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邛崃市创新推进天邛产业园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邛崃市创新推进天邛产业园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今年,邛崃市创新推进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干部人事制度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全员聘用、绩效工资、科学考评工作机制。
实行岗位管理制。园区6个工作部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设置副主任至普通工作人员的六类岗位。按照核定的94人实行员额总控,工作人员根据自身专业和特长竞聘岗位,通过以“人岗相适”选人才,实现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全员聘用制。除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等6个领导岗位以外,其他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对具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对编制、职级、身份进行“封存管理”,实行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管理。实行绩效工资制。推行绩效总控、自主分配的方式。实行科学考评制。严格依照考评办法,将绩效考核结果?c奖励绩效、评先评优、奖惩激励等挂钩,并作为编制内职务调整和聘用岗位变动及聘用合同续订、终止的重要依据,实现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邛崃市委组织部供稿)
第二篇:邛崃市邛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邛崃市邛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红林市长,各位领导:
在全市上下深入宣传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成都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时刻,红林市长和各位领导莅邛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对邛崃发展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代表中共邛崃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红林市长和各位领导对邛崃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推进邛酒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邛酒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邛酒产业现状。目前,我市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邛酒企业168家,年生产能力约30万千升(含啤酒)。规模以上邛酒企业28家,年产量近20万千升(含啤酒)。白酒产业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著名商标10件,省级名牌产品8个,从业人员1.5万人,其中国家级白酒评委6人,省级白酒评委30余人,四川省酿酒大师2人。2011年,规模以上邛酒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45%,邛酒入库税收2.86亿元。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邛酒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主营业业务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
(二)中国名酒工业园建设情况。“中国名酒工业园”是成都市规划的唯一白酒产业园,近期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远期
— 1 — 规划10平方公里。按照“科学规划、集约节约、配套完善、适度超前”的原则,我市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中国名酒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累计超过1亿元,对318国道酒业园区段进行了改造、建成市政配套工程及50万立方米/日天然气配气站,各种通信、电力、燃气主管、沟渠等新建或迁建工程也随项目入驻同步进行。园区已成功入驻企业25家,其中知名酒企17家,协议资金69.49亿元。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帝亚吉欧、法国轩尼诗及全国知名企业金六福酒业、杜康酒业、诗仙太白等项目的引进,为我市白酒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实体支撑和发展动力。目前,园区在建项目22个,其中竣工投产11个,在建8个,前期准备工作3个。水井坊项目主体工程进展顺利,已开始建设白酒罐区、陶坛库等设施。金六福一期工程3个土楼式酒库主体已完工,浓香车间、纸箱车间、污水站、食堂等辅助设施已完工投运,二期酿酒车间已进场动工建设。诗仙太白第一标段酿酒1、2、3车间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粮库、宿舍楼等已进场施工。杜康酿酒基地、赊店酿酒基地、蒙古王酿酒基地等项目已进场进行生产车间主体工程建设。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名酒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41.2%。
二、推进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初步思路和工作目标 多年以来,红林市长都非常关注关心邛崃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市推进邛酒产业的振兴寄予了厚望,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2011年,红林市长莅邛调研以及专题研究邛崃工作时,针对邛酒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在邛崃建“中国酒城”、“推动邛酒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我市在深入调查并多次召开专— 2 — 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经反复分析论证,形成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代拟稿)》,初步形成了推进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的契机,按照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推进邛酒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一园一城一镇一带”为抓手,加快形成以邛酒生产加工、原料基地建设、邛酒商贸旅游为主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链,将邛崃建设成为世界酒业发展高端、享誉全国的“原酒之乡”和“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园”即中国名酒工业园,建成邛酒百亿产业集群;“一城”即在邛崃城区打造“世界名酒博览城”;“一镇”即将卧龙镇打造为“世界名酒酒庄小镇”;“一带”即在临邛镇—卧龙镇—平乐镇沿线布局酒村、酒庄,形成独具特色的邛酒文化走廊。
(二)工作目标。着力打造邛酒百亿产业集群。到2015年,邛酒原酒产量实现30万千升,通过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实现邛酒相关集群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力争达到250亿元以上。
三、推进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着眼“产业倍增”,打造邛酒百亿产业集群。一是科学完善规划。优化提升邛崃“中国名酒工业园”规划,力争12月底前完成5平方公里园区环评,争取调整园区空间规模至6平方公里,配套完善邛崃酿造生区、配套产业区、仓储物流区、文化区及原料生产区等详细规划,积极争取尽快将邛崃“中国名酒工业园”所在地列入全省总体规划的“名酒-名镇”打造范
— 3 — 围,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着力招大引强。突出招商选资,通过“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积极引进全国名优白酒品牌企业和各省销售前3强品牌白酒企业,推动张弓酒业白酒酿造等项目尽早签约,全年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酒类企业或相关产业链项目3个以上;加强与成都市一、二圈层的区域合作,加快圈层融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成都区域内的知名白酒企业向邛崃聚集,努力将邛崃逐步建成“中国最大名优白酒聚集地”。三是加快本土企业整合。重点围绕白酒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川池、古川、文君井等邛酒本土品牌的整合和新款“崃山二曲”等邛酒品牌的研发,做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等工作,打造“邛酒产业联合舰队”。四是加强品牌培育。研究制定奖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部优产品;加快“国家酒检中心邛崃分中心”建设,严把白酒质量关,确保邛酒良好品质和声誉;积极探索实施邛酒“八统一”(即统一标志、商标、教育培训管理、原料基地建设、附料采购、规范性工艺流程、质量检测认证、专家品鉴、原酒仓储、策划营销)生产模式,努力将邛酒生产企业打造成全国白酒生产企业的行业标准样板,提升邛酒形象,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世界酒业发展高端、享誉全国的“原酒之乡”,形成“中国酒源”品牌。五是加强项目促建。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促建制度,并将协议约定相关补贴与项目建设和竣工投产挂钩,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全力促进水井坊包装项目、潭花酒业、安徽明光酒业等新引进项目主体工程尽早开工建设,促进赊店酿酒基地、水井坊酿酒基地、金六福酿酒基地、诗仙太白酿酒基地、蒙古王酿酒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到2015年,全市目前— 4 — 引进所有白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邛酒产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实现邛酒产业的率先倍增。
(二)强化“三产联动”,促进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强白酒原料基地建设。按照“以工促农”的思路,立足白酒产业巨大的原料需求,引导鼓励群众大力开展白酒原料基地建设,集中连片种植高粱等白酒原料作物,打造一批以专业镇、专业村为代表的白酒原料示范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6万亩规模高粱基地,总产量达到3万吨左右;引导种植户成立以土地入股或资金入股的方式,组织成立高梁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六统一”模式,推动全市高粱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今年,我市已在固驿、回龙等镇乡发展高粱基地1.5万亩,预计全年可生产酿酒专用高粱7500吨。二是大力发展邛酒工业旅游。以打造“中国酒源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发掘邛酒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酒村、酒庄和酒文化走廊建设。加强与法国蒙彼利埃市合作,引进有实力的法国酒庄业主参与邛崃卧龙酒庄建设;同时,鼓励园区白酒企业投资酒庄建设,彰显企业文化,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形成世界名酒荟萃的特色景区。年内启动酒文化走廊建设,在国道318线名酒工业园区4.5公里绿道两边集中展示邛酒文化,并完成古川生态酒业观光园建设。三是大力发展以“邛酒”为主体的商贸业。以建设“世界名酒博览城”为抓手,在城区积极打造邛酒现代交易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旅游组织中心为一体的新型商贸体系,延伸邛酒产业链条,促进邛酒会展、仓储物流、原酒期货交易、文化展示等关联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市正抓紧推进“世界名酒博览城”相关规划编制,并启动招商引
— 5 — 资工作。
(三)坚持“产城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产城统筹、以城带乡的理念,将邛崃“中国名酒工业园”作为城市建设的新组团,与城市建设总体风貌协调,按照民居风格对入驻企业厂房外装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中国原酒之乡”的历史和文化韵味。依托“中国名酒工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临邛古城建成展现邛酒历史文化的“中国酒城”,将卧龙镇建成独具特色的“世界名酒酒庄小镇”,形成“名酒名园带名城,名园名城带名镇”的发展模式,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目前,我市已启动了卧龙“世界名酒酒庄小镇”建设的前期工作,完成了《文君故里·中华酒郡—卧龙世界名酒酒庄小镇概念性策划方案》,酒镇的核心项目—汉城·酒城产业园项目将于近期签约,项目总投资达10.5亿元,占地面积约2000亩,将规划建设汉城文化商业街、大汉风情文君文化园、都市休闲农业园三大板块,推动产城融合、一体发展。
四、建立推进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的邛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统筹协调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相关事宜;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分别确定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汉城·酒城产业园”、“世界名酒博览城”和“世界名酒酒庄小镇”等重点项目,实行目标督查倒逼机制,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二)加强邛酒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食品研究院和成都大学、四川省白酒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邛酒研发、— 6 — 技术(管理)咨询、信息交流、标准完善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服务。加强与工业设计创意单位的合作,支持专业酒类包装及造型设计公司将服务延伸至邛崃,形成设计创意平台。完成邛崃市“国家酒检中心邛崃分中心”建设,完善邛酒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对白酒企业的检测服务。
(三)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加快酿酒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国家级评酒委员、省级评酒委员和酿酒大师在我市酿酒行业人才中的比重;制定鼓励措施,支持企业选派优秀人才到具有酿酒特色优势技术资源的知名学府深造,支持企业建立酒类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基地,与相关学校共建实验室。
五、请求成都市支持事项
一是恳请尽快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我市已于今年2月完成该意见的代拟稿,并向红林市长作了专题汇报,恳请成都市尽快论证并制定下发该意见,确定加快推进邛酒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和相关政策支持。
二是恳请成都市协调解决中国名酒工业园调规事宜。目前,中国名酒工业园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指标已基本用完,急需调整园区空间规模至6平方公里。
三是恳请成都市解决“世界名酒博览城”和“世界名酒酒庄小镇”用地指标缺口。“世界名酒博览城”规划面积约500亩,我市急需起步区用地指标300亩,恳请成都市协调解决;世界名酒酒庄小镇规划面积约4000亩,其中项目建设需用地指标约2000亩。目前,卧龙镇正组建上报拆院并院土地整理项目,可整理集体建设用地约500亩左右,邛崃其他镇乡可整理挂钩
— 7 — 解决指标缺口1000亩,尚需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约500亩,恳请成都市协调解决。
四是恳请成都市给予中国名酒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补贴。邛崃作为三圈层的农业大市,是一只真正的尾雁,财政底子非常薄弱。为将“中国名酒工业园”建成“中国白酒金三角”成都支点的产业聚集地,恳请成都市委、市政府给予我市中国名酒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补贴,促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五是恳请成都市对邛酒品牌创建给予支持。为加强邛酒原产地保护,我市正着手开展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和“中国(邛崃)原酒之乡”品牌申请,恳请成都市帮助协调,争取国家质检总局对邛酒实施地理产品标志保护,争取中国酿酒协会授予我市“中国(邛崃)原酒之乡”称号。
邛酒产业发展凝聚着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我们将按照中共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规划的宏伟蓝图,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都市“圈层融合”的机遇,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做好加快邛酒产业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这篇文章,在“尾雁快飞、尾雁赶超”的雁阵中奋力追赶跨越,努力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8 —
第三篇: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是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刻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的新经验,积极推进选人用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选人用人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应紧密结合实际,着力从以下五方面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一、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
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增强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合理规范的有序竞争,把各类优秀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优秀干部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坚持品行为本、责任为重、务实为要、民意为上、廉洁为贵,真正把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利益,锐意进取、敢闯敢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群众认可、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要坚持面向基层,任人唯贤。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真正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及时发现各方面优秀人才,并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遵循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坚持依法、按章办事,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法律、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真正实现靠制度选人、靠制度用人、靠制度管人。
二、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科学考评办法、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和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办法的干部科学考评体系,并普遍运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对各级干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各级干部从偏重经济建设向强化经济社会全面建设转变,从重GDP、财政收入向重环保、民生转变,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偏重短期效应向突出长期效应转变。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尽快建立“十项制度”。“五个转变”,就是要在考评内容上实现由单方面考评到全面综合考评的转变;在考评形式上实现由静态固定考评模式到动态多样考评形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重点上由重任职前考评到任职考察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转变;在考评方法上实现由封闭神秘方式向民主公开方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环节上实现由偏重考评过程到兼顾结果运用的转变。“十项制度”,就是要抓住当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入手,在巩固完善已有制度成果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干部平时考核制度、民意调查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干部学习考核制度、谈话制度、巡视评价干部制度、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制度、考
评结果运用制度、考评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特别是在日常考核制度中,要把干部德的标准列为评价要点,既注重在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个人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又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以小节观其大德,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状况,为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要坚持群众公认,用科学的办法选人用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2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并指导和推动全省各级党委积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健全全委会票决领导干部任用制度,将全委会票决的范围扩大到省直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含省级领导担任正职部门的常务副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全面建立了“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省、市、县三级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都要就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作出专题报告,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部分市还对当年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加大了对纪委、组织、公检法等重要岗位干部的交流力度,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安排部署。一是继续推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需要,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提高科学性。二是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切实增强民意表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把好初始提名关。既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能把推荐票数多少作为决定任用干部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由党委根据考察的情况、岗位的需求、班子的结构和干部的发展潜力,综合分析、集体决定。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破除干部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化,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告诉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和有效监督。四是不断完善差额选拔干部方式,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等方法。五是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满5年、其他岗位满10年的干部进行横向、纵向交流,并加大对新提拔任职的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四、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2008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树立重视基层用人导向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联动考虑,整体运作,一方面精心选拔优秀基层干部到各级党政机关,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了1200名乡镇公务员,公开选拔了30名优秀乡镇(街道)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选拔了一批优秀县委书记到省直厅局领导岗位任职;另一方面,选派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培养锻炼,选派了119名年轻干部到县(市、区)挂职,选聘了1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人才培养选拔链,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我们将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立足于未来10年和更长时间对领导人才的战略需要,切实抓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继续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挂职和任职,从企业、乡镇选派一批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继续选聘1万名大学
生村干部。二是进一步选拔基层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机关。认真总结从县、乡两级选拔党委书记到上级机关部门任职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措施和办法。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当年新考录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中村干部的比例不低于50%。市、县两级机关也要拿出一定比例考录基层工作人员。三是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和选拔工作,集中补充调整各级后备干部,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库,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
五、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加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把人选准用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要靠优良作风,坚持公道正派,也要靠科学机制,靠有效监督。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使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买官卖官者受到处罚。近年来,我省着眼于制度规范、群众参与、纪律约束,在强化干部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针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山西实际出发,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干部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工作“四个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办法,使干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积极探索开展了市、县党政正职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委托山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公众形象等三大项目15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民意调查,为全面客观评价识别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严明纪律,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要求,并及时将这些纪律要求在新闻媒体上广为宣传,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处理。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突出“群众满意”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六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建立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开展对市、县以及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评价,切实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标准、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手段、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全面实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和党政机关党组(党委)向机关干部群众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评议的制度。三是着力加强干部初始提名环节的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是按照“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方针,综合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组织函询、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重要事项等手段,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五是建立健全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制度、立项督查制度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特别是建立组织部门内部配合、外部协调的大监督机制,形成以组织部门为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六是继续做好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选人用人行为试点工作,防止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随意性
第四篇:宁陵县立足四个方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集成创新”
宁陵县立足四个方面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集成创新”
今年以来,宁陵县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围绕加强干部‚德‛的考察、竞争性选拔干部、拉长干部锻铸培养链、科学考核使用干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全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集成创新‛。
一、加强干部“德”的考察,让“品质好”的“站前排”。针对干部‚德‛所具有的隐蔽性、内在性特点,该县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入手,时刻观察、正确反映干部的行为表现、一贯表现、综合表现,防止对干部德的评价简单化、公式化、空泛化。采取了个别访谈、民主测评、反复征询等方式,丰富考察资料,科学量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努力把干部‚德‛的评价转化为约束性指标。目前,该县利用与干部谈心谈话的有利时机,责成专人采用不打招呼的方式,分组、分批次对工作业绩显著、有一定潜力的30名正、副科级干部的‚德‛进行全方位考察,共走访考察对象的单位同事、同学朋友、服务对象等110余人次,详细了解掌握考察对象就赡养父母、婚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多方面的情况,为县委树立良好用人导向提供了准确详实依据。
二、竞争性选拔由“试点”为“常态”,让“干得好”的“考得好”。着眼于注重工作能力、实现‘人岗相适’这一重点,实行考前差额推荐,重点推荐业绩好、能力强和群众公认度高的为考试人选,先比业绩再考试。结合公选岗位特点,在考试测评中,突出‚干什么、考什么‛,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积极改进笔试、面试方法,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大大提高了人岗相适度,真正做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适。近年来,全县已先后6次开展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共选拔产生了46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对于一些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实现了竞争性选拔从‚试点‛到‚常态‛的转变,当前被分批次竞争选拔上来的干部覆盖全县各行业、各系统的关键岗位,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锻铸培养干部由“岗位锻炼”变“注重基层一线”,让干部“上”得来“下”得去。积极创设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干部载体,强化干部基层实践锻炼,构建起‚多元化‛的干部培养选拔链,让干部‚上‛得来‚下‛得去。积极选派干部到乡村以及重大项目一线、经济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信访稳定一线、征地拆迁一线,真正把基层一线作为发现、识别和检验干部主战场。今年以来,全县共选派204名新提拔的年轻干部以及科级后备干部参与招商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双向挂职锻炼‛活动,选派100名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砥砺品质、锤炼作风,选派78名乡镇干部到县直机关和企业、重点建设工程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三、考核使用干部由“凭政绩提拔”为“看业绩定进退”,让干部“进”得来“出”得去。该县在对领导班子考核中,重点把科学发展业绩、群众满意程度等指标纳入考评体系,确立用人 ‚风向标‛,注重以工作实绩决定干部进退留转。今年以
来,该县对在基层和经济一线品行优良、表现突出的、业绩显著的干部,打破常规使用,在破解干部使用‚一刀切‛上做了有益的尝试,3名县直部门党政‚一把手‛因招商成绩突出,延长了任职年限,5名干部因信访稳定工作业绩突出而被提拔重用,3名干部因在‚评议关‛被评为末位而被免职。
第五篇:洪泽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作情况汇报
洪泽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洪泽县农业委员会
市政府2010年12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工作会议之后,我县全面启动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工作,争取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洪泽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根据县政府办有关通知要求,现将我县洪泽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洪泽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位于洪泽县三河镇境内,由洪泽县人民政府、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总面积38320亩。园区的主导产业是中药材种植、生产与加工,该项目建设周期五年,将建成设施配套、技术先进的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生产、加工示范区,将建立大规模、多品种的药用植物博览园和内容丰富、品位超群的健康产业文化园,形成药用植物产业化经营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国家级中药材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基地和龙头企业。目前已建设核心区面积达18238亩,主要包括中药材生产示范区8798亩、金银花种植示范区4500亩、水蛭养殖示范区2700亩、优良品种示范区500亩、农产品加工物流区480亩、产业园经营服务区6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1200亩。项目核心区内主要种植了连钱草、栝楼、丹参、菊花、金银花、水蛭(蚂蝗)等8个中药材品种,部分药材的品质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产品质量大大优于其它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到目前为止,园区已完成资金投入总计 11808.7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资金3000万元,市县镇财政资金105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758.7万元。资金投入主要分为4大区域:其中中药材生产示范区投入4194.7万元、加工物流区投入3000万元、管理服务区投入1861万元、高效农业示范区投入2753万元。2011年3月底,园区实现总产值1.268亿元,亩均产值6953元,实现利润3922万元,投入产出比达93.1%。园区专门成立了洪泽县强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区的建设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基地+项目”的模式,农民流转土地实行保底租金每亩500元,药材种植由洪泽县强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公司派人驻园进行技术指导,流转土地的农民既有财产性收入,也有工资性收入。
园区目前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全配套,园区道路建设实现畅通,全部为水泥道路。完成农田基础设施改造、田间沟渠疏浚和道路建设,做到桥、涵、闸、站、路等田间项目工程配套,园区灌溉保证率达85%,排水工程设计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水分生产率提高2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产业园建设防护林网,每棵间距3米,共4000棵树,成活率、保存率95%以上。田间干道硬质化,便于生产和机械作业,设施农业初具规模,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品种技术先进,耕作制度合理高效,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栽培规范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根据《江苏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淮安市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六条标准,洪泽中药材产业园区的建设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早日达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要求,以中药材产业化经济为重点,集中药材及安全农产 品的高效生产、加工、贸易、农业服务业为一体,农业高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应用、农业生态建设相呼应。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思路,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要求,建设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方向以中药材及高效安全农产品产业示范为主体,建立中药材专业生产基地,配套的加工业、流通业,形成健康农产品产业链,增强洪泽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一是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水蛭养殖基地)建设;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设施建设,主要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中心建设,重点是种子种苗中心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添置等;三是产业化经营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中药材加工冷藏物流园区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创建等。
目前我委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申报材料全部完成,已经报到市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