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同志讲话摘要1

时间:2019-05-15 08:5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同志讲话摘要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同志讲话摘要1》。

第一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同志讲话摘要1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同志讲话摘要

2010年8月24日,全国国资委系统财务监督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积极改进和强化财务监督工作 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讲话,现在由我将孟建民副主任的的讲话摘要传达如下:

他首先对2003年以来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取得成效进行了回顾。他说:国务院国资委和各地国资委成立以来,统计评价和财务监督战线的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握工作主动,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立以来,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营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一批国有企业不仅成为国内行业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强影响力。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其成效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企业开展危机应对工作。二是突出降本增效,财务预算管理功能进一步提升。三是强化风险防范,推进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四是夯实财务基础,深化财务决算管理功能。五是提升监督实效,进一步强化重大财务事项和总会计师职责管理。

孟建民副主任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提出了五点设想,他说:

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总结近年来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经验,分析未来财务监督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下一阶段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稳健、高效的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为工作目标,以做实账本、改进绩效、提升质量、管控风险为基本任务,以夯实基础管理、管控重大事项、防范财务风险、推动管理创新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财务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围绕下一阶段财务监督工作总体思路,各级国资委要统一思想,把握主动,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一是要高度关注经济形势变化,着力做好出资企业财务状况跟踪分析工作。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多,变化快,影响深。及时、准确地把握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是财务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出资人机构要高度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认真分析各种变化对出资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当前尤其是要做好高负债企业、效益波动企业、经营亏损企业、外向型企业以及产能落后企业的跟踪分析工作。财务分析要紧贴市场走势,体现政策变化,密切联系企业业务,力避就数论数;要探索建立针对性强、有效可行的财务状况分析评价和预测预警方法与体系,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前瞻性和准确性,突出监测和分析重点,及时揭示企业的潜在风险和管理短板;要健全财务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将财务动态监测信息反馈出资企业,切实用好数据资源,及时提供决策支撑。

二是要高度关注企业运行质量,着力提高财务资源配臵效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要把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要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推动企业增收节支。重点突出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以细化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定额标准与预算控制目标为切入点,尽力压缩成本费用的预算规模,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积极推行物资集中采购和重要资源集中管理等方法,保障各项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目标的有效执行,努力拓展盈利空间。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提升企业现金保障能力。针对一些企业不惜牺牲现金流量扩大规模、经营利润与现金流入严重不匹配等情况,督促出资企业围绕现金流量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预算安排,科学预测年度资金收支与余缺,对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的企业,要适当控制投资规模和支出规模,坚持量力而为,稳健经营。要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针对部分企业产销衔接不畅、存货增加、回款放慢等问题,要督促企业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适当压缩存货规模,落实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尽力减少资金占用,提升运行效率。要加大低效资产处臵与整合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多年不分红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转让与处臵,加大对微利、亏损、非持续经营子企业的清理力度,减少资源占用,减轻财务负担。

三是要高度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着力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工作。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财务风险管控成为当前财务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外已发生多起因过度依赖负债经营、财务风险防范化解不当而导致严重财务危机的惨痛案例。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要高度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着力做好高负债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要研究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务风险评估监测体系,有效识别和预警企业债务风险;要根据企业债务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监管,将企业财务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分别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要加强对高负债企业的重点监测和控制,逐户明确债务风险控制目标,采取限制非主业投资、控制对外并购等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债务风险控制目标;要有效引导企业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客观评估风险程度和财务承受能力,创新融资方式、控制债务规模、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有效防范债务风险;要加强对企业担保、抵押、诉讼等或有事项管理,严格控制企业新增对外担保,防范或有风险。

四是要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着力做实企业账本。近年来,国有企业通过清产核资、执行新制度和新准则、加强财务基础管理等工作,会计信息真实性明显提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资产减值因素增加,少数企业迫于经营压力加大,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有所抬头,应当引起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本体现,也直接影响到出资人监督管理工作效果,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基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财务决算管理,推动出资企业规范执行新准则,统一会计标准,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夯实资产质量;强化财务决算审核和审计质量评估,开展财务决算抽查审计,核实企业会计账本,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时反馈财务决算反映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实效;加强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因素的事前监督,探索做好会计政策、合并范围、投融资、资产重组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备案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财务信息公开,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要高度关注财务管理体系创新,着力提升企业财务集团化运作水平。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适应后危机时期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将推动财务管理体系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全面预算、内控机制、资金集中、财务信息化、总会计师委派等财务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融合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完善预算编制方法,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强化预算执行监督,落实预算考核责任,充分发挥预算的引导与控制作用;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拓展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组织方式,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推动内部审计从价值保障向价值创造转型,增强企业的自我“免疫”能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内部资金融通,推进企业加快建设财务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现金池、结算中心等资金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发债、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直接融资方式,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快推进所监管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明确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与建设内容,将财务信息化作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推动流程再造、提升管理绩效的重要工具,努力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和共享,为资源优化配臵和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实时的信息支撑;要将总会计师职责管理作为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做好所监管企业总会计师职责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推行子企业总会计师委派、轮换、述职、评估等制度,切实提高总会计师的履职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最后,孟建民副主任对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提出来五点要求。他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各级国资委应当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企业实际,探索新方法,理出新思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

一是要不断改进和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是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面对后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更加迫切和重要。各级国资委要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结合出资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完善财务监督工作体系。要尽快改变仅仅停留在报表布臵、收集与审核工作的局面,积极推动财务预决算管理与企业运行分析预测、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的有效结合。同时,承担财务监督、考核分配甚至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多项职能的地区,要注重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投入足够的精力,切实保障财务监督工作深入有序开展,使财务监督工作每年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体系。当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繁重,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意义重大。经过各级国资委的共同努力,我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反映国有资产分布结构和国有企业运行状况的数据库,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多年来各级国资委为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付出的辛勤努力。在当前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各方面对国有资产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更高。各级国资委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依赖思想和畏难情绪,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体系。一是尽力提升数据实效。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数据时效是统计工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各级国资委要主动适应新要求,尽力提前财务快报报送时间;国务院国资委也要尽早反馈全国汇总数据。二是尽力拓展数据范围。目前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国有资产总额已占到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的73%,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状况基本能够代表全国国有企业运行态势。但目前月度财务快报统计范围不完整,地方省级监管企业统计资产只占到全部地方国有企业资产的49.6%;有25个地方报送了部分地市监管企业数据,但由于数据不全、缺乏代表性以及口径不可比等因素,至今只能汇总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数据。各地要采取措施,力争建立覆盖全地区国资委监管系统企业的月度快报统计体系。三是提高数据分析利用效率。要在数据分析方法和水平上狠下工夫,通过运用先进的财务分析、评价方法,提升数据分析水平;通过建立运行预警体系、定期汇报制度、信息报送与公开制度,深化对数据的利用。

三是要努力搭建国有资产“大监督”格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监督力量由多个部门和多条战线共同组成,统计评价和财务监督战线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开展有效的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搭建“大监督”格局,形成监督合力。一是要加强与政府审计部门工作的协调与配合。政府审计部门是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中坚力量,充分利用政府审计手段和审计成果,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财务管理漏洞,提高出资人财务监督效率。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加强与审计署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他们对中央重点骨干企业的审计成果,督促企业整改落实审计意见,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加强与委内监事会、纪检监察等相关机构的协调配合。国资委内部各职能机构根据分工分别承担前、中、后台不同的监管职责,出资人财务监督要与相关职能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形成监督合力,不要各自为阵。国务院国资委评价局近年来通过加强与监事会的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与国资委纪委联合处理重大财务违纪违规事项,与相关厅局配合确认经营成果、开展工资管理和国有资本收益清算以及规划投资监督,使财务监督和其他有关出资人监督工作有效联动,共同推进。三是要指导好出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经济运行的自我“免疫系统”。要积极指导出资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查错防弊、监督评价与服务咨询功能,促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是要认真组织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2010年将重点开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小金库”是企业财务内控缺失、资金管理存在严重漏洞的典型表现。各级国资委要充分认识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作为2010年下半年财务监督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按照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实施办法》规定,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做好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和整改落实四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各级国资委要以“小金库”清理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动企业全面排查企业在财务与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类隐患,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希望各级国资委参考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通知精神,认真做好出资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联系和沟通,并及时向国务院国资委抄报有关工作文件、工作简报、工作报表和工作总结。

五是要继续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财务监督与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逐步深化,对财务监督和统计评价工作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职工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招聘和选拔业务能力精、责任意识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工作队伍,优化队伍结构。要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培训,使干部职工及时掌握国家最新颁布的政策法规,了解财务监督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新进展、新变化,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统计评价和财务监督战线的同志们要不负重托,努力做到能吃苦、善学习、精业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勤勉尽职。

第二篇:孟建民内审讲话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 努力推动中央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

在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孟建民

(2010年8月12日)

同志们:

近年来,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广大内审战线的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握工作主动,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对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研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经济运行的自我“免疫系统”。近年来,中央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内部审计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国资委成立以来,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要求,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中央企业加快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文件。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更新工作理念。一是建立健全了内审工作机构,为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中央企业都建立了专职的内部审计队伍,大部分企业的内审机构已经覆盖到重要子企业。中远集团已设立各级审计机构57个,各直属二级企业、重要的三级企业以及境外大区域公司已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国家电网除在所属企业设立专职内审机构外,还在沈阳、上海、西安、北京、成都设立了审计派出机构。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中国移动建立了以“基本管理制度、审计业务规范、实务指南”三个层次为主体的内审制度体系。兵器装备集团、鞍钢等企业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审计工作规范程序》和《审计关注重点内容》等上百项制度,规范了从审计立项到审计复议等各环节的流程和要求。三是积极更新工作理念,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航天科技、神华集团等一批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向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战略转变。中国石化提出“四大”审计理念,即:大审计理念、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念、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理念、审计增加价值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功能作用。招商局集团强调“价值贡献”理念,不仅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费用,而且帮助管理者识别与控制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强调“服务定位”,着力提供以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内部鉴证与咨询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二)内部审计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近年来,中央企业结合本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实际,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趋势与要求,积极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与领域,逐步探索内部审计职能由财务收支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转型。一是财务收支审计已经常态化,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任务。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在做到“离任必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部分企业还实行了任职三年必审制度。武钢依托派驻子公司监事会力量,扩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并将职能部门负责人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中国铁建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开展对拟提拔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并把审计结果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任免与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专项审计工作全面展开。中船重工、国药集团等企业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成本费用、专项资金等审计工作。南方电网、冶金地质总局等企业逐步开展了对子企业的绩效审计工作。中国外运长航组织开展效益审计,对公司的主业构成、客户结构、营销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南航集团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业务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经济运行审计。中冶集团组织开展工程项目合同审计、安全环保审计和节能减排审计。四是内审工作向境外业务延伸。中国石油加强境外及国内对外合作项目的审计,从2000年起共审计了涉及20多个国家的150个项目。通用技术集团在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审计。

(三)内部审计工作组织方式不断改进。优化的组织方式是有效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保障。中央企业积极借鉴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实施集团集中化管理的实践,结合自身业务模式和管理体系,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加大集团审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节约了企业审计成本。一是加强了集团总部审计资源的集中管控和整合,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监督效果。华润集团根据“集团业务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战略,按照业务板块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零售分销、地产、能源、医药、投资等5个专业审计组,实现了人员专业化管理,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中粮集团根据多元化业务板块的需要,重点强化了九大业务板块的审计机构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组织方式。中国建筑、中国电子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集团统一规划决策,人员统一调配,过程实时监控,提高了审计覆盖面,提升了集团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不少企业积极探索构建“大监督体制”,发挥了监督合力。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海油等企业尝试构建了“大监督体制”,将内部审计、监事会监督、风险管理、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整合,增强了工作合力。三是部分企业积极探索多种审计方式并存。如中核集团针对户数多、任务重的难题,采取了直接审计、交叉审计、授权审计等多种组织方式,2009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95项。中国电科、中国国电所属成员单位审计人员实行联合交叉审计,有效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四是一些企业较好地发挥了内外部审计的协同和联动效应,将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合理融合,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大大节约了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效率。

(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许多企业逐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审计,显著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宝钢建立了数字化审计平台,自动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实现了联网远程监控审计。一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审计自动化办公系统已正式运行,不但提高了审计效率,而且促进了审计结果在集团内部的广泛应用。国投运用审计信息系统,形成远程资源共享,规范审计过程管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许多企业采取以查带促的工作方法,实现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帮助整改落实,提高了审计的实效性。中国南车、国旅集团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共同分析问题和风险,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把整改措施落到了实处。三是许多企业改变了过去审计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的格局,将内部审计与企业生产经营全面融合,有效推进了内审工作的深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

(五)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内审工作的逐步深入,内部审计的成果越来越被企业管理层所重视,积极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业务活动和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在查处违规、堵塞漏洞、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许多企业通过对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转化,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中材集团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实行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多部门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促进了审计问题整改。中国三峡集团将重要、紧急、具有代表性的审计问题在集团范围内进行公告,积极推动审计问题的整改工作,为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二是许多企业建立了审计问题和管理建议的跟踪落实工作机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中航工业2009年共完成内部审计项目3.7万项,提出审计整改建议4936条,被采纳比率达到86.1%。中国华能2008-2009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712项,提出整改建议3292项。三是许多企业实行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将审计结果落实整改情况作为下次审计检查的重点,与业绩考核挂钩,推动内部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中国五矿注重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动态跟踪,不断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为企业管理成果,与财务部、企划部配合,在业绩考核、海外财务决算、审前调查及重要审计结果通报等方面加强协同。中央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树立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推动企业形成了“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氛围。

(六)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央企业普遍加强了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有效提升了内部审计队伍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目前各中央企业的内审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专业领域涵盖了审计、财会、金融、信息、工程造价和物资管理等多个方面,部分审计人员具有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工程造价师等执业资格,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中国移动已建立起一支470多人、多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内审队伍。港中旅集团内审队伍中持有相关专业资格的人员达到88.2%。航天科工实行了特聘审计师制度,促进了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宝钢在公司后备干部库中选拔部分储备人才作为特邀审计员,参与专业咨询、培训及协同审计,并建立各业务板块的首席专家制度。华侨城集团通过持续推行审计专员交流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充实审计力量,拓宽工作思路,促进内部审计全面发展。

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企业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差异较大。一是少数企业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机构不健全,特别是重要子公司尚未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二是部分企业审计理念还不适应审计转型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工作思路不清、工作领域不宽、工作方式落后,难以适应集团化管控需要。三是一些企业内审队伍建设滞后,审计人员配备不符合工作要求,少数审计工作人员观念落后,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投入、不深入、不细致,得过且过,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部分企业审计工作力度不足,重要业务不能正常开展内审工作,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内审工作没有很好发挥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免疫”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担负着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确立后,国资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企业监管,规范经营行为,调整布局与结构,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中央企业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增强活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1.1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增加2.95倍;营业收入达到12.6万亿元,增加3.75倍;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从17家增加到53家;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从9家增加到38家,进入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企业从7家增加到30家。一大批中央企业不仅是国内行业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强影响力。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长。1-6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利润总额5249.6亿元,同比增长65.1%。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有望达到或超过2007年历史最好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诸多超级企业巨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规模快速扩张、实力大幅提升的现状,中央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及时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及时消除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当前,不少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战略不清晰,资源配置缺乏战略导向;部分企业内控机制存在缺陷,授权与责任不清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不强,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少数企业财务基础管理薄弱,重大财务事项管控不力;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严重不实,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中央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严重影响中央企业的社会形象,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咨询工作,有效保障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下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经过认真总结中央企业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客观分析未来内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考虑,下一阶段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当达到的目标:一是围绕公司战略,坚持风险导向,集团集中统一运作的内审工作体系基本确立;二是内审功能由单一的查错防弊向监督、服务、评价、咨询等价值管理转型初步完成;三是内审队伍业务能力与执业操守明显提高;四是内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五是内审对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为实现以上工作目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着力推动以下五大转变:

(一)内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功能的新发展,是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基础。本世纪初,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企业内部审计做出了新的定义,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新定义首次提出了增加价值的功能,并提出内部审计要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从国内外大型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改进企业治理环境、运行模式和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增加价值,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仅仅停留在“看家”和“守护”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监督、服务、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好“诊断”和“增值”等功能,实现企业价值保护和价值创造的目标,成为中央企业改善管理水平、改进运行机制的重要力量。

(二)内审重点要从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合规性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审计为重点的审计任务,逐步被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所取代。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重点逐步转向以业务流程和内控系统审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审计,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始超越账薄、深入流程、支撑管控。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雷曼、通用等一批实力雄厚、业绩显赫的大型企业陷入困境,表明大型企业必须有一支独立、专业的力量,时刻检查并矫正其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绩效,有效防范风险。中央企业中的三九集团、华源集团、华诚公司、中包公司、寰岛集团等企业,曾经都有辉煌的发展历史,但最终又陷入破产或重组境地,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中央企业要及时转变内审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工作,增强企业免疫能力,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内审关口要从由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告诫我们,经营失误、风险失控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灾难,事后补漏的代价变得更加沉重,事后补救的机会变得更加稀缺,过程管控比事后的结果监督更为重要。内部审计要真正成为企业的自我免疫系统,就必须逐步前移审计关口,从“事后监督”转向“过程控制”,注重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的结合,注重财务决算审计与财务预算审计的结合,注重重大决策审计与战略审计的结合,注重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结合,注重效益审计与资源配置过程审计的结合。为做好审计关口前移,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更好地发挥评价、咨询等服务功能。

(四)内审组织体制要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审计功能和审计重点等方面的转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内部审计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企业集中调配审计资源;同时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审计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为集团实现审计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审计组织体制集中化是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是成功实现审计转型、充分发挥内审功能的组织保障。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结合现代审计管理新趋势和新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强化总部审计管控,推行审计扁平化管理,逐步整合集团审计资源,建立集团统一管理、各级企业有序联动的组织体系。中央企业要认真研究大型企业集团审计组织体系集中化趋势,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时期审计资源管理体制、审计组织方式,更好地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审计方法要从传统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相结合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企业运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型企业集团普遍实施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高度统一的信息化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经营管理方法,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显著标志。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以及三网融合后,管理方法与方式的变革将更加深刻。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远程审计和实时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高度关注本企业信息化工作进程,积极推动本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系统效果审计。同时,充分利用本企业信息系统,着力探索远程在线审计,开展实时监控,并注重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引入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增强内审工作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功能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当前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任务

优化中央企业布局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中央企业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多年努力,中央企业户数已从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调整到现在的123家,到今年底将减少到100家以内。具有国际竞争力,就首先必须要有国际水准的管理能力。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内控机制,有效防范风险,是中央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结合当前形势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在认真总结分析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将制定下发《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意见》。同时,要积极加强对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指导,跟踪各项工作进展,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当前中央企业内部审计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完善的内审工作规章制度是企业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审计规章制度要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要针对业务实践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一是要围绕内部审计转型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结合内部审计的新功能、新领域、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坚持风险导向原则,突出内部控制评价,适应审计领域拓展,充分体现查错防弊与价值管理功能相结合的要求,体现事后监督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要求,以制度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二是要围绕审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内部审计工作规则,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标准,系统地建立一套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要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三是制定完善各类专项审计工作制度,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高风险业务审计、境外资产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明确各项审计工作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计要求。四是制定完善与内部审计配套的工作制度,如审计协调沟通制度、审计结果与考核任免挂钩制度、审计工作问责制度、审计结果落实处理制度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二)夯实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账本”监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立足之本。内部审计重点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管理与效益审计,并不是不再做财务收支审计,而是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拓展审计内容,突出管理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是管理效果与经营效益的综合体现,离开财务收支审计,任何审计工作则缺乏基础,缺乏依据。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期任务,中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始终坚持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高度重视财务收支基础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做实企业账本、夯实信息质量”的工作目标,加强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日常检查,检查财务管理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账实、账账、账表相符,有效降低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将财务收支审计与各类专项审计紧密结合,实现多重审计任务有效融合,提高审计效率。三是要从源头抓起,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通过分析原因,查找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切实提高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实效。

(三)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动落实企业经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客观、公平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期业绩和经济责任的重要保障。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审计监督重点和企业负责人管理需要,认真落实“离任必审、关口前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力度。一是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管理功能。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坚持合规、效益、风险审计并举,关注战略实施,关注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关注企业经营风险,综合评价企业领导人的经营业绩,客观界定企业领导人的经营责任。二是充分体现审计关口前移的要求。在坚持“离任必审”的同时,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以便更加及时、有效地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经营业绩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三是适当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积极创造条件,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扩大到领导班子的关键成员,扩大到各级重要子企业负责人及重要岗位,推动层层落实责任。四是在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国资委有关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深入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建议,堵塞管理漏洞,明确相关责任,认真做好责任追究工作。

(四)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促进企业高效规范运营。2010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中央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一是要找准定位,通过评价和咨询活动,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完善集团内控机制、提高内控执行有效性的管理合力。二是要抓住关键,通过全面梳理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把握业务控制环节,特别是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业务领域,理清业务控制授权与责任,跟踪业务控制执行效果,形成“事事有制度覆盖,人人受程序约束”的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监督的内部管控机制。三是坚持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有机结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依据国家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培养和提高风险导向意识,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经营环境、战略规划、经营方式、经营目标、业务流程等方面分析评估企业风险水平,并在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对象选择、审计力量安排上,逐步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模式。四是要着力在内控整改上下工夫,通过总结内控缺陷和例外事项,组织制订内控整改方案,落实内控整改措施,并定期开展内控审计,促进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五)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专项审计,提升集团管理绩效。重大事项管理不善,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企业竞争能力。中央企业应当严格管理固定资产购置、股权投资、企业并购、外部融资、对外担保、重大基建项目、工程及物资采购和高风险业务等各类重大事项,并不断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内部审计。一是要对重大事项的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全面复核,不仅要对决策程序本身是否完善提出意见,同时还要密切跟踪决策程序的履行情况,检查企业各类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拟定是否履行了规定程序。二是要完善重大事项审计的报告制度,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重大事项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全程管理。目前针对重大事项的内部审计大多数局限于事后检查,很难在风险防控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当内部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中控制。

(六)积极开展“小金库”治理审计,堵塞管理漏洞。“小金库”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的重要表现,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影响中央企业形象。近日,国资委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召开了专门会议,下发了工作通知,对“小金库”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各中央企业也全面启动了“小金库”清理工作。内部审计是查处“小金库”和堵塞资产资金管理漏洞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参与此次“小金库”治理工作,将查处“小金库”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抓实抓好。要广泛动员全集团内部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审计手段和方法,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组织做好重点企业、关键环节、薄弱领域的重点抽查工作,并根据各类问题及时做好建章建制工作。以后的内部审计工作也要将“小金库”清理与查处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四、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内审工作的几点要求

中央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内部审计从传统的价值保障向价值创造转变,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中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工作人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身体力行,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内审工作科学发展和提高履职能力。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中央企业要以此次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探索新时期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实现形式,积极推动内部审计监督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向揭示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改进经营绩效转变。内审部门要当好企业领导的“眼睛”和“耳朵”,当好企业的“良医”,当好监督、评价和咨询的“专家”;要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积极推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环境,从“要我审”变为“我要审”,形成“主动要求审计”的氛围,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二)加强组织领导,搭建企业内部“大监督”格局。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明确领导机构和工作职责分工,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构建“大监督”格局。一是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对于董事会试点企业,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内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内审部门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计划与进展情况等工作。对于尚未建立董事会的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压缩审计管理链条,集中审计力量,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有效提升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整合企业的监督资源,探索内部审计与纪委、监察、财务以及监事会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企业内部“大监督”格局,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四是创新审计组织形式,适时进行异地审计、交叉审计、协同审计,充分利用系统内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效用的最大化。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能力。新的形势要求企业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对内审队伍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转型进程与效果。因此,中央企业要有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度重视审计队伍建设。一是要适当充实审计队伍。配备涵盖审计、财会、金融、信息、工程造价和物资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二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着力培育审计人员“讲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讲勇气,敢于揭露问题;讲纪律,严格职业操守;讲奉献,努力克服困难”的四种精神,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履职能力。三是积极研究探索中央企业审计队伍职业管理体系。审计工作专业要求高,政策性强,加强与改进审计队伍职业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审计功能和提高审计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不断提升审计价值。为充分发挥内审在查处违规、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运用,使审计工作成果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内审部门要通过对审计结果和审计信息的归纳、分析和提炼,建立审计案例库,为公司决策和业务部门管理活动提供建议和支撑服务。二是加强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督促有关部门或所属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审计价值。三是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的同时,实现内审成果向管理服务转化,将审计结果与业绩考核、纪检监察等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四是要加强中央企业间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的交流、通报,使内部审计结果服务于提高中央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五)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内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企业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研发及推广应用,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探索建设涵盖作业规范、管理支撑、知识共享和成果转化等模块的内审管理平台,建立起完善的审计系统领导决策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和业务操作平台,实现审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二是利用企业开发的ERP等信息系统,对其中与审计重点相关的财务系统、成本系统、物流系统、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等建立审计接口,运用现代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等软件排查审计疑点问题,及时发现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同志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企业任务艰巨而繁重。推动中央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型发展,为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促进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推动中央企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本文来源:国资委)

第三篇: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讲话

中国建材通过构筑“四道安全防护墙”(安全意识、风险评估、安全设施、安全技能)、做好“三个统一”(相关方利益的统一,安全管理体系的统一,生产生活安全与防恐怖袭击的统一)、突出“两个重点”(行车安全管理、临时用电管理)、强化“一个执行力”,探索了一条境外总承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中央企业要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关键,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监管、全员参与”的原则,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强化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主管生产的负责人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管理责任;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责任;其他负责人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一定领导责任。各中央企业都必须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在具体分工中加以明确和细化,同时还要对集团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予以明确和细化。二是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首先要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决策机构,设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分析研究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对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其次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建立与企业安全生产任务相适应的机构和队伍,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特别是一类企业要抓紧建立

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专职的安全监管人员。另外要按照“分级监管”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管方式。如向下属企业和重点工程派驻安全生产总监,实行监督和管理相对分离,逐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制约和控制。三是实施安全责任目标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业绩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罚分明的制度,激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做好安全”的工作局面。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图)2007年12月26日08:28

(2007年12月25日)

来源: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共同召开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部署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促进中央企业的安全发展与和谐发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十分重视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下午王德学副局长将在会上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和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近年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2号),明确规定了国资委在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三年多来,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将依法履行出资人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以推进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安全生产业绩考核为抓手,分类监管与重点督导相结合,促进先进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鞭策落后企业迎头赶上,有效地推动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中央企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化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源头治本措施,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近年来中央企业整体经营业绩连创历史新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对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目标,起到了积极推动和示范带动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的有效监管和积极支持,同时也是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这支战斗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战线的工作队伍,不畏艰难,辛勤工作,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保证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和好转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几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坚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开拓进取、大胆实践,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一)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中央企业普遍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了安全生产考核办法,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企业负责人定点督导和安全生产述职等制度,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将安全指标纳入生产经营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企业工资总额和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挂钩,总部与直属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直属企业再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指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任务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每一名员工,并在干部任用、年终评比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中国有色集团等企业在海外施工项目中,对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普遍落实了关键环节主要领导跟班作业制和现场监督检查制,保证了重点项目的施工安全。中航集团建立飞行安全管理系统,健全飞行安全管理流程,完善飞行训练、事故征候、生产组织、数据采集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对近年来数千起不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构建了以不安全事件、飞行品质、安全审计为主要风险识别渠道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为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海运以2010年船舶单位安全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与22家专业公司总经理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细化分解到各个基层单位和各个岗位员工。中央企业还建立了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和引咎辞职制度,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直接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从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上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中央企业一方面积极传承和发扬本行业、本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优良传统与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神华集团推行了南非NOSA(国家职业安全协会)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科学严谨的目标体系、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动静结合的评定模式,促进安全管理持续改进,使本集团的安全生产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广核集团、一汽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等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积极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通过闭环式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实现了与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对接,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许多中央企业在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实行监、管分离,形成了安全生产的有效制约机制。中国中铁在所属各级企业及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设置了独立的安全总监,加强了安全生产稽查队伍建设,实行了分区域、分专业的安全稽查。航天科工规定在各院(基地)以及火工品研制生产、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要求新增和调整专职安全技术干部必须具备安全工程本科学历,院(基地)应有60%以上安全技术干部通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中国建材通过构筑“四道安全防护墙”(安全意识、风险评估、安全设施、安全技能)、做好“三个统一”(相关方利益的统一,安全管理体系的统一,生产生活安全与防恐怖袭击的统一)、突出“两个重点”(行车安全管理、临时用电管理)、强化“一个执行力”,探索了一条境外总承包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三)夯实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央企业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制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修订完善本企业安全生产的规定和标准,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适合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航天科技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12项安全管理制度,修订了24项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及1800项企业标准,通过严格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确保了历次型号大型试验与飞行试验的安全成功。中煤集团建立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相继制定了隐患排查、劳动用工准入、项目开工安全验收、领导人员下井带班、安全费用预算管理、安全风险抵押等多项管理规章,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中盐公司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生产组织、生产设施运行监控和应急管理等,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把企业安全管理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中国黄金按照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活动,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安全风险管理,确保重大危险源的超前防控。

抓好安全风险管理是确保重大危险源超前防控的关键。许多中央企业注重把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与安全生产实践相结合,坚持从源头抓起,通过危害普查、辨识、风险评估和动态管控,综合评价安全风险;通过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矛盾;通过抓事故预想控制、作业过程控制和重点环节控制,把生产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防范于事发之前,消除在萌芽之中。宝钢将安全防范、危害预知、安全确认、隐患整改等十大责任具体落实到基层班组长,有效强化了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中船重工以落实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为重点,通过自查、巡查、验收,加强了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中国国电把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情况,重大设备设施事故预控情况,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预控情况,作为各级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促进了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的落实。中广核集团、航天科技、中铝公司、攀钢等企业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和评估,建立和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应急管理,增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搞好应急管理,关系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责任重大。中央企业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了应急管理水平。国家电网每年迎峰度夏前都举行联合反事故演习,并利用电网模拟仿真手段,演练各级电网调度中心、重要发电厂和变电站之间协同应急能力,在2007年应对渤海地区风暴潮和东南沿海台风袭击等突发事件中,各所属企业及时启动预警和应急响应,有效地发挥了应急体系作用。中国移动着力加强应急通讯保障,在今年汛期共投入6.8万人次参与防汛通信保障,完成应急发电7.8万次、总时长31万小时,出动应急通讯车660次,通过短信系统向灾区客户发布信息1.07亿条,圆满完成了防汛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中远集团不断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装备了全球电子海图系统、全球船舶搜索和定位系统、全球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和全球通信网络系统,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不少中央企业还从实际出发,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应急救援基地,落实消防区域联防方案,协同企业所在地政府和社区组成企地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

(六)坚持防治结合,切实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中央企业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全面排查、整体规划、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了隐患治理计划、资金预算、挂牌督办等制度。许多中央企业在安排投资计划时把隐患治理放在首位,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由各级主要领导亲自监督落实,对没有安排好隐患治理项目的单位一律不安排新上项目。中国石油在2006—2008三年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规划中,共安排专项资金400亿元,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中国石化2007年安排隐患治理项目734项,总投资15.18亿元。国家电网通过在全系统深入开展“百问百查”活动,全面排查电网、人身、设备、供电、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隐患和问题,既深入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又促进了全员安全意识和执行力的提高。武钢在排查整改中坚持以铁的制度、铁的纪律、铁的执行为基础,定项目、定措施、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间,班组能整改的不交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厂矿,厂矿能整改的不交公司,取得了排查整改的预期成果。中铝公司通过整合矿产资源开发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从源头治理矿业秩序混乱,消除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安全隐患。

(七)推进“科技兴安”,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科技进步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保证。中央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通过开展重大课题科研攻关,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措施,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神华集团加大安全技术投入,改造矿井开拓系统,实行生产规模化、设备自动化、辅助运输无轨胶轮化、安全监控网络化的管理模式,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中煤集团充分发挥煤炭生产、煤矿设计、矿井建设、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继攻克了综放开采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露天井工联采、安全高效生产的成套技术,不仅填补了国际采煤领域的空白,而且还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中国中铁采用世界先进的工装和工艺,开发了先进的起重船和电气化作业恒张力放线车,引进了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的先进设备,推进了施工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减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中国水电集团加大安全技术投入,攻克了在多泥沙河流、岩溶地区、高寒地区建造大坝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开发了建造各种坝型的成套技术,大大降低了员工遭受伤害的风险。中船重工加大对安全工艺、安全标准、事故分析等安全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涂装、立体交叉、铸锻等方面的作业安全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了危险作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航天科技着力对型号产品研制、大型地面试验等高危关键环节的安全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推广并转化了234项安全科技成果,促进了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安全技术攻关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发展仍不平衡,个别行业、个别领域、个别企业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说

明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仍不够牢固。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一些中央企业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少数企业负责人存在坐而论道、抓而不实的倾向。二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仍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职责没有合理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三是现场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死角,“三违”现象在生产施工作业现场仍然存在,安全监管需要进一步向基层、现场延伸。四是生产组织、操作规程、过程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仍需加强,职工队伍素质不高、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是安全生产投入还要进一步加大,隐患治理仍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落实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还要进一步到位。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可有丝毫懈怠。

二、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离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今年1-11月,中央企业共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33起、死亡192人。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150人,分别占总数的76%和78%。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减少8起,死亡人数减少6人,其中建筑施工企业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增加45人。这说明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和新挑战。

——企业兼并重组、规模扩张、产业链延伸,使安全生产工作难度加大。近年来,中央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重组、兼并和改制,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生产战线不断加长,普遍存在着点多、面广、战线长、行业跨度大的问题。与规模扩大和产业链延伸所要求的管理能力相比,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和跨度明显加大。

——经济高速增长、生产任务繁重,造成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增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强劲,部分企业生产设备高负荷、长周期运行,造成安全隐患增多。尤其是能源、建筑、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长期处于高需求、高增长、高负荷运行状态,导致正常的设备检修维护都难以保证。部分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安全生产设施长期投入不足,老、旧、杂设备较多,安全生产压力很大。

——企业竞争加剧和组织方式变革,安全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方面,随着对内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央企业面临国内、国外很多优势企业的竞争,为巩固市场,提升利润,不得不大幅度降低成本,这就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企业仍沿用过去粗放的安全管理方式,靠拼设备、拼人力、加班加点赶进度去完成任务,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另一方面,为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不少企业调整了劳动组织方式,实现了扁平化管理,但安全监管方式跟不上这种变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削弱了安全生产监管力量。

——技术进步和新设备的运用,对职工队伍安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央企业普遍存在专业人才队伍不足、职工操作技能不高的问题,尤其是生产作业一线大量雇用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农民工,给安全生产带来许多困难。

冷静地分析安全生产新形势,正确地应对安全生产新挑战,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今天到会的都是中央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同志和部门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你们的工作好坏,关系到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企业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大家必须肩负起这个历史使命,深刻认识中央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把以人为本与依法治企结合起来,落实“铁腕治安全”。

以人为本和依法治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尊重人的价值,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受伤害。依法治企的目的是保障企业的安全,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依法治企,就要严格依法办事,实施铁腕治安全。安全生产归根到底是执行力的问题,在原则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职能不到位、管理脱节、监督失控、“三违”不断、放松基础工作等引起的。必须切实解决“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要敢于板起安全的铁面孔,敢抓敢管,敢出重拳,敢于严格执法;要制定铁的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其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和每个岗位,形成责任链,一级抓一级;要严肃铁的纪律,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确保在执行中不走样、不变形。

(二)把一岗双责与问责制结合起来,落实“谁不重视安全组织上就让他不安全”。

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密不可分。我们强调一岗双责,就是在各个领导岗位、各个基层单位和各个工作岗位,既要承担生产经营责任,又要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问责制有机结合起来,并切实落到实处。对不负责任造成后果的,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人坚决不留情面,严肃处理,切实做到“谁不重视安全,组织上就让他不安全”,谁不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当回事,组织上就不要把他的职务当回事。对事故现场,要设立警示台,通过警示台让大家真正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对“三违”现象,要设立曝光台,通过曝光台让“三违”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不容有半点马虎。要把安全问责与反“三违”相结合,杜绝现场人员违规生产的老毛病、坏习惯;把安全问责与反对好人主义、官僚主义相结合,坚决杜绝管理人员的松懈行为。

(三)把科学发展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落实“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利润”。

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中坚和骨干,也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搞好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具有重要的影响、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中央企业必须带头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同时,必须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员工生命和损害环境为代价。当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宁可放弃暂时的效益,也不能赚带血的利润。要通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安全发展的价值观,使科学发展观在各级企业真正得到落实。

(四)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创建安全品牌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品牌”的意识。

目前,152户中央企业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化工、交通运输、电力、电信等领域,一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企业自身重大损失,而且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影响到我们国家良好的对外形象。中央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品牌、安全也是社会责任的意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并视为企业的第一责任、第一效益、第一品牌和第一保障。

三、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2008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2008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确保广大员工安全,推动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08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为适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资委从出资人角度,起草制订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不久即将下发执行。《暂行办法》在认真总结中央企业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和国资委的职能定位,明确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奖惩等,目的是通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暂行办法》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体现了对中央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中央企业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创造新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新水平,力争成为同行业安全生产的表率和标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细管理,争创一流,绝不允许降低标准和要求。二是实施了安全生产的分类监管。国资委依据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和安全生产风险程度将中央企业划分为三类,根据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监管,既坚持了实事求是,又体现了公平合理。中央企业对所出资企业也要实行分类监管,通过分类监管和行业对标,一方面抓好安全水平的普遍提升,另一方面加紧解决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报告制度。明确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报告的事项、程序、要求等,目的是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有个总体掌握,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出资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央企业要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坚决杜绝瞒报事故行为的发生,自觉履行报告义务。四是加大了安全业绩考核的力度。中央企业发生瞒报事故、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一律实行降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央企业内发生较大责任事故或重大责任事故,都要依据规定进行降级、降分的处理,安全生产业绩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中央企业要通过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增强集团安全生产的管控。中央企业要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暂行办法》,将各项要求和规定逐级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中央企业要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关键,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监管、全员参与”的原则,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强化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主管生产的负责人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管理责任;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责任;其他负责人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一定领导责任。各中央企业都必须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在具体分工中加以明确和细化,同时还要对集团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予以明确和细化。二是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首先要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决策机构,设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分析研究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对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其次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建立与企业安全生产任务相适应的机构和队伍,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特别是一类企业要抓紧建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专职的安全监管人员。另外要按照“分级监管”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监管方式。如向下属企业和重点工程派驻安全生产总监,实行监督和管理相对分离,逐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制约和控制。三是实施安全责任目标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业绩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罚分明的制度,激励企业全体员工

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做好安全”的工作局面。

(三)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中央企业要始终把安全预防放在首位,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安全风险识别和预防。中央企业要完善危险源普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和动态数据监测台帐,完善重大隐患预控、预警机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风险源要做到了然于胸,并切实做到有预案、有对策;各业务部门要对本部门的重大风险及时评估,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各基层作业单位要认真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实行分类监控,分级管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集聚增大。二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中央企业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制度,规范各级安全隐患排查的频次、控制管理原则、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内容等,实行闭环管理,确保各类隐患及时得到发现和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专项治理经费和专职负责人,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及时把隐患排除掉。凡隐患排查不到位或治理措施不落实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人,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鼓励员工参与风险防控。中央企业要建立鼓励员工发现风险、发现隐患的激励机制,对在风险发现和排查中做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奖励,对“未遂事故”隐瞒不报的相关人员要严肃处罚。

(四)强化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

中央企业要继续坚持以“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央企业总部和所属一级企业基本完成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明年的重点工作是督促所属二级以下企业抓紧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预案的编制要简明实用,突出实战性和有效性,并与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有机衔接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完成后,要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电网、交通运输、民航、石油石化、化工、电信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要适时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应急演练,以切实提高对大范围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水平。二是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8年国资委将启动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对中央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测监控,及时向中央企业发布有关预测预警信息,向国务院应急平台提供所需的专业数据和实时图像等。中央企业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配合国资委尽快完成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中央企业内部要优化整合安全信息资源和应急平台系统,适时与国资委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的媒体应对和善后处理机制。国资委将结合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对中央企业的指导和培训。各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抓紧建立有效应对新闻媒体、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家属、尽快化解社会矛盾的应对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形象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

(五)培养和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要不断提升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企业安全监管机构中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的人员占主体。二是要探索和推行更加有效的农民工、临时工的培训和管理方法。所有农民工、临时工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未进行培训的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岗位培训要增强针对性,加大现场操作、演练培训的比重,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要改进培训方式,注重采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提高培训效果。要完善劳动合同保障制度,建立优秀技工、技术骨干脱颖而出的成长和使用机制。三是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着“关爱员工、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促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提高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根本出路。中央企业要在全社会率先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一要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机制。中央企业要按照国家明确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和规定,加大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并纳入企业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凡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不到位的,要从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利润中予以扣减。各中央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安全生产经费,并从制度上对安全生产投入予以保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安全风险大、作业条件差、日常故障多的老旧设备、落后工艺和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力争用两至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安全生产欠账问题。二要坚持投资的高起点和高标准。立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适当提高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可靠性、安全性标准,坚决防止“投产之日就是安全生产欠账之时”的现象发生,为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科技人才优势和自主创新优势,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研项目攻关,加快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在中央企业的推广应用,重点解决好影响本行业、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突出问题,以科技进步促进安全发展。

(七)进一步加大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力度。

建筑施工事故多发是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这一领域的专项整治力度。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中央企业,要齐心协力,共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尽快扭转建筑施工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建设企业作为项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业主负责制,合理确定工程标价、施工工期;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严禁出现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的监督和协调,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勘察企业对地质调查的深度和重大危险因素的判识要符合相关规范和工程安全的要求,切实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设计企业要认真设计安全方案,科学确定工程地质等级,严禁降低安全措施标准。监理企业要依法严格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坚决制止带病作业,严把安全质量关。施工企业要禁止参与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恶性价格竞争,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提取规定,确保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施工的计划和过程管理,合理组织生产;加强对分包商的监管,杜绝“以包代管”和“以罚代管”;强化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加大对“三违”行为的查处力度。

(八)重点做好2008年奥运会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国际盛会,举世瞩目。根据以往经验,奥运会期间举办国发生任何不利事件,曝光率都很高,国际影响都很大。明年召开的“两会”,也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因此,各中央企业要未雨绸缪,抓紧工作,确保安全,绝不允许在奥运会和“两会”期间发生任何有损中央企业形象的责任事故。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从现在开始,就抓紧安排和部署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其他班子成员要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和各基层企业要严防死守,广大企业员工要积极参与,确保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出现任何死角和漏洞,为奥运会和“两会”的成功举办发挥好国家队的骨干作用。

同志们,中央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期,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基础雄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优势,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责任感、更严格的管理,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保证广大员工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为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

第四篇:2012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讲话

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

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在2012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邵 宁

(2012年3月24日)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对2012年全国管理创新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全国管理创新大会已连续举办了十届,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相聚一堂,分享管理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启迪管理创新的思路,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使得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无法或难以适应企业全球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这届会议以“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为主题,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大家对信息化引发管理变革的共识与期待。

就中央企业而言,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洗礼,特别是07-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磨练,在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站在全球的视野审视中央企业,我们会发现,中央企业在规模、装备、技术等硬实力方面和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已不是很大,但是在软的方面,尤其在管理方面,我们的差距比在硬的方面所显示出的差距要大得多。特别是一些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管理方面长期存

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做强做优、科学健康发展的瓶颈。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与去年相比,今年我们面对的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外部市场萎缩,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经济运行仍将面临许多挑战。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央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一样要抓住改革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对标管理,挖掘潜力,突破发展瓶颈。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强做优企业,首先应从对标开始。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一流企业对标,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加上配套的考核、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改善。前几年,不少中央企业通过开展对标取得显著成效。如中国移动通过十余年坚持与同行业世界一流对标,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金融危机时期面临严重亏损的中铝公司,积极与民营企业进行全面对标,找到了差距和不足,进而制定措施,认真整改,2010年实现了整体盈利。加强对标学习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世界一流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当抱有这样的态度:凡是比我们强的,都应该成为学习的标杆。对标不仅要注重硬实力的对比,更要注重对比软实力;不仅要注意指标的量化比较,更要比较蕴藏在指标背后的理念、方法、组织流程等的差距。要把标杆作为管理实践中的参照系,通过对标传导市场竞争的压力,促进企业发现短板、消除瓶颈,持续提高经营绩效。

二、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苦练内功,夯实发展基础。基础管理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共性内容和重要支撑,是企业的基本功,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扎实有效的基础管理,企业的各项管理不仅难于规范,也很容易流于形式。我们大多数企业并不缺制度,缺的是严格高效的执行。从严治企强调企业内部要形成纪律严明、政令畅通、管理有序、协调高效的运转机制,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的特征,也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基础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苦练内功,固本培元,不断增强企业内在素质,夯实发展基础。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为提升管理提供动力保障和良好基础。

一流的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科学的机制之上的,没有先进的经营机制,就不可能有一流的管理。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企业改革的主要对象,往往是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碍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和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又最终体现在建立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上。因此,深化改革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加强管理的体制保障和环境基础。而强化管理,可以保证转换经营机制顺利进行,使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在这次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中,中国中化集团拓展并整合事业领域,成功实现向产业服务型跨国企业集团转型;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主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贯通,彻底改变产业链各环节小而散面貌,实现业务的一体化整合案例等,都是深化改革调整,整合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

四、进一步健全风险体系,消除隐患,防范经营风险。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近年来,在国资委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风险管理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系建设、信息化和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非常复杂,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复杂的经济形势必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必须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加强对未来中长期所面临风险的全局性、趋势性研判,准确定位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认真梳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点,及时消除可能造成的重大隐患,抓住重点,突出创新,实现风险管理的整体提升。

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仅成为企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成为提升企业管理、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平台。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企业做强做优的必由之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过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了企业信息化从独立分散向集中统一的跨越式转变,使信息化成为企业经营、研发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协同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流程再造、组织变革、管理方法变革、供应链管理,使信息化渗透到管理运营各个环节,这些经验都非常值得大家借鉴。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以深度融合和深化应用为重点,以确保信息安全为保障,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

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管理和各项工作效率的飞跃式提升,改变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面貌,使企业管理活动达到当今世界一流现代化发展水平。

女士们,先生们,2012年,是中国经济和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昨天,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动员会,在中央企业全面启动了管理提升活动,力争用2年时间,通过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为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这项工作也希望大家给予支持和关注。

最后,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在这次会议上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十二五”时期和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提供安全保障。安全监管总局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孙华山副局长专门到会讲话并将提出要求。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督促和指导中央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业绩考核,不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各中央企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安全监管总局、国资委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为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安全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

科学的安全生产理念,是搞好安全生产的行动指南。几年来,国资委提出的“铁腕治安全”、“谁不重视安全、组织上就让他不安全”、“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利润”、“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品牌”等安全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中央企业的广泛认同,并逐步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中国石油确立了“以人为本抓安全”的“人本观”,“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的“预防观”,“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责任观”,“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的“价值观”,“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亲情观”,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天字号工程和第一要求,纳入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广核集团明确提出,“安全是企业安身之基、立命之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中核集团、中国电科、中国华能、中国国电、中材集团强调,安全是央企的第一政治,是干部的第一责任,是员工的第一幸福,是企业的第一效益。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理念的普及教育,中央企业安全发展的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二)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

各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提出的“一岗双责”要求,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施安全风险抵押,推行领导安全承包、干部安全述职,严格安全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逐级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中船重工、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华电、中电投集团、国机集团、水电顾问等企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连续多年与下属企业一把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指标与企业负责人业绩、单位工资总额挂钩;所属企业层层分解安全生产指标,将责任、目标、任务逐级落实到基层岗位,把安全业绩与干部的“帽子”、员工的“票子”捆在一起,坚持重奖重罚,实行“一票否决”,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中煤集团深刻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构建了“党委重视安全、行政主抓安全、技术部门保障安全、生产部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安全”的责任管理体系。

(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各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结合企业和行业特点,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管理体系。许多中央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国际对标力度,把传承安全管理优良传统与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和体系。中航集团、南航集团、东航集团以国际民航安全标准为基础,全面推行了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神华集团、国投等企业针对矿业安全风险点,采用了国际职业安全协会()“安全五星”管理系统;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核电等企业按照风险管控要求,建立了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这些体系的共同特点是:通过优化安全生产管理要素,形成了“设计-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

二是各项制度逐步规范。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符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为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化集团坚持每年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时将新的规定要求纳入制度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粮集团、中国五矿、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化工等企业根据业务领域不断扩展的实际,及时修改完善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和转型升级。

三是组织机构更加健全。中央企业普遍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强化了安全监管部门,配备了专职监管人员,建立了从总部、直属企业到基层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高危行业企业还设置了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一批企业还积极探索设立安全总监制度,成为安全生产监管的新亮点。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五矿、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还在总部设立了安全总监,进一步强化了总部对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管控。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交集团、中国水电集团、葛洲坝集团等企业向下属单位层层委派安全总监,加大了对基层单位的监管力度。

(四)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央企业始终把抓基础、练内功、求实效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既打牢了安全管理基础,又提高了安全生产执行力。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车间、班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广大中央企业着力加强基层建设,把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落实到各个车间、班组和基层岗位。兵器工业集团结合创先争优广泛开展“创建平安班组”活动,努力提高班组全员安全意识和岗位安全技能。中国大唐在班组建设中深入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即在生产作业前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抓好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推行标准化管理。各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企业达标、岗位达标”,安全管理基础进一步加强。一汽集团、东风公司、中国北车、武钢等企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制定了考核评级细则,开展了专项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

三是强化培训教育。中国建筑年组织个培训讲师团,深入各工程局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培训员工万余人。中船集团加强劳务工管理,完善师徒带教制度,禁止新进厂劳务工独立进行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提高了劳务工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

(五)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中央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战略,普遍加大了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投入年均超过亿元,许多企业的安全投入远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通过开展重大课题科研攻关,实施安全技术升级改造,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航天科工在全系统推进“安全传感器工程”建设和应用,建立跨区域、多层次、网络化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做到了“隐患早发现、违章早纠正、事故早预防”,提高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中远集团、中国海运、中交集团、中国外运长航等企业,积极推进船舶防海盗“安全舱”建设和防海盗器械的开发、研制、使用工作,远洋船舶安全性显著提升。中国建材、中国水电集团、华润集团等企业自主开发了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启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全面上线运行,为各层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安全文化建设等提供了平台。

(六)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央企业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普遍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提高企业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南方雨雪冰冻、强台风袭击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各中央企业快速反应、沉着应对、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的安全,树立了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建立了电网安全风险辨识、评价、控制、发布、改进工作制度,每年迎峰度夏前都举行联合反事故演习。中国海油建立了预案、指挥、信息管理和救援队伍“四位一体”的应急管理系统,注重应急培训和演练,并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中交集团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每年组织开展集团层面的应急演练,“十一五”期间,年平均投入应急演练费用达到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加强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形成了抗灾超级基站、高空布放基站、地面应急通信车相互联通、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

“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并趋于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趋于下降,特别重大事故明显减少,一些企业事故多发势头得到遏制。年,中央企业百亿元销售收入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比年下降了。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业绩持续改善,中央煤炭企业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央建筑施工企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以下,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的有效监管和积极支持,同时也是奋战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战线的专业队伍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领域和部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仍未得到完全遏制,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可盲目乐观。“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起,死亡人。其中:建筑施工企业起,死亡人;煤炭企业起,死亡人;石油石化企业起,死亡人。上述三个行业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分别占中央企业的%、%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和%。这充分暴露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还很不平衡,个别企业还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有力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精心谋划“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充分认清“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一系列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

一是实现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一流的企业既要有一流的经济效益,更要有一流的安全业绩。当前,国际上许多大公司都建立并执行了全球相对统一的安全标准,并据此作为排斥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以全球的视野,主动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从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创建一流的安全品牌。二是企业规模扩张和生产经营业务快速发展增加了安全管理风险。“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安全生产的资源保障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的矛盾逐步暴露,安全生产风险点增多。目前,一些中央企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进入了自身不熟悉的领域,特别是主业非煤企业进入煤炭行业,在煤矿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经验明显不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中央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实施兼并重组,有些被兼并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风险。

三是用工方式的深刻变化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目前,中央企业直接使用的农民工和通过劳务派遣、分包等形式使用的农民工已达到多万人,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部分从业人员从总体上看安全素质偏低,流动性较大,缺乏系统培训,习惯性违规违章现象时有发生,是事故多发、易发的群体,岗位技能、安全知识、自我防护能力都亟待加强。今后,如何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和加快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已经成为中央企业必须尽快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四是“走出去”步伐加快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纯境外营业收入已经占到全部营业收入的,较“十五”期末提高了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国际资源开发和加工合作,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涉足海外业务,领域遍及建筑、石油化工、电力、电信、机械、纺织、远洋渔业、国际航空、外贸等行业。目前,全球安全局势仍在恶化,各种国际矛盾仍在加深,恐怖主义威胁不断蔓延,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治安混乱,绑架、抢劫等事件层出不穷。而中央企业境外项目大多集中在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南美等地区,这些地区矛盾更为突出,情况更为复杂,中央企业面临的境外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等将会更多。

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和风险防控,加快解决安全生产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目标。

(二)“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大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履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夯实管理基础,强化源头控制,加大安全考核和事故问责力度,加快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实现中央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大特色体系,创造一流安全业绩。

建立一大特色体系,就是到“十二五”期末,中央企业要普遍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一安全管理体系,对外要经得起境外竞争对手挑剔,对内各企业和全体员工能得到有效执行。

创造一流安全业绩,就是到“十二五”期末,中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主要安全业绩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水平;重点行业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十一五”期间明显下降。

(三)“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攻方向。要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要把抓好以下“四大重点项目”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攻方向。

一是科学制定并全面实施企业安全发展五年规划。各中央企业在制订并实施“十二五”规划中,要系统梳理安全生产关键风险点,科学配置与安全风险防范相适应的各类资源,将安全发展规划纳入企业转型升级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要按照国资委确定的主业,优化产业布局,严控投资方向,谨慎进入不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对拟兼并重组的企业,要严格做好安全生产评估,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才可并购;已兼并重组的企业,安全管理要及时跟上,加快形成统一的安全文化,确保兼并重组企业安全发展。要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坚决关停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设备和装置。二是大力推动安全技术攻关。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央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支撑。中央企业要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自主创新优势,进一步加大安全技术投入,着力抓好重大事故风险防控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的攻关,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要重点完善三大安全保障体系:即完善重大工程和高危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避免出现系统风险;完善在线安全监控体系,力争做到所有生产作业场所、重点部位实现全天候的在线监控;完善和优化设备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物防水平。

三是大力提升境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境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中央企业“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凡是在境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都要加强安全品牌建设,认真研究驻在国经营管理、劳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抓紧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安全标准相衔接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安全防范、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法律保障等具体办法,切实履行境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强化境外人员安全培训,确保境外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四是加快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安全监管专业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管专业队伍,是提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要把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充实到安全监管专业队伍中来,鼓励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逐步实现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加强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培育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安全技术专家队伍。被国资委列为安全生产监管一类的中央企业要全面推行安全总监制度。要定期对所有员工开展安全培训,逐步提高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通过“四大重点项目”建设,中央企业要普遍实现以下具体目标:组织体系健全,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标准完善,执行规范严格,技术保障有力,安全考核有效。我相信,只要扎实推进,不懈努力,“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就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三、切实做好年的安全生产工作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这一总体目标,结合实际,完善措施,抓好落实。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不折不扣地贯彻《通知》和《禁令》要求。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国资委令第号,以下简称《禁令》),明确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决禁止的九种行为,是给中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划出的不可逾越的红线。各中央企业要切实把贯彻落实《通知》和《禁令》作为最大限度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作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要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有章可循。要层层宣贯《禁令》,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的发生。各中央企业要细化本单位的各项要求,制定各层级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凡是越红线的事,不能干;凡是越红线的钱,不能赚;凡是越红线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当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宁可牺牲经济效益也要确保安全。

(二)着力做好事故的预测和防控。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各中央企业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预防在先的意识,坚定“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信心和决心,把提高预防能力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一是要抓好源头防范。中央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的源头控制,严把勘探设计、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装备运行等重要关口,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二是要抓好过程管控。中央企业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开展安全性评价,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风险辨识、分析、评估、控制的闭环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和能控”。三是要抓好重大危险源控制。做好关键环节、重要部位、重点设备及重大危险源等的专项排查及整改工作,对整改不力或未按期完成整改的,要追究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突出做好三项监管。“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各中央企业要深刻汲取近年来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剖析深层次原因,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一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根据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分布特点,当前要把煤炭、建筑、化工、核电等行业作为监管重点行业,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技防、人防、物防等各项防治措施。二是要加强重点企业的监管。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近年来事故特点,排出重点监管的对象,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督。对安全生产长期不能好转的企业,该调整班子的要坚决调整,该实施处罚的要从严查处。三是要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管。从设计、招标、建设、运营等环节入手,严把资质审查、物资采购、持证上岗等重要关口,确保监管环环相扣,责任层层落实。

(四)加强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管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一旦出了问题,业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中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管理日趋复杂。中央企业要认真履行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安全监管责任,将其纳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要严把承包商资质关、安全业绩关、人员素质关、现场管理关和施工监督关,防止出现“重资质、轻动态管理,重合同、轻现场监督,重书面审查、轻过程控制”的倾向。要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和违法分包、转包及挂靠资质等行为,坚决杜绝使用无资质、假冒资质、借用资质的分包商。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海油在加强对承包商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在这次会上将做专题介绍,希望各企业认真学习借鉴,切实提高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管理水平。

(五)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中央企业要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一是要突出培训重点。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安全培训,同时要重点抓好对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各类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二是要注重培训效果。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完善课程设计和培训内容,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三是要加强培训师资和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加大培训基地硬件投入,改善培训场所、设备、设施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学、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多渠道地解决培训师资和基地不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监管专业人员缺乏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中央企业要顾全大局,不要互相挖墙脚,这要作为一条纪律来执行。

(六)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要提升应急预案质量。几年来,从中央企业总部到各基层单位都已经编制了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基本保障。但一些企业应急预案过于烦琐,导致操作性、实用性较差。各中央企业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和完善,坚持切合实际、简明实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全面提高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央企业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提高装备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救援队伍。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企业与政府的联动,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优化配置区域应急资源,充分发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区域一体化联防功能,提高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志们“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为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新目标继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下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同志讲话摘要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同志讲话摘要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