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钢水包倾覆看监管缺失
从钢水包倾覆看监管缺失
事故回放:2007年4月18日7时45分,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车间生产过程中,当钢水包位于浇注台车上方,包底距地面约5.5m,开始下行作业时,由于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及操作失误,导致钢水包失控下坠,包内近30t约1590℃钢水涌出,冲向约6m外的真空炉平台下方工具间,造成正在工具间内开班前会的30名接班职工和1名车间副主任当场死亡;车间内当班作业职工1人当场死亡,6人重伤。
清河特钢“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是我国建国以来冶金行业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生产安全事故。目前,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和充分的分析论证,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均已查明。
直接原因
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及设计缺陷,导致钢水包失控下坠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认为,控制钢水包的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下降接触器控制回路的一个联锁常闭辅助触点锈蚀断开,上升、下降接触器均失电,电动机电源被切断,失去电磁转矩,而制动器接触器仍在闭合状态,制动器不抱闸。
起升控制屏的线路存在制动器接触器线圈有自保回路的重大缺陷,当上升接触器或者下降接触器接通后,制动器接触器闭合并自保,不再受上述二接触器的控制,制动器仍维持打开状态,不能自动抱闸,钢水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失控状态快速下坠。
2.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未能有效阻止钢水包下坠
当主令控制器回零后,由于两台制动器的制动衬垫磨损严重,制动轮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并有明显沟痕,事故单位未对其进行及时更换和调整,致使制动力矩严重不足,未能有效阻止钢水包继续失控下坠。
3.班前会地点选择错误,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班前会地点原本是由立柱和VD真空炉平台构成的开放空间。2006年11月,改在各立柱间砌起砖墙,形成房间,用作临时堆放杂物的工具间。该工具间离铸锭坑仅7m,长期处于高温钢水危险范围之内,没有供人员紧急撤离的通道和出口,北面窗户又被墙外的多个铁柜挡住。2007年春节前后,各工段逐渐将此工具间作为班前会地点。钢水包倾覆后,正在工具间内开班前会的人员未能及时撤离,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间接原因
1.起重机选型错误
根据《炼钢安全规程》第8.4.4条的规定,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应使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铸造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为双驱动系统,且每套驱动系统有两套制动装置,当一套驱动系统出现故障时,另一套系统可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铸造起重机一般有4根起升钢丝绳,当任一根钢丝绳断裂时,其他3根能将钢水包安全放下,铸造起重机的安全可靠性要明显高于通用起重机。而事故起重机却是安全可靠性等级较低的通用桥式起重机。
2.检测检验机构未正确履行职责
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检验人员在炼钢车间主厂房内,按照通用桥式起重机的检验标准,对用于提升钢水包的事故起重机进行了检验,且在图纸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仅用1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检测检验工作,并出具检验合格报告,导致事故起重机在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情况下运行。
3.制造厂家超许可范围生产
事故起重机由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生产,该厂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资质为生产20t以下通用桥式起重机,不具备生产80/20t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资质;起重机的电气系统设计有缺陷,且未向使用单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造成设备运行、维护缺乏依据。
4.事故单位建设项目设计不规范
事故单位建设炼钢项目仅土建厂房委托吉林冶金设计院设计,其余部分均无正规设计,无法正确进行设备选型;在土建厂房设计委托中提供的依据不正确,如委托资料为50t吊车,实际建设采用80t吊车。
5.起重机司机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起重机司机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训练,对起重机的基本性能缺乏了解,未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手段和程序,致使其在钢水包下降速度异常时,将主令控制器回零,未切断起重机电源。
6.设备日常维护不善
事故单位在没有起重机相关图纸、资料的情况下,由维修工凭经验进行日常设备维护,维护内容和要求均不能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如制动衬垫磨损严重,未及时进行更换;制动器电磁铁拉杆行程不足,未及时调整;制动轮表面磨损严重;主钩卷筒上的钢丝绳绳头固定压板严重松动;控制屏积尘严重,触点锈蚀等。
7.机构不健全,管理混乱
事故单位未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现场管理混乱。员工培训不力,起重机司机无证上岗现象严重,员工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8.生产组织不合理,关键岗位工作时间过长
炼钢车间采用三班两倒工作制,每班工作时间为12小时,时间过长。
针对这起事故,人们不由得发出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选用安全可靠性较低的通用桥式起重机?为什么在热作区违规设立工具间?为什么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在图纸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会出具检验合格报告?为什么不具备生产80/20t通用桥式起重机资质的起重机修造厂竟敢超许可范围生产?为什么清河特钢厂不进行规范的项目设计?为什么对特种作业岗位职工不进行岗位培训?„„这一连串的违规,不仅暴露出清河特钢厂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同时也暴露出了冶金安全更深层次的原因。
深层原因
1.产能扩张迅速
近几年,随着我国原材料需求的迅速增长,钢铁等行业产能迅速扩大。我国钢铁产量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1996年钢产量过亿,2006年,粗钢产量为4亿1800万t,生铁为4亿400万t,钢材为4亿6680万t,约占世界钢产量的34%,而在钢产量中,37家大企业占了全国的一半,另外一半来自于小企业。仅河北省,近几年民营冶金企业产能就扩大了7000万t。
“从深层次讲是大环境问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司长刘成江认为。“中国整个经济链条的结构不合理。冶金工业发展太快,产能扩张太大,造成盲目上钢厂,带来一系列隐患。特别是中小型钢厂,包括装备的水平、设计、工艺流程等一系列环节都没有做到位。很典型的是,清河特钢‘4·18’事故根子就出在装备上,起重设备选型错误。按照《炼钢安全规程》,进行热作业的起重设备,吊钢水、铁水、热的部件,必须选用冶金的专用设备,清河特钢却选了一个普通设备。为什么要选这样的设备,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在我国新建一座300m3的高炉,国有企业需要投资1.2亿元左右,而有些民营企业,只需要投资4000多万元就能炼出铁水来。大部分民营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短期行为严重,重效益轻安全,随意削减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有些甚至根本不投入,就连常规的设备检修、保养都不能按期进行,设备设施严重老化,安全可靠性程度明显下降,事故隐患随处可见。这些问题,在清河特钢厂全部存在。
“前几年,地方小钢厂遍地开花。有些地方的小高炉仅40m3,汉武帝时期的高炉都有45m3,都比它大。冶金工业发展表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这必然带来安全问题。”全国大钢安全协作会秘书长万成略对记者说。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产能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钢材需求的增长速度,钢材供给早已大于需求。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产钢增长22.3%,而国内需求仅增长了14.5%。2007年4月27日,全国10个省(区、市)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责任状。国家对冶金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紧。虽然很多地方都有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但伴随老产能的淘汰换来的是更多的新产能增长。而有些地区的淘汰计划更是为了换取新产能计划的批准而设立的。此外,很多地区的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并不包括民营企业,而实际上民营企业的落后产能数量更大。这些产能只能依靠市场竞争淘汰。而正是这些民营企业,事故隐患最多,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
“虽然国家一直在搞结构调整,落实没落实还是有差距的。2002年就提出100m3以下小高炉都要淘汰、关掉,实际上没有做到,小高炉仍然存在。”刘成江说。
2.行业管理缺失
行业管理弱化的问题在很多行业都存在。但是,由于冶金行业的产业链长、生产工艺复杂,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的特点,行业管理弱化对冶金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较机械、轻工等行业更大。
原冶金部设有安全环保司,负责冶金安全的行业管理。冶金部安环司为司局级,当时有30多名人员。当时专门设一个负责安全的职能司局的产业部并不多,反映出冶金部对安全的重视。1998年机构改革,冶金部与轻工部、机械部、煤炭部等15个部委一同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的国家经贸委下设安全监管局,冶金安全监管职能划归安监局。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冶金安全监管职能划在监督管理二司。2005年,国家安全监管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这项职能又划在了监管一司。
对冶金安全行业管理的弱化,大钢安全协会的万成略秘书长深有感触。他说,对钢铁工业的行业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缺乏,跟行业管理缺位有关。冶金行业没有了总体的规划、引导。国资委管央企,地方管地方企业。地方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存在地方保护。随着市场波动,一哄而上,安全生产也受到影响。
但是他认为,安监部门的监督管理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以往的行业管理比还是不够的。原因是安监部门的人员有限,每个人又要管理很多行业,专业性也存在问题。而且安全监管与生产管理是脱节的,安监部门对冶金生产所需的技术支持不很清晰,对冶金行业今后的发展不清楚,无法做到系统地指导企业。
目前,大钢安全协作会承担了一部分冶金安全的行业管理工作。其主要的工作是组织大型钢铁企业每年的互检,平时的信息交流,事故通报。大钢安全协作会设在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大钢安全协作会定期出一份《事故快报》,作为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沟通,发给成员单位。安全互检工作是大钢安全协作会的一个重点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不是强制性的,由成员单位自愿向协作会报名,协作会按地区分组互检。大钢安全协作会万成略秘书长介绍,现在大钢安全协作会只是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分会的一种活动形式,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指导。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协作会的28家成员单位。
3.安全监管乏力
2004年以来,国家安全监管局对冶金行业的监管是非常重视的。2004年就发布了《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和《轧钢安全规程》3个标准。2005年11月1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2006年12月15日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此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每年都对冶金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下发通知。针对上一年发生事故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近两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开展了高炉的摸底调查、企业互检督查。对重点省,如河北、山西、辽宁进行冶金安全督查。
从2004年到2006年,冶金行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2004年冶金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95起,死亡308人,重大事故9起,死亡51人。2005年,发生事故301起,死亡273人,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23.8%和11.4%;重大事故13起,死亡56人,比2004年上升了44.4%和9.8%。2006年,发生事故270起,死亡244人,比2005年下降10.3%和10.6%;重大事故11起,死亡59人,起数下降15.4%,死亡人数上升了5.4%。冶金行业事故总量逐年下降,重大事故总体上升。
但是对于冶金行业的安全监管依然受到监管人员缺乏,监管不到位的影响。地(市)、县(市)安监局特别是县(市)的安监局由于建立时间相对较短,监管人员多数来自原劳动部门或与煤炭相关的行业,普遍缺乏冶金企业的专业监管人员,同时,由于监管人员少,监管的范围宽和近年主要精力放在非煤矿山整治上,对冶金行业的安全监管力不从心。以河北省为例,全省有非煤矿山企业4000多家,冶金企业200多家,而负责非煤矿山监管的一处只有6个人,而且还要负责冶金、建材、地勘、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监管。到了县安监局,就只有两三个人,管非煤矿山的也就一个甚至是半个人,专业性也无法保证。
冶金安全监管不到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但是,安监部门没有对冶金企业“三同时”设计审查和现场验收的政府职能。对没有履行“三同时”程序的新建、改建、扩建冶金建设项目,只能起一个督促企业的作用。对冶金企业是否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只有靠检查的办法。
4.企业管理弱化
安全监管不到位,行业管理缺失,安全工作就全靠企业自觉了。钢铁生产形势好,能赚钱,企业是不是就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了呢?
“近几年冶金企业事故频发,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刘成江说,“国有大企业,像宝钢、武钢等,装备比较好,管理层次比较高,人的素质也比较高。这些大企业和国际接轨,管理模式、方式、理念都比较先进。小企业自身装备就有问题,管理上也不到位,也不重视,怎能不出事故?”
小企业迅速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企业法人或经营者法律观念淡薄,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管理人员或外聘职业经纪人,或采用家族成员,业务水平不适应企业安全管理;职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有的使用已经退役、淘汰的工艺、设备,缺少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
然而,一些大企业目前也出现了安全管理弱化的现象。万成略对记者说,在大企业中各单位的安全管理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实行安全主任制,设立安环部,如韶钢、广钢、武钢、马钢等,这些企业对安全较重视。有些企业安全部门职能机构弱化,有将安全处设在生产运行部的,有设在制造部的,由原来的二级部门降到了三级部门,这样的企业包括唐钢、太钢、本钢、包钢等,企业的安全工作执行力度大打折扣。还有的企业,如鞍钢,现在就没有安全处了。全国大型钢铁企业中,有1/3 的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是弱化的。
“冶金行业有很多标准和规定,但是很多企业没有遵照执行。”刘成江说。
就在清河特钢“4·18”事故发生一个星期之后,2007年4月26日,重庆市武隆县平桥轧钢厂又发生了钢包脱落钢水外泄事故,车间主任被钢水灼伤死亡。
“4·18”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清河特钢炼钢车间主任李传波、吊车司机朱连伟、辽宁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法人代表谢亚君、技术人员田平已被当地公安部门采取了控制措施。对于此次事故的责任,以及涉及政府部门、管理部门的调查也在进行。“4·18”事故暴露出冶金安全监管政策与落实的脱节,亟须寻找一种有效的监管手段。然而目前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安全监管人员,以及具有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都应该责任到位,以防止此类事故重演
第二篇: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报告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
2007年4月18日7时53分,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2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866.2万元。
(一)企业概况
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是以民营资本为主的股份制企业,职工471人,生产规模14万吨/年。主要产品包括轴承钢、合金钢、模具钢、易切钢、不锈钢等100多个钢号的锻造用钢锭。
(二)事故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炼钢车间吊运钢水包的起重机主钩在下降作业时,控制回路中的一个联锁常闭辅助触点锈蚀断开,致使驱动电动机失电;电气系统设计缺陷,制动器未能自动抱闸,导致钢水包失控下坠;制动器制动力矩严重不足,未能有效阻止钢水包继续失控下坠,钢水包撞击浇注台车后落地倾覆,钢水涌向被错误选定为班前会地点的工具间。
2.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的炼钢车间无正规工艺设计,未按要求选用冶金铸造专用起重机,违规在真空炉平台下方修建工具间,起重机安全管理混乱,起重机司机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车间作业现场混乱,制定的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
二是铁岭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不具备生产80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资质,超许可范围生产。三是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未按规定进行检验,便出具监督、验收检验合格报告。四是安全评价单位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在事故起重机等特种设备技术资料不全、冶炼生产线及辅助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出具了安全现状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要求的结论。
五是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清河分局未认真履行特种设备监察职责,安全监管不力。六是清河区安全监管局监管不力。
七是当地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的问题失察。
3.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三)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
负责设备、维修和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的企管部副部长兼炼钢车间副主任关大明在事故中死亡,不再追究责任。
司法机关已采取措施6人:
1.李传波,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炼钢车间主任。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2.朱连伟,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炼钢车间起重机司机。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3.谢亚君,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厂长,法定代表人。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4.田平,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工程师。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5.王振东,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起重检验一室主任。涉嫌玩忽职守罪。
6.郑卫国,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起重检验一室检验员。涉嫌玩忽职守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
1.高峰,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公司党委书记,清河区区长助理,辽宁省人大代表。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撤销区长助理职务,依法罢免辽宁省人大代表资格。
2.牟宗强,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公司安委会主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清河区人大代表。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依法罢免其清河区人大代表资格。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2人。其中:
1.高金涛,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助理工程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给予行政降
级处分。
2.邓世颖,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安全评价中心主任。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依法吊销《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书》。
3.尹志吉,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清河分局张相监管分局局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王栋,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清河分局向阳监管分局局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给予撤职处分。
5.肖军,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清河分局局长、党组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6.齐鹏飞,铁岭市清河区安全监管局监察股股长、副主任科员。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7.李佳,铁岭市清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正科级)、党组成员。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8.丁宁,铁岭市清河区安全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9.张洪泉,铁岭市清河区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处分。
10.蔺宏声,铁岭市清河区常务副区长、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11.李林,铁岭市清河区区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处分。
12.崔红军,原任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副所长,现任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任科员。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3.李杰,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所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4.孙长韧,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15.王耀辉,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警告处分。
16.赵一凡,中共党员,铁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督管理一科科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7.鲍逸群,铁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处分。
18.刘我军,铁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警告处分。
19.张启发,铁岭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警告处分。
(四)对事故单位、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处罚和处理
依法对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处以155万元罚款,对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处以20万元罚款,对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处以20万元罚款,对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处以10万元罚款,对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峰处以20万元罚款,对其他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吊销铁岭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资格,吊销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的安全评价资质。
第三篇:从会计诚信缺失看会计职业道德
从会计诚信缺失看会计职业道德
一、什么是会计诚信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
会计诚信是什么呢?朱镕基总理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作了最好的诠释,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原则记帐、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等。
二、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会计的灵魂,客观真实性是会计合算的一项基本原则。会计合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企业的会计合算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使会计工作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增多,信贷业务的繁荣,诚实守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市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发”。遗憾的是当前我国有些地方失信违信,践踏信用的现象屡屡发生。银行呆坏帐、信用卡欺诈、偷税漏说、走私骗汇,会计信息失真等等大行其道,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二)危害投资者
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和债权人的投资,就应当有责任按照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有写企业为了谋取不义之财作假账编假会计报表。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损失更为惨重。
(三)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001年8月初,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
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
总之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其决策失误,而且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扰乱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助长了贪污腐化之凤,使社会风气日益恶化,会计职业也因此陷入了严重的信用危机之中。
四、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利益的驱使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非常胆壮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资本论》第一卷第839页)。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就会不择手段,图谋攫取不义之财,做假账,编假报表,串通作弊,虚报利润,制作虚幻的高速成长,来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展开与深化,我国股份制公司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继建立,出现企业投资主体与投资渠道多样化,使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决策权。有的为了突显政绩升官,或为了上市、配股,或为逃避摘牌及中止上市的命运,造成了官出数字、数字出政绩、屁股指挥脑袋而致使造假频繁。
(二)制度的原因
市场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最终加剧贫富悬殊,少数人获得较大利润而使多数人走入困境。经济上的弱者,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执行对于强者有利的诚信原则,若获得相同的利益,付出的成本将远远大于经济上的强者付出的成本。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只有采用不诚信的办法,才能完成原始积累或摆脱困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从已有的造假案例来看,绝大部分为上市公司。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先天不足,从上市那天起,就承担着为企业筹资、减困的双重重任。在最初的配额制下,政府为了地方利益,为达到上市条件,将拟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剥离,然后包装上市,一旦圈到了钱就获得了高价配股的资格,以股价的超常上涨谋取私利而造假。
(三)法律方面的原因
现行的《会计法》、《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及《刑法》等法律不能起到有效遏制会计造假行为发生的作用。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既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担负责任,同时还要对本单位保存和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担负责任。但在实施处罚的过程中,依《会计法》的规定,单位不依法进行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的法律责任仅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并不包括单位负责人。我国的《证券法》及《刑法》对会计造假的处罚比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轻,起不到震慑作用。
(四)处罚不力
《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不仅威慑力不足,反倒起了“鼓动”作用.五、治理会计诚信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以德治国”的思想,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较为诚信的外部社会环境。道德一直是我国各种制度最重要的根基,任何制度的建设都必须考虑它是否符合自己的国家、民族、传统和历史等特性。道德推崇无疑是我国最大的本土资源,加强道德建设,首先应从各级政府做起,在对人民的承诺务必按时兑现的同时,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把诚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摒弃以单一的可以人为操纵的财务数据为标准来对政府官员、国企负责人考核的考评制度,代之以综合绩效来考评的制度,在考核的同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政策的多变会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政府官员不诚实的言行会产生引导效应,从而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诚信外部社会环境,仅仅要求会计诚信,这是不现实的。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深入人心。
会计诚信的关键是企业的负责人以及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因为他们掌握着会计诚信的支配权,因此他们是诚信教育的重点。加大对单位负责人唆使会计人员造假的打击力度,由单位负责人完全承担会计造假的责任,会计人员仅对其不受任何指使情况下的故意造假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对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大对签字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负责人的责任与约束力度,使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在法律上有可靠的保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建立从业人员个人的信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鼓励媒介披露不讲诚信的人,对不守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加强监管,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会计监管包括政府监管、舆论监督、法律约束。震惊全国的银广夏案就是由新闻媒介首先揭露的,蓝田股份是由知识界揭露出来的,舆论界在监督会计造假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四)建立上市公司诚信评价体系
以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状况、募集资金使用状况、财务数据真实性、公司成长能力及发展前景等诚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基础,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模型和数理统计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和风险状况进行揭示。对上市公司的诚信评级可分为A、B、C、D、E五类,风险分为高级风险、次高级风险、关注类和正常类四个等级。依照这种评级,监管部门确定每家上市公司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监管,可提高监管效率。目前,这个评价体系已在试点运行中,不期将利用它来量度上市公司的诚信和风险。
(五)加大处罚力度
据中央新闻报导:美国总统布什于7月30日在白宫签署了公司改革法案,从而使打击公司欺诈活动、加强对财会业实行监管的措施变成了法律。这项新法案出台的直接原因是近来美国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不断曝光,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信用危机。
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公司财务欺诈人员实行刑事惩罚;设立一个独立委员会来监督会计公司;限制会计公司为被其审计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禁止公司为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提供个人贷款;同时针对金融分析人员做出一些新规定以防止产生利益冲突。
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的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总之,会计诚信的缺失已引起国人和会计人员的高度警醒。相关部门正在为诚信立法做准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社会诚信环境一定会大有改观,大见成效。治理会计诚信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思
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应该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提高技能、文明服务等八个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一个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任何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格不仅需要努力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观念。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自觉按照会计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执业,另一方面,当各种新的复杂问题出现时,会计人员应该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来进行自我的会计执业道德认识,自觉调节个人行为。加强会计执业道德建设,进行会计执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根本途径。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阀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廉洁之风。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应的同时,也有其天然的负效应。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村和城市、内地和沿海、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失调,出现了一些漏洞、摩擦和冲突。这不仅导致了经济秩序运行中的混乱,也给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以可乘之机。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原因众多,但有时和我们会计人员违背原则、迎合领导心意也不无关系。消除腐败,有赖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赖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健全。只有包括我们会计人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把外部强制性约束条件“内化”为自觉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行为。故此,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会计人员的头脑,使他们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并且正确的行使权力,忠实履行义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要达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会计道德教育的方法以会计道德教育的客观过程的特征及其规律性为依据,是会计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会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会计道德本身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概括的说大体有一下几种方法:
1、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该是双向的,一是理论指导实践,二是实践要上升到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会计人员讲清会计道德的知识和规范,即“晓之以理”,使会计人员确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识,陶冶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的高尚情操,提高他们分辨道德是非的能力:其次,要“导之以行”,向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身体力行,在职业活动实践中积极履行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同时要联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的思想实际,引导会计人员从事职业活动,锻炼他们的职业道德意志,确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习惯,以达到隐性教育,学以致用的目的。
2、启发自觉,因材施教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启发自觉,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道德与法律不同,后者主要靠强制,前者主要靠自觉,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决不能搞 强制压服,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教育还要因材施教,根据教育对象、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情况各异这就决定了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
3、典型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就是积极引导会计人员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认识,明确会计工作的社会价值,懂得会计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正面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从提高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入手,以会计领域的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事迹为教材,使会计人员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4、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起着抑恶扬善的作用。这主要包括对讲究社会道德人的褒奖,对违反会计道德的现象的批评教育,开展经常性的会计职业道德讲评活动,通过讲评活动促进良好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的威望作用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调动受教育者的自觉能动性。使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和坚毅的决心,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
第四篇:从规制市场操纵行为看我国证券市场中自律监管的缺失
论文关键词: 市场操纵 政府监管 自律行为
论文摘要: 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对于证券市场的操纵行为屡屡进行打击,但是收效甚微。本质上我国证券监管过于强调公权监管而忽视了自律监管是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违法行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监管定位有误,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证券业的自律管理机制很不完善,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的自律功能无从发挥。要真正发挥自律监管在我国证券监管中所起到的作用,就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监管机构的监管理念,给予交易所及证券业协会更大的自主权。
证券市场的功能之一是由市场自由提供投资资本。供需关系是资本自由流动的关键因素。人为干预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是对市场自由性的破坏。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是我国目前诸多证券欺诈行为的一种。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为谋取非法利益或转嫁不当风险,所采用的制造虚假市场行情、人为影响市场价格、诱使投资者买卖证券的行为。[1]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使证券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影响了资本的自由流动,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秩序,使证券市场资本优化功能得不到实现,也违反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研究表明,美国20世纪30年代证券市场崩溃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场操纵。[2]目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也非常严重,庄家横行无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遭到极大侵害。而我国对此的监管又暂时无法到位。
我国政府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规制和遏制证券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市场操纵行为,但是由于政府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在复杂系数极高的证券市场上,仅靠政府一方来进行监管其效果肯定不理想。由此引申出一个很多专家学者的一个共识: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偏向于自己的纠察式市场监管,而对实践经验证明非常有效的自律监管缺乏重视,证券交易所和证券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一线监管和行业内部监督应有的功能。同时,作为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公众投资者,最关心其在证券市场上的经济利益,他们对证券市场上违法行为的监督更为直接和有效。只有把这三个层面的力量统一汇集起来,政府规范和监管证券市场的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一、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监管定位有误,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从目前来看,西方资本主义证券市场发达国家出现了宏观上放松管制、微观上加强监管的趋势。[3]宏观上的放松管制,是指政府基于国家发展证券市场,增强本国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基本经济政策,而对证券、金融业的体制、市场架构、审批制度以及经营手段做出调整,始终致力于为证券市场提供一个自由而宽松的交易环境,降低证券交易成本,使整个证券体制更具有活力。在微观监管层面上,政府不是削弱而是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对证券业的干预,严厉打击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一味的放松管制是不恰当的,随之而来的应是更高水平的监管和规范。
而我国当前政府的证券管理究竟是加强了还是放松了,十分模糊不清。时松时紧的监管模式,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政策市”就是其真实写照。政策市同时也反映了政府监管作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对一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政府部门的决策目标是通过政策的最优选择来实现保持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成本最小化。其手段主要是控制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以及保持信息披露的及时与畅通,对机构的监管以及控制股市资金的供给等。一方面,政府面对着国家财税、券商生存、企业融资、国企改革、市场形象、政治稳定等压力,希望股市繁荣;另一方面,股市过分投机,形成巨大泡沫, 就有可能发生股市危机。矛盾的心态导致政府决策时犹豫不决、随机性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中国股市在发展与规范的进程中跌跌撞撞。因此许多人士认为中国A股市场与其说是“资本市场”,不如说成是“政策市场”。[!--empirenews.page--] 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法规建设和制度设计远不够完善,证券对于盲目入市者属于新鲜事物,市场的无规性和投机性较强,行业组织和交易所的自律作用无从发挥,因此监管部门采取一些适当的间接或直接入市干预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和较迅捷的速度处理一些证券市场的突发性问题,消弭一些短期内必须化解的矛盾,从而引领证券市场更加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但在采取这种措施时,应当把这种干预方式的负面效应降到最小化,并且这种措施只能是应急性的,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尽量动用间接入市方式,避免直接入市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避免引起股市的巨幅振荡。在间接手段中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尽量避免采取强烈冲击市场心理和情绪的像“社论”的纯行政方式。①如果市场环境和市场波动的严重性的确需要直接入市干预,则应保持入市政策的公平,向市场公开入市行为,不应有临时而随意性强的指令性或暗示性托市行为。②
我国政府在证券市场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就忽视了上述科学监管规律,很多行政手段不是出于为证券市场服务的目的而出台,而是逆市场运作机制而行,过于从国家公权力如何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能够获得更多利益为出发点。有时为了服务于证券市场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解贫这种定位极不科学的标准,运用种种行政手段对证券市场进行很不恰当的干预,甚至于召集证券公司和有国家背景的机构投资者,要求他们联合入市运作,进行托市,导致股市指数在违背国民经济发展现实状况的情况下运行,造成证券市场的虚假性繁荣,吸引投资者在不合适的时机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对于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打击与制裁没有一贯的合理尺度。政府需要市场繁荣之时就默认操纵行为横行无肆,潜意识里希望操纵者能够活跃市场交投,增加市场活跃气氛,从而促使企业上市融资更加顺利。当政府认为市场过热需要降温之后,不是运用符合证券市场平稳运行的监管措施逐步挤出泡沫,而是动用诸如上面所提到的“社论”等一些赤裸裸的行政手段来强行干预,对于操纵者基于抓典型的需要制裁几个,希图以此来达到调控证券市场运行的目的。殊不知正是这样才违背了证券市场自有的发展和运行规律,短暂的繁荣后随之而来的却是证券市场受此打击后长期的低迷。最后市场泡沫的破灭导致证券市场的发展遭到沉重打击,投资者损失惨重。
同时,从查处情况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处罚太轻,如对操纵机构的罚款太低,与其丰厚的操纵回报没法比,对负责人的处罚仅限于警告、建议处理和轻微的罚款;二是处罚不及时,不到位,处罚率太低,使得一些经营者铤而走险,或大捞一把就“功成身退”,或经常在股市上“兴风作浪”,不把处罚当回事,因为通过概率计算还是有暴利可图,处罚威慑力自然就不大;三是不能做到相对公平公正,不能一视同仁,使得市场对证监会的工作颇有微词;四是处罚程序不够公开,阳光执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工作作风还有待改进,证监会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应该摈弃计划经济时期的官僚习气,定位于监督、管理和服务的角色(为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服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目前政府监管的手段已经逐步趋向于理智与科学,监管的艺术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监管目标也日益务实起来。在查处了“中科创业”、“亿安科技”等一批有较大影响的证券市场股价操纵案之后,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身份也根据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及时主动地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其中有些身份退出,有些身份淡化,有些身份加强。此即有所为,有所不为,亦即有所进,有所退。其退出的身份将让位于市场力量和市场角色来扮演。原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明确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场来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凡是市场能够决定的都要由市场决定;市场不能起作用的,要尽快创造条件让市场起作用。不成熟的市场常常会出错,还会走极端,政府管理应用市场手段,即使出现一定的混乱,也要让市场自己纠错。现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任伊始就宣布证监会不以指数的高低为监管目标。这些都表明了目前政府对于监管的目标以及手段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empirenews.page--] 另一方面,从调查、判断市场操纵行为的手段来看,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不长,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没有多少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当前证券监管体制也没有理顺,证监会还没有足够绝对的监管权力,与拥有准司法权和准立法权的美国SEC相比调查和处罚市场操纵行为的手段较为落后和原始,还没有完全摆脱“多龙治水”的桎梏。从反操纵的软件上说,证监监管机构的稽核力量还远远不够,现有稽核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无法达到有效稽查市场操纵行为的标准。在接受投资者、经纪人和雇员投诉上的工作还有所欠缺,没有建立起和他们有效沟通的渠道,两者之间良性的互动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地培育和发展。
二、证券业的自律管理机制很不完善,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的自律功能无从发挥
大凡比较成熟的证券管理体制,都比较重视证券业的自律管理,即使是政府监管全面的美国,它的自律组织在证券业管理中也发挥很大的作用。自律制度之所以为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证券法律所确认,就在于自律制度具有法律法规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一是自律制度具有道德意义。法律具有刚性,监管者只能依法制裁违法行为。正是这种刚性决定了法律不能规范市场的全部问题,自律属于自我约束,因此自律监管的力量之一在于对本质上并非非法,但违反道德准则的做法或行为进行监管,以处理政府无法处理的违反法律精神的行为。因此自律监管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在法律之外施加道德标准,而这一点是政府监管所不能的。二是自律制度的高效性。自律是建立在业内参与者自愿接受约束的基础上的,因此自律监管者首先需要直接对自律组织的参与者(会员)负责。这种监管机制本身决定了自律监管制度可以促使监管过程更加有效,而不会对市场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三是自律制度的灵活性。自律监管的一个重要的好处是,自律监管者能在早期阶段察觉与理解复杂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四是自律者的专业性。自律监管的工作人员与被监管者愿意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使得具体的监管规则以及整个监管制度更加有效地运作。五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自律监管一般作为会员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运作,因此存在使监管成本最小化的动机。与政府监管相比较,也更节约成本。在自律监管中,证券业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的作用尤为重要。[1][2]下一页(一)证券业行业协会自律监管。行业协会在有效配置市场资源方面有以下几方面优势:首先,有助于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政府失败;其次,有助于精简机构,防止政府官僚机构数目的膨胀;再次,有助于政策的实施,减少法律的运行成本;最后,是解决市场失灵和国家失败的有效武器。[4]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证券业的行业协会,其在规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作用方面目前还很微弱。其目的的第一二位遵守法律政策和自律性管理都是管理性内容,而服务性功能却退而居于三四位(桥梁纽带功能和维权功能)。证券业协会作为授权型行业协会长期依附于证监会之下,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无法对其会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处罚,其自律功能无从发挥,也就更谈不上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有效规制了。[!--empirenews.page--] 依笔者看来,中国证券业协会必须加强对会员即广大券商的监督与管理,应该享有一些对于会员可行之有效的处罚权,因为目前证券公司也是市场操纵的主要行为主体,仅靠证监会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证券业协会必须发挥自身和其会员单位关系密切,交流频繁的优势,通过一定的行为规章的制定和实施来有效地遏制证券公司的操纵行为。
(二)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证券交易所由于是市场主体进行证券投资交易的场所,同时,由于交易所一般都配备有较为先进的交易监控系统,因而理应对市场操纵行为的反应最为敏捷与迅速。但是我国证券交易所在此方面的反应就显得较为迟钝。几个影响很大的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揭露与曝光与交易所的关系不是很明显。[5]在市场操纵行为猖獗的时候,交易所也没有及时的予以制止和查出。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证监会监管权力过大,交易所对于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可供运用的法律手段不多。证券交易所没有合理的调查处理权,很多时候需先向证监会请示报告,等待证监会的意见,白白错失了尽快发现和处理操纵行为的最好时机。交易所的第一线监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其次,目前证券交易所虽然章程和相应的规则基本齐备,但仍有待完善和合理化,增加快速灵活的应变规定。对于很多市场操纵行为证券交易所不能做到及时反应和查处,已制定规则略显僵化与教条,机动性稍欠;再次,在目前阶段,由于证券交易所自身商业利益的存在,影响了其自律功能的发挥。不能完全做到对于会员的操纵行为的有效规制;最后,证券交易所尽管交易设备和监控系统等硬件条件已属不错,但是有经验的稽查人员和科学的稽查技术还稍显匮乏。没有一定数目的专事监控市场操纵行为的人员和先进的监控技术,要想遏制证券市场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的操纵行为是不太现实的。当然,这只是相对的来讲,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要有监察的决心,大多数操纵行为是可以被发现和查处的。
注释: ①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起到强烈打压市场的作用,而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则对市场起到了不负责任的拉抬作用。这两篇文章被看成是体现中国“政策市”的标志性文章。
②1999年5月19日,以财富效应为理论依据的行情发出“井喷”,指数一路从1000点附近狂飚七成,突破历史高点1500,最终走到2240点附近,在这过程中间出现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出现了1500点才是恢复性行情的“红头股评”,出现了三类企业炒股开禁的通知,出现了打通券商融资渠道的股票质护贷款政策,这就是典型的托市。其结果是中小股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有时候托市也是急需的。1997年8月,香港政府为了阻击索罗斯利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攻击香港股市和汇市,不仅动用财政力量进场护盘,而且不惜冒着被骂破坏自由经济原则的罪名变更游戏规则,成功地击退国际对付基金的恶意攻击,保住了香港的股市和汇市。香港政府为护盘而购入的大量股票后来变成了量富基金,盈利部分又返利于民,皆大欢喜。
第五篇:从校园高消费看大学生孝心缺失(演讲稿)
从校园高消费看大学生孝心缺失(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校园高消费看大学生孝心缺失”。“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准则是不应该完全抛弃的,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仍然应该发扬光大!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全家年收入仅2000多元的贫困大学生,在家人为让他读书到处举债时,他却因为虚荣心作祟,将父母辛辛苦苦赚来或借来的钱随意挥霍,不但高档手机时髦服饰应有尽有,甚至还要求父母借钱买冰箱DVD充门面„„这种种不正常的虚荣行为,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反思。
前不久,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意味着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对应的却是一个基本上属于承诺消费的群体。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作为时代骄子,此时此刻,面对父母大爱无言的深情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你想到过如何去偿还吗?你尊重过你的父母吗?你体谅过你的父母吗?难道忍心以追求奢靡透支金钱,用无限的贪欲将父母的脊背压弯吗?“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首孝悌,次见闻”,做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其次才是读书认知。“感恩之心、馈母之恩”连动物都天然明晓,更何况我们人类?在此,我不禁要问:当代的大学生们,我们的孝心哪儿去了?
当下,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行,“八荣八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公民道德建设已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作为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难道你的孝心、你的道德,连基本的公民标准都达不到吗?若达不到,还谈何时代的栋梁、国家的希望?
在校大学生不顾父母窘迫的校园高消费,也是有它特殊成因的。首先,作为被社会称为普具劣根性的80、90后出生的,从小就充当着掌上明珠的耀眼角色,尽管年龄已经长大,可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却不谙世道之艰辛、谋生之困难。自私、依赖、爱攀比的习惯在进入大学校园,受到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之后,更是呈疯长之势。基本的经济理性,也被埋没其中。其次,可怜天下父母心。有的父母只知道关心子女的学习而忽视了基本的理财教育、感恩教育。面对孩子的挥霍,非但不责怪反而有求必应,宁愿勒紧裤腰带也要满足孩子的欲望。再次,学校的教育缺失,让在校大学生们在学习知识文化的同时,道德规范、情感教育却往往被忽略为纸上谈兵。最后,物欲横流的社会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
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不少错误的诱导。在校大学生们就像是一只只迷途的羔羊,在人生的道路上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彷徨。
超前出位的消费,不仅加重家庭开支,给父母带来沉重的生活压力;还形成了自身不好的消费习惯、毒化校园风气。同时,也衍生出不少毕业后的问题:一旦无人再为其负担高额的消费,大学生们将失去生活习惯上的平衡。随之而来的便是职业岗位的腐败和其他工作问题。至于那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便成了“啃老族”。近年来“啃老族”的层出不穷,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凄凉和无奈,更多的应该是深刻的反思。
现今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男人女人化,女人儿童化。可我们的大学生呢?也开始了儿童化的现象。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仅仅具备成年人般的文化知识,却缺乏成年人般的全面的发展。在理财方面、理性消费方面却如儿童般。一只脚的瘸子,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另外,大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高消费就是最突出的代表——也让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评价越来越低。
因此,多一份孝心,少一点消费,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优化大学生社会形象,迫在眉睫!“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我强烈呼吁:大学生们,当你们购买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时;当你为撑面子,请客吃饭讲排场时;当你为虚荣一掷千金时,请想想父母的艰辛吧!请用你的良知、你的理性,战胜那邪恶的物欲吧!
在这里,我依然想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来结束我的演讲: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最后请用我们的良知、我们的理性、我们的孝心也回馈父母同样的爱吧——制止校园高消费: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0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