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评估检测[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5:0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评估检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评估检测》。

第一篇: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评估检测

专题评估检测

(五)专题五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福州模拟)1953年7月,历时近三年的朝鲜战争以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结束。这一历史事件从国际角度体现了()A.维护新中国利益,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一边倒”,反击美国在亚洲的“包围圈” C.遏制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D.为完全解决朝鲜问题奠定了条件

2.(2013·淮北模拟)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恩来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A.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3.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反对霸权主义

4.日本外务省发言人指出,印支停战将使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提高。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粉碎。这些评论表明()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开始松动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中国已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5.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6.(2013·宁德模拟)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7.“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8.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主要是基于()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2013·南平模拟)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C.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D.中苏关系的演变

10.(2013·南平模拟)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在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A.以经济先行、全面合作为特征 B.是以中俄两国为主导的区域同盟 C.成员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 D.是一个封闭性的军事合作组织

12.(2013·三明模拟)21世纪初,加强了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友好关系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

C.成立多方互赢的上海合作组织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泉州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 063人次。

——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8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6分)(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朝鲜战争发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参与朝鲜战争,既维护了新中国周边地区的局势稳定,又有力打击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包围。故选B。

2.【解析】选B。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五大国商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中国力主和平解决,因此要在与其他大国的斗争中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所以说“文戏中有武戏”。3.【解析】选C。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材料中“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看出只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

4.【解析】选C。由材料中“印支停战”可知指的是日内瓦会议,这在材料后面也得到了印证。日内瓦会议召开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了会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故C正确,由时间可以排除A、B、D。

5.【解析】选D。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也是其希望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原因,从尼克松的话语可以看出他反对孤立中国的政策,认为孤立中国政策是无益的,故选D。

【变式备选】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解析】选A。“无知”“好战”“狡诈”“危险”是美国普通百姓对中国的偏见,这种偏见来源于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敌视性宣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美国人民逐渐了解真正的中国,并有了真实的印象。故答案为A。

6.【解析】选B。图示反映了国际力量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支持逐步上升,这些支持大多来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也体现了新中国正逐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故选B。

【变式备选】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可判断②④正确;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美国也不例外,故③正确,①本身表述错误,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解题指南】理解材料中“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的含义,明确日本是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才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成就的意义。“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A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D同样都能从材料中得出,但与题意不符;“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并不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理解错误,与题意相符。

8.【解析】选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只是与某个国家的外交关系,不能体现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会员国,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故“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的说法不正确。

9.【解析】选B。材料显示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虽然对应国家不同,外交目标也不同,但都没有偏离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总原则。故选B。

10.【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中国在参与讨论处理危机事件时,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为准则。材料没有反映维和行动,排除③,故选C。

11.【解析】选C。上海合作组织是从“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到多边合作组织的。开始先是五国共同签署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后来发展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是以中国的积极推动为主导的。故A、B、D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丰富了由中俄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故选C。

12.【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建立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上海合作组织,故选C。

13.【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今外交为切入点,体现能力和知识立意相结合,主要考查学生对材

料的理解、分析、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注意分析概括材料。第(2)题,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3)题,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1)态度: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影响: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4分)(2)变化: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2分)原因: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4分)(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4分)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6分)14.【解析】第(1)题提取材料一信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回答“借口”。联系新中国外交方针回答“选择”。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际形势回答“主要因素”。第(2)题据材料二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回答“意图”,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史实和影响”。第(3)题材料信息反映了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结合时政知识,联系影响中美国际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回答。

答案:(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3分)选择:“一边倒”。(2分)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3分)(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2分)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发表)。(2分)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2分)(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2分)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两大国在国际上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台湾问题解决的需要。(4分)

第二篇: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讲解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单选题

1、《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3、下列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时提出

③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 ④成为解决国语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一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5、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迎接尼克松

②走出日内瓦会场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会见田中角荣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6、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由此可知()

A、苏联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缺乏诚意 B、中国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 C、中国坚决反对苏联的攻击,中苏关系日益恶化 D、中国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转向国家利益方面

7、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B、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C、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8、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

9、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

A、团结世界人民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就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这一看法后来发展成为下列哪一方针()

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 C、“一边倒” D、“不结盟”

11、“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表述指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他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3、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 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交战略

14、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15、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材料中“它”()

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积极开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分裂

D、积极谋求从经济强国变为政治大国 16、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二、问答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请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 3 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9、材料一 下面是一些有关朝鲜战争起因的网上评论资料: 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了统一的理想,失去控制而相撞的结果,单纯谈论谁是侵略者是不能理解当时的情势的。

美国与中国就象两只狮子互相警惕地打量着对方,越来越浓的冷战气氛又让这种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两只充满敌意的狮子不得不凭借对方气息来判断对方的来意,只要任何一方发动攻击,另一方必然针锋相对。

在朝鲜战场局势尚混乱不堪之时,美国即大规模介入朝战,并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其反应之快,决非偶然,正是美国反对中国的新政策导致了朝鲜性质的迅速变化,朝战的爆发,提前暴露了美国远东政策的轮廓和实质。

材料二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昊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引起朝鲜战争爆发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将会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955 年4 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 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材料三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

(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1)材料一中的①②分别与哪两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

(2)材料一中④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⑤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求同存异”即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这些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C,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以及“一边倒”的含义即可知当时我国外交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故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选B。

3、【答案】D

【解析】1953 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①正确,而②③错误;此外,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因此本题选D。

4、【答案】C

【解析】A项明显错误,建国之初中美关系紧张,而到了60年代中国同美苏的关系同时处于敌对状态;B项错误,中国同美苏的关系并非针对另外一方,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C项正确,中国同苏联的关系和同美国的关系都是根据国际形势不断地发生变化;故选C。D项错误,建国初中国同苏联建立了同盟关系。

5、【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时间。分别是1972年,1955年,1954年和1972年,而日本和中国邦交正常化是跟在美国之后。故选D。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这表明中国要求苏联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表现出应有的诚意;B、D两项无从体现;C项时间不符,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苏关系已经日益恶化;因此本题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69年1月苏联军队突然进攻中国东北边境的珍宝岛,中苏发生直接武装冲突,在此情形下毛泽东判断当前中国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苏联而非美国,此时中国需要调整外交战略,材料中文字即是对此内容的说明;因此本题选C。而A项发生在1972年以后;B项说法错误,中国此时尚未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D项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8、【答案】D

【解析】从材料很容易的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已经作为国家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左倾错误已经很严重,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阿尔巴尼亚的真实的政治状况;B项错误,一边倒是建国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破裂;C项错误,材料中左倾错误影响了人们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

9、【答案】B

【解析】【分析】归纳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因此B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故A项正确。“求同存异”、“一边倒”、“不结盟”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B,C,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排除A项;“一边倒”是指我们在建国初期坚决站在了社会主义阵营这边,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C

【解析】因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不属于国际关系领域,因此③错误,而①无法体现出保持的各自不同,排除A、B、D;②④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原则,故本题选C。

13、【答案】B

【解析】依材料“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B正确。A主要针对社会主义国家,C和D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不和任何国家结盟,和所有国家开展外交关系,不具有针对性。

1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寻求共同利益”、“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衔接不紧密,不准确。而C项,中美敌对关系开始改善,是题干材料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准确体现。本题正确答案选C。

15、【答案】B

【解析】解决此题首先根据材料文字“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中国,然后运用排除法解题。揭开“冷战”序幕的是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项排除;朝鲜半岛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分裂,C项排除;日本在“二战”后积极谋求从经济强国变为政治大国,D项排除。故选B。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6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17、【答案】第一种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评述: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封锁、孤立政 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援助和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国的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后盾,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国际地位。结论:

第二种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评述: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树立了更强大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的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己。结论:

【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根据“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得出材料一认为“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边倒”外交政策在新中国初期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等。材料二的观点根据“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得出材料二认为“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很多消极影响,再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评析。

三、综合题

18、【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酌情给分)

【解析】(1)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等要点;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再根据材料二信息“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说明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 8 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4)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中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

19、【答案】(1)因素:朝鲜半岛上互不承认的两个政权互相对立、敌视,企图消灭对方、实现统一是战争爆发的内部原因:美苏冷战,大国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是战争爆发的外部原因;美国的圈钱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影响:使东亚局势更加紧张,爆发了局部的热战;中美陷入直接军事对抗,中国难以统一台湾;朝鲜半岛成为苏美之间争夺亚洲霸权的前沿阵地。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1)因素主要当时的世界格局即国际背景分析作答。当时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争夺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军事的对峙,最终引发了半岛的战争。(2)影响主要从东亚政局、美国、中国、朝鲜半岛几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造成对东亚政治格局的动荡不安,即东亚局势更加紧张,爆发了局部的热战;中美陷入直接军事对抗,中国难以统一台湾;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之间争夺亚洲霸权的前沿阵地。

20、【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尼克松访华。影响:标志着中美关系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或中日建交。(3)“求同存异”的方针((4)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一中图片①②信息中可以看出,①圆明园被焚烧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劫掠行为所致,而对于后者来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2)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出的信息不难判断出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跨洋握手”是指尼克松访华,中美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出现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一项基本政策——“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他的见解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一原则也对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产生了重要的意义。(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结合材料,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美建交的核心原则是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中美建交的最根本的要求,这是针对台湾问题而言的,一个中国政策是中国所必须坚持的。

第三篇: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

点总结

www.xiexiebang.com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

含义

意义“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提出

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基础。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极力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过程

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代表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

③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过程:

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

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意义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西方国家对中国长达20多年的封锁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①提出和平与发展战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②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具体表现为实行不结盟政策;

③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④积极开展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①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

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推动裁军;

④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席位;

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㈡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重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3.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4.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五篇: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单元名词解释和图片说明(小编推荐)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对彼此之间的分歧,应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坚持进行对话,不搞对抗,妥善加以解决。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蓬勃发展。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又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实现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广阔。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还有“另起炉灶”、“一边倒”)。118 指的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另起炉灶】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4.【一边倒】

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取消了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名存实亡。期满后没有再延长。

7.【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8.【朝鲜问题】

日内瓦会议核心议题。主要是商讨朝鲜战争结束后恢复朝鲜统一和自由选举 119 问题。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以未通过任何协议而结束。

9.【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7月21日,在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1954年1月26日,根据同年2月柏林四国外长会议的建议,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5月8日至7月21日会议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参加印度支那问题讨论的有中、苏、美、英、法五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老挝、柬埔寨和南越保大政权。5月7日法军在奠边府战役中惨败,改变了整个印度支那战场的形势。6月18日,主张停战的孟戴斯-弗朗西斯政府上台,7月20-21日,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各种协议。它包括《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关于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关于在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关于在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等文件。主要内容有: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三国不得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容许任何外国在三国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以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划出老挝的桑怒、丰沙里为寮国抗战政府军队集结区;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老挝和柬埔寨在1955年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越南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美国没有在《最后宣言》上签字,但声明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妨碍协议的实施。8月31日,印度支那停战。日内瓦协议是印度支那人抗法战争的成果,有利于印支三国的独立。

10.【万隆会议】

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11.【求同存异】

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 120 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团结,并表示中国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建立正常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第26届联大】

1971年10月25日召开,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2.【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

联合国成立以来,台湾国民党政府一直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政府要求联合国驱逐台湾代表。但联合国不予理睬。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由此产生。联合国第26届联大解决了这一问题。

3.【乒乓外交】

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不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也加速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4.【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

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5.【无敌国外交】

80年代外交。80年代,第三世界力量进一步壮大,美苏争霸出现了互有攻守的态势。中国已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我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故称“无敌国外交”。

6.【两个拳头打人】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整个60年代,“反两霸”是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和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这个时期新中国的外交战略被形象地比喻为“两个拳头打人”。这是建国后中国外交战略的第一次调整。

7.【一条线、一大片】

70年代外交方针。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团结这条“线”的外面的国家(这就是一大片),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此时已经开始改变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来处理国际关系。

8.【上海合作组织】

简称上合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图说: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将政府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

公告函告各国政府,表示新中国愿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公告》 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50年

中国政府代表在日内瓦会议上 初在莫斯科签订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23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200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 递交的国书。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

书。

124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 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

国书后合影。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印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履新。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送行。

125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瑞系西方第一

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会见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并发表讲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

们身上。”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时 与我国驻苏使馆工作人员在一起。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前排左一)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议,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中国台湾。

126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根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率谈判工作组抵朝参与谈判。图为参加谈判的中国代表及工作人员在板门店合影(前排左起:解方、李克农、边章

五、杜平、乔冠华)。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及其临时补充协议在板门店签字。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图为经中央书记处原则批准的《关于日内瓦会议的估计及其 准备工作的初步意见》

127

1954年和1961年两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现被修缮一新并立有纪念铜牌。

1954年和1961年两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现被修缮一新并立有纪念铜牌。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朝鲜外相南日、越南代

外长范文同合影

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就印支和平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128

周恩来同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就印支和平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

总理的欢迎。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129

1955年6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华,毛泽东主席到机场迎接。中国是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

1960年9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宴请来访的几

内亚总统古·杜尔。

1956年11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埃及驻华大使拉加卜出席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支持埃及维护国家主权、反对英法侵略的大会。

130

1960年11月,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团长格瓦拉访华时出席首都群众欢迎大会。同年9月,中古建交,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1963年12月3日至1964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 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 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 兰卡)。图为周总理亚非十三国

之行飞行路线

131

周恩来总理访问阿联时同周恩来总理抵达马里,纳赛尔总统在一起凯塔总统到达机场迎接。

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前夕,加纳发生了企图刺杀恩克鲁玛总统的事件。周总理不顾危险,毅然决定仍按原计划前往,并建议打破礼宾常规,凡有总统参加的活动都可在总统驻地举行。图为周总理与恩克鲁玛总统会见的场景

周恩来总理在访问非洲国家途中,临时决定应邀对尚未建交的突尼斯进行了两天的访问,并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与突方解决了建交问题。图为周总理与布尔吉巴(右二)等在一起。左一

为陈毅副总理兼外长。

自六十年代起,中国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合理地解决了同一些国家的边界问题。

132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

中缅边界问题协定 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1961年10月,中国同尼泊尔边界条约在北京签字。图为毛泽东主席在刘少奇(左六)、朱德(右五)、周恩来(左三)、陈毅(左二)、贺龙(右一)等领导人陪同下会见来访的尼国王马亨拉 133 时宾主合影。(右一)等领导人陪同下会见来访的尼国王马亨拉时宾主合影。

1963年9月,刘少奇主席访问朝鲜,在金日成首相陪同下参观朝鲜工业

展览馆。

1963年11月,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和阿富汗王国内务大臣卡尤姆在中阿边界条约上签字。

1962年12月,中国同蒙古边界条约正式签订。图为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欢迎前来签约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

1963年3月中国巴基斯坦政府《关于标定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协定》在北京

签字。图为协定签字后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出席巴基斯坦外长布托的答谢宴会。

中国与缅甸、蒙古、尼泊尔、阿富汗五国签订的边界条约。

135

巴基斯坦、

下载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评估检测[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评估检测[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金融关系

    第十三章 对外金融关系 [教学内容]: 一、国际收支 二、外汇与汇率 三、利用外资 四、我国对外汇的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国际收支、国际......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

    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感悟

    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感悟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近代......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结构特征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背景:国际、国内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外交方针制订另起炉灶:含义 (1)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外交的奠基一边倒:含义、原因、......

    10-2009-2014高考历史真题分解(中国现代史)0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素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相关素材 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政治对外关系考点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 1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4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发展和平共处五......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中国体育对外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中国体育对外关系 摘要: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中国体育对外交往, 不仅在形式上曾经历了退出国际奥委会、发起新兴力量运动会和承办第26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