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期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5 01:4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外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期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外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期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海外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期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与探索

海外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期安全生产管理

实践与探索

陈 文 宋荣礼/(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水电-萨格玛塔电力有限公司)

【摘 要】 以柬埔寨甘再水电站和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的建设实践,分析和探讨海外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期的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 海外投资 水建站 建设期 安全生产管理 前言

柬埔寨甘再水电站和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是海投公司在海外投资建设水电开发项目,甘再水电站已完建投入商业运行近2年,上马相迪A电站正在建设中,目前已进入金结机电安装阶段。

甘再水电站和上马相迪A水电站建设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安全、高效、务实、和谐”的工作思路,通过各参建单位人员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实现项目建设安全目标。安全管理的特点 2.1 施工区域外部干扰大

甘再水电站在环境保护区和旅游区,上马相迪A水电站在著名的徒步旅游线路上且施工区有四个自然村,均难以形成封闭管理,村民和旅游人进出施工道路。

2.2 重大危险源较多

甘再水电站存在火工材料、料场开采、隧洞开挖、高边坡和高空作业等重大危险源;上马相迪A水电站存在大坝和厂房开挖爆破、隧洞开挖、高边坡和高空作业、道路雨季地质灾害威胁等重大危险源。由于项目在海外,受语言沟通、施工习惯、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等给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困难较大。

2.3 当地劳务法律和安全意识差

甘再水电站和上马相迪A水电站的施工单位出于成本控制,雇佣大量的当地劳务人员,这些人员大部分水电站工作经验少、自身素质较差、安全意识缺乏;受当地政府对特种设备从业人员资质和交通安全管理较宽松,违规操作、安全行车是安全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2.4 非传统安全形势严峻 柬埔寨和尼泊尔都是多党制民主国家,虽然治安状况较好,但发展都相对落后,易发传染病以及已发与当地发生冲突等突发事件,特别是尼泊尔时不时发生全国或局部区域罢工,这是项目建设面临的一大安全风险。安全管理的实施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

3.1.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甘再水电站和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均成立了以业主总经理为主任、其余各参建单位领导为副主任、各参建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期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委会为项目现场的最高领导机构及指挥机构,安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两项目均建立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体系(参建各单位一把手为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技术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安全技术体系,以生产责任人为责任人的安全实施体系和以安全总监为责任人的安全监督体系);上马相迪A项目与时俱进,及时建立和时落实了国家及上级要求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3.1.2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甘再水电站和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主要的安全规章制度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分包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危险点(源)的辨识及预控管理制度、地下洞室施工安全规定、施工用电管理规定、爆破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区交通管理规定、防尘、防毒、防火、防盗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档案和事故统计和报告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防洪度汛应急预案、当地重大传染病紧急防控救治预案、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非传统安全事件(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

3.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实施

甘再水电站和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以对人、环境、设备、管理为对象实施安全生产全过程、全员、动态化管理,以项目公司为主导,施工单位为主体,设计参与、监理控制,项目公司总部监督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1)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总结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不足及存在的问题,部署下阶段的的工作重点,随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或参加单位主要管理人员有调整时及时对安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

(2)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强化考核奖惩制度的落实。在进度节点考核中,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进度节点目标实现但发生安全事故即取消进度节点奖励);上马相迪A项目实施了更细化的安全考核,每月对施工单位考评,每半年对监理和设计进行考评,年终进行安全考核兑现。

(3)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安全价值观和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安全月活动、安全培训、班前5分钟等形式的安全教育强化宣传效果,以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为目标开展对所有参建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甘再水电站和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除加强对中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外,重点抓对当地劳务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家庭幸福与个人安全的关系人性化教育使其明白水电施工的危险性,工作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逐步解决当地员工正确使用安全用品,不断纠正其习惯性违章行为。

(4)认真落实安全例检、例会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点排查与监控制度。甘再水电站和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除个参加单位的日常检查外,每月25日由监理单位组织参建四方进行四方联合检查并召开安全例会,重点是上月存在问题的处理落实和下月应解决的问题。另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公司、监理和施工单位)深入工地现场个工作面对安全技术措施、现场安全制度的执行等进行详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整改完成期限(时间)、定验收人”,做到安全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不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点的专项安全检查。

(5)落实防洪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每年汛前,根据设计院提交的年度防洪度汛设计报告,召开会议部署防洪度汛工作;制定防洪度汛专项措施,明确参建各方工作任务、职责。制定防洪度汛应急预案,落实防洪度汛演练;组织四方进行汛前专项检查,检查监督度汛措施落实情况。

(6)落实对特种设备管理。首先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维护规程及日常的维护保养、点检制度,其次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特种设备管理台账。

(7)认真落实突发事件和非传统安全的防范管理。制定并落实了较完善的《非传统安全事件(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管理办法》和《境外突发事件(故)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与大使馆和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机制。尼泊尔上马相迪A项目还成立了在当地注册的由不同党派和社会组织参加的上马相迪A电站协调委员会,有效防止因工程建设对当地因利益相关者应起的突发事件和非传统安全时间的发生。安全管理效果

甘再水电站从开工到工程完工和上马相迪A水电站开工至,未发生人员死亡及重伤以上事故,未发生重大设备损坏和火灾事故,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未发生对公司造成影响的安全事件。甘再水电站成功抵御了2010年的超标洪水;上马相迪A水电站经历2015年4.25强地震,未发生人员受伤和设备受损,震后检查已完和在建建筑物安全、未受损害,并及时恢复了正常的工程施工。结束语

海外投资水电站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识别和分析项目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及需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按照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参照工程所在国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针对性建立适合项目工程特点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实施全过程预防控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能够实现海外投资水电站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

第二篇:加强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重大特色和独特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海外项目党建工作,为企业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海外项目;对策建议;党建工作

一、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1)坚持“四个同步”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组织建设上努力做到“四同步”:一是在成立国外工程项目部时,按党章规定同步建立党的组织;二是项目的施工生产任务和党务工作同步安排;三是生产经营业绩和党建工作成效同时考核、评价;四是每年在“七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对“一先两优”同时进行表彰。按照“内外有别,内部坚持,外不公开,运转正常”的工作机制,以注重实际、小型多样、分散灵活的方式,在项目内部扎实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位。(2)坚持“三重一大”落实,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积极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同时,注重发挥员工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每年组织员工群众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把员工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内容。(3)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作用。一是以爱国爱企爱岗为主线,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当地法律法规及风俗文化教育。二是积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安哥拉项目,开辟了生态农场和养殖场,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三是重视员工健康和劳动保护,积极做好疾病和安全的防控工作。四是完善外籍员工激励机制,重视外籍员工的业务培训和福利待遇。五是把“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带出国门。安哥拉公司资助修复安哥拉洛比托市6号学校等。

二、海外项目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项目忙于施工生产,党组织处于活动不正常、作用不明显的状态;部分兼职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重视不足,影响了党支部作用的充分发挥。(2)海外党建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海外所在国的社会环境限制和项目工期紧张等客观因素影响,党的活动开展随意性大,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3)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待改进。海外业务点多面广线长,党员高度分散、流动性大,党内教育活动难以覆盖所有基层党员。(4)思想政治工作有待加强。员工逐步本土化是海外项目的发展趋势。中外员工文化背景、政治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5)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受所在国客观条件限制,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基于安全考虑,项目对员工的生活范围和生活方式提出一些限制。(6)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安全保障工作难度较大。部分海外项目所在国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较差,自然灾害、绑架抢劫、党派斗争以及地方性疾病传染时有发生,对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员工的安全管理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加强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突出完善海外项目党建工作体系,实现基层党建“三个覆盖”。1)建立健全海外项目基层党组织,做到组织建设全覆盖。根据党章规定和项目实际,合理设置党的组织。在较大项目设立党工委,在中小型项目设立党支部;在党员流动性较大的分项目,设立党小组。对个别流动分散的党员则划入相近的项目党组织进行管理;对没有合适项目支部可划入的,由项目总部机关的其中一个党支部负责代管。2)完善海外项目工作制度,做到运行机制全覆盖。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涉外保密和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等,进一步明确海外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相应的党员信息管理库,做好党员的动态管理。3)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做到党内交流网络全覆盖。针对海外项目党员大多比较分散、偏远,完全集中过组织生活不现实的客观情况,项目党组织充分利用内部加密网络、视频、电子邮件、QQ、传真等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搭建内部交流平台,随时与分散工作的党员保持联系,确保党建信息覆盖到位。

(2)突出服务中心工作,抓好党建工作“四个结合”。1)海外党建工作要与创“精品工程”相结合。紧密围绕生产实际,将党建工作这一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的优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管理提升活动,带动员工创新创效,推进精品工程建设。2)海外党建工作要与创“党员先锋工程”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激发党员立足岗位、争当先锋。强化共产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先进性意识,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3)海外党建工作要与创“阳光工程”相结合。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反“四风”,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4)海外党建工作要与创“和谐工程”相结合。首先,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馆联系,突出抓好项目驻地的安全防范工作。其次,确保员工的生活质量。因地制宜完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文化、医疗设施,缓解海外项目驻地生活条件艰苦、医疗设施匮乏对员工工作生活造成的困扰。再次,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党组织要协助项目加强对外协调交流,发挥海外项目党组织在对外沟通交流、理顺关系、调解矛盾的重要作用。

(3)突出抓好队伍管理,确保人才建设“三个到位”。1)加强员工思想建设,确保思想教育触角延伸到位。一是抓好保密意识教育。教育党员和员工自觉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不参与所在国和地区任何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活动。二是抓好涉外规范教育。树立“涉外无小事”理念,始终把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宗教、文化以及涉外纪律作为培训教育重点,常抓不懈。三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认真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员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四是抓好形势任务教育。根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加强对党员和全体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和各种疑虑。2)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确保海外项目任务落实到位。在海外项目部领导班子的选拔和配备中,把作风优良、业务精通、善于管理、敢于担当、执行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选配到海外项目部,全力打造“四好”领导班子,确保完成海外各项任务和目标。3)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对海外市场的适应能力、对工作节奏变化的调节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深入推进学习型员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商务知识、外语知识等培训。开展“导师带徒”等活动,加快青年员工成长速度。

(4)突出品牌形象建设,有序推进中外文化融合。1)积极弘扬和实践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宣贯工程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利用工程局外语版网站、企业宣传短片等载体,加大对企业文化理念宣传力度,使企业文化理念广为人知、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2)积极推广应用企业品牌标识。结合公司制改造工作和海外项目实际,有序推进《中国能建品牌视觉形象管理规范》。以强化现场形象塑造为抓手,培育优秀项目文化。3)积极完善文体娱乐设施。因地制宜建立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等,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主动邀请业主、地方政府参与活动,融洽关系,促进合作。4)积极与地方主流媒体沟通。主动加强与地方宣传部门、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积极报道工程局海外项目建设情况和员工风采,在国外树立良好的“广西水电”品牌形象。

对于滞箱费的计算,我国在1992年曾发布过《国际集装箱超期使用费计收方法》来对滞箱费的计算标准进行规范。但是,首先该方法已于2003年废止;其次,该方法也并没有对滞箱费的赔偿金额规定上限。而在实际中,对于具体费率的计算,“实际业务中,承运人都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如用箱成本、箱量情况、各港口的习惯做法等,再参考《计收方法》来制定合适的收取规则。” 各承运人对免费用箱期的规定主要参考港口设定的免费堆存期,费率标准则受不同港口情况及承运人的用箱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尽相同,但普遍都高于《计收方法》的规定。

以下为当年《计收办法》中关于滞箱费的相关收费规定:

(单位:美元(USD)/每天。)

在种种情况下,对于滞箱费的计算,目前的审判实践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出于对双方利益的考虑,审判机关往往会采取以下几点做法对滞箱费进行限制:一是以集装箱的价值为标准进行限制;二是根据合同法防止损失扩大条款判断合理的超期时间;三是以集装箱日租金为计算依据,如在马来西亚国家航运有限公司(MISC BERHAD)诉山东莱钢永峰钢铁有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 中,法院对于最终滞箱费确定,是以同期、同类型、同数量集装箱的租金损失来进行计算的。

但是,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上述的判决方法都是在结合具体案例的情况下做出的。而这种方法,考验了法官的法律知识和素养,虽然实现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但也有可能造成法官对于自身职权的滥用。因此,还是必须在立法中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法律依据,才能在审判中尽可能实现公平统一的结果。

四、滞箱费相关问题的解决建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现行国际公约以及国内立法均未对滞箱费作出统一、全面的规定,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有关滞箱费的纠纷,同时法院所作出的裁判结果也因此不完全一致。所以,制定相关的滞箱费规定就显得十分的有必要。但是由于1992年的《计收办法》已经在2003年正式失效,因此如果再由交通部等部门对此做出相关法律规章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此笔者认为,航运法作为调整围绕船舶运输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以及为了实现航运法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航运市场秩序,提高船公司的效率,实现国家对航运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目的,在未来航运法的编纂中加入有关于滞箱费的相关规定就不失为一种十分可行有效的办法。

当然,航运法的编纂任重而道远,因此,在现行体系下,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海商法中的赔偿责任限制制度建立一种关于滞箱费的责任限制制度来进行过渡。当然,在现有国际公约和海事法律体系中,完全没有一种以货方为收益主体而建立的责任限制制度,因此,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笔者认为该种责任限制制度虽然保护了货方的利益,但是对于承运人本身确也并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首先,在实际审判中,高额的惩罚性滞箱费是很难获得的,也是不现实的,审判机关在审判时,往往平衡了船货双方的利益,以此来制定赔偿金额;其次,承运人本身也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来减少因为集装箱的超期使用而造成的自身的损失,对于滞箱费的制定,也只是出于对自身权益的保障而进行的采取的一种手段;最后,滞箱费的本身也正如上文所说,是一种补偿金,而不是一种谋取利益的手段,承运人主要的收益还是来自于货物运输中收取的运费。

综上所述,伴随着集装箱班轮运输的发展,更多的法律纠纷突显而来。由于立法的滞后性,许多由集装箱引发的纠纷在法律上没有明确作出规定。本文所探讨的关于滞箱费的一些纠纷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有关于此类纠纷,国际公约国内外法律都没有明确作出规定,因而造成法律上的空白,由此而引发了许多法律问题的争议。由于该领域实务性较强,笔者的学识有限,也只能通过翻阅国内外关于滞箱费的相关著作就滞箱费的一些问题做出理论性的探讨,当然有关于滞箱费的相关法律问题远不止这么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

周连成.滞箱费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王桂香.有关滞箱费若干法律问题探讨.集装箱化.2003(10).26.石阅.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青岛海事法院(2011)青海法海商初字第85号民事判决书。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1.[2]杨良宜.滞期费.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3]傅延中.海商法论.法律出版社.2007.[4]陈金山.关于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的探讨.中国水运.2008(1).[5]张国军.关于海运集装箱滞箱费的若干法律问题.集装箱化.2014(2).[6]郭俊莉.海上货物集装箱运输中滞箱费相关问题探讨.山东审判.2010(3).

第三篇:深化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的探索与实践

深化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的探索与实践

强化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查监督,把好项目的决策关和项目资金的筹措关、使用关,保障财政资金支出绩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既是人大充分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的现实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管好“钱袋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质性举措。

近年来,随着XX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义新欧”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运行,XX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提升发展。为加强和深化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我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受到了各方的肯定和好评。

一、牢牢把握绩效导向,坚持审深议透、把关问效,有效提高审查针对性和监督效力

重点从规范制度流程、深入审查审议、强化跟踪问效等方面着力,实施重大投资项目监督:

1.明确制度、建立智库,提升审查监督规范性和能力匹配度。2013年9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暂行办法》,明确监督的依据、方式和主要内容。立足于人大与政府各自的职能定位,来设计审查监督的流程,既强调人大监督相应的程序性和刚性,又尽可能在操作上简便易行、提高效率。《办法》划定了纳入常委会审查监督项目的三类标准: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的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的其它项目;常委会认为有必要列入监督的低于上述标准的项目。同时规定,调整项目概算超过1000万元的,或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事项且金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报常委会审查。为适应审查监督的专业性要求,物色具有相关业务能力和经验的人士,担任财经工委特邀委员、兼职委员,聘请法律、财务、规划、建设、审计等方面人员组成专家库,并且有意识地强化人大干部和代表的工程项目类知识培训,审查监督时做到聚焦重点、疑点,把问题和意见提到点子上。

2.严格审查、深入把关,增强监督问效的针对性和约束力。一是把好代表、专家初审关。坚持功夫下在会前,由财经工委牵头、相关工委参与,组织人大代表和专家库成员,以座谈、调研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政府提交的重大项目方案开展逐项评审,提出客观详实的初审意见。二是把好主任会议审查关。结合财经工委初审意见,主任会议抓住问题突出、意见集中的项目进行会审,责成相关部门查漏补缺、修改完善,不成熟的项目不提交常委会。三是把好常委会审查关。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的正式审查,安排在市人代会前的常委会会议上,通过提出专项审议意见,政府部门落实改进完善的措施后,再将项目计划草案提交人代会审查通过。四是把好项目调整关。政府提出的年内新增或是有重大调整的项目,往往要求比较迫切,容易出现项目论证不充分、设计较粗放、考虑欠周全等问题。常委会增强审查的主动性和定力,严格落实审查监督的程序、要求,强调时间服从质量,如去年5月初,政府拟对“商城大道隧道工程项目”作出重大调整,常委会立即组织力量初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调整方案汇报,并现场踏勘;5月底,结合政府部门对调整方案修改完善情况的报告,进一步提出了7个方面的审议意见,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书记办公会专题听取部门情况汇报,决定聘请其他的专家团队重新论证,并举办听证会。2013年以来,共审查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年内新增或调整项目)12批139个,针对其中66个项目提出了审议意见,发挥了审查监督效力。

3.加强跟踪、持续发力,将全过程监督举措落到实处。及时跟进审议意见反馈落实环节的监督,确保每条意见都有回应、必要的措施得到研究落实。针对重大投资项目投资额度大、周期长、控制环节多等特点,采取听汇报、视察、督查等方式,深入了解项目实施进度、施工管理、概算控制、工程质量等情况,抓好后续的动态监督、跟踪监督。重视借力审计监督,将重大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列入每个的“同级审”重点,督促政府举一反三、堵塞漏洞,管好用好政府性投资资金。

二、通过实施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彰显人大行使职能的法定性和权威性,有力推动了政府科学决策、依法理财

几年来的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有效拓展了人大履职的内容和方式,地方人大法定职能行使更加充分到位。深化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将法律赋予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使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进一步具体化、实质化,丰富了人大工作的抓手,促进了地方人大监督体系的完善。同时,将审查重大投资项目计划和审查支出预算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及时切入政府性债务的监督,对于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督促政府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完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深入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为人民管好“钱袋子”的职责担当。在实施审查监督过程中,牢牢抓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导向,找准重大投资项目与民生实事项目的契合点,增强项目的民生关联度,引导财政资金向急需紧迫的民生工程倾斜,通过监督将民生改善的措施落细落实。同时,通过跟上项目进展情况的督查、检查和满意度测评,推动解决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3.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有力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围绕重大投资项目“要不要建、如何建”等问题,发挥人大职能相对超脱、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加强与政府的互动沟通,使之更好地集思广益,提高决策水平。2014年2月,政府提交了“孝子祠广场地下停车场”项目计划方案,常委会审议后对项目可行性、投资规模、建设时机等提出了诸多疑问,要求再作深入论证,市政府研究后最终取消了该项目的实施计划。在常委会的监督下,有4个拟建的重大项目取消了计划方案,有37个重大项目落实了优化完善规划设计,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项目土地、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的举措,避免了项目建设的随意性,实实在在地促进了重大项目的科学决策、统筹实施。

4.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有利于实现重大项目效益最大化最优化。一是促进政府合理使用资金。常委会针对一些项目单位造价、投资额度偏高,与实际需求偏离过大等问题提出意见后,市政府及时优化调整了建设方案,如原计划投资8000万元的“鸡鸣山景观工程”调减到3500万元,“XX三中改扩建项目”投资额度降低了3400万元。几年来,取消项目实施和调减项目投资额度的资金达到22.62亿元。二是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通过抓重大项目的日常性监督、全过程监督,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和绩效评估,推动政府完善和落实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管理机制,落实监管职责,加大稽查力度,提高了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促进重大投资项目导向作用的有效发挥。将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适度举债、控制风险等理念和要求,贯穿于监督工作全过程,促使政府优化投资结构,优先发展最紧迫、最急需的项目,优先保障重大民生工程,确保财政资金用于公共利益上,保障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三、进一步完善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工作机制,使审查监督发挥更好效应

我市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如,针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运用尚未破题,监督刚性仍显不足;项目前期介入不够,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审查情况;相对于面广量大的重大投资项目,人大机关自身专业力量、能力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等等。

对此,常委会将以精准发力、深化监督为目标,扎实推进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工作:一是健全与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提前介入,及时“把脉”,增强审查监督的主动性、针对性。二是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监督与预算监督相衔接的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监督,充分考量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必要性和财政承受能力,管住管好人民的“钱袋子”。三是围绕进一步增强监督的约束力和刚性,修订完善我市的制度办法,提高常委会议决水平;选取部分项目调整超预算情况突出、追加投资数额大或是进度缓慢的项目,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开展监督,一督到底、务求实效。四是不断加强人大工作人员和代表的业务培训,更加重视发挥专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在提高监督的专业性、全面性上下功夫。

第四篇: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的实践与探索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先行探索建立起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机制,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投资管理,成为区评审中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区评审中心自2008年开始在投资额较大、项目结构较复杂、施工工期较长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评审。通过两年多的运作,在全过程跟踪评审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为引发对全过程跟踪评审的探讨和思考,我们将跟踪项目的实践探索作了初步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一、区评审中心全过程跟踪评审的具体做法

评审中心在日常评审工作中发现:有些项目结算时间拖延很长;在结算时有的项目具体管理人员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变化,甚至连人也难找;有的项目在结算时出现分歧难以取证等现象。于是就着力想办法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先后考察宁波市评审局、鄞州区评审局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为强化对重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投资管理,从2008年起,区评审中心将项目跟踪评审引入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中,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对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评审,实现了关口前移。主要做法:

(一)建立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1、制定了《北仑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实施暂行办法(试行)》、《评审中心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操作规程》,明确全过程跟踪评审范围、全过程跟踪评审内容、全过程跟踪评审方式和评审管理要求。每年年初根据当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选择若干施工期限长、工程内容复杂、投资规模大的新开工项目作为全过程跟踪评审项目,并以文件形式告知相关部门。评审方式采取自审和委托评审两种方式,委托评审每年根据投资评审计划确定的项目,通过招标形式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全过程跟踪评审内容包括:初步设计概算(包括调整概算)、施工图预算、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价款、竣工结算及竣工财务决算等评审。具体如下:(1)初步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评审。(2)项目调整概算评审。(3)做好隐蔽工程的必要记录。(4)工程变更及联系单价款评审。(5)对建设单位所确定无价材料和设备的价格评审,及时签发评审结论意见。如确需评审中心当场确定价格的,建设单位提前10工作日将有关资料送区评审中心。(6)对建设单位所确定专项方案或者二次设计方案等事项的费用评审,及时签发结论意见。如确需评审中心当场确定价格的,建设单位提前10工作日将有关资料送区评审中心。(7)工程竣工结(决)算评审。

2、制定了《区评审中心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审考核办法(试行)》,规范社会中介机构评审投资行为,提高社会中介机构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质量和效率,防范评审风险。

3、制定了《关于跟踪评审项目的材料及设备价格定价的方法》。随着建设项目工程进度的推进,对定价材料、暂定价材料及设备的选样询价、审价工作也将提前进行。根据目前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定价原则。

(二)强化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宣传与培训,全力推进全过程跟踪评审工作开展

1、对各相关单位进行全面宣传,通过会议、发宣传资料及统一宣贯等形式使各项目相关单位充分认识到建设单位对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控制等应承担的管理责任并不因全过程跟踪评审的介入而改变,特别是工程进度不因全过程跟踪评审的介入而影响。同时明确各相关单位在全过程跟踪评审中应履行的职责。

2、巧借外脑,借力发展。由于评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有限,必须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技术力量,为此,区评审中心对进入本单位协审单位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全面调研。通过调研摸清现有机构各评审机构各自的技术特长、人员配备、内部管理、企业信誉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达到要求的评审机构进行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参与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人员在工作中处理好监督、服务和项目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事前控制与事后监督的关系,处理好“全过程”与“抓重点”的关系。切切实实做到:服务不离开监督岗位,监督不离开中心工作,工作不离开评审职能。既不以监督者的身份代替管理者,又不以评审者的服务代替监理者。

3、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提高。全过程跟踪评审小组每月集中对全过程跟踪评审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分析原因,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对有些共性问题或涉及金额大的问题上报中心讨论;不定期与全过程跟踪评审单位一起研讨,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讲解,交流在评审过程中的体会及建议,通过这些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沟通形式,推进了全过程跟踪评审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推行了招投标制度。

区评审中心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择优选取评审单位,对承接区评审中心评审业务推行了招投标制度,并出台了《委托评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全过程跟踪评审项目又进行了二次招投标。在承接区评审中心评审业务的单位范围内通过二次招投标选取势力较强的社会中介机构,且全过程跟踪评审费用不低于入围时的下浮比例。有效地规避了委托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全过程跟踪评审取得的经验与成效

1、据统计,到2010年10日止评审中心选择了宁波梅山岛商务中心工程、北仑区郭巨峙南围涂(二期)工程、北仑白洋线公路局部路段改建工程、北仑中医院(新碶医院)迁建项目、岷山中学、太河商务中心、北仑人民医院、江南公路改造工程、东岗矸新农村建设项目及穿山高速公路连接线等10个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评审,项目概算约25亿元,其中已实施或正在实施8个项目,概算约21亿元。经过全过程跟踪评审,项目超概算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设计变更和联系单都能在实施前报送。

2、通过全过程跟踪评审不仅节省了政府资金,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政府资金的利用效果,保障了政府资金安全;增强了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造价控制及规范建设行为的自觉性;改善了评审工作环境,形成了与建设单位、相关监管部门的洽商和协作机制。

3、通过全过程跟踪评审的前期介入,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通过优化建设方案或设计方案减少投资浪费,并从源头上减少工程变更及超概发生,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不留缺口及可落实性。

4、促进了施工单位的法律、法规意识、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项目工程管理日益规范,非正常超概现象得以有效控制,基本杜绝了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从源头上防止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5、提高了结算评审效率。原来项目施工工期较长,施工管理人员调动频繁,结算时间拖得很长,由于人员的岗位的调整,资料保管难以完整,联系单的核实难以实施。通过全过程跟踪评审可以大量地减少结算的分歧,从而加快了结算评审速度。

三、全过程跟踪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跟踪评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作为一种全新的评审模式,现阶段缺乏关于全过程跟踪评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评审依据不足,缺乏衡量标准,评审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全过程跟踪评审依据《北仑区(开发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仑政〔2005〕80号)和评审中心自行制定的《北仑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实施暂行办法(试行)》、《评审中心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操作规程》开展工作。缺少对各参建单位的制约手段和规章,致使评审中心开展全过程跟踪评审时有时处于被动局面,不能确保评审质量,加大了评审风险。

2、评审任务繁重,专业人员紧缺。我区每年投资较大,新上项目大量增加,日常评审工作量繁重。一方面全过程跟踪评审涉及面广,责任重,要求高,需要专业知识面宽,缺乏懂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等方面的人才。全过程跟踪评审与其他评审项目相比,评审风险明显加大,主要来自跟踪评审打交道的对象多为施工企业老板,他们的社会关系及背景非常复杂,而且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用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的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使评审人员在工作中或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和压力。另一方面,全过程跟踪评审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评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个别项目的评审效率不高。

3、单位认识偏差,评审环境欠佳。跟踪评审作为一种新的评审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跟踪评审涉及到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部门,有的项目施工单位较多,加之全过程跟踪评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在短期内难以体现,有关部门对跟踪评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跟踪评审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认为跟踪评审就是跟踪监视,跟踪评审就是控制施工单位,因此,有关单位对需要跟踪的关键环节有意逃避评审监督;加之跟踪评审受各种工作环境的影响,给跟踪评审工作增加了难度。

4、全过程跟踪评审费用的问题。一是全过程跟踪评审收费标准尚不完善,收费标准不高。由于跟踪评审时间长,需要聘用专业人员,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和差旅费较高,受托单位认为有些项目要亏本。二是对超核减费的处理问题。从理论上说,既然已经全过程管理了,就不应再存在超核减费用。但由于送审结算是施工单位所报,他们要高估冒算我们是无法控制的,如不收取超核减费用任由他们这样报,不采取一点处罚措施,无疑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如不收取超核减费用,社会中介机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将会影响今后全过程跟踪评审项目的过程管理效果

四、进一步加强全过程跟踪评审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健全和完善跟踪评审的法律、法规

作为一种全新的评审模式,跟踪评审需要制定一整套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运行,使跟踪评审工作法制化。建议区政府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管理办法》等,明确跟踪评审定位、评审内容、评审方式方法等,解决在涉及评审中心与其他部门职能交叉和评审中心对社会中介机构有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健全防范评审风险制度体系建设,使跟踪评审逐步迈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充实评审力量,加大培训力度。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评审涉及的评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而跟踪评审人才短缺,评审人员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已经给跟踪评审工作发展提高带来了影响。评审中心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评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一是外部引进人才,引进所亟须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内部培养人才,通过各种培训,使评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跟踪评审工作的需要;三是建立外部人才网络,与社会中介、咨询机构中的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他们参与跟踪评审工作;四是招标,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社会中介机构作为协审单位,协助评审中心实施跟踪评审。

3、积极营造跟踪评审的环境,提高对跟踪评审的认识。

评审中心要加大跟踪评审的宣传力度,提高建设单位对评审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接受跟踪评审,为跟踪评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大评审力度,树立“经济卫士”、“经济医生”的形象,要整合社会相关资源,形成服务和监督合力,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设计、监理的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避免认识不到位,而出现评审现场不配合的现象。

4、争取领导的支持,保障全过程跟踪评审经费。

各级领导对跟踪评审的重视与支持至关重要,是营造良好评审环境的决定因素。评审中心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跟踪评审进展情况和评审效果,建议进一步完善全过程跟踪评审的收费标准。既要保证全过程跟踪评审单位的基本收费问题,又要加强核减收费的激励机制。

五、结束语

根据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评审的工作实践和效果,对投资额较大、项目结构较复杂、施工工期较长的项目应大力提倡开展全过程跟踪评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解决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顽症,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管理运营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财务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公司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客户服务等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息化也必将成为财务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财”或“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改组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国家电网公司控股,注册资本金50亿元,目前拥有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北5家区域分公司和20家省级业务部,员工800余人,经营范围涵盖资金结算、存款、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债券承销、证券投资以及财务顾问等。中国电财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并始终将信息化纳入公司总体战略发展布局之中。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电财建设完成了覆盖全公司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中国电财信息化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其总体内容主要包括一体化平台、业务应用及信息化保障体系:一体化平台就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业务应用就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业务运营、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信息化保障体系就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信息管控等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一体化信息平台方面,信息网络形成了公司光纤专线和备份链路的广域专网,规范和统一了网络出口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现了公司总部、25家分支机构以及集团成员单位的网络互连。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建设了生产数据中心和测试培训中心,使得业务数据能进行充分共享和安全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完成了“两地三中心”数据级容灾。完成了数据交换系统的安装部署,实现与国网系统的数据级联。全面实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应用集成,实现了业务间流程协同作业,人力资源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门户级集成。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典型设计建设了企业门户,实现了分公司虚拟门户、即时通讯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了审计系统、办公系统、内部网站等多种应用系统集成和单点登陆。

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电财按照“业务应用一体化、应用部署集中化”的技术策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应用大集中和综合管理系统的部署大集中。核心业务系统是支撑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的生产系统,覆盖中国电财25家分支机构,涵盖了业务运营、客户服务以及财务管理三大应用,实现了公司业务“在线运营、在线管理、在线监控”的目标,全年通过系统处理集团资金结算量超过10万亿元。推进资金结算系统建设,构建企业集团到14家商业银行的统一资金结算通道,搭建了集团统一高效的“资金池”,有力支撑集团的资金集中化管理与集团化运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积极推进ERP系统实施,在国网金融平台首家完成试点上线及单轨验收,顺利完成项目实施和人资、财务两个专业基础应用,实现SAP与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管控系统应用集成,初步实现“人财一体化”和“业财一体化”。积极推进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企业年金管理系统的推广实施,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首批试点或推广应用单位。

在信息保障体系方面,中国电财针对不同的体系制定了不同的建设方针和原则,并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在制定完成中国电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并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示范评审,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中国电财SG-ERP的工作目标与发展思路。建立了符合ISO20000国际运维标准、覆盖全公司范围的“两级三线”信息运维体系,有力保障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基于金融行业特征和中国电财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确定了“以统一管理为龙头,集中建设与优质服务为两翼”的信息化管理管控模式。遵循“立足财务公司特征、遵循国网相关要求、借鉴商业银行标准”的建设原则,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方案、定措施的“四定”工作方法,开展信息化评价考核体系建设。按照“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的原则,着力解决信息化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技术和重大问题,依赖有效的管理机制、人才组织和资金资源保障进行技术研究的构建。按照“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关键技术、发动业务部门、培养运维团队”的策略,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形成了层次鲜明、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银监会、财务公司协会等上级单位的高度肯定与认可,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示范单位”,“国资委央企首批信息化示范工程”、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第十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连续4年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初步建立了一套“安全稳定、架构合理、功能完备、标准规范”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有力支撑了集团资金管理与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推动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支撑财务公司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直属金融机构,中国电财具有独特的内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在金融行业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中国电财的业务运营具有典型的金融行业特征,业务主要围绕结算、信贷和中间业务开展,服务对象限于国家电网公司及成员单位。同时作为集团的直属单位,在内部管理、组织人事、行政和审计等方面,要遵循和执行集团统一的管理要求。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电财通过公司总部、分公司和省级业务部三级机构,直接服务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网省公司,向电网企业提供资金结算、信贷,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形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有力的提高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效益和资金管理效率。作为财务公司,中国电财要适应符合行业监管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与多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融资和资金管理支持,支持电网建设,成为连接集团和银行的纽带和桥梁。

面临内外部环境要求,在公司信息化建设初期,中国电财按照国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总体要求,结合公司金融行业特征,提出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六大信息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明确了信息化发展思路:一是按照“业务应用一体化、应用部署集中化”的架构策略,自主建设应用系统;二是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司总部大集中模式的实现,支撑日常业务的有序开展;三是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并重,通过集中建设、分级服务的模式,实现集约化管理下的高水平的客户服务。

中国电财在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总体技术框架下,采取自主建设与达标贯标两条路线并行的技术策略,最终要建设一个既符合集团统一要求又有财务公司自身特色的信息系统。回顾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主要分为“支撑、协同、融合”三个阶段。

(一)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实现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

以业务数据大集中和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为标志,实现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未建立起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且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业务系统建设需求把握不足和配合不够,主要以信息部门为主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部门通过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加大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积极推动系统建设工作,取得以下成果。

业务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电财主要开展了业务运营系统的建设工作。业务运营系统(CPFBOS)是中国电财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中的核心重点内容,主要依据金融行业特征,借鉴先进金融企业成果,采取自主建设的方式,以满足公司业务需求。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可概括为“建设四个平台,体现四个原则,实现三个在线”。四个平台即支撑核心业务数据中心的基础信息平台、运营客户服务系统的客户服务平台、进行统一业务管理的业务运营平台和进行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管理决策平台。2006年,中国电财自主建设了业务运营系统项目一期工程,信息化对业务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2007年,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全部机构应用大集中和数据大集中,实现了从“应用大集中”到“当日日结”到“跨机构业务”的三大步跨越,以“数据大集中”为模式的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基础设施方面,2005年,建立了覆盖全公司的广域网络,实现了公司总部与所有分支机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公司集中式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公司“互连互通、分级管理、统一出口、安全可靠”基础网络平台,构建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环境。

(二)业务环境建设阶段,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

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为指引,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司上下对信息化工作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上取得了一致、企业内部形成了较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业务需求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从以支撑业务运营向整合业务渠道转变,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将公司信息化建设同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前发展。

在一体化平台方面,公司信息网络、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应用集成全面实现,企业门户投入试运行。在应用系统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业务运营系统,深入开展技术架构优化工作,搭建了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SOA系统架构,增强了对业务拓展、客户差异化服务等需求的支持能力;以需求管理办法为抓手,建立业务需求窗口期、业务需求评审会等工作机制,提升需求管理水平。推进资金结算系统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环节,成为国家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协同办公、企业门户、人力资源、审计管理、纪检监察等系统的上线应用,实现了信息化对公司各类综合业务的全覆盖。在保障体系方面,信息化管控体系得到加强,监控中心三期完成,完成运维体系详细设计,建立了过渡期业务系统运维模式;信息安防体系、技术研究、人才队伍、评价研究体系基本建成,标准规范体系得到全面加强。在国家电网公司首批通过信息化SG186示范单位测评并通过竣工验收。

(三)信息全面整合阶段,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

以企业信息架构管控为抓手,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经过多年建设,中国电财信息化实现了重要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上线,但原有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缺乏统一企业架构约束,尤其是涉及到跨专业、跨部门、跨机构的业务需求,容易出现“局部功能最优,整体效率下降”的情况,导致需求不稳定、系统功能重复开发等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电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从项目管理向架构管控与项目群管理转变,主要做法如下。

坚持架构引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架构管控要求,有效融合公司发展战略,协同推进公司企业级流程架构设计。构建全面和完整的企业级架构蓝图,形成以统一企业架构为依据、以项目可研为前提、以项目储备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管控体系,抓住项目可研、概要设计与架构遵从测试“三个关键点”,确保信息化项目对整体架构的遵从,从全局高度实现对信息化企业架构的管控。实现业务驱动。经过多年信息化实践,业务部门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实践基础,具备了实现专业归口项目管理的条件。以业务为主导,建立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的项目管理方式,发挥业务部门在专业和资源上的优势,实现具体项目管理工作从信息部门主导向业务部门主导转变。确保技术支撑。信息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确保各信息化项目有效服务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充分运用架构管控手段,确保各项目推进方向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确保项目群各项目的协调发展,对整体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控制和协调,确保各信息化项目关键路径的有序衔接与高度协同,确保信息系统之间接口标准的规范统一与高效集成。

三、信息化建设经验与体会

信息化本质上是管理变革,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定位,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就能确保信息化取得成效,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是明确方向定位。坚持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中国电财信息化始终坚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不断适应公司各阶段战略目标,提出各阶段信息化建设规划并不断进行滚动修订。满足行业监管标准。高度重视信息系统风险,对照银监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指引》要求,开展信息系统评价,公司将信息系统风险纳入公司经营风险统一管理;落实银监会《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要求,完善公司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按照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要求,聘请国家安全权威认证机构对公司客户服务系统进行安全评测认证。满足集团主管标准。深入开展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与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保持一致并达到先进行列;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达标贯标。

二是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是指信息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过程;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特别是数据大集中,集中了数据,也集中和放大力风险,所以在系统建设和安全运行发生冲突时,要确保安全第一;信息安全的关键在预防,要做好安全规划和有效的防范计划;做好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是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重要措施。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借鉴商业银行和同行成功经验,发挥专业咨询公司的技术优势,包括借鉴银行体系架购和系统设计思想;引入专业咨询机构,业务系统需求分析引入毕博咨询,业务系统项目监理所引入IBM公司;在业务系统项目建设前,走访中石油、中石化、华能等财务公司,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探索科学有效方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尊重规律,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规律(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行-验收-推广应用-评估-效益分析-持续优化);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如引入高水平监理,实施项目质量和过程控制;组织开展安全测评和认证,提升系统品质和客户信任度;关键阶段组织集中攻坚,短期内度过问题井喷期等。三是信息化须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是领导重视、业务配合、认识到位、方法科学、组织有序。没有领导层的重视,就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人财物资源,信息化建设只能是一纸空谈,没有广泛的员工参与,就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业务流程规范。规范化是信息化的前提,企业战略、业务和信息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业务模式决定信息系统的架构,只有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才能转变稳定系统需求、系统功能,信息化才能推动业务管理跨越式发展。推进管理变革。信息化推广应用是一个变革的过程,但实施变革过程中会有一定时期的动荡过程。特别是大型应用系统上线前,都应该进行主动的变革管理,同时,信息技术部门应该积极改善和优化系统,各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正确认识、主动适应。

下载海外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期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外水电站投资项目建设期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项目建设与投资管理办法

    监狱系统项目建设与投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项目建设与投资管理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和我省关于工程建设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规......

    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特色学校建设是基于特色项目基础上的一种学校深层次的打造,具体表现为特色文化统领、特色项目传承、特色课程保障、特色活动实施与特......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问题探索与思考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问题探索与思考 广东省发改委 陈奕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

    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军-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军 【摘要】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正确认识,从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兰州石化公司HSE管理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文......

    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交通厅及内蒙古高路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和制度,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中职安全生产管理专业设置与建设

    服务海宁的中职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探索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徐顾琴 【摘要】:从专业细分、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三证书制度、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七个方面,探究......

    订单式生产管理和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订单式生产管理和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公司面临产品低价格、高质量、短交货期和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的外部竞争,加上内部管理费用的增加,......

    谈谈水电站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建设

    谈谈水电站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建设电力系统历来重视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第一要务。没有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电能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就只会不断地给社会带来麻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