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

时间:2019-05-15 05:2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

第一篇: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

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

许 斌

[摘要] 社区教育有必要从文化这个高度和视野探索,渗透文化性的根本追寻,深入思考,赋予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新元素。本文以地域珍珠文化为依托,建立社区德育基地、打造特色社区教育名牌以及开展珍珠特色实践活动,提升了珠乡人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行为素质、文化素质及技能素质等,开发出了极具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开拓了社区教育新的内容与途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依托 珍珠文化 开发 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治文明的教育活动。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需求与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渐加剧。而社区教育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民众学习体系尤其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观念的构建。因此,社区教育有必要从文化这个高度和视野探索,渗透文化性的根本追寻,深入思考,赋予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新元素,突出当代关注民生的新视野、强化社会效益首选的新策略、提出现代教育手段的新思路,抓住整个社会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科学部署和精细操作并举,进行主动积极地系统思考、缜密安排,最终将社区精神全面而有机地渗透到主动积极的文化追寻中。于是,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地域特色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开拓社区教育新的内容与途径,必将对社区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市山下湖镇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全镇珍珠养殖面积已经达百万亩,珍珠加工销售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珍珠企业已成为本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珠乡”。经调查,全镇有80%以上的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珍珠业,从青少年到老年人几乎每个珠乡人对珍珠业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山下湖镇在形成珍珠特色产业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以“珍珠”为中心的独特产业文化和产业精神,积淀多年的“珍珠文化”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们成立了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研究小组,以当地“全国最大淡水珍珠集散地”为基地,对珍珠文化的内涵进行发掘与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并不断进行选择、改编、补充、拓展、整合、加工与再创造,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地方珍珠文化为中心、螺旋式上升与纵深式发展相结合,能促进珠乡人个性发展与原生态生活教育相一致的综合型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可以说该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全面推进社区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珠乡人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行为素质、文化素质及技能素质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一、建立社区教育德育基地,促进珠乡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健康提升 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是我们根据所在地山下湖镇的“人脉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基础上开发而形成的,将珍珠文化融入社区教育,我们认为能充分辐射地域文化的育人功能,而德育实践基地的建立,无疑为珠乡人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校外舞台,不仅密切了社会与青少年的联系,也将理论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实际的情景中。

我们于2010年9月在“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团公司”、“阮仕珍珠有限公司”、“华东国际珠宝城”等建立了社区教育德育实践基地。当然,从整体而言,整个“珠乡”——山下湖镇是我们最大、最有益、最丰富的教育基地。因为,山下湖镇珍珠产业中成千上万的推动者、创造者、经营者的智慧、勤奋和激情,还有众多青少年家长和家庭的演变,这些都是青少年活生生的学习“样本”。德育基地的建立是我们进行青少年德育工作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必将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担负着为青少年人生发展指引和确定方向的重任。它的开放性与现实性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不断打破青少年已有的“生成”,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的“未成”过程中,标示着一定成人成才的发展方向,从而唤醒、激发对人的启蒙与解放,为青少年和谐生活的建构提供条件,使青少年的“梦想照进现实”。为此,我们组织了青少年“家乡人文资源考察团”,深入“珍珠基地”调查,挖掘出珍珠本身特有的内涵和外延,例如,民间动人传说中关于“珍珠犹如美的化身,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快乐;珍珠生成于逆境却释放璀璨光茫,爱心回报社会等。”我们还以珍珠命名成立了各种社团组织,如“珍珠艺术团”、“小珍珠书法协会”、“小珍珠画行”、“小珍珠报社”等等,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认识珍珠的美,体会珍珠的情,发现珍珠的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体会珍珠与人们生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家乡的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些活动必将激励青少年产生一种忠诚的信念,一种优良的品质,一种公民的的责任,一种崇高的追求。

二、打造珍珠文化社区教育名片,促进珠乡人思想、行为素质的提升。我们对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也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为推动珍珠产业稳健发展,2008年7月山下湖镇编修了《诸暨珍珠产业文化创意发展规划》,制定了《诸暨珍珠产业发展规划》,还举办了“诸暨艺形珍珠国际设计展”。2010年始,华东国际珠宝城又启动了《长三角旅游传媒联盟战略》。我们将这些《规划》与“展览”内容及时充入到教育资源中。我们自身也形成了以“省级课题研究为龙头,衍生专项教育教学子课题”研究网络,《结合珠乡特色开展孝敬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融“珍珠文化”教育资源于我们德育中的研究》,分别纳入了市、县级教科研规划课题。这一件件、一桩桩实事,折射出珍珠人打造珠乡名片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珠乡人,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与发展趋势下,都萌生了一种报效国家、家乡的夙愿,奉献社会的信仰。有句格言叫做“人无志不立”,对珠乡人进行理想目标教育能校正珠乡人人生方向;有句名言叫“态度决定一切”,对珠乡人进行态度情感教育能提升珠乡人思想境界;有句警句叫“习惯决定命运”,对珠乡人进行行为习惯教育能增强珠乡人学习的可持续性。为此,以帮助珠乡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主的思想教育和贯彻我们创和谐社会为主的行为习惯教育自然地纳入到社区教育资源的体系中。

我们开展“我自豪,我是珠乡人”、“学习珍珠好品质”的演讲活动,进行珠乡人人格品质教育,来增强珠乡人的公民责任意识。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争创珍珠小五星、参观访问、写调查报告,社区通过黑板报宣传、宣传窗展览、网络论坛互动、交际礼仪培训等载体来磨炼、端正、激励规范珠乡人的品行,从而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动力和坚持力。

三、开展社区实践创新活动,促进珠乡人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的提升。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核心的教育特质是开展实践创新。因此,教育资源开发研究的预设就十分注重教育的“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综合性、特色性和创造性”,并能够与作为生命体的珠乡人产生良性互动作用,使之成为一种“对话”文本,而不是“独白”文本。

当社区教育资源从“基于珠乡人需求”出发来进行重新定位,则就牢牢把握住了时代跳动的脉搏,也找准了激活珠乡人创新的“活性因子”,进而珠乡人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能得到有效培养,而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珠乡人的文化素质也得到了升华。

我们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珍珠养殖农业游、珍珠加工工业游、珍珠文化体验游、珍珠市场淘宝游”四大特色游活动。组织社区老年朋友走出家门,让他们领略全国最大的“生态珠蚌养殖基地”与“北京鸟巢”目前档次最高的珠宝专卖店;组织社区妇女同胞走进艺术品加工厂,让她们在珍珠加工企业里体验“珍珠工艺品”、“蚌壳工艺品”的设计、加工过程;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市场,让他们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东国际珠宝城欣赏珍珠的绚丽多姿,工艺品的千姿百态;组织社区居民来到剧院,让他们观看诸暨越剧团以经典元素再造珍珠美丽传奇的原创越剧《珍珠传奇》。通过这些社区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开阔了社区居民的视野,陶冶了他们情操,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意识,从而形成各有所好、各有所为的学习风气,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社区各类居民通过外出“四大游”,回到社区,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布置社区“珍珠角”,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社区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工作站的墙壁挂件、镜框、宣传窗展览等每处都体现出珠乡特色。可以说,社区居民在实践活动中受到了珍珠文化的滋养、熏陶,学会了交往,学会 了合作,得到了劳动的实践知识与能力,激活了人们的创新活性因子,有效增强了大家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与综合创新能力,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年多的社区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多点勇气、多点机智、多点磨炼、多点感情,就能将珍珠文化整合、提炼成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让珠乡人与珍珠一同璀璨;只要我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珠乡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珠乡人,以高尚精神塑造珠乡人,以良好的习惯养成珠乡人,社区教育的特色成功大旗一定能插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编委会.《教育资源开发》(上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李媛媛、陈乃林.《论植根地域文化发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2011年第9期.ISSN:1001-8794

5、杨建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培育民族精神》.《福建日报》2006.5.23

第二篇: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

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德庆县九市镇中心小学陆灶婵

“粉笔+黑板+教材+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索然无味的,缺乏活动的。然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启动的确给我们农村教学点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股新的冲击力,它促使师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那么如何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开课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开课前5分钟,我把“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美丽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浓厚,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数字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二、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文本精彩纷呈,但有难有易。我们可以发挥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弥补不足,成为突破教学难点“尖刀”,增强教学效益。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难点是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 1

同阶段的形态变化和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在解决这两个难点时,我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首先播放小蝌蚪生长顺序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文本中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小蝌蚪有什么特点,然后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进行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最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遇到鲤鱼和遇到乌龟”的两个部分,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是需要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三、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精当拓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必需明确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学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重在以教材为引子,启迪教师开放教学空间,拓展探究领域,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寻求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探究和思维历练构置直观鲜明、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实践的舞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语文课堂,定是一个兴趣盎然、学玩结合、轻松活泼的课堂。它改变了我们教学意识和思想,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民族小学特色办学汇报材料

播放视频录象——

(解说:这是学校以“笙歌舞动绣新姿,快乐童年绘蓝图”为主题庆祝“六一”的动人情景,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网、德育报、柳州日报等媒体相继转载报道。)

——民小人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记得冷冉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强调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是因为这样学校才能由局部优势发展为整体优势,才能把学校办活。”

融水镇民族小学建于1990年秋,2003年被定为镇中心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小学。现有师生1809人,是一所环境幽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学,近年来,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荣获:柳州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文明学校” “优秀学校”、“优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获国家级区市级团体奖达数十项,师生获奖达五百人次。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所座落在大苗山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我们一直秉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现代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和听到的原生态演唱,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侧面。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当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潜移默化篇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教育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民族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坡会群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置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刺绣等民族艺术和民族工艺课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民族知识的教育,请我县民间艺人到校解读《融水民族文化简明读本》,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地理概况、民族成分、民族来源、风

土人情等常识,同时还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二、利用民族文化渗透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开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以综合科为突破,在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活动;在音乐课中教学吹芦笙、跳民族舞蹈、学唱原生态苗歌;在美术课中教育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学习手工刺绣技能等,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宽路子,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日渐浓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体验篇

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开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奋进。努力做到几个结合,让师生在历练中得以成长。

一、结合苗族特点,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成立了“苗娃合唱团”,专门演唱原生态苗歌;

2.建设一支70人的芦笙队,请我县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指导;

3.在学校操场四周、教学楼走道两侧、教室前后,随处可见师生的摄影、书画、手工刺绣作品,文化气息浓厚,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作品的题材大多选自苗族文化的精髓,如“芦笙节”的来历、“斗马”的来历、“苗年”的来历、民族服饰等,许多苗族文化成为师生创作的源泉。学校成了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块园地、圣地,以人文教育为主轴的少数民族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

4.民间艺人亲自到校指导师生开展刺绣学习活动。从五年级起美术课开设刺绣技能学习,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手绣许多幅精致的作品,装贴成画,制作成挂画、布包和香包等,图文并茂,栩栩如生。5.课间播放“苗娃合唱团”自唱的非常动听的原生态苗歌,师生们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幸福。

二、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平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五彩校园特色操”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竹竿舞、踢毽球、拉鼓、板鞋舞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主要活动项目。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即“写好中国字,诵读中华经典诗文”。2004年起我校已自行编印多个版本的《学生经典诵读本》,结合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独具匠心创编了国学操、少儿韵律操、武术操、手语操等供师生学习,大课间成为师生展示自我、体验生活、学习技能、开拓视野的大课堂。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亲身去感受民族

文化的优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既锻炼体能、又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学校的艺体教育不断深化,民族特色大放异彩。今年,我校受到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青睐,被选为该校的生源基地,挂牌成立了融水县小天鹅舞蹈考级培训中心,成为县内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始进入了专业化引领,提升了办学层次和竞争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春华秋实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路走来,尤其倍感欣慰的是,我们苦苦追求并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具体举措得到了时代的印证,体现了我们思维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由于学校注重教育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彰显学校特色,成效明显,2007年我们已自行创作了《我们在快乐成长》的校歌。是柳州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语文教师全员参与研究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自治区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课题。2009年我校“苗娃合唱团”演唱的《苗家达配敬酒歌》应邀前往柳州市参加“六一”文艺晚会,2010年又参加了东盟博览会第二届妇女企业新论坛会文艺演出。学生民族舞蹈《达晶乐》进京参赛,获特别金奖,我校的“苗声合唱团”于2009年9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快乐大巴”《为祖国绽放,花开柳州》节目的拍摄。学校鼓号队今年参加市第十届鼓号演奏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日本熊本大学也被我校办学特色所吸引,他们学校的师生曾三次到我校进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是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优秀学校”、市“先进基层关工委”、市“特色学校”、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市中小学图书室先进集体、市“家长学校示范单位”。少先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红旗大队,我校的办学成果被列入《广西大百科全书》条目。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市教育局的引领下,沿着特色办学的道路前行,不断创新,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让老师收获幸福的教育。

第四篇:依托民族文化资源__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民族文化是学校发展壮大之根

——木垒县博斯坦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教学汇报材料

博斯坦乡中心学校建于1960年秋,2003年被定为镇中心校,在校生全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是一所偏远地区乡村小学,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让我们这所坐落在牧区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我们一直秉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现代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刚才大家看到的刺绣作品,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侧面。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当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教育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民族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我香浓郁的民族特色,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置了民族舞蹈、民族刺绣等民族艺术课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民族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地理概况、民族成分、民族来源、风土人情等常识,同时还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二、利用民族文化渗透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开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以综合科为突破,在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活动;在音乐课中教学跳民族舞蹈;在美术课中教育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学习手工刺绣技能等,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宽路子,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日渐浓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县教育局的引领下,继续摸索特色办学路子,不断创新,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让老师收获幸福的教育。

第五篇:加强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具体开发路径,提出了几点加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策略。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快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进度,为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开发出最具特色民俗文化的旅游项目,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可行性策略

前言

目前,是我国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时期。而在我国旅游事业的众多旅游项目中,民俗特色旅游项目是当前最受广大旅游爱好者所追捧的。在一定程度上,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将会开启我国整体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篇章。那么,为了更好的利用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就需要我国的旅游事业对其加以开发利用,把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变得更加具有旅游价值,更加能够满足广大旅游爱好者的现实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整体旅游事业的发展。

一、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具体开发路径

(一)集中化开发

对于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集中化开发路径来说,主要就是针对一处或者一种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化开发。以此,来提高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效率,更好的整合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有效的把所开发的一处或者一种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开发出来,让所有的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都能够在一个集中的空间内相互融合。从而能够扩大所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项目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民俗特色旅游爱好者参与其中。如我国目前的民俗主题文化园、民俗的陈列馆、民俗的文化村、民俗的博物馆等,都是采用集中化的开发路径,将一类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进行集中化开发,实现一类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

(二)生态系统化开发

所谓的生态系统开发路径,主要强调的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予以保留,实行就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这不仅是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与延续。如民族生态的博物馆、文化遗产观光园等,都属于采用生态系统化开发路径,对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生活化开发

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生活化开发路径,要以百姓的实际生活为主旨。要以尊重民俗文化客观的演变规律为前提,让众多的民俗文化爱好者能够走进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进行角色的互换,切身的体会民俗风情、民俗的特色文化。此类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是以那些生活方式蕴含着较为强烈民俗气息的地区为主。如民族的村寨、苗族的火枪部落、壮族村寨中的坝美村等。这些都是具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的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性上都有着强烈的民俗文化底蕴。因而,在进行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时,需要把握住这些特色的民俗村寨与村落,运用生活化开发路径,开发出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条。

二、加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策略

(一)坚持可持续性的开发原则

对于我国的旅游事业来说,要想进一步加强对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需要我国旅游事业坚持可持续性的开发原则,统筹协调规划,对整体的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设计。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我国的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将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潜质充分的挖掘出来。同时,要站在全局的思想来观看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全局,制定长期的开发计划与方案。要在保护我国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同时,将其民俗文化价值开发出来,再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发出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

(二)以民俗特色文化主题为核心

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之所以称之为特色。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穿着、饮食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那么,要想更好的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就需要我国的旅游事业坚持以民俗特色文化主题为核心,不要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偏离这一主题。在进行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各个民族所蕴含的特色民俗文化,将其民俗文化的内涵挖掘出来。同时,要围绕着特色的民俗文化,开发出相应的民俗特色文化项目,如民族友谊之林、民族之林等,将华夏文明进行层次化的展示。此外,也可以采用民俗文化表演等多种形式,突出民俗特色文化的主旨与内涵。从而不仅对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与利用,还极大的弘扬了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有效的利用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国的旅游事业可以有效的利用电视媒体的的影响力,进行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自然化、生活化开发。如近几年最火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在《爸爸去哪》电视节目中,每期都会涉及到一些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如《爸爸去哪5》,里面就涉及到了藏区民俗特色文化生活化的体验。自《爸爸去哪5》开播以来,藏区的民俗特色文化主题旅游项目迎来了旅游新热潮。因而,对于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来说,不仅要加强对线下的开发,还需要进行线上的开发,与电视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带动我国民俗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飞速发展,让我国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之路越走越宽。

结语

目前,民俗特色旅游文化逐渐进入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视野。那么,为了给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提供最具特色的民俗特色旅游项目,就需要我国的旅游事业坚持可持续性的开发原则、以民俗特色文化主题为核心、有效的利用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加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提供优质的民俗特色旅游文化项目,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社区教育》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教材 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

    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教材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宝山区罗店镇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编写乡土教材的实验项目 作者: 王霞波张勇 时间: 09/04/2012 摘要:宝山区罗店镇党委、镇政府重......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大辛小学农村生活教育特色创建方案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大辛小学“农村生活教育”特色创建方案 鹤山乡大辛小学 2013年2月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大辛小学“农村生活教......

    打造社区文化特色

    大力提升人文气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区 开发区文化突出的是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文化品味:在建筑上,就是其造型、色彩、风格以及道路、广场、公园、路灯、栏......

    依托红色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汇编)

    依托红色文化打造德育特色 南赛中心小学 樊利强 薛仁生 刘明君 南赛中心小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革命传统老校。近年来,学校不断将革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

    依托虚拟社区平台打造法制特色社区

    依托虚拟社区平台打造法制特色社区2005年,友联第三社区成功为辖区3000多户居民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友三网”。通过这一平台的构建,拓展出了一条社区法制宣传、......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调研报告 撰 稿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调研单位: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作者: 题目: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

    研究报告: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概况 《依托乒乓文化形成学......

    37.整合地区特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新局面

    整合地区特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新局面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学校苏克勤、黄燕华 摘要:社区教育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教育形式,它不像其他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