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时间:2019-05-15 01:0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第一篇: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来源: 组织人事学研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的组织基础。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和调整,思想观念也在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为了顺利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覆盖,向不同领域的核心地带延伸,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社会、维护稳定的功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不断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得到加强。

一、立足全局,创新思路,追求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新

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只有自觉地发展创新,才能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和谐有效地推进党的建设。

追求全面党建理念,确保领域广。坚持围绕中心,更加自觉地把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党的组织工作从来都是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服务的,只有树立大党建的理念,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主动为大局服务,才能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狭隘思路,进一步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只有在坚持大局的情况下开展组织工作,主动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有大的作为,才能体现其巨大的价值。

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确保动力强。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必须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激发党员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激活和调动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要努力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集

中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动诠释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先进性的真谛。

追求综合发展的理念,确保活力足。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领域越来越宽广,内容越来越丰富。既有传统的农村、机关等党建工作领域,也有新兴社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这些领域彼此联系、相互交错。既要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又要在着力夯实基础、提高工作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和创新力。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确立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理念,在纵横交错的现象中找准结合点,保证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

二、实事求是,创新内容,力促基层党建工作领域新

根据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创新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才能使基层党组织更加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

创新服务体系,保证效率优先。围绕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这一核心职能,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激励保障、确保实效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县)、镇(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形成纵横延伸、广泛覆盖的服务格局。贴近群众,丰富服务内容,着眼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便民利民生产服务。创建服务载体,积极推行党员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

创新活动载体,保证协调发展。以“城乡互助”活动为载体,把基层党建做强做实,着力在部门共建、村社互动、村企合作、人才共享四个方面下功夫,逐步推动形成以城带村、城村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化基层党建工作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要围绕不同行业领域党组织的职能定位,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吸引党员、富有实效的活动载体,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传递党的声音,树立党的形象,扩大党的影响。按照服务功能和党员

特长设置党小组,改变过去单纯以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区域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模式,设立党员致富示

范、政策宣传、信息服务等党小组,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在社区,继续加大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力度,按照党员特点和特长等划分党支部,使社区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创新设置方式,保证机构健全。突破按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模式,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针对经济发展不平衡、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成立联合党总支或支部,在组织上统一领导,在经济发展上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建立稳定的互利帮带关系。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公司”等设置模式。进一步深化“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扩大党在“两新”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党的组织覆盖到所有符合条件的社会生活场所,如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及各类专业市场等,同时着力构建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格局。

三、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要把党的决定化为广大群众的行动,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和党员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有效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都是为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使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实现具备更加巩固的基础。

创新干部选用培育机制,强化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坚持以“建一流干部队伍,创一流班子”为目标,紧紧抓住选拔、培训、监督等关键环节,大力改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始终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关口,从注重干部工作实绩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实行公开选拔,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眼于提高选贤任能水平,进一步探索和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发展意识强、思路宽、3

政绩实、政治上可靠、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通过组织调训、分批轮训、办班培训、专题研讨、外出考察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强化基层党员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党组织数量大、分布广、农村党员分散、流动性强的实际,创新教育管理活动载体、方式方法,确保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积极运用好各级党校、党员中心户、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努力构建和完善学习交流平台,对基层党员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关心、帮助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把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解决党员的困难与解决群众的困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针对流动党员的流动性特点,积极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管理模式。

创新党内监督运行机制,强化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扩大党务公开范围,拓宽党务公开渠道。健全党内交流沟通机制,组织党员定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开展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提醒谈话、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等。建立工作情况沟通制度,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党员群众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和协调。围绕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团结干事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没有通过集体研究的事不做决策,没有充分考虑的事不提交研究,没有充分征求意见的不拍板,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围绕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建立党内纳谏制,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朱云燕 江苏省新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三、

第二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中共南江县委书记张长云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无疑是我们地方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加以思考和积极探索创新的现实课题。就南江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和发展形势来看,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积极探索创新。

第一,坚持正确用人标准和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任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老实人不吃亏、投机者不得利、太平官不太平”的选用机制。新提拔领导干部,注重基层锻炼、注重年龄与文化结构、注重群众认可。在农村,大力实施“强基工程”,造就大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群体。既要积极从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和复转军人中,把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作风踏实、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党组织中来,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又要切实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每年从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乡村工作,充实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力量。通过各级党校分类别、分层次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致富技术、经营管理、应急管理等处理复杂问题的教育培训,建立完善任期目标、定期述职、考核、实绩考评、群众评议、激励约束等制度。

第二,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机制。巩固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和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的“四强”党组织创建活动,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当前重点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七次全委会精神为重点,学出深度、学出广度、学出实效。根据农村党员特点,大力弘扬“红军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王瑛精神”,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与人民群众同甘苦、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促进党员职责岗位化、党员活动定期化、党员管理经常化、党员考核制度化。强化监督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推行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第三,坚持以激发普通党员活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提高村(居)两委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积极探索建立激励保障、人文关怀、党内帮扶工作机制。在政治关怀方面,进一步完善从农村党员、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机制,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采取提拔重用;在人大代表、党代表选举中,适当增加基层党员、农村干部的比例。在精神激励方面,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党员、干部给予一定的荣誉;大力宣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让广大基层党员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在生活保障方面,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引导和推动农村党员干部报酬合理增长,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员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离职补偿等办法,切实解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开展多种形式的先帮后、富带穷活动,进一步规范“困难党员帮扶超市”,管好用好“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给予病、残和年老体弱的困难党员更多帮助,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坚持以创新服务方式为载体,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按照四川省委“四个特别”和巴中市委“八个更加注重”、“一把手”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的要求,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坚定不移地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积极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村(社区)企共驻共建、教育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村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一方面,坚持定期走访群众制度,努力把群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解决在群众上访之前;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党员干部沉下去,积极帮助群众理清致富思路,选准富民项目,真心帮助群众谋划和办成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尽快形成先富带后富、党员带群众、群众户帮户的致富网络;引导建立各种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创新便民服务形式,进一步完善“六个一”便民服务制度,加强乡镇服务中心和村(居)委代理点建设,努力把服务群众的“角逐”向边缘村组延伸,真心关爱群众,真情帮助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

第五,坚持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坚持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积极适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形势,创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完善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设置形式,要因地制宜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机构、协会、学会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采取“城乡联建”、“村居联建”、“村企联建”、“区域联建”、“产业联建”、“支部+院落”和“支部+市场”等多种有效的联建形式,促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

第六,坚持以扩大基层民主为重点,建立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

机制。积极完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制度,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内部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推行党员旁听党委会、党员议事会等党内民主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进村民民主管理,落实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督查等有效形式,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与规则,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和决策制度,坚决制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确保党员干部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第三篇:基层党建改革创新路在何方

基层党建改革创新路在何方

——访全国党建研究会理事、大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乃波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市十七大以来党建取得哪些成就,今后又将如何加强党建工作,日前,全国党建研究会理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乃波接受了大连日报记者的专访。

关于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前提

记 者: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实际,大胆探索,许多创新之举在全国很有影响,全国各地到大连考察基层党建的络绎不绝。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把“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和基本经验予以强调。当前,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您认为应把握的重要前提有哪些?

王乃波:我感受最深的是,推进基层党建的改革创新,必须一以贯之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以科学制度为保障,以科学方法去推进,不断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体应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整体推进,不要就事论事;要持续发展,不要一时一事;要探索规律,不要敷衍了事。做到这些,应把握好三个前提。

第一 基层党建是一门科学。基层党建工作难奏效甚至不奏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把基层党建工作当成一门科学去研究,不知道基层党建工作的始发站在哪里,从哪里出发,终点到什么地方。于是,就事论事,见啥抓啥,就像磨米推磨,只绕圈子,不走直线。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基层党建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涉及到自身建设,又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紧密相联系。相对党的总体建设来说,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它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作为每一个党务工作者都应对每一个领域、行业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都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第二 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研究党员就要研究党组织,研究党组织就要研究党组织作用,研究党组织作用就要研究党的自身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如何服务于党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在于她在纵向上,有严密的完整的组织体系,7600万名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要编入党的基层支部。在横向上,党组织与其它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层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处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的党组织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各不相同。由此,形成和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系统,每一个系统的党建工作对象、职责任务、管党责任、工作路径等,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第三 基层党建具有特殊规律性。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离不开党的建设一般性原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全党而言的,是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但是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又有不同的特殊性和表现形式。比如在党的建设五大系统中,就中央、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来讲,是不一样的。这一层次党组织中,其负责人多由政治家所组成,用党的建设普遍性原理指导工作即可,许多问题一点就透。而到了基层,不加区别地仅仅讲党的建设

1一般性原理是不够的。各项建设内容都应具体化,有针对性,才能切合基层党建实际,才能深入党员之心。所以,研究基层党建必须从其特殊性出发,在强调党的建设的普遍性原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研究其特殊规律性,这样指导工作才能有实效。

关于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源头和关键

记 者:我们常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那么,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中,基层党建的“牛鼻子”在哪里?

王乃波: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要改革创新?不改革创新,基层党建就不能与时俱进,增强生机活力。现在,有些地区,尽管投入很大精力,但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并不大。有的地方基层党建工作本来撂荒了,可是由于培育了“一棵大树”,上面领导来了,他让领导看“这棵树”,外面人来了,他让人家参观“这棵大树”,到了年终总结,他自己则大讲特讲“这棵大树”。其结果是只培育“盆景”却难以形成森林。

根在何处?就在基层党建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解决好。改革开放三十年,基层党建确实遇到许多新问题,比如,体制机制问题,组织设置问题,方式方法问题,形式内容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谁是源头,谁是关键?我们从大连的八年实践得出结论,那就是体制机制。这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也要变。而政治体制改革又分行政管理体制和党建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处在下端,党建体制处在上端。在党建体制当中,基层党建体制处在底部,与基层组织紧密融合。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每走一步,都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挑战。

如果从解决单一问题,改革单项工作上讲,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每一项工作的创新,都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党的建设不是为了自身建设而建设,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为伟大的事业服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就要跟其他社会各种组织发生联系,有机结合,从而完成党在基层的各项工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整个系统,就不能不研究体制机制,这是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根本。所以说,体制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源头和关键。

记 者:那么怎么改,如何改呢?

王乃波: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展现着基层党建的内容、结构、范畴及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和功能。创新基层党建体制机制,需要把握三个环节。一要考虑体制和机制是否有利于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建设过去是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三位一体”,十六大加入制度建设,成为“四位一体”,十七大加入反腐倡廉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所以,研究党的建设,首先要研究体制机制保证党的自身建设问题,若从经济管理的思维讲,就是首先要研究加强基本建设。二要考虑体制和机制是否有利于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实现。执政能力落实到基层,就要研究执政能力在基层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方式问题,也就是执政主体和客体在基层的结合问题,这也需要体制和机制作保证,这不是单单研究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等自身建设就能实现的。三要考虑体制和机制是否有利于党建责任主体到位。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基层的组织结构重新洗牌,亟需建立一种新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秩序。谁来领导和指导做好以上工作?如果没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作保证,新的党建责任主体很难及时到位。

关于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体制论争”

记 者: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理论障碍是什么?

王乃波:就是“体制论争”。它最早源于经济理论界,其基本内容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用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来衡量,属于非公有制性质组织;用计划经济体制来衡量,属于计划调节之外的组织。

这一理论被引进思想理论界后,一些理论专家以此为根据,提出,这些组织只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安排社会就业就行了,不需要像公有制成分的企事业单位那样建立党组织。对于由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的原有党组织,也不需要建立纵向的隶属关系,只需横向的柔性管理指导就行了。于是,便出现了以“新兴组织中要不要建立党组织”,“党组织是建在内还是建在外”,以及这些“党组织是否要形成具有纵向隶属关系的党组织体系”等“体制论争”。

我认为,“体制外之说”有三个错误。第一,理论依据错了。他们不是用中国特色政党政治理论指导党的建设,而是运用西方的政党政治理论来衡量和对照中国新兴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此排斥在这些新兴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第二,参照系错了。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一大二公”的基本经济制度。那时的人财物、产供销都是国家统一管理和分配,实行计划调节。经过30年改革开放,这种“一大二公”的基本经济制度被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取代了,对应的计划经济体制也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按照新的体制来衡量,应运而生的新经济组织是企业制度范畴,新社会组织是市场体系范畴,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无论是公有制经济组织,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或者新社会组织,其人财物、产供销,都由市场来调解。如此看来,无论公有制成分还是非公有制成分的组织,都是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内的一些组织。第三,时空观错了。如果时间倒退到改革开放之初,阐发这种观念,或许还能说明一些道理,时至今日,再讲这种观点,则完全说不通了。

“体制论争”说到底,是新兴组织要不要建党和已有党组织要不要加强党建问题,其本质是坚持还是排斥党对新兴组织的领导问题。

记 者:对这个问题,我市在实践中是如何解决的呢?

王乃波: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基层党组织的最大特点是,纵向上,具有上下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隶属关系;横向上,与其它基层组织紧密贴近,以加强对其领导和指导。列宁同志对党的建设有一个重要建树,就是党的组织要“依托生产经营和行政单位来设置”。毛泽东同志则强调“支部建在连上”。这样,不仅把“要不要建党组织”,“怎么建党组织”和党组织对其它基层社会组织的关系说清楚了,而且确保了党组织与其所依附的各种组织不“脱节”。

理论障碍的破除,让我们豁然开朗。实践中我们也敢于放开手脚了。比如,针对“要不要建立党组织问题”,我们明确提出“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群众的地方就应该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应该有党的组织,以保证和实现党的有效领导。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各类新兴组织,我们党不去占领,其他政治力量就会占领”。新兴领域“不仅要建党,还要理直气壮”。2002年,大连市启动新经济组织党建时,创建了私营企业“内建”、个体工商户“外建”,外资企业“派建”三种党组织组建模式。新《公司法》颁布后,我们马上又把具备条件的党组织搬到了企业内部,保证了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有机融合。2003年,我们又在全市启动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协会+党委”的模式,在新社会组织内部建立党组织,健全党组织体系。如此,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才能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展党的活动,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才能围绕为社会的公正诚信服务开展党的活动。总之,只有这样,“伟大工程”服务“伟大事业”在基层才能找到结合点。

关于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记 者:您认为,大连市基层党建工作近年来最突出的成效是什么?

王乃波:我认为是在历届市委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大连市的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有人把它叫作“大连模式”,即创建了以农村、国有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和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党建领域为目标模式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记 者: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都强调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您能否介绍一下大连这些年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王乃波:具体讲就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党建领域相对缩小,城市社区党建领域则相对扩大;随着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党建领域相对缩小,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新经济组织党建领域相对扩大;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和机关事业单位职能的转换和还原,机关事业单位党建领域相对缩小,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民办非公企业单位等新社会组织党建领域相对扩大。由此构建了农村、国有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和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党建领域并存、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记 者:能不能概括地介绍一下,它在实践中是如何推动实现的?

王乃波: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过程。

一是找准基层党建的基本矛盾。早期,我们遇到的最多最棘手的问题是“隐性党员”,当时大量的“隐性党员”离开了原来的党组织,流入到了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而这些地方却没有相应及时地创建党组织来承接,造成了党员与党组织相分离。大连从2001年开始,历经四年五个阶段,共梳理找到7.9万多名“隐性党员”,需要为他们再造新的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单位制”变成“社会制”以后,各种经济组织、行政组织、群众自治组织重新洗牌了,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基层组织架构。但是党的基层组织却没有及时跟进设置而相应地建立起新的党组织架构,导致党的组织与其所依附的各种社会组织相脱节。“分离”严重削弱了党的自身建设的组织基础,“脱节”严重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机制基础,二者共同作用,严重削弱了党领导基层党的建设的工作基础。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建最基础最本源问题,所以,我们将其概括提炼为基层党建的两个基本问题。

二是构建组织构架。第一,我们立足于经济制度变革和社会结构调整,依据不同领域特点和内在规律,从2001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分别在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集中梳理“隐性党员”,建立健全党组织,完善党组织体系,理顺党建管理体制,确立党建责任主体等,形成了三个组织系统。同时,明确各系统党组织政治功能定位和具体目标任务,配套建立党组织活动阵地,创造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载体等,逐步构建形成了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党建领域框架。第二,在构建三大新兴党建领域的同时,我们不断深化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组织的衍生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律性认识,并在实践中逐步对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党建进行改革和整合。在农村,针对合乡并村、党员队伍老化、产业结构调整、党员流动性增强等情况,探索建立了以“科学设置组织、分类设岗定责、完善运行机制”为主要的“1+4”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在国有集体企业,积极适应经济制度改革,探索实行了“两分开、一分解”的党建体制,使国有企业党建最终形成一个责任主体。在机关事业单位,针对党建“各自为战”的实际情况,探索实行了“双重管理体制”,形成了机关党建工作“一盘棋”。这样,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创建了六大党建领域既相对独立、相互联系,又与党的地方党组织架构相衔接配套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记 者:能否概括一下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王乃波:这个问题,用文字表述比较简单,即功能定位清晰,组织体系完善,党员管理规范,具体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到位,活动载体得当。但其内涵比较丰富。第一,党的自身建设加强了。党组织体系完善,党员管理规范,这是党的建设的本体。体制机制的创新,首先就是要把组织建设搞坚强,这是基石。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六大领域既相对独立,互不交叉,又将各种基层组织整合在其周围,并与其所应领导的各种基层组织紧密依附的党组织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节”问题;同时,每一个党员都在党组织中接受管理、教育和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分离”问题。第二,党组织作用发挥有效了。党组织建设不是单纯为了“建”,更重要的是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了,就要研究怎样发挥作用。一是党组织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明确了。我们按照六大领域的内在规律特点,赋予了农村、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其它领域党组织(除高等学校外)是政治核心。政治功能明晰后,党组织该发挥领导核心的当仁不让,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则要搞好保证监督。二是党组织围绕什么去发挥作用明确了。我们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具体化,明确了六大领域党组织的具体目标任务,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具体目标任务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巩固城乡政权基础;国有集体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完善市场经济主体;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主要是以公正诚信为基础,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三是党组织依托什么发挥作用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其执政有体制和机构作保证,而基层党组织虽然既有领导核心又有政治核心,但是没有像中央和地方党组织那样,有行政体制和机构作依托。怎么办?创造得当的党组织活动载体。比如,通过创建“五个好”领导班子活动,把党组织和其它各种组织融合在一起,这样,党在基层的执政功效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第三,党要管党的责任主体落实了。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是自发的,必须置于上级党组织领导之下,建立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大连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六大党建领域组织架构,来落实管党责任,即谁的孩子谁抱走,不搞齐抓共管。比如,农村和社区党建工作分别由区市县委负责,国有集体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分别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党委和区市县委(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机关工委和部门党委负责。

目前,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夏德仁书记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的报告要求,我市的基层党建工作将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深化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第四篇:在创新中彰显基层统战工作活力

在创新中彰显基层统战工作活力

[ 作者:陈文 马波 转贴自:区委统战部 点击数:477 新闻录入:admin ]近年来,襄阳区统战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统战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主动融入全区工作大局,在创新中彰显统战工作活力,为打造“实力襄阳、和谐襄阳、诚信襄阳”服务。

一是工作意识创新。从创建学习型机关入手,狠抓统战部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坚持每周五学习日制度,学习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学习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及建党85周年会议上的讲话,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思考型、民主型、创新型、实干型”的统战干部队伍,增强统战干部做好统战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是活动方法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抓培训,三年来先后举办了民主党派成员、民族宗教界人士、民营企业家等大型培训班16次,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水平,引导民族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引导企业家认清形势,提高素质,加快发展。抓宣传,先后开展了“统战知识宣传月”、“反邪教的警示教育”宣传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期,直接参训学员近7000人,营造了统战工作良好氛围。抓活动,通过举办各界人士迎中秋茶话会、迎春茶话会,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有效形式,树立统战部门联系交友形象,利用电视台开办的“政协之声”阵地,制作专题片,宣传我区多党合作的成绩,带领统战成员到革命老区开展纪念活动,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组织统战成员开展“四下乡”服务新农村建设,扩大统一战线的影响。

三是工作机制创新,更新观念,树立有位才有位的思想。在服务招商引资方面,两年来,先后引进邓林劳教所搬迁项目、地城公司和福建长汀天乐卫生巾厂等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同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民营企业,先后为三家企业贷款500万元,为24家民营企业聘请公安机关24名中层干部为法制副厂长,受到襄阳区委的大力表彰。襄阳区把2006年定为“光彩事业活动年”,在活动中民营企业先后捐资130多万元,用于公益活动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搭建六个平台(学习的平台、沟通交流平台、服务平台、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人成长的平台、为企业搭建回报社会的平台),抓好经济统战工作。

创新是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之所在

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如何“创新、搞活”是统战部门面临的新课题。面对新形势,我们确立“争先创优、有为有位”的意识,把开展创新活动作为搞活统战,扩大影响,提升形象的重要举措。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搞3-4次影响力大的特色活动,活动涉及民族、宗教、党外人士、非公经济等多方面,活动有声有色有新意。许多活动都带首创性,如利用专刊宣传党外干部风采、编印反邪教通俗读本、开展少数民族受灾特困户扶助行动、对乡镇统战工作实行百分考核法、开展防渗透反邪教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教堂“三进”活动等在全区乃至全市都是第一次尝试。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激活了基层统战活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2003、2004年连续两年在市委统战系统获得创新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区招商引资先进奖。2004年10月,时任省委统战部长的林祥国同志专门派人来总结经验。我们的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激发动力源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从事基层统战工作的同志存在模糊认识,认为统战工作上层重要、基层无关紧要;基层统战工作无位置,工作多做少做无所谓;统战部门缺钱缺人,想办事难办事,有一种“无为自轻”的意识,表现在工作上是缺乏动力,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这种现象在我部曾也不同程度存在,其结果是外部无“张力”,内部无“吸力”,党外干部等项工作相对滞后。2002年4月,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后,通过深入剖析,深刻反思,使部领导震动。两年推荐20多位党外干部人选,仅提拔使用一人,如此下去,还有何吸引力,创新的观念点燃了奋发向上的勇气,于是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和“以创新求活力,以活动聚人气”的思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部领导运用会议、考察、对口学习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是破除“无足轻重”自轻意识,倡扬“有为有位”的自强意识。经常宣传,统战工作无论上层、基层,其地位、作用很大程度取决自己的努力,我们自身要确立“有为有位”的意识,用实际工作提升地位、形象,用实绩来证明自身价值。二是破除得过且过的平庸意识,倡扬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反复宣传,人要有点精神,不能甘于沉沦,安于现状,要通过创新活动来创一流业绩,以扩大影响。三是破除“无能为力”的应付意识,倡扬奋发向上的进取意识。宣传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缺钱缺人难办事”是事实,但不能唯条件论,没有事业心再好的条件也做不出成绩来,有了进取心,条件再差也能创造条件,做出业绩。通过不间断的观念更新,大家确立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激发了创新动力和工作热情。统战部、宗教局共7个人,尽管人手少,每搞一次活动,大家协力同心,献计献策,加班加点无怨言。

二、精心谋划、找准切入点

如何把平淡无奇的统战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精心谋划,找准活动切入点。

(一)对中心工作,考虑统战特点,找到“出手点”。2003年夏季洪涝灾害后,各部门都有帮扶乡镇受灾户的任务。区委落实统战部帮扶伍佑镇一户受灾户,按常规出点钱登门慰问就算完事,但部领导马上 就联想到弱弱结合的少数民族婚进户,认为他们本来就是统一战线大家庭的弱势群体,这次遇上洪水更是雪上加霜,应是这次帮扶的重点,全区受灾户众多,由区政府纳入定向救灾计划不现实,何不发动统战大家庭的力量向受灾特困户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在伍佑镇先行试点,组织政协委员、民营老板、宗教人士召开座谈会,由宣统委员通报了7户少数民族家庭的困难情况,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震惊,纷纷捐钱捐物,效果很好。随即又向全区广大统战成员发出倡议、有钱有钱、有工出工、有物出物、有技出技,帮扶少数民族受灾特困户,这项活动得到了各镇和统战系统广大成员积极响应,收到捐款捐物8万多元,结对帮助了103户少数民族特困户,此举不仅减轻了区、镇两级政府的压力,更重要是把少数民族困难户纳入扶持视线,受到区、镇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对一般工作,考虑推陈出新,寻找“闪光点”。党外人士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2002年5月,为了改变党外干部工作相对滞后状况,2002年5月,我部决定从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入手,以引起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每年“七一”前后,宣传党内干部较多,党外干部被遗忘这一状况,我部排出工作突出的9名党外人士上门采编其先进事迹,用人物通讯形式,集中刊登在《盐城统一战线》杂志上,并将他们的照片在封底刊登出来,杂志送四套班子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引起领导层的高度关注。年底换届时,9名同志分别当选为省、市、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三)对相关工作,考虑合并延伸,产生“集合点”。2004年6月市委统战部召开统战工作进社区的现场会后,我们就考虑统战工作以什么形式、内容进社区,这时,省、市统战部、宗教局布署防止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任务,我们觉得将反邪教宣传引入社区比单纯的组织网络进社区更实际,考虑我区曾是法轮功重灾区,邪教实际神又开始露头这一实际,通过协商,决定与宗教局、610联手行动,一并进行社区防渗透、反邪教宣传,并将活动延伸到教堂。宣传部长提醒我们,学校是邪教与我们争夺少年的重要阵地,促成了 “进社区、进教堂、进校园”的“三进”思路的形成。2004年8月,在全区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防渗透、反邪教“三进”(进社区、进教堂、进校园)活动。其内容主要为 “四个一”,即一是做一场生动的反邪教、防渗透警示报告会;二是观看一次反邪教、防渗透录像;三是搞一次防渗透、反邪 3 教的图片展;四是发一份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这次活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与推广,省、市统战刊物《统战广角》和《挚友》分别刊登其做法。

三、着力创新、扩大影响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基层统战工作仅靠会议、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已不适应需要。如何创新活动方式,做到形式活泼、内容充实,增强对广大统战成员吸引力,我们进行了尝试。

首先,注重活动形式上的创新。工商联内聚集不少非公有制代表人士,针对有些成员对一般的座谈会不感兴趣的特点,注意变换活动方式,增强对他们的凝聚力。今年4月份我们与工商联联合举办的“外学世钟、内学雅家乐”民营企业家约谈会活动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针对少数民营企业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滞后的状况,我们选择了一个管理极具现代化的韩资企业“盐城世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和一个白手起家,经过10年创业,现有35家连锁店,年销售近3亿元的“江苏雅家乐集团”民营企业。组织工商联会长、常委、民营企业家代表近60人,参观井然有序的世钟集团厂区、生活区及雅家乐的办公区、仓库、超市,接着召开约谈会,请世钟和雅家乐的负责人介绍企业现代化管理、拓展市场、迅速扩张的经验。与会同志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耳目一新,畅谈体会,得益匪浅。

其次,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营造有声有色、宽松热烈的氛围。今年2月召开的一次党外干部活动,考虑到党外干部工作忙,聚在一起不容易,又考虑到难得与组织部联合行动,春节将至,决定把活动搞得活跃点。借用了区文化馆场地和音响,场内张灯结彩,四周悬挂多幅字画,桌上摆上水果、瓜子。会上由组织部、统战部领导宣读了省委《党外人士十百千工程意见》文件、区委常委与党外干部联谊交友的名单,区委组织部长、分管书记分别发表讲话,接着展开座谈,由党外人士汇报演出统战系统组织的庆元旦演唱会获奖优秀节目,充分展示党外人士多才多艺的风采。之后,区委领导纷纷登台一展歌喉,与党外干部进行互动式联欢,活动既实在又活跃,让党外干部与区委领导拉近距离,交上朋友,使组织部与统战部形成了合心合力的格局。

第三,注意放大范围,适当造势。适当造势的目的是扩大影响,不必“默默无闻”。2003年4月份,我们倡导三个民主党派提供有价值的提案或调查报告,随后,将建言献策活动先后扩大到乡镇统战委员,统战系统成员单位、民主党派成员、党外干部、部分市、区政协委员,调研内容从招商引资扩大到文化、卫生、教育、地方品牌保护、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个领域。考虑到建言献策的质量,调研时间从一个月放到四个月,期间对部分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调研文章收齐后,我们精选16篇,出了《党外人士建言集》。对原定的内部小型座谈会进行升档,参加对象由本区内统战系统成员扩大到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又邀请6位市分管领导、民主党派负责人及电视台、报社的记者参加。又别出心裁布置会场,不设主席台,让党外人士登台献策,请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评审、授奖,受到与会者及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此项活动被盐城市委统战部评为创新综合一等奖。

四、聚合力量,形成大合唱

随着形势的发展,统战工作趋向社会化。由于统战部自身力量有限,所以我们开展活动注重借水行舟,聚合各种力量,合唱一台戏。

(一)主动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活动不是孤立的,凡涉及的相关部门,我们都设法去协商构通,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今年4月份,我们召开全区特约人员聘任仪式暨工作会议,规范特约人员工作,由于事前分别与国税、审计等6个部门进行了协商,几位主要负责人不仅亲自出席会议,而且在人力和财力上予以支持,会议开得很成功。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先生是该区葛武镇人,为做好在台高层人士工作,我们通过葛武镇的企业家和在外人士筹集到一部分收购资金。发动葛武镇干部、村民到民间收购家常实物,终于在2003年2月全部收齐并按原貌陈设。清明前夕,通过区文广局邀请我市著名书画家凌震

三、郭列平等十三位名人泼墨挥毫,现场赋诗,在郝氏故居成功举办了“故乡情.爱国心”笔会。

(二)紧紧依靠统战系统内部的力量。我们还注重整合统战系统内部资源为我所用。2003年新春伊始,为及时学习传达胡锦涛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机关时的讲话,我们一改传统的学习座谈形式,成功举办别开生面的茶话会。策划活动方案时,考虑到区文化馆、区文联、世纪广场负责人都是新当选的政协委员,于是便“借水行舟”,由世纪广场老总瞿星春带领大伙参观新落成的世纪广场,由区文化馆免 费提供演播场地,区文联奉献了一台精彩的表演节目,大家学习座谈后,与文艺界人士联欢,由于各方面鼎力支持,使得这次活动形式清新活泼,得到参加者的欢迎。

(三)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事先向区委分管领导和上级机关汇报,主动寻求领导层的支持与参与,是推动活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扩大活动影响力的重要一环。2005年8月,在潘黄、龙冈召开的防渗透、反邪教宣传进基层现场会原定在本区范围内进行,我们主动向市委统战部、市宗教局长、市610办公室领导汇报后,都认为该项活动意义重大,立即通知各县统战部长、宗教局长、610办公室主任参加,并把会议升格为全市防渗透、反邪教现场观摩会,使会议的效果产生放大效应。

回顾几年来的创新实践,我们的体会有三点:

体会

一、要创新首先要有想干事的内在动力,才能“无为”变“有为”,点子不断,活动常新。

凭心而论,统战部门不是管理人、财、物的热点部门,尤其从事基层统战工作的同志地位没人高,经费比较少,说话没人听。但任何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想干事、会干事,钱少人少同样干成事,无为就会变有为,有为才能有位。正是靠这种信念,大家增添了争先创优的内在动力,年年有新招,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正是活动的日积月累,改变了外界的看法,改善了内外部关系,提升了自身形象。领导对统战工作越来越重视,把统战工作与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等工作一样纳入全区三个文明建设考核范畴,年初一起开会,年终一起考核,统战工作有了一定份量。2004年更新了一辆新车,在2005年6月份干部调整中,3名统战系统的干部得到交流重用,7名党外干部走上相关部门的领导岗位,这在盐都历史上是没有的。

体会

二、创新要以活动为载体,活动有声有色,才能增强统战工作的影响力、凝聚力。基层统战工作的活力来自创新,创新靠活动来体现。活动是平台是载体,不搞活动,部门毫无生机活力;开展有特色、有新意的活动,对外有影响力,对内有凝聚力。为增强非公有制人士的“吸力”,我们与区政协一起召开优化投资环境为主题的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并将问题及时反映给区领导和有关部门。为发挥行业商会作用,我们又顺应非公经济界人士的呼声,指导工商联成立葛武轻工材料行业商会和浙商商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统战部对非公人士的凝聚力。近年来,帮助民主党派由2个发展到5个,成员 58名,倡导 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每年提供一份有份量的提案,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开展一次特色服务,搞一次联谊活动,通过活动帮民主党派成员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构建与领导交流的桥梁。2002年以来共有42名党派成员、党外人士当选为省、市、区人大代表或市、区政协常委、委员,1名党外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8名同志走上科级领导岗位。在党外人士的心目中,统战部就是他们的娘家。

体会

三、创新活动要务实,力求搞一次、象一次、成一次,见实效出成果。开展创新活动的出发点不是搞形式,摆花架子,做给领导看,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开展工作,提升形象、扩大影响。为了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从计划的制订、现场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准备工作。面对日益迫近的境外宗教渗透,面对甚嚣尘上的邪教宣传,我们认为农村反邪教宣传不能“空对空”,在去年开展“三进”活动基础上,今年引升为“三个一”活动,即重点村物色一名义务宣兼信息员,每村赠一盘经过滤压缩的反邪教碟片,每户赠送一本农民通俗读本。为破除农民想了解却不知情、农村想宣传却无从下手的难题,我部主要领导根据农村农民的特点,查阅了20多种资料、文件,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经过三个月时间,编写了《防渗透、反邪教知识通俗读本》为宣传找到“抓手”。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活动要务实,虚功实做,要么不搞,要搞就要有特色,见成效;我们主张活动不宜过多,一年就二、三次也行,搞一次要象一次,成一次。

创新无止境。虽然我们在基层统战创新搞活动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在今后的统战工作中仍将以创新为动力,总结经验,乘势扬优,以高度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创新实践中来,使基层统战工作有新的突破,更富有成效。

(作者系盐都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

围绕中心促发展服务大局建和谐

———我省县级统战工作综述

近年来,全省各县(市)区委统战部,在县(市)区党委领导下,坚持“在围绕中心中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尽职”,依托县级统战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为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加强对县级统战工作的领导,是激发县级统战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关键。全国和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后,我省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全面加强了对县级统战工作的领导,有力地巩固了县级统战工作的基础地位。

我省各级党委普遍加强了对县级统战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设,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专项工作联系协调制度等。具体的做法是,市委统战部明确了指导县级统战工作的专门机构,建立各种形式的县级统战工作联席会等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建立了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党委副书记分管和政府相关领导联系统战工作的领导体制,并将统战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考核范围。近年来,各县(市)区委还高度重视统战部领导班子建设,帮助统战部门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他们加大了基层统战工作网络建设,普遍建立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统战工作网络,在乡镇街道配备专兼职统战委员,在社区(村组)明确统战联络员,有的还在县(市)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配备兼职统战联络员的探索,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统战工作网络,为县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是我省县级统战工作的重点,也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各县(市)区党委统战部门,紧密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县(市)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的实际,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上,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委统战部还认真贯彻“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密切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及时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努力帮助他们搭建发展平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建立激励机制,宣传先进典型,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有力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此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县级统一战线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各县(市)区委统战部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作贡献,逐步形成了村企合一型、产业推动型、回报家乡型、反哺农业型和培训农民型等多种模式,在破解了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的两大难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县(市)区委统战部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推动统一战线组织和广大成员积极开展“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的工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可以说,民族宗教工作是县级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的重要工作。我省各县(市)区委统战部坚持把民族宗教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促进民族和宗教关系的和谐,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委统战工作部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大力推进民族经济的发展,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进一步促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他们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维护信教群众和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及宗教方面影响稳定的各种事件;引导宗教界深入开展以“争创文明宗教活动场所,争当文明信教公民”为主要内容的“双文明”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力促进了宗教关系的和谐。各县(市)区委统战部门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成员社会联系广泛、代表性较强等特点和优势,组织他们深入社会、深入群众,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努力协助党和政府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回顾过去,我省县级统战工作成就瞩目;展望未来,辽宁全面振兴的伟业对全省县级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省县级统战工作一定会继续发挥优势,乘势而上,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活动促活力 湛河区基层统战工作充满生机

近年来,湛河区统战部工作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创基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开展“树立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了基层网络和阵地建设,促成了统战工作进社区、入村,形成了区、乡、村三级统战工作网络,营造了各级领导干部重视统战的良好氛围。同时,又以活动为抓手,激活了基层统战工作的全面创新和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几年来,我们先后配齐了乡(镇)、办事处统战委员和统战干事,形成了乡(镇)、办事处统战工作由副书记主抓,统战委员具体抓的良好局面。同时,结合2005年村委会换届工作,重新对两个乡(镇)的71个行政村的村级统战联络员进行了调整,又充实了办事处27个社区的联络员,进一步明确目标和工作职责,真正把那些政治理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好的年轻干部安排到统战工作岗位上。现在我区基本上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覆盖全区的统战工作网络,统战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为全区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的基础上,为便于开展工作,促进统一战线成员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我们在全区所有乡(镇)、办事处、村(社区)都建立了“党外人士之家”活动室,达到了四有标准,即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党外人士之家牌子、有统战工作制度、有辖区的统一战线成员档案资料和联系方式,并对统战成员的档案资料实行电脑规范化管理,实行定期联系制度。同时,积极开展活动,积极引导辖区党外人士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基层统战成员共提合理化建议300余条,吸引境外资金1000多万元,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以活动促工作。为全面活跃基层统战工作,2003年,我们按照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湛河区的实际情况,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了“抓载体、树典型”活动,各基层单位都结合各自特点,选择开展了“恰当合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载体活动,从而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深化了此项活动。2005年,北渡镇根据“抓载体、树典型”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又在全镇进一步开展了“招商、护商、富商”活动,全力营造“天天都是招商日,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浓厚招商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全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镇财政收入;南环路办事处公交社区利用社区戏迷俱乐部优势,开展了“统战梨园春”活动,把党的统战方针政策编制成了戏曲节目,进行了演出,寓教于乐,起到了很好地宣传效果,他们的“党外人士之家”人来人往,热闹异常;九里山办事处开展了“警企共建”活动,如今辖区企业不仅拿到了随时与公安机关联系的警民联系卡,而且辖区公安部门在为企业服务的进程中与 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而优化了辖区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了投资者;姚孟办事处开展了“聘请党外人士顾问”活动、“谈心交友”活动及“三谈四访五相送”活动,积极引导党外人士建功立业,激发了党外人士参与辖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狠抓了基层领域的统战工作,使得湛河区的各项统战工作一直在市里保持了领先位次,由于基层统战工作的丰富多载,又为宣传和信息工作提供了不竭之源,同时我们又对宣传、信息工作实行定期交流和奖惩工作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统战干部干好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每年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各类统战宣传稿件80余篇,向市委统战部上报信息均超过100条,受到了市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统战工作

在到统战部工作之前,我对统战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统战工作比较虚,且主要是上面的事,不如政府的工作实在、重要。到统战部工作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我对统战工作特别是基层统战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基层统战工作并不是无所事事、可有可无,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基层统战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还不是十分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统战工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全面夯实工作基础。现在统战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基层统战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想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统战工作,就必须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构建大统战格局。统一战线工作涉及许多领域和部门,只有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做好工作。因此,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是推动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统战部必须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主动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战略和政策上加强具体指导,在工作上加强组织协调,大力争取其他部门对统战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另外,要建立健全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战工作联席会议等组织体系和制度措施,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并经常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形成统战工作大家做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首先,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科学设置目标,合理安排工作,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通过外出学习、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统战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统战干部队伍;第三,要深入开展“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活动,大力加强“挚友真情”机关品牌建设,在统战系统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发展、向上的良好氛围,把统战部建设成为深受党外人士欢迎的党委职能部门。

三是摸清统战工作的底数。首先,要对党和国家制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认真的梳理,吃透上级的精神;其次,要对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等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准工作的的方向;第三,要对统战成员特别是统战代表人物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并为其建立档案,定期更新,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做好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立足本职、发挥优势,服从并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牢固树立为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务的思想,把统战工作放到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努力使统战工作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真正做到在围绕中心中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尽职,以服务大局的成效检验和衡量统 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统一战线在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全面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统一战线的本质就是大团结、大联合,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的现阶段,统战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正确对待统战成员的利益诉求,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照顾同盟者利益机制,帮助党和政府多做体察民情、了解民心、反映民意的工作,使各阶层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广泛而强大的力量支持。

二是发挥优势、联系实际,大力开展调研工作。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本区域实际,大力开展联合调研和专业调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三是完善措施、加强服务,努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要进一步完善工商联的民间商会职能,努力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切实维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要注意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集群、树立诚信形象、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夯实基础、拓宽思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的优势,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上能够大有作为。要为同海内外有联系的统一战线成员建档立册,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人才资源库”;不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资源库”,切实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上级业务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努力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为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三、着眼长远、培养人物,促进统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战代表人物队伍,形成人才辈出、活力迸发的新局面,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才能代代相传,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巩固。

一是研究和把握新一代统战代表人物的成长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外人才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宽,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日益多样。因此,必须对新一代统战代表人物的成长规律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把统战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从长计议,从早抓起,切实增强培养选拔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是建立统战代表人物动态管理机制。掌握人物的基本情况,是做好党外代表人物工作的基础。要从基础做起,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物和后备队伍的基本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并借鉴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物进行综合评价的办法,建立完善不同界别的评估评价体系。

三是加强对统战代表人物的教育培养。要突出政治标准,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充分利用参观考察、联系交友、例会学习和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强化对统战代表人物的教育培养,帮助统战代表人士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他们真正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行上能服众、对社会有贡献的代表人物。四是做好对统战代表人物的政治安排。要按照使用也是培养、使用就是锻炼的思路,坚持政治标准,严格把关,认真做好与党同心同德,有威望、有贡献的统战代表人物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作,在照顾了同盟者的利益的同时,又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五是做好对统战代表人物的服务工作。要进一步端正思想,把做好为统一战线各界群众服务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服务建立联系,增进感情,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把握走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统战代表人物的教育引导工作。

六是拓展统战代表人物的选拔范围。要拓宽选人的视野,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新的着力点,加紧研究落实“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的具体措施,抓好对新的社会阶层人物的教育引导,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实施“四个融入”探索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社会化方法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是一个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持续发生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突出表现在作为新统战对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增长迅猛,这使原有统战工作方法和手段很难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我认为,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按照“党委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商、公众参与”的要求,统筹社会资源,通过打造载体,实施“四个融入”,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把基层统战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把统战方针政策的学习融入到各级党委的理论学习计划之中。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对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统战工作有效地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法宝”作用,我们把统战方针、政策的学习放在首位。一是将统战方针、政策的学习融入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纳入县委总体目标工作考评内容。二是变机关为课堂,把学习统战方针、政策工作融入到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中,严格坚持每周二、五学习日制度,进行系统学习。三是认真组织统战系统干部学习统战理论政策、知识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使广大干部争做“学习型、思考型、民主型、创新型、实干型”的统战干部。

把加强统战对象的联系和沟通融入到走访、慰问、联谊等统战活动之中。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党周围,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统战活动,把社会各界人士凝聚在党委、政府周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共同外出参观、考察、举办知识讲座等,增进与统战对象的交往,将统战工作融入到活动内容之中,广泛加强与统战对象的联系和沟通。同时,把做好统战对象的思想引导作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把体现统战职能融入到为统战对象办实事、办好事之中。在履行统战职能时,我们注重从大局出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认真做好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真心实意地与统战对象交朋友,为党外干部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台胞台属、归侨侨眷等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做好政治安排。二是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是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四是做好联系社会代表人士工作。这些举措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把统战知识宣传融入到各级党校的培训内容之中。我们以县乡党校为平台,以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干部、党外干部“三支干部队伍”为重点,积极做好统战知识的宣传。首先,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纳入县乡党校的教学计划,在领导干部的培训中开设了统一战线理论课程。其次,协调组织部门,在新提拔干部、党外干部任职培训中增加统战内容,由统战部门有关领导讲解统战知识和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同时,运用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党外干部和知识分子学习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从而使统战理论政策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程,在全县形成广大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了解统战、参与统战、支持统战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

文章标题:围绕大目标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

县级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工作范围和对象在不断扩大,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县级基层党委及其统战部门要从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基层政治文明,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出发,高度重

视并认真做好基层统战工作。

而基层统战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促进大发展,这已成为基层每一位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必须正视和应对的新课题。笔者在这些年分管统战工作的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浅层次的思考。本文现主要就作为基层统战工作主体的统战部门及党委,如何适应新形势,不断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履行职责,服务主旋律,充分发挥基层统战工作的优势作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统战工作在服务主旋律中可以也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此,作为统战部门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开拓性地做好各项统战工作。

1、履行“第二组织部”职责,作推动政治文明的“助推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安排人事”是统战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因此,作为基层统战部门要切实履行“第二组织部”的职责,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政治文明的“助推剂”。一是严把入口关,搞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统战部门要严把“入口关”,牢牢抓住并认真做好各界代表人士和非公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认真做好特约人员工作,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类特约人员的推荐安排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党外人才队伍;二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搞好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要按照2005年中发5号、湘发9号、常发11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政府部门、乡镇及司法部门的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努力夯实工作基础,搞好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三是整章建制,畅通建言献策渠道。要进一步加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外人士情况通报制度》、《重大事项协商制度》、《党委常委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制度》、《恳谈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畅通各界人士反映民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渠道,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履行“第二招商局”职责,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改革的深入,非公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区县,非公经济大多已占据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由于统一战线历来有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统战部门常被称为“第二招商局”。因此,基层统战部门要认真履行“第二招商局”的职责,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一是搞好服务,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统战部门要在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商会、协会组织建设等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整合统战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侨联、台联等统战性团体及组织的作用,延长工作“手臂”,依托地缘之情、血缘之亲,动员统战成员“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牵一根线,引一个项目”,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要通过评选优秀建设者、宣传激励等形式,积极做好非公经济人士工作,促成非公经济人士“政治上有待遇、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帮助他们把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 建好“信息库”,做好对台和海外统战工作。要建立健全重点台胞和海外侨胞信息库,把统战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工作,为县域经济提供项目、资金、人才、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服务,促进县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履行“第二稳定办”职责,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粘合剂”。“民族宗教无小事”,统战工作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作为“第二稳定办”的统战部门,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优势,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粘合剂”。一是多策并举,促进民族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民族宗教管理网络,强化责任,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要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政法、公安、信访、民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随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各种矛盾。要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抵制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分裂,预防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二是开展走访活动,化解社会矛盾。走访统战成员的活动要经常化,要通过走访,了解统战成员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要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从而达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坚强后盾

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开创基层统战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做好基层统战工作,不仅要靠统战部门自身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党委的高度重视,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1、切实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导。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做到有领导、有编制、有经费、有基本的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有工作计划、有检查督促。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县级党委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党和基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做好“四个纳入”工作:一是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区县(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二是把统战工作纳入区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依据;三是把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党校教学内容,作为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四是把统战宣传纳入区县(市)委宣传工作计划。

2、加强统一战线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统战部门必须抓紧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加快党外干部推荐力度,争取党委支持,与组织部门合作,积极主动开创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对各方面有贡献、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作出适当安排,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要按上级要求搞好乡(镇),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党外领导干部的配备。要创造各种学习培训、挂职锻炼、轮岗工作的机会,保证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按照“具有坚定的立场、民主的作风、广博的学识、创新的精神”的要求,建立一支“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基层统战干部队伍。要适当举办一些业务培训班,加强对基层统战干部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大力促进统战干部年轻化,重视基层统战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切实解决统战干部进步难和交流难的问题。

3、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制。要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建立起党委、政府支持,统战部协调抓总,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参与的统战工作牵头协调机制。要大力营造“大统战”氛围,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加强统战系统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

4、加大对基层统战工作指导和检查的力度。上级统战部门要加强对区县(市)统战工作的指导,并积极协调,帮助争取区县(市)委主要领导的支持,解决基层统战部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基层,掌握情况,抓住影响和制约区县(市)统战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因地制宜,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基层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

《围绕大目标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围绕大目标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工作。

三明市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调查报告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统战工作领域的扩大、范围的延伸,乡镇基层统战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是统一战线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部组织人员深入全市12个县(市、区)的24个乡镇(街道)进行调研,结合平时对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了解和县(市、区)委统战部对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及分析思考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特点

1、乡镇基层统战工作得到加强。全市153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了党委统战委员,其中专职统战委员39个。统战工作逐步得到乡镇党委的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的多了。有55.7%的统战委员认为单位领导重视统战工作,有41.1%的统战委员认为有检查统战工作时单位领导重视统战工作。建立健全了统战工作的网络,有45.2%的乡镇在基层党支部设立了统战工作联络员。多数乡镇都建立了统战工作的相关制度,有73.2%的乡镇遇有重大问题都召开有关党外人士参加的座谈会、通报会、协商会。

2、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对象增多、范围扩大。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出现了一些新的非公有制经济的代表性人物。二是宗教活动场所多,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增加。全市现有宗教活动场所905座(处)(其中已登记发证的有460座(处)),有近90%分布在乡镇、自然村,农村信教群众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例如,泰宁县有136个宗教活动 场所(其中已登记发证的51个)分布在11个乡镇,几乎村村有寺庙。三是乡镇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增多。全市153个乡镇已配党外乡镇长106人。党外知识分子也逐渐增多。例如,永安市524名党外中小学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30名在乡镇,占43.9%;又如沙县共有中、高级党外知识分子438名不含省、市属单位其中156名分布在14个乡镇占35.6%。四是部分乡镇的民族工作的任务繁重。全市有2个少数民族乡,23个少数民族行政村、72个少数民族自然村,有81个乡镇有少数民族工作任务。五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新移民、“三胞”及其亲属不断增多。例如,我市明溪县夏阳乡仅出国人员就有400多人。

3、乡镇基层统战委员的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学历较高。全市153名乡镇党委统战委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11名,占72.5%。二是年富力强。34岁以下的58人,占37.9%;35-40岁的59人,占38.6%;41岁以上的仅36人,占23.5%。三是爱岗敬业。有96.4%的统战委员热爱自己从事的统战工作,其中有55.3%的统战委员表示愿意继续从事统战工作。

二、我市乡镇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群众对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是少数乡镇领导干部统战观念淡薄,对统战工作不重视,所以统战工作摆不上议事日程,不研究、不过问。二是由于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硬性指标,导致部分乡镇领导认为乡镇统战工作平时可以不管,有检查时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事。调查表明,有42.1%的乡镇存在这种现象。三是基层群众对统战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就谈不上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2、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缺乏相应的手段和工作机制。一是人员问题。一方面是专职少。全市153个乡镇,只有39个乡镇配备专职统战委员,仅占25.3%,其余全部为兼职。既使是专职统战委员,平时也承担了大量的中心工作,名为专职,实际上也变成兼职。由于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造成乡镇统战委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抓统战工作”,“工作应付多”。另一方面是没有具体干事的人。乡镇除配一名统战委员外,没有配备具体工作人员,处于“单枪匹马”、“光杆司令”和“孤军作战”的状况。此外,乡镇基层统战委员变动频繁,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统战工作的开展。调查显示,在我市153位乡镇基层统战委员中,有87位是1999年乡镇换届时上岗的,占56.9%,12名是去年以来上岗的,占7.8%,两者合计占64.7%。二是经费问题。全市有91%的乡镇没有设立统战工作专项经费,100%的乡镇基层统战委员都认为,当前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最大难点就是缺少经费。三是活动载体问题。目前,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十几年老一套,不利于扩大基层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不利于形成统一战线的凝聚力。

3、乡镇基层统战两支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在统战干部队伍方面:乡镇基层统战委员的素质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多数乡镇基层统战委员业务不熟。有76.8%的统战委员表示,对统战理论业务知识只是“一般了解”或“不了解”,接受过15天以上统战理论业务培训的统战委员仅占39.3%。由于业务不熟,导致对统战方针政策把握不准,对当前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把握不准。二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认识不足。许多乡镇基层统战委员认为:“由于统战工作硬任务少,又身兼数职,导致对统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不够,常常感到工作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感到:“统战委员没有分管什么部门,没有实权,没有经济基础,也就没有地位,是给人看不起的位置,很难开展工作。”三是工作主动性不够。多数乡镇基层统战委员对待统战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四是工作方式方法较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中往往是以行政手段代替协商。有的对待统战对象方法简单,态度粗硬;有的不善于做团结协调工作。

在党外干部队伍方面:主要是整体素质偏低,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不足,培养不够,在安排和使用上有断层现象。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的成长,由于缺少组织的培养和使用,参加社会活动较少,所以进步慢,代表性不突出。同时,不少乡镇党外科级干部认为,“中共党员干部培养、使用机会多,发展有前途,而非中共党员干部由于受领导职数的限制,当个乡镇领导已是职务到顶。”因此要求加入中共党组织的人也逐渐增多,给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造成影响。

三、加强和改善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建议

乡镇基层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基础的基础,是统战工作的前沿阵地。

1、加大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基层干部群众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抓好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是做好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前提。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列入基层党的宣传工作议事日程,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扩大统一战线在乡镇的影响,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乡镇党委学习中心组每年要组织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二是乡镇党校举办干部学习班、培训班,要将统战理论知识和统战方针政策列入必修课。三是乡镇党委要在已有的宣传栏、公开栏等宣传阵地上增加统一战线的内容,定期组织稿件,宣传统一战线知识。四是要切实保证每个基层党支部至少征订一份统一战线方面的刊物,并做好学刊用刊工作。五是要定期组织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性人物开展活动,寓统一战线宣传于活动之中。

2、建立和完善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机制。(1)要健全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组织网络。一是乡镇党委要配备统战委员,并扩大专职比例。二是各行政村和有统战对象单位的基层支 部都要设立统战联络员。三是统战工作任务重的乡镇除应配备专职党委统战委员外,还应配备一名统战干事,具体负责统战工作。(2)要设立乡镇基层统战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乡镇基层统战工作提供经费保障。(3)要加强乡镇基层统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乡镇统战委员的职责、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对象和范围、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等要以文件形式或工作手册的形式加以明确。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政府重大事项通报、协商制度,座谈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与重点统战对象联系交友制度,统战联络员会议制度等。(4)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乡镇基层统战工作没有一定的活动载体是不行的。要增强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必须精心设计一些符合乡镇实际的、可操作的活动载体,每年组织一两个有影响的活动。例如,可以开展创建统战工作先进乡镇,乡镇统战工作基础年、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光彩工程”(即动员统一战线各方面力量为乡村贫困户、贫困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等活动。(5)要建立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强化目标责任考评,改变目前乡镇统战工作重视不重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要加强信息交流,培育先进典型,推动工作发展。(6)要建立大统战的格局。要把统战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形成党、政、工、青、妇等齐抓共管的局面。(7)要加强乡镇基层统战工作调查研究,不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

3、切实加强乡镇统战两支队伍建设。在统战干部队伍方面: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党委专(兼)职统战委员,要选配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善于团结人、热心统战工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统战委员。二是要建立乡镇统战委员岗位轮训制度,加大统战委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保证所有统战委员上岗后在短时间内接受较系统的统战理论业务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轮训。三是要保持乡镇统战委员的相对稳定,即必须至少在一个岗位上干满一届。四是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乡镇统战委员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建立必要的例会制度,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五是各级党委要重视对加强乡镇基 层统战委员的培养、教育、交流和使用工作,不断优化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结构。六是乡镇基层统战委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搞好自身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开拓创新。

在党外干部、党外人士队伍方面:对乡镇党外干部要重视做好培养、选拔、安排和使用工作。对乡镇党外知识分子要认真贯彻“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第五篇:新时期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

新时期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巩固和提升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舟山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基层党建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按照“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构建了为民服务之网,各种资源和力量得到统筹整合,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构建了平安建设之网,强化了社会管理,城乡基层更加和谐稳定;构建了感情沟通之网,改进了干部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构建了干部成长之网,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基层的执政能力切实提升。

所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在坚持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的基础上,保持乡镇(街道)、社区(村)行政区划不变,以家庭这一社会基本细胞为单位,100-150户为一网格,城区适当放大,社区(村)党组织所辖的党小组也按网格调整设置,采取“网格服务团队+党小组”的模式,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达到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事畅销机制的目的,并通过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形成“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基层工作新格局。

一、致力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顺应和推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和进程,有效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新的概念,两者都是为了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然而,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

断出现,基层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利益的多元化、心态的复杂化,现有的社会管理服务缺位、越位、错位时有发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需求;少数群众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许多基层群众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其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减弱。这些问题和现象,既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又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有违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计划经济年代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脱节,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二是乡镇(街道)、社区(村)从自我管理的块状向条式行政化、官僚化体制发展,习惯于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导致政府与群众沟通欠缺、互动性不强;三是传统的人性化管理服务方式被淡化,政治化、宗法化的组织方式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放任式组织没有正确加以引导,更没有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探索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服务体制,基层组织把握基层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不到位。

鉴于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公共管理,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满足群众需求,助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据此,舟山市结合实际,根据我国传统社会“乡里制”和“保甲制”的管理理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细分责任网络,整合各方资源,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真正从源头上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二、致力于构建统筹城乡党建新格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继承和发展了长期以来基层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切实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当前,我省正处于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重要时期,城乡统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统筹城乡的理念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紧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整体思

考和谋划城乡党建工作,着力推进城乡党建观念、资源和工作统筹,探索党建工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基层党建“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一方面,要创设集社会管理服务与基层党建工作于一体的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创设公共服务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各类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这些年来,舟山市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题,加大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2003年开展了渔农村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其核心是提升基层党员骨干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2003年起在全市连续开展了“暖人心、促发展”工程,其主旨是加大新渔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从而改善民生、普惠群众;2005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渔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其关键是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群联心、共创和谐”,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还建立了渔农村新社区、实施渔农村党员“星级”评比、开展党员“四争一树”活动等,全面激发基层党员创业创新活力,也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但是,随着基层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化,党员个体服务能力、服务资源的有限性与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矛盾愈显突出。

对此,舟山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继承发展了长期以来基层党建工作成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创建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使基层的问题从依靠基层力量、基层资源解决,变成了依靠各级力量、各级资源统筹解决。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来看,实现了从一对多到多对

一、多对多的转变;从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来看,实现了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从基层工作的力量来看,实现了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在领导体制、组织设置、人才整合、活动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优势资源在基层整合、向农村倾斜,从而构建了城乡统筹党建的新格局。

三、致力于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和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和宗旨,有效提升了党在基层执政能力,是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

由于党的执政环境、执政任务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要不断巩

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领导方法和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提高基层组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区提供有力保证。党的十七大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时,推动基层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不仅是工作重点的调整,更是解决执政为民这一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关键。据此,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要更多地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要更多地强调发扬民主,加强沟通。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到位的服务推动管理的加强。从基层党建的角度看,突破了党建工作的党内循环,党建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各类组织和骨干,党建工作的实施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党建工作的重心从内部建设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党建工作的成效从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基层基础;从基层工作的手段看,通过信息化工作平台,把问题的受理、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结果都公开,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从基层工作的组织架构看,打破了原来的层级界限,构筑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提高了基层工作的效率。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加强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了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执政来开展,是在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重要探索。同时,它完善了综合治理的维稳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党在基层执政的群众基础,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基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落实了执政为民的要求。

下载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在改革创新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反腐倡廉理论研讨征文 ============ 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内 容 概 要 本文开宗明义,首先论述了在改革创新中提高反腐......

    在创新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近年来,海门市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坚持在制度、管理、监督上求新求变,使机关作风、工作效能得到了明显改观。该市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注重抓好三个“创新”。 创新制度。一是把公示......

    事业单位改革中基层卫生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事业单位改革中基层卫生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作者:欧上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5期 摘 要:重视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卫生......

    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

    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摘要: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发展和创新,就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教育,依靠完善的......

    在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中解放思想心得

    我区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创新智慧和进取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

    管理创新在基层党建中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再次强调了基层党建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揭示了基层党建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

    改革创新基层反邪教协会组织建设

    改革创新基层反邪教协会组织建设 摘 要:“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在农业不发达地区的滋生和蔓延,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

    浅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浅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 基层组织建设 【内容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