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张晓强同志在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7: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发改委张晓强同志在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发改委张晓强同志在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国家发改委张晓强同志在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上的讲话

晓强同志在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

介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同志们,上午好!

在“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推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央已经明确,“十二五”期间,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国际竞争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七届五中全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均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现阶段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目前,我委商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研究推动一批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市场应用工程和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决定》中提出的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江西省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如:光伏产业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第二位;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列全国前茅;半导体照明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航空制造产业快速推进,南昌航空工业城项目开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高速成长,中药及中成药生产和销售总量列全国第二位。江西省委、省政府围绕“生态立省、绿色崛起”发展思路,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及时制定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光伏、新材料、航空制造、生物等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今天,苏荣书记、新雄省长又亲自带队在人民在会堂推介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推动江西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我相信,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比较优势和特色,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最后,祝本次推介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刘新风同志在全省中小企业重点项目推介会上讲话

刘新风同志在全省中小企业重点项目推介会上讲话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王军民副省长在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2010年作为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年,并指示,结构调整要落实在项目上,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要抓集群、抓配套,用产业集群凝炼项目,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为此,我们从春节过后,就会同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组织全省广大中小企业,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抓大扶小、强优汰劣的要求,层层提报优选今年的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并通过组织专家审核、筛选,历时两个多月,推出了全省中小企业2010年实施四项计划、推进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本子,今天已奉送各位。敬请各金融机构、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按照各自的贷款条件,选择中意的贷款支持对象或合作伙伴,银企联心、联手、联利,合作共赢,共同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为便于大家了解情况,就这个项目本子做一个概要的说明和汇报。

一、关于本次推介的重点项目总体情况

本次共推介2010年中小企业重点项目2110个,总投资1100亿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42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9%;企业自筹资金570亿元,占52%。项目预期收益: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新增利税400亿元、新增就业人数31万人。

这些项目按中小企业四项计划分类汇总: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项目996个,总投资519亿元;特色产业提升计划项目401个,总投资274亿元;小企业培育计划项目171个,总投资23亿元;创新计划项目542个,总投资273亿元。

按项目建设内容分类排序,主要分两大方面:一是为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提升改造配套及拉长产业链的项目,主要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项目95个,总投资44亿元;钢铁及有色金属配套项目116个,总投资62亿元;拉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项目203个,总投资78亿元;拉长家纺产品产业链项目120个,总投资48亿元;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配套项目525个,总投资274亿元。以上共计1059个项目,总投资506亿元。

二是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项目,主要为:新能源项目54个,总投资37亿元;新材料项目190个,总投资129亿元;节能环保项目156个,总投资77亿元;信息网络及两化融合类产品配套项目46个,总投资19亿元;高端制造业配套项目201个,总投资105亿元;物流及物联网应用项目39个,总投资30亿元;

1生物药研发、创新项目85个,总投资40亿元。以上共计771个项目,总投资437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40%。

二、本批项目的主要特点

一是项目载体好。虽然都是中小型企业,很多是处于爬坡期、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个头不很大,但企业经营情况、信用意识、管理基础较好,具有高成长性、有发展潜力和后劲。列入本子上的项目企业,其还贷、纳税情况都已经过基层行、税务部门盖章确认,从上报的近万家企业层层遴选出来。许多企业本身就是前几年列入成长培育计划的企业,可以说是好中选优,精挑细选。其中有些虽经层层把关报到省里来的项目,经有关部门评审后发现有问题的,我们本着对银行负责的精神,忍疼割爱,又涮下来了300多个。所以说,入选进本子的项目企业都是比较可靠的。二是项目技术含量高,技术构成好,能引导消费、创造需求、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在项目的技术评审中,我们紧紧围绕全省工业调整振兴“10+40+13”的指导意见,突出技术创新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也是突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次推介的项目,属于技术创新项目542项,投资273亿元,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在专家组的技术评审中,有些虽是好企业、但项目水平不高的,也涮下了近400个项目,留下来的项目可以说是个顶个,项目总体水平高于往年。

三是配套项目多。按照省领导关于中小企业项目要突出零部件配套,为大企业配套,为产业集群配套的要求,广大中小企业在结构调整中注意错位发展,当好配角,突出配套,拉长产业链。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围绕着关键零部件配套上项目。相信随着这些项目建设并发挥效益,必将为全省工业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四是坚持有上有下,在上新创新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这是本次项目安排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组织本次结构调整项目中,我们强调用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替代落后的生产能力。项目企业在项目内容中都注明了要淘汰、替换下来的落后设备明细,总计共可替换淘汰下来2万多台套落后设备。这就必然使一大批企业在这次调整得以脱胎换骨、强筋壮骨,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基础将会有明显改观。

五是项目短、平、快,建设周期短,能紧跟市场,适应需求。2110个项目,总投资1100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5000万,平均建设期只有一年半,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项目短平快的优势。只要建设条件配套,资金跟上,就可以立竿见影,在结构调整上立见成效。

三、多措并举,搞好服务,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的实施

2首先是落实好贷款资金。这批结构调整项目共需银行贷款423亿元。各金融机构围绕着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倾力支持,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和省农信社在这次会上要与中小办签署协议,准备提供约500亿元的信贷支持;省建行还专门推出了“中小企业集群贷”;省担保协会将组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500亿中的200亿贷款提供融资担保,解决融资难。对支持重点项目的信贷机构和担保机构,各市要按属地原则,依照国务院36号文件和省政府127号文件的要求给予奖励或补助。同时,中小企业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如通过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设备融资租赁、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组织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等。今天我们请来了一批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参会,本子也发给大家了。请在会后加强衔接,创造合作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要落实好企业自筹资金、项目资本金和铺底流动资金。这批结构调整项目的1100亿元投资,有570亿靠企业自筹,企业自己筹钱的任务很重,而且直接影响着银行贷款的投放和到位。请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组织项目企业抓紧落实自筹资金和项目资本金。全部使用自有资金建设的项目,应在资金来源落实的前提下方能开工,部分资金自筹、部分使用银行贷款的项目,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要同步配套到位,不能玩“空手道”。

再是用政策推动导向。对这2110个项目,我们将会同财政部门本着好中选优,强优扶小的原则,用国家、省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省里今年准备从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4000万,与各市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配套使用,对其中的200个项目进行扶持。其中使用贷款的,可用这块钱支付贷款利息。对这些项目的建设用地,请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按照省政府127号文件的规定,积极同当地国土部门衔接,予以统筹安排,提供支持。

四是明确责任,加强调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尽快竣工投产见效,按期还贷。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要全力组织好项目的实施,排定工期,责任到人。项目前期工作、手续办理及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安装等工作要统筹安排,分兵把口,有序展开。省中小办和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主动搞好服务,加强调度,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其按期竣工投产。要把项目竣工后的还贷情况纳入调度范围,象帮助企业申请银行贷款那样帮助银行抓到期还款,做到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形成银企互惠共赢、共谋发展的新格局。

谢谢大家!

第三篇:罗志军同志在全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江苏政办通报 第 213 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6月29日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罗志军同志在全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6月28日)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极为复杂的背景下,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常委会和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精神,对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作出部署,动员全省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推

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

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国际竞争已经演变成争夺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我省顺应发展潮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省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2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今年上半年,六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预计实现产值9765亿元,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国领先,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占国内50%的市场份额,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的55%;节能环保、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无锡尚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我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新一轮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新兴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不大,龙头骨干企业不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还比较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和团队紧缺问题较为突出。我们一定要胸怀全局,放眼长远,充分认识发展新兴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对于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近年来,我省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转型升级迈出重大步伐。但也要看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刻不容缓。只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形成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抢抓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以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将持续突破,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加快融合— 3 —

发展,信息技术驱动技术革命的势头始终不减,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正在向医药、农业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新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美国近年来加大对先进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图在新能源、生物医药和航天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欧盟投入巨资发展绿色经济,力求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我国也在组织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在上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我们通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已进入创新活跃期,由技术模仿和跟踪转向依靠自主创新求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初步具备了与发达国家“同步起跑”的条件。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机遇,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发挥内需市场空间巨大的优势,更大范围集聚全球优质资源,更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向工业经济的历

史性转变;第二次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现在,我省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关键阶段,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开放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提高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提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以科技创新主导经济发展,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

二、全面把握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

我省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积极向好的态势,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同时,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极为复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要素供给压力加大,出口环境仍不明朗,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正确研判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为重点,力争实现新兴产业更大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省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构筑人才高地,— 5 —

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加快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批创新型城市,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行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坚实基础。

我省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尽快形成新兴产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基本形成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消耗低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的拥有率明显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力明显提升,在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到2012年,全省新兴产业发展要实现“四个化”:一是人才国际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100个以上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00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支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二是技术高端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技术对外依存度小于50%,企业授权专利中新兴产业专利量占比达到35%以上,培育500家重点创新型企业。三是产业规模化。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市场,确保实现倍增目标。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增加值占GDP比重确保达到

15%。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三个产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四是发展集约化。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切实加强新兴产业载体建设。重点发展30条新兴产业产业链,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达到20家。培育30个省级以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创建一批创新型城市。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壮大规模与提升水平的关系。协同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要素集聚,迅速壮大规模,努力做到技术上有话语权、市场上有定价权,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明确战略重点,把握主攻方向,实行政策聚焦,率先突破六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上下联动、区域互动、有序推进,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构筑全省整体发展优势。三是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产业通过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延伸产业链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四是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和风险性特征,决定了其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推动。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有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支持技术研

发和市场推广,构建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发展新兴产业中的主导作用。

三、扎实做好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工作

发展新兴产业,任务艰巨而又繁重。要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载体,构筑人才高地,强化金融支持,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加强科学引导,促进要素集聚,是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去年以来,我省陆续出台了六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两个专项子规划。最近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明确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把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省“十二五”规划总体布局,认真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既要注重上下衔接,密切跟踪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做好对接工作,也要注重横向衔接,加强新兴产业规划与其他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和重大科技专项等规划的衔接,促进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规划的协调配合。各市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化特色,— 8 —

做好本地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突破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发展领域。通过全省不同地区的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化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提升集约发展水平。

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六大新兴产业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和我省科教人才优势、产业基础确定的,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促进其迅速提升水平、壮大规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核电装备、智能电网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应用示范区。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2年,达到5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十类重点产业。到201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销售规模超万亿元,确保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生物试剂、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和生物能源等十大产品集群,开发100个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重点产品。到2012年,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努力使我省成为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装备、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和环保服务等产业。到2012年,力争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

元,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基础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外包、生物医药外包、动漫创意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外包等五大外包服务。到2012年,实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总量双倍增,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物联网产业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开发关键产品,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产业化,集中建设经济领域、公共管理领域和公众服务领域十大物联网示范工程,培育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产业。到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将我省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

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分产业制订行动计划,提出工作目标、主攻方向、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进一步分解细化新兴产业发展任务,推动规划和倍增任务的有效落实。省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根据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修订和完善规划。对各地新出现的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新兴产业项目,要及时纳入省重点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促进全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必须聚焦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

府有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抢占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认真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推动创新成果向新兴产业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新兴产业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新兴产业企业流动,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到2012年,力争70%以上的新兴产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建成600家以本土企业为主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打造一批设施先进、具有世界水平的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和品牌研发机构。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介入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研发,强化科研应用导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加快技术与资本、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引导企业大力拓展市场空间。新兴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需求。要引导企业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开发,选择具有现实和潜在比较优势的目标市场,创新经营理念,运用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加大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要通过政府采购、政府补贴,实行出口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企业拓展市场,促进新兴产业产品规模化市场应用。到2012年,形成200

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全面实施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双百工程”,集成各类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源头。由于市场准入、融资等方面的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各级政府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认真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实际困难,促进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不断涌现,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国际经验表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着力突破六大新兴产业规划纲要确定的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一批重大成果的技术储备。在传感信息、纳米材料、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新型环保、智能电网等已具有一定基础的领域,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跨领域的集成创新,构建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链。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技术合作的关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并购国外研发机构、高技术企业,鼓励和引导国外研发机构与我省研发机构开展科技合作。集中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加快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步伐。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新兴产业的发展,即使突破了技术关,— 12 —

随之而来的还有涉及面更广、更为复杂的产业化瓶颈。各级政府要在资金投入和产品推广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拓展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源,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推动高新园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转化、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平台共享机制。启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一批面向新兴产业的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院所,整合国内外科技人才资源,加快建设一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研究院。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当前,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全面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研究制订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计划,全面推行我省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加大对创新成果申报扶持力度,促进创新成果及时成为知识产权,争取大中型企业拥有更多发明专利。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推进知识产权资产化、资本化、市场化。培育技术交易市场,建立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创新主体通过转让、许可、质押等多种形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促进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目前,发达国家通过实施“世界专利”,力图形成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我们要冲破发达国家的专利包围圈,必须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发明专利和产品品

牌在保护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商标和区域品牌建设,支持我省企业到境外注册知识产权,利用自主品牌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加快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品牌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自主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的重要保障。要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严厉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引导企业由被动应对知识产权竞争挑战向主动运用知识产权规则转变。

(三)推进新兴产业创新载体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发展载体,实现新兴产业在空间、资源、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是提升新兴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提高各类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各类创新型园区是集聚创新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要推动高新园区创新发展。我省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创造了全省60%的新兴产业产值,光伏、风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多是从高新园区内成长起来的。要着眼自主创新,汇聚创新资源,加快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步伐更快、创新型企业发展动力更强、创新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大,把高新园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核心区、新兴产业的先导区。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也是先进制造业的密集区,— 14 —

目前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阶段。要引导各类开发区围绕新兴产业加快创新步伐,加快由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密集区。扎实推进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创业园建设。力争到2012年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达到10个以上、所有省辖市都设立大学科技园。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建设,促进新兴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涌现。高水平建设一批重点科技创业园,努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密集、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产业密集的目标。

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按照有发展重点、有重大项目、有创新载体、有系统支撑的要求,大力建设产业链条长、资源循环利用、基础配套完备、集成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基地,强化专业分工、降低创新成本、优化要素配置,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重点推进国家和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注重发挥特色产业基地的整合功能,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加快构建新兴产业产业链。

发挥创新型城市的支撑作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信息、资金、商务服务等各种要素的主要集聚地。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建设一批技术密集城市,通过吸引大量新兴产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技术密集型城市群,不仅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集群形式,而且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完善城市创新体系,使创新型城市成为新兴产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源地。重点发挥好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作用,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市、县(市)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系统推进创新型城市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促进城市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发展。

(四)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新兴产业发展最持久的动力,必须以高层次人才引领新兴产业高水平发展。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里着重强调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工程,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着力培养一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深化高校教育科研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强化新兴产业领域专业设置,加快构建新兴产业学科专业体系。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依托主导行业、骨干企业共建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加快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劳动者。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开展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培训,大力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力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往往能催生一个新兴产业。我们要抓住当前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

措施,引进更多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引进中要更多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更加重视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企业联合引才,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推动全球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更好地为我省发展新兴产业服务。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必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以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量才适用。要科学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用人机制,放心、放胆、放手支持各类人才大胆创新创造。

营造更优发展环境。加大各级财政对新兴产业人才投入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人才资源开发,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健全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服务力度,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五)健全科技金融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兴产业具有技术研发投入高、转化周期长的特点,风险预期高于传统

产业,特别需要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创业投资是资本与知识结合的产物,是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创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是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催化剂。近年来,各地在发展创业投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要认真总结推广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创业投资的经验,加快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到县(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省和各地、开发区联动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通过参股、提供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引导国有企业优质资源投资新兴产业,支持国有资本投资创投平台和担保基金。鼓励境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在我省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鼓励境内外创业投资企业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扶持、壮大一批创业投资机构。进一步加强服务工作,积极培育创业投资项目,开展创业投资项目推介活动,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为创业投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金融服务创新。2007年以来,我省累计新增科技贷款200亿元,为9.5万家中小企业担保贷款3139亿元,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要立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金融理念、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深入推进银企对接。遴选100户新兴产业省级重点扶持企业、1000户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实施“百企顾问”和“千企入库”计划,加大金融对新兴

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科技金融机构。每个省辖市都要争取尽快设立一家当地银行主办的科技支行,重点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开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创新融资担保方式。研究制定专利权、著作权抵(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各省辖市要积极探索成立科技担保公司,省再担保公司要积极为科技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服务。积极发展科技保险。组建科技保险机构,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加强新险种研发,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探索建立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科技保险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利用保险手段化解科技创新风险。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是最大可能地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有力手段。要坚持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并重,培育和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规范改制上市直接融资。积极推动业务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企业在境内主板上市,支持业绩突出、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探索设立非上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柜台交易系统,活跃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探索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发行工作。

(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发展新兴产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建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牵头,省相关部门参加,对全省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重大事宜,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考核。分管副省长对各自联系的新兴产业,要任务早安排、工作常督查,及时掌握发展情况,有效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全力推动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实现。省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共同推进,特别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力度。市、县政府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提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加强前瞻性研究。各级政府领导要以国际视野和全局胸怀,跟踪世界新科技革命轨迹,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坚持开放式研究,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广泛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的合力。既要及时研究解决现有新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瞄准前沿、着眼长远,及时提出对具备优势、有可能率先突破的新兴产业的扶持之策、推进之举。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扶持,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通用做法。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今年,省财政新增安排新兴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加上原有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的专项资金,总额超过30亿元。要加强政策集成和创新。在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各项政策的同时,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政策,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撑、专利保护、土地使用、政府采购、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对新兴产业发展给予更大支持。要实行政策聚焦。政府的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新兴产业的培育,用于对新兴产业科技研发、孵化以及市场培育等重点环节的扶持。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仅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新兴产业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新兴产业发展各项举措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和完善全省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方位科学统计全省新兴产业的有关数据,确保真实反映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为掌握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工作考核提供重要依据。把新兴产业发展纳入我省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

门的考核评价。对发展新兴产业贡献重大的单位、个人和团队予以表彰和奖励。切实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加快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以当年国家抓“两弹一星”的眼光和魄力,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根据新兴产业技术新、发展快的特点,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千方百计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搞上去,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汇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和政策举措的宣传力度,及时推广全省新兴产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形成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使命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兴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题词:经济管理 新兴产业 发展 讲话

通报

分送:省委书记、副书记、常委。

省长、副省长、省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6月29日印发

第四篇:张明同志在全县老干部形势通报会上的讲话

张明同志在全县老干部形势通报会上的讲话

(2007年7月13日)

很高兴在此与大家作一个思想交流。今天,我们请全县离休干部和本岛副科以上退休干部参加半全县工作通报会,一方面是为了让广大老干部全面了解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老干部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向大家发出一个信号,对老干部的关心要再提高一个层次。会前,我向办公室和县委老干部局同志了解了有关情况,同时也了解到类似今天这样的会议以前未曾开过。我认为,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这也是召开今天下午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今后,这样的会议要定期召开,形成制度。

今天我主要向各位老干部汇报三方面内容:一是通报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二是介绍下半年全县工作打算;三是对老干部工作谈点个人想法。

一、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以港兴市、全面跨越”的工作要求,围绕打造“富强岱山”、构建“和谐岱山”这一主题,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可达27.1亿元,同比增长16.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2亿元,同比增长34.8%(全市平均增长 26.5%);完成财政总收入2.86元,同比增长47.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44.2%(全市平均增长4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5元,同比增长12.9%;渔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572元,同比增长17.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亿元,同比增长16.2 %(全市平均增长16.0%)。

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我们突出抓了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确立工业强县战略。从岱山现阶段发展的实际出发,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力量和党委、政府的主要抓手。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以船舶修造为代表的临港工业,并将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手抓水产加工等传统优势工业不放松,力求形成临港工业一马当先、传统优势工业稳步推进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从上半年情况看,全县工业经济已初步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形成了生产快速发展、投资持续增加、出口不断上升、市场稳中趋旺的可喜局面。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2.78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临港工业总产值23.7亿元,增长41.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5.4%。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常石、海舟等一批重大修造船项目的拉动,上半年船舶工业实现产值13.96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2.6%。工业性投入继续高速增长,上半年完成工业性投入13.38亿元,增长88.1%。传统工业发展呈现“三快两低”,水产、汽配、化纤三个传统主导行业持续高位增长;玩具、电机因受劳动力紧缺等影响增长趋缓。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在苏州、杭州两地召开了“蓬莱仙岛•浙江岱山”专场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启动了秀山岛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扶持渔(农)家乐项目发展,渔(农)家乐项目达到6家。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53.45万人次,同比增19.22%,实现旅游收入31001万元,同比增19.22%,接待海外游客2712人次,同比增84.87%。航运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船型结构向大吨位和特种船舶发展。到6月底,全县净增运力1.35万吨,总运力达39.73万吨,拥有万吨以上船舶6艘。全县集装箱运输企业达到23家,总吨位为1.68万吨,成为交通运输业的一大增长点。上半年,完成海上货物运输量713万吨,同比增长10.4 %,港口货物吞吐量185万吨,同比增长24.1%。深入做好港口开发前期工作,岱山本岛万吨级码头成功转让并正式开港。三是稳步发展现代渔农业。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水产品总产量12.38万吨,同比增长2.3%;渔业总产值3.89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县渔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家。高亭国家级中心渔港码头工程全面完工,护岸完成工程量的93%;长涂一级渔港完成招投标。县水产品交易市场综合大楼完成工程量的65%;1万平方米的干水产品及旅游特色品交易中心已于5月底投入运行。到6月底,全县生产原盐4.5万吨,调运原盐7.8万吨,完成调运计划的63%。四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上半年,共完成投资14.85亿元(含项目前期投入),占计划投资的65%。市政建设方面:县政府行政大楼3月份开始进入实质性施工,现已完成主楼桩基工程;高亭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已经竣工;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完成工程量的40%;衢山岛污水处理工程完成3200米管网敷设。交通方面:板井潭至黄嘴头公路(二期)基本完成并已经开通;本岛环岛南线(浪仇线)正在征地和拆迁等政策处理;高亭江南岛大桥及接线工程、秀山海岙至石井潭公路开始施工;衢山客运中心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和调整。“仙洲7号”投入运营。水利和电力方面:本岛(二期)、长涂、秀山等海水淡化项目有序推进;长涂双剑涂、衢山南扫箕、双子山北片等围垦工程进展顺利;大陆引水应急工程项目市发改委已批准初步设计,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衢山风力发电完成二期道路工程量的25%,变电所设备及线路招投标;35KV衢山变电所完成总工程量的90%;35KV长涂变电所竣工。招商引资成绩显著。上半年,全县共有登记招商项目7只,合同引进资金24.71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资金2.1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1.6倍。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我们突出抓了几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新渔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以渔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暖促工程”。不断完善保障救助工作,渔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9%和100%,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完善了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有10.8万渔农民参保,参保率为85.84%;完善“以奖代保”制度,上半年,发放“以奖代保”金138139人次,计524.9万元。深化帮扶贫困户活动,发放各类救助金326万元;积极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大力开展以绿化造林为重点的生态岱山建设,全县共种植各种树木55多万余株,造林面积7500余亩,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分别约是06年全年的5.5倍、5倍和3倍;3万余人次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是我县有史以来绿化工作发动最广、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年。二是均衡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上半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6项,其中省级3项。加强基础教育,建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岱山中学、东沙中学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加快职成教育,推进职业培训,校企联合办学取得新进展。当然,目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加快实现财政增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需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投入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推进渔农村健康促进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管理,“岱山祭海”、“徐福东渡传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快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抓好渔业、交通、消防、采矿、食品药品、船舶修造等领域的安全工作。完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演练。上半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1起,死亡(失踪)12人,同比分别下降27.59%和42.8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上半年,全县共发刑事案件489起,同比下降1.2%;发现受理治安案件442起,同比下降35.1%。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重视苗头,立足于早,化解于小,着力于解,上半年,全县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我们突出抓了几项工作。一是抓好“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以促发展、求实效为作风建设的衡量标尺,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十联基层促发展”等“十个一”联系活动制度。先后开展百名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百件实事为百姓”等一系列活动,强化服务、促进工作,收到了实效。通过作风建设,全县党风政风有了明显好转。二是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干部调整交流,上半年共交流提拔领导干部24名。完善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信访部门、“暖促”指导组、重点工程进行锻炼。修订完善《2007全县乡镇、单位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地调整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以实绩考核为核心的考核机制。通过党委中心理论学习、领导干部夜党课和机关干部夜学习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加强理论学习。落实优秀拔尖人才资助和奖励、县领导联系优秀专业人才制度,切实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大力开展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各类人才90名,其中柔性引才50名。三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引导优秀团员青年、老大党员、社区党员等参与联系群众工作;落实关心关爱党员机制,完善了市、县、乡镇三级困难党员补助体系。稳步推进渔农村新社区建设,明确了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励、报酬待遇和监督约束制度。四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健全机制制度,努力拓宽源头治腐的领域。强化党内监督,进一步落实“三谈一述”、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抓好“三书两报告”制度的落实,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职”意识。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努力,同时也凝聚着广大老干部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老干部们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下半年全县工作打算

下半年是实现全年任务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加大措施,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建设。

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省级经济开发区、长涂、秀山、衢山区块为核心,做大做强船舶修造产业。在继续抓好常石、海舟、海天、晨业等船舶修造项目产能释放的同时,着力加快金海湾、东邦、常石三期、海舟二期、秦晋等一批企业的推进速度。强化船舶配件生产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县内船舶生产龙头企业将配件向外扩散、辐射,拉大船舶产业链。积极配合浙江美达风力项目,力争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改造提升水产品加工、汽配、玩具、电机、化纤等传统产业。充分发挥工业开发区及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县级创业辅导中心,培育和扶持小企业发展壮大。狠抓一批“短平快”项目,确保年末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增长27.7%;造船产量达到35万载重吨,船舶修造业产值突破30亿元,增长30%以上。

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业,围绕系列博物馆及鹿栏晴沙、东沙古镇等旅游景区,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和线路。完成秀山岛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扶持游艇、海钓产业项目发展。适时开辟工业旅游。深化乡村旅游开发,提升渔家乐、农家乐的档次。港口物流业,积极推进衢山鼠浪岛前期工作和黄泽山油品贮运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深化港口及临近陆域空间布局安排,努力打造现代海上物流基地。继续优化海上运力结构,重点发展万吨级以上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工程船等特种船舶,确保运力总规模达到40万吨以上。房地产业,加快竹屿新区房产建设进程,加大海景房产的销售促销力度,启动秀山东部度假村等项目。

三是加快现代渔农业基地发展步伐。全面完成高亭中心渔港工程,加快衢山中心渔港、长涂一级群众渔港项目建设步伐。做精做强捕捞业。积极稳妥地做好减人减船工作,引导“双转”渔民从事与渔业生产相近的养殖业、海运业、休闲渔业等产业,力争完成1家省、市级休闲渔业基地申报。培植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水产品区域品牌。发展高效、生态、节水农业,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植和扶持各类渔农专业经济合作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岱山办事处,争取今年新增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家,建设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

(二)以渔农民增收为重点,全力推进新渔农村建设。继续抓好种养业、海洋捕捞、家庭工业、观光渔农业等产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渔农民收入。建设标准厂房、渔农民工宿舍、渔农村服务业用房,发展渔农村物业经济。深入开展“暖促”工程第二阶段工作,加强渔农村职业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充分挖掘用工岗位,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努力促进城乡就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渔农民自主创业,建立渔农村就业带头人培育机制。继续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加强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鼠浪新村建设。实质性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数据表明,我县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未富先老”比较典型的县区之一,因此,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发挥老年群体的积极作用,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县里将在今年老人节前夕召开全县老龄工作会议,评选表彰一批老有所为的标兵、关心老年事业的优秀组织和个人,以促进我县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积极推进渔农村新社区健康促进工程。抓好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重点培育5个新渔农村建设示范点。完成10个小康社区的编制规划。

(三)以创优发展环境为重点,全力推进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岱山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本岛大陆引水应急工程,完成长涂岛500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实施秀山岛3000吨/日、启动衢山岛500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加快推进各大岛电网与输变电工程建设,确保重大项目用电。加快南扫箕、黄泽山、双剑涂、泥螺山、双子山和仇家门一期北堤等围垦工程建设进度,做好高亭江南岛围垦工程前期工作。

(四)以深化“平安岱山”创建为重点,全力推进海岛和谐社会建设。集中精力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疏导化解机制和基层管理服务机制。着力改善民生,认真落实今年确定的实事项目,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各类基层创安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对外来人口和青少年的教育、服务和管理。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重点解决海上运输、渔业捕捞、路上交通和船舶修造、矿产开采等方面的安全问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群众消费安全。

(五)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党的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明确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决策责任及责任追究。开展县四套班子决策及执行情况自查工作,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扎实推进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加快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实施大学生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积极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深入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认真总结前阶段蹲点调研等作风建设活动的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出台的《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加大惩防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

三、对老干部工作谈点个人想法

在座的各位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也是我们岱山的宝贵财富,你们为岱山的发展奋斗、奉献、劳累了大半辈子,现在都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离退休是国家法定的一项制度,并不代表到了离退休年龄能力下降或不能胜任工作岗位,恰恰相反,不少离退休干部的能力、精力是能较好地适应岗位职责要求的。但因为干部正常的新老更替需要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等原因,我国实行60岁离退休制度。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也感觉到在座的好多老干部还有继续为岱山发展发挥余热的真诚愿望。事实上,岱山发展中的好多事情都有你们在努力,比如,时常有老同志、老干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我来岱山工作8个月,也收到了不少意见、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你们在岱山工作了几十年,对岱山情况的了解比我们多。有些意见、建议不是向组织提要求,而是对我们的工作上的事情提个醒或反映社情民意,确实难能可贵。当然,你们有什么困难、要求尽管向组织提,我们尽最大可能予以帮助解决。又如,我们聘请了一些老干部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尤其是大家和群众距离近,在社情民意的反映上比年轻干部有优势。今后,希望各位老干部都能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为今后岱山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借今天会议机会,就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提两点要求。

一要充分发挥老干部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座的老干部有的曾经长期担任过领导职务,有的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对曾经长期担任党政领导工作的老干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研究决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时,应当十分注意听取老干部的意见,还可以根据工作需求,委托老干部作些专题调查研究;对原来从事科教文卫等专业技术工作的老干部,可以支持老干部通过开展技术咨询、讲学授业、人才培训等活动,为建设创新型社会贡献智慧和才干。

二要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参谋作用。应当看到,广大老干部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老干部退下来以后,同社会各界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更直接。要大力组织和引导老干部协助党委、政府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通过老干部把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下去,又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更好地反映上来,使之成为畅通社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的一条重要渠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老干部的言传身教和咨询点拨,提高基层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推动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干部办实事,尽心竭力为老干部做好事,千方百计为老干部解难事,努力使老干部的物质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使老干部的精神生活更加愉悦,真正做到老有所乐。

衷心希望各位老干部继续关心、支持和帮助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为我县打造“富强岱山”、构建“和谐岱山”作出新贡献。

最后,祝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第五篇:张安顺同志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推动通化科学发展加快振兴

——张安顺同志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2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报告今年工作,对明年工作提出意见,研究讨论我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首先,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通化发展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今年我国大事多、突发性困难多和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多的复杂局面,市委常委会紧密团结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继续保持了通化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执政能力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水平。

一年来,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实现了通化振兴发展的阶段性新跨越。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实现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6.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2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7%、30.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比上年增长52.1%。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量和效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倍。通化的经济总量、发展后劲和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正在呈现城市经济快速做强、县域经济加快突破、园区经济群起争先的良好局面。今年,各县(市、区)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将全部超过3亿元,达到了新的阶段水平。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一年来,我们集中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实现了投资拉动的新突破。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42项,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40万吨硅钢、20万吨雪花啤酒、3000公斤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等一大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大项目,即将形成全市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通化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下大力气谋划包装后续项目,储备亿元以上新项目620项,总投资额2720多亿元。申请国家和省科技支撑项目82项。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迅速启动向国家争取项目和资金专项工作,初步争取项目资金3.47亿元,占全省的13%。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组织开展了系列经贸交流活动。在第四届“东博会”上,共签约34个大项目,投资总额达130.5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80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实现了重点产业建设全面加快的新格局。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坚持做大做强冶金、医药、食品三大支柱产业,集中打造冶金、医药、食品、能源四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冶金及关联产业、医药、农产品加工、人参、葡萄酒、能源、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文化十大产业快速发展。冶金产业形成600万吨钢生产能力,支持和推动了通钢装备大型化改造;新上冶金关联产业项目100余项,完成投资50亿元。医药产业集群优势和品牌效应继续提升,我市被评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被命名为“中国医药城”。食品产业的系列化、品牌化开发取得新进展,我市葡萄酒、人参、果仁、食用酒精、鹅鸭肥肝等产业在国内占重要地位。能源产业大项目建设蓄势突破,商贸流通、房地产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旅游、文化产业呈现出新活力。在工业领域,通过狠抓重点企业运行、推进技术改造和新项目投产达效、发展规模企业群体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努力把通钢限产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保持了提速增效良好势头。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55户。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围绕加快提升旅游和商贸流通水平,推进了一批大项目建设,欧亚通化购物中心建成开业,义乌国际商贸城、北京恒坤家居博览中心、龙湾会馆、中东新天地购物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各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全民创业。继续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预计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5亿元,比上年增长58%;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和对财政贡献率超过60%。

一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实现了投资、创业、人居环境的新提升。加快推进交通快速化,通沈高速公路(通化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通化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迈出了打造区域外围“两小时经济圈”的第一步;通丹、营松、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开工建设,通集、通长高速公路和通化机场前期工作有效推进。与丹东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公铁交通大动脉合力建设通丹经济带,打造东北东部开发开放先导区,协议在通化建设陆港,使通化由“内陆地区”变成“沿海地区”。按照建设宜居山水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二道河改造、滨江东路改造、倚江园建设、玉皇山公园改造、供水供热供气设施改造等10项重点工程;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继续推进,启动了全省首个国家级健康住宅试点工程,江南新区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严格规范审批、收费、检查、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新政务大厅投入使用,投资创业的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一年来,我们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县域综合发展指数最新排序中,5县(市)全面升位,其中梅河口市升至第三位,辉南、柳河两县分别晋升5位。县(市)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较大项目投产达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新突破,9户企业进入全省农业产业化30户重点企业行列,万通药业、阜康公司、卓越公司上榜全国第四批重点龙头企业。预计今年5县(市)生产总值增幅均接近或超过30%,投资增幅均超过60%。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化建设、新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水平,共投入资金17.1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各类项目2000多项,试点村镇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镇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领域各项建设,实现了构建和谐的新进步。市人大、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全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统一战线工作有效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社科联、侨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和老干部局、老龄委、关工委在共建和谐、共促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依法治市,司法、行政执法、普法工作有效推进。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平安建设,构建了县、乡、村“N+1”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扫黑除恶、同“法轮功”等邪教斗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年”活动,组织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通化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双支”、“五边建设”,取得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广播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等事业健康发展,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我市体育健儿在全国冬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文艺团体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为通化赢得了荣誉。坚持把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确定重点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计划。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00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80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3万人。养老、失业保险实现了保费征缴、发放、基金积累各超10亿元目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万,城乡低保等七项社会救助进一步提高水平,新农合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省下达的廉租房建设任务,新建廉租房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农村公路建设在“村村通”基础上继续推进,通屯率提高到70%。认真抓好市场供应和平抑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市场监管和疫病防控,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积极开展了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及灾后援建工作。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局长大接访活动,一大批涉法涉诉、重信重访遗留问题得到集中有效解决,实现了奥运会期间非正常进京访零指标。

一年来,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新提高。市委常委会认真抓好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精心组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加速通化振兴”大讨论活动,达到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创新工作、增添干劲的预期目的。继续开展“和谐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团结和谐、合力干事的良好局面。认真开展科学规范市、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有效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展“党员创业帮带工程”,有效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开展“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关注民生”主题教育,有效解决了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纠治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化了反腐倡廉建设。

总结成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还认为,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小,重点产业规模不大,财政实力不强,经济发展缺少大项目拉动、大企业带动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居民增收压力较大,尤其是加快提高农民收入任务艰巨而紧迫。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繁重任务,我们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干部为政不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就明年工作提出意见。

2009年,是通化振兴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加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作为支柱产业的冶金产业开始进入低速发展周期,并波及相关产业,已经对全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严峻挑战,预期经济增幅将有一定回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可以说,我市经济发展所处的逆境前所未有,面临的投资扩张机遇也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科学把握形势,充分估计困难,坚定发展信心,沉着冷静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焕发斗志、抢抓机遇,逆势求进、好中求快,努力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保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稳健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通化科学发展、加快振兴打下更加稳健的基础,为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打下后发跨越的基础,为超前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确保到2012年实现GDP1000亿元,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考虑,明年全市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走产业规模化、交通快速化、人居生态化发展路子,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强力推进以十大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开发开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把通化建设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社会和谐、文化兴盛、生态优美的吉林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而奋斗。

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增长20%,财政收入力争保持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举全力“抓投资、保增长、调结构、促扩张”。要以谋划储备的747个投资项目为基本盘子,以钢铁、能源、生物基地、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民生、社会事业、旅游业、服务业“八大板块”和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城市基础设施“五大工程”为重点,全方位开展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投资计划。15个重大项目推进组要开足马力、只争朝夕,组织和带动全市打一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的攻坚战。要集中突破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瓶颈”,确保项目早立项、快开工,如期投产达效。全年要开工和续建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25项,其中必保开工10亿元级项目10项、5亿元级项目9项和亿元级项目150项以上。要加快建设华能公司投资30亿元的煤矸石电厂、香港长盈集团投资10亿元的镁合金及焦炭项目、上海东方物产集团投资16亿元的长白山药谷物流中心、总投资11亿元的通化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总投资5.2亿元的修正人参产业园、总投资近10亿元的中东新天地购物中心、总投资22亿元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总投资17亿元的通丹铁路、总投资17.7亿元的梅沈高速公路、总投资20亿元的营松高速公路、总投资30亿元的通丹高速公路等大项目。要专门建立10亿元级、5亿元级大项目推进组制度,实行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切实做到领导包保到位、部门服务到位、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对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管。

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抓住“南资北移”的机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变“冬闲”为“冬忙”,坚持不懈到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大力开展小分队叩门招商、委托招商、会展招商和以商招商,跟踪跨国公司驻中国机构和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投资动向,以超常举措“攀高结贵”。精心组织参加“东博会”及其他经贸交流活动。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要有选择地主攻一些重点地区,力争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项目,带动产业向我市接续转移,争取尽快建设以南方发达地区冠名的产业园区,形成招商带动效应。要注重培育招商精神,把招商精神培育成通化艰苦创业的核心精神。

要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服务环境。坚持“一如、三优、三全”服务理念,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真正做到视投资者如亲人,有手足之情,有善待之心,有包容之量,尽一切努力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树立起通化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形象。

二、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强力推进以十大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建设通化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按照建设现代农业、打造新型工业、提升服务业的要求,做大做强“三大支柱”,集中打造“四大集群”,全面推进“十大产业”快速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要协同建设辉发河流域优质大米产业带,注重发展转化玉米,强化发展精品畜牧业和山区林特产业。打造新型工业,要坚持把投资拉动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把做强大企业与发展规模企业群相结合,把招商引资与推动现有企业产能释放相结合。提升服务业,要围绕培育和引导消费热点,加快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计划。

产业建设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集中打造龙头、加快壮大集群。冶金产业要紧紧围绕建设吉林省冶金产业基地,加快向精特化调整,向制品化延伸。全力支持和帮助通钢克服困难,继续推进装备大型化改造和1000万吨钢产能建设,加快发展汽车用钢;把发展冶金关联产业提到战略高度,努力提高钢材就地转化率和制品化率,加快形成通钢与地方相互依托、互为拉动的发展格局。医药产业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中药及生物药产业基地,突出打好“中国医药城”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两个品牌,一方面要继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一批生物药产业化,开展中药生物技术集成创新,推进中药现代化,以发展生物药业带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食品产业要紧紧围绕建设长白山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加快发展葡萄酒、食用酒精、畜禽产品加工、人参、果仁、保健食品等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继续推进系列化、品牌化开发。能源产业要在资源勘探上加快进展,大力推进油页岩、煤炭以及水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旅游产业要围绕建设区域性观光、休闲、度假中心,加快打造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龙湾火山口湖群世界地质公园、鸭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三个国际级品牌,推进产业化开发,向特色化、精品化迈进。商贸流通产业要着眼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东北东部重要物流通道,建设区域性购物中心和专业化物流中心。房地产业要着眼于建设宜居山水城市,坚持人性化、规范化开发和管理,着力引进大财团组团开发,提升开发建筑和物业管理理念;全面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文化产业要突出发展传媒、发行、演艺业,推动英语辅导报社上市。

三、加强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开发开放

全面建设开放通道。大力推进通丹、梅沈、营松、通集、通长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建设,掀起交通大动脉建设新高潮。加紧完成通化机场前期工作,力争明年开工建设。加快建设集安至白山鸭绿江旅游公路。围绕建设通丹经济带、打造东北东部开发开放先导区,加快推进与丹东市的务实合作,合力建设通丹高速公路和铁路,为建设通化陆港创造条件。抢抓农村公路建设新机遇,完善和提升农村路网。

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围绕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宜居山水城市、通边达海前沿门户城市的建设定位,突出沿江两岸建设这条轴线,继续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提升江西、完善江东、开发江南、建设江北。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二道河改造、道路桥梁升级改造、供水供热供气设施改造、绿化美化亮化整体改造等重点工程,棚户区改造要向周边拓展,沿江两岸建设要锦上添花,周山、沟河治理要突出涵养生态。要把江打造成景观带,把河改造成休闲长廊,把沟建设成生态家园,精心规划设计和逐步改造江桥、河桥、沟桥,让江、河、沟、桥成为通化的美景。继续扎实开展国家级卫生城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它行业和领域的放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展投资、创业空间。继续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强化政策落实,研究制定更加开明、开放的全民创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全面提高创业项目推介、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服务水平,扶持个体群众创业,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

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城镇化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化观念武装农民,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加快提升城镇化建设、新村建设、公共事业建设水平,加快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兴县,推进县域工业化。要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继续保持在全省县域发展中争先进位的势头。注重围绕通化“钢铁城”、“医药城”建设,发展冶金关联产业和医药产业;积极推进各类能源矿产的勘探开发,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125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面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食品生产基地。加快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突出发展基地农业,主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高技术集成、农机装备、水利设施配套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整合开发县域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坚持以县城及其它中心镇建设为龙头,推进农村城镇化。要紧密结合开放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城市为中心、县城为支撑、中心镇为节点、交通主干道为纽带的区域城镇化建设格局。加快提升县级城市、县城建设水平,按照小城市规划标准建设区域中心镇。突出规划特色、产业特点、建筑风格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民族集镇。全市重点规划建设10个以上特色镇,并赋予县级管理权限。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

坚持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要围绕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加快农村内部改革和城市涉农方面的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山庄经济”等规模经营。要坚持农民主体,广开增收渠道,重点抓好农民政策性增收、劳务增收、结构调整增收,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全面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基础上,制定全市支农政策。依据政策规定,放开城市农民落户限制,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保障转移就业稳定的农民工家庭的土地流转收益。要加快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金融、科技、人才、信息等支农服务;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建设等公共事业,有计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尽可能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以减支促增收。

五、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力推进民生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要注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民生实事,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提升公共事业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公共财政建设水平,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随着财力增长,逐步提高工资收入水平。提升促进就业能力,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安置、岗位开发、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成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全面开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扩面攻坚活动,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开展农村独女户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各类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增强救助能力,实现城乡低保动态全覆盖,应保尽保、应救必助。继续抓好廉租房建设,扩大廉租补贴范围。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重点加强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师资建设,落实农村、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继续大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积极支持通化师范学院发展,创造条件使学院在地方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办好县级以上医院的同时,加快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图书馆、档案馆和高句丽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市体育健身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青年、儿童和老龄事业发展,加强老干部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市要继续围绕就业、增收、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群众利益诸方面,精心安排和实施改善民生的实事。

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坚持把社会管理重心放到基层,重点加强乡镇、村屯和城市社区管理,完善管理服务网络。认真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继续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和局长大接访活动,突出解决信访遗留问题。坚持不懈强化社会安全管理,全面加强矿山、消防、交通、水源、食品药品安全和重大疫病、环境污染防控等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按照“抓创建、保稳定、促和谐”的总体要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通化建设,注重抓源头、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强化基层综治工作中心职能作用,完善城乡防控一体化功能,突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持打击犯罪高压态势,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发展民主政治和法治。进一步健全市委民主化决策机制,完善人大、政协工作机制和制度,支持人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权利。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真诚合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服务水平。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维权服务。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扎实开展普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

建设通化精神文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按照全面振兴通化的要求,培育城市精神,融铸通化市魂,树立城市形象。要精心设计载体,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公民精神,树立城市开放包容、创新创业的和谐发展形象,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双拥”、“双支”和“五边建设”,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与此同时,注重挖掘以高句丽文化、满族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提升以人参文化、果酒文化、中药文化、松花砚文化为代表的产业文化,弘扬以抗联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文化,注重培育文艺家群体,努力把通化建设成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

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从明年3月开始,要在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各级党委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统一思想、应对挑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契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目的。要坚持以县(局)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通化发展振兴的正确思路、有效措施和实际本领。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从坚定理想信念、推进思想解放、落实民主集中制、践行党的宗旨等重大方面,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按照改善结构、提升功能、总体稳定的要求,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牢牢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开展科学规范市、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为载体,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把有德才、有业绩、有口碑的干部选拔和调整到重要岗位。积极为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以及后备干部创造机会、提供舞台。依托市委党校,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抓好包括党政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提升功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水平;继续扎实开展“党员创业帮带工程”活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面落实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和选树更多党员先进典型。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市党的作风建设。要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坚持逆势求进、负重前行,不为任何困难所惧;增强机遇意识,以科学的态度、比拼的精神、超常的举措去赢得发展主动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好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政策研究,注重改善知识结构,着力提高能抓大事的思维能力、敢做新事的创造能力、肯干实事的操作能力、会办难事的协调能力、善处急事的应变能力。要扎实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大力提倡雷厉风行抓工作、只争朝夕抓落实的良好作风。各级党委要全面抓好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注重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强市委重要决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整治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问题,深挖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以及处于重要岗位、承担重大任务干部的监督,加强对腐败易发生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岗双责”,抓好廉洁自律和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更加自觉地把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开展,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同志们,做好明年工作,推动通化科学发展、加快振兴,是全市人民的期待。我们面前有困难、有挑战,更有机遇。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奋发努力、奋然前行!

下载国家发改委张晓强同志在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发改委张晓强同志在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推介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