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情管理 真情服务 不断提升中石化基层老年管理工作水平
亲情管理 真情服务 不断提升基层老年管理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以“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亲情服务活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凝聚队伍,形成了尊老敬老、共促和谐的良好局面。2009年荣获管理局“老年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今年8月份,总厂主题活动老年系统观摩会在我站成功召开,推动了分厂的老年工作上新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三抓三促”工程,不断提升支部工作水平
2009年初,孤岛分厂党委对我站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了老年管理队伍。针对支部底子薄、成员新、老年党员人数多的实际,我们大力发扬“倾心服务,情注夕阳”的团队精神,深入实施了“三抓三促”工程,以班子建设为切入点,持续加强老年党组织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抓队伍建设,促素质提升。干部形象就好比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四在先”竞赛,即:政治理论“学”在先;率先垂范“做”在先;帮扶救困“想”在先;服务创新“走”在先。保油上产会战中,党员干部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时刻冲在前、跑在先,切实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实施老年工作周报制度,建立《老年站标准化管理记录本》,通过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对老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有效地提升了班子成员的业务水平。今年以来,整改“带着不良情绪工作”、“服务语气不佳”等问题8项,促进 了老年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是抓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工作中,我们结合本站工作实际,建立完善了《老年站岗位责任制》、《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消防制度》等21项规章制度,并逐一挂牌上墙。建立了孤岛老年人员管理信息库,实现了退休职工、退养家属、低保老人、非在职党员等人员六大系统的信息录入。针对原有基础资料比较零乱、更新失位的状况,按照总厂老年工作考核细则逐项建立完善资料,党支部按照党建巡察标准,完善了相关资料,实现了党建及老年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三是抓思想教育,促队伍和谐。一是抓好形势任务教育。通过组织集体学习、板报宣传、谈心交流及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广大离退休职工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油田发展新形势,让老同志知厂情、解厂忧、做主人。二是抓好和谐共建教育。为了让老职工树立共建共享观,今年“七一”前夕,我们组织非在职党员到分厂各基层队进行了现场参观,将单位发展的现实成果通过现场讲解等方式,呈现给每位老党员,在非在职与在职职工之间架起了和谐发展的桥梁,增强了老职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三是抓好健康知识教育。采取定期下发健康知识手册与每季度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相结合的办法,培养老职工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让老同志始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二、建立亲情文化,塑造和谐共进的职工队伍
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不断美化优化老年工作环境,用心凝聚干部职工,实现对老年工作思想‘认识的提升。
一是总结提炼,精心构建“家文化”。工作中集思广益,总结提炼出“人性化管理,亲情般服务,家庭般温馨”的服务理念,作为文化2 建设的统领,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学习老年业务和掌握老年法规条例,内化于心,规范日常行为,以知行合一,推动“倾心服务 和谐老年”愿景的实现。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人员对老年工作的认识提炼出自己的服务理念。共收集“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份和谐”等各具特色的服务理念16条。
二是比学赶超,精心培育“家动力”。围绕主题活动开展“三比三赛”活动,我们结合实际,立足自身查摆不足,向前线单位学习严谨的工作作风,向兄弟单位学习良好的工作方法。通过设立“服务明星评比台”,每月根据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个人素质提升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选出当月的“服务明星”。马新辉是我们老年站的先进典型。在为老同志服好务的同时,她还负责着分厂消夏晚会等多台文艺演出的任务,为组织好每台演出,她都事无巨细,精心筹备,使精彩文艺演出成为孤岛分厂的一张名片。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切实促进了干部职工履行职责能力的提升。
三是以人为本,精心打造“家环境”。根据局老年示范活动室的标准要求,我站细化站《活动室管理规定》等细则,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制度,把各活动室区域卫生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检查督导。工作中严格做到“三到位”,即日常清洁到位,安全监督到位,服务态度到位。温馨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老同志的信任,他们对我们老年站工作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连续六年荣获“管理局老年示范活动室”荣誉称号。
三、实施品牌建设策略,不断提升老年服务水平
我们始终坚持“亲情服务、呵护理解、共享和谐”的宗旨,以解 决老年群体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积极践行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品牌建设,开创了老年管理新局面。
一是设置亲情服务卡,心系老年献爱心。工作中,我们细化亲情服务措施,为离退休人员设计制作了300余张老年站的名片,即“老年亲情服务联系卡”,将服务宗旨及联系电话等印制卡上,亲手送到每一名老同志手中。当老同志生活中一旦遇到急事、难事,只要拨打该卡上的对应号码,就能得到我们满意的答复或服务。建立高龄、孤寡、重病、困难老人“心连心,一帮一”帮扶体系,今年共家访110余次,帮助老同志解决残疾证换证、更改身份证姓名等实际问题53个。
二是设立专栏爱晚亭,拓宽视野增信心。为了开拓老年人的视野,我站精心设计了以《健康养生堂》、《美食天地》、《生活百事通》等板块组成的老年宣传栏----“爱晚亭”。及时向老同志宣传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把《爱晚亭宣传栏》办成了老年人的“望远镜”,使他们心胸开阔眼界宽。把《爱晚亭宣传栏》办成了老年人的“强心剂”,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各类疾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设立“夕阳暖心屋”,解疑释惑创和谐。为了切实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服务,我站还设立了“夕阳暖心屋”。班子成员注重倾听老同志的心声和烦恼,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我们在老年站公告栏内专门设立了“沟通园地”,随时征集采纳老同志的合理化建议。走廊内的温馨提示牌上,从天气状况到环境特点,应有尽有,时刻提醒老同志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选项活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深得老同志的赞许。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老年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点4 成绩,但与领导要求和其他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助此次会议的东风,一如既往地以服务老同志为宗旨,细化亲情服务措施,为集输老年事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创新服务管理 不断提升社区纪检工作水平
创新服务管理 实现社区纪检工作新突破
光荣街道以先进社区为试点,致力于强化社区服务建设,积极创新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拓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努力营造廉政建设新氛围,坚持公开透明与民主沟通,不断提升社区纪检工作水平。
一、完善平台建设,创造社区服务新天地。
一是硬件建设为实现社区服务多功能搭建平台。光荣街道先进社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于2010年9月投资近千万元建成1700平方米的先进社区服务活动中心,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慈善超市、社区警务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创作室、绿色网吧、幼儿早教乐园、日间照料室、老年餐桌、民情议事厅、国学讲坛、社区影院和文体活动区等,使该社区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的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服务社区居民的质量和内容不断提高。
二是网站建设为实现社区零距离服务搭建平台。为实现居民群众的需求多样化和精品化,由街道为社区申请了域名,建立了社区网站,搭建电子信息化平台,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进入社区网站进行交流沟通,达到居民与社区“零距离”。
二、创新政务公开载体,营造廉政建设新氛围。一是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了触摸式查询机,在查询机上 输入政务公开、办事流程、办事指南等内容,居民通过查询机就可直接查询,知道“找谁办事、如何办事”,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各项政策的操作更加阳光透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居民群众。
二是在社区网站设有“办事指南”、“党建动态”、“便民服务”、“公告栏”、“在线咨询”、“在线学习”等栏目,涵盖了政策法规、政务公开、办事流程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网站,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实时了解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查阅各类公告公示、了解各项申报审批程序,方便群众,拓宽了政务公开的渠道。
三、坚持公开透明,畅通民主民声新渠道
一是社区从创新机制,强化自治功能着手,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民自主有序参与的社区多元化民主自治格局,设立了民情议事厅、民情恳谈箱,建立健全了社区决策听证会、政务评议会和矛盾协调会等制度,充分发挥“阳光议事六步法”的作用,先后征集议题130余条,确立议题60余条.社区的居民楼物业归属、平房自来水的管道维修以及破产关停企业弃管地区的环境卫生治理,都是遵循“六步法”的具体操作,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让社区居民有了“家”的归属感。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网络平台的优势,运用网络信息交流的双向性,通过在网站设立网上信箱、增设QQ群等手段,在社区与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电子桥梁”,畅通了群众诉求、监督的网络渠道,居民可以畅所欲言,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街道社区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街道党委能够及时掌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愿望和要求,真正实现了上下联动、互动互助的双向共赢机制。在2011年社区居民在网上留言“由于大雨,造成小区内涝,居民房进水,请给予帮助解决”,看到此信息后,街道的网站管理员一边向领导汇报一边马上在网上回复“街道、社区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排涝并上报区政府”,通过街道和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及时的将内涝解除,深受群众的赞扬。
第三篇:老年服务管理
老年服务管理
老年服务是一个涉及面广、细节繁多的行业,很多服务耗时长、过程复杂,还需要老 勺积极配合,否则,服务也可能无法完成。老年服务管理,既是对服务人员的管理,也 是对服务过程的管理,两者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乌丹星主编,老年产业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9,第84页(一)老年服务的流程管理
首先,老年服务需要有流程的设计。服务流程设计的目的是要用最小的劳动成本达至 最大的劳动收效。流程设计是经过详细调研得出的有科学依据的结果。依据流程设计进干 操作实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次,服务流程是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的工具,让员工能甸 按照一定程序去从事各种服务活动。第三,服务流程管理是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和评价自 依据。只有在统一的流程管理下,才有可能对服务品质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和监管。
老年服务流程依据服务种类可以有很多种,有多少服务项目,就可能设计出多少种且 务流程。任何一线服务工作原则上都可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比如:给老人宅 澡、洗头、喂食可以有标准的服务流程;给老人代购、帮助老人做生活秘书也可以有服; 流程。同样,一个员工,由于知识、技能、经验不同,为老人提供同一种服务所用的时11 和质量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员工给老人洗头平均用5分钟,有的则需要10分钟甚至j 长。用5分钟完成洗头的服务质量不一定比用10分钟的差,相反也如此。所以,服务2 程管理可以通过衡量服务环节的操作时间和质量,评价服务者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可【 作为员工技能提升的目标之一。所以,老年服务流程管理是运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老年服务的目标管理
与上述流程管理不同,目标管理不是以过程监管为靶向,而是以设定的具体实施目} 为靶向。比如:我们设定今年老人的服务投诉率为零,或重大事故发生率为零,这种设j 就是目标管理。无论基层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要的结果就是目标设定的结果。
(三)老年服务团队培养
老年服务的实施,依赖服务团队的优质。老年服务团队建设成为了养老机构服务的} 颈要素。一个好的服务团队不但需要好的管理者和制度设计,也需要有一大批在一线能{ 将好的服务理念和计划真正落地实施好的工作人员。这就要求养老机构的管理者高度重j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影响老年服务团队建设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 ②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③绩效考核方式和公平一li;④员工文化生活和企业文化;⑤职j 卜升诵漕等.其中薪酬讨低镍乡职、Ib卜手卜诵谱县日前老年日曙薜^7卜流嬖的士甄晤I夭I
乌丹星主编,老年产业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9,第84页
一、基本概念
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 系列活动。老年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以服务形态提供动态产品的总和,是 各种社会服务中的一个子服务板块。老年服务由于其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其服务内容和服 务提供方式、服务价格和服务个性化等方面都与普通群体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餐饮的 特殊性、餐厅设计的特殊性、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的依赖性等,使其服务在横向与纵向关系 上、在深度与广度的维度上、在服务送达的便捷性、服务提供的私密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比 一般群体服务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一个完整的老年服务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 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老年服务体系,是指为老人提供和实施完整服务所涉及的各种有形 资源和无形资源按照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所构成的一个服务整体。
二、老年服务分类
按照起因和需求共分为10大类:
(1)按照服务场所划分:居家服务、社区服务、机构服务;
(2)按照服务内容划分:餐饮服务、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3)按照专业需求划分:基础服务、专业服务、特殊服务;
(4)按照功能状态划分:自理服务、半失能照护、失能照护、失智照护、高龄照护:(5)按照周期长短划分:短时服务、短期服务、过渡性照护、长期照护;(6)按照资源配置划分:群体性照护、个性化照护、一对一专护;(7)按照收费模式划分:有偿服务、无偿服务、增值服务;(8)按照服务档次划分:高端服务、中端服务、低端服务;(9)按照资源渠道划分:自有服务、合作服务、购买服务;(10)按照区域划分:城镇老年服务、农村老年服务。
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今天,我以《把握老年服务市场需求,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国未来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大家知道,我国从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更是达到了 1.53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1.6%。根据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 道德、文化和民族传统等方面的特点,要解决我国众多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确 实需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业。
纵观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与人口 老龄化的发展需要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且有些矛盾和问题已经到了 比较严重的地步。
一是巨大的、日益增长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需求与十分有限的院舍住养服务 供给之间严重失衡。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高龄化、空巢化和高失能率等诸 多特点看,无一不与大力发展长期照料护理的院舍专业化服务紧密相连。随着经 济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建国初期,人 均寿命不到40岁,到2006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3.6岁。统计资料表 明,我国从1982年至今,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高于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3.0%和发达国家平均2.0% 的水平。2007年中国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约为1 700万人,占总人口 的1.1%;预计到2020年,则达到3 06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这种高龄化 趋势使得高龄老人生理心理机能退化严重、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经常伴随,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应激因素的激增,更是把老年人的失能率提到了一个较高水
平,城乡老年人13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6.6%升至9.8%,其中 城市由8%升至9.3%,农村由6.2%升至9.9%。目前全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
799万增加到940万,其中城市由154万增加到194万,农村由645力增加剑740 万;部分失能老年人同期由l 461万增加到1 894万,其中城市由260万增加到 370万,农村由1 201万增加到1 524万。这样就明显加重了专业化养老院舍对 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可目前我国养老院舍发展的状况和保有的存 量,却与这巨大的需求不相匹配。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 机构近4万家,床位175.3万多张,收养110多万多名老人。仅就床位数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1.1%,较之于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 远。尽管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场所,兴办了7 898所社区服 务中心,“星光计划”也建起了近3万个“星光老年之家”,又增加了几万张社 区的养老床位,但是与巨大的老年人住养服务需求比起来,也还是杯水车薪。
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社会化的家庭包护服务又跟不上来,造成 居家养老服务的缺失。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敬老的光荣传统,老年人在 多子女的大家庭里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扶持,得以安享晚年,是我们国家几千 年来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养老方式。但现在这种方式已经随着家庭小型化的趋势 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根据去年我们对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城 市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达到49.7%,农村达到38.3%。比较典型的北京市安德 里社区空巢老人家庭为55.63%,沈阳市铁西区康宁社区和太原市杏花岭区锦绣 园社区更是分别高达73.18%和71%。现在“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 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愈加明
显,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 增加。由于空巢,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老人得不到相应照顾和突 发疾病得不到及时救治的现象大量增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切 需要寻找出一种既维护传统、又符合国情的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发展路子。让老年 人居住在家里,同时大力发展社区照顾,辅之以社会化、专业化的上门包护服 务,应该是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可目前我们在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方面,也面临着重重障碍,不仅城市社区为老服务的设施和场所严重匮乏,全国10万
多个城镇社区中有老年人活动设施和场所的仅过半数,并且许多设施场所也是因 陋就简建立起来的,设施严重匮乏,设备破旧落后。农村社区则更差,只有极少 数的乡镇和村(自然村)建有简陋的为老服务设施和场所,绝大多数乡、村处
于空白状态。这样就使得居家养老的老人所需要的各种上门包护服务或是很难找 到,或是服务单调粗放,很难满足多种需求。
阎青春著,老龄事业
认知与践行
认知老龄
上,华龄出版社,2014.08,第145页
积极探讨养老服务行业的新路子
中国有一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命只是 一个短暂的过程,提高生命质量,丰富生命内涵,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不 断追求的目标。每个生命都会有暮年期,于是,养老、尊老、爱老、敬老、助老 就成为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2009中国老龄国情及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就要结束了,诸位专家对中国 的老龄社会及养老服务业的走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部分在养老服务业领域勇 于进取的企业和相关机构也介绍了经验,交流了思想。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也是21世纪中国的 重要国情,其带来的各种挑战已大大超过了上个世纪对老龄问题的预期,成为我 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6亿,占全球老年人 口的21.4%,居世界首位,约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并 且还在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根据《中国人口 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74亿,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占17.2%,呈加速增长之势。
但是,对于如此严峻的形势,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的趋势全社会还缺乏深 入了解,对老龄市场的需求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对老龄服务产业更是未给予应有 的重视。
这次论坛前瞻性地探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产生的深 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共同商榷了建立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必需的社会服务 体系,进一步研讨了人口老龄化的市场需求,拓展了中国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思 路,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新思路和新理念。
今后,我们将会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大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力度,积 极探讨养老服务产业的新路子,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贡 献一份力量。
(据在“2009中国老龄国情及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的总结发言整理.2009 年1月6日)
阎青春著,老龄事业
认知与践行
认知老龄
上,华龄出版社,2014.08,第150页
最有前景的行业:老年助理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需要有人帮忙跑腿,助浴、助洁、助购、助医等。这是投资小利润高的行业。想想要是你不能开车了.你会怎么做?”费舍曼 说,“有些人的家人不在身边,虽然他们不需要人做伴,但有人能带他们看医 生并且在外等候不也挺好吗!”
迪克·帕吉特提出“五星级助理”的时候,就是出于这种考虑。虽说是 个人的小公司,但以圣地亚哥公司为代表的这类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新行业. 在以后的1()年,必会迅猛发展。55岁的帕吉特现在提供的老年服务包括:陪 伴出行、个人购物、外出使命、技术咨询及培训、家政服务,等等。他说: “老年服务市场需要一个可靠的来源提供交通及护理服务。老年人需要一个诚 实可靠的助理。我愿意代替他的孩子。”
老年用品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 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则不足1000亿 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 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45%的人还在就业;而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 有存款,另外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老年消费市场 应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巨大市场。
老年人市场虽大.但老年人对服务要求较高。一辈子的生活阅历沉淀了 他的消费质量,所以作为我们养老护理员应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它既是一 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张文范丛书主编;中国家庭服务业务协会,天津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组织编写,养老护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07,第75页
老年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999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被列入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201 1年,国务院出台了《社 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2012年11月,党的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和产业”;同年12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单独设立 “社会服务”专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不断发展,老年服务业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迈 进,并且得到快速发展。(一)我国老年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中央和 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包括老年服务的财政投入显著增加。另一方 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涉足老年服务业领域,健康护理、养 老地产、老龄金融、科技养老等新理念不断涌现。老年服务业蓬 勃发展,资本空前活跃,已然成为一门朝阳产业。
201 1—20l 3年.国家发改委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7亿 元,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l 3年
底,在社区老年服务方面,全国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25.6万个,城市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
72.5%和6.5%。各地通过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创新养 老服务模式、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引导社会组织提供社区养老服 务,增加养老服务内容。
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全国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3万 个,拥有床位474.6万张,收住老年人294.3万人,每千名老年 人拥有养老床位23.4张。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安 徽等地已经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老年人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家 庭无障碍建设指南》,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 造。无障碍市县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各地新建、改扩建的公共设 施和养老场所无障碍率不断提升。
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不断完善,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 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数量增多。截至2012年底,全 国共有老年病医院11 9所,床位14989张;老年护理院135所,床位1l 601张;老年康复医院322所,床位30】98张;全国三级 医院中有4.9%设立了老年病专科。
我国老年服务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可谓成 绩斐然。但是,总的来说,我国老年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 段,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临许多困难 和挑战,老年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还难以适应人VI老龄化形势和 老年人群迫切的服务需求。
(二)老年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老年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服 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老年服务业中存在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老年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不合理。
第四篇:强化管理创新机制 不断提升粮食执法工作水平
强化管理创新机制
不断提升粮食执法工作水平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惠民县粮食局面对新形势,积极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探索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动了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开展。
一、健全执法体系,夯实执法基础
(一)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机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针对职能的转变,在2004年经县编委同意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检查科室,专门负责粮食执法工作,为顺利开展新的职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我局积极争取,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6月,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惠民县粮食执法联合办公室的通知》(惠政办发[2006]30号),成立了由粮食局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物价、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粮食执法联合办公室”;同时,为适应粮食执法工作的需要,我们积极向县政府汇报有关粮食执法工作,2008年经县政府同意,并经县编委批准成立了“惠民县粮食执法大队”,增加了全额事业编制3个;为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我们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局统一组织的执法培训,目
前,我局有8名人员取得国家粮食局颁发的监督检查证书,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二)完善粮食行政执法运行机制。为加强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我局投资10万余元配备了粮食执法车辆及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笔等相关取证工具,并统一了执法服装,为粮食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硬件”基础。为规范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及监督检查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并且防止滥用职权、执法违法等现象的发生,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和《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制度,制定并出台了《惠民县粮食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粮食执法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奠定了基础。
二、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健康发展
(一)做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安排,我局多次向县政府汇报有关清仓查库工作精神,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制定了《惠民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我局与有关单位加强协作,圆满完成了我县粮食清仓查库自查工作,顺利通过全市统一组织的普查。因清仓查库基础工作扎实、工作组织有序、措施有力、程序合理、完成质量高,工作得到了上级粮食部门的充分肯定,荣获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省级先进单位称号。
(二)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工作。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的原则,严格依法实施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的审核颁发,并不定期地进行复核。对到期的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进行重新资格审核、认定,达不到要求的不予认定和颁发新证,严把了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关。
通过对全县56家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逐一进行梳理、审核,对16家达到国家规定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经企业申请,颁发了《粮食收购许可证》证书,并全部纳入社会粮食统计范围,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的粮食统计网络。
(三)深入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每年5月份,我们通过出动宣传车辆、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等粮食政策法规,在全县营造了依法管粮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了依法管粮的社会认知度。几年来,我局共出动宣传人员15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
(四)持续开展粮食收购市场检查。为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在每年夏、秋粮收购期间,我局通过采取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积极开展好粮食行
政执法工作,确保了粮食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联合检查主要是会同工商部门,对全县粮食收购市场进行依法检查,查看粮食经营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经营,是否存在有关违法行为,对无证经营、扰乱粮食市场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专项检查主要是开展好小麦最低收购政策落实情况、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出库情况。通过检查确保了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保障了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着力抓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强化统计监督检查,按照《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要求,每年两次对纳入统计范围粮食经营者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敦促粮食企业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对没有建立统计台帐、统计台帐建立不规范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为全县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创新机制,不断探索粮食执法工作新路子
(一)加强执法人员与执法相对人的管理
一是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执法人员业务学习制度,规定执法人员每周抽出半天时间集中学习,主要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监督检查暂行
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粮食局出台的一系列执法方面的文件,同时要求执法人员都要建立学习笔记。每半年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业务学习和执法实际,谈心得体会,对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不明白问题进行讨论。年底对执法人员组织一次执法理论考试,并请市以上粮食执法主管部门出题、监考,检查执法人员的学习笔记,评出优秀学员。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粮食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不断加强对执法相对人的管理。为切实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管理,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我们每年对纳入统计管理对象的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一次,结合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现场指导的方法来帮助统计人员进行整改。同时,为企业免费发放统一印制的粮食经营台帐和统计报表,要求他们按规定管好、用好、保管好台帐,准确及时上报统计报表,认真执行粮食统计制度,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详实的资料。
(二)积极探索粮食执法新路子。随着执法工作的推进和需要,我们在不断加强粮食执法制度建设同时,努力探索粮食执法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执法人员自上而下地进行对照检查,尤其是抓住执法活动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认真的剖析,在探究多种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在执法取证难的实际问题,探索并制定了《报表催报通知单》、《报表未报通知单》等文本,极大地解决了粮食执法取证方面的问题,并在执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惠民县粮食局 二00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五篇: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广东省云浮市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云浮市地处粤西山区,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原有基础等因素制约,云浮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社会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为改变这种局面,云浮市近年来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围绕“下”字做文章,将基层作为着力点,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管理路子。眼睛下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一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向下看。将主体功能区概念引向县域,以县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确定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走“错位发展、以特取胜”的发展路子。二是在转变基层治理方式上向下看。推进镇级机构改革,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组建党政办、农经办、宜居办、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三办两中心”,重点解决组织建设、农民增收、环境建设、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问题。三是在转变管理工作方式上向下看。推行 “十步工作法”,让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全过程;树立“民意为先”理念,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制度,方便基层群众参政议政。权力下放,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巩固和完善基层组织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云浮市实施以权力下放为核心的强镇扩权改革,将原先赋予县级政府的部分事权、财权和人事权下放到乡镇,提高基层政府的施政能力。一是下放事权,让乡镇有权办事。率先在云安县推进强镇扩权改革,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将14个县直部门的72项职权下放到乡镇,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能动性。二是下放财权,让乡镇有钱办事。适当扩大乡镇财权,逐步提高乡镇税收返还比例。同时,规范县直部门资金下拨方式,扶持资金统一划拨到乡镇政府,由县直部门负责监管,乡镇直拨扶持对象。三是下放人事权,让乡镇有人办事。按照配强配优乡镇班子的要求,扩大乡镇干部人事推荐权、干部调整建议权和干部问责处理权,乡镇党委对配备镇级班子副职有推荐权,对调整镇班子成员有建议权,对乡镇干部工作问责有处理权。资金下发,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基层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资金不足。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云浮市通过县级统筹财政以及税收等渠道对镇村两级予以资金支持,保障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实现向下拨款。在镇级运作上,除了提供公共服务全额保障,还逐步提高乡镇税收返还比例;在村两委运作上,实行县级财政直补;在保障民生上,实现专项财政下乡。二是创新税收共享机制,实现向下分税。按照相互合作、利益共享、共同开发的原则,出台项目招入地与所在地税收共享、资源地和项目地税收分成、园区税收增量共享等政策,并明确税收共享资金只能用于社会管理和服务。三是创新财税激励机制,实现向下奖励。在确定财税考核基数的基础上,实行“超率累进分成”激励机制,超过基数增长率的部分越高奖励比例越高。同时,设立“上台阶奖”,奖励财税收入突破一定数额的乡镇。服务下移,丰富社会管理内涵。完善社会服务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云浮市坚持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让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组建三大中心,实现服务下乡。组建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劳动力服务中心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帮助农民解决土地、就业及农业发展等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的专门化和专业化水平。二是组建一社一队,实现服务进村。成立农村社区服务合作社,逐步建立一体化的社会、劳动、医疗保障以及交通、通信等服务网络,让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民;组建农村环卫服务队,寓社会管理于公共服务中,解决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三是开通四个网络,实现服务入户。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推动社会服务逐步向镇村延伸。开通“三农”服务网、政府服务热线、远程审批系统和廉政直通车,形成覆盖农户的一网连市场、一
线解难事、一站办审批、一键强监督的全方位信息化服务体系。考核下沉,提升社会管理成效。建立面向基层的政绩考核机制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云浮市坚持在政绩考核过程中尊重民意、重视基层,实现考核下沉。一是将官考与民评结合起来。通过机关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评价、领导班子评价、单位代表互评、基层人员评价,把各考评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以不同权重比例集中起来,使民意在评议中得以体现,形成上下互动的评议氛围。二是创建“5+X”乡镇干部考核机制。探索实施“基本职责+主导职责”双层履职制度,明确乡镇干部的功能职责为“5+X”,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考核原则。其中,“5”是指社会维稳、农民增收、公共服务、政策宣传、基层建设五项基本职责,体现了以基层为导向、以群众为中心的考评标准;“X”是指赋予各乡镇不同的功能定位、职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几点启示云浮市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收到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双丰收。2010年,群众信访数量较2009年下降29.5%,农村治安案件下降30.8%,全市未发生严重群体性事件。同时,经济增长率达到15.4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22.8%。云浮市的实践探索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重点在基层。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基层稳定,整个社会才能稳定;基层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发展。只有搞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的大厦才具有扎实的根基。当前,我国大量社会需求来源于基层、大量社会问题产生在基层、大量社会矛盾根源在基层,这对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基层,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各种矛盾。关键在服务。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它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社会管理理念,想方设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以服务体现管理,以服务促进管理,以服务深化管理,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保障在制度。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常态化、系统化、机制化。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特别是不断创新政绩考核机制、财税分享机制等,才能有效推动和保障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实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基础在群众。群众是社会管理的对象,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及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充分参与、高效参与,以决策共谋集中民智、以发展共建凝聚民力、以合作共管汇集民意、以成果共享顺应民心,才能形成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