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目的:主要针对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优质的护理方案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制度,对照组未施行风险管理制度,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采取风险管理控制之后的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非常明显提高(P<0.05)。结论: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较多,以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为主。通过采取针对风险管理控制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促使医患双方更加和谐,同时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产科;风险因素;风险管理;分娩
在所有的医院科室中,产科的护理工作相对的是比较特殊的,也是存在较高风险的护理科室。由于产科患者一般都是孕妇,病情变化复杂,涉及面比较广,护理的任务就相对的跟家的繁重,因此也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为了进一步减少风险,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就要积极的对产科病房护理风险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进行。施行风险管理制度之前收治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施行风险管理制度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年龄在24~38 岁,平均年龄(27.9±3.3)岁,包括初产妇43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的60例患者,年龄在22~38岁,平均年龄(25.1±4.1)岁,包括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
我们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护理未实施风险管理控制。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上实行风险管理控制,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且在出院前,对产妇以及家属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出现风险事故的具体发生情况。
1.3风险因素
在对风险因素进行探究分析中得出,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因索产妇因心理原因导致的精神紧张、害怕恐惧等,这主要是孕妇对妊娠分娩没有很深的了解或者几乎不了解,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2)产妇身体因素:子宫出现异常情况,如宫缩乏力或者无间歇性的宫缩等;(3)分娩异常因素:出现胎位异常、巨大儿、产后出血_及胎盘异常等;(4)胎儿自身因素: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等情况,如胎心音异常或者羊水胎粪污染等;(5)产后护理不当引起的系列因素,如产褥期感染和伤口感染等。
1.4 风险管理控制具体措施
在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之后,我们需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具体有以下几点:(1)为产妇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分娩环境。为此护理人员可以叮嘱产妇的家属在产前做好相关准备,同时从心理上对其进行沟通疏导: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加其对分娩的信心,如果可以的话,家属全程陪护产妇。[1](2)实行危险评估。护理人员在孕妇到院就诊后立即进行诊断检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估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并提前制定好相应的护理方案。(3)为产妇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产妇为中心,提供更好更多的人文关怀与精神享受,增加护理服务的内涵,与此同时在产程每一个阶段的护理过程中要告知产妇其中的相关细节及特点.让产妇明白如何配合相关的护理工作。(4)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并且在学习后对其进行知识理论考核。同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实际护理中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步骤[2]。(5)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预判及处理能力。成立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小组.对日常护理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1.5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 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产妇风险事故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讨论
对于产妇来讲,分娩就是一个具有未知风险的过程,而且其中也有许多的风险因素影响着分娩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护理工作中也存在着各种因素,导致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把风险管理模式运用到产科病房护理上,可以很好的保障母婴双方的健康和安全。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对所有的风险事件分析中我们发现,其中一部分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孕妇本身,因对分娩及医疗方面的知识不了解.不采取相关的临床治疗,或者自身的心理作用和对医疗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从而影响了临床护理的效果;另一部分的风险因素则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由于个别护士临床护理经验缺乏、没有很强的责任心等相关原因.在孕妇分娩期间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得风险系数急剧增加。近几年以来,孕妇产科检查的内容日益丰富起来了,这也导致了医疗护理中的风险相应的增加。笔者通过本次临床试验研究,了解了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明确了产科护理中所出现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对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后,使得观察组的产妇的分娩情况良好,顺产率明显升高,并发症及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此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减少了护理中差错的产生.从而提升了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是个风险较高的科室,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关系着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护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将风险管理措施执行到底,细致、耐心的做好护理工作,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和谐医患关系,真正的帮助产妇顺利分娩,迎接健康的宝宝,同时取得患者较好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口碑。
【参考文献】
[1]陈应辉,成沛玉.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05:76-77.[2]常瑛.产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2,08:150.
第二篇: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5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对于产科病房方面相关的护理人员、孕产妇情况和家属等一系列相应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展开系统性的分析和统计,并有效的根据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整治方案与对策。结果: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做好产科病房的安全隐患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有效地提出更有针对性而又具备规范性的措施,能够使得产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有本质的提升和最大程度的改善,也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提升。结论:更有针对性的对于产科病房护理隐患展开切实的分析和探究,切实有效的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程序,减少护理差错,能够确保护患关系和谐稳定,避免护患纠纷,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推进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 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8.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43-01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孕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也涉及到不同的层次和内容,其中,在产科病房中,所涉及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也普遍存在,其因素十分复杂。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于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本次研究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现在把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产妇有5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并切实有效的根据风险防范前后的时间顺序,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相对应的比较和分析。其中,对照组有20例患者,他们是在风险防范措施之前,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3-41岁,她们的平均年龄是(310±15)岁,其中有15例产妇是初产妇,有5例产妇是经产妇。观察组患者中有30例产妇,他们是在风险防范措施实施之后的,他们的年龄范围在24-37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01±22)岁,其中有21例产妇是初产妇,有9例产妇是经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性资料,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不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12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21产妇及其家属通常情况下,在妇产科中产妇是初产妇的占大多数,这样的话,产妇一方面在分娩、哺乳以及育儿知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都比较匮乏,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很多不当的行为,这样对于自身和新生儿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伤害。另外一方面,产妇在分娩之前和之后,一般情况下都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这会让产妇的激素分泌水平十分紊乱,神经系统也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功能不佳,如果对这样的症状重视程度不足,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产妇在分娩前后身体变化情况特别快,如果产妇的家属对于医生的嘱咐不能严格遵守,擅自离院,就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122相关的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前后的整个环节中,护理人员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基础工作承担人员,护理人员自身所呈现出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对于产妇在临床护理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新生儿的接生和护理的相关环节,要切实有效的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准则,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医院感染的问题。如果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对于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不能及时有效的注意到新生儿和产妇的异常情况,这样就会延误患者的病情,导致产妇和婴儿不能得到根本上的妥善处理和根本治疗,这对他们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并且是不可逆的。
123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产科的安全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例如,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助产士的接产手法,以及产妇生产之后,对于新生儿的处理,包括对婴儿的脐带处理,沐浴和穿衣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操作,如果有一丁点的漏洞,就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使产妇与新生儿出现比较严重的产伤。护理人员对于产程图、产程观察表、分娩记录单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如果不能真正意义上完全掌握,并熟练的精准记录,产妇和婴儿都会面临十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促使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和僵化。
13防范措施
131进一步切实有效的增强法律意识要有针对性的号召和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集中学习相应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准则,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做好各类文书和表格的记录,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的隐患和风险,确保从根本上提升法律意识,维护双方共同的切身利益。
132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护士和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切实有效的保证交流能更加?e极有效,有针对性的向产妇和家属宣传相应的分娩和哺乳知识,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并构建起更加和谐稳定且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
133积极优化服务理念,最大程度上提升业务水准要树立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保证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细心、耐心并富有爱心,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流程,认真履职,并有针对性的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有疑难问题,需要及时有效的向前辈人员请教。相关的科室要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锻炼的机会,在最大程度上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自学,或者进一步进行继续教育,促使整个科室的业务水平都能够得到本质的提升。
2结果
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做好产科病房的安全隐患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有效地提出更有针对性而又具备规范性的措施,能够使得产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有本质的提升和最大程度的改善,也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提升。
3讨论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自身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有了切实有效的提升,孕产妇对于产科护理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产科病房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风险因素也日益注重,对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加强相关的防范措施,这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很多人对于产妇的妊娠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重视程度不够,而如果一旦出现相应的危险情况,产妇和家属都不能够从根本上用比较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务要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加强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的分析,并注重防范措施的得当性和可操作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更有针对性的对于产科病房护理隐患展开切实的分析和探究,切实有效的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程序,减少护理差错,能够确保护患关系和谐稳定,避免护患纠纷,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推进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宦小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6,14(30):292-293
[2]魏晓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7(36):266-267
[3]胡常蓉,姜琴.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6:30
第三篇: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摘 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在护理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对策。方法:评估我院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结论: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潜在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65-02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通常病程长,心血管疾病复杂,而且常年患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通常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问题,这通产会导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出现抑郁、烦躁、焦虑以及绝望等不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病人的预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1]。现在通过分析我院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潜在风险分析
1.1护理人员自身的问题
心内科的老年患者大多是长期患病,老年患者感觉迟钝,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不适症状。医院的一些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地报告医师处理,造成患者病情治疗的延误,这往往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有些年轻的护士对各种抢救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不是很熟练,这也会延误抢救最佳时机,从而造成医疗事故[2]。
1.2用药原因
心内科患者往往有多种并发症,所以用药较复杂,若不注意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不按时服用利尿、激素、降压等药物,没有按照规定剂量服用,则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老年患者在静脉输降压药或者长期服用口服降压药物时,若护理人员没有注意到患者的血压变化,没有及时地调整输液的速度或者按照正常发药,则有可能导致病人的血压降低过快,出现低血压的症状。
1.3仪器原因
心内科患者大多数病情复杂,情况危及,病情变化快,若是医院的设备性能不佳或者医护人员对新设备不熟练,则会影响到对患者的抢救以及治疗,从而造成医疗纠纷[3]。
1.4健康告知
医护人员未能尽到健康告知的义务,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引发护理隐患。比如心功能衰竭的病人,若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则不能下床活动,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若医护人员没有事先告知,则有可能发生危险。
2对策
2.1培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护理的能力
针对心内科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科室实情的工作规章制度。例如在交接班血液透析病人以及腹膜透析病人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规范等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组织人员不定期地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即提出整改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2.2加强对陪护的管理
重视陪护的管理,对陪护进行培训,以增强他们对病人病情的反应,指出他们在护理病人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并且加以指正。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积极地沟通,从而取得他们的配合,提高其在护理上的能力。
2.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除了口头告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做到有针对性,比如患者心病并且伴有水肿时需要限水限盐,但是患者一旦脱水严重,又需要适当地增加水盐的摄入,所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的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实行心血管内科室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我院心血管内科各项工作秩序井然,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前,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6%,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我院心血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6%,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前,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5.6%,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7.4%,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讨论
心内科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些患者中大多数都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而且并发症多,往往采用手术或者保守等治疗方法,因为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所以这类患者往往容易跌倒和烫伤,并且存在着一些专科治疗的特定风险。心内科护理存在多方面的风险,护士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平。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医院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心血管内科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用以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责任心的加强。上述种种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1] 吴淑华,付嫱.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 [J][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 245-246.[2] 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 733-734.[3] 贾俊格,秦延平,王素芳.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培养对策[J].全科护理,2010,8(019): 1768-1769.
第四篇: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要:外科手术中,患者常常出现多种意外情况,很多都是危急重症患者,所以,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作。本文分析了产生外科护理风险的因素,论述了利用增强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等手段进行扩理风险管理。
关键词:外科护理;风险;管理随着人们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要求医院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提供优质服务。外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风险意识,以及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最好将风险处理在萌芽状态,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
1外科护理风险
外科护理风险主要有两类:护理人员风险、护理工作风险,在实际操作当中的表现为,因为环境因素、工作人员本身因素造成的护理人员伤害,护理措施不当、工作疏忽造成的患者伤害。
1.1护理人员风险①器械损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接触一些医疗器械,如针、剪刀等,如果人员操作不当、器械放置不合理、个人疏忽等,常常会给护理工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②感染伤害。护理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各种患者,因为长期从事这种工作,本身会存在感染疾病的风险。③环境威胁。医院内部存放有各种挥发性强的药品和消毒剂,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这些药品的挥发物会直接刺激护理人员的皮肤、眼睛、消化道、呼吸道等。还有,医院的各种检查器材也会释放出各种射线,对护理人员的身体也会造成各种伤害。
1.2护理工作风险 ①工作任务繁重。外科患者多,护理人员少,常常会使护理人员加班加点,容易产生身体疲劳,精神不易集中,在护理工作有时会给患者带来伤害。②护理人员年轻化。最近几年,一些90后的护理人员上岗,他们的工作经验尚少,不熟悉护理业务,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③风险意识不足。外科患者的情况变化很大,大多都是危重症患者,患者与家属都担心手术不成功,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与家属作好交流工作,常会使患者家属产生误解,发生纠纷,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④风险评估匮乏。有的护理人员没有详细记载患者的病情,所以一旦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拿不出全面的病情证明,影响了医生的判断与治疗,有时也不能发现患者的病情发展,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2.1增强风险意识①进行安全教育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明确区域划分,设置“预防跌倒”等标识,创造和谐气氛。在进行交接班时要有记录,不断提高管理质量。②尊重患者。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尊重患者的隐私,也要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大多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法、治疗风险,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患者的情况较为特殊,则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做好交流记录工作,必要情况下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确认,假如出现意外情况双方共同承担,防止出现纠纷。③提高风险意识。医院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了解国家有关规定和医院的有关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范,重视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纠纷。④记录规范化。护理人员在记录患者的病情时,记录内容一定要做到详细、真实、准确,依据医院的有关规定进行记录,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准确全面的病情记录将会成为最有说服力的资料。
2.2预防护理风险因素 ①技能因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具备深厚的护理功底和熟练的操作技术,针对刚刚进入医院的护理人员,要设置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帮助他们提高护理水平,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②素质因素。护理人员本身也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如果出现不了解的病情,要迅速向经验丰富的带班老师请教。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要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给患者和家属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③管理因素。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医院的各种药品和设备,防止在患者急需时,设备出现故障,缺少某种治疗药品等现象,要将此类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结论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更大、技术含量高、风险更大等。外科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快,一般都是危重症患者,所以护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风险更大、护理工作更难。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会出现两类风险:①护理人员的风险,②护理工作的风险,而护理人员的风险主要涉及器材伤害、细菌感染、环境威害等。针对上面出现的风险情况,论述了应对各种风险的措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①有效应用安全教育、预防风险手段、保护患者隐私、提高风险意识、准确记录患者病情等手段提高应对风险能力;②利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等方法预防各种风险的出现。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护理风险工作,提高预防风险意识,可以防止出现各种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有效管理各种护理风险[1~3]。
参考文献:
[1]华丽.外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05).[2]黄秀玲,王菊.谈谈如何做好外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J].淮海医药,2010(01).[3]石永丽,肖岷,管翠霞,等.外科护理风险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编辑/王海静
第五篇: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都有哪些因素并制定防范防止对策。方法:通过对2007年到2010年我院120指挥中心反馈的意见表及相关的急诊护理管理资料进行预见性分析。结果:使我院前急救理质量得到提高,医疗纠纷明显下降。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降低了护理风险,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它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是从救护现场到达医院之前的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的整个过程。其唯一目的是挽救患者生命、使院前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降到最低。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某些不确定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问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结果的可能性[1]。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由于长期处于急救状态,工作涉及范围广,具有多病种、多学科、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处置、抢救等多个环节和过程中,它要求护理人员要利用有限资料在短时间内做出临床决策对患者进行救护[2]。由于救援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因此要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将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介绍如下。1直接护理风险
1.1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或使用不当
由于现场救护的紧急性和复杂性,救护车上的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或者由于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和检查不及时,导致物品失效、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无法及时给予正确救治,延误抢救时机[3]。院前急救环境往往比较乱,护士在抢救时拿错药给病人注射,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
院前急救场所大多在家里或马路边,要求准确、迅速但由于人手有限、环境复杂再加上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护士在静脉注射时不能一针见血或气管插管不顺利等都会延误抢救时间。由于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或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手段就会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4]。另外护士使用抢救仪器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抢救流程不熟悉、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等,都易引发延误抢救时间,对患者造成伤害。1.3急救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不善
由于当班护士未及时检查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仪器本身的潜在事故造成的风险,对于急救仪器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完好,要有专人保管、固定地点放置、按时清点、按时消毒、定期检查保证在外出使用中不出故障[5]。1.4未实行告知,知情同意
在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为了挽救患者,容易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或者忘记告诉患者或家属,以致意外发生如在使用急救仪器或紧急抢救技术如气管插管、除颤等未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一旦患者抢救不成功,容易引起纠纷[6]。曾有人报道[7]在院前急救护理操作时,遇到给一名危重病人吸痰时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而发生纠纷的事例。1.5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院前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告知或较少告知[8]。常见的风险包括:未严格按照预案流程,病情变化进行抢救,没有及时书写护理记录,涂改或遗漏,对执行口头医嘱的记录不完整等,尤其在涉及多学科的疾病时更容易发生。如果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准确的书写护理记录,不仅无助于护理经验总结和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9]。
2间接护理风险 2.1出诊不及时
由于个别护士急救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薄或者由于司机、担架出车速度慢,或是路上交通阻塞等原因致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拖延,延误了患者的抢救时间,从而导致纠纷。2.2 医生未进行详细体查
院前急救时,有些患者拒绝入院,医生未进行详细体查及未告之病人预后,结果第二天病人猝死而引发医疗纠纷等。2.3转送途中问题 转送途中,医生未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脊椎外伤患者在搬运或固定时不当,输液、输氧管道脱落,气管导管脱出等 或由于观察病情不到位,未提前评估路况,是患者输液速度改变引起患者病情恶化[10]。3预防对策
3.1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学习法律的重要性,让管理者要结合法律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11]。由于院前急救有很强的技术性、服务性、复杂性,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在岗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强化职业风险防范意识,让医护人员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应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己,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3.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院前急救护理中,患者大部分为危重患者,护士素质的提高对抢救急、危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通过对护士进行急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使其熟练掌握心脑肺复苏技术、静脉注射技术、止血、包扎、固定等常用技术,确保护士能在复杂的情况中冷静工作[13]。要必须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当戴手套预防感染。
3.3规范接听120电话
接听120电话时要做到仔细询问、详细记录、正确评估病情,并且根据病情准备相应的急救物品。对于接听电话的技巧要在科内组织共同学习,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接听电话的技巧,建立内容详细的电话登记本,并逐一做好记录[14]。出车途中也要及时与呼救人取得联系,以便更好的了解病人情况并做好临时急救指导,来稳定呼救方的焦急情绪。
3.4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
转运途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抢救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15]。医务人员必须守在患者旁边,不能坐副驾驶座,随时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得到不间断的治疗和护理。
3.5 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权
医务人员在对病人急救前必须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存在的利弊关系以及失败的可能性,征得同意签字后方可执行[16]。医护人员接诊患者后应及时了解病情,对于病人潜在风险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交代,使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纠纷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颖,高秀芬,史忠兰.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1):53.[2]Morrow DA, Antman EM, Sayah A, et al.Evaluation of the time saved by prehospital initiation of reteplase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Early Retavase-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ER-TIMI)19 trial.J Am Coll Cardiol.2002;40:71.[3]刘桂华.浅谈院前急救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3):94.[4]琪琪格,陈艳.院前急救风险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地方病通报,2008,23(5):98-99.[5]林晶.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l7):210-211.[6]李红平.院前急救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天津护理,2008,16(6)344-345.[7]黄斌英.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探讨及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20.[8]黄万英.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2010,19(6):102-103.[9]李明凤.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87.
[10]吴振会.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8,8(9):115-116.[11]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19-2820.[12]Welsh RC, Chang W, Goldstein P, et al.ASSENT-3 PLUS Investigators.Time to treatment and the impact of a physician o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sights from the ASSENT-3 PLUS trial.Heart.2005;91:1400.[13]谢弘.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70-3371 [14]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398.
[15]徐龙,娄婷.浅议医院如何适应医疗纠纷举证的新形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8):469.
[16]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1—572.[17]孙玫,杨翠芳. 护理风险管理概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