗成长了12年,在华南地区经营情况不错的快递公司一夜间轰然坍塌,令人感慨不已。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业内人士积极探讨dds倒闭的原因,吸取......

    96分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D A.联合国家宣言 B.14条计划 C.门罗宣言 D.租界法案 2. 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

    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 来源:早期教育 近期,笔者在美国参观了多所幼儿园,并和美国幼教工作者进行了多次交流,现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美国幼儿园类型多样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