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达标

时间:2019-05-15 05:4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达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达标》。

第一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达标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达

标检测 岳麓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常德模拟)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

读上图可知,夏王朝实行()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选D。宗法制是西周时确立,故A项错误;示意图只是描述王位的传承,没有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确立,故C项错误;图中描述的是夏朝世系示意图,他们之间大多是父子关系,这体现了王位的世袭,故D项正确。

2.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A。原始社会众多有血缘关系的部族结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西周推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进行分封,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从而形成“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故A项正确;宗法制主要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众多地域国家”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形成,故C、D项错误。

3.(2016·福州模拟)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异姓诸侯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这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诸侯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 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解析:选D。周王属姬姓,周王与非姬姓诸侯国联姻,无法体现宗法制,故A项错误;诸侯崛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时期,而周文王、周武王时期,西周处于鼎盛时期,故B项错误;君臣联姻更多的是政治目的,故C项错误;周王室与异性诸侯国联姻,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体现了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

4.(2016·石家庄模拟)“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A.周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王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解析:选C。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项。A项“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符合商王朝统治的特点,B、D两项中“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属于秦朝的政治特征。

5.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解析:选C。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得出“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6.(2016·昆明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春秋时期,部分大诸侯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如晋封曲沃就是典型的例子。此现象反映了()A.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B.西周分封制遭破坏 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D.井田制度开始瓦解

解析:选B。礼乐制度维护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从“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可知不是礼乐制度得到强化,故A项错误;从“分封了一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脱离本国而独立的国家”,可知分封的国家不承担分封制度下的义务,故B项正确;分封制度下周王没有形成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事件,没有涉及经济领域变化,故D项错误。

7.(2016·湖北荆州模拟)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始皇帝。这表明秦王嬴政()A.建立起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B.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C.以称谓突出君主至尊地位 D.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

解析:选D。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制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与题干皇帝称号的由来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三皇”“五帝”比较,完成统一大业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君主至尊地位也不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故C项错误;“三皇”“五帝”是华夏文明的祖先,秦王嬴政将自己与之比较,意图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故D项正确。

8.(2016·郑州摸底)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统治者自身称谓的一种变化,没有体现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势力,故C项错误;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和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9.(2016·江西赣州摸底)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朝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朝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解析:选B。秦朝“焚书坑儒”,烧毁的是《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记录秦朝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故A项错误;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由自己掌握军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故B项正确;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臆想猜测,故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权,故D项错误。

10.(2016·兰州模拟)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解析:选C。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即三公,属于中央官制,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中“统一性”不符,故B项错误;郡县制与周代以来的“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材料中“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相符,故C项正确;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即皇帝制度,与材料中“统一性”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6·河南洛阳月考)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选D。题干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郡县制依然存在弊端,不能实现大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可知不能重新恢复分封制,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作者强调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天下才能大治,故D项正确。

12.(2016·陕西咸阳模拟)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 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解析:选D。封建专制主义集权之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视天下一切为个人私有财产,百姓难以摆脱对君主的依附,故A项错误;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着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下虽无世禄之臣”可见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6·辽宁营口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王姓启方公迁郧后世系图。(注: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就其内容而言,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图一

图二

[图二]由广东省汉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华夏宗祠文化基地落成庆典暨首届中国宗祠文化高峰论坛于2012年11月26日-27日在素有“世界客都”“华侨之乡”之称的广东梅州兴宁市隆重举行。华夏宗祠文化基地包括有“寻根路”“孝子坊”“孝园”“上下五千年”“大汉雄风”“姓氏文化”“客家民系”“将军馆”等部分组成。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和谐、团结、爱心、奉献、育才、发展”,紧密结合中央推广“新时代二十四孝”的契机,将孝亲文化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地展示在大众面前,并期待在当今社会主流价值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以倡导“孝亲”文化为主题的“华夏宗祠文化基地”能指引大家心灵的回归,实现个体与家庭、家庭与单位、单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找到核心精神凝聚力。

图三

[图三]2015年4月5日上午,乙未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本次轩辕黄帝典礼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政府联合承办。社会各界共万余人来到黄帝祭祀广场公祭轩辕黄帝,寄托哀思,追忆先祖。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蒋孝严,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参加公祭仪式。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或认识。(28分)(限250-300字以内。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评价宗法制文化的现实影响。从积极影响方面看,图一、二反映出族谱和宗祠这两种宗法文化载体对族人关系的影响;图三反映出宗法制文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据此展开论述。从消极作用方面看,传统宗法文化下重男轻女、父权家长独断专行、狭隘封闭,这些与人人平等、个性自由、开放的和谐社会是相违背的,据此展开论述。

答案:社会现象:传统宗法文化(宗族思想、祖先崇拜、根祖文化)盛行。认识: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肯定积极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等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不能一概视为封建文化的卷土重来。

①通过忆颂先祖功绩,颂扬先祖品德,激励后辈上进,进行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通过宗祠和族谱这两种宗法文化载体,进行宗族成员间的互助,和谐族人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③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祭祀、礼仪、孝文化等。④同祖同源的血脉亲情是联系和团结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纽带,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有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也能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感。

⑤族谱中的许多记载,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民俗学都有一定的作用。

(2)克服消极作用:传统宗法文化存在父权家长制、重男轻女等落后观念,不利于实现社会平等;某些家规和族规侵犯人权,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国家相悖;容易形成狭隘的宗族观念与小集团意识,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些族谱记述往往溢美掩恶,客观性存疑。

14.(2016·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9分)(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第(2)问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一个制度的作用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归纳。第(3)问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

答案:(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第二篇:2018年高三历史总复习模块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案

课时模块一: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训练 考点一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年。(2)地位:中国古代的第一个()

(3)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出现了王位继承的()制度。2.商朝

(1)政治制度:()制度。(2)政权特点:商王对()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1)内容

①核心: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2)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的地位。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

(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2)内容 ①核心:()继承制度。

②体系: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的。③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关系。(3)作用: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

(1)含义:是各级贵族的()准则。(2)实质:是维护()的工具。考点二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背景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兼并战争频繁。(2)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激烈,争相()。(3)秦国经()后,逐渐强大起来。

2.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基本特征:权力的(),皇权至上,中央集权。2.主要内容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由()组成,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地方制度:实行()。第二部分

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一

问题1 柳宗元称西周分封制为“封建”,其含义是否等同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

问题2 有人认为,西周宗法制是周天子为大宗、诸侯为小宗的绝对不变的等级关系。这种说法你是否赞同,该如何理解?

问题3 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何关系?

问题4 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

问题5 秦始皇确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2 000多年。有人认为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这种说法正确吗?

问题6 封建专制制度是否等同于封建制度呢?

问题7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据此有人认为,秦始皇是郡县制的创立者,这种说法准确吗?

问题8 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影响 能力训练二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2014·广州模拟)在分封诸侯国时,周公要求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对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这是西周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反映

D.有利于缓和部族间的矛盾,巩固西周统治和维护等级差别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4(2014·梅州模拟)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时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5、材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孟子·告子》

探究1:据材料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二(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探究2: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你如何看待西周分封制瓦解与西周灭亡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

探究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法制有何特点。

6:

材料一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探究1:结合材料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

探究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材料二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探究3: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

能力训练一

参考答案

问题1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封邦建国,即封邦亲戚,以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即封建社会。

问题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问题3

(1)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血缘纽带基础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问题4

1.分封制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2.宗法制

(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等原则的形成。(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有很大的违背。

问题5

不正确。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君主专制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问题6

封建专制制度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于战国。

问题7:不准确。秦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不是郡县制的创立者。问题8

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2.影响

(1)积极: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能力训练二

参考答案 C

D

C D 5:探究一

(1)分封诸侯的种类有亲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周王亲族占据富庶之处或战略要地。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

探究二

(1)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了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了“周亡矣”的感叹。关系:分封制的瓦解加速了西周的灭亡,但它不是西周灭亡的唯一原因。

探究三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嫡长子与其他诸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探究一

:皇权独尊;皇位世袭,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

探究二

(1)皇帝制度的确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掌握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与军事等大权。(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

探究三

(1)功绩: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2 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结论:功大于过。

第三篇: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第二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型属于新授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

从两个角度说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处重要地理位置。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课介绍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重点分析了宗法分封制。第二课,承上启下,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中国古代大一统的王朝制度奠定了基础。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历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具体说来,从题型题量上来说,本课的高考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共出过11道题目,主观题只在福建、浙江、北京等高考题中出现过,而且主要是周秦政治制度的比较。而山东似乎不喜欢凑这个热闹,至今还没有命过题。

从难度上来说,逐年在增加难度,08年上海直接问郡县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而10年安徽则借助《封建论》中的古文材料来考察周秦政治制度的区别,难度明显加大。

从考察内容上来说,只有重庆考察过秦末农民战争,因为重庆使用的是通史教材,周秦政治制度比较(主要是分封制与郡县制)12次,三公九卿制度1次,以上数据很好的反映了本课的重难点。而内容的考察仍然是建立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的,比如海南的12年高考题,材料说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如果能够理解了课本关于“始皇帝”来历的介绍,这道题就完全能够迎刃而解。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根据刚才时空角度的教材分析,从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需要学生知道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等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以及周秦政治制度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历史古文材料,用历史学科语言归纳概括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扭转学生历史就是背背而已的错误学习观,克服学生畏难抵触情绪,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快乐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逐渐形成成熟的历史思维和感觉。接下来,说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特点,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本课最大考点;难点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以及周秦政治制度的比较。理由是教材讲述的是中央集权的具体内容,对其评价与比较并未明确提及,依据内容归纳概括特点对高一新生现有认知水平而言难度很大。

二、教材分析完了,再分析一下学情

由于在中考中,历史为非考试科目,初中生对历史课普遍不重视,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科素养较低。而目前,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专题形式进行,内容比较抽象,这种体系只有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本基础知识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通史观,再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其把握专题史的内容。

三、针对教材和学情,说一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

1、在重点落实上采用:

①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史料的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②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把握,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难点突破上采用: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学法上

课前:通读教材,了解秦的历史概况。

课上:剖析教材,结合问题,自主思考,构建。

课下:画出本课结构脉络,进行宏观把握;同时填充具体内容,进行微观处理。

四、下面,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2006年曾经有一位很有创意的德国小伙自制秦陵兵俑服装,脸抹秦俑肤色,装扮成秦俑并跳入1号坑修复区,被秦俑馆公安干警及时发现,记者问及原因,德国小伙说是想表达他对兵马俑的喜爱之情。秦陵兵马俑是是秦朝留给我们的文化杰作,但是秦朝在政治领域也有着惊世之作。那么秦朝的惊世之作具体是什么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设计理由:逸闻趣事,形象生动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问题引导,能够产生共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

接下来,铺陈背景

第一步是通过学案预习,了解春秋、战国、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列表归纳三个时代的时间、人物及重要事件,以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和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也有了整体认识。

第二步处理“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部分,考虑到教材是把“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作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来设计的,语焉不详,该部分内容采用读书指导法、讲述法,与学生共同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崩溃,从中认识到大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然后,突出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本课重点。让同学们分析课本P7的小字部分,明白“皇帝”与“始皇帝”的由来,从中了解“皇权至上”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认识到中央集权的第一个表现。

皇权如何集中,我们从以下“秦朝的政治组织”金字塔图片来了解,三公的职责和九卿的主管事务,并一块牵出了“郡县制”。让同学分析并讨论解析与探究的史料,通过对古文材料的理解,明白郡县制设立的历史必然,同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结合小字部分讲述秦朝的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和秦朝的严苛法律。接下来,突破难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影响是本课学习的难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整体问题具体化,因此,突破难点的准备工作蕴含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分化在具体知识点的讲述里。在此,精选历代史学家对秦始皇及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正确全面的评价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最后,本课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老师加以指导。当然还要布置一下课后巩固的作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而全面的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课下动手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并将具体内容填充进去,从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吸收和咀嚼。另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读一下顾炎武的《郡县论》,内容讲的是郡县制的弊端,“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还比较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福建、浙江等都曾以此文章出过高考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还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2)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中央政府的组成、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

2.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3.运用: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和史论结合、论出史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难点:皇帝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的含义。【教学过程】

复习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导入新课。[点评:这一导入直奔主题] 课堂设问:夏、商、周三代建立时间?其各自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课的时间跨度包括东周(春秋、战国)和秦朝两个历史时期。(在专题史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了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点评:与复习巩固的内容一并构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过渡:简单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指出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建立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课堂设问: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探究的成果来说明)情境营造:展示《秦朝疆域图》并指出疆域四至。[点评:这一部分体现了教师依据《课标》大胆处理教材的创新之举,这一部分课标没有要求,所以完全可以作为中央集权确立的背景处理。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突出重点。]

过渡: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课堂设问:秦是怎样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概括三点,即皇帝制、中央政府、地方政权机构)

情境营造:展示《秦始皇》图和《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图片。

课堂设问:谁知道“始皇帝”来历?(学生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后,进一步明确皇帝制基本内涵: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点评:通过课前探究,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情境营造:中央政府中“三公九卿”及其职责示意图。(通过讲小故事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各自职责)[点评:这种深入浅出的方法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九卿”的职责,很受学生欢迎。] 过渡: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什么样的制度,一些大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情境营造:展示文字资料,师生共同探究: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回答:

①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②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过渡:介绍地方政权机构概况,明确郡县制基本内容。[点评:通过这段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历史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历史史实的判别、归纳能力。这段资料没有文字障碍,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课堂设问: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何不同?(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点评:通过这个问题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境营造:展示图片《云梦睡虎地秦简》《秦权》《秦半两钱》《秦长城遗迹》等图片。

课堂设问: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后,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由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提示:巩固中央集权措施包括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车轨;修长城等。[点评: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形成分析、总结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教材、重视教材上的原始历史资料。这个环节显示了老师处理教材、整合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配合说明老师的引导十分到位。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之处。] 课堂设问: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学生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提示:对秦朝:利于国家统一,利于封建经济发展,使祖国疆域初步奠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对后世: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其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与完善。[点评:培养了学生多的分析评价能力,特别是全面评价历史事务的能力。] 【教学总结】

秦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中央集权制确立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下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点评:言简意赅的小结为下一节课作了铺垫。] 【板书设计】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群雄割据 2.秦的统一

二、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①皇帝制

②中央政府 ③地方行政机构 2.中央集权制度巩固

①制定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②制定法律 ③修长城

④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3.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第五篇: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必修1第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案

DIVFav_1***2PsNral{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0pt;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LIsNral{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0pt;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DIVsNral{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0pt;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PsFter{FNT-SIZE:9pt;ARGIN:000pt;LAUT-GRID-DE:har;FNT-FAIL:“TiesNeRan”}DIVFav_1***2LIsFter{FNT-SIZE:9pt;ARGIN:000pt;LAUT-GRID-DE:har;FNT-FAIL:“TiesNeRan”}DIVFav_1***2DIVsFter{FNT-SIZE:9pt;ARGIN:000pt;LAUT-GRID-DE:har;FNT-FAIL:“TiesNeRan”}DIVFav_1***2PsBdText2{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6pt;LINE-HEIGHT:200%;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LIsBdText2{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6pt;LINE-HEIGHT:200%;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DIVsBdText2{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6pt;LINE-HEIGHT:200%;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P{FNT-SIZE:12pt;ARGIN-LEFT:0;ARGIN-RIGHT:0;FNT-FAIL:体}DIVFav_1***2DIVSetin1{page:Setin1}

【标点击】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自主认知】

知能一

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宋1秦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1)周室东迁: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________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史称东周。

(2)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_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间进行战争。

(3)战国变法: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纷纷改称“________”。一些诸侯国为了__________,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_______来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2秦朝统一:_________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秦王_______在公元前_______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_______。

知能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建立:从秦朝开始,“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2)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评价: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_____、______和权_______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②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知能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建立:(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2)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_______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__________,全国分为____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建立地方官僚机构:__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_____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______或(_______)。,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_______、________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直观再现】

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请根据所学知识以结构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

提示:理解秦朝专制主义集权的金字塔结构特点。

【案例导析】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迁尉议是。

回答: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本题属于材料解析题题型。根据设问来阅读材料,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加以概括,同时,注意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答案:1: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2:李斯。措施:屈从发封制、实行郡县制。影响:秦废分封,高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叙述了秦始皇召开的关于是否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讨论。材料中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争论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加强中央集权的论点。这是历史发发展的必然。

【核心突破】

⒈如何评价秦始皇?

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⑴功: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⑵过: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⒉秦朝专制主义的基本特点

⑴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⑵中央官制特点

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⑶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⑴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

⑵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积极意义日益减少,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实战练兵】

1下列哪一年代是秦从一个诸侯国向帝国过渡的时间标志()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221年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先后支持变法,主要目的是()

A确立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

B增强实力以赢得兼并战争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顺应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3.以下关于嬴政规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4.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至上

B“家天下”

权力高度集中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

B修筑长城

推行郡县制

D建立三公九卿制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7.秦《峄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8.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0.在公元前27年,古罗马的屋大维自己加上了“元首”——第一公民的称号。在早他近二百年之前的中国,已经有一个人为自己加上了天下第一的称号,他是()

A建号“始建国”的王莽

B实行“初税亩”的鲁宣公

自称“始皇帝”的嬴政

D实行“初租禾”的秦简公

11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与三皇五帝的本质区别是()

A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他是奴隶制的国王

D三皇五帝是奴隶制的皇帝,他是封建制的皇帝

三皇五帝是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

D三皇五帝只能是局部政权的君主,他是统一政权的君主

1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13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④名义上掌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①③

D①②③④

14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的官职是()

A

太尉

B

丞相

御史大夫

D卫尉

1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

A御史大夫

B县令

丞相

D郡守

16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

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按官职大小排列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州、县三级

17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9.【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

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221年统一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审团:全体学生

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断案。

参考答案

1D前三项分别是夏、商、西周建立的时间,D项才是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标志。注意秦国与秦朝的差别。

2B各国变法以前,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是旧贵族势力利益的代表;同时,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续不断,要想保存自己的势力,扩大地盘,只有采取措施来发展自己。因此,建立封建制度和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等都是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愿望(目的)。

3.B“理解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的概况。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其功劳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并确立了皇帝世袭和皇权至高无上的原则,并非对古代有道明君的效法。

4.要紧扣概念中的“集权”二字。在秦中央集权制下,地方权力严格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严格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项概括最全面。

.秦统一前,天下长达0年左右战斗不休。如秦始皇所说,如果再分封侯王,“是树兵(引起战乱)也”。所以,他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A、B两项是军事措施,D项是中央官制,项才正确。

6D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袭,故A、两项正确。结合题中括号内的注释,可判断B正确。秦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故D项错误。

7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吸取先代分封导致割据战乱的教训而实行郡县制。

8A

B、、D三项不属于皇帝制度的内容。

9.BA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影响。D不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早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没有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也错误。

10.抓住题干中比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早二百年的限制条,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11三皇五帝是原始社会时期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故“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符合题意。

12A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国体决定政体,故此题应选A。

13②项属于御史大夫的职权;秦朝的丞相不掌握兵权,故④是错误的。

14A太尉掌兵权,秦朝太尉虚设,从一个方面表明了皇帝独揽大权。尤其是军权,不肯轻易给人。

1B地方百姓打官司应该在地方进行。县令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主,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16D秦朝地方政权机构是郡县两级制。

17D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18D分封制度容易导致国家的分裂,秦在统一后吸收分封制的教训,确立了郡县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演集权。

19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有功亦有过,功大于过。

其“功”主要表现在:(1)结束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的“过”主要表现在:推行暴政,压迫人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祸根;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文化发展。

下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达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后达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