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fidic管理思想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法的改进与实施研究
基于FIDIC管理思想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法的改进与实施研究
摘 要: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全面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由原来单一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质量验收评定转为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管理,对建设工程参与各方主体行为检查以及监督竣工质量验收等为主。本文 分析 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提出了基于FIDIC管理思想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改进 方法,并对质量监督的实施做出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 FIDIC体系; 实施
1前言
2000年1月30日发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了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主要依据是 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主要方式是政府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强制监督;主要 内容 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主要手段是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经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专业部门考核认定的独立法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专业部门的委托,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强制性监督,并对委托部门负责。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历来对建设工程质量,实现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促进建设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必须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能。
2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现状
20世纪末,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主要模式是三部到位核验,即在基础、主体结构阶段必须由质量监督机
构到位核验,签发核验报告才能继续施工;竣工阶段必须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验质量等级,签发“建设工程质量等级证明书”;未经质量监督机构核验或核验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模式的诸多矛盾逐渐显现,这些矛盾集中反映在工程质量监督的运作方式与 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的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过于依赖质量核验,造成质量的责任错位,市场经济体制下,用户在市场上购买任何一件产品,“合格证”都是由产品的制造者签发,但是,作为建设工程,按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它的“合格证”却由政府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签发,建设工程施工完毕,质量监督机构进行质量核验,签发的“工程等级证明书”已成为社会有效力的法律文本,“谁核定,谁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了质量 问题,用户矛头直指“政府机构”,政府不得不被动给予解决,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反而“袖手旁观”,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
中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直接负责的 规律。
2.2 “三部到位”监督方法与政府管理机制改革走向的不和谐,质量监督机构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等级核验,把政府管理推向了陷于事务的误区,政府体制改革后,政府管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如果政府质量监督运行方法不改革,客观上就造成了与政府体制改革 发展 相矛盾的状况。
2.3单一的实物监督无法实现对市场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建设工程相对于 工业 流水线产品的区别在于工期长、质量缺陷的隐蔽性及事故后果的危险性,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检查、检验,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地正确评定,实践证明,政府的监督必须舍末就本,抓住建设工程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龙头[3]。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法的改进
我国建筑业正面临世界市场的挑战,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来实施的,产品实现(施工)只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过程,其它还有勘察设计、过程控制等不同的子过程,为了支持产品实现过程还需要检测、提供资源(人力、物资、设备、资金、技术、方法)等过程,这些过程之间有联系,也有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过程 网络。GB/T19000族标准从四个方面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网络,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提高工程质量应该重视过程网络的每一个环节。质量监督也应该以系统的方法、过程的方法来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1]。
FIDIC合同体系极其严密和完善,任何一方有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包括质量问题),都将面临合同赔偿,还可能引起法律诉讼。而且同一问题可能面临多方面赔偿和诉讼。因此在监督方法的改进中,FIDIC管理体系很值得我们 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它的管理思想——用制度进行管理,尽量消除人为因素。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我国的质量监督方法。
3.1 完善制度,确定责任人
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监督首先应制定质量监督工作计划(预防性监督的基础),确定负责该项工程的质量监督工程师和助理质量监督工程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工程特点,明确监督的具体内容、监督方式。在计划中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做出实施监督的详细计划安排。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质量监督工作方案通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因此,制订监督计划时,监督人员不但要熟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还要了解合同文件关于质量条款的内容,因为一些条款的内容是针对工程具体实际的。制定监督计划要求监督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3.2 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
质量监督工程师和助理质量监督工程师应核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或资格;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在FIDIC条款中,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承包商人员的到位、机械
设备的配置、试验室的状况,质量行为的检查,即对这些承诺的核实。业主是建筑市场的主体,其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 影响 到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监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技术力量的水平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承包商建立完善的自身质保体系,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基础。行为的规范,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3.3 检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应按照质量监督工作方案,对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进行现场实地抽查,对用于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抽查。对地基基础分部、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进行监督。工程实体质量检查除了要计划以外还要突出重点,有检测试验手段。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特别是那些影响使用安全性、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例如:在各分部工程中,重点应放在基础、主体、燃气等分部工程。在各类建筑中又要特别注意高层建筑、公用建筑等人员密集、技术难度较高的建筑。质量检查要凭数据说话,减少人为因素,做到“阳光监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一下工程外观、查阅技术资料就
做出质量上的判断,而是强调试验检测,尤其是对工程质量有关键影响的项目检测、检验[3]。
3.4建全对监督人员的制约机制
制约机制不健全,就如同汽车刹车不好。仅靠监督员的道德修养是不够的。FIDIC合同条款可以建立建设、监理、施工等建设主体间完善的相互制约机制。对监督员的制约机制可以实施“集体监督”,但“集体监督”不能简单的局限为“到场人员不少于两人”,更要体现出它是一个完整的运作集体。有些监督员大 问题 没有,小问题不断。建议对那些违规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问题,分情节轻重(事先制定并公布)予以扣分,最后计入年度考核结果。扣分太多,达到一定程度,可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做到防患于未然。
4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实施
质量监督机构不是工程建设的参与方,不是工程质量的
责任主体单位,不承担实物质量责任。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单位是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工程实物质量是以上这些单位的共同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综合地反映了他们的水平、能力。质量监督的实施则是一种宏观的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质量监督机构是否认真履行自身的质量责任,对于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因此各责任主体单位的质量监督就形成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工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是由很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博弈过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等都根据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策略,需要通过博弈 分析 来为质量监督机构寻找一个合适的监督力度,使建设各主体单位违反 法律 法规的概率趋向于0[2]。
由此,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监督的作用,需要分析建筑监督双方的利益关系,以恰当的基准点构建赢得矩阵,确定监督机构效用最大化的策略。质量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各个建设主体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来确定监督力度大小的概率,并且建设主体单位采取违规概率的大小还和
罚款以及质量监督机构被发现应该监督而未监督所得的负效用有关,且随着负效用、罚款的增大而减少,增大负效用可以使质量监督机构对监督工作充分重视,对工程项目加大监督力度,而罚款的增大 自然 也有利于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另外,一个质量监督机构在面临较多工程项目的同时,势必会造成对某些工程的忽视或者现场监督流于形式,因此,就必须根据分析来制定合理的监督措施和监督力度大小的概率,寻找合适的均衡点。因此众多在建工程中的建设主体单位中,有比例的建设主体单位会选择违规行动,而质量监督机构则随机的重点监督一定比例的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主体单位。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效率,另一方面建设主体单位的违规行为得到有效的查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4]。
5结束语
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执行已有近20年的历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始终处于一个探索、发展 过程之中。建立适应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下的政府质量监督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参与制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监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将建筑产品制造成合格的产品。同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只有与时俱进,及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监督管理模式,朝着依法监督、科学 管理、保证质量的方向不断努力,才能不辜负 时代 赋予我们的重任。
参考 文献 :
[1] 陈新孝,张婷.建筑工程质量的专家系统评价[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16(6):46~48.[2] 程夷.博弈论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中的 应用 [J].重庆大学学报.2002,21(6):77~79.[3] 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M].北京:化学
工业 出版社,2004.[4] 曾庆磊.博弈论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研究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4.[5] 周忠科,徐亮.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与监管中的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4):96~100.12
第二篇:小型水库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些都使我国小型水库工程得到快速发展。在小型水库工程发展中,加紧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其中,水库工程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有关小型水库工程的监督与管理进行讨论与研究。我们必须对水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加强小型水库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旨在提高水库工程质量水平。
关键词:小型水库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小型水库工程存在的问题
1.1工程设计问题
水库工程设计对水库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水库工程的框架的好坏。一方面,小型水库工程一般是由地方水务部门或者村级单位集资建设的,由于资金支持有限,在工程设计上不能投入太多的资金,因此聘请的设计团队很难保证其专业水平比较高。另一方面,存在对工程了解不透彻的情况。比如,没有进行实地测量等。由此造成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误差比较大。这两点是在小型水库工程设计方面最容易造成工程质量的原因。
1.2施工原料、设备等存在质量问题
降低成本是这一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施工单位考虑到成本压力,购买价格低廉的原料,却在质量方面没有过关。或者是施工单位没有进行深入调查来了解供应商的情况,选择了信誉及口碑不佳的供应商,也会导致施工原料等存在质量问题。此外,施工管理部门未能有效管理施工质量,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威胁到了小型水库工程施工人员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3施工及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在施工阶段,未组建高水平的施工人才队伍。在施工的过程中,未组建高素质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实际经验的缺乏、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先进监督管理观念的缺乏、投资收益意识的缺乏、质量控制方面基本知识的缺乏等。尤其是当前的水库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先进的水库工程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的应用,对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做出改变,导致监督管理效率不高。
1.4小型水库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水库管理主要针对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即水利工程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这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传统水库管理还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
2.加强小型水库工程监督管理的措施
2.1树立正确的质量监督管理观念
在小型水库建设中,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树立正确的监督管理理念,提高建设质量。同时,监理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监督管理部门的工程师要全面控制建筑的质量,减少小型水库工程建筑的质量问题;全面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效果。施工监督管理部门要提高加强小型水库工程质量控制的意识,保证施工人员及群众的生命安全,并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大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来宣传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小型水库工程建设质量。
2.2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首先,小型水库工程的建设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施工规划方案。全面认识制约小型水库建设的因素,根据现场实测和检查资料,全面规划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提高小型水库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效率。其次,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方案,加强工程监督管理来提高工程质量。相关施工部门可以要求技术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到现场开展指导工作来保障施工质量;重点关注承包任务优化,合理控制工期,加大对控制施工材料质量的力度等来保证提升施工质量。
2.3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
影响施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综合能力素养,水库施工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第一,完善质量监督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责任心和工作素质。第二,建立施工企业质量监督管理的内部团队。在选拔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过程中,对应聘人员的质量监督管理技能、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详尽考核,以选择满足要求的人员。第三,技术监督管理人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多种培训服务来提高他们的技能经验等,将其理念与工程施工进行有机结合。
2.4逐渐健全相关的质量责任体系
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不仅要提高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还必须进一步健全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小型水库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制可以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完善相应的责任体系,自上而下形成规范、明确的责任制。比如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自己在工程中所担任的具体责任,并且对责任进行落实。若现场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我们就可以找到负责人及时处理问题。健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是保障水库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2.5加强小型水库的工程管理
当地政府、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乡镇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结合实际情况,成立机构,配套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水费收取和水工程的维护、运用、管理。加大各项宣传力度。宣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水也是商品,要有价使用,要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用水量对用水户征收相应的水费,共同管好水,用好水。
参考文献
[1]符佳,丁洪波.机钻输水洞在小型水库(山塘)输水涵管改造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15(22).[2]梁宏智,张宝霞.固原市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经验总结[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8).[3]胡胜建.永嘉县山里坑水库加固工程质量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05).
第三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技术探讨论文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1.1企业没有明确的责任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很多企业都依靠监督机制,当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后,很多企业的责任意识降低,对质量管理责任开始模糊,甚至多数管理高层都认为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的责任,所有质量问题都由监督部门的人员负责。监督机制是由政府授权的,实质上是政府对建筑质量管理的一种延伸。
1.2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但是据有关人士调查发现,目前建筑企业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有限,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点,施工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一线的施工人员,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招聘的都是进城务工人员,也就是农民工,其不仅受到教育水平有限,更不用说建筑施工水平了,施工人员都是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进行施工,而没有按照科学原理进行,因此施工质量问题频发,第二点,企业责任人对以往的质量问题不够重视,在施工前没有进行集体动员,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导致一线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施工质量不够重视,在施工中都注重施工进度,对施工质量却不关系。
1.3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那么在落实质量监督工作时,管理人员没有一个管理框架,抓不住管理的重点,经常出现形式主义,都是盲目的进行管理,例如在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时,没有严格进行监督,导致现场进入了很多不合格材料,或者材料进驻现场后,检查都是合格的,但是由于没有妥善管理,或者库房都放满了材料,这些材料都放到了室外,没有做好防潮防雨的措施,致使实际的施工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例如检查水泥、砖块等离散型材料时,很多监督人员为了方便检查,也不进行抽样检查,而是结合有关的材料说明进行处理,最后记录在案。这些形式主义为建筑施工质量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2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策略分析
2.1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
上述分析了由于企业管理层不重视质量监督管理,导致该工作完全依靠政府建立的监督机制进行监督和管理,施工企业内部不重视,导致上行下效,一线施工人员也都不够重视施工质量,而是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目的,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价值,追求施工进度,导致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不利于后期工程的使用。针对这些现实情况,企业领导层必须重视责任意识的培养,上层领导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表达出自己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可以在施工前开全厂大会,演讲施工质量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质量管理人员组织一线施工人员分析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每一名人员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一线施工人员是提高质量的基础,但是其文化程度有限,因此就要从基础做起,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可以在企业外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分批次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系统讲解施工技术,讲解安全质量的理论知识,针对一线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对其的要求要更高,建立一支高素质,有质量意识的建设队伍,让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带动整支队伍,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
2.2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技术,然后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那么施工质量就能有效保证。针对一线施工人员素质低问题,企业应该提高人员招聘条件,要求应聘人员有建筑施工经验,或者直接招聘这方面专业的在校学生,然后对这批新职工进行培训,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当新入职员工掌握了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后,再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岗位,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实时一对一教学,让老员工和新员工搭配,统一让培训师培训,然后由老员工带领新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技术记录,考察员工的操作水平,最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实际培训,当所有培训都合格后,才能派发岗位证明,持证上岗。
2.3对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提醒施工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施工责任意识,就能大大降低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如果监督机制出现漏洞,监督管理部门把关不到位,或者在监督中违背监督管理原则,再得不到控制,那么监督效果就下降。
3总结
多数企业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大目标,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施工质量,只追求施工进度,对材料管理不严格,使用劣质材料,施工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经常性的偷工减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管理。作者:于振兴 吕宪宝 刘文强 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青岛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金火.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及提升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4(33):104.
第四篇:(全年)传染病管理监督与持续改进
2015年传染病管理监督与持续改进
在医院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我科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我院中心工作,遵循PDCA循环原理,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现总结如下:
一、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2015年,我科共进行传染病报告监督检查12次,查门诊日志5928人,住院日志1856人,放射科登记本1705人,全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061例。其中:手足口病575例、乙肝207例、肺结核98例、水痘49例、麻疹 25例、流腮23例、梅毒21例、丙肝15例、戊肝1例、未分型肝炎6例、尖锐湿疣8例、布病11例、淋病7例、AFP 6例、百日咳2例、登革热1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风疹1例。
二、根据传染病流行动态,及时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坚持新入院人员的传染病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完善。
三、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处,对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制度,并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手足口病、发热和腹泻病人安排到手足口、发热及腹泻门诊就诊,为传染病的及时发现、诊治和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肠道门诊、手足口病门诊、发热门诊工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到位,成立霍乱病救治小组,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五、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各项防控工作。
六、存在问题及不足
部分医生思想不重视。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住院科室传染病上报不及时,有迟报现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不详细。保健科工作人员监督不到位。
持续改进
公共卫生科制定完善了各项传染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定期督导、考核,根据日常督导发现的问题,进改进如下:
更加严格工作要求,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坚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监督做好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监督肠道门诊、发热门诊,使其规范化。严格疫情报告制度,每日巡查住院科室和门诊,除按要求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外,并指导医生按时报告、规范报告,并在行政考核会上反馈各科室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并将漏报、迟报情况与可是绩效工资挂钩,避免传染病漏报、迟报、瞒报现象,要不断提高传染病的检出率、报告率和医疗救治水平,减少疾病传播,杜绝院内感染。积极配合防疫站做好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工作。做好肺结核的转诊工作。
目前,我科工作人员在医院领导下进一步总结经验,努力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为指导,以“两好一满意”活动为目标,树立强烈的 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勤学多问,更新知识,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最大努力,最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力争把公共卫生科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公共卫生科
2016年1月
第五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研究论文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完善而优良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和方法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完成,更加有效的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并使得建筑工程更加有秩序,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最终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且水平也日益提升,建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从而在现代建筑行业中出现了更多先进的施工材料、设施及工艺,为当代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但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尤其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作为建筑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的关键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资金安全及社会和谐程度有着莫大的联系,在建筑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来说是极有必要的。在建筑行业发展进程中,以往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建筑行业施工情况,从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不但迫在眉睫,并且意义重大。
1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对整个建筑企业都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其还是建筑企业日常运作经营的整体表现。因此,为确保在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中,建筑企业能够取得又好、又快、又稳定的发展,尤其要严格对待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从里至外,以施工现场取得的成效来确保建筑市场的进步,以市场带动现场。与此同时,作为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关键部分,在施工工作开展进程中,加强现场管理有利于在生产运作环节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进而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呈欣欣向荣之态时,我国建筑工程也逐步融入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并越来越趋向于规范化与大型化,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然而,社会各行各业各方面的比拼在不断进行,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如今工程的愈发复杂化也为建筑业带来了更大的难题,从而在施工质量及管理方式上必须不断改进,否则即使不被时代淘汰,也会在诸多市场竞争中难以有立足之地。在施工过程中,不管是具有固定特征的现场施工器材、所需材料,还是人为性质的管理方式、施工场所等,都会在相关程度上与施工质量紧密相连。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不然就难以保证工程质量,若质量都无法保证,那么建筑企业势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应有的市场,自然会在行业大流中被不屑一顾。从而,任何建筑企业,都应该要在施工现场这块给予足够的重视力度,不管是对待施工现场的人员还是设备,都要将此纳入重中之重的范畴。
1.2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加强建筑施工工程的现场管理,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利于提高客户对建筑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的改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做到严格落实、专业规范的管理施工团队,可以为建筑工程企业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时,有几个重要的原则必须要深入了解并严格把控:
2.1经济效益原则
企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营利,而建筑企业拿下施工项目的同时,肯定也需考虑如何获得利益最大化。因而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肯定也是不允许只关注工程进展情况与质量情况,而将工程的成本与市场发展摒弃一边的做法。在施工现场工作中要做好经济预算工作,保证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争取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2.2科学合理原则
在建筑施工中,按照科学的方法安排施工工序是对施工质量的有力保证。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不仅仅只为满足发展生产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做到工程规范化生产建设,为此,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都应该科学合理进行。通过先进的施工现场管理,进而保障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单位完成既定的目标。
2.3安全施工原则
现代施工企业已经意识施工安全是现在施工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施工安全对现场管理人员的意识要求很高,更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施工规范,更要落实到现场施工安全工作中,在实际工程中,对安全一定要提前采取好预防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出现意外事故。同时要考虑施工行业的特点以及现场的情况,对施工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预防控制,确保降低或是避免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记住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施工现场基本安全。
3工程案例
某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某地建设生产综合楼,其上部的结构柱距离的设计为10.0m以上,而层高的设计为6.0m以上,层的高度能达到10.0m以上,主厂房层的高达到了14m以上,且都采用的是现浇的框架,总的高度已达到40m左右,它的结构最大跨度是14m以上,而梁高在1.9m以上,屋盖所采用的是现浇的混凝土结构,上部预埋所采用的设备埋件规格的直径全部都是25mm以上,且箍筋之间的间距较密,施工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施工中需要重视施工现场管理,以确保这个综合楼的进度和质量。而针对这个工程在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措施,都具有很好的典型性。
3.1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忽视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不仅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企业的利益,还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在很多建筑施工工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并不能完全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忽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对安全管理工作都不重视,导致施工现场人员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也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对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工程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要加强企业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形成专业化、素质化的现场管理团队。
3.1.2现场管理不够全面
建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涉及部门多,人员多,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都是由多个单位一起承办,因此,处理、协调好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施工的现场通常由很多的人员组成,每个人员的分工都不相同,所以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难度较大,造成现场管理不够全面。如果现场施工人员不按照施工内容进行工作,会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加强现场管理的制度和内容,从而不断的完善建筑现场管理的制度。建筑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意识不够强,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比较混乱,不能够有效的组织相关现场人员的控制和管理,相关的工程现场管理和控制措施不能有效的落实和实施。
3.1.3建筑施工过程缺乏对质量的监管
存在比较严重的干涉施工的情况,这阻碍了建设工程正常施工的进度,且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无法正确领会并使用新地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技术较低,施工人员地经验不充足等,这些都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法律和法规不健全,处罚机制执行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做到对施工材料的有效控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设备地质量离散性比比较小,无法进行全面地监督管理。使得在控制工程材料的质量时,只能根据检验材料的方法对其质量好坏进行判断,使得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3.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措施
3.2.1增加现场安全意识
要让现场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意识和安全的重要性,要对工程施工有责任心,增强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适当的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从而有利于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要严格的建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并有效的监督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果发现有人员违反规定进行施工操作时要制止违规行为的继续发生。
3.2.2提高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意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控制意识不够重视就会造成一些工程的施工问题,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安全意识。有些现场施工人员缺乏对安全的正确认识,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认识不到位,因此,没有很好的落实相关的施工现场管理和控制工作,从而会使施工工程现场出现一些管理问题,影响了施工单位的进度、安全、质量等问题的发生。
3.2.3构建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
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督体制,进而在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及正确无误性。加大相关方面的改革力度,增强执法监督的必要性。首先,尝试创新已有的监督体系,并逐渐转变为集体监督形式,具体可以为一个人执法,多人监督,并对其的特定要求较高,必须要取得相关专业证书方面的认可。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尤其是进行违法调查行为时,要注重推广自身的执法理念,并且各级别的监督文书需根据权限签发,让执法检查及处理工作能够真正做到严格谨慎及操作正确。
4结束语
现场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施工,有利于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施工工期能按计划顺利的完成,节约了施工过程中的人力与物力。随着施工企业的逐渐壮大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并且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避免随意性的施工行为,尽可能趁早发现并减少安全隐患,将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强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后峰,位风云.对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5(2).[2]曲颖.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J].科技与企业,2013(4).[3]吴锋.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