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医疗---以辽宁为例

时间:2019-05-15 00:5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医疗---以辽宁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医疗---以辽宁为例》。

第一篇:新农村医疗---以辽宁为例

辽宁省农村新型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邓健美

摘要:辽宁省自2004年试点农村新型医疗保险以来,到现在全面覆盖各市、区、县,取得的成就可由老百姓的参保数额看出。虽已实施几年之久,在这整个农村医疗保险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老百姓的生活究竟有没有提高,此文将对辽宁省农村新型医疗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 农村新型医疗保险 现状及对策

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致贫、返贫问题”。2003年1月,《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并在全国试点推广。1 辽宁省农村新型医疗保险运行情况分析

(1)辽宁省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实施情况

2004年7月1日起,辽宁省在台安、桓仁、大洼、法库、长海5个县相继实行了新农合制度。2005年初,全省又新增加20多个县(市、区)开展新农合试点,到2005年底,全省已有36个县(市、区)建立新农合制度,占全省涉农县(市、区)总数的48.65%,参保人数逐年上涨。目前,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辽宁省已经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覆盖农业人口约2156万人,参合农民达1967万人,参合率为91.4%,2008年从新农合中得到实惠的农民达1954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98.7%,提前两年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新农合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 元/ 人, 其中县财政补助10 元, 乡镇财政补助5 元, 农民筹资15 元。辽宁省新医改方案提出,2010年新农合在上一年年人均80元的补助标准上,政府补助提高到人均12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30元,人年均筹资标准达到150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45%以上,年住院补偿封顶线达到4万元。

(2)辽宁省在农村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从筹资水平看,06年全省有8个市(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盘锦)达到了人均50元的标准;在基金管理上,全省普遍采取卫生部门经办、财政部门审核,在商业银行或信用机构建立专户储存支付的办法,县、乡两级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代理银行管钱不管账,做到了钱账分离、封闭运行。各地基本建立起财政监管、审计和社会监督制度,强化了对基金的监管;全省全部采取医院垫付制,即定点医疗机构对出院患者结报,定期到县经办机构审核、县财政局核准,然后由财会结算中心或银行结算。从2008年开始,全省基本统一新农合补偿模式,取消家庭账户,全部实行门诊统筹和住院统筹模式,门诊、住院补偿资金分配比例为3∶7,节余资金和新增资金主要用于门诊补偿,引导农民就诊“能在村不到乡,能在乡不到县,能在县内解决问题不外转,能在门诊不住院”,防止“小病大治”现象发生。对住院农民实行分级分段按比例补偿,起付线乡级为50至100元,县级100至300元,转诊到县外医疗机构就诊,定在300至500元左右,门诊报销不设起付线,封顶线设为3万元。据相关报道,从2007年开始,辽宁省在沈阳市所有县区和营口市部分地区开展新农合资金“零结余”试点工作。沈阳市还投入2000万元建立农村特困群体医疗救助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有机衔接,即在合作医疗补偿的基础上,对其自付部分,按照70%的比例再次补偿,使农村困难人群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例能够达到80%以上。

目前面对“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辽宁正着力破解。以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为重点,辽宁灵活采取协作、集团化和托管等方式,扩大城市大医院服务半径,增强县及县以下医院技术力量,让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截至目前,辽宁省共有44家县医院以各种形式参与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辽宁省医疗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老百姓的困难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说,为有效化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把上面的“油”加到下面去,09年6 月辽宁决定了进一步纵向整合医疗资源,以城市大医院为依托,扶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力争1家县医院有1家实力强大的三甲医院与之对口衔接。

盛京医院充分发挥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龙头作用,与法库、新民、阜新等地18家县(市)级医院达成协议,建立盛京医疗联盟。联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克说,与县级医院开展协作,既缓解了基层医院资源不足的矛盾,也让大医院能腾出手来更多地接诊疑难重症。通过建立协作医院,该院两年来先后有369名专家教授到农村医院会诊、义诊,诊治病人7000多人次。

经过几年的试点及全面推广,辽宁省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在实施和落实新农合制度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一些地区新农合制度在操作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农民在这个制度下,并没有真正减轻医疗负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亟待解决。

(3)辽宁省农村新型医疗保险运行过程面临的问题(3.1)制度运行的实际绩效低下表现

1.参加“新农合”看病费用高。农民反映,加入“新农合”有医保和没有医保到指定农村医院看病收费不同,有医保看病花钱多,没有医保看病却花钱少。如在本溪,农民看同样的病,没有医保看病,拿药和打点滴4天共花198元,有医保则需要390元。而参加医保只给报销20%,即70多元,这样看同样一种病就比不参加医保多花约120元。农民表示,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参加医保开药贵,不参加医保开药便宜。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报道: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落不到老百姓的头上。现在的药价太贵,而且医院在医治病人的时候首先问你是自费还是合作医疗,如果是自费,药价要相对低一些,如果是合作医疗,药价则要贵一些。里外里,一样帐,老百姓咋整也是吃亏,本来可以1000元就能治好的病,到了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就要3000多,就算报销40%,相当于报销1200元,但老百姓花的钱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个人诊所卖的药可能只是20元钱,但到了合作医疗那里,这药就要变成40-50元,老百姓还是一样吃亏。新合作医疗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但是却把医院成全了。原来好多乡镇的卫生院都要倒闭了,都开不出支来,搞了合作医疗之后,把所有的医院都救活了,现在乡镇卫生院的效益都好起来了。

2.部分农村基层医疗部门利用新农合制度套取国家医保基金。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人每年缴纳20元保险费,其中4元作为合作医疗基金,纳入农村医疗合作保障体系统筹,16元归农民支配,如本年度没有看病,则退还给农民。但我省部分地区却不退还给农民,而是通知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农民去医院取药,以药抵应返现金,农民对这种做法意见较大。

3.指定医院看病给农民带来不便。农村合作医疗规定农民必须到指定医院看病,但我省有的村屯离乡中心医院三十多里路,到乡中心医院看病非常不便。同时,农民反映,由于医院的利益原因,从今年开始到指定医院看病不给转院,除非农民患者面临生命危险。

4.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受伤治疗没有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加入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后,农民认为伤病都有了保障。但实际上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受伤治疗没有纳入保障范围,农民需要自己另外再买意外保险。

由此看来,农民之所以不满意,一个很主要的理由就是他们的医疗费用没有减轻,不仅如此,总体上来说甚至还有加重的感觉。尽管得了大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给他们报销一部分,然而由于医疗费用的高昂,即使让他们承担剩余部分的支出,他们也没有能力。因此,大病还是看不起。另外,对小病来说,很多药品在有起付线限制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下一般是不能报销的,主要是自己买药然后服用。由于药品价格的上升,小病的负担实际上也加重了。因此,他们更觉得处于不利地位。

(3.2)实际绩效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分析

经过文献研究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药品的价格确实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而医院通过名目繁多的检查项目的收费来增加农民负担的事情屡有发生。为什么药品的价格会逐年攀升?党和国家制定的一项好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什么不能把实惠落实到农民头上?

1.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相关。对医疗服务来说,医患之间有着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事实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各个行业中都会出现,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的信息不 对称像医疗服务行业这样严重。提供医疗服务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这种知识还必须要经过专门的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获得。医疗服务的对象是患者的身体,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得到认可的资格,那么,很容易给患者留下永久的伤痛。这些专业知识的壁垒导致医生和患者在身体到底有何疾病以及如何治疗等信息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正是由于这些信息不对称,患者才只能相信医生的权威,在是否住院、住院多长时间,是否用药、用些什么药,是否需要做检查、做什么检查,是否需要动手术、何时动手术等问题上,患者没有决策权。

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导致了农民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实际上没有选择权和决策权,处于优势的医院有动力也有能力通过过度医疗来获得高额利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患者由于有第三方报销,则更加成为医生和医院进行过度医疗的对象。

2.与医院的筹资制度有关。目前,在现有的医疗制度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个是政府投入(财政拨款);一个是医疗服务收费;一个是药品加成收入。

政府投入由各级政府的财政承担。由于各级财政的财力水平有限而且相差较大,因而总体上来说该渠道的资金来源呈萎缩状。对于药品和医疗服务收费的价格,物价部门都有所规定,目前规定的收费标准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状:劳务的价值偏低,常规项目收不抵支,高、新项目收费相对合理,处方过程中允许收取药品差价。在药品加成收费上,医院利用加成15%的合理规则,通过多进多用高价药品、大处方等办法尽量提高药品加成收入。在医疗服务收费上,医院利用信息 不对称的先天优势,通过诱导需求,过度使用诊断、检查、治疗、化验等服务项目。这种过度医疗服务事实上是不必要的,然而患者只能接受。实际上,医院为了攫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在该制度运行过程中,它们还经常有医患“合谋”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行为。比如,医院记录上患者重复住院,而实际上患者仅仅住了一次院,或者根本就没有住院,这样医院就可以利用患者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骗取高额的报销费用,而医院给予患者一些小实惠或者根本不予告知。

3.与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体制有关。根据国际经验,医药市场应该存在一定的垄断,这有利于医药技术的进步,也会让患者享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单位产品价格低的好处。然而,由于转轨时期制度的不完善,国家对药品的生产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控和干预,药厂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有专业人称药价高是现在医药市场上的正常现象。将药品的价格提升,也是药厂的无奈之举。因为现在花费在流通环节上的成本太大,若想保住药厂的利润,必须提高药价。一个普通的30块钱药品,给代理公司的价格也就3块钱,即只有10%。剩下的90%都要花费在流通环节上,包括主管部门的打点,医院相关负责人的提成,其中包括主管院长、药房负责人、临床医生,如果某一个庙不烧香,那么这个药就很难进入医 院,也不能大规模地被患者采用。如果物价局在上级或者政策的压力下,硬性规定药价的最高限额,那么药厂的博弈策略只能是停止生产老药,然后稍微更改一下配方中的剂量,申请一个新药,把新药的价格定得高一些,从而使药厂存活下去。如此看来,农民所承担的高药价主要还是因为耗费在流通环节上的成本太高。药厂为了生存不愿意承担该成本,只好通过高价策略进行转嫁。农民是弱势群体,无力反抗。实际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中央的救助精神,体现了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但是由于配套的制度改革上不去,因此,合作医疗的收益很难真正落实在农民的头上。4.与监管制度有关。政府试图通过监管来使药品的价格趋于合理,试图通过立法和监督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但事实上,这种监管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首先,药品生产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动,监管这个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于监管人员来说,监管的“门槛”是非常高的,有效监管是不容易做到的。另外,国内药品生产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布较大差距。吸收和消化国外技术以及国内药品生产技术的创新,这些都使药品生产的技术进步很快,而过快的技术更新难免让监 管人员眼花缭乱,这就弱化了监管人员的有效监督。其次,监管人员本身自律素养、道德认知的参差不齐也导致有效监管难以实施。有些监管人员利用监管权力压榨 医院,徇私舞弊、牟取私利。监管人员的数量也是监管是否有效的决定因素。以辽宁省阜蒙县为例,阜蒙县卫生局总共只有16人,而全县有35个乡镇、372个行政村,他们根本不可能对全县的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地检查和监督。2 对应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如何才能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绩效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绩效必须从上述原因入手,解决与好该制度运行相关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提高农民的医疗保健知识水平。改变生活习惯,建立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掌握更多的医疗保健知识,对改善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有好处的,不至于大病小病都找大夫打针,上医院住院,这样会节省医疗开支。对收入增加幅度小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农民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自助”措施,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制度,就是为了能够看病不难、不贵。然而,作为一个互济制度,又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同时从中收益,只能有一定的覆盖 率。政府提倡的是大病统筹和一定的覆盖率兼顾。实际上,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增加农民的医疗保健知识可以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压力。

2.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2008年我省新农合工作再次取得突破,全省人均筹资标准从2007年的50元提高到100元。2009年全省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00元,并逐步建立起随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逐步提高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医院作为一个既提供私人物品,也提供公共产品和半公共产品的组织,不适宜将其完全推向市场,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实际上,医院作为一个可以生产产品的特殊企业,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它有很多办法将这种压力转移。农民之所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反响不好,在于医院利用了这个制度来减缓资金压力。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很多乡镇医院都“起死回生”,原来亏损的医院现在扭亏为盈了,尤其是私人承包的医院,承包者也从中赚了很多钱。某些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确实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救了他们。这种局面不利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切忌形式主义。比如,阜新市卫生局2006年一年就新型合作医疗下发了700多份文件,但基本上都落实不了,空对空。下发的文件都是指标式的,要求达到什么什么标准,但这些指标的制定没有科学性,也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存在形式主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管同样不能到位。很多监管实际上就是吃吃喝喝,走走过场。因此,若要改善制度的运行绩效,须切忌形式主义。

4.强化就医监督管理。监督管理的好坏是新农合能否取信于民,保障基金公平、安全的关键。目前我省新农合医疗管理模式多为管理机构挂靠在当地卫生局,各乡镇管理机构多设在卫生院,管理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黑哨”现象难以避免。因此,要加强对新农合制度运行的监督管理,督促各地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管理的各项制度,防止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新农合基金,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决控制医疗费用。要逐步推进监管制度化和条例化,吸纳参保农民参加监管,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

5.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应把私营的乡村诊所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乡村诊所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申请加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形成竞争机制,促进提高农村整体医疗水平,降低医药费用,减轻农民负担。目前,部分地区已将乡村诊所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效果较好,需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

6.控制医院的药品价格,杜绝搞双轨制。参保就医收费问题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强烈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解决药品价格双轨制问题,不能参加医保开药一个价,不参加医保一个价。新农合是我省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事关辽宁2000多万农民的健康保障,也是省委、省政府最为关注的首要工作,不能因为在药品价格问题上搞双轨制,毁坏了政府形象和质量。

7. 确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定期评估制度。要尽快建立我省新农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定期评估制度,设定指标体系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评价,包括政府责任、群众参与、资金筹措、乡村卫生组织、实施方案及制度、管理和监督等;二是效果评价,通过当地农民和政府管理部门双重考核其效果和量化指标,包括受益面与抗大病风险、服务数量和 质量、医疗费用、乡村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新型合作医疗的群众满意度等。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农民是评估的主体和权威,从而保障农村合作医疗持续、稳 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论政府在构建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王群 ,李永强

辽宁日报新闻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绩效的调查

隋福民

第二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以南宁为例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作者 陈瑶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旅游开发优势(S)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边,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230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南宁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的陆路接合部,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年发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物、牛、鹿、象等动物的骨骸,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流传着别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习俗;宾阳的炮龙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不断扩大,选择来南宁旅游,体验异质文化的游客与日俱增。南宁作为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2006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1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发展南宁的民俗旅游是有广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旅游开发劣势(W)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旅游产品很多,但缺乏高品位的旅游精品,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长期以来,南宁旅游建设投入不足,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偏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精品景区,已严重影响到南宁旅游的增长后劲,近两年来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缓慢是这一影响的表现。

2.2 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壮民族风情、顶蛳山贝丘遗址、大

明山、扬美古镇等。但这些体现南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南宁的民俗旅游景点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很多旅游产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参与性的活动不多见。而缺乏可参与性无疑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顶蛳山贝丘遗址,南宁市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建立起以顶蛳山贝丘遗址为轴心的文化旅游点,对提升南宁市历史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南宁,促进南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仍未出台,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入开发。

又如中山路位于南宁新城区外滩附近,是一条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老街,这里有许多清末、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每一个到南宁来的人要品尝南宁美食,首选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美食夜市街,不仅南宁人都懂,在全区甚至全国也小有名气。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红火,但骑楼老化、电线线路复杂、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等问题却困扰着它。

2.3 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壮乡的民族特色,还应在开发中关注南宁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中共广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雷沛鸿故居、梁烈亚故居、孔庙、邕江防洪古堤、新会书院、粤东会馆、安徽会馆等等。它们是南宁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南宁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南宁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其可观性、可娱性和可参与性等条件并不是很充分。它们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间相对比较孤立,难以开发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线路产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够强。旅游开发机遇(O)

3.1 大旅游社会气候的形成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成为社会生活,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国际民俗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升温,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假日不断增多,人们出游去体验异质文化、放松身心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些都将为南宁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3.2 政策的重视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为保证“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南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三个配套文件,在人、财、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大旅游,要把南宁建设成为旅游强市。

为突出“壮乡首府、绿城生态、会展商务”三大旅游主题,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深度开发壮乡文化风情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刘三姐剧场、东南亚美食街、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饮食、旅游商品特色、展示壮乡民俗风情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3.3 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

随着“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的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逐步构建,为南宁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天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伴随着中国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成果,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一个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南宁的知名度,更带动了南宁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发展。2005年南宁入境旅游前10名的客源国中,有4个是东盟国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为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南宁市,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的作用,有条件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国家、西南经济圈和华南经济圈的区域性国际化的旅游基地。旅游开发威胁(T)

4.1 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南宁客源市场分流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南宁周边省旅游的迅速发展和同类资源的激烈竞争都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广阔,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产业。然而,由于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看好,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这就导致了旅游业竞争加剧、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和发展成本提高。尽管南宁的旅游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总体来讲知名度、产品的规模、质量都有一

定的欠缺,在区内外竞争力都不算很强。例如省内的桂林,这几年不仅继续大打“山水甲天下”这张王牌,还大力开发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拓深桂林的文化内涵,对于南宁在同类资源产品开发方面就形成一种竞争态势。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石林以及贵州等地的旅游资源与广西又形成省与省之间的竞争。

4.2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目前南宁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发展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广西的历史文化以及南宁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这方面旅游人才是十分匮乏的,它极大地阻碍了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战略性旅游策划经营人才,特别是旅游营销行家,使南宁市的旅游营销、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通过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对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何深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方面,面临的机会有人们强烈出游的愿望和要求,政府的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和引导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给南宁旅游带来的机遇等;存在的威胁主要有来自省内省外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以及旅游人才匮乏等。通过比较分析,在大环境下,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竞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南宁拓展旅游业的一种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3]南宁统计年鉴2006[G].南宁:南宁市统计局,2006年9月.【作者简介】陈瑶(1979-),女,瑶族,广西融安人,民俗学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民俗与旅游。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以小庙为例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 2至201 3学年第2 学期

实践报告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指导教师关克难

系别/班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2班

姓名(学号)蔡程(1109012005)尹振鹏(1109012006)杨骏辉(1109012008)刘玉忠(1109012009)张健(1109012011)兰丹枫(1109012012)陈安琪(1109012042)罗文丽(1109012044)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1合肥市小庙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政府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方式的多元化使他们的经济条件逐步得以好转,进而使他们向往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一部分农民在城市购置新房,安家落户;一部分农民则在不断改造旧房,建设新屋。与农民的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愿望以及翻建新居的热情相比,我国对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农村住宅管理、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却相对滞后。不少地区的农民住宅建了两三茬,形成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造成社会财富与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自然村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乱,不仅影响农村景观,也影响农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规

模化经营。加大对农村自然村落的整治

力度,推动乡村转型,迫在眉睫,刻不

容缓。本文基于我国农村问题的现状,以安徽省肥西县小庙镇为典型案例,从

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新农

村建设的的一些问题 自然村落

一、小庙镇区位

小庙镇位于省城合肥西郊,系肥西县重镇,与合肥市蜀山区、高新区毗邻,面积198.34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多,辖29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5个街道管

委会。312国道横穿境内,合武、宁西铁

路贯穿东西,上小路、小高路、王长路等

主要道路贯穿南北。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畜禽养殖是特色,餐饮业较为发达。

小庙夜景

二、规划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为此,中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据此,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为指导,小庙镇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了地方的特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和支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值得下一步如何把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度和广度思考和借鉴。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多更深的要求。

三、主要工作

小庙镇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围绕王拐岗中心村建设为中心,以赵老家、塘南两个工业区安置点为点,对小庙村灯塘村民组进行综合整治。同时还完成了对大柏、雷麻、硕大塘、栀树、袁中、小庙、马场、街北、五十墩等中心村规划。王拐岗美食城新农村建设,主要就是突出王拐岗美食,建造餐饮一条街,目前,美食城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赵老家、塘南安置点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任务,即将动工兴建;小庙村灯塘村民组整治,主要是以“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危房)、“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杂物)为重点,对42居住户的住宅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还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1、扬长避短,发展新兴产业

小庙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既有传统农业的存在,又具有城郊型农业的特点。

 在种植业方面,小庙镇通过8万亩水稻、6万亩油菜、3万亩棉花三大高产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公共绿色植保服务,提高农业

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种植业效益,确保粮油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 小庙镇还是全省家禽养殖第一大镇。全镇有森淼集团、老母鸡农牧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及4家市级龙头企业,有13个养殖业“一村一品”村,有13家种禽场,三个大型苗禽孵化场,一家饲料厂及两个畜禽产品分割加工厂,产品远销欧美及国内各省市。由于养殖业规模大,还吸引国内30多家饲料、兽药生产厂家在镇上设立长期办事处或代理处,全镇养殖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有100

多名专业经纪人,养殖业及其链条

产业年总产值近20亿元。为确保

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小庙镇

党委政府还在动物防疫、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加强支持和服

务;通过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及品

牌战略,提高产业效益;扶持龙头

养殖现场 企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养

殖致富;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把养

殖业做大做强。

 苗木花卉是小庙镇的新兴产业,全镇有7000亩生态林及5000亩

苗木花卉生产,近期小庙镇还在拐岗村通过招商引进礼仪鲜花生产基地,示范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即将投入生产。蔬菜生产也是我镇的重点产业之一,在现有基础上,全镇规划建设2个大棚蔬菜基地及3个露天蔬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6000亩。

2、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新格局

小庙镇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融合,这是一种城乡和谐发展的模式,其精髓是“城乡共生、城乡共建、城乡共融”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是小庙镇作为都市近郊乡镇在发展道路的艰难抉择中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扬弃。

近年来,小庙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全省创第一、中部进十

强、全国争百强”的创争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加快

发展和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与重

点突破,发挥内力与借助外力三

个结合,突出“工业强镇”战略,主动融入合肥市“141”工程,实

现与合肥市高新区、经开区、科

技城等区域互动发展,互利共进,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

化、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2009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6089万元,同比增长19%;实现

工业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长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37%,其中工业投资8.4亿元,增长46%;新增规上企业6家,总数达19家,全年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3.52亿元,增长34%。全年引进各类项目15家,协议总投资14.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3家,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8.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4.5亿元的18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在2009年全市乡镇综合经济社会考核中,小庙镇荣获2008“十强乡镇”和“十快乡镇”两项殊荣;2009年被确定为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单位。

五、取得成效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小庙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改变了群众观念,使得广大干群对

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更实的认识。

2、突出了地方特色,王拐岗美食一条

街建设,就是紧扣王拐岗美食文化这一

特色,打造品牌,发展饮食业。

王拐岗美食一条街

3、大大改善了群众的起居环境,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4、规划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改以往有新房无新村的格局。

六、几点思考

自小庙镇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也得到了几点体会和思考,主要有: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仍是前提和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改善广大群众的起居环境,更要有利于生产发展,群众增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抓住不放松,路要通,渠要畅,电能用,站能动;紧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将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性、新建性、改造性、整治性、保护性区分对待,不能千篇一律,更不是一蹴而就,新农村建设一项有针对性、程序性,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3、立足实际,做好规划。规划在先建设在后,把规划与产业联系起来,与地方文化、风土人情联系起来,体现出特色,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不同组团间要加强联系,否则会造成基础设施投入及公益设施投入浪费。

5、基础设施的投入仍是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

6、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法行政。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以小庙为例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 2至201 3学年第2 学期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实践报告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指导教师关克难

系别/班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2班

姓名(学号)蔡程(1109012005)

尹振鹏(1109012006)杨骏辉(1109012008)刘玉忠(1109012009)张健(1109012011)兰丹枫(1109012012)陈安琪(1109012042)罗文丽(1109012044)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页1 合肥市小庙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政府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方式的多元化使他们的经济条件逐步得以好转,进而使他们向往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一部分农民在城市购置新房,安家落户;一部分农民则在不断改造旧房,建设新屋。与农民的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愿望以及翻建新居的热情相比,我国对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农村住宅管理、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却相对滞后。不少地区的农民住宅建了两三茬,形成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造成社会财富与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自然村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乱,不仅影响农村景观,也影响农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大对农村自然村落的整治力度,推动乡村转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我国农村问题的现状,以安徽省肥西县小庙镇为典型案例,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新农村建设的的一些问题

自然村落

一、小庙镇区位

小庙镇位于省城合肥西郊,系肥西县重镇,与合肥市蜀山区、高新区毗邻,面积198.34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多,辖29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5个街道管委会。312国道横穿境内,合武、宁西铁路贯穿东西,上小路、小高路、王长路等主要道路贯穿南北。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畜禽养殖是特色,餐饮业较为发达。

小庙夜景

页2

二、规划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为此,中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据此,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为指导,小庙镇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了地方的特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和支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值得下一步如何把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度和广度思考和借鉴。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多更深的要求。

三、主要工作

小庙镇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围绕王拐岗中心村建设为中心,以赵老家、塘南两个工业区安置点为点,对小庙村灯塘村民组进行综合整治。同时还完成了对大柏、雷麻、硕大塘、栀树、袁中、小庙、马场、街北、五十墩等中心村规划。王拐岗美食城新农村建设,主要就是突出王拐岗美食,建造餐饮一条街,目前,美食城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赵老家、塘南安置点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任务,即将动工兴建;小庙村灯塘村民组整治,主要是以“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危房)、“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杂物)为重点,对42居住户的住宅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还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1、扬长避短,发展新兴产业

小庙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既有传统农业的存在,又具有城郊型农业的特点。

 在种植业方面,小庙镇通过8万亩水稻、6万亩油菜、3万亩棉花三大高产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公共绿色植保服务,提高农业

页3 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种植业效益,确保粮油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 小庙镇还是全省家禽养殖第一大镇。全镇有森淼集团、老母鸡农牧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及4家市级龙头企业,有13个养殖业“一村一品”村,有13家种禽场,三个大型苗禽孵化场,一家饲料厂及两个畜禽产品分割加工厂,产品远销欧美及国内各省市。由于养殖业规模大,还吸引国内30多家饲料、兽药生产厂家在镇上设立长期办事处或代理处,全镇养殖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有100

多名专业经纪人,养殖业及其链条产业年总产值近20亿元。为确保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小庙镇党委政府还在动物防疫、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加强支持和服务;通过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及品牌战略,提高产业效益;扶持龙头养殖现场

企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养殖致富;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把养殖业做大做强。

 苗木花卉是小庙镇的新兴产业,全镇有7000亩生态林及5000亩苗木花卉生产,近期小庙镇还在拐岗村通过招商引进礼仪鲜花生产基地,示范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即将投入生产。蔬菜生产也是我镇的重点产业之一,在现有基础上,全镇规划建设2个大棚蔬菜基地及3个露天蔬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6000亩。

2、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新格局

小庙镇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融合,这是一种城乡和谐发展的模式,其精髓是“城乡共生、城乡共建、城乡共融”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是小庙镇作为都市近郊乡镇在发展道路的艰难抉择中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扬弃。

页4 近年来,小庙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全省创第一、中部进十强、全国争百强”的创争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加快

发展和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发挥内力与借助外力三个结合,突出“工业强镇”战略,主动融入合肥市“141”工程,实现与合肥市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城等区域互动发展,互利共进,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2009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6089万元,同比增长19%;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长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37%,其中工业投资8.4亿元,增长46%;新增规上企业6家,总数达19家,全年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3.52亿元,增长34%。全年引进各类项目15家,协议总投资14.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3家,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8.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4.5亿元的18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在2009年全市乡镇综合经济社会考核中,小庙镇荣获2008“十强乡镇”和“十快乡镇”两项殊荣;2009年被确定为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单位。

五、取得成效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近年小庙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改变了群众观念,使得广大干群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更实的认识。

2、突出了地方特色,王拐岗美食一条街建设,就是紧扣王拐岗美食文化这一特色,打造品牌,发展饮食业。

王拐岗美食一条街 页5

3、大大改善了群众的起居环境,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4、规划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改以往有新房无新村的格局。

六、几点思考

自小庙镇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也得到了几点体会和思考,主要有: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仍是前提和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改善广大群众的起居环境,更要有利于生产发展,群众增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抓住不放松,路要通,渠要畅,电能用,站能动;紧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将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性、新建性、改造性、整治性、保护性区分对待,不能千篇一律,更不是一蹴而就,新农村建设一项有针对性、程序性,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3、立足实际,做好规划。规划在先建设在后,把规划与产业联系起来,与地方文化、风土人情联系起来,体现出特色,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不同组团间要加强联系,否则会造成基础设施投入及公益设施投入浪费。

5、基础设施的投入仍是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

6、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法行政。

页6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之医疗问题

问题:

1.药品价格过高,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多数商品的可比价格不断下降,但有一种商品的价格却连年攀升,这就是医药价格。

2.诊疗行为不规范,滥检查、大处方、开贵药、收红包、开单提成的现象屡禁不止。医疗产品并非纯公共产品,有外部性、也有内部性,最大特点在于信息不对称。

3.医疗服务收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立项目、自定标准收费。

(2)擅自提高标准收费。

(3)肢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有的医院仅从床位费中就分解出收费项目达11项之多。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4.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缓慢。不少地方还没有实行医疗保障改革,除极少数实行医疗保健的领导外,普通干部、职工仍然实行原先的公费医疗制度,看病很不方便。

5.农民群众看病难。据统计,我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卫生分配极不合理。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列全球倒数第4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不少病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和经济负担。

6.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严重。目前我国化学制药企业有6000多家,药品经营流通企业17000多家,而作为世界制药大国的美国,才分别为200多家和50多家。药品生产低水平重复,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整个医药市场成为买方市场,导致竞争无序。

原因:

1.“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机制不合理。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投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目前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已进入市场,而作为药品销售终端的医院,仍然处于医疗市场垄断状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制并存,两种调控手段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反而两种体制的弊端却都在产生作用。

3.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优质资源更少。“僧多粥少”,导致医院在医患关系中始终处于强势地位。

4.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太低。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生病吃药”被群众誉为新三座大山之一,不少农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

对策:

1.加快卫生体制改革。这是解决卫生系统存在问题的关键和治本措施。

(1)要加快医药分开改革的步伐,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的利益关系。

(2)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重新整合医疗资源。

(3)改革医院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办院经费。

2.完善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机制。要明确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补偿责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逐步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做法,确保医院经费正常运转,确保群众能够享受最低医保待遇。

3.进一步完善医药集中招标采购办法。

(1)根据药品招标情况核定药品终端价格。

(2)从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中筛选部分药品进行严格审查,确定出厂价格,“两头挤压”,最大限度降低药药品批发和零售之间“做工作”的利润空间。

4.加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1)加强农村现有的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2)根据农村卫生发展的需要,定向培养人才。高校医学院校要加强面向农村需要的人才培养。

(3)研究制定鼓励农村医务人员安心在农村卫生机构工作的政策措施,包括针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职称晋升的标准,给予适当的补助,调动他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长期服务农村基层的积极性。

(4)建立城市医院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加强城市医院对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定点帮扶。

5.要加强监督检查。要明确界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的关系,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6.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卫生机构要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残疾人保健等工作。城市大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还要开发适宜技术,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

下载新农村医疗---以辽宁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医疗---以辽宁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城乡医疗合作保险

    我看“新农村城乡合作医疗保险”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号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于今年暑假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在为期五天的社会......

    辽朝文化志[样例5]

    契丹族自九一六年建立辽朝,到一二一八年西辽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零二年的历史进程。在这期间,主要是在辽朝,契丹族为丰富祖国的文化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今天保存和出土的辽......

    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以XX村为例

    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以永济镇柏马村为例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

    以体制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

    与“十一五”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五个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胡锦涛12日的讲话和昨天温家宝的讲话中都增加了改革方面的内容。我......

    牧区推行新农村医疗合作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巴林左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XX]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

    新农村的旅游经济建设——以滕头村的生态旅游为例

    新农村的旅游经济建设——以滕头村的生态旅游为例 一、基本情况 这个学期的十到十二周,我们小组开展了毛概社会实践活动以“新农村的旅游经济建设”为主题。近年来,国家越......

    以特色城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

    以特色城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沁河东岸,占地面积72.1平方公里,全镇共有32611口人,29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1707亩。2009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6600万元,农......

    以党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

    以党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 摘 要:党建在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必须提高村级党组织的科学党建水平。首先要以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