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种贸易术语下对影响风险正常转移因素的举例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种贸易术语下对影响风险正常转移因素的举例分析
三种贸易术语下对影响风险正常转移因素的举例分析
贸易术语中风险转移界限是对买卖双方责任义务划分的重要体现之一。普遍应用的《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不同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风险转移界限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结合实践应用,会出现种种影响风险正常转移的因素,使得分析货物损失或风险的承担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指导实践的教科书也列举过与此有关的一些影响因素: FOB术语中船货衔接不当、CFR术语中装运通知未及时向买方发出以及CIF术语中卖方投保不当等导致的风险转移界限推迟或延后,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其它新的角度扩展分析这类影响因素,以期对实践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指导和相关依据。
一、交货数量不符带来的影响
(一)案例一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大豆的FOB合同,数量为1000公吨。但在交货时,A公司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实际交货数量是1200公吨。货物在运输的途中,由于船上淡水管渗漏导致了有200公吨的大豆被浸泡造成质量等级下降。货物运抵目的港,买方只同意收取约定的质量完好的1000公吨大豆。多出的200公吨且受到浸泡损失的大豆由卖方负责运回或转卖他处。而此时卖方却提出损失的200公吨货物由买方承担,因为按照FOB合同,货物装上船后运输途中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了,卖方只收回其中质量完好的200公吨货物。对此,双方在损失的200公吨货物由谁来承担问题上产生争议。
(二)案例分析
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数量交货是本案例中双方争议的起源。按照《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的规定,卖方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数量交货,如果交货数量多于合同规定的数量,买方可以拒绝收取多出部分,也可以收取多出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本案例中,买方B公司拒绝收取多出的200公吨货物,可不巧的是,正好有200公吨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了损失,这就关系到200公吨货物损失的归属问题:如果属于买卖双方合同项下交货的1000公吨货物,那么风险就在货物装上船时转移给买方了,由买方承担损失;否则,就不能确定为属于应交的1000公吨货物,那么根据惯例规定,卖方要自担损失。根据案例中发生的情形,由于卖方工作疏漏多装,因此可以确定,货物装船时对于多装的200公吨,卖方可能并没有把这部分与应该交货的1000公吨给予严格划分(货物未清楚划归本合同项下),而且根据计量单位(公吨)和大豆的货品性质(大宗的低值农产品),货物以散装货方式装运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使得损失200公吨的货物很难确定是属于A公司与B公司最终成交的那1000公吨货物中的一部分,还是属于多交部分的,因此损失的200公吨货物的风险不能正常转移给B公司,应该由A公司承担。如此,可能A公司多少有些委屈,可这毕竟是自己没有按照约定的数量交货导致的结果。否则,同样运输损失200公吨,在A公司交货数量符合合同规定时,这一损失就正常转移给B公司了。
二、船舶运营方式选择带来的影响
(一)案例二
H公司和Y公司签订了一份电器出口合同,双方约定采用CIF贸易术语,并利用运输公司从上海港到东京港的班轮进行运输。按照班轮运输公司与卖方H公司签订的运输合同,由船方承担货物的装货和卸货(这是班轮运营方式的特点)。不料货物在装运港吊装入仓的过程中,由于船公司操作工人的技术问题导致其中的两件货物跌落岸边,造成包装破裂。货物抵达目的地,买方Y公司验货发现两件货物包装箱破裂,箱内电器由于捆绑不牢,受到途中船舶颠簸导致电器外壳凹瘪,影响正常使用,遂向卖方索赔。而卖方却认为这是班轮运输公司的责任,因为采用班轮运输就是运输方(船方)负责装货,是装货责任且引发运输途中的碰撞导致的,要求买方直接找运输方解决。那么,究竟应该哪方承担这起货物损失呢?
(二)案例分析
货物损失发生时间是确定风险的关键要素。明显看到,案例中货物损失发生在装上船之前,运输途中的碰撞也是由于装船前包装破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导致的。所以按照CIF贸易术语的买卖双方风险划分,装上船之前的货物风险由卖方负责。但在本案例中双方选择了班轮运输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班轮运营方式下,船方负责装货和卸货,这是否改变了卖方将货物装上船的交货责任呢?并没有。因为所谓班轮运输方式下船方管装管卸是运输方和委托运输(本案例是卖方H公司)之间在运输合同下的责任体现,这种管装管卸的规定影响了运输合同中卖方对运费支付的多少,以及提高了装卸效率带来的收益,所以并没有改变买卖双方合同中的责任、义务、风险划分和费用承担。因此,没能安全完好地装上船导致的风险损失首先要根据买卖合同中CIF术语对双方风险责任的划分,归属于卖方应担的责任,买方首先对损失部分可以向卖方主张合同权利(损失赔偿或拒收货物并损失赔偿)。而对于在运输合同关系下船方因操作不当导致货物的损失,应该由卖方依据运输合同向船方主张,来弥补自己对买方所承担的损失。
三、交货地点选择带来的影响
(一)案例三
我国内陆省份一家出口公司S与美商R公司签订了一份出口瓷器的合同,双方约定按照FCA术语成交。R公司委托一家离S公司比较近的集装箱运输公司负责运输,交货地点在集装箱货运堆场。卖方S公司将货物运至指定交货地点与运输公司办理了交接手续,但负责运输的集装箱运输公司在将货物搬运到车辆上时因操作不当导致一部分瓷器摔碎,卖方告之买方,瓷器损失以致交货要延迟,希望买方给予同意。但买方认定货物没有装上运输工具,风险没有转移给自己,延迟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损失由卖方S公司承担。
(二)案例分析
发现交货地点成为FCA贸易术语下决定风险转移的重要界限。《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明确规定,FCA术语下,买卖双方交货地点决定了卖方交货责任完成的方式:如果交货地点在卖方所在地(如工厂、厂房或仓库等),那么卖方要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指派的运输工具上才所完成交货责任;如果交货地点在其他地点(如车站、码头、集装箱货运站或集装箱堆场等),则卖方只要负责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处置就完成交货义务,而将货物卸下以及再装上承运人的运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工具都由承运人完成,卖方不负责任。
结合本案例,可以看出,卖方和买方在合同中选择的交货地点是第二种情形,因此卖方只要将货物运到指定交货地点,与承运人办理好交接手续,就完成交货义务,此时风险已经转移至买方。因此,买方承担货物在本案例情形中出现的风险,他可以向运输公司索赔或在办理了相关的投保手续的情况下与保险公司协商索赔事宜。
风险转移界限是贸易术语案例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要结合案情发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灵活而准确的判定。作为从事实践交易的当事人,更应熟悉国际惯例对相关贸易术语的规定,在贸易术语选择和应用中都能把握好风险转移的界限,促使合同得以顺利履行。
参考文献:
[1]曲建忠 主编,国际贸易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二版.[2]于强 主编,最新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深度解读与案例分析[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3]国际商会(ICC)编写,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010[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4]陈晶莹 邓旭 主编,《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释解与应用[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北京第一版.[5]王善论 编著,国际贸易实务解惑500题[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北京第一版.------------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贸易术语风险案例分析
案例1:FOB术语出口合同遭受损失案
广州甲公司与香港乙公司达成出口某货物合同,付款条件:FOB广州,D/P见票后60天。
甲公司按合同规定将货物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香港丙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并由该公司负责运往荷兰鹿特丹,香港丙公司在其驻广州办事处接管货物后即签发联合运输提单正本一式三份,通过其驻广州办事处交给甲公司。联运提单所示的托运人为甲公司,并载明货物“凭香港乙公司指示交付”。甲公司随即将全套提单连同其他单据委托广州的银行收款。由于乙公司到期拒不付款,接受银行委托的香港代收行只得将全部单据通过银行退回甲公司。甲公司经向香港丙公司查询货物下落时才获悉丙公司已经按联运提单所载“凭香港乙公司指示交付”的文字,将从香港把货物运至鹿特丹的船公司出具的正本提单交给香港乙公司,货物也早已被荷兰的收货人凭香港船公司的提单提走。
甲公司遂以承运人无单放货为由,在广州法院对丙公司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全部损失。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的全部理由和请求。但是由于丙公司已经宣告破产清理,驻广州办事处早已撤销停业。而乙公司在不久前也已倒闭歇业,甲公司要追回损失,事实上已无可能。
后经查明得知,荷兰鹿特丹的收货人实际上是香港乙公司的代理人。
试从此案全过程分析我出口公司应吸取的教训。(考虑使用的贸易术语与选用的支付方式以及有关当事人包括付款人与承运人的资信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案例2:大宗货物进口运用CIF术语应谨慎——中国公司进口钢材案
瑞士某公司(卖方)和中国某贸易公司(买方)以CIF条件签订了一笔1万吨钢材的买卖合同,支付条件为信用证,交货期为1993年7月20日。
买方向卖方及时开出了信用证。买方也在7月20日之前按照合同规定的装运条件出运。此后不久,卖方以传真通知买方,“装运给贵公司的1900吨钢材是与另外发给厦门某公司的20000吨钢材一起装运在一条船上的。”买方收到传真后,立即通知卖方,“这条船应在黄埔港卸完我方的货后再驶往厦门”。卖方回复传真说,该船将先靠 黄埔港。不料,该船实际上并没有先靠黄埔港,却先靠了厦门港,并且在那里停留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才驶往黄埔港。在此期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已有很大变动,买方需要付出更多的人民币才能兑换出足够支付这批钢材所需的美元。其结果使得买方不但得不到预期利润80000美元,而且还要损失20000美元,共计损失100000美元。
于是买方在对方货物迟迟不到的情况下,以卖方单据与信用证不符为由通知了银行拒付货款。货物抵达目的港黄埔港之后,买方认为卖方违反了其“先靠黄埔港”的承诺,而且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即使买方接受该批货物亦无利可图。于是,买方拒收该批货物。由于买方的拒收,直接导致卖方所派的船不能按时卸货,卖方不得不支付滞期费40000美元,并将货物卖给另一买主。卖方认为CIF合同下,其已经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船,即已完成了交货义务。至于货物何时抵达目的港,并非卖方所能控制,系船方所为。因此,卖方认为买方没有理由拒收货物,并要求买方赔偿其滞期费损失。买方以卖方违约在先为由而拒赔。于是卖方将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试分析仲裁委员会将如何仲裁?并说明理由以及出口方得到的教训。
案例3:贸易术语的风险案例
1.CIF术语的风险——对贸易术语不熟悉致损案
北京某进出口公司美国某公司出口一批黄豆,合同采用CIF条款。但合同中同时有两项条款:“(1)美国公司信用证于2000年4月20日(北京时间)前开出,北京公司接到信用证后三个月内保证货物到达美国西海岸某港口。(2)如果货物迟于2000年7月20日到达该港口,美国公司有权撤销该合同,北京公司需退还信用证下的全部货款并赔偿美国公司的合理损失。”接到信用证后,北京公司积极组织货源,并于6月5日发出装船通知,但由于天气原因,承运船于7月24日才抵达目的港。由于此时黄豆市场价格下跌,美国公司以卖方违约为由要求北京公司降价40%,否则将取消合同,而此时开证行已经承兑汇票,但尚未付款。于是,美国公司向当地法院提请诉讼,要求冻结开证行的付款。法院于8月初发出了冻结令。北京公司认为信用证独立于合同等其他单据,既然信用证中采取了CIF条款,就应 当按照信用证付款,要求开证行协助取消冻结令。
试分析该合同是否是按照CIF条件订立的?该合同是否合法? 2.CFR术语的风险——货物质量严重违约案
出口法国港口的CFR小麦合同,合同中规定商品的品质以到岸品质为准。但当货物运抵法国港口时,港口卫生检疫局发现该批货物含有大量细菌,属于法国官方严禁入境的品种,因而被海关扣押。不幸的是在货物被扣留期间,货物因火灾全部焚毁,此时买方和卖方就损失的承担发生了纠纷。卖方认为货物按CFR术语在装运港装运后风险即转移给买方,而买方认为损失系由小麦质量问题所致应由卖方承担。
试分析谁应该承担上述损失?
3.FOB术语的风险——FOB术语下买方违约延迟派船案
中国A公司与非洲B公司签订了出口小麦的FOB术语的合同。合同规定分四批交货。合同中的装运条款规定:“买方接货船只必须于装船前8日内到达装运港口,否则由此引起的卖方的任何损失和费用由买方承担。”同时还规定:“买方必须于船只到达港口前5天将船只和估计到达装运港的时间以电讯方式通知卖方。”在合同的执行过程当中,前三批均按合同顺利执行,但最后一批,买方迟迟不派船,A公司反复催促。B公司回电称船源紧张,租不到船只,要求推迟2个月交货。A公司立即复电指出:“按照合同规定,B公司必须派船接运,如确有困难,我方可例外同意你方延期装运,但B公司应当赔偿合计达20万美元。”此后A公司和B公司展开了讨价还价,将赔偿金额降到了15万美元,B公司得以缓期2个月派船。
结合《INCOTERMS 2000》说明按FOB成交,上述做法是否合理?出口方在上述情况下如何避免进口方迟派船的风险和损失?
案例4:内陆地区产品出口中贸易术语的选择
2000年5月美国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进口方),与我国江西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方)签订合同购买一批日用瓷具,价格条件为CIF LOSANGELES,支付条件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方需要提供已装船提单等有效单据。
出口方随后与宁波某运输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8月初出口方将货物备妥,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途中由于驾驶员 的过时发生了车祸,耽误了时间,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得到发生车祸的通知后,我出口方即刻与进口方洽商要求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船期延展半个月,并本着诚信原则告知进口方两箱瓷具可能受损。美国进口方回电称:同意延期,但要求货价应降低5%。我出口方回电据理力争,同意受震荡的两箱瓷具降价1%,但认为其余货物并未损坏,不能降价。但进口方坚持要求全部降价。最终我出口方还是做出让步,受震荡的两箱降价2.5%,其余降价1.5%。为此,我出口方受到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计达15万美元。
事后,出口方作为托运人又向承运人就有关损失提出索赔。对此,承运人同意承担有关仓储费用和两箱震荡货物的损失;利息损失只赔偿50%,理由是其只承担一部分责任,另一部分损失主要是由于出口方修改单证耽误时间造成的;对于其他货价损失不予理赔,认为这是由于出口方单方面与进口方的协定所致,与其无关。出口方却认为,货物降价及利息损失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承运人的过失,坚持要求其全部赔偿。3个月后,经多方协商,承运人最终赔偿各方面损失共计5.5万美元,出口方实际损失9.5万美元。
试分析出口方在选择贸易术语方面存在的过失和教训?你认为从出口方角度应选用哪种贸易术语较为合适?案例5:FCA术语交易纠纷案
我某出口企业按FCA Shanghai Airport条件向印度A进口商出口手表一批,货价5万美元,规定交货期为8月份,自上海空运至孟买;支付条件:买方凭孟买某银行转交的航空公司空运到货通知即期全额电汇付款。我出口企业于8月31日将该批手表运到上海虹桥机场交由航空公司收货并出具航空运单。我随即用电传向印商发出装运通知。航空公司于9月2日将该批手表空运到孟买,并将到货通知连同有关发票和航空运单送孟买银行。该银行立即通知印商前来收取上述到货通知等单据并电汇付款。此时,国际市场手表价格下跌,印商以我交货延期,拒绝付款、提货。我出口企业则坚持对方必须立即付款、收货。双方争执不下,遂提请仲裁。请分析谁应承担有关责任,应如何处理?
案例6:内地出口交易中贸易术语的选择
印度孟买一家电视机进口商与日本京都电器制造商恰谈买卖电视机交易。从京都(内陆城市)至孟买,由集装箱多式运输服务,京都当地货运商以订约承运人(contracting carrier)的身份可签发多式运输单据(MTD)。货物在京都距制造商5公里的集装箱堆场(CY)装入集装箱后,由货运商用卡车经公路运至横滨,然后装上海轮运到孟买。京都制造商不愿承担公路和海洋运输的风险;孟买进口商则不愿承担货物交运前的风险。试对以下问题,提出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1.京都制造商是否可以向孟买进口商按FOB、CFR或CIF术语报价? 2.京都制造商是否应提供已装船运输单据(on board transport document)?
3.根据以上情况,你认为京都制造商应采用何种贸易术语? 案例6:DDC费用应由谁承担
我国某公司从美国进口2个20尺集装箱的货物,但是在换单的时候被货代公司告知要交纳USD300的DDC(Destination Discharge Charge 目的地卸货费用)费用,我公司以前多次与该美国出口商交易中,但从未承担过此项费用,我公司多次与该出口商联系,希望在不影响货物通关的情况下,将该笔费用从货款总额中扣除(付款条件为D/A 60天,交货条件CIF),但遭到该出口商的反对,并坚持目的港的费用应由我方承担。试问,该项交易中的DDC费用应由谁承担?
第三篇:FOB贸易术语下的出口装运风险防范
FOB贸易术语下的出口装运风险防范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中国的出口出口仍冲达新高。世贸组织2009年3月25日发布公告,在2008年,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中国位居第二名,美国名列第三。这是一个可喜得现象,但在这好的、繁荣的背后,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些出口风险。因为FOB是当今中国出口贸易术语的主流,因此讨论FOB项下的出口装运风险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一、FOB贸易术语的现实情况
(一)FOB的概念
FOB(FREE ON BOARD),意为“装运港船上交货”,在这种术语下,卖方办理出口手续,并在约定的出口国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房指定的船只上后即完成交货。买方负责办理保险和运输。并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后的有关费用和一切风险。FOB是海上运输最早出现的国际贸易术语,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贸易术语之一,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
(二)FOB贸易术语在进出口中运用的转变
以前,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以出口创汇为出发点,出口通常以CIF、CFR贸易术语成交;而进口则尽量以FOB术语成交。但近年来,情况逐步发生变化,出口使用FOB贸易术语迅速增加,目前出口使用FOB术语成交的占80%以上。然而,对出口方来说,以FOB术语出口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出口中多使用FOB的原因
(一)国际市场状况的影响。
最近几年由于次贷危机、经济波动的影响,外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大不如前,国际贸易也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卖方就不得不要以对买方有利的条件成交。所以我国企业为了能够和他们做生意,就不得不承担风险,降低价格,给他们一些好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出口采用FOB就是一种变相的让利方式。
(二)我国的运输业和保险业不完善。
与外国的运输业和保险业相比较,无疑我国的运输业和保险业是薄弱的、不完善的、不发达的。以前,各国为了保护和发展本国的运输业和保险业,无不鼓励本国的的进出口商进口时采用FOB和FCA术语,出口时采用CIF和CIP术语,我国也不例外。但在经济波动的影响下,外国政府也抱着拉动经济的目的开展进出口业务,所以他们就百般刁难,无疑我国不发达的保险业和运输业就成为了不合要求的行业了。外国进口商也就不会轻易接受我国的运输条件和保险条款了。为了迎合他们的要求,我国出口商也就大量采用FOB术语了。
(三)外贸经营者大量增加。
新“入门”者对国际贸易法律、国际贸易惯例与外贸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较差,国际贸易经验极少,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他们的出口业务中,采用FOB术语的较多。
(四)外国买方的要求。
在交货期长(如6个月以上)的情况下,买卖双方一般均不愿意以含运费的贸易术语成交,因为交货期长可能会导致因运价的大幅度波动而造成对其中的一方利益受损。此时,买方更倾向于由卖方报FOB价,即由买方自己租船订舱。
三、出口运用FOB术语带来的装运风险。
(一)对方延迟派船会带来损失
在出口中,采用FOB术语,如果进口方安排的运输工具能如期到达交货地点,就会增加我方的仓储费用。
(二)交货前的保险没有保障
在FOB术语中,虽然进口方负责保险,但他们只负责货物越过船舷后的风险投保,而出口方负责的国内运输中的风险是没有保障的,除非自己另外再去投保,这将增加出口方的费用。同时,在FOB术语下,按照合同的规定,卖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的义务,而由买方根据情况自行办理。如果履约时行情对买方不利,买方拒绝接收货物,就有可能不办保险,这样一旦货物在途中出险就可能导致钱货两空。
(三)买方指定境外货代不可靠
近几年来,在出口FOB条件下发生的无单放货案例屡见不鲜。买方与货代勾结,要求船方无单放货,造成卖方钱货两空的事情。另外,还有的货代只在装运口岸设个小小的办事处,并无实际办理装运的能力,回过来再通过我方有关机构办理,既增加了环节,降低了效率,又提高了费用。
(四)货物的物权转移风险
货物控制权是指在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内根据运输合同就这些货物向承运人下达指示的权利。包括不构成对运输合同的修改而就货物下达指示或变更指示的权利;在货物到达目的地之前要求交货的权利;用其他任何人包括控制权人替代收货人的权利等。
在FOB术语下,货物在运输途中,买方以提单的托运人的名义指示承运人将货物交给他指定的收货人。这样一来,卖方虽控制着作为物权凭证的提单,然而货物却已被买方指定的收货人提走。
四、FOB术语下出口装船风险的防范
(一)签订FOB合同前
1、合理选择贸易术语
外贸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应尽量签订CIF和CFR条款,力拒FOB条款,避免外商指定境外货代安排运输。
目前许多外贸企业在出口时采用FOB贸易术语,加之防范工作做得又不好,境外货代和境外企业相互勾结,经常出现境外货代无单放货的情况,使我国外贸企业蒙受损失。在出口业务中,外贸企业慎重地、合理的选择贸易术语十分关键,一定要高度重视。选用贸易术语应考虑到我方的运输条件、船货的衔接、运费因素、国外装卸条件、港口惯例、运输途中的的风险程度、国际市场状况等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自身需要慎重选择贸易术语。
2、关于国际合作伙伴的调查
关于国际客户的调研,也就是对交易对象的调查研究。关于国际客户的调研的内容,具体如下:
① 政治态度。包括客户的政治背景和对我国的政治态度。
② 社会地位。包括客户在政治、经济组织中的头衔和地位。
③ 经营能力。包括企业历史、企业规模、经营技能和经验、业务往来关系户等。
④ 资信情况。包括注册资金大小、经营额大小、资产负债情况、客户品德、经营作风、经营范围和企业性质等。
⑤ 客户与我国的贸易往来情况。
3、境外货代资质调查
2002年1月,我国公布了《国际海运条例》,规定了这些境外货代(无船承运人)必须到交通部报备提单并缴纳80万元人民币保证金,如果没有备案的,可向客户婉言拒绝,改为船公司的提单。在客户指定境外货代的情况下,如果能确保货权不旁落或具有相当的经济保障,可以谨慎签约。如境外货代在交通部存有保证金,国内操作代理提供境外货代资质保证书,信用保险公司调查国外客户资信可靠的情况下可谨慎签约。
(二)签订FOB合同时
FOB合同在使用时,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规定:
1、买方延迟派船问题
FOB合同下,买方必须指定船只并将有关船名、装船地点和要求交货的时间通知卖方,并确保该船只按时到达装运港装货,这是卖方按时装运的前提条件。在实际业务中,也有买方指派的船只不能按时到港的情况,对此,卖方可要求买方支付罚金和赔偿金,也可拒绝交货。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双方应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一切防范于未然。
2、在租船运输下,有关装船和装船费用的问题。
FOB合同下,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上船只。如果在班轮运输方式下,船方管装管卸,装船费已包含于运费中,就无需对此做出规定了。但是,如果是租船运输,船方一般不负担装卸费用,而且“装船”的概念也相同。例如,有的港口要求卖方将货物装到船的甲板上才算装船;有的要求将货物装到舱底才算装船;有的只要求将货物运至受载船只的吊钩所及之处即可,那么到底谁来负担装船的各个环节及其费用?应在合同中加以明确。
有关装船和装船费用的问题,我们应该合理利用FOB术语的变形,更好的为自己谋取利益,节约成本,明确责任。
3,境外货代的确定
虽然,在FOB术语中,买方租船订舱,但并不是和卖方无关,而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货代确定不当那有可能让发货人钱货两空的悲惨结果。根据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关于规避无单放货风险的通知》的规定,“如外商坚持FOB条款并指定船公司和货代安排运输,可接受指定的船公司,但不能接受未经外经贸部批准的在华经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货代企业或境外货代代表处安排运输,并向外商解释,任何未经批准在华经营货代业务并签发提单的行为是非法的。”如外商仍坚持指定境外货代,为不影响出口,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即指定境外货代的提单必须委托经我部批准的货运代理企业签发并掌握货物的控制权,同时由代理签发提单的货代企业出具保函并承诺货到目的港后凭信用证项下银行流转的正本提单放货,否则要承担无单放货的赔偿责任。
(三)签订FOB合同后
1、记名提单项下的收货人要慎重
在我国,记名提单就是物权凭证,只有本人持相关证明此才可以提取货物,但在有的国家的法律中,记名提单并不是物权凭证,船公司可以把记名提单交给持有身份证明的人。又例如,美国等一些国家法律对记名提单可以凭身份证件而不凭提单提货,因此卖方对此就应十分小心买方的信用了。这是以前的合作伙伴的信用调查就参考价值了。
2、提单下的托运人应慎重填写
在FOB出口情况下,要规定以发货人为托运人、收货人凭指示提单,出口人应该紧紧抓住控制货物权,也防止当货物到达目的港,收货人不去提货时,船公司便可以联系到发货人了。
3、绝对不能接受先寄1/3提单
有些居心不良的客户要求先寄1/3提单。因为国际惯例,船公司提单不论出单分数多少,只要其中一份提取了货物,其余的提单也就自动作废了。因此,1/3提单寄出后,那也就等于放货了。这样,我们就不能接受这个要求了。
4、装船过程应一直盯着
在装船过程中,发货人应该派人进行监装,随时掌握装船情况和处理装船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合理装载以充分利用船舱,防止货物中途出现问题被退货。
5、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果货物质量有缺陷,或因市场不佳或客户信誉不好,进口商有时会拒绝付款,或为转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而提出降价或退货的要求。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一是从合作的角度考虑,尽量争取客户的让步,并在日后的贸易往来中给以其他的优惠,以避免当笔业务的经济损失;二是在交涉不力的前提下,可答应客户降价的要求;三是可权衡利弊,根据市场情况,积极联系新的客户,如市场情况较好的话,也可以将此作为与客户交涉的策略,就一般情况而言,客户关心的是自身的利润,如果商品市场情况趋升,进口商也不至于冒利润和客户同时损失的风险而坚持拒付。
第四篇: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不良的人格倾向,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素。关键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大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很多研究都报告了很高的比例,突出表现在抑郁、焦虑、强迫、自信缺乏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从环境来看,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和家庭。从大学生个体来看,其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大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心理困扰日益加剧,心理疾患发病率随之上升,这几乎是一切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社会的剧变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适应困难。1.社会转型,价值多元
对价值的追寻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以求而又备受困扰的一件事。社会转型期间,一方面,旧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规范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元化,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此外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诸如贫富分化加剧、金钱至上、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一切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冲击,需要他们去回答,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们的适应困难。2.高校扩招,收费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并轨体制的实行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青年学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学费大幅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剧增。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经济困难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走进大学校园的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面对所有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还要克服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困难。以往凭借学习成绩的优异而支撑起来的自尊在评价更加多元化的大学校园里遭到了挑战。经济上的拮据导致了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上的窘迫感、交往中的自卑感、对家人的愧疚感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很多研究表明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学生。经济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竞争,就业困难
随着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大学生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社会机构改革、下岗人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社会向大学生们提出了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们在学习、考证和参加各种兼职等实践活动之间疲于奔命,压力陡增。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家庭生活环境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家庭气氛
家庭中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的言语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这种长期的影响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累效应。父母关系不良、经常吵架甚至相互敌视、家庭气氛紧张,尤其是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子女形成冷漠、孤癖、自卑、多疑等不良l生格特征,这些不良人格特征会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敌视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点。与父母关系较差或很少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忧虑。2.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从不同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的、消极的、拒绝的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层面的负面影响;而肯定的、积极的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生群体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正处于心理延缓偿付期,为建立自我同一性而进行的自我探索活动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面临着独特的心理冲突。1.心理延缓偿付期
所谓心理延缓偿付期的意思是:从年龄和生理上讲,绝大多数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既然是成年人,相对应地,就应当承担成年人的义务,但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间,鉴于此,社会合法地延缓他们承担责任的时间。即便如此,还是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身份与经济、社会地位的不匹配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心理冲突。2.对自我同一性的追寻
自我同一性是指大学生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也即是回答“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去回答它,并借此做出种种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大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已经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和“我应该成为什么”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往往是和困惑,甚至痛苦联系在一起的。四.个体心理因素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密切的关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人格倾向或与人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1.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我防御机制,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压力与冲突时内心产生的一种摆脱烦恼、减轻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倾向,主要有推诿、压抑、否认、合理化、幻想、退避等方式;心理调节机制,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情境时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调适行为,主要有调整心态、调整情绪、调整认知和总结经验等方式;外部疏导机制,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借助于外部力量和外在手段以减轻内心焦虑的行为方式和手段,主要有转移、宣泄、倾诉求助等方式。从应对效果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积极的应对 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和中间型的应对方式。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关系有显著的相关。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意指大学生对自己人格的认知,是大学生感受和理解自己各个层面的方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可能是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影响大学生现实的行为方式和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影响大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探索的关键期,由于自身发展的不成熟,他们的自我概念往往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焦虑、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与他们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显著相关。3.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大学生对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韦纳的研究表明,每一维度对动机和情绪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则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大学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在归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动机偏差有密切关系。4.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大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品质、观点和行为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它使大学生产生新的自我知觉、自身处境知觉及生活质量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在社会比较方面的总体消极特征较为明显,或者在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的外控程度、易比性上的对社会比较的依赖程度、体验性方面的自我怀疑等负性情绪强度、突出性上的偏执程度较高,属于“消极的社会比较组”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那些在社会比较方面总体上具有相对积极 的特征,或者在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具有适宜程度的内外控特点,在易比性方面对社会比较能够灵活运用,在体验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在突出性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选择社会比较的对象、事件和看待比较的结果,属于“积极的社会比较组”的大学生。刻板的社会比较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5.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以大学生(被支持者)为核心,由大学生和他人(支持者)通过支持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它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独立于大学生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主观支持(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是大学生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大学生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使用社会支持的多少)。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身心健康的增进及维护。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果,获得客观支持较多、主观上对获得的支持较满意、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的大学生能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差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6.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然会碰到、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之一。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来。大学生无法避免的人际关系会使他们产生各种心身症状,终止这种关系,症状则立即消失。就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成为持久而顽固地困扰他们日常生活的因素。可见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始终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就是同学关系。存在入际关系问题的大学生,往往同学关系不好。同学关系中有一种非常特殊、也十分容易出现障碍的是同室关系。有研究表明,引发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同室关系。此外恋爱也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参考文献:
[1] 李强.社会转型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干预[J]. 理论与现代化,2003,(6).
[2]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5(11)[3] [美]Erikson,E.H.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 [J].心理科学,2005,28(1)[5] 张华东.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2004.
[6]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2005.
[7] 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5). [8]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1).
[9] 陈青萍.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障碍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
第五篇:论自然环境因素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
论自然环境因素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
自然环境对公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和水的破坏两方面。同时大气中的空气、阳光对沥青路面也有重要影响。
根据观测资料可知,由于路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作用,沥青路面的最高温度可比气温高出23℃,阳光、温度、空气等大气因素可以引起沥青路面的老化,使沥青丧失黏塑性。路面变得脆硬、干涩、暗淡而无光泽,抗磨性能降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相继出现松散、裂缝以至大片龟裂。日照愈强烈、气温愈高、空气愈是干燥和流通,则路面老化速度愈快。
1温度
1.1气温是引起路面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若当地气温昼夜温差大,就会使路面长期经受反复的膨胀和收缩,使物质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随着气温的降低,沥青的黏滞度增高,强度增大,变形能力降低,此时易出现脆性破坏。气温下降,特别是急骤降温时,沥青层受基层的约束而不能迅速收缩就会生产很大的温度应力,若累计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路面便会开裂。在高温条件或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会产生变形,其中不能恢复的部分形成车辙病害。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维修,路面车辙病害将加剧路况的恶化,直接威胁行车安全,也会大大缩短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1.2骤然降温引起的路面裂缝
如果路面的基层为半刚性基层,由于其自身刚度大,抗变形能力较差,在温度骤然下降时会产生收缩变形,而其下卧层(土基或底基层)与该层之间的摩阻作用抑制了其收缩,从而在该层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此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基层就会产生裂缝。半刚性基层开裂以后,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裂缝处会形成一个“薄弱点”,该点在荷载应力与温度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会使沥青面层底面产生应力集中。如果沥青面层较薄,则会引起开裂,随之在行车和大气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裂缝逐渐向上扩展。直至沥青层表面。这种裂缝称为反射裂缝,它一般为横向裂缝。
1.3年温差太大引起的路面裂缝
因冬季气温下降引起沥青路面或基层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其路面裂缝的原理与上述相同,一般为与道路垂直的横缝。基层干缩或冻缩产生裂缝以横缝居多。另外,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太高或速度太快也会产生横向裂缝。
对于已出现的裂缝,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较小的纵缝和横缝,一般用灌注热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对于较大的裂缝。则用填塞沥青石屑混合料处理。对于大面积的龟裂、网裂,通常采用加铺封层或沥青表面处置的方法进行处理。网裂、龟裂严重的路段在补强基层后重新翻修,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施工质量不高而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延缓和减少反射裂缝的发生,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选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或采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性沥青;②采用适当的沥青面层厚度,或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12cm~15cm的碎石过渡层;③当采用二灰稳定粒料或灰土稳定粒料时,集料含量应控制在75%-85%,以增强抗裂性能;④在半刚性基层顶面或沥青层之间设置各种土工合成材料,或者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水破坏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冰对路基路面的作用主要来自大气的降水和蒸发、地面水的渗透以及地下水的影响。当路基内出现温度差异时,在温差作用下水还会以液态或气态的方式从热处向冷处移动和积聚,从而改变路基的湿度状态。水浸湿路基可因其强度和稳定性的下降,使路基失稳,引起塌方、滑坡等病害。路基沉陷、冲刷、坍塌、翻浆,沥青路面松散、剥落、龟裂等病害。都不同程度地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有关。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和路面结构的损坏,加快了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坏,缩短了它们的使用寿命。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采用半开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时,产生的水破坏尤为严重。
形成水破坏的原因分析如下:
(1)除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空隙率过大有关外,还与沥青和碎石间的黏结性能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重载车比重及公路沿线降雨量等因素有关。在中国南方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的水破坏数量及速度比北方干旱地区严重得多。近年来,部分高速公路开始采用改性沥青或加抗剥落剂的SMA路面,虽然产生水破坏的数量和速度明显改观,但只要混凝土不均匀自由水能够进入并滞留的地方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水破坏。
(2)在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合温度过高会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黏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据国外有关试验数据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低于90℃,实际上已不可能再被进一步压实。再者,尽量通过使用高效配套的碾压设备、增加碾压遍数等提高压实度以减小空隙率,空隙率大的位置越多水破坏现象越严重,设法加强沥青面层间黏结力也是有效防治水破坏的措施之一。
(3)优化设计。沥青面层层间应使用防水材料,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必然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就会遭受一定的水破坏。在沥青面层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形成一种不透水的薄膜封层,能使沥青面层中因降雨而聚集的水大大减少。
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还会出现:沥青路面边缘不断却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啃边。产生的原因是路面过窄,行车压倒路面边缘而造成缺损边缘强度不足,路肩太高或太低,雨水冲刷路面边缘都会造成啃边。对啃边病害的处治方法是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有条件时设法加宽路面基层到面层宽度外20cm~30cm。
例如:罗夏(罗城——夏家营)所养护路段——晋祠特大桥全长2.6km,结构为预应力钢筋砼箱梁,通车运营6年。由于2007年雨水较大且持续时间长,路面渗水现象严重,加之重型、大型车辆颇多,在车辆不间断的重复碾压及振动下,致使路面出现较为严重的推移、松散、坑槽、裂缝等病害。2008年4月份公司组织人员对其病害进行了集中处治,首对损坏部分路面进行了彻底洗刨,其次对桥面铺装层损坏部分进行了修复,同时对路面进行了重新铺设,将其改为改性沥青路面,最后对沥青路面表面进行了微表处理,大大提高了沥青路面防水能力和路面质量,大修后的沥青路面通车运营良好,修复后至今未出现类似病害,节约了养护经费,同时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社会反映良好。
3全面质量管理,建养并重
要预防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必须从业主、施工、监理、养护、各个环节重视质量。严格按标准、规范、规程办事,把好材料、工艺各个环节,严格各个检查、试验、监理、监督环节。采用有效的设备、机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不合格材料,不入场。不合格设备,机械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工艺,不开工。不虚该施工的时间,不作业。要进行充分调研,进行必要试验,安排一定试验路。不断总结经验。指导生产。
要不仅重建,也要重养。由于各种原因所潜伏的路面隐患,多在竣工后1-2年内显露出来,因此应特别是重视路面竣工后至交、竣工验收阶段的养护管理,使路面得到及时养护。
(1)要经常保持路面清洁,无杂物和硬物存于沥青路面上。
(2)要疏通排水系统,特别是雨季到来之前,以防积水渗入路基、路面,影响路面强度和稳定性。
(3)沥青贯入式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要加强初期养护,通过行车反复碾压,促进油层稳定、成型。
(4)要及时养护,把病害消灭在萌芽期。
(5)要讲究养护方法,沥青砼、沥青碎石等路面的养护,要用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热铺、热压、及时开放交通,切勿采取喷油、撒料的层铺法养护。
4结束语
路面早期破损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早期病害一旦出现,维修起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所以对于高速公路路面的各种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为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必须深入研究各种病害的形成机理、预防措施和处治方法,在工程施工中根据其成因从路基、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到原材料控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每道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才能减少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发生,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