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单管理体验性学习备考方案》介绍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FHB110067-2012-7)2013年首届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
“高中语文活动化生态课堂研究与实验”(编号2013A011)
《体验性学习备考方案》成果简介
一.“高中语文活动化生态课堂”课题介绍
由铜仁二中郑年忠申报的“高中语文活动化生态课堂研究与实验”于 2013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首届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我们从作文、阅读和备考三个方面对“生态课堂”展开了研究,《体验性学习备考方案》,就是这一课题的成果之一,这一成果也体现了我校正在探索的“少教多学”课题理念。
1.“生态课堂”内涵
一是课堂内容的传播方式要“生态”地进行,要双向或多向传播,而不能搞单向传播。二是师生关系是“生态”的“民主型”课堂。三是教学与质量是“生态”的“综合素质型”课堂,而不是“应试课堂”。
2.“生态课堂”特色
“三生”课堂:生活、生成和生动。一是教学内容上重视与“生活”接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教学要扛起“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基”的大旗;二是教法上重视“生成”:教师减少预设,尊重差异和个性化构建,重表现性和多元评价;三是课堂效果追求“生动”:兴趣先导,重视情景,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唤醒潜能,少教高效。
二.《体验性学习备考方案》介绍近年来,新课程理念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推广,但高三依然是课改的荒漠,这里有的是训练,这里有的是题海,“这里的课堂静悄悄”!课改不应回避高考,课改应不留死角,所以这本《体验性学习备考方案》是“活动化生态课堂”和“少教多学”理念下为高三推进新课程而进行的探索。
1、备考内容——“清单管理” 源自经济学家提出,在西方普遍实行,我国上海自贸区试点的政府对企业管理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即规定政府只能管哪些事情)。语文教学内容广泛,被称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但语文《考试大纲》对语文考试内容确定为52个考点。根据《考试大纲》命制的试题又对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进行了再次压缩,如何提高语文复习备考的效率,我们探索实行“备考清单管理”的策略,通俗说即考什么就练什么,因为减少了备考内容,必然会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全国新课标考试实施七年来,形成了一套稳定的命题模式,近年也本着“稳定为主”的方针,为我们的“清单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结合《考试大纲》和七年来全国新课程试卷(宁夏海南卷)的特点,我们设置了一级清单13个“学习专题”,二级清单29个“管理清单”,三级清单79个“探究主题”。
2、备考方法——“体验性学习” 源自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David Kolb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活动)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师生共同生长的课程,因此体验性学习也是一种促进师生同步成长的“活动化课程”和“生态课程”。我们认为“体验性学习”同样适用于语文的复习备考,所以我们在高三的教学中探索实行“体验性学习”的备考策略。
“体验性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下的一种能力生成型备考模式。在学习活动中,重体验、重差异、重层次、重梯度,以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为中心,既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能力生成的过程,也注重教师指导、点拨、示范的教学过程。因此体验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生态”课程。
3.“体验性学习”六步教学流程
第一步:体验(情景活动,亲历感悟);第二步:交流(观点碰撞,启思激趣);第三步:探究(合作探究,清单突破);第四步:反思(学习心得,经验教训);第五步:实践(备考答案,生成能力);第六步:建构(厚书读薄,导图梳理)。
“体验性学习”是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能力建构和优化流程上增效。同时根据《考纲》和命题规律,对备考内容实行“清单管理”,从减负上增效。
总之,“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少教多学”的课堂,是学生能力生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课堂”。
“高中语文活动化生态课堂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体验性学习备考方案》实验安排
第一期课题研究人员
曾水和
任廷海 肖冠雄 欧汉富 刘振萍 郑年忠 龙江红 肖 耘
杨 梅 周亚军 向凤玲 张瑶华 蔡 寅 刘 毅 桂 娟 舒 滞 刘素平张海玲 龙小燕 杨 兴 张金玉 杨政伟 周正文 敖 刚 杨 娥 孙显江 王宝华 陈家强 文双珍 瞿 瑜 杨 敏 实验基地(第一期):铜仁二中 实验年级:铜仁二中2015届高三学生 实验组长:周正文 副组长:肖冠雄 肖 耘
实验成员:肖冠雄 肖 耘 敖 刚 孙显江 周正文
杨 娥 杨政伟 桂 娟 刘素平王宝华 资料收集:桂娟 刘素平实验基地(第一期):印江一中 实验年级:印江一中2015届高三学生 实验组长:杨泽亮 副组长:杨通讴 李勇
实验成员:杨通讴 李 勇 田 江 田 恒 吴 敏 任 飞 熊亚东 潘承艳 资料收集:田 恒
第二篇:感悟体验性学习
感悟体验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它将使语文学习更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际,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只重知识化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作为“人”所特有的感性需求和主题体验。正因如此,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体验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体验的愉悦中找到打开阅读理解大门的钥匙。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新课改呼唤体验学习。
一、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手体验的重要活动形式。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小语教学三外维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充分地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
1、师生互动,创设情境,体验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此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发现过程。这样,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读书,获得对语言的认知、理解、体验的感悟;诱发体验的的欲望。
(1)、在读中体验情感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领会课文意境,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读来落实,于永正教师曾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朗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范读、引读、齐 1
读、赛读、分角色读„„。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情感波澜起伏,更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能力。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育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标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寓意,进而达到情感体验学习的目的。
例如学习《月光曲》时,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意境一段时,指导学生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在结合画面,启发学生边读边想像,让学生仿佛也置身于茅屋之中,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泛读,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在读中也就把自己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起伏,读后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如《圆明圆的毁灭》一文教学不妨这样设计:先利用媒体展示圆明圆的旧面貌,引导学生体验它昔日的辉煌,而后再现如今残垣断壁下的圆明圆废墟,让学生体验今日的荒凉,通过今昔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激活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从而探寻圆明圆毁灭的原因、经过、获得各自不同的学习体验。
在语文教学时也就是这样多读,读出生命的感动,读出情感的体验。从学生的主体入手,寻着课文情感体验的“蛛丝马迹”,把学生导入课文制定的情感世界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学生就会在体验学习中以心换心,在激情中沉醉和超越,在振奋中创造和奉献,在“高的瞬间”窥见人生的秘密,这就是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吧!
(2)、在疑问中体验精华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从而在体验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文章的精华所在。
如教学《黄山奇石》中“奇”能删吗?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鼓励学生在课前提问:“看到课题和预习部分,你们想知道什么?”结果孩子们争着问,问题有:“夜莺的歌声从哪儿来的?”“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课文为什么多次写到‘夜莺’的歌声?”在《小珊迪》的学习中,一生提出:“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说明他死了,为什么后面还要写“他死了”这不是重复吗?在《西门豹》中生质疑,既然西门豹是先
令,为什么他不用手中的职权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惩办,而花费那么多的心思?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无论是放在课前还是课后质疑,都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验到文章的精华。
每当我看着高高举起的小手,听着天真烂漫的童语,顿时感悟到体验学习的力量,感悟到学习方式变革给教学带来的希望。
2、生生互动,诱导多“动”,体验学习
通过生生互动,体验学习,多向交流,不断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不断增强获取新知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如《人有两件宝》的学习中,鼓励学生自己为课文配节奏,或画一幅画,或做小制作等等。通过动手操作他们便体验手脑并用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做”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2)提供“演”的机会,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
爱演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把课本中的内容转换成“表演”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表演”中自觉地理解课文内容,探求有关方法和技能,使“演”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会演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如:低年级口语交际《学会做客》一课,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做客时的礼仪,培养学生自然大方、文明有礼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课型单靠文本资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只有将学生到亲戚家做客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演一演,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才能使学习更有效、有情、才能引发学生的创造,增强语言感悟能力。这样的教材才能真起来,课程才能活起来。
还可以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来学,学生兴趣盎然又能让学生在“移位体验”中体会小珊迪一颗善良的心,体会蔺相如不畏强暴的爱国主
义精神,体会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爱国,体会小红军的倔强、至死也不愿拖累别人„„
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交流,重视应用,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延伸至生活,增进学生体验学习。
课堂是语文学习体验的主要途径,而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体验的拓展和延伸,是社会情景、生活情景与语文学习的有机整合,它将使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社会的体验、反思和批判,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积累,增强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信心,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不难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气候的变化,二是人为的开垦和破坏,提出了整治黄河对策,懂得破坏自然是要受到惩罚的。这是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难以唤醒学生深层的情感体验。这时只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参观、考察周边的生活环境,真切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沉重的话题。
又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正是鲫鱼结伴时”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以下几项内容:
1、观察鲫鱼,描述鲫鱼(写作);
2、为鲫鱼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
3、采访渔民家庭,了解鲫鱼的生长过程(口语交际,写采访稿);
4、实地查看富屯溪水面,访问环保部分(调查访问,小组汇报);
5、为了子孙后代——致渔民的一封公开信(应用文)这样在生活中进行综合性的体验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成为时代的需要,才能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第三篇:五年级暑假体验性学习计划方案
小学五年级暑假体验性学习计划方案
亲爱的孩子们,一个学期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我们迎来了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生活。在暑假中,大家要劳逸结合,温故知新噢!老师们给大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性作业,它将会以全新的方式让你展现自己的风采。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最棒的,会出色完成每一项作业。孩子们,努力去做吧!愉快的假期也要注意安全呀!
一、爱心暑假
在暑假来临之际,面对着最爱自己的亲人们,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我们的爱。例如:绘画、作文、唱歌、帮父母做一顿早餐,学做一顿抓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体验劳动的快乐。
二、快乐暑假
1.课题研究:走进旅游中的暑假。了解各地的习俗,旅游中感受游山玩水的快乐,了解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以手抄小报、微电影、幻灯片、图文结合的日记等形式展示。(上传班网)
2.设计一份全家最佳旅游线路,并计算此行的全部费用。
反馈形式:以小课题的形式反馈。可以用制作ppT、拍照片、数学日记、小报的形式展示。(上传班网)
3.了解你最感兴趣的两位数学家的生平。
4.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练好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跳绳、短跑;也可以打打羽毛球、篮球,踢踢足球;还可以练习游泳。(游泳必须在家长监护下进行)
三、书香暑假
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写读书心得、可以办一张读书小报、可以做一个读书展示的ppT(内容包含读书心得、课外书的精彩内容、读书摘抄等)。开学进行好书推荐的交流活动。
四、艺术暑假
1.阅读英语读物或观看英语电影,记录下假期自己英语学习的有趣经历,并将以上内容通过易信群留言,或发至班网与大家分享。(假期内每人至少在班级网站上传一篇应用学习的内容。)
2.感受音乐带来的欢乐,了解更多的音乐小常识,提升音乐素养,用微电影展示阳光、乐学、健康的假期生活,在信息社会中捕捉更多异彩纷呈的自我。
3.让我们充满想象,动脑又动手,自己制作一个迷宫,完成美术体验性学习,开学展示。
五、科技暑假
1.制作一架飞机模型,材质不限,长度不小于25厘米,宽度不小于15厘米,厚度不小于8厘米。可以将弃置、损坏的玩具或模型进行改造。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尽量选择简单、随手可得的材料;将实验的全过程拍下来。开学微课展示。
温馨提示
请大家随时随地将做好的体验性作业上传班网,以便老师及时指导,期待大家精彩的假期体验性作业。
请家长积极配合!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祝大家假期愉快!
第四篇:浅谈语文的体验性学习
谈 语 文 体 验 性 学
金昌铁路中学窦建荣浅习
浅谈语文体验性学习
摘要: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性学习是学生获得隐性知识的常用方法。体验性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求的学习程序,学生用已有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积极深刻地进行学习并获得体验。课前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作体验的准备,课堂上施行开放式教学,运用整体感受、角色体验、模拟体验、联想体验、想像体验、移情体验等体验性学习方法,改变重传授,轻领悟的现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求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往往可以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获得,而隐性
①知识的获得则要更复杂得多”,“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前
较多重视显性知识的灌输,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现在应多重视隐性知识的学习,倡导“体验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一、体验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一)体验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②“体验”即“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③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④体验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通过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体验状态是一种多水平要素的整合,有感觉水平、认知水平和意志水平。内心体验有加工、深化扩展和升华的功能。
(二)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其特征是重在学生自主的感悟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对新情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或体验,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
二、体验性学习的意义、作用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体验学习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体验性学习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实践性的特点。体验性学习既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新知识。体验性学习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体验性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漠视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如何主动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体验性学习能较好的实践新课标提出的要求。⑤
因为体验性学习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在经验,所以,体验性学习既有感情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吻合的,体验性学习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体验性学习的实施
语文的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和向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语文学习认知的对象,理解语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领悟其内在蕴涵的意义,从而逐步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初中生比小学生多一些生活经历,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知识,但是与成人相比,则少了许多生活上的知识,特别缺少理性的知识,书本上有些知识学起来会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对这些知识有所关注:哪些知识学生会了解甚至掌握,哪些则不然,等等,然后指导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的相应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竹影》的教学目标有“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在上本文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找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等在课堂上要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的内容时,出示几幅西洋画、中国画,稍一指点,学生就理解了。因为文章内容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喜闻乐见,所以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课前加以关注,学习轻松。
2、课堂上开放化教学。实现体验性学习
(1)理由开放新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细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给出了三种答案,都有道理。该题既体现了人文性教育,又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在新情景感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学(2)策略开放上例文中有一个名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课后题目问“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这个特殊的复句,通过学生体会,促进思维广阔性的发展。用“单是”句是强调的重点。仿写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如要表达家园中是十分干净整洁的,就可选择“客厅”、“卧室”、“厕所杂物间”,学生十分明白:重点强调“厕所杂物间”。
(3)结论开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有“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这些既是大人又不是大人的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有许多话想说,并且好说。生能讲出各自理由,都应当认为是收获,但从比较中,会体验出第三种答案更为合理。
(二)运用多种体验性学习方法,理解学习材料
体验性学习涵义集中,方法多种,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是:
1、整体感受法。对人物形象丰富,意境深远,意象丰富的材料适合这种学习方法。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其姓名不为人所知,不识字,好事,言行粗俗,青年守寡,一生做保姆,是一个很不幸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又有许多规矩,用之管教孩子,了解孩子,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通过整体阅读,多角度、全方位探究,获得整体性感受体验,理解了材料。
2、角色体验法。深入课文的某一角色,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背影》中“我”对父亲“还是自己送我去”,和脚夫讲价钱“说话不大漂亮”,为我拣定椅子,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等做法感到“迂”。让当今初中生深入角色,体念一下当年作者之感情,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好学法。因为当今许多学生整周、整月寄宿在校,每次去学校时,父母也总是放心不下,通过角色替换,能理解作者当年对父亲的言行感到的“迂”和作者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含义。
3、模拟体验法。对材料学习时,再现材料的情景,在再现材料的情景中体验。如学习《斑羚飞渡》,创制课件来展示飞渡的情景。看到老斑羚们为了种族的生存,用自己的身躯托起年轻斑羚的生命,体验当我们在危难关头,应该有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4、联想体验法。就是在阅读中想开去,回忆相关知识、过去有关事物或某段生活经历,触发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或生活经历的感悟,从而使认识深化、情感升华、经验提升。对情境距离学生比较远的,或要说明的道理不太容易体会的,可以用联想体验法。如《天上的街市》要表示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所描绘的美丽的天街景象,学生是不可能见到过的。通过回忆自己现实生活中马路、大街上晚上灯火闪烁的情景来体验理解。
5、想像体验法。就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意境展开再造想像,还可以就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像,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对描写生动、意境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像中体验。如高尔基的《海燕》,利用学生对浩瀚大海的表象和暴风雨来临之自然景象的印象,想象海燕在此时在大海上搏击风浪,穿过乌云的雄姿,体会作者对革命先驱者的赞美之情。
6、移情体验法。就是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移位到他人的身上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分析问题,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的反应过程。如《我的第一本书》,当你站在文中“我”的位置上思考:父亲要我把送给同学的“半本国文书”拿回来时,你会怎样做?当父亲把一分为二的“两本国文书”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并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了名字的书要你送给同学时,你又会怎
总之,体验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它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生命质量的发展即“人本发展”为本。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相互合作,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在体验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实践体验性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世纪课堂教学的重要实践活动。
①
②样想,怎样做?让学生移情体验文章中同学之情,父子之情,父亲的品质。《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资料选编》第15页 《辞海》第22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③《教育大词典》第58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④《现代汉语词典》第1130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⑤ 《新课程通识》第14页
第五篇:体验性学习结题报告
《体验性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体验学习与接受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旨在发展学习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学习不仅对学习者的感性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适应了时代对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对体验性学习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由于对它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我校教师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其特征和适用范围以及操作策略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例如:
1. 对体验性学习的“泛化”倾向
一些教师认为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所以,课堂上只给学生留出了时间和空间,不管学生有无体验或感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体验学习就是联系实际,只要活动内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不管学生经历了怎样的活动,就是体验性学习。以上两点对于体验性学习的认识,我们认为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2.只关注体验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内心的体验过程
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追求体验活动的形式,存在着为了体验而体验,忙于走形式,贴上体验性活动的标签,其实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体验,不仅失去了体验的意义,而且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教学活动是在向体验性学习这一方向走,就是学生体验过后缺乏理智的、有价值的思考,教师对学生体验过程缺乏适时的点拨和引导,急于让学生表达体验的结果,忽视了自主体验和内化体验两个重要环节。体验学习的目标并不是体验活动本身,学生在行为体验基础上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才是体验学习的最高境界。
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追求体验的趋同化
有人说,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个体,对待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体验也具有个性化特点,它与学生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然而,一些教师习惯于课堂教学的统一性,期望通过一次体验,学生就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是以教师个人的或者部分学生体验、经验代替所有学生的体验,甚至强迫所有学生接受某一种认识,认同他人的、自己尚未体验的经验。
在以往的听课和研读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发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体验性的学习活动,目标也很明确。但是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性的思考缺少全面的预设。课堂上总是担心学生想多了,思考多了就偏了,造成很多时候,学生本身没有体验到,却强迫性地让学生接受某一种认识,认同自己还没有体验到的经验。如果在经验的总结上尚且如此,那么又如何谈得上把经验提升成为所有学生都认同的教育经典呢?
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们对体验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从课堂教学层面看,很多教师缺乏具体的操作手段。因此,我们决定对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开展研究,从而指导教师们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体验性学习的实效性,深化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体验性学习源于西方,进入学校学科领域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过,当时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经验学习”的课题。当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强调“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建筑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这种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研究体验性学习的理论支持。
体验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体验性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体验式学习有五大特征,即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激发兴趣、实践感受、体验内化和强化反馈。在学生亲历之前,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习者的个体需要,产生学习动机;实践感受阶段是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感悟或体验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内化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互相启迪。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反馈评价是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部分,它决定着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评价应贯穿整个体验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2.山东枣庄市文化路小学在体验性学习研究方面,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即触境生情——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美术交流——实现体验与合作的整合知识应用,获得做美术,用美术的体验。
3.辽宁省进修学院通过研究,他们也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般策略,即在情境中体验——激发学习欲望;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受美术源于生活;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体验——感受创造美术;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感受应用价值;在成功愉悦中体验——增强学习信心。他们认为在在初中美术中,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再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美术思想方法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从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们教师更加深入地掌握体验性学习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体验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教学策略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但同时可以看到,他们提出的教学策略还是是宏观的、方向性的,缺乏对操作策略中的问题和偏差进行深入反思,缺乏具体对策,这正是我们要具体研究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一)《基础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具体目标中提到“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水平与规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充分体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多元智能参与学习,使学生获得对美术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到表象、记忆、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觉、知觉、表象是概念、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亲身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就谈不上建立表象,必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倡导体验性学习。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
(一)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二)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而确定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四、研究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提炼、整理,教学方法上既要继承传统,还要把现代艺术的美渗透其中,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3、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衔接,既抓课内方法,又强调课外实践活动。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实施主体是我校全体美术教师和部分学生,其根本目标是通过体验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具体分解为:
1.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美术活动之中,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深入感悟所学内容;
2.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商,促进美术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3.通过体验式学习,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此习惯成为定式; 4.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做事的能力与品质。
(二)研究内容
1、自主体验性学习在认知美术双基中的功能; 2.自主体验性学习在提高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3.自主体验性学习在发展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层次;
4.自主体验性学习在学生人格素质发展中的功能; 5.自主体验性学习的形式、方法和规律。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和动态,以便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理论和方法的启示,更好得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2.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三个年级共6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3.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5.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问题,再进一步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 几年来,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体验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实践成果和新课程教育理念,组织课例研究,采取了典型课例设计——教学实践——总结反思——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研究策略,并定期交流研究经验和体会,保障了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特征
为了让每一位课题组教师能对体验性学习这一策略有着较深入的理解,丰富教师们的关于体验性策略的相关知识。在课题研究的初期阶段,我们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并且定于双周二的下午为课题研究活动时间。我们先后集体学习了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以及由首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下专题课例研究》“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综述”。通过检索文献,使教师们掌握了体验性学习的五大特征,即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知道了体验性学习的四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和强化反馈阶段,初步了解了各阶段的课堂操作策略。
除了学习专业的关于体验性教学策略的文献之外,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同时加强课题组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样的学习,有助于老师们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更好的参与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不断的自身学习,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仅仅局限于自己学校这样小的团队中是不行的,向各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我们除了采取请进来,还让课题实验教师走出去。三年来我们先后选派老师外出学习。外出学习的老师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写成文章,供老师们一起学习。这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有效解决了教师们的认识问题,加深了对体验性学习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体验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为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典型引路,尝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的研究方式。聘请教科室的郭老师为指导教师,选择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组的骨干成员,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们把课题组又分成了低、中、高三个研究小组,分学段进行研究。各个小组根据研究计划,围绕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这一研究内容,确定要研究的典型课例,小组备课——说课——上课,总结反思,从而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
(三)综合比较,全面分析,寻求影响体验性学习实效的因素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抓典型课例研究之外,还录制了实验教师的教学实录,收集了教师们的许多教学课例。为了提高体验性学习的实效性,课题组对课堂实录和课例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全面分析,初步找到了影响体验性学习实效的因素。
1.影响因素之一: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今天的课堂上被老师们大量的采用,通过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和课例进行观察,研讨反思,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想给课堂贴上一个创设情境的标签,而忽略情境的具体作用。一些情境和课堂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也没有具体的意义,可有可无。失去了情境本身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创设情境的时间过长,联系的无关内容过多,占用了课堂上主体上课的时间,使课堂上40分钟的课堂效率不能充分的利用。再有就是有些教师虽然精心创设了情境,学生也感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提升,学生认识上没有收获。
2.影响因素之二:情趣的激发
体验性学习离不开操作、实践,因此学生是否喜欢进入学习体验很重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去学,才可能在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激发学生的的学生兴趣。
3.影响因素之三: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也是美术课的重要环节,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思维的火花不断的迸发。反之,则会阻碍课堂教学的进展,形成低效的课堂。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及时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及时明确学习的方向,学会进行有效的反思,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是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我们通过不同的案例发现,一些评价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体验性学习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一些不注意引导学生课堂评价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体验性学习时,学生显得盲从,积极性不是很高,相对效率也较低。
八、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一)通过研究,总结出了设计体验系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深知,一本静态的美术教材无法自身演绎、生长和发展,唯有通过教师聚焦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体验情境,才能拓展美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正是美术教学的魅力所在。
以《校园的小伙伴》一课为例,我们在课前十分钟捕捉同学们的动态,在课堂中以照片的形式绽放孩子们快乐的身影,通过创设这样生活化的体验学习情境,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当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时,学生便能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创设动手操作的体验情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为此,我积极创设动手操作的体验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12年的感恩节,我以学校“感恩的心”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我应该感恩的人”为主题的美术教育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创造性地将美术学习和德育活动相结合,使我和学生都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可在实践活动中,情感满满的同学们,作品却在表现形式上极为单一,大多选择了速写和水粉画。令我倍感可惜的是,理解上的片面和局限性使孩子们的作品千篇一律,多以表现自己对父母(特别是妈妈)的感恩为主。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和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他们意识到,一个人在人生之路上,要感恩的人有很多,不仅仅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样的至亲之人,还有敬爱的老师、崇敬的前辈、可爱的同学,甚至是一些我们都不知道名字却一直在为我们默默付出的陌生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对周遭的一切人,甚至一花一草,都应该长存感恩之心。
通过交流,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对于感恩的诠释加深了,大家纷纷想出了各种表现形式。有的用彩色挂历手工制作剪贴画用以表现农民辛勤地耕作;有的用国画表现兄弟和朋友之间互助、友爱的真挚情感;有的以泥塑的形式表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伟大母爱;还有的是用抽象的铁艺表现老师对学生无私而神圣的关爱„„
我们惊叹于学生的创造,这一件件的艺术品已不再是静态的物,它们已经化作了一幕幕饱含感恩之心的片段,物品的缺憾不再重要,心灵的升华才是永恒。
正是在我创设的动手操作的体验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学生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了积极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想象的体验情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俗话说:“笔墨起于画卷,思绪发于内心。”我们在教学中不但保护学生的个性,还鼓励学生敢于另辟蹊径,创设想象的体验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发现在很多的美术课上,当教师展示出范画,让学生欣赏之后再让他们作画时,他们都会一丝不差地照搬教师的范画。从来不敢有半点修改。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学生不是不想画自己看到的事物,而是不愿动脑,也不知道怎样观察怎样画而已。可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呢?例如,《校园的小伙伴》一课时,展示学生校园生活的照片,同学们活动时的生动神态动态非常生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认识感受人的表情是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出来的,然后将自己看到的画下来。此时,正是教师对他们辅导的时候,而我的辅导也只是稍作修改或添加。结果,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千姿百态,夸张的、可爱的、滑稽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创新体验。我认为学生的观察很重要,但能从内心感受到更重要。只有深刻观察和理解美术现象,才更有利于形成良
2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各层次同学都得到各自水平的体验
(1)课堂活动内容的层次性。教师在布置课堂活动任务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布置高中低课业,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以学习,是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中并得到锻炼。
(2)合作小组搭配合理性
课堂上的活动小组设定至关重要。有事也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可采取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进行高低水平搭配,以好带次,这样不但水品好的同学能力得以展示,使水品次的学生也得以帮助。
3.注重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体验落实到实效 通过研究课例和观察分析,我们发现:教师适时适当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起到导向作用,直接影响体验性学习的实效。
(1)评价要具有导向性。教师一句真诚的鼓励,带给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成功感,更重要的是,这种鼓励带有导向性,学生会顺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去思考,操作。教师的适时赞扬,在方法方面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2)评价要具有针对性。评价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有差异的学生;另一方面,抓学生的方法、思维的闪光点、创新点或者典型问题,评价有的放矢。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既要有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评价决定着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取向,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教师既要评价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体验过程,引导学生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我们还总结了一些汇报评价用语,(二)通过研究,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掌握了体验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及活动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目标多元性)和开放性,掌握了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转变了教学观念。在设计体验性学习注时注重研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由单一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过程方法、美术思想、情感态度等多元目标转化。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在课题的推动下,我们学校美术教师的成长速度越来越快。先后在县 市教学观摩课,艺术节活动等活动中获奖
(三)通过研究,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显著变化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学生习学习不主动,现在主动研究。在教师设计的体验性学习中,学生被推倒了前台,逐渐积累了许多活动经验和方法,逐渐增强了问题意识,会研究了,学习主动的多了。来我校听课的老师都说,我们的课堂,学生课上参与多,独立思考疑问多,脸上表情微笑多。同时,课题研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全县的几次大规模的美术质量监测,学校的美术 总体水平已由过去的中下游跃居到全县的中等偏上水平,得到了教研中心,教委及社会的认可。
九、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关于最初提出研究体验性学习发展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作用,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市里的学校学生总有段差距,体验不够深入。这方面,今后我们继续研究逐渐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虽然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但是体验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新版美术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2.《教育学》、《心理学》。