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下室几种结构漏水封堵技术方法与实践(增论文)
地下室常见几种结构漏水封堵技术方法
与实践
一、XX项目地下室概况及造成大量结构性漏水原因分析
XX工程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雨季雨水比较集中,且雨量很大。本项目地下室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地下室外墙为钢筋砼全剪力墙结构厚400mm,筏板厚600mm,层高5.1m,混凝土标号及抗渗等级为C40P8。地下室周边基坑土方已全部完成回填,地面正计划进行铺装硬化施工,正赶上雨季到来,经雨水渗透,地下水位迅速升高,水压加大,本项目地下室四周剪力墙及底板出现多达上百处漏水点,漏水现像非常严重,且漏水量非常大。经过对本项目地下室各漏水点进行认真观察,并查阅地下室主体施工记录相关资料,分析得出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本项目地下室结构出现严重渗漏水现像:
1、本项目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室筏板施工过程中,又未进行有效的基坑降排水作业;
2、地下室防水层施工操作不规范,带水作业,防水层未起到有效的防水效果;
3、地下室筏板及剪力墙砼浇筑施工中振捣不密实和局部严重漏浆等现像;
4、地下室体量大,浇筑砼过程中施工冷缝未清理干净就直接浇筑下一次砼,造成冷缝处断缝贯通;
5、砼浇筑后模板拆除过早、养护不到位;
6、各种预埋穿墙套管未加止水翼环;
7、后浇带砼浇筑前,后浇带未清理干净未严格进行凿毛处理,并且水未浇透形成夹渣、缝隙等。以上多种原因致使地下室外墙及筏板出现大量结构裂
缝和蜂窝麻面,造成严重渗漏水现象。
二、通过以上漏水点观察及原因分析,采取以下堵漏措施及步骤。
针对以上漏水形成原因分析,结合现场漏水点情况,采用钻孔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化学注浆堵漏,并结合水不漏使用,取得较好效果。以下为堵漏操作步骤:第一步,对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麻面、孔隙、夹渣等部位进行凿子或电锤凿除松散混凝土,用水不漏进行初步封堵;第二步,对明水、漏水较大位置进行引水封堵,使用材料为水不漏和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化学注浆液;第三步,对剪力墙、筏板裂缝进行钻孔注浆修补;最后观察补漏效果,在确认无渗漏的情况下,进行补漏点清理,修复面层。
三、施工准备
3.1 施工条件
1、基层清理干净,清除地下室积水,漏水点基层面清理。
2、堵漏材料、设备检查无误。3.2 技术准备
1、施工前技术负责人要以书面形式作好详尽的施工质量、技术、安全交底,并作好相关记录,及时解决施工班组之间存在的疑问,确保对堵漏施工技术要领有足够的掌握,保证施工质量。
2、建立三级交底制度,即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和操作工人,交底要根据分项工程特点进行,使交底具有可操作性。
3、准备好清扫基层等施工操作中各种必须的工具、用具、机械以及安全设施。
3.3 材料准备
堵漏主要材料采用水不漏(速凝型)和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堵漏剂(灌浆液):检查产品的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必须符合相关质量验收标准。
水不漏(速凝型)
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堵漏剂(灌浆液)
高压注浆机
注浆高压止水针头
水不漏(速凝型)适于渗水面与漏水口,主要用于明水堵漏;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堵漏剂(地铁、隧道、大坝、地下室、顶板混凝土专用)是以环氧树脂为主剂,配以稀释剂、促进剂、固化剂等制成的一种具有补强、加固、堵漏和防腐功能的灌浆材料。具有室温固化、粘度小、渗透性能良好、粘结能力强、固结体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高压止水针头(灌浆嘴):是利用环压紧固的原理,头部设有单向截止阀,可防止
浆液在高压推挤下倒喷。环压膨胀部分用橡胶套管,直径为13MM,塞入孔径为14MM的注浆孔上,拧紧环压螺栓,压缩橡胶套管,使注浆嘴固定在注浆孔内。(注浆嘴的单向阀要在0.4KN以上压力才能打开,因此注浆压力必须高于这个数值)。常用灌浆嘴的橡胶密封部分直径为14mm,需配14mm钻头。对密实型结构选用长度为7~8cm的灌浆嘴即可;对松散型结构,可选用长度为10~15cm的灌浆嘴。
3.4 工具设备准备
注浆机、电锤、配套钻头、止水针头、备用流头、高压垫、配套扳手、电源插排、手套、护理镜、稀料、机油、测电笔、手电筒、水泵、海绵、扫把、铁锹、水桶等。
四、施工工艺
4.1 水不漏(速凝型)堵漏 4.1.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配料→上料→保湿养护→效果观察 4.1.2 操作工艺 4.1.2.1渗水面施工
1、基层处理:基面必须充分湿润至饱和(不再吸水),并要求干净、牢固、平整,但不能太光滑。
2、配料:渗水面施工宜选用水不漏速凝型,刮抹料按粉:水=1:0.3-0.5下料,搅拌3-5分钟(最好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不含生粉或团粉的腻子状,一次配料不要太多以免凝固造成浪费。
3、上料:
(1)上料前用干布将基面擦干并迅速上料(2)先用抹子上第一层料,如有漏水先别管他;(3)待涂层硬化后(手压不留指纹)、用水喷湿(但不能有积水);
(4)再用刮板或抹子上第二层来料;
(5)若局部仍有渗水,再用料抹一遍,直到不漏。(6)上料时,要稍用劲,并来回多几次使其密实,同时注意搭接。每层用量约为1㎏∕㎡,总用量约为2㎏∕㎡。
4、保湿养护
待涂层硬化后马上进行保湿养护以防粉化,养护方式可为:喷水、盖湿物、涂养护液等第一次养护应小心以免破坏涂层,共养护2-3天,潮湿处可自然养护(例渗水的地下室等)。
4.1.2.2漏水口封堵施工
1、基层处理:用凿子或冲击钻将漏水口打出一定深度(约5㎝以上)且尽量里大外小的沟槽或洞孔,口子尽可能打的小些,但必须要见新茬,然后冲洗干净。
2、配料:漏水水口必须先用水不漏速凝型(若需进一步缩短凝固时间,可用50-70℃的热水调料),堵漏料按粉:水=1:0.25搓揉成料团,封口料按粉:水=1:0.3-0.35下料,搅拌成均匀不含生粉或团粉的腻子状。
3、上料:根据口子形状将堵漏料捏成略小于口子尺寸的料团,放置几分钟(以手捏有硬感为宜)后塞进漏水口,并用木棒挤压、轻砸使其向四周挤实,即可瞬间止漏;然后在口子外面及周围约10㎝处上一层刮抹料。堵漏前,先堵小漏后堵大漏,周围可能要漏水的部位最好先做防水处理,等防水层硬后再堵漏,否则水有可能从周围挤出。
4、保湿养护(同上)4.1.3注意事项
涂层不能有空鼓、裂纹、脱落、粉化等现象,深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潮湿环境,若没有施工质量问题而涂层仍大面出水,这通常是潮气结露,干燥几天即可消失。
4.2 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堵漏 4.2.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布置注浆孔→埋设止水针头→注浆→效果观察
4.2.2 操作工艺
1、基层处理:清除现场积水、垃圾、污物,可以配合喷灯烘烤、干水泥粉擦摸,以便寻找裂缝,并作好标记。
2、布置注浆孔:在基层上打孔以便预埋止水针头,配合注浆机进行灌注。
(1)、一般用普通电锤打孔,钻头与止水针头必须配套,钻头直径稍大于针头直径,一般情况下,钻头直径14㎜。
(2)、孔距大小与裂缝的长短成正比,裂缝大注浆料容易进入,孔距就大,反之亦然。
(3)、钻孔的深度以穿过裂缝为宜,否则达不到灌注目的。但不能超过基层的2/3,更不能贯穿基层,否则可能破坏建筑结构。
(4)、钻孔的方向可垂直于裂缝,也可与之相交成角,目的
是使钻孔与裂缝相通,使药剂能够渗入。
(5)、较宽的裂缝,先用快干水泥等先进行牢固封堵,再打孔注浆,以免注浆料过多流失。
(6)、打孔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钢筋,应立即停止,根据工地布筋规律,换位再打,必要时查看施工配筋图。
(7)、针对质地较为疏松的基层止水针头埋设应比正常情况适当加深,以利紧固,不至于加压时止水针头滑脱。
3、埋设止水针头:止水针头是一种特制的单向截流阀,与注浆机配套使用。
(1)、一般情况下,止水针头只需将橡胶部分埋入基层并拧紧即可,如埋设过深会减小药剂的扩散面积,不利浅表部位渗漏点的封堵,但过浅止水针头会在加压时因基面破裂面滑脱(2)、紧固针头时,注意力度,过紧会断,过松则再注浆时会被高压顶出。
(3)、一般的药剂都有很强的润滑作用,如混入注浆机,止水针头将难以拧紧。
4、注浆:开始注浆前应先将注浆机高压管排空,直到流头流出注浆料再进行灌注。
(1)、对于立墙,从下往上依次注浆;对于平面,从低处往高处开始注浆,当注浆液从裂缝处冒出时,停止注浆,再移至下一枚针头注浆,依此类推。当所有针头都注完后,检查所有现场有无渗漏现象或有无裂缝,如有应即使补钻、补注。注完后检查各点,根据情况,适当进行第二次补注。
(2)、当一枚止水针头经过数分钟注浆,注浆机压力表读数仍未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药剂也未从裂缝处渗出,应立即停止注浆。等10~60分钟以后再进行注浆。若仍然如此,应停止作业,仔细检查,确保注浆孔及附近没有漏点,如墙体有预留孔、施工缝、预埋线管等,查明原因,漏点处理后再进行注浆。
(3)、与上面相反的是,当对一枚止水针头刚一开始注浆,压力表就出现异常摆动(大于400㎏/c㎡压力),说明该注浆孔根本没有漏点,或者漏点细小。应停止注浆,也可稍后再作尝试。
(4)、有些地方裂缝细微,基层表面渗水轻微,可以考虑凿开表层,适当深挖,先用快干水泥封堵,等水泥硬化后再作注浆。
5、效果观察:待浆液凝固后,剔除注浆嘴,观察注浆堵漏效果,必要时可重复注浆。
4.2.3 注意事项
1、注浆前应对注浆机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注浆阀、管、及压力表等器件接头部委一定要靠牢固,阀头一定要拧紧,不能引起焊管或串浆事故。
2、注浆时应密切注意压力表、流量、时间等参数,力求一次成功,对吃浆量大的部位可采用歇注浆方法。
3、注浆时在裂缝处可能会出现漏浆、冒浆现象,这种现象属于封闭不严所致,应停止注浆,封闭严密后在继续。
4、注浆时有时压力突然上升,这种压力是假压力,是由于局部管路或部位暂时堵塞所致,随着更高压力的进入堵塞物会
被冲开,压力会下降,这属于正常现象。
5、注浆机不宜长时间连续作业,不能高压起重,也不能超压力工作,这样极易损坏机件。
6、注浆机停用应根据所使用的药剂进行清洗,对容易堵塞的部位进行密封处理。长时间不用,必须清洗。一般用丙酮清洗,清洗完后注满机油进一步密封。
7、防止注浆液溅到衣服、皮肤上,溅到衣服上的注浆液很难清洗。如万一溅到眼内,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
8、施工时戴好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9、由于施工现场大多有水,必须注意用电安全。
5、不同原因造成的结构性漏水问题堵漏方法
5.1孔洞、点渗、预埋件、穿墙管道渗漏治理方法
(一)孔洞、点渗漏治理方法
1、堵漏法:遇到孔洞较小或孔洞较大但水压不大的慢渗漏水情况时,采用水不漏直接堵塞。封堵处理工艺见4.1.2.1条。
操作程序为:根据渗漏水情况,查出漏水点,以渗漏点为圆心凿洞(直径为1~3cm,深为2~5cm),孔洞壁尽量与基面垂直,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堵漏材料捻成与孔洞形状相近的锥团形,待其开始凝固时,迅速压入洞内,并向孔洞壁四周挤压密实,使堵漏材料与孔洞壁紧密结合,堵漏完毕经检查无渗水现象时,即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压至与板或墙面平齐。
2、埋管引水法:适用于孔洞水压较大的急流或涌水的渗漏水处理。具体作法为:清除漏水处空鼓的面层及粘结不实的石子,然后剔成孔洞,深度视渗漏水量而定。在洞底铺一层碎石,碎石上盖一层与孔洞大小一样的铁皮或油毡片,并在其上开一小口,将胶管插入孔中,使水顺管流出,然后用速凝水不漏堵漏材料把引水管周围孔洞一次灌满,待堵漏材料开始凝固时,用力把孔洞四周堵漏胶泥挤压密实,并使胶泥表面低于结构面不小于1.5cm,堵塞完毕并经检查无渗漏水后,拨出胶管,堵塞孔眼,最后用抗压密封剂分层抹压至板面齐平。
当孔洞漏水压很大时,可采用木楔等堵塞孔眼,将水止住,并用堵漏材料封堵。经检查无渗漏水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抗压密封剂作防水层。另外,对于地下结构出现的孔洞渗漏水情况,还可采用注浆法进行堵漏,可单孔注浆或于孔洞周围钻孔注浆。
(二)预埋件、穿墙管道渗漏治理方法
1、当预埋件周边渗漏时,将其周边剔成环形沟槽,清除预埋件锈蚀,并用清水冲刷地沟后采用填塞水不漏堵漏止水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或灌注堵漏浆液等方法进行处理。
2、当常温穿墙(地)管道周围出现渗漏水时应沿管道周边剔成环形沟槽,用水冲刷干净后,用堵漏材料堵塞严实,经检查无渗漏后,在表面分层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抗压密封剂与基面齐平,也可用密封材料嵌缝,管道外250mm范围涂刷防水涂料,还可采用灌注堵漏浆液的方法处理。
3、对于管道穿透内墙部位渗漏水,可将穿管孔剔凿扩大,然后埋设预制半圆套管,在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处用双组份聚硫密封剂填满,套管外空隙处用堵漏材料堵塞。
5.2大面积(蜂窝)麻面渗漏治理方法
1、面层法:适用于结构的大面积渗漏水治理。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治理无法迎水面进行,只能在背水面处理,故在施工前,应进行引排水,以防止新做的防水面层被有压水冲坏。
面层法具体作法为:选择漏水量集中部位,开洞埋管使水从导管流出。根据漏水量大小,可于一处或多处埋管引水,找不到漏水点时,可在墙体下部埋管引水。然后在不漏水部位按照材料使用要求,大面积涂抹水不漏涂抹料,需分层抹压,涂抹处理见4.1.2.1渗水面施工,最后拨管堵水。对于混凝土轻微渗水,可用水不漏涂抹料直接涂抹在混凝土表面,用刮板施工,一般施工2~3遍,直至不见水影为止。对于有明显渗漏水的孔洞和缝隙,按孔洞和裂缝渗漏水处理的方法,逐个进行止水处理。
2、注浆法:遇有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时,也可采用注浆方法处理,根据渗漏水情况可在结构上布置注浆孔,可布点成梅花形、三角形或一字形,然后进行注浆处理,以在结构内部形成防水帷幕。此外,还可采用“面层封闭注浆”的方法,即先下管引水,然后用抗压密封剂大面积抹面,待防水涂层强度达到要求后,从引水管注浆堵水。
5.3裂缝渗漏治理方法
对于结构裂缝渗漏部位需要进行环氧树脂防水注浆堵漏施工。封堵处理工艺见4.2条。
1、基层处理:清除现场积水、垃圾、污物,用干水泥粉擦摸,以便寻找裂缝,并作好标记。
2、布置注浆孔:在基层上打孔以便预埋止水针头,配合注浆机进行灌注。
(1)、一般用普通电锤打孔,钻头与止水针头必须配套,钻头直径稍大于针头直径,一般情况下,钻头直径14㎜。
(2)、孔距大小与裂缝的长短成正比,裂缝大注浆料容易进入,孔距就大,反之亦然。
(3)、钻孔的深度以穿过裂缝为宜,否则达不到灌注目的。但不能超过基层的2/3,更不能贯穿基层,否则可能破坏建筑结构。本工程剪力墙厚350~400mm,筏板厚600~700mm,为保证注浆封堵效果,选用长度为10~15cm的六角止水针头埋设;地下室顶板200mm厚,选用长度为8~10cm的六角止水针头埋设。
(4)、钻孔的方向可垂直于裂缝,也可与之相交成角,目的是使钻孔与裂缝相通,使药剂能够渗入。
(5)、较宽的裂缝,先用快干水泥等先进行牢固封堵,再打孔注浆,以免注浆料过多流失。
(6)、打孔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钢筋,应立即停止,根据工地布筋规律,换位再打,必要时查看施工配筋图。
(7)、针对质地较为疏松的基层止水针头埋设应比正常情况适当加深,以利紧固,不至于加压时止水针头滑脱。
3、注浆:高渗透改性环氧灌浆材料堵漏止水施工 从一侧开始注高渗透改性环氧灌浆材料,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之间,待注浆的旁边一孔冒浆时可停止注浆,并关闭阀门后再从另一孔注浆堵漏,然后依次顺序进行,待全部注
浆完毕后观察有无渗漏,如个别地方仍有渗漏可以从最近的一孔补充注浆直到不漏为止。
5.4伸缩缝(后浇带)渗漏治理方法
1、伸缩缝渗漏情况分析
地下工程伸缩缝(变形缝)是极易产生漏水的特殊部位,漏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工程变形过大,超过允许变形范围,主要是热胀冷缩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2)地下室变形缝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快速位移,引起橡胶止水带的损坏。
(3)由于浇捣混凝土时没有达到密实程度,产生了疏松,狗洞、蜂窝等现象,形成了渗漏水的通道。
(4)橡胶止水带硫化不完全,时间久后产生老化断裂,或在施工时被钢钎凿坏。伸缩缝一旦渗漏,即表明整个止水带失效,因此必须进行全面全缝周长的渗漏治理才能有效。
2、防水堵漏方案
根据上述渗漏原因分析,本防水堵漏方案采用注浆止水措施,具体堵漏方案如下:封堵处理工艺见4.2条。
(1)清理基层:
将伸缩缝中原有材料及杂质清除到规定深度(一般为7~10cm深),用水冲洗干净。
(2)钻孔埋设注浆止水针头:
根据渗漏水情况在结构上布置注浆孔,用电钻沿裂缝方向两侧交叉钻孔,孔距应按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以两孔注浆后浆
液在裂缝处能交汇为原则,一般刚开始时孔距为25cm~30cm为宜;孔径的大小,应按配套的止水针头大小而定,采用14mm的钻头,用气泵或吹风机吹除孔内灰尘,止水针头用专用工具拧紧。
(3)注浆堵漏:
从底部开始注高渗透改性环氧灌浆材料,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之间,待注浆的旁边一孔冒浆时可停止注浆,关闭阀门,再从另一孔注浆,然后依次循序进行,待全部注浆完毕后观察有无渗漏,如个别地方仍有渗漏可以从最近一孔补充注浆直到不漏为止。
(4)拆除止水针头:注浆24h后在确认无渗漏的情况下,用专用工具拆掉所有注浆止水针头。
(5)清理界面:用钢丝刷清理杂质及由于注浆时浆液外溢产生的表皮杂屑。
(6)修补面层:用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砂浆)进行填补修复面层。
我们通常遇到的地下室结构性漏水通病不外乎以上几种情况,通过采用以上不同的技术方法有针对性的堵漏处理,地下室结构性漏水现像就可以解决了,把这一经验及实践操作技术方法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不过,我们进行房屋地下室施工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进行施工管理,就可以避免以上几种结构性漏水质量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资料及依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8);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第二篇: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论文
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论文
—————小城镇决策与公共参与机制建设
小城镇决策与公共参与机制建设
摘要:析了面对公众如何决策。小城镇决策必须尊重民众意愿,公共参与是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关键,基于这些认识,论文提出了要建立小城镇决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机制,将公共参与行为法制化和制度化,从而促进基层乡镇政府“善治”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决策,公共参与,机制
小城镇决策过程是政府履行职能、完成对社会治理的过程,随着管理科学、决策科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理论有新的变革和发展,面对这些变革,政府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小城镇政府,我国政治体制的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因其自身的特点——基层,她的能力如何,能力如何得以体现,直接关乎政治体制稳定发展和合法性的存在,同时影响政府体系合法性基础,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些,促使政府思考是继续延续传统的决策体制,还是革新以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传统的决策体系其效能如何,其相对应的决策成本——收益是否符合现时代人们对政府作为的要求等等,应对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变革,因此,小城镇政府决策应有科学的理念和思想,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推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科学地决策要求积极推动公共参与,因此政府在决策时要积极推进公共参与,建立健全科学的、合法的公共参与机制,以此对政府决策献计谏言,同时对其进行监督,保证公共利益得到保障,彰显公共利益优先的公共参与的核心价值。
一、小城镇的决策 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城镇的发展和未来。失败的决
策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正视客观实际,不尊重科学的盲目决策,致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从深层次看,公共利益和民主科学决策观念的缺失是其失败决策的原因,而因决策而发展良好的乡镇是因为他们在决策中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公众和专家学者的作用,积极促使他们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小城镇决策是小城镇政府遵循区域发展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条例、条令,充分考量本地社会人文、经济基础、政治条件以及人民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的基础上,科学、合法作出符合本地经济社会政治协调发展的短、中、长期发展战略、计划,或发布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决定政令等。它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发展性。小城镇是中国政治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单位,也是具有独立财政的最低单元,也是县域经济或以上的最基本组成要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的镇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社会、政治、人口等环境,这些都是决定小城镇决策走向的关键因素。(2)直接关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小城镇是中国经济、政治的基本单位,也是中国社会基本单元村社、社区的直接统治、管理的政府,她的每一决策直接面对处于社会基层的人民群众,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因此,小城镇决策的好坏、优劣、合法与否、科学与否,将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质询,这也就可能导致公共的合法参与和非法参与。
二、面对公众小城镇政府如何决策
乡镇政府不仅要应对属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诉求,同时,也要应对日益突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以及有组织保护自身利益的诉求。当前,小城镇政府决策应考虑以下问题:第一,面对群体性群众危机,政府决策是否正确关乎事件的后果,要求政府以极大的政治智慧解决问题;第二,基层制度性的公共参与渠道缺乏,导致民意无处可疏,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冲突爆发的可能性; 第三,在农民税赋减少,而政府财政供给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寻求新的渠道和机制,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政治良性发展。(1)必须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指决策者依照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技术、现代的系统、信息、控制理论和方法去进行科学化民主决断,它包括三个环节:确定目标、拟定可能方案和方案优选。要实现科学决策,所有要素最终的归结是体制因素,也就是民主对决策的影响,也就是要求公众参与到决策中去。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最后落实到法制化。在小城镇的发展中,要做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必须科学规范决策程序,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从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实
际情况出发,小城镇决策应遵循如下4项程序:a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乡镇政府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为直接的调查研究方式,即直接联系调查对象,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直接同群众商谈问题。从而详细、真切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熟悉乡情民情。b专家论证,可行性分析。c群众评议,权衡利弊。在被选方案面前,乡镇政府领导者就要做出选择和决断, 这是决策的关键。为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扩大征询意见的范围,使更多的专家与群众参加评议,评估备选方案的效能价值、后果及其影响、利与弊等。扩大决策的民主参与,增强决策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d跟踪实施,信息反馈。在实施过程中要跟踪调查,掌握实施情况。乡镇领导者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情况,特别是方案实施中的困难,主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征询实施部门的主管、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与控制,并迅速对原决策方案做出修改,确保决策目标能实现。(2)人本决策
小城镇建设涉及到诸多方面,方方面面都与民众有切身利益关系,如:土地征用、户籍改革、经济开发、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决策更应考虑公众的正义诉求。决策要体现公众的合理、合法、科学的诉求,也就是要进行人本决策。小城镇决策要切实体现人本原则,这是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归宿和落脚点。小城镇的决策要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及人本决策的原则,而保证这些得以贯彻的关键环节就是推行决策过程民主化、公开化,就是要建立决策过程的公共参与机制。
三、决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
(一)公共参与理念和目标选择
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指公众因公共利益需要以一种合法的渠道通过公众集体或集体代表参与到政府的决策、施政等广泛的行政行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发展中的民主治理精神,本质上要求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行为处于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中,具有以下特点:(1)公众主体性。公共参与的主体是公众或其委托的代表,公众主体性赋予公众的普遍知情权和监督权,其行使的参与行为在于确保普遍利益不受损害。
(2)公益性。公共参与要调整的是公共利益,或是涉及区域内大部分民众或实体的利益,因个私利益与政府之间发生的参与关系不是公共参与。(3)合法性。合法性是公众与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当然,政府或者说决策者与民众本身不在一对等的地位上,政府往往忽视公众存在,由此而造成的不合法但合理的参与过错不在公众。而政府和公众都是希望公共参与处于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在合法 的渠道下参与政府决策过程或接受公众的参与。(4)客体确定性。公共参与的客体是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等外部行政行为,对于政府内部行政行为,即政府内部的奖惩、升迁等不具约束力,或者说公共参与不调整内部行政行为。(5)形式多样性。公共参与的形式、渠道是多样,有政府主动,如: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召开代表大会等,也有公众主动的:投票、选举、上访等。
(2)公共参与的模式选择
目前,决策科学的发展、管理科学的变革和政府价值取向革新为公共参与提供了多种模式选择和渠道。在一项调查中总结了公共参与的19种模式:申诉和建议计划、服务满意调查,民意测验、互联网、投票、社区计划/需求分析、市民座谈、合作委员会/委员会介入、质询会议、问卷调查、公开会议、市民评审、焦点组织、走访、服务工作者讨论会、问题讨论会、利益分配论坛、区域/邻里讨论会、服务管理者论坛。在一个法制健全和政府效能高的体制下,这些模式的应用能够促使政府决策时考虑并接纳民众的建设性意见,因为忽视公共参与行为的合理、合法性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我国的情况是民众对政府的预期是“不变坏”,而不是政府效能的提高,因此民众参与的主动性较差,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体制,公共参与水平较低,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府变革,和民众理性预期的提高,民众对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热情逐步提高,从现实看,放开较高行政级别政府的决策参与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这类政府决策的刚性较小,而基层乡镇政府实施决策过程的公共参与具有现实性,从我国小城镇决策特点看,发展公共参与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但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针对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了公共参与模式的多样化和效能的实现。目前,从全国各地乡镇实践看,公共参与的模式主要有:听证会、协调会、吹风会、网上调查、网上征求意见(有条件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热线电话、信箱、上访、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投票表决、公民选举、蹲点了解情况等。这些形式中,有的是有严格的法律程序的,如公民选举、听证会、上访等,也是有法律保障的,一旦走这些程式,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于公众的合理合法意见和建议,决策者或政府有责任采用的,否则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而其他的参与形式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文规定,因此选择这些形式,参与的程序是不定的,公众提的合理合法意见和建议法律没有规定决策者或政府有责任采用,因此可以说这些形式是非法律强制的公共参与形式,政府听取亦可,不听取也可,而这些形式大多数是政府主动要求公众参与的行为,政府主要用以听取民声,疏导民意的。因此,建立相应的公共参与机制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这种机制在于保证政府决策信息的公开,疏导民众的理性预期,以及公共参与过程公众合理合法的意见得以采纳,促使决策者作出合法科学的决策,同时保证公共参与的价值得到体现,原则得到遵循。
四、小城镇公共参与机制建设
(1)小城镇决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机制
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主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经济,进行乡镇机构调整和建制村合并,农村耕地、建设用地、绿化用地整理,大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有效利用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生态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社会治安交通综合治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广大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政府任一项都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特别地,在小城镇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用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都直接关乎群众的生活。从小城镇建设中反馈的情况看,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有些决策不考虑实际情况和市场因素,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造成资源浪费,损害群众利益。因此,能否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对于小城镇的决策怎样做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呢?如何保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谁对最终决策负责,谁又能对决策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政府的非天然公益要求适当制度安排去约束其行为,建立一种制度性公共参与,一则可以保障公众的利益不受合法的非法的侵害,二则可以促使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三则,有利于决策的实施,四则,有利于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公共参与行为贯穿政府决策的全过程,不仅是政府的主动的、积极的行为,也有民众的主动的、积极的行为,它所体现的是民众理性和政府对民众意愿的重视和对群众利益的关切,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决策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公众的主动要求和对切身利益的关注,而要求参与到政府的一些决策行为中,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进行必要的监督,是由下而上的诉求,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够有效的实施公共参与,政府对此认可度比较低,这种非体制性的参与并不能得到预期收益,目前,公共参与渠道的渠道缺乏或不畅通造成许多民众与基层政府的冲突性,民众的参与意识的提高与政府忽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的矛盾可能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和政府合法性受到质疑。美国能源部政府和公共事务发表的《如何设计
公共参与计划》认为一个有效的决策过程的公共参与计划包含三个阶段:决策分析、公共参与计划、实施计划,而决策分析包括:①解析为什么要作出如此的决策,②详细说明制定决策的步骤及日程安排,③决定是否需要公众参与,为得是什么目的;公共参与计划包括:①向公众详细说明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②确定利害关析——内在的和外部,③确定过程中每一步要用到的方法,考虑不同群体的需要④整合整个计划中的方法;实施计划包括如何提高公共参与的主动性。当前,公共参与制度化及法制化是有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顺应政府“治道”变革和适应政府“善治”要求。公共参与机制是促进政府良好决策的制度安排,也是预防、化解社会问题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是保障群众利益的制度设计,就是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通过一种合法的、合理的、公平的渠道就政府政策、行政决策、行政问题的解决等等行政外部行为进行的协商、协调机制。针对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共参与实践,对决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机制作如下描述:既然是决策过程中的公共参与,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必须解决为什么而参与、公众为什么要参与、如何参与等问题。决策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共参与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系统过程,决策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内含公共参与过程,也就是决策过程中有几个公共参与系统组成,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公共参与作为一种输入,而参与的结果是一种输出,在这个系统中,还包括传递函数、反馈函数,传递函数将系统中各个结构、功能、相互关系有机整合,是处理公共参与的核心,也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反馈函数包括机制内的反馈,也包括机制外的反馈,内外界因素对输出结果也即决策的反映,传递到公众,而后通过公共参与对决策进行修正。同时,公共参与机制既然是一种机制,其主体、客体、调整对象是有机整体,其顺利和良性运行需要动力、协调和推进机制等,一方面要求决策者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法律应该政府决策作法律上的约束,这是保障公共参与机制有效性和良性运行的关键,不仅要求参与过程、程序的法制化,也要求公共参与行为的制度化。(2)当前建立小城镇决策公共参与机制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赋予民众参与的对等权利。(1)提高民众的法律认识,这对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也起到促进、监督和约束作用;(2)信息公开,保证决策信息能够得到传达和赋予公众的一般知情权和质疑权。法律赋予民众有知情权。政府应尽可能公开一些政务信息,使民众对政府决策、动态有所了解,这实质上也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3)尊重民众的意愿和参与诉求。第二、立法为公共参与机制的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公共参与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公共参与行为的法制化是公共参与机制运行的根本保障,没有法律法规等给予的保护和对政府的约束、监督,不利于公共参与的发展,也很难体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最终影响政府施政能力,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第三、提高政府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意识。法律创制意义在于能够被毫无保留地贯彻执行。政府也以实现公众的最大利益为诉求,重视公众的意志。政府应以民本思想为指导,依法、积极、主动地就有关问题与民众磋商
五、结论
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凸现无疑会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近年来,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 “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政府面临强大的压力,乡镇政府能否解决好,关乎改革成败和我国现代化事业。我国政府正处于一种复杂的改革条件面前,随着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推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将暴露,这使得政府决策变的更加复杂和困难,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变革和改革的条件下顺利实现政府的职能。处于最基层的乡镇政府作用突现,面对政府管理和决策的理论变革,政府决策无法避免地要面对社会发展和公众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诉求。决策科学化,要求决策者将现代的科学技术用到决策中,同时,对决策进行经济学分析,要求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提高决策的成本收益。决策的民主化则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体制保证,使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而科学和民主决策,需要公众参与机制的保证,确保政府以更科学、更合理的理念指导决策和管理;同时,公共参与机制为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问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机制,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及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何明,谢威.群体性事件与公共决策[J].探索与争鸣,2002 孙梅君:《农民负担的现状及其过重的根源》,《中国农村经
济》1999年第4期 刘志广:《权力资源、生活机会和财政体制》,《经济学家》
2003年第5期。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第三篇:显微外科技术教学实践与体会论文
作者:余汇洋,郭光金,张天飞
【关键词】 显微外科;教学;体会
随着显微外科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广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已成为外科临床医师及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显微外科技术是指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借助精细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外科手术技术[13],也是微创外科领域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开展显微外科技术教学是适应临床和实验研究的需要,对培养高水平、技能型外科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教研室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较完善的显微外科技术教学模式,现将我们在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教材的选择
按照基本的教学要求制订硕士研究生或临床外科进修医师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技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套适用的教材,教材应体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内容合理、系统和科学的要求。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顾玉东主编的《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辅以王成琪等主编的《实用显微外科学》作为参考,在教学中使用效果较好。基础理论教学
在教学中突出显微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解和介绍。利用本教研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影像图片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员在较短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在基础理论课教学中,重点介绍显微外科的发展史及概述;显微外科命名及在各科的应用;手术显微镜的种类及使用;显微外科器械与缝合材料;显微外科基本技术,显微外科的缝合技术;显微外科动物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常用实验动物麻醉及管理等。使学员能够初步掌握显微外科的最基础和重点的内容,同时又能全面了解相关知识,为后续的操作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实践操作训练
在显微外科基本操作实践教学中,从基本操作入手,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逐步熟悉和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技术。由于教学对象是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医师或研究生,他们对常规直视下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比较熟悉,且动作较定型。而显微外科技术操作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放大数倍或十几倍的视野下进行,实际视野范围非常小,初学者往往产生操作空间变大的错觉,动作幅度和力度过大,或手眼不协调,难以将显微手术器械放进视野等不适应的情况。针对该特点,我们采取先适应手术显微镜视野,在离体血管上练习的方法。练习步骤:①学会调节手术显微镜,尤其要掌握目镜焦距和瞳距的正确调节,物镜焦距的调节,确保在正常立体视野下操作,同时可灵活变换不同聚焦平面;②练习正确使用显微镊、剪、针持等常用器械,要求眼睛不离开目镜仍能顺利更换不同的器械;③在纱布垫上用5/0锦纶线练习夹持针线、进针、拔针、收线、打结、剪线等基本操作,要求在同一焦平面上完成动作;④离体犬肠系膜血管(直径1~2 mm)的吻合练习,采用8/0~9/0锦纶线,注意掌握进针和出针角度、边距、针距等,防止针尖刺入对侧管壁。通过训练,学员逐步适应镜下操作,达到动作稳、准、轻、巧、协调,基本能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巧,克服操作过程中憋气、单眼视野观察、动作过大、过渡用力握持器械等不良习惯。
初步掌握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后,下一步需要进行动物(大鼠)活体血管缝合练习。活体练习中对动作的“稳、准、轻、巧”要求更高,学员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将动物手术实验视为真正的临床工作,在训练中养成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其步骤是:①学会动物的麻醉及管理,动物的固定,备皮、消毒、铺单等常规操作方法;②不同部位血管的显露操作,如大鼠股动脉、股静脉、尾动脉、颈总动脉的显露;③股动脉端对端缝合,采用10/0~11/0无损伤缝合针线,练习两定点缝合法,管径0.5 mm的动脉间断缝合6针;④股静脉端对端缝合,方法与动脉缝合相同,但静脉管壁薄、组织脆、弹性差,容易造成吻合口撕裂,因此对操作力度、精度要求更高。通过一定时间的反复练习,学员能初步掌握血管缝合的基本技巧,为显微外科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庆山.以组织移植和动物试验为目的显微外科技术教学[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2):142-143.[2] 郭光金,余汇洋,蒋登金,等.硕士研究生显微外科技术课程设置及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64-65.[3] 林 立,裴国献,林昂如,等.显微外科进修医生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改革[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3):34-35.
第四篇: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论文
论述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得生活水平,各类土木工程也纷纷涌现,较之以过去土木工程,现代土木工程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对各类工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不仅在岩土工程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要,而且在岩土工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测试技术也是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岩土原位测试技术,地基加固的检验与检测,桩基础的测试与检测等。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分为室内试验技术、原位试验技术和现场监测技术等几个方面。在原位测试方面,地基中的位移场、应力场测试,地下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测试,地基土的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测试等方面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总体测试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的难点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虚拟测试技术将会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及时有效地利用其他学科科学技术的成果,将对推动岩土工程领域的测试技术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光学测试技术、航测技术、电、磁场测试技术、声波测试技术、遥感测试技术等方面的新的进展都有可能在岩土工程测试方面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方面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由于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测试模式的改进及测试仪器精度的改善,最终将导致岩土工程方面测试结果在可信度方面的大大改进。新的岩土力学理论要变为工程现实,如果没有相应的测试手段,则是不可能的。因为,不论设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先进、合理,如果测试技术落后,则设计计算所依据的岩土参数无法准确测求,不仅岩土工程设计的先进性无法体现,而且岩土工程的质量与精度也难以保证。所以,测试技术是从根本上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代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测试工作是岩土工程中必须进行的关键步骤,它不仅是学科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为岩土工程实际所必需。监测与检测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在岩土工程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现场监测与检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使工程师们对上部结构与下部岩土地基共同作用的性状及施工和建筑物运营过程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善。依据监测结果,利用反演分析的方法,求出能使理论分析与实测基本一致的工程参数。岩土工程测试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岩体力学实验、原位测试、原型实验和现场监测等,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岩土工程测试。
一、室内土工试验
目前,土工试验大致可分为观察判别试验、物理性质实验、化学性质试验和力学性质实验等。
二、岩体力学实验
岩体力学实验主要任务是进行常规力学指标测试和岩体变形与破坏机理的分析与研究。
三、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
原位测试一般是指在现场基本保持地籍图的天然结构、天然含水量、天然应力状态的情况下测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测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而依据理论分析或经验公式评定岩土的工程性能和状态。有些岩土工程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或者结构条件与荷载条件复杂,难以用理论计算方法对土体的应力-应变的变化做出准确的预计,也难以在室内模拟现场地层条件和现场荷载条件进行试验。这是,可以通过原位实验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原位测试不仅是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中获得岩土体实际参数的最重要手段,而且是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的主要方法,并且可用于施工过程中或地基加固处理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状态的变化或检测。岩土的原位测试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获取实际参数的原位实验,另一种则是作为提供施工控制和反演分析参数的原位监测。
原位测试有以下几种优点:
1、避开了取土样的困难,可以测定难以采取不扰动试样的土层的有关工程性质;
2、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避免采样过程中应力释放的影响;
3、实验的岩土体体积较大,代表性强;
4、工作效率较高,可大大缩短勘探实验的周期。
原位测试尽管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1、各种原位测试都有其针对性和适用条件,如使用不当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原位测试所得参数与图的工程性质间的关系往往是建立在统计关系上;
3、影响原位测试结果的因素较为复杂,使得对策定制的准确判定造成一定的困难;
4、原位测试中的主应力方向与实际岩土工程问题中多变的主应力方向往往并不一致。
四、现场监控
现场监控就是以实际工程作为对象,在施工期及工后期对整个岩土体和地下结构以及周围环境,于事先设定的点位上,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应力和变形现场观测。现场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对岩土所受到的施工作用、各类荷载的大小以及在这些荷载作用下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
对建设中或运营中结构物的监测。
监测岩土工程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比如对地基加固的检验与检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事先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上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上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往往需要通过现场测试对加固效果进行严格的监测与检测。因此现场测试就成为地
基加固的重要环节。现场测试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检验和指导;为理论研究提供试验手段。但是现场测试在地基加固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问题:加固后的现场测试应在地基加固施工结束后经一定时间的休止恢复后再进行;为了有较好的可比性,前后两次测试应尽量由统一组织人员、用同一仪器、按统一标准进行;由于各种测试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故必须根据测试目的和现场条件,选用最好的的方法;无论何种测试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顾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五、原型试验
原型试验以实际地下结构物为对象在现场地质条件下按设计荷载条件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构具有直观、可靠等优点。通过原型试验可以进一步验证工程勘察结果和设计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比如桩基础的测试与检验。
桩基础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形式,桩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危。装的施工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发现质量问题难,事故处理更难,因此,桩基础的监测工作是整个桩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提高基桩的监测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才能真正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桩的静荷载试验是确定单桩承载能力、提供合理设计参数以及检验装机质量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近年来,我国的桩基检测技术,特别是基桩动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基桩的动力测试,一般是在桩顶施加一激振能量,引起桩身的震动,利用特定的仪器记录下桩身的振动信号并加以分析,从中提取能够反映桩身性质的信息,从而达到确定桩身材料强度、检验桩身的完整性、评价桩身施工质量和桩身承载力等目的。
如今各类建设工程和科学技术不断开发和应用,给岩土工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岩土测试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下列问题:手段单一,结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解释,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及时等问题。
今后岩土工程测试应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取样标准化;开发新仪器新方法;工程地球物理探测;现场测试、室内试验、理论预测和数值反分析法及其再预测的有机结合与循环。
参考文献:
[1胡赞辉.探讨岩土勘查的问题及解决案.中南勘查研究设计院出版社.[2]马赵琴.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江西地质出版社.
第五篇: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探讨论文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林业产业资源中应用科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对林业产业的工作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要求相关的林业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生产中,应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的造林技术和育林方法并熟练掌握,从而在工作生产中具体应用,有效地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林业发展的现状,希望可以提高我国的林业产业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造林技术
1.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就是指将种子直接播种到土地中,也被称为直播造林。这种方法被应用于大范围造林中,有着操作简单、无需育苗的优点。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对土地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土壤的水分要充足,且周围环境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要低,地广人稀的地方适合采用播种造林法。在造林以后,对幼林抚育管理措施的水平要求较高,在播种时,应选择种粒较大、种源充足且易发芽的种子,其中较为典型的大粒种子有核桃、油桐等。在播种造林法中,缝播、快播和条播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操作方法。
1.2 分植造林法
分植造林法是在造林的过程中,在土地中将竹子的地下茎、树木的根枝等部分直接植入,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育苗的时间和成本,可以使幼树更快生长,并且所植树木还能够遗传母体的优良性状[1]。这种方法的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植物的存活率很高。但这种方法同样对土地的条件要求较高,并且还会受到母树本身的情况影响。分植造林法适用于杨树、柳树、松树和竹类等营养繁殖类树种。
1.3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将苗木作为造林的基本材料来栽植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树种,并且对土地条件没有限制,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比播种方法所营造的人工林郁闭早、前期生长较快,且用种量也较少,非常适合那些种源较少、价格昂贵的珍惜树种造林。植苗造林的育苗程序较为繁琐,对劳动力的要求较多,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而且造林的成本也高。
1.4 土地和时间的选择
在选择树种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种植合适的树木,有利于改善土地环境。在部分地区,可以适当提高阔叶林的种植面积,使落叶可以保留土壤中的水分,并且落叶的腐殖质还可以给土壤提供养分,使土壤更加肥沃,可以促进树木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从而使得树木加快生长。所以,选择合适的树木在合适的土壤中种植,可以有效的实现水土的保持、涵养水源,并且可以有效地调节气候。
在合适的季节和时间造林可以提高树木的存活率。通常,造林多数在春季,随着造林技术的发展,目前造林树种越来越多样化,我国造林季节也随着提前。例如,在我国的广西、福建和广东等南方地区,可以提前到12月或来年2月,也能取得不错的造林效果[2]。12月到来年的2月处于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苗木的地上部分通常还在休眠状态,这样它们可以有效地保留水分以更好地存活。冬季造林还有很多优势,对于林木工作人员来说有了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排劳力,可以大大提高造林的质量。在我国北方一些冬季干旱和寒冷的地区,仍然要在春季造林。并且应选择土壤水分充足的地方栽树,通常是在阴雨天或者雨后。如果土壤比较干旱,或者出现连续地大雨或结冰等情况,都不适宜进行造林。育林方法
2.1 造林地的清理
在整地翻垦土壤前,应首先清理造林地,清理竹类、杂草等,还应及时清除已倒了的树木和枝干。带状清理、块状清理、全面清理是常用的方法,同时还可以使用火烧或者化学的方法清理。在清理时,工作人员应多使用推土机、切碎机等工具。
2.2 整地方法
在整地时,可以采用全面和局部两种方法,块状和带状整地都是局部整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全面整地的方法适用于在平坦的地区造林。在局部翻垦造林地时,应用长条状的方式在局部地区整地。在山地地区应用带状整地,可以应用撩壕法、水平沟等方法;在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区整地时,可以应用高垄、犁沟等方法。造林前,要先翻垦土地,且翻垦的过程要应用块状整体法。
2.3 林木种子繁育
经过不断的实践得出结论,遗传改良后的种子造出的人工林,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较强、材质优良的特点。充分应用其子代测定结果,可以建立无性系采穗、繁殖圃和其他一些品种优良的高世代种子园,这是我国目前在研究林木种子繁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林木良种的繁育水平。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对林木种子繁育的研究,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对10多个树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研究了解到,相同的树种在不同的地区栽种,也会随着其适应能力和生長特点产生较大的差别。
2.4 苗木培育
在培育苗木时,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灌溉和施肥等方面,并且要针对不同的树种进行大量的除草试验[4]。我国的苗圃多采用了先进的化学除草技术,随着林用苗圃数量的不断增加,各地也加强了对苗圃培育技术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机械设备被应用到我国的苗圃作业中,大大提升了播种、抚育和处理种子的水平和效率。而且有些苗圃已实现了全机械化作业。结语
在新时期的林业经营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并通过科学的抚育方法从多方位出发,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优良林业资源的培育,来推动林业的进步,促进我国林业资源更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最终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雪勇.探讨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J].大科技,2015(31):231-232.[2]刘大林.关于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5(3):58.[3]刘洁.浅谈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方法[J].大科技,2016(32):209-210.[4]周启民,邹文彬.试论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